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的起源和来历
腊八粥的传说
腊八粥的传说腊八粥是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
腊八粥传说来自印度天竺,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俗称“腊八节”,在佛教称“法宝节”。
腊八粥的习俗,已非佛门所有,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逐渐多彩起来。
腊八粥的传说1、救了朱元璋的命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
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
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
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
他把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香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粮豆混在一起的粥。
吃的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就叫腊八粥。
2、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腊八粥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
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
岳飞死后,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腊八粥的做法工具/原料大米 80g糯米 80g 小米 30g 薏仁 30g红小豆 50g绿豆 50g 干红枣25g板粟 25g花生 25g核桃 25g莲子 2茶匙(10g)干百合 2茶匙(10g)黄晶冰糖 2汤匙(30g)清水 2500ml/方法将大米、糯米、薏仁、红小豆、绿豆用清水淘洗干净备用。
干红枣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温水浸泡20分钟,使其泡发。
(或者将红枣用温水泡发后去核,煮烂做成枣泥同粥煮。
)板粟、花生、核桃剥壳去衣留净肉,折皱可用小镊子钳净。
莲子浸泡,剥去苦心。
干百合用温水浸泡至发软。
将大米、糯米、薏仁、红小豆、绿豆和莲子混合在一起,然后倒入锅中注入清水,大火烧沸。
再放入红枣、板粟、花生、核桃,改用文火熬40分钟,过程中不时地用勺搅动,以免锅底焦煳。
腊八粥的来历和腊八粥的传说
腊八粥的来历和腊八粥的传说1. 腊八粥的来历腊八粥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美食,通常在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食用。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习俗。
根据古代的农业养生观念,冬天是一个人体最脆弱的时期,容易受寒邪侵袭,因此需要特别注意保健。
而腊月初八正好是进入寒冬的时候,所以人们在这一天会用各种食材煮成腊八粥,以保健养生。
2. 腊八粥的传说2.1 杨贵妃保佑相传唐朝时期的著名美女杨贵妃非常喜欢吃甜食。
有一年腊月初八这一天,杨贵妃吃了一碗腊八粥后,觉得非常好吃。
于是,她要求宫廷厨师每年这一天都要为她煮腊八粥。
杨贵妃以自身的美丽和善良给腊八粥带来了好运,人们开始将腊八粥视为一种能够带来吉祥和好运的食物。
2.2 释迦牟尼的施粥另有一种传说与佛教有关。
相传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家的时候,他的母亲玛雅王后为了纪念他的出家,向贫穷的人们施粥。
因此,腊八粥也与佛教有着紧密的联系。
每年这一天,佛寺和信众都会煮腊八粥并举行施粥仪式。
3. 腊八粥的制作方法腊八粥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做法:材料:•糯米 200克•赤豆 50克•红枣 50克•莲子 50克•花生 50克•枸杞适量•冰糖适量步骤:1.将糯米洗净后浸泡半小时,赤豆、莲子、花生也要分别洗净。
2.把浸泡好的糯米和赤豆放入大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继续煮20分钟。
3.将红枣、莲子、花生和枸杞一起加入锅中,再继续煮10分钟。
4.最后加入适量的冰糖调味,继续煮5分钟。
5.关火后,等待腊八粥稍微冷却后,即可享用。
4. 腊八粥的营养价值腊八粥的制作材料多样,所以其营养价值也比较丰富。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糯米:糯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对于增强体力、提供能量非常有益。
•赤豆:赤豆具有消除湿气、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清肺降火、促进新陈代谢。
•红枣:红枣富含维生素C和铁,对于补气养血、调理脾胃有一定的功效。
•莲子:莲子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有益于滋补心脾、安神安眠。
腊八粥起源
腊八粥起源腊八粥起源释迦牟尼原本是王子,他深切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遭遇,二十九岁时,毅然舍弃了王族生活,去探求解救人生痛苦的方法。
相传,一天释迦牟尼来到一片茫茫无际的荒漠,又饥又渴,终于不支倒地。
这时,恰巧有个善良的牧羊姑娘路过,忙将随身所带的杂饭与泉水调煮成粥,喂给释迦牟尼吃。
释迦牟尼醒来后,谢过牧女,继续前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修行了六年,终于在十二月初八那天得道成佛。
从此以后,凡逢十二月初八,各佛寺均效法牧女献粥,取香谷、果实煮粥,供于佛像前。
远古时期,人们往往在冬季用猎获的禽兽祭祀天地、祖先,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古代“猎”、“腊”是同一个字。
沿袭下来,就把处在冬末春初、新旧交替之际的十二月称做“腊月”。
据古书记载,在南北朝时,就流传着“腊鼓鸣、春草生”的民谚。
说的是在腊月,农民为了喜庆一年的丰收,敲打腊鼓,跳起各种舞蹈,预祝来年再有一个好收成。
中国古代民间有在冬至前后食用“赤豆粥”的习俗。
如《本草纲目》赤豆条记载,传说中那位头撞不周山的共工氏有七个“不才”儿子,“以冬至死为疫鬼”,故于是日作小豆粥,来祓除瘟神疫鬼。
这个节日风俗,后来和佛教纪念“佛祖成道,的“五味粥”逐渐融合,宗教迷信的成份也逐渐淡薄下来,成为入腊以后的节日佳品——“腊八粥”。
喝腊八粥的意义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20XX年有关腊八手抄报的内容:腊八粥的起源
20XX年有关腊八手抄报的内容:腊八粥的起源腊八粥的起源腊八粥的起源,始之于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年终时的蜡祭农神,叫做天子大蜡八,而天子大蜡八则是起源于我国古代头代炎帝神农氏石年的始作蜡祭以告上苍。
神农氏的始作蜡祭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民生活的根本需要,《易经Ÿ系辞》说:“需者,饮食之道也”,即需要的主体是饮食。
《礼记Ÿ礼运》说:“孔子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即:礼俗之初是从保证饮食开始的。
食物来自于农业的发展。
我国农业的兴起,始自于头代炎帝神农氏石年的发明农具,树艺五谷。
《易经·系辞》说:“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教民树艺五谷。
”耒耜是农耕用具,即翻田的犁。
耒是犁柄,耜是犁铲,翻田耕种,收成五谷。
所谓五谷,即:稻、黍、稷、麦、菽。
《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句,赵岐《注》说:“五谷者,谓稻、黍、稷、麦、菽也。
”菽是豆类的总称。
五谷收成后,头代炎帝神农氏石年于年终十二月始作蜡祭以告上苍,并祝曰:“土反(即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蜡祭的含义是庆丰收之意,祷祝则是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土地肥沃,昆虫不作,灾害不生,再来一个好收成。
这就是蜡祭。
蜡音乍(zhà),也音岔(chà),是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年终时祭祀农神的祭名,即农历每年十二月祭农神之称。
蜡还音拉(là),与腊同音。
于是,蜡祭也被称作腊祭,腊祭是蜡祭的转称。
2. 天子大蜡八蜡祭有八个方面的内容,称为八蜡或蜡八。
《礼记·郊特牲》说:“八蜡以祀四方。
”郑玄《注》说:“蜡有八者:先啬,一也;司啬,二也;农,三也;邮表辍,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
”头代炎帝神农氏石年开创了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的根本,并且始作蜡祭以告上苍,形成了我国古代年终蜡祭的开始。
蜡祭在我国古代是一件大事。
所以,作为一国之主的历代天子或国君,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都要作蜡祭以祀神,并且进行祷祝,称为天子大蜡八。
腊八粥中华民族的美食遗产
腊八粥中华民族的美食遗产腊八粥,中华民族的美食遗产腊八粥,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食之一,是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传统习俗。
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会家庭团聚,共享腊八粥,以庆祝腊八节。
腊八粥不仅是一种美味的传统食物,更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腊八粥的历史渊源、制作方法以及其在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地位。
一、腊八粥的历史渊源腊八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农耕时代。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腊八节起源于周代,当时被称为祭灶节。
相传,腊八节是为了纪念古时中国农耕文明的始祖“神农氏”的生日。
而腊八粥作为其中的重要食品,也被视为对神农氏的致敬。
二、腊八粥的制作方法制作腊八粥的原料主要包括米、豆、果实以及各种坚果等。
具体的制作方法如下:1. 准备好需要的材料:将大米洗净,红豆、莲子等豆类浸泡至发胀,葡萄干、桂圆干等果实泡软备用。
2. 煮粥:在炖盅中将大米和豆类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沸后改小火慢炖约3小时,直至米粒烂熟。
3. 加入其他配料:待米粥煮至烂熟时,再加入泡软的葡萄干、桂圆干等果实,翻炒均匀。
4. 熬煮片刻:将配料加入后,继续熬煮片刻,直至粥浓稠。
三、腊八粥在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地位腊八粥作为中国传统美食的代表之一,在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腊八粥是中华民族团圆的象征。
每年腊八节,人们会团聚在一起,共同制作并享用腊八粥,增进亲情和友谊。
其次,腊八粥被视为滋补养生的食物。
根据中医理论,腊八粥中富含各种谷类、豆类及果实,有益于人体健康。
因此,人们相信食用腊八粥可以增加体力、提高免疫力。
此外,腊八粥也被认为是岁末年初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腊八节是农历年的倒计时,吃腊八粥象征着告别旧年,迎接新年的到来。
综上所述,腊八粥作为中华民族的美食遗产,承载着人们对农耕文明的崇敬与纪念,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它不仅口感鲜美,更重要的是它背后传承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制作腊八粥来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华美食的独特魅力。
腊八粥的来历与传说故事_关于腊八粥的来历简介
腊八粥的来历与传说故事_关于腊八粥的来历简介腊八节,俗称“腊八” ,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的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习俗。
大家知道腊八粥是怎么来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有关腊八粥的来历与传说故事,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腊八粥旧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人们总爱煮上一锅美味可口的腊八粥。
这个腊八节的来历风俗已和元宵吃圆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沿袭至今。
腊八粥,是由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而得名。
“腊”本是古代的一个祭器名。
早在《史记·秦本纪》中,就有“惠文君十二年初腊”的记载。
因古代常在十二月间进行“腊祭”,十二月便叫“腊月”了。
相传,腊月初八,是佛教开山祖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因此,古代各寺院在“腊八”这天,用蔬果和米煮粥,供奉神佛,并被尊为“佛粥”,供佛之后,再将粥分施给贫民。
随着佛教的流传,吃腊八粥就慢慢地成了民间的一种习俗。
到了南宋,“腊八粥”除了供佛外,它又是民间一种盛行的食品,作为相互馈赠的礼物。
大诗人陆游的诗句:“今朝佛粥便相陵,更觉江村节物新”授是一个佐证。
腊八粥究竟由哪些材料煮成的呢?这在各地并不一样。
有的用青菜、芋艿、蚕豆,荸荠、白果、果子,黄豆等七种菜蔬干果,掺入桂皮,茴香等调味品和以大米煮成。
因而,它又有“五香七宝粥”的别名。
这大概和江南名点“八宝饭”的来历是一样道理。
但是,许多地方并不拘泥于七种蔬果,而是多多益善,随各人所好。
腊八粥有甜有咸。
通常,北方人爱用糯米(或小米),赤豆,蜜枣、米仁,黄豆、桂圆、莲子、胡桃、松子等煮成甜味的;而南方人则喜以大米加入各种时令蔬果煨成成味的。
腊八粥煮起来方便,材料也比较好买,甜咸皆宜,色香俱全,而且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不愧为冬令应时佳品。
说起腊八节喝腊八粥大家可能都不会陌生,但是知道腊八粥的来历的人估计就屈指可数了。
据说腊八粥的来历源起于印度的佛教传说,与佛教创始人释迎牟尼有关。
相传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修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
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粥的来历 我国民间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日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这个农历腊月的名称,以及吃腊八粥的民俗是怎么来的呢?腊八粥的含义是什么?一.腊八粥的起源腊八粥的起源,始之于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年终时的蜡祭农神,叫做天子大蜡八,而天子大蜡八则是起源于我国古代头代炎帝神农氏石年的始作蜡祭以告上苍。
1.神农氏的始作蜡祭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民生活的根本需要,《易经Ÿ系辞》说:“需者,饮食之道也”,即需要的主体是饮食。
《礼记Ÿ礼运》说:“孔子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即:礼俗之初是从保证饮食开始的。
食物来自于农业的发展。
我国农业的兴起,始自于头代炎帝神农氏石年的发明农具,树艺五谷。
《易经•系辞》说:“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教民树艺五谷。
”耒耜是农耕用具,即翻田的犁。
耒是犁柄,耜是犁铲,翻田耕种,收成五谷。
所谓五谷,即:稻、黍、稷、麦、菽。
《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句,赵岐《注》说:“五谷者,谓稻、黍、稷、麦、菽也。
”菽是豆类的总称。
五谷收成后,头代炎帝神农氏石年于年终十二月始作蜡祭以告上苍,并祝曰:“土反(即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蜡祭的含义是庆丰收之意,祷祝则是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土地肥沃,昆虫不作,灾害不生,再来一个好收成。
这就是蜡祭。
蜡音乍(zhà),也音岔(chà),是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年终时祭祀农神的祭名,即农历每年十二月祭农神之称。
蜡还音拉(là),与腊同音。
于是,蜡祭也被称作腊祭,腊祭是蜡祭的转称。
2.天子大蜡八 蜡祭有八个方面的内容,称为八蜡或蜡八。
《礼记•郊特牲》说:“八蜡以祀四方。
”郑玄《注》说:“蜡有八者:先啬,一也;司啬,二也;农,三也;邮表辍,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
”头代炎帝神农氏石年开创了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的根本,并且始作蜡祭以告上苍,形成了我国古代年终蜡祭的开始。
蜡祭在我国古代是一件大事。
《腊八粥》知识点
《腊八粥》知识点腊八粥,又称八宝粥,是中国传统的民间食品之一,流传已久并在很多地方有着丰富多样的制作方法和食材选择。
下面将介绍《腊八粥》的知识点。
1.起源与历史腊八粥起源于汉代,最初是作为祭祀、祈福的食品而存在。
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腊八粥在腊八节期间制作,用于祭祀先祖和求神保佑,后来逐渐普及为一种民俗食品。
2.食材与做法腊八粥的主要食材是多种杂粮,一般包括大米、薏米、红豆、绿豆、莲子、花生、栗子、白果等。
按照传统方法,先将各种杂粮浸泡并清洗干净,然后用水煮熟,中途要不断搅拌,使其煮烂成粥状。
煮好后,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糖、蜜饯、干果等调味品。
3.营养价值腊八粥所使用的杂粮种类繁多,因此其营养价值也很丰富。
大米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易于消化吸收;薏米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群;红豆和绿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莲子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质等。
因此,腊八粥不仅口感丰富,而且对人体有一定的营养补充作用。
4.风俗习惯腊八粥制作的过程中,往往要在祭祀神佛之后才能开始。
制作时家人和朋友围在一起,共同参与,意味着团圆和互助。
制作完成后,可以向神佛奉献一碗粥,表示感恩和祈福。
此外,腊八粥还有驱寒祈年、祛灾除病的传统意义,被认为具有辟邪保平安的功效。
5.地方特色不同地方有着各自独特的腊八粥风格和口味。
比如,湖南的腊八粥加入了辣椒、辣椒油等调料,具有辣味浓郁的特点;四川的腊八粥则常常加入熟花生米和糖葫芦等小食,使口感更加丰富;江苏的腊八粥偏向于清淡,经常加入绿豆和白果等材料。
6.传统节日腊八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农历十二月初八。
人们在这一天会吃腊八粥、吃腊八蒜等传统食物,以祈求健康和平安。
此外,一些地方还有腊八做香、插柳等习俗,人们会烧香祭祀祖先,以及在门前插柳枝,代表新年的到来。
总结:腊八粥是中国传统的民间食品,起源于汉代,是腊八节期间的传统食物之一、腊八粥的制作食材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及意义
喝腊八粥的由来及意义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及意义吃腊八粥,现在已成为腊八节特有的节日饮食文化,按照我国的习俗,吃腊八粥是为了庆祝丰收,也寓意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喝腊八粥的由来及意义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腊八粥的由来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
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喝腊八粥的.特殊意义是是什么由于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
腊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祷祝。
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干物敬献,表示庆丰收之意。
干物称腊,八是八谷星神,故称腊八。
在时间上,腊祭又是在农历每年的腊月初八日进行的。
(知识积累)有关腊八粥的来历
有关腊八粥的来历提起“腊八节〞,大概多数人头脑中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喝腊八粥〞,真正的老北京习俗更多的还是从清朝开始。
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腊八粥的来历,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腊八粥的来历腊八节的由来腊八节蕴含的意义腊八粥的来历腊八节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
这一天在中国,家家户户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粥又叫八宝粥。
相传腊八粥来自印度,它的普及多亏了佛教。
众所周知,农历的十二月初八也是佛祖悟道成佛之日。
根据民间传说,在未成道之前,释迦牟尼周游了印度许多地方。
一天,他又累又饿,昏倒在路边。
一位牧羊姑娘发现了他,给他饭吃,释迦牟尼很快恢复了体力。
然后,他在附近的河里洗了一个澡,独坐在菩提树下,静观思维。
苦行六年后,终于在腊月初八之夜一睹明星而悟道成佛。
牧羊姑娘的饭食是用大米和糯米加上些在大山里采摘的新鲜野果做成的。
从那时起,释迦牟尼的追随者就开始用新粮米和鲜果做粥。
粥要从腊月初七开始,一直煮到第二天黎明。
这种粥象征性地用来祭佛。
农历十二月初八就成为“佛祖悟道纪念日〞。
大约在九百年前,宋朝时代,腊八粥开始传人中国。
根据文字记载,为了表示对佛陀的忠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大的佛教寺院都提供用大米和其他香料一起煮成的粥。
大约五百年前,明朝年间,腊八粥已成为一种圣餐,以至于节日期间皇帝们把它赠给他们的官员。
由于腊八粥受到封建社会上层阶级的青睐,也就很快在全国普及开来,到现在一直作为传统食品受到尊崇。
现在,我们习惯上称腊八粥为八宝粥,指的是做这种粥需用许多种有营养的配料。
这里介绍一下制作八宝粥的特殊方法。
首先把糯米、小米、高粱、栗子、干枣、花生、杏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其他干果一起煮,然后再加红糖。
这样做出来的粥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也可以加上红豆,菜豆,松子仁,莲子,或者另外一些有营养或美味可口的东西。
这样,你会发现粥的配料已远远超过八种。
实际上,八宝粥用的配料几乎没有任何限制。
这里“八〞简直就是指“许多〞。
怪不得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八宝粥被认为是一种保健食品,它特别有益于人的脾、胃和血液。
腊八粥的起源
在北传佛教中,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日(而据上座部佛教圣典,佛陀应在月圆之夜成道,而非初八),
四大天王从天上来到人间,分别以内装有八宝饭的金、银、琉璃、玛瑙等钵供养世尊,世尊欣然接受后将四钵合而为一。
为了纪念佛陀于十二月初八成道,并接受四大天王供养的米粥,因此有些佛教寺院会在这天煮腊八粥供佛,并分送十方善信,因此腊八粥也称“佛粥”。
并希望享用腊八粥的民众都能同沾佛陀成道的法喜,并蒙佛陀加持而福慧成长。
唐宋盛行腊八食粥的风俗,宋朝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记载着:“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
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另,吴自牧的《梦梁录》也说到:“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各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亦名佛粥。
”
清朝时,民间百姓准备腊八粥祭祀祖先,分赠亲友,以示祝福,又效仿佛门施粥送福,特地送给穷苦人家;吃腊八粥更是宫廷盛事,皇帝、皇后赐文武大臣腊八粥,也发放米果给各大寺院。
旧时,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算是大家万户的习俗,甚至主人会为家里的鸡狗喂上几勺,花卉果树枝干上涂上几口,认为这样必能六畜兴旺、果实丰收,如童谣里说道:“腊八粥,腊八饭,小鸡吃了就下蛋”。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皇宫的腊八粥用上等奶油、羊肉丁、五谷杂粮,干果红枣、桂圆、栗子、花生、菱角、核桃仁、葡萄干、瓜子仁、金糕、青红丝等材料。
民间用杂米、豆、核桃、榛子、松子、枣、栗之类,盛起后,碗中上铺干果色糖。
民间故事腊八粥的来历
民间故事腊八粥的来历民间故事腊八粥的来历中国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众所周知,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
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
下面是关于腊八粥的来历的内容,欢迎阅读。
腊八粥民间来历:腊八粥的来历一: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
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
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
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
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
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腊八粥的来历二:早先年,有这么一个四口之家,老两口和两个儿子。
老两口非常勤快,一年到头干着地里的庄稼活。
春耕夏锄秋收,兢兢业业奔日子。
家里存的各样粮食是大囤满、小囤流。
他们家院里还有棵大枣树,老两口精心培育,结出的枣又脆又甜,拿到集上去卖,能卖好多好多银钱,小日子过得挺富裕。
老两口紧紧巴巴地奔日子,就为给两个儿子娶上媳妇。
眼看儿子一天天都到了该娶媳妇的岁数了,老两口也都老的不行了,老父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种庄稼;老母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保养院里的枣树,攒钱存粮留着娶媳妇。
四口之家现在光剩下哥儿俩过日子了。
哥哥看到这大囤满小囤流的粮食,对弟弟说:“咱们有这么多的粮食,够了,今年歇一年吧!”弟弟说:“今年这枣树也不当紧了,反正咱们也不缺枣吃。
”就这样,哥儿俩越来越懒,越来越馋。
光知道一年一年吃喝玩乐,没几年就把粮食吃完了,院里的枣树呢,结的枣也一年不如一年了。
这年到了腊月初八,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了,怎么办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扫帚,弟弟拿来一个小簸箕,到先前盛粮食的大囤底、小囤缝里扫呀扫的`,从这里扫来一把黄米粒,从那里寻出一把红豆来,就这样,杂粮五谷各凑几把,数量不多,样数可不少,最后又搜出几枚干红枣,放到锅里一齐煮了起来。
腊八粥的由来及各地习俗
腊八粥的由来及各地习俗一、腊八粥的由来腊八粥,也被称为“佛粥”,是由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日所吃的一种粥演变而来的。
据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之前,曾苦修六年,每天仅以野果为食。
在他即将成佛的腊月初八日,天上的诸佛为他示现并供养了“五味五谷杂粮”的粥,这便是腊八粥的起源。
在中国,腊八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
南宋时期,民间便有了在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
随着时间的推移,腊八粥的食材和做法不断丰富,各地的习俗也各具特色。
二、各地腊八粥的习俗1.北京:北京的腊八粥以糯米、红枣、核桃、栗子、杏仁等为主,还会加入莲子、百合等,寓意“和和美美”。
此外,北京人还会在腊八节当天腌制腊八蒜,以备过年时食用。
2.陕西:陕西的腊八粥又称为“红枣小米粥”,主要以红枣、小米、玉米等为原料,做法简单,营养丰富。
此外,陕西人还会在腊八节当天制作腊八面。
3.江苏:江苏的腊八粥以糯米、红枣、核桃、百合等为主,还会加入一些菱角、莲子等。
江苏人认为,吃了腊八粥可以增加体力,为过冬做好准备。
4.四川:四川的腊八粥以糯米、黄豆、花生、白果等为主,还会加入一些红糖,寓意“甜蜜幸福”。
四川人认为,吃了腊八粥可以驱寒保暖。
5.广东:广东的腊八粥又称为“五谷杂粮粥”,主要以大米、糯米、燕麦、玉米等为原料,还会加入一些干贝、瑶柱等海鲜食材,口感鲜美。
广东人认为,吃了腊八粥可以增加免疫力,预防感冒。
无论是哪种做法和食材,腊八粥都是一种寓意吉祥、营养丰富的美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寒冷的冬季,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不仅可以驱寒保暖,更是一种温馨的家庭美食文化。
腊八粥最早起源于
腊八粥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
腊八粥的起源和发展腊八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之一,通常在农历腊月初八这天制作和享用。
腊八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它起源于人们对丰收和祭祀的期望。
在古代,冬季是农耕社会中的休闲和集体活动丰收之后的季节。
腊月初八被视为一年农忙结束之后的一个重要日子,人们会利用这个时间放松并且感谢上天的恩赐。
于是,腊八粥成为了这一天的固定食品,用来祭祀祖先、表达感恩之情并庆祝丰收。
腊八粥的材料和制作方法腊八粥的制作方法简单,材料也比较常见。
主要的原料包括糯米、杂粮和豆类等。
下面是腊八粥的制作步骤:1.将糯米和其他杂粮混合在一起,比例通常是1:1。
杂粮可以包括小米、红豆、绿豆等,根据个人喜好可以选择不同的杂粮。
2.将混合好的米和杂粮清洗干净,然后加水浸泡数小时,一般来说最好浸泡至少4小时以上,这样可以确保煮出的粥口感更好。
3.将泡好的米和杂粮放入炖锅或者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将火调到中小火煮煮熟。
期间需要经常搅拌,以防糊底。
4.根据个人口味,可以加入适量的红枣、莲子、花生等配料,使得粥更加的丰富和美味。
5.煮至粥变稠糯后,即可关火。
腊八粥通常是糯米粥的口感,如喜欢稀粥可以增加适量水分。
腊八粥的制作方法简单,但它寓意深远。
它代表着人们对丰收的感恩之情以及对福寿和幸福的祝福。
腊八粥的文化意义腊八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意义。
首先,腊八粥寓意着人们对过去一年丰收的感谢和庆祝。
腊月初八是农忙结束之后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人们在这一天认真制作腊八粥,并举行祭祀活动,表达对上苍的感激之情。
其次,腊八粥在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中也有一定的地位。
在佛教中,腊八粥被视为一种供奉食品,用于追念和纪念释迦牟尼佛的出生。
因此,许多寺庙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会举行盛大的腊八粥祭祀仪式,信徒们前往寺庙品尝腊八粥,表达他们对佛教的信仰和敬意。
最后,腊八粥也成为了人们团聚和亲情的象征。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来历及故事
【导语】农历腊⽉初⼋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顿⽤⽶、⾯、⾖、蔬菜熬成的粥,叫“腊⼋粥”。
为什么要吃腊⼋粥?下⾯是分享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腊⼋节为什么要吃腊⼋粥? 腊⼋粥由多种⾷材熬制⽽成,也叫做七宝五味粥。
腊⼋粥来⾃印度天竺。
农历⼗⼆⽉初⼋是佛陀成道的纪念⽇,俗称“腊⼋节”,在佛教中称“法宝节”。
现在吃腊⼋粥的习俗已⾮佛门所有,作为⼀种民间风俗。
农历⼗⼆⽉⼋⽇吃腊⼋粥,⽤以庆祝丰收,⼀直流传⾄今。
最早的腊⼋粥是⽤红⼩⾖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特⾊,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腊⼋粥的配料,主料是⽶、⾖。
另外再加各种辅料,如枣、栗⼦、花⽣等。
民间常见的是以⼋种配料煮粥,与腊⼋的“⼋”相应,寓意吉利。
然⽽,许多地⽅的腊⼋粥配料并不局限于⼋种。
腊⼋粥营养丰富,具有健脾、补⽓、安神、养⾎等效⽤。
然⽽。
民间对腊⼋粥更是赋予了许多神奇的功效。
⼀是祈丰收、祈⼦。
即将粥涂抹在果树花⽊之上,祈祝多产果实、枝繁花盛。
在湖北,若有不结果实的果树,⼈们便⽤斧⼦在树上砍个⼝⼦,将粥涂在⼝⼦上,称为“喂树”,以此祈果。
⼆是增福、辟邪、避瘟疫。
在河北张北,要将腊⼋粥涂于墙壁、树⽊、门环等处,以驱邪。
三是祛病。
在湖北黄冈、新洲,⼈们认为此⽇为翻痢菩萨⽣⽇,吃腊⼋粥可免⽣癫痢。
四是驱寒。
腊⼋粥温暖滋补,有较好的驱寒之效。
在⼭西和顺。
腊⼋粥也称“防风粥’,说是可以御寒。
腊⼋粥的来历 腊⼋节是农历的⼗⼆⽉初⼋。
这⼀天在中国,家家户户有吃腊⼋粥的习俗。
腊⼋粥⼜叫⼋宝粥。
相传腊⼋粥来⾃印度,它的普及多亏了佛教。
众所周知,农历的⼗⼆⽉初⼋也是佛祖悟道成佛之⽇。
根据民间传说,在未成道之前,释迦牟尼周游了印度许多地⽅。
⼀天,他⼜累⼜饿,昏倒在路边。
⼀位牧⽺姑娘发现了他,给他饭吃,释迦牟尼很快恢复了体⼒。
然后,他在附近的河⾥洗了⼀个澡,独坐在菩提树下,静观思维。
苦⾏六年后,终于在腊⽉初⼋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
牧⽺姑娘的饭⾷是⽤⼤⽶和糯⽶加上些在⼤⼭⾥采摘的新鲜野果做成的。
吃腊八粥是为了纪念谁
吃腊八粥是为了纪念谁吃腊八粥是为了纪念谁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粥的故事一说,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
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一说,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
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
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
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
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
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一说,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
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
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
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从腊祭到腊八节最早的腊祭,定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举行,称为“腊日”,但因为冬至日在农历里也不是固定的日子,所以这种腊日偶尔会落到正月里去,这就不符合十二月进行腊祭的传统了,所以南北朝时就把腊日定为每年的“腊月初八”。
腊八粥的故事及来历
腊八粥的故事及来历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很多地方在这一天都要熬腊八粥。
腊八粥以多种食物和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之意。
但是你知道腊八粥的来历故事么?下面是关于腊八粥的故事及来历的内容,欢迎阅读!腊八节的来历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
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腊八粥的习俗来历农历历十二月初八,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地区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
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据说当年岳家军讨伐金虏在朱仙镇节节胜利,却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来,在回师路上,将士们又饥又饿,沿途的河南百姓纷纷把各家送来的饭菜倒在大锅里,熬煮成粥分给将士们充饥御寒,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
随后岳飞遇害风波亭,为了怀念这位民族英雄,河南民众每逢腊八这天,家家都吃“大家饭”,以示怀念。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
腊八粥和腊八饭一样,是古代蜡祭的遗存。
《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腊八粥又和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和美食文化结合,称为养生佳品。
还有一种说法: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菩萨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
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
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
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
腊八粥的来历和故事一览
腊八粥的来历和故事一览喝腊八粥能带来冬日的温暖,腊八粥的来历和故事是否和布施有关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腊八粥的来历和故事,以供参考,欢迎大家收藏并分享哟!腊八粥的来历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的来历,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的。
因此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年轻时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
他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麦一麻。
后来发现一味苦行并非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下山。
这时一位牧女见到他虚弱不堪,便熬乳糜供养他。
释迦牟尼的体力由此恢复,随后于菩提树下入定七日,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
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六年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所以说腊八节是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腊八也就成了佛祖的成道日。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
腊八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
也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持钵,沿街化缘,将收集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大家认为吃了可以得佛陀保佑,所以贫穷人家称它“佛粥”。
一般,寺院的佛粥既美味且量多,以满足来寺院参加纪念法会的信众需要。
有些信众专门奔“粥”而来,认为腊八供养佛陀的粥吉祥,不仅自己食用,还带回家供家人享用。
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便广泛传播到民间,由此在我国北方地区逐渐形成了过“腊八节”的风俗。
腊八粥的故事一: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
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
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
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
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粥的来历腊八粥的由来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腊八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关于腊八节的历史传说不胜枚举。
XX收集整理了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欢迎查看。
腊八粥的由来(一)——佛粥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
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
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腊八粥的来历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的由来(二)——“赤豆打鬼”的习俗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
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八节由于疫鬼作祟。
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腊八粥的由来(三)——悼念修长城饿死的民工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腊八粥的来源有两种传说,一种是来源于信仰的饮食风俗。
一种则是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系。
那我们先来说说和信仰有关的,传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得道成佛前,曾游历印度名川大山,为探究人生的究竟,寻奇人、访长者、刻苦修行。
有一天,他来到摩揭陀国,因又饥又渴,于是昏倒在地。
这时一位好心的牧羊女用自己的午饭救了他。
这午饭是用粘米、糯米粥混合在一起,里面还加上了一些野果。
释迎牟尼吃起来感到无比的甘美。
也就是在这一天,释迎牟尼得道成佛。
这一天是十二月初八,十二月为腊月,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
后来每到这一天,僧众们诵经演法,取香谷及果实等煮粥供佛,用此来纪念释迦牟尼成佛日,所以这一个供佛的粥,叫做腊八粥,久而成俗,渐渐通向民间。
这一说法其实还满可信的,因为历代有许多关于腊八粥的记载: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是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
”吴自牧《梦粱录》卷六“十二月”:“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
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周密《武林旧事》卷三:“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梅、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在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中记载更详细:“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红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以作点染。
”这些都是见于典故中的有关腊八粥的记载。
然而在民间呢!关于腊八粥这一风俗的来历,还有一个说法是明太祖朱元璋留下来的。
据说,朱元璋小时家中很穷,父母把他送到一个财主家去放牛。
这个财主对他十分虐待,他常常挨打,吃不饱饭。
有一天,他牧牛归来经过一独木桥,没想到老牛一滑跌下桥去,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璋关进一间屋子里不给饭吃,他饿得在屋中直转,想找点吃的,突然,
发现屋中有一鼠洞,便扒开,没想到这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有芋艿、还有红枣,但都是那么一点点,他便把这些东西合并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因已饿极,吃起来觉得十分甘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珍肴美味吃腻了。
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小时候吃老鼠洞中挖出的粮豆煮的粥,便叫御厨给他做了一餐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熬的甜粥,吃的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满朝文武官员们见皇帝吃腊八粥,便纷纷效仿,渐渐传到民间,便成了风俗。
如今,喝腊八粥的习俗噎逐渐失去了原来的用意,但是呢却成了有趣的饮食习俗,因为地方不同,粥的熬煮方式也非常丰富多彩,呈现浓厚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