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腊八粥
2.腊八粥(第二课时)(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2.腊八粥(第二课时)(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理解腊八粥的来历、习俗及文化意义,并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腊八粥的制作过程和味道。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活动,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腊八粥的来历、习俗及文化意义。
2. 写作练习:描述腊八粥的制作过程和味道。
3. 讨论活动:探讨传统节日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腊八粥的制作过程、习俗及其文化意义。
2. 难点:如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腊八粥的制作过程和味道。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腊八粥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3.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教师提供指导。
4. 讨论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传统节日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腊八粥的文化意义。
板书设计1. 腊八粥2. 正文:来历、习俗、文化意义、制作过程、味道3. 图片:腊八粥的制作过程示意图作业设计1. 写作作业:写一篇关于腊八粥的短文,描述其制作过程和味道。
2. 阅读作业:阅读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文章,了解其他节日的习俗和文化意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腊八粥的来历、习俗及文化意义。
学生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腊八粥的制作过程和味道,提高了写作技巧。
讨论活动中,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腊八粥制作过程的讲解可能还需更加详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描述。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腊八粥的制作过程及其文化意义”。
腊八粥,作为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的传统食物,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腊八粥》课文原文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腊八粥》课文原文2、腊八粥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
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
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是啊!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锅内又叹了声气。
八儿回过头来了。
“噗......”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妈,妈,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腊八粥课件(共14张PPT)
2 腊八粥
大家是如何概括出这件事的呢?
对于写事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六要素 进行概括。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紧扣文中的 主要人物“妈妈”和“八儿”,并结合课题 来概括,这样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2 腊八粥
深入文本,层层剖析
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的美味的?自 由读课文,思考问题并画出文中描写腊八 粥的句子。
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 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
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大家思考: 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பைடு நூலகம்
看粥 2 腊八粥
读第14自然段,思考:当妈妈把八儿 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 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 现八儿此时的心理? 惊异
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 女生齐读第15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2 腊八粥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 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 腊八粥
拓展阅读
吃了一枚大枣的八儿,总算暂时堵住了小 馋嘴巴,请同学们再通读课文,谈谈自己 读了《腊八粥》之后的感受。
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 课下可以抄在你的积累本上。
名家阅读:课后阅读冰心的《腊八粥》。
2 腊八粥
2 腊八粥
2 腊八粥
初读课文,交流预习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环绕腊 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2 腊八粥
预习概括
这篇课文环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 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奇, 写出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表现出作者对 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爱恋。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腊八粥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腊八粥课堂笔记一、课文概述1. 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通常会煮腊八粥,以此来纪念传统文化和祭祀祖先。
2. 课文通过叙述主人公小猴子为猴王煮腊八粥的故事,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传统节日的独特风俗。
二、词汇解析1. 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我国的传统节日,也称为腊八节。
2. 猴王:指猴子中的首领,具有权威和统领能力的角色。
3. 纪念:表示为了纪念某个重要的人或重大事件而举行的仪式或活动。
4. 祭祀:表示对神灵或祖先进行的一种宗教仪式,目的是祈祷和表示敬意。
三、课文要点1. 小猴子为什么要煮腊八粥?- 小猴子因为想纪念猴王,所以决定煮腊八粥。
2. 煮腊八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小猴子遇到了困难,但最终克服了困难成功地煮出了腊八粥。
3. 故事的主题是什么?-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传统节日的意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 了解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
- 理解故事中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2. 难点:- 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 学生对于节日饮食文化的认识和欣赏。
五、教学设计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瓶展示腊八节的庆祝活动,让学生对节日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学习课文:老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旨。
3. 分析词语:帮助学生分析生字词语,增强词汇记忆和理解能力。
4. 朗读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5.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课文讨论,引导他们表达对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的看法。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开展有关腊八节的手工制作或烹饪活动,增强对节日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六、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2.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朗读、分析词语等互动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3. 实践法: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腊八节的文化习俗。
七、教学反思1. 学生表现:-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较好,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小练笔
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小练笔《腊八粥》篇一说起腊八粥,那可是我心心念念的美食。
每年一到腊月初八,我就感觉像要迎接一场盛大的节日庆典一样。
我奶奶做的腊八粥那可是一绝。
我记得小时候,一进入腊月,我就开始缠着奶奶问:“奶奶,啥时候做腊八粥呀?”奶奶总是笑着说:“小馋猫,还早着呢,腊月初八才做。
”那时候,时间过得可真慢,我就天天在日历前数日子。
终于盼到了腊月初八。
那天早上,我早早地就爬起来,跑到厨房。
奶奶已经在忙乎开了。
锅里各种食材都在欢快地翻滚着。
红豆像是一个个小红胖子,在水里游来游去;绿豆呢,就像一颗颗绿色的宝石,闪耀着光泽;还有那白白胖胖的糯米,就像一群慵懒的小娃娃,在水里舒舒服服地泡着。
红枣像是害羞的小姑娘,脸红红的,给这锅粥增添了一抹艳丽的色彩。
我好奇地问奶奶:“奶奶,为啥腊八粥里要有这么多东西呀?”奶奶一边搅拌着粥,一边慢悠悠地说:“这腊八粥呀,可有讲究了。
每一种食材都有它的寓意。
红豆代表着红红火火,绿豆呢,象征着清凉健康,糯米就是团团圆圆,红枣就是甜甜蜜蜜。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想这一碗粥里居然有这么多美好的祝福。
我在厨房待着,闻着那越来越浓的粥香,感觉自己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我忍不住说:“奶奶,这粥是不是快好了呀?我感觉我都能闻到它在喊我赶紧吃它呢。
”奶奶被我逗笑了,说:“小娃子,急啥,还得再熬一会儿,这粥啊,得熬得黏黏稠稠的才好吃。
”过了好一会儿,奶奶终于说粥好了。
她盛出一碗,我迫不及待地端起来就吃。
哎呀,那味道,甜丝丝、香喷喷的,各种食材的味道融合在一起,就像一场盛大的音乐会,每一种食材都是独特的演奏者,在我的舌尖上奏出美妙的旋律。
我吃得满嘴都是,奶奶看着我,笑着说:“慢点儿吃,又没人跟你抢。
”可是我哪里顾得上呀,这腊八粥对我来说,就像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如今,我长大了,在外面读书,不能经常吃到奶奶做的腊八粥了。
每次到了腊月初八,我就特别想念那碗充满着奶奶的爱的腊八粥。
也许,这腊八粥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对家的思念,对奶奶的爱的怀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腊八粥》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2.腊八粥[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文中的人物对话,以及有详有略的叙事方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八儿与家人间的亲情。
4.通过对传统习俗的了解,感受我国民风民俗的无比美好。
[教学重难点]1.学习文中有详有略的叙事方法。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请同学们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比赛,每人10秒内说出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风俗习惯,说得多的获胜。
2.一个一个的传统节日,犹如中国民俗文化里的璀璨珍珠,而那些随着节日应运而生的主题活动,则是那一根坚韧的丝线,串起亲情,串起友爱,串起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感受又一个节日带给我们的香甜味道。
3.知作者,解课题。
板书:腊八粥沈从文(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再解读“腊”字:“腊”是中国古代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祭典。
腊祭的日期经常改变,但都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举行。
由于这个祭祀非常重要,所以这个月份也被称为腊月。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根据自学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字音,规范书写,注重积累。
(3)利用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语句标出来,与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书写要点。
(2)通过指认、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3)以小组练读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听录音,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课文围绕着“腊八粥”这一主题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
六年级语文腊八粥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腊八粥知识点
在六年级语文中,关于腊八粥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腊八粥的由来:腊八粥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食物,制作于农历十二月初八的日子。
相传在古代,冬季的这一天是寒冷的日子,人们喜欢煮粥吃来取暖,腊八粥的由来就
与此有关。
2. 腊八粥的材料:腊八粥的主要材料是腊八米和腊八豆。
腊八米是指在农历腊月初八
前后种植的新鲜米,它的口感酥软、香甜。
腊八豆是指经过腌制的豆类,一般都是红豆、绿豆或蚕豆等。
3. 腊八粥的制作方法:制作腊八粥时,先将腊八豆用水泡发,再将腊八米洗净,与腊
八豆一同放入锅中煮熟,最后加入适量的糖,搅拌均匀即可。
4. 腊八粥的寓意和象征意义:腊八粥寓意着团圆、平安和祈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腊八粥被视为一种吉祥的食物,人们相信吃腊八粥可以祛除病邪、驱走霉气,同时也
是祈求来年平安健康的象征。
以上就是六年级语文中关于腊八粥的一些知识点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寒假预习:语文 六(下)第2课《腊八粥》知识点
寒假预习:语文六(下)第2课《腊八粥》知识点教材分析:本文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看到粥的惊异以及吃到粥的满足,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
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
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
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
作者介绍: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人。
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员。
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我会写:腊:腊八腊月腊肉腊鱼粥:江米粥八宝粥粥少僧多腻:油腻肥腻腻烦玩腻了栗:板栗栗子栗色咽:吞咽咽气咽口水狼吞虎咽匙:茶匙汤匙匙子羹匙灌:浇灌灌溉灌注灌输灌木搅:搅拌搅动搅混搅局搅乱搅扰稠:浓稠稠密稠人广众嘟:嘟囔熬:熬药熬粥熬夜煎熬熬磨褐:褐色褐土褐煤短褐缸:水缸鱼缸茶缸染缸糖缸脏:脏土脏水脏话脏字脏兮兮筷:筷子碗筷竹筷火筷形近字:腊(腊月)蜡(蜡烛)栗(栗子)粟(粟米)咽(吞咽)烟(烟火)稠(稠密)绸(绸缎)褐(褐色)喝(喝水)缸(水缸)缺(缺少)多音字:匙:chí汤匙shi钥匙发:fā发现fà白发曾:céng曾经zēng姓曾脏:zāng肮脏zàng内脏近义词:叹气——叹息搅和——搅拌反抗——抗争奇怪——古怪猜想——猜测特别——特殊反义词:整齐——凌乱反抗——屈服常见——罕见特别——普通理解词语:【洋车】即人力车。
旧时一种用人拉的车,有两个橡胶车轮,车身前有两根长柄,柄端有横木相连,主要用来载人。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腊八粥 2 腊八粥
这段话中,先写了腊八粥给人的总 印象——甜甜的腻腻的。接着写了腊八 粥的食材、制作过程等。人们对粥的喜 爱之情隐含其中。
读了描写腊八粥的语句,你有什么感受?
这甜甜的腊八粥,色、 香、味俱全,馋得我直流口 水,真想赶快吃上一碗。
小练笔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 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吧。
3.猜粥
看不到灶里,八儿只能猜想了, 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默读 第13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关键语句。
八儿的急切渴望
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
饭豆:煮得 浑身肿胀
花生仁:总该 是面面的了
枣子:必大 了三四倍
糖:放多 了,会起 锅巴
食材丰富 口味独特
4.看粥
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 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文 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 的心理?找一找圈出来。
八粥,说明他的妈妈不十分爱他。( )
×
3.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其 中“等粥”写得详细,“喝粥”写得简略。 ()
√4. 这篇课文是以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为
线索来行文的。( )
√
2.分粥
妈,妈,等一 下我要吃三碗!
妈,妈,你吃三 碗我也吃三碗,大哥 同爹只准各吃一碗,
一共八碗,是吗?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
你就吃两碗半……
语言描写
你吃三碗我也吃 三碗,大哥同爹 只准各吃一碗
我吃三碗半,你 就吃两碗半……
讨价还价 得寸进尺
分角色读“分粥”,读 出八儿的“小聪明”“小狡 猾”和迫不及待。
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 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 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 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 的东西罢了。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2课 腊八粥 生字教学课件
第2课时 《迢迢牵牛星》
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自由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把诗 读通、读顺。
易读错的字:
xiān
mò
迢纤章泣涕盈脉
朗读诗歌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探究内容,品味诗情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札札”是拟声词,形容织布机工作时 发出的响声,给人一种静谧中的杂乱之感。
而“弄”这个字,是摆弄、抚弄的意思。 一个动词就透露了此时织女的心境,写出了 她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
札札机杼乱人心,最是织女愁肠时。其 实,《木兰诗》中有一句与此句类似,同样 抓住了“机杼”这个意象,来写女子的愁情。 是哪句呢?
笔顺:
翘舌音
zhǎn
部首:皿
结构:上下
组词:碗盏 一盏灯
形近字:盒
字义:小杯子。
返回
腊粥 咽匙 盏搅 稠肿 熬褐 缸脏 筷
笔顺:
jiǎo
部首:扌 结构:左右
组词:搅和 胡搅蛮缠 形近字:揽
字义:用工具或手在混合物中转动,
使均匀或散热等。
返回
腊粥 咽匙 盏搅 稠肿 熬褐 缸脏 筷
笔顺:
翘舌音
chóu
了解作者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 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年 (公元754年)考中进士。
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而被 唐德宗所赏识,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 当时传诵很广。
朗读诗歌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
【预习】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本文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看到粥的惊异以及吃到粥的满足,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
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
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
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
作者介绍: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人。
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员。
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我会写:腊:腊八腊月腊肉腊鱼粥:江米粥八宝粥粥少僧多腻:油腻肥腻腻烦玩腻了栗:板栗栗子栗色咽:吞咽咽气咽口水狼吞虎咽匙:茶匙汤匙匙子羹匙灌:浇灌灌溉灌注灌输灌木搅:搅拌搅动搅混搅局搅乱搅扰稠:浓稠稠密稠人广众嘟:嘟囔熬:熬药熬粥熬夜煎熬熬磨褐:褐色褐土褐煤短褐缸:水缸鱼缸茶缸染缸糖缸脏:脏土脏水脏话脏字脏兮兮筷:筷子碗筷竹筷火筷形近字:腊(腊月)蜡(蜡烛)栗(栗子)粟(粟米)咽(吞咽)烟(烟火)稠(稠密)绸(绸缎)褐(褐色)喝(喝水)缸(水缸)缺(缺少)多音字:匙:chí汤匙shi钥匙发:fā发现fà白发曾:céng曾经zēng姓曾脏:zāng肮脏zàng内脏近义词:叹气——叹息搅和——搅拌反抗——抗争奇怪——古怪猜想——猜测特别——特殊反义词:整齐——凌乱反抗——屈服常见——罕见特别——普通理解词语:【洋车】即人力车。
旧时一种用人拉的车,有两个橡胶车轮,车身前有两根长柄,柄端有横木相连,主要用来载人。
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腊八粥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腊八粥课文原文2.腊八粥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
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
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是啊!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噗......”锅内又叹了声气。
八儿回过头来了。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六年级下册2腊八粥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2腊八粥课堂笔记
以下是一份六年级下册《腊八粥》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
1. 课文解析:
《腊八粥》是一篇记叙文,描述了一家人为过腊八节而熬粥的场景。
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温馨情感,以及腊八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2. 生字生词:
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等编成的栅栏。
糯米:一种谷物,通常用于制作年糕、粽子等食品。
搅和:混合搅拌。
肿胀:体积增大,变得鼓起来。
甜蜜:形容味道甜美。
补充:此处表示在原有基础上增加。
腊肉:经过腌制、熏烤而成的肉制品。
核桃:一种坚果,富含蛋白质和脂肪。
杏仁:一种坚果,味道甜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
红枣:一种干果,常用于食品和中药。
莲子:荷花的种子,可食用或药用。
枸杞:一种中药材,具有滋补作用。
花生仁:花生的种子,可食用或榨油。
葡萄干:用葡萄晒干制成的食品。
桂圆:一种热带水果,常用于制作桂圆干。
莲子羹:用莲子熬制的汤品。
栗子:一种树坚果,可食用或榨油。
松子:一种树坚果,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
糯米粥:用糯米为主要原料熬制的粥品。
3. 重点句子解析:
“腊八粥的香气弥漫着整个屋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这个特殊的时刻。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场景,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腊八粥所带来的幸福感。
4.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描述一家人熬制腊八粥的过程,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温馨情感,同时也传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意义。
2《腊八粥》课件(共24张PPT)(2024年)
关于腊八粥有许多有趣的传说和故事,上 网查一查,和同学们分享。
读一读 分角色朗读八儿和妈妈的对话,体会八 儿急切的心情。
4 5
6 7
盼粥 自由朗读课文第9—12自然段,关注八儿
的语言,思考:八儿这么说的目的是什么?
9
10 11
狡黠、天真
自己想多吃, 又不忘表示自己 “善解人意”。
“是呀!孥孥①说得对。” ①孥孥:指小孩子,这里是妈妈对八儿的昵称。
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妈妈对八儿的宠爱,刻画了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 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 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 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 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 拟人
腊八粥
课前导入
“过了腊八就是年。”在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 这一天,人们不但可以吃到色如翡翠的腊八蒜,更能 喝上香甜诱人的腊八粥。今天我们就跟随八儿的脚步, 感受腊八粥带给人们的兴奋和香甜。
腊八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俗话常说过了腊 八就是年,腊八是过年的前奏曲。如今的腊八节,依然 是我国民间保存比较完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各地都还 比较流行,也保留了不少传统的过节习俗,比较流行的 有这么5个。
思考:
课文写八儿等粥、吃粥的过程,想要为 我们展现什么?
腊八粥的美味诱人
“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 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 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 会起锅巴……”
运用心理描写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一个对新事 物好奇而充满想象,天真可爱的孩子形象。
部编版2.腊八粥 教案教学设计(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语文 (1)
2、腊八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腊、粥”等12个字,理解“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通过重点阅读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把握课文内容。
3.通过反复阅读,明确作者表达的重点,把握人物形象和叙事详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详写主要部分,突出重点内容的。
4.品味文中对腊八粥细腻、生动的描写,体会民俗之美。
5.能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1.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把握课文内容。
2.品味文中对腊八粥细腻、生动的描写,体会民俗之美。
教学难点: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
2.教师搜集关于作者、腊八粥的相关资料。
3.教师准备挂图,以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题导入,激发兴趣1、请大家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我们一起来了解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吧!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及时正音,并结合课文讲解词义。
3、学生自学生字。
(1)教师指导书写要点。
粥:左中右结构,要注意各部分的呼应。
腻:右边是“贰”,不要多写一撇。
(2)教师指导朗读。
“咽”“匙”“脏”为多音字,注意读准字音。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交流汇报。
(腊八节那天,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并最终吃上了香甜的腊八粥)3、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师: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中写“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请你们在课文中找找,腊八粥是哪些农产品的“展览会”,读一读相关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这香甜的腊八粥馋住了哪些人?(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4、齐读第 1 自然段,读出腊八粥的香甜、迷人,读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腊八粥》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腊八粥》课堂笔记一、生字词1. 生字- “腊”:左右结构,月字旁,本义是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十二月叫腊月。
- “粥”:半包围结构,弓字部。
注意书写笔顺。
- “腻”:左右结构,月字旁。
表示食物油脂过多。
易写错的是右边部分的笔画顺序。
- “咽”:多音字,有yān、yàn、yè三个读音。
在文中“咽唾沫”中读yàn,表示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管里去。
- “匙”:多音字,有chí和shi两种读音。
在“汤匙”中读chí。
- “搅”:左右结构,提手旁,表示搅拌、扰乱。
- “稠”:左右结构,禾木旁,与“稀”相对,表示液体的浓度大。
- “嘟”:左右结构,口字旁,形容连续不断地说话。
- “肿”:左右结构,月字旁,表示皮肉浮胀。
- “熬”:上下结构,四点底。
这个字是易错字,要注意四点底的写法,本义是把粮食等放在水里,煮成糊状。
2. 词语- 腊八粥:一种在腊八节食用的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
- 感觉器官:文中提到的“八儿”的感觉器官有眼睛、鼻子等,通过这些器官来感受腊八粥的诱人。
如眼睛看到腊八粥的颜色,鼻子闻到腊八粥的香气。
- 糊糊涂涂:形容事物模糊不清或人头脑不清楚。
- 进进出出:表示频繁出入的样子。
- 有声无力:形容说话声音微弱,做事精神不振。
二、文章结构与内容1. 文章结构- 开头:第1自然段,总写腊八粥对人们的吸引力,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尤其是小孩子。
- 中间:- 第2 - 19自然段,详细描写了八儿等粥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通过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来展现。
例如八儿的“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这样的语言描写,表现出八儿急切想喝到腊八粥的心情。
- 在等粥的过程中,八儿的心理不断变化,从最初的急切盼望,到后来看到粥的颜色时的好奇,再到猜测粥里的食材等。
- 结尾:第20 - 21自然段,写八儿一家喝腊八粥的情景,描绘出家庭的温馨和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会写“糊涂、搅和”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3.了解课文的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4.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在上节课中,我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看了北京的春节,其中提到了一种腊八那天会吃的食物——腊八粥。
民间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说明在腊月天气很冷。
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把下巴粘牢。
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在你的心目中腊八粥是什么样的?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跟着沈从文一起去品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
4.板书课题,介绍作者和作品。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唾沫..(núnú)..(tuò mo) 孥孥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腻、灌、褐、筷”,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2.通读课文,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能否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喝粥)3.说一说哪一部分写得详细。
(等粥)哪一部分写得简略?(吃粥)4.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小组内读一读,谈一谈你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八儿天真、可爱、嘴馋,腊八粥香甜诱人、惹人喜爱。
)- 第二课时-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作家沈从文笔下的文章——《腊八粥》(师生齐读)。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一幅细腻独特的腊八风俗画。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品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文章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写腊八粥时,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笔墨去列举腊八粥的原料?(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丰富。
)我们在上节课也曾经提到过关于腊八粥的句子,回忆一下。
从中你可以感受到腊八粥吃起来一定如何?(美味可口)2.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美味的呢?(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腊八粥在锅里煮的状态,还有腊八粥的香气。
)3.写腊八粥的材料和煮的状态除了能够衬托腊八粥的香甜可口,还有什么作用?(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二)品读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那么多人都喜爱腊八粥,八儿也是其中的一员。
那么面对这样的一锅粥,八儿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自读第2~8自然段,画出描写八儿的语句,体会一下八儿的心理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表现的?①“喜得快要发疯”:心理描写,略带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八儿的兴奋。
“眼睛可急红了”: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语言和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
②从八儿的心理、神态、语言中能感受到八儿有什么特点?(天真、可爱、颇有童趣)(三)品读第三、四部分(第9~19自然段)。
1.朗读第9~13自然段,从八儿与妈妈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八儿的心理和人物特点是怎样的呢? (八儿急切地想要吃到腊八粥,但是只能苦苦等待;看到腊八粥淡淡的烟气后,开始猜想锅内的情景;但是同时也没有只想着自己,也想到了自己的家人。
所以八儿不但天真可爱,而且也孝顺体贴。
)2.从妈妈对八儿的回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妈妈是非常疼爱八儿的。
)3.从这段富有生活气息的对话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八儿与妈妈之间浓厚温馨的亲情。
4.一位同学朗读第14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八儿猜想的腊八粥是怎样的呢?画出相关句子并进行品析。
①“饭豆……肿胀了吧”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想象中豆子发胀饱满的状态。
②栗子、花生仁煮得软糯稀烂。
③哪个词可以形容八儿想象中的腊八粥?(妙极了)④这段猜想有什么作用?(写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猜想,为八儿实际看到腊八粥做铺垫。
)⑤写出八儿怎样的心理?(憧憬、渴望的心理)5.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以后,他终于看到了腊八粥的庐山真面目了。
妈妈煮的粥究竟是怎样的呢?作者是怎样描写的?齐读第15~17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①栗子跌进锅,饭豆煮得肿胀,花生仁儿脱了红外套,锅巴围了锅边成一圈儿,粥的颜色是深褐。
②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内各种东西的状态。
6.你觉得当八儿看到这锅粥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①“他惊异得喊起来了”——感到惊讶。
②“怎么,黑的!”——有点嫌弃,觉得腊八粥很脏。
7.看到八儿有这样的反应时,妈妈是如何表现的?(“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从妈妈的行为中你能感受什么?(妈妈对八儿的疼爱。
)教师小结:在第三、四部分中,八儿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迫不及待—等待—憧憬—惊讶—嫌弃) (四)品读第五部分(第20~21自然段)。
最后八儿终于喝到了腊八粥。
作者又是怎样来写喝腊八粥的呢?画出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进行赏析。
①“靠着”、“斜立”、筷子“摆”成十字,动作描写。
②“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外貌描写,写出了八儿喝饱了以后满足的样子。
③“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八儿的父母也喝得十分满足,通过对人们喝完腊八粥后状态的描写,表现出腊八粥的美味。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虽然文章的标题是《腊八粥》,但读完全文后,我们发现文章详写的部分是第二部分,等腊八粥,而喝腊八粥则略写。
为什么?(通过写熬制腊八粥的过程,表现八儿和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
)2.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是写腊八粥的美味,而是通过描绘这个生活场景体现普通百姓对生活和家庭的热爱。
3.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
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仿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腊八粥孩子天真可爱教学时重在通过对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体会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喝腊八粥的馋样。
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悟,充分唤起学生的认知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2.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宋朝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歌曲欣赏:(课件播放)春天是美好的,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好不好?同学们,听了这样动听的歌曲,欣赏着春天生机勃勃、五彩斑斓的景色,你们的心中是否有一种迫切的渴望,想要立即到春光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去寻访春天的踪迹?当然,春天不仅是春游的好时节,也是走亲访友的好季节。
看,南宋诗人叶绍翁就禁不住春色的诱惑,合上了诗书,去拜访他的老朋友了,他如愿了吗?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为此写下的诗吧。
(出示课件)(师板书题目——游园不值)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诗歌,解读诗题。
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解释“园”“不值”;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2.介绍作者。
(出示课件)叶绍翁,字嗣(sì)宗,号靖逸,南宋诗人。
其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景抒情,用语新警,长于白描。
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颇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
诗作以《游园不值》《夜书所见》最为著名。
3.指导朗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思考:叶绍翁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去游园访友,可是却“不值”,哪句诗让我们知道不值呢?(小扣柴扉久不开。
)2.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1)重点理解“扣”的意思。
(敲)把“敲”代进去读,做动作演示,体会“敲”与“扣”的不同之处。
(“扣”的力量比较轻,显得礼貌。
)(2)诗人如此“小扣柴扉”多长时间?(久)久久不开,诗人认为是什么原因呢?用诗句回答。
(应怜屐齿印苍苔。
)(3)诗人的哪个动作证明了他爱惜苍苔?(怜)为什么用“印”不用“踩”?(进一步理解诗人对苍苔的爱惜。
)(4)体会诗人此时心情:怀抱着无限的期待去友人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主人却没有在家,不能得偿心愿,诗人内心充满了怎样的情感呢?(失落、失望)2.学习后两句。
专程来拜访好友,然而却“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人心情难免失落,但接下去他所看到的,却让他眼前一亮。
(1)(生读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是啊,一枝鲜艳的红杏已经伸出墙外,与“出”相对的是哪个字?(关)想想诗人为什么用“关”?(讨论,交流)(“关”说明关得紧,红杏能出来更显其生命力之旺盛。
)满园春色关在里面,但一枝红杏却偏偏出来了,这一“出”需要什么?(力量,生命)(2)指导朗读“一枝红杏出墙来”。
(读出力量)如此富有生命力的红杏,肯定长得非常(美丽)。
你喜欢这枝红杏吗?(喜欢)训练朗读。
(读出喜欢之情)五、诵读和背诵诗歌。
六、拓展延伸。
师: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依然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课下请同学们积累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游园不值扫兴→喜悦想满园春色看一枝红杏要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一点在本课教学中做的还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