中国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与管理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要点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严重程度及预后可通过早期筛查和一级预防来改善。

为此,中国专家制定了一系列共识要点,旨在提高心力衰竭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措施。

以下是该专家共识要点的详细内容:1.心力衰竭定义和分类:-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状态。

-按照心肌功能不全的原因和病理生理过程,可将心力衰竭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两种类型。

2.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心脏瓣膜病变-酒精或药物滥用-先天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3.心力衰竭的早期筛查标准:-分为高风险人群筛查和心力衰竭临床可疑人群筛查。

-高风险人群包括年龄≥65岁的人、有心脏病病史的人和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

-心力衰竭临床可疑人群包括持续性劳力性气短、活动时出现疲劳或胸闷、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等症状的人。

4.心力衰竭的早期筛查方法:-临床评估方法包括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心血管系统的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方法包括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和B型钠尿肽测定等。

5.心力衰竭的一级预防措施:-控制病因,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基础疾病。

-限制盐的摄入量,控制体重。

-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减轻饮酒量、适当运动等。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药物。

6.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的个体化管理:-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进行个体化的管理。

-管理措施包括定期复查、药物调整、心理支持、教育指导等。

总结起来,中国专家共识要点对心力衰竭的早期筛查和一级预防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和措施。

通过早期的筛查和个体化的一级预防管理,可以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这些要点提供了指导医生和患者在心力衰竭管理中的决策依据,对心力衰竭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150/90 mmHg。
血糖控制目标值
空腹血糖
4.4 mmol/L ~7.0 mmol/L
非空腹血糖
<10.0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7.0 mmol/L
——01. ——02. ——03.
血脂控制目标值
1.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低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 mmol/L,非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4.1 mmol/L,TG<1.7 mmol/L。
药物治疗
3)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临床上可选择的降脂药物大体可分为2大类,包括:
➢ 主要降胆固醇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型(PCSK9) 抑制剂及其他降脂药(胆酸螯合剂、普罗布考)。
➢ 主要降TG的药物,包括贝特类药物、高纯度ω-3脂肪酸和烟酸类药物。 多项大规模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在ASCVD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因此,为了降脂达标,临 床上应首选他汀类药物。一般推荐起始应用中等强度他汀(可降低LDL-C水平25%~50%),并根据个体的降脂疗效和耐 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若LDL-C不能达标,建议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LDL-C仍不达标,应加用PCSK9抑制 剂。 对血清TG水平增高(≥1.7 mmol/L)的患者,首先应用非药物干预措施。TG≥2.3 mmol/L者可考虑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 用贝特类或高纯度ω-3脂肪酸。对于严重高TG血症患者(TG≥5.7 mmol/L),为降低急性胰腺炎风险,应首先考虑使用 主要降低TG的药物。
肾有益的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 ➢ 经足量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不能达标的患者,可开始口服药和注射降糖药(GLP-1RA或胰岛素)的联合

心血管疾病预防的专家共识

心血管疾病预防的专家共识

化 ,是提高心血管 疾病 防治水 平
的关 键 环 节 。早 在 动 脉 管 腔 出现
者 ( 发 冠 心 病 家族 史、肥 胖 、 早
持续 精 神 紧张 、缺 乏 运动 ) ,或年
龄 > 5岁 者 ,应 用 踝 肱 指 数 、动 6
明 显 狭 窄 或 闭 塞 性 病 变 之 前 ,动 脉 血 管 壁 即 已经 发 生 功 能 及 结 构 改 变 。 早 期 筛 查 并 积 极 干 预 大 动
2 戒 烟 :吸 烟 是 心血 管 疾 病 .
心理障碍 包括:焦虑 、抑郁 、惊
的重要致病 因素 ,因此戒烟 是避 恐发作、 躯体化感觉障碍、 疑病症、 免心血管病死亡最经济 、有效的
干预 措施 。 医 生 的劝 导 干 预对 戒烟 有 明 睡眠 障碍和 强迫 思维等 。
( ) 二 血脂 异 常干预
生 活 方 式 干 预 是 一 级 预 防 中 所有 预 防措施 的基 石 。 1平 衡膳 食 :多项 研 究证 实 , . 饮 食 中降 低 盐 摄 入 ,减 少 饱 和 脂
脉 脉搏波传 导速 度、颈总动脉 内 中膜厚度评估其动脉结构和功能,
脉 功能异常 ,有助于延缓 甚至避
二 、一 级 预 防措 施
目前 公 认 的心 血 管病 危 险 因 素 包 括 :年 龄 、 性 别 、种 族 、家
心脑 血 管疾 病 ,已成 为 我 同 2 世 1 纪提 高人 民健 康水 平的 重 中之 重 。
族 史 、 高 胆 同 醇 【症 、吸 烟 、糖 f l I l 尿 病 、 高 血 压 、腹 型 肥 胖 、 缺 乏 运 动 、 饮 食 缺 少 蔬 菜 水 果 、 精 神 紧 张 。 除 年 龄 、性 别 、家 族 史 和 种 族 不 可 改 变 ,其 他 8种 传 统 危 险 因素 均是 可 以改 变 的 ,换 言之 , 是 可 以预 防的 。

心血管疾病与认知障碍中国专家共识2023(最全版)

心血管疾病与认知障碍中国专家共识2023(最全版)

心血筐疾病与认知障碍申国专家共识2023(最全版)随着社会者龄化的进展,痴呆与认知障碍患病率逐军增高。

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痴呆的总患病率为6.0%,约高1507万痴呆患者;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 MCI )的患病率为15.5%,约再3877万MCI患者[1 ]。

患者晚期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疾病及经济负担,中国2015年痴呆的直接相同接治疗费用己超过1万亿元[2 ]。

心血筐疾病的一些可调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等,同样会增加认知障碍的发病风险[1 ]。

值得重视的是,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常同时合并心血筐疾病,心血筐疾病的预防和管理对预防认知障碍和减缓MCI向痴呆转化育着极真重要的意义。

为提高医务工作者对心血管疾病合并认知障碍的认识与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撰写本共识。

本共识惯据心血管疾病合并认知障碍相关临床诊治应用的合理性、是否高临床获益的证据等给予适合(合理,获益多或争议少)、不确定(高一定合理性或部分获益,但尚需更多证据)和不适合(不一定合理,无获益或争议多)3种不同等级的推荐。

认知障碍的定义认知是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取或应用知识的过程。

认知功能包括记忆、学习、理解、定向、判断、计算、语言、视空间、分析及解决问题等能力。

认知障碍是一种以获得性、持续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并导致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减退、行为改变的综合征[3 ]。

认知障碍分为主观认知功能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 SCD)、MCI相痴呆3种类型。

SCD是指个体主观上感觉、记忆和认知功能下降,而客观的冲经心理测试结果在正常范围内的状态。

主动对SCD 进行阜期干预,对于延缓病程、预防痴呆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MCI是指记忆力或真他认知功能损害,但日常生活能力并未受到明显影响,且未达到痴呆诊断标准。

《“三高”共管规范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修订版

《“三高”共管规范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修订版
41(24–54)
非致死性心梗
14741
1.82(1.64–2.03)
37(19–51)
卒中亚型
缺血性卒中
3799
2.27(1.95–2.65)
1(0–20)
出血性卒中
1183
1.56(1.19–2.05)
0(0–26)
未分类的卒中
4973
1.84(1.59–2.13)
33(12–48)
其他血管死亡
3826
1.73(1.51–1.98)
0(0–26)
高血压一旦合并糖尿病,即为心血管风险高危/很高危人群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 019(001):1-44.
RF=危险因素;TOD=靶器官损害;CKD(mmHg)
健康中国行动
厚德 博爱 敬业 尚廉
“三高”患病率及危害
logo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患病人群基数庞大
糖尿病: 患病率持续上升,估计目前我国 大陆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数达
高血压: 患病率持续上升,估计我国 ≥18岁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为啊
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
2/3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高
且亚洲人群血压升高对心血管风险的增加更明显
Chobanian AV et al. JAMA. 2003;289:2560-2572.心脑血管病治.2019,19(1) 1-44
血压每升高20/10mmHg,心血管死亡风险加倍
收缩压每升高10mmHg亚洲人群心脑血管风险增加更明显
I-IGT,单纯性糖耐量受损;IFG,空腹血糖受损;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T2DM,2型糖尿病;CVD,心血管疾病

运动人群的心血管风险评估的筛查,中国专家共识这样说!

运动人群的心血管风险评估的筛查,中国专家共识这样说!

运动人群的心血管风险评估的筛查,中国专家共识这样说!2022-08-11 来源:医脉通关键词:运动人群心血管风险评估发表评论运动是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康复非常重要的策略和措施,适量的体力活动能够提高心肺耐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

对于初始参加运动训练、准备提升运动等级或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运动进行前医学筛查、心血管疾病风险筛查与分层非常重要。

《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的目的是为相关机构开展城乡居民运动相关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和监测提供技术指导。

关于运动人群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筛查流程,一起来看共识怎么说吧!运动相关心血管健康风险分层➤低风险状态:运动者与同龄、同性别的健康人群具有相同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状态。

➤高风险状态:由于合并有高龄、明确的心血管疾病、2 型糖尿病或肾脏疾病等多种危险因素或将参与极具风险挑战的运动(如极限登山、高山滑雪、铁人三项等),导致运动者发生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的绝对风险显著高于同龄、同性别的健康人群的状态。

运动相关危险分层主要依据的变量包括以下11项,其中核心变量4 项、非核心变量7 项,见表1。

运动人群的心血管风险评估运动人群心血管风险评估主要从结构、冠状动脉供血、心律失常及心功能四个方面进行。

各检查手段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效力见表2。

1.心脏结构的评估评估心脏结构除了了解心脏腔室大小、瓣膜开闭状况,更为重要的是筛查肥厚型心肌病。

评估心脏结构主要手段包括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冠状动脉CT 血管造影和心脏磁共振成像(CMR),以及有创性的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CT 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还可以排除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

具体选择何种检查,应由心血管专科医生根据情况而定。

2.心肌供血的评估心脏冠状动脉系统的风险评估在>40 岁的运动人群中尤为重要。

在40 岁以上剧烈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心跳骤停或SCD 的人群中,最常见的病理发现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指南】中国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与管理专家共识

指南】中国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与管理专家共识

【指南】中国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与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DOI:10.3760/cma.j.issn.1674-0815.2015.06.003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13BAI04B01)通信作者:武留信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以下简称心血管病),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病等,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社会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态势日趋严峻,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头号敌人。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和《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38.7%,城市为41.1%;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且今后10年患病率将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针对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的严峻形势,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近期印发了《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这是从国家层面采取的强化心血管疾病防控的重要举措。

通过健康体检筛查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进而实施针对性的健康干预与检后跟踪管理是贯彻落实该办法的具体举措及有效途径。

2014年4月,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和《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共同发布的中国《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中,明确将心血管疾病早期风险筛查与危险因素管理作为健康体检及健康管理的推荐项目。

为了从跨学科层面形成学术共识,引领我国健康管理(体检)机构与行业科学规范地开展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2015年伊始,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组织跨专业领域相关专家,参照美国《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成年人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指南》、中国《无症状成年人心血管病危险评估中国专家共识》、《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和中国《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防治建议》等国内外权威文献,结合我国近十余年来开展健康体检与心血管病早期筛查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撰写了本共识。

最新:心脑血管病共同危险因素评估、检测及干预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最新:心脑血管病共同危险因素评估、检测及干预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最新:心脑血管病共同危险因素评估、检测及干预专家共识主要内容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病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病因,占我国单病种死亡的第1位和第2位[1]。

人口增长、老龄化、城镇化等是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持续增长的重要社会因素。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患病率上升,超重和肥胖增多,不合理膳食、吸烟、缺乏身体活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等使我国心血管病形势更严峻。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了“全民健康”的发展战略,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2]。

对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措施可有效延缓或避免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和病死率。

西方国家心血管病的病死率下降,其中40%~70%归因于危险因素控制[3]。

我国基层,包括社区和农村人口基数庞大,对动脉硬化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识别有重要意义。

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防控是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核心,也是心血管病防控体系的关键。

近年,国内外制定了多部相关专家建议、共识和指南[3],但针对基层医生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简洁、可操作的评估、干预方法和建议仍较少,目前的现状是普通人群对一级预防不重视,对二级预防管理不达标。

因此,本专家共识参照国内外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证据、相关专业学会指南而制定,旨在指导我国基层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工作,促进基层医务人员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管理和风险评估意识,以危险因素控制为基础、以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发现和识别为转折点,预防和阻断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1 心脑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1.1 吸烟虽然中国居民吸烟率已呈下降趋势,但目前仍有3.16亿人吸烟,男性吸烟率高达52.1%。

同时有7.4亿人受二手烟危害,其中儿童约1.8亿。

主动和被动吸烟均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且呈剂量依赖关系[4-5]。

2016年吸烟造成我国246万人死亡,我国面临的控烟形势严峻。

此外,我国有3.1%的人使用过电子烟,0.5%的人仍在使用[6]。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IMPACT 芬兰,1972-92
IMPACT 芬兰,1982-97
危险因素
其它
2020/11/3
N Engl J Med 2007;356:2388-98
冠心病死亡减少(%)
4
国际众多指南推荐一级预防
ACC/AHA 1997 1997年ACC/AHA第一个《心血管病及中风一级预防指南》
ACC/ASA2006 2006年ACC/ASA《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
20
➢ 1、我国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 病学现状
➢ 2、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方法 ➢ 3、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主要措施 ➢ 4、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特殊人群
2020/11/3
21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主要措施
改善生活方式
阿司匹林
一级预防
降压
2020/11/3
WHO2006和ESC2007
2006年WHO和2007年ESC《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 均强调了心血管一级预防的重要性
ACCP 8
2008年ACCP第8版《抗栓和溶栓治疗指南》
专门设置了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部分
2020/11/3
5
➢ 1、我国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 病学现状
➢ 2、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方法 ➢ 3、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主要措施 ➢ 4、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特殊人群
2004年全球52个国家参与的interheart研究
高血压 吸烟 1.6亿 3.5亿
被动吸 血脂

异常
5.4亿 1.6亿
糖尿病 肥胖 超重 4000万 6000万 2亿
2002《中国城乡居民健康营养调查》
2020/11/3
10
➢ 1、我国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 病学现状

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建设、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通过健身促进健康的意识日渐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持续增长。

城乡居民个性化运动健身的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对耐力性运动项目(如长跑/马拉松、游泳、自行车等)的热情高涨。

运动是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康复非常重要的策略和措施,适量的体力活动能够提高心肺耐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

虽然在参与运动时发生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SCD)等严重心血管事件概率很低,但当年龄偏大、有基础性疾病、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在不合适的时间点运动或者进行了较高强度、较长时间运动时,还是有一定的发生风险,且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

因此,需要出台评估运动时心血管风险的技术指南或规范,引导人民群众科学运动健身、有效降低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心血管健康与科学运动分会组建了专家组,邀请运动生理学、运动康复、心血管内科学、急诊医学、微电子/网络科学、临床流行病学及大数据分析等领域专家,广泛检索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数据和证据,针对我国城乡居民运动健身实际情况,经分工撰写、集体讨论和反复论证,编写了《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共识》分为五个部分,包括背景、运动相关心血管健康风险分层、运动人群的心血管风险评估、运动时心血管健康风险监测和紧急措施、政策建议。

本《共识》强调专业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旨在为相关机构开展城乡居民运动相关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和监测提供技术指导。

期望《共识》能切实减少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有效保障耐力性运动和 (或)赛事的安全,服务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助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一、共识背景1.1 体力活动有益健康众所周知,久坐行为与人群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2型糖尿病发病率以及结肠癌和肺癌等肿瘤的发病率升高直接相关。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三高”发病率高、达标率低“三高”常合并存在,我国成年人群中,“三高”患病率为8.9%,而仅有5.6%的患者达标1。

“三高”并存时,这三项危险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加重,产生协同作用,诱发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炎症过程和靶器官损害,成倍增加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

“三高”共管能更好地预防心血管事件,研究显示,“三高”共管能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

“三高”共管路径,综合管理,个体化治疗共识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三高”共管路径、患者风险评估方法、诊断标准和管理目标值,强调早期筛查以及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总体风险的评估和分层。

全面评价心血管疾病总体风险有助于临床医师针对多重危险因素制定出个体化的综合防治决策,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总体危险。

对患者进行总体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和分层后,在此基础上确立适合患者的血压、血糖和(或)血脂控制目标值,确定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优化治疗方案和进行综合管理。

注:ASVC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高”共管路径“三高”共管的干预策略,循序渐进,长期达标共识指出,三高共管的干预策略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所有患者都应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摄入、增加身体运动、控制体重、不吸烟、不饮酒等措施。

而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优选长效降压药物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低发生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

根据患者的总体风险水平选择降压药物,实现血压达标;同时干预可纠正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并存的临床疾病,降低总体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风险。

ACEI/ARB/ARNI、CCB 、BB、利尿剂均可作为一线降压药物,优选一日一次的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24h血压。

注: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或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B,β受体阻滞剂;C,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CCB);D,噻嗪类利尿剂;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SPC,单片复方制剂糖尿病的药物治疗——重在降低患者心肾风险2型糖尿病患者应选择安全、有效、能使血糖达标并维持达标的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是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药物联合中的基本用药。

2023年中国心血管疾病专家共识意见

2023年中国心血管疾病专家共识意见

2023年中国心血管疾病专家共识意见根据中国心血管疾病专家的共识意见,以下是2023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的相关观点:1. 心血管疾病现状: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等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

2. 预防与控制策略:预防是心血管疾病管理的重要方式。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和避免吸烟,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另外,定期体检、有效治疗高血压和控制血脂水平也是重要的控制策略。

3.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心血管疾病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以及有无合并症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选择。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心血管疾病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方案,同时注意用药的安全性和副作用。

5. 高效治疗手段: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手段不断更新,包括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和药物治疗等。

在选择治疗手段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等因素。

6. 重症治疗:对于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综合护理和重症监护应是治疗的重点。

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监测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救治率。

7. 长期管理与康复: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管理和康复。

定期随访、药物管理、生活方式指导和心理支持等都是重要的管理措施。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代表2023年中国心血管疾病专家的共识意见,对于具体情况应请教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

2023年中国心血管疾病专家共识意见(完整版)根据中国心血管疾病专家的共识意见,以下是2023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的相关观点:1. 心血管疾病现状: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等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

2. 预防与控制策略:预防是心血管疾病管理的重要方式。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和避免吸烟,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另外,定期体检、有效治疗高血压和控制血脂水平也是重要的控制策略。

最新:《“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

最新:《“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

最新:《〃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引言高血压、糖尿病(以高血糖为特征)和血脂异常[以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为主要表现]常统称为〃三高",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3项主要危险因素。

我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人数已经高达数亿,且许多患者〃三高〃并存,导致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成倍增高。

为了遏制和逆转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必须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预防和管理。

而与3项危险因素分别单独管理相比,实行〃三高〃共管可显著减少重复管理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产生良好的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三高〃共管,做好血压、血糖、血脂的规范化管理,具体计划是到2030年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均提升至≥70%,治疗率和控制率持续提高,35岁及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检测率≥35%.为推动〃三高〃共管的落地与实施,建议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挥行政管理职能,主导区域内医疗机构的〃三高〃共管上下级联动体系的构建,统筹各方资源,提升管理效率,循序渐进将〃三高〃共管真正落到实处。

然而,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专注于〃三高〃共管的指南或共识。

为积极推广〃三高〃共管的理念,提升临床医生的〃三高〃共管技能,我国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管理和社区医疗等领域的专家,通过广泛复习文献,结合我国临床实践,撰写了关于〃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三高〃患病率及危害一、我国人群〃三高〃的患病与控制现状二、〃三高"并存的危害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的主要危险因素。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倍,而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D1C)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高血压、高血糖和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异常都是代谢相关性危险因素,有明显的聚集倾向,常常会成对或三联一起发生在同一患者身上,形成'两高〃并存甚至〃三高〃并存。

《中国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与管理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与管理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与管理专家共识》要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以下简称“心血管病”),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病等,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社会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态势日趋严峻,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头号敌人。

通过健康体检筛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进而实施针对性的健康干预与检后跟踪管理是贯彻落实该办法的具体举措及有效途径。

一、我国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心血管健康状态(一)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类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是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具有重要归因危险或通过基本的健康干预手段能够改变,并且在人群中比较容易观察测量的那些健康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和可改变危险因素。

表1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类主要(传统)危险因素潜在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年龄* 超重/肥胖教育程度(偏低)家族史* 血清甘油三酯增高职业类型及倒班男性* 血清载脂蛋白增高经济收入水平高血压糖调节受损(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不健康饮食吸烟血液高凝状态(凝血因子增高)缺乏运动血清总胆固醇升高慢性炎症(超敏CRP升高)过量饮酒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精神压力血清骨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性格类型糖尿病注:* 为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二)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布流行特点(1)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2)男性吸烟率高。

(3)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

(4)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近10余年来呈明显增加趋势。

(5)超重、肥胖率呈进一步上升趋势。

(6)体力活动明显不足。

(7)不合理膳食。

(三)我国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特点据2008至2009年涵盖我国北方和南方7个省份的244万余人群体检数据资料分析显示,多个与心血管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检出率较高。

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全文)

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全文)

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全文)健康体检或称健康检查是指对无症状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医学检査与评价的医学服务行为及过程,其重点是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因素进行筛查与风险甄别评估,并提供健康指导建议及健康干预方案。

健康体检是实施疾病早期预防和开展健康管理的基本途径及有效手段之一。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前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体检规定”),引领和促进我国健康管理(体检)机构与行业规范有序地开展健康体检服务。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自2009年初以来,在前期部分专家工作基础上,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的调研、论证,在广泛征求全国各级各类健康体检机构和专家、学者及广大健康体检从业者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和多次修改,形成了《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体检共识”)。

该共识以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为基本遵循,以健康管理创新理论为学术指导,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本依据,充分学习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开展健康体检的成功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实际及行业/产业发展的紧迫需求,突出了针对性、实用性及指导性。

健康体检基本项目制订遵循以下原则:(1)以健康评价和健康风险筛查为目的,重点掌握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2)体检采用的技术方法或手段要科学适宜并有很好的可及性和可接受性;(3)为保证健康体检的质量和安全,体检项目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及试剂必须是经SFDA认证、有正式批准文号;(4)体检项目要充分体现最佳成本效益原则,避免优先采用一些高精尖医疗技术设备,以免加重受检者的经济负担。

本共识是我国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开展体检服务的基本参考依据,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从事健康体检的医疗机构和单位,对指导和引领我国健康体检机构及行业规范有序发展,促进健康管理学科与相关产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共识形成的主要经过本共识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

2024年健康体检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课件PPT

2024年健康体检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课件PPT
(3)血压筛查相关基础项目推荐一般检查(身高,体重,腰围测量等);内科体检( 观察面容、皮肤等;触诊甲状腺;听诊颈动脉、锁骨下动脉等有无杂音);实验室检查(空 腹血糖、血脂等);辅助检查(心电图,肾脏超声等)。
一、健康体检血压筛查
(4)血压升高者的血压评估:建议体检发现血压升高者(测量均值≥140/90 mmHg) 进一步到专科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或开展家庭血压监测,评估血压真实水平。有条件的健康管 理(体检)机构也可开展动态血压监测。
(3)心理干预推荐与处方:心理干预可用于高血压患者的辅助治疗,以改善血压。在考 虑实施心理处方(包括认知、情绪和行为干预等)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文化背 景,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技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也需要与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员 密切合作,共同制定综合的治疗计划,为受试者提供全方位的照顾和支持,常见心理干预方 法有: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情绪管理,戒烟推荐与处方;睡眠管理 推荐与处方。
四、检后智慧化血压监测与随访管理
(4)智能可穿戴血压测量设备:可实时记录、共享血压数据的智能血压测量设备 问世。利用经过验证的智能可穿戴血压测量设备,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检出率,从而进 行早期干预。对于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通过规律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了解日常血 压波动,提高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及时提醒并督促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和 及时就诊,改善血压控制、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四、检后智慧化血压监测与随访管理
(2)工作场所的血压监测:体检人群多为在职人员,因此,工作场所的血压监测 非常重要。“标准化自动血压测量系统”可以提高职业人群血压测量的便利性和可及 性,通过互联网通信技术,为职业人群提供线上高血压健康咨询服务,指导和帮助职 业人群管理血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心血管 健康状态
(一)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类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是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具有重要归因危险或通过基本的健康干预手段能够改变,并且在人群中比较容易观察测量的那些健康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和可改变危险因素。参照中国
《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防治建议》中将心血 管病危险因素分类如下(表1)[6]。
(高胆固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紧张、大量饮酒)预测[14]。2007年美国卫生统计报告分析了美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的原因,发现44%~76%是得益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控制;英国通过改善医疗保健措施,近20年间人口死亡率逐年下降,在所减少死亡人数中,大约三分之二是得益于人群整体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下降。在对冠心病高危人群初级预防过程中,有对不良生活方式改变的人群比没有改变的人群患冠心病的机会下降了27%[15]。14年的随访研究发现具有理想心血管健康状态的女性其冠心病的发生率降低83%[16],并能帮助绝经后女性降低92%的心肌梗死的发生[17]。同样,在男性中,随着拥有心血管健康条目数的增加,冠心病的患病率依次降低[15]。Stamler等[18]通过16~22年的随访研究发现,总胆固醇<5.18mmol/L,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无糖尿病且不吸烟的人群,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下降70%~85%,总死亡率下降40%~60%。除国外研究外,国内也有诸多证据。如我国为期6年的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证明生活方式干预可使糖尿病高危人群糖尿病发生率下降51%,向世界证明了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19]。后续跟踪随访20年,发现6年的
呼吸系统疾病4类慢性病和吸烟、不健康饮食、体
力活动不足及不健康饮酒4种不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作为全球慢性病防控的重点(见WHO:2008—2013ActionPlanfortheGlobalStrategyfor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NoncommunicableDiseases)。AHA2014年度关于美国居民心脏病与脑卒中归因统计报告中,40.6%的心脏病与脑卒中归因于高血压;13.7%归因于吸烟;13.2%归因于不健康饮食;11.9%归因于体力活动不足;8.8%归因于异常的血糖水平。全球52个国家参与的Interheart研究证明,个体未来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90%可以由目前已知的9种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
(5)超重、肥胖率呈进一步上升趋势,成人超重率、肥胖率分别达到30.6%和12.0%。(6)体力活动明显不足,成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率仅为11.9%。(7)不合理膳食,我国居民总能量摄入量下降,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减少,但脂肪供能呈明显上升趋势;膳食胆固醇摄入量明显增加,食盐摄入大大超标,蔬菜水果摄入量较少。
5.6~6.9mmol/L或治疗后达理想状态
较差心血管健康水平
目前正在吸烟体质指数≥30.0kg/m2不运动
符合健康饮食5项条目中的0~1项
≥6.19mmol/L
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7.0mmol/L
注:a运动为中等强度+高强度相结合时,高强度运动时间为中等强度运动时间的2倍;1mmHg=0.133kPa;b健康饮食状态:①蔬菜和水果:≥4.5杯/d(1杯=150ml);②鱼类:≥2次/周,3.5盎司/周(1盎司=28.35g);③富含纤维的全谷类(每10g碳水化合物中含≥1.1g纤维):≥3次,1盎司/d((1盎司=28.35g);④钠≤1500mg/d;⑤含糖饮料≤450kcal/周
表1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类
主要(传统)
与危险因素管理作为健康体检及健康管理的推荐项目。为了从跨学科层面形成学术共识,引领我国健康管理(体检)机构与行业科学规范地开展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2015年伊始,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组织跨专业领域相关专家,参照美国《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成
二、健康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评估心血管病是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际上,仅存在单一危险因素的情况少见,更多的是并存多种危险因素,聚集发生,而且心血管病的危险性也取决于同时具有的危险因素数目及其程度。如何根据个体危险因素水平综合评估未来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概率),对指导体检人
年人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指南》[3]、中国《无症状成年人心血管病危险评估中国专家共识》[4]、《心血管病一级 预防中国专家共识》[5]和中国《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 素综合防治建议》[6]等国内外权威文献,结合我国近十余年来开展健康体检与心血管病早期筛查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撰写了本共识。本共识所指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专指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适用人群为无心血管病症状,且既往未诊断为心血管病的成年体检人群。
行[8-11]。相比而言,我国健康体检人群除了具备一般自然人群的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特点外,还具备以下群体特征,如体检人群以中青年为主,多为城镇居民或企业员工,其中职业人群所占比重较大,经济条件、健康意识及健康素养较城乡居民 好,但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饮食、体力活动不足、职业应激压力、超重/肥胖、血脂及血糖异常、高血压/血压升高等问题仍十分突出。
(四)我国体检人群心血管健康状态
2010年AHA首次提出心血管健康状态理念,将符合4个健康行为学评价指标[不吸烟、适量运动、健康饮食和适当的能量平衡(表现为正常体重)]和3个健康生物学评价指标[理想的总胆固醇、血压、空腹血糖(不服药时)]定义为理想心血管健康水平,具体评价指标与判别标准,见表2[12]。研究显示,个体或群体具备的理想心血管健康水平的条目数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呈显著负相关[12]。总结分析我国1012418例体检的城镇居民理想心血管健康分布情况,发现我国体检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水平者仅为1.5%(其中女性2.6%,男性0.6%),一般心血管健康水平为33.9%,较差心血管健康水平为64.6%[13]。
损、糖耐量受损)
血液高凝状态(凝血因子增高)
慢性炎症(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其他危险因素
教育程度(偏低) 职业类型及倒班 经济收入水平 不健康饮食
缺乏运动 过量饮酒 精神压力 性格类型
通信作者:武留信,Email:wuliuxin_xh@
注:a为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标准与规范·
中国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 与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以下简称“心血管病”),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病等,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社会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态势日趋严峻,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头号敌人。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1]和《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38.7%,城市为41.1%;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且今后10年患病率将处于持续上升阶段。针对当前我国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的严峻形势,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近期印发了《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这是从国家层面采取的强化心血管疾病防控的重要举措。通过健康体检筛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进而实施针对性的健康干预与检后跟踪管 理是贯彻落实该办法的具体举措及有效途径。2014年4月,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和《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共同发布的中国《健康体检基本项 目专家共识》[2]中,明确将心血管疾病早期风险筛查
项目 健康行为 吸烟
体重 运动
饮食 健康因素
总胆固醇 血压
空腹血糖
理想心血管健康水平
从未吸烟体质指数<25kg/m2
每周至少进行150min中等强度运动或75min高强度运动或150min中等+高强度运动a
符合健康饮食5项b条目中的4~5项
<5.18mmol/L(不服药时)
<120/80mmHg(不服药时)
(二)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布流行特点[1]
(1)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2012年我国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4%,城乡居民患病率差异缩小。成年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亦呈上升趋势。(2)男性吸烟率高,我国15岁以上男性现吸烟率为52.9%,女性吸烟率为2.4%,且二手烟暴露水平较高。(3)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总胆固醇≥6.22mmol/L的患病率在18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中分别为3.4%和3.2%。(4)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近10余年来呈明显增加趋势,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率为11.6%,其中新诊断的糖尿病占8.1%;糖尿病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
规范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与管理,可有效遏制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与蔓延,进而减少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我国健康体检人群乃至全人群的理想心血管健康水平,最终为有效防控我国主要慢性病流行和实现 “健康病及其危险因素流
行形势严峻;健康体检人群中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饮食、体力活动不足、职业应激压力、超重/肥胖、血脂及血糖异常、高血压/血压升高等问题仍十分突出,心血管健康状态令人担忧。应重视对体检人群进行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筛查、风险评估和规范化管理,努力提高其理想心血管健康状态,减少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生及发展。
生活方式干预效果可以在干预结束后持续长达14年之久[20]。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对首都钢铁职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综合防治,使首钢人群脑卒中标化发病率24年来降低了54.7%,死亡率下降了74.3%[21]。可见早期筛查心血管病的风险因素,并进行管理,控制风险因素,能有效地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