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辅助点火均质充气压缩着火的瞬态控制技术_M_Takazawa
发动机均质充量压缩燃烧技术
05 实际应用案例
某汽车品牌的应用
品牌介绍
该汽车品牌是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拥有广泛的汽车产品线,包括轿车、SUV、跑车 等。
应用情况
该品牌在其部分车型中采用了发动机均质充量压缩燃烧技术,以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减少 排放。通过该技术的应用,车辆在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效果评估
采用该技术后,该品牌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提高了约10%,同时减少了约20%的碳排放。 这一技术的应用受到了消费者和市场的广泛认可。
降低维护成本
由于该技术能够减少发动 机磨损和故障,因此可以 降低车辆的维护成本。
航空工业
航空燃料效率
在航空工业中,均质充量压缩燃 烧技术可以提高航空发动机的燃 油效率,减少燃油消耗,降低运
营成本。
减少碳排放
该技术能够降低航空发动机的碳 排放,对航空工业的环保要求具
有重要意义。
提高飞行安全性
均质充量压缩燃烧技术可以改善 发动机的燃烧稳定性,从而提高
某航空公司的应用
航空公司介绍
该航空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航空公 司之一,提供国际和国内航班服 务。
应用情况
该航空公司采用了发动机均质充 量压缩燃烧技术,以提高航空燃 料的效率并减少碳排放。通过该 技术的应用,航空公司在保证飞 行安全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运 营成本。
效果评估
采用该技术后,该航空公司每年 可节省数百万美元的燃料成本, 同时减少了约30%的碳排放。这 一技术的应用对于航空业实现可 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原理
燃料与空气混合
高效能量转换
在进气过程中,燃料与空气在进气道 或气缸外部混合,形成均质的混合气。
由于混合气均匀,燃烧充分,能量转 换效率高,发动机性能得到提升。
一种新的燃烧方式——均匀充量压缩着火的研究进展
D s n& Ma uatr o i e E gn ei g n f ue f e l n ie c D s
20 0 2年 第 2期 ( 第 9 ) 总 9期
一
种新的燃烧方式 一 均匀充量压缩着火的研究进展
刘 伟 彭俊斌
( 北京 交通 大学 , 北京 10 4 ) 0 0 4
关 键词 : 内燃机 燃烧 过程 均质 充量 压 缩着火
K e o ds I t r alc m b to e g ne , Co yW r : n e n o usi n n i s mbu to pr c s , Ho o e e u h g s i n o e s m g n o c ar e s c mpr s i n i ii n o e so gn to
Ab ta t T e h rceit s f o g n o s h re o r sin g io ( C ) ae n — sr c h c aa tr i o h mo e e u c ag c mpeso int n HC I r a a sc i
l z d T e d v l p n n r p a ig c n e t n l i s l r p r g i d c mb si n b C o u t n y e . h e eo me t e lc n o v n i a e e a k i nt o u t y HC Ic mb si o o d o s e o o i r cp o ai g e gn s i p e e t d n e i r c t n i e s r s n e .T e ly u ft e HCC e s se s d s u s d a d t e n c s i n h a o t o h I u l y t m i ic s e , n h e e s y f t
用于在均质充量压缩点火和火花点火燃烧模式之间进行转换的控制策
专利名称:用于在均质充量压缩点火和火花点火燃烧模式之间进行转换的控制策略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J-M·康,C-F·常,V·拉马潘,A·B·雷尔
申请号:CN200980116953.1
申请日:20090309
公开号:CN102027218A
公开日:
2011042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用于使火花点火直接喷射内燃发动机在受控自动点火燃烧模式和均质火花点火燃烧模式之间进行转换的方法,包括在所述转换期间以分层充量火花点火燃烧模式来操作发动机。
申请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地址:美国密执安州
国籍:US
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易宁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汽油机火花点火激发均质压燃燃烧及控制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汽油机火花点火激发均质压燃燃烧及控制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建昕,王志,徐帆,阳冬波
申请号:CN200910077197.8
申请日:20090120
公开号:CN101619670A
公开日:
2010010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油机火花点火激发均质压燃燃烧及控制方法,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
其控制方法为通过点火提前角控制着火时刻,通过EGR率控制燃烧速率。
其实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进气过程中进行第一次燃料喷射,在压缩上止点时形成均质稀薄混合气;在压缩冲程中进行第二次燃料喷射,在火花塞周围形成局部较浓混合气,火花塞点火点燃局部较浓混合气产生火焰传播,局部火焰传播燃烧放热,压缩周围大面积稀混合气温度压力升高达到自燃着火状态,从而激发整个缸内混合气多点大面积自燃,并使全部混合气快速燃烧完全。
另外,采用当量比混合气燃烧产生的有害排放物,可以使用传统汽油机三效催化剂有效地控制。
申请人:清华大学
地址:100084 北京市100084信箱82分箱清华大学专利办公室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多脉冲点火对火花助燃均质充量压缩着火燃烧的影响
多脉冲点火对火花助燃均质充量压缩着火燃烧的影响张晓;汪洋;史家涛;谢辉;赵华【摘要】开发了一套基于电容放电的多脉冲点火系统,可实时调整点火间隔和点火次数;并在一台内部废气再循环(EGR)的汽油机上研究了多脉冲点火参数对火花助燃均质充量压缩着火(HCCI)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火花助燃方式,可以在可控自燃(CAI)不能稳定工作的边界工况区域实现稳定的稀薄燃烧;增加脉冲个数,可以缩短燃烧持续期,并提高平均指示压力,增幅达8%左右;增加脉冲间隔,也可以提高平均指示压力.【期刊名称】《天津大学学报》【年(卷),期】2007(040)010【总页数】5页(P1146-1150)【关键词】汽油机;火花助燃;均质充量压缩着火(HCCI);电容放电;多脉冲点火【作者】张晓;汪洋;史家涛;谢辉;赵华【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布鲁耐尔大学工程设计学院,西伦敦,Uxbridge UB8 3PH【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401对汽油机均质充量压缩着火(HCCI)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火花塞点火可以在自燃着火区域及其边界区域有效地控制着火时刻[1—2],降低循环波动率和各缸的不均匀性[3],这种方式被称为火花助燃HCCI[4—5],该方法可以达到拓展HCCI工况运行范围的目的[6].笔者利用电容放电点火原理,开发了一套多脉冲点火系统,并在一台内部废气再循环(EGR)的汽油机上,研究了多脉冲点火参数对火花助燃HCCI燃烧过程的影响.电容放电点火系统结构简单,次级电压上升率高,储能过程能量损失小[7],但是放电时间短,限制了其在汽车发动机领域的应用.笔者开发的电容放电多次点火系统既保留了一般电容放电的优点,又克服了其放电时间短的缺点,可以满足本试验对点火系统的要求.电容放电多次点火系统主要由充电控制系统与点火系统组成,如图 1所示.系统采用 TI公司推出的 16位单片机 MSP430F149,通过串口与上位机进行通讯,可实时接收上位机发送的点火次数和点火间隔参数,从 P1口接收点火开始信号,并通过 2个端口来分别控制充电电路(P2)和点火系统(P3).1.1 充电电路图2为多脉冲点火系统示意图.双点划线部分为充电电路,从单片机P3口发出的充电脉冲信号,经过光隔,再通过三极管进行放大来控制CMOS功率管IRF540.由此将蓄电池供给的12 V直流转换为脉冲电压,再经过12~380 V的交流变压器进行升压.从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压通过多个整流二极管整流为正向脉冲电压,再同时对多个电容进行充电.由于充电结束时反向电压较大,容易导致二极管被击穿,因此每条整流线路上串联了2个整流二极管来分压(见图2的点火电路部分).1.2 点火系统如图2所示,在工作过程中,单片机在接收到上位机发出点火开始信号后,根据设定的参数(包括点火脉冲数和点火间隔),通过P2端口发出脉冲;74LS194移位寄存器根据接收到的脉冲数进行移位,并通过接收到的脉冲频率来控制点火间隔.由于移位寄存器驱动功率有限,因此通过光隔并经三极管进行放大.如图中所示,当CMOS管栅极为高电平时,CMOS管迅速导通,电容向初级线圈放电,发动机点火.由于空间所限,在图2中只画了1路从光隔到CMOS管栅极的电路,其余4路的光隔与CMOS管栅极之间电路与虚线框内相同.实际应用中,如果点火脉冲间隔过小,将有可能引起放电重叠,对电路有较大危害,并且点火线圈瞬时电流过大,对点火线圈的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因此,其脉冲间隔一般设置在0.12 ms以上.但是脉冲间隔也不能太大,否则末次点火发生在燃烧之后,对燃烧并没有帮助.图3所示的是点火间隔为0.12 ms、脉冲数为5次的波形图.根据理论点火,能量计算公式为式中:E为能量;C为电容值;U为电压值.本试验采用的是2 µF的电容,放电前每个电容电压为350 V左右,单个电容单次放电能量为60 mJ左右.2.1 试验条件试验用发动机为Ricardo Hydra 四气门单缸进气道喷射汽油机.其缸径和行程均为86 mm,排量为0.5 L,压缩比为10.44.试验过程中节气门全开,用30 kW交流电力测功机倒拖起动,并将发动机冷却水温和润滑油温分别控制在(80±1)℃和(55±1)℃.试验中气门升程跟气门开启持续角相对应.试验过程中通过排气门早关法来实现其内部EGR[8],从而控制缸内残余废气量.缸内残余废气对HCCI 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新鲜进气的加热作用、热容作用以及化学作用等[9].本试验用缸内残余废气实现HCCI,主要是根据废气对新鲜进气的加热作用和稀释作用.稀释作用使得即使使用当量空燃比的燃油和新鲜进气,也能实现稀薄燃烧,且排气仍然能用三元催化器催化.加热作用使得混合气在稀薄状态下,能够发生压缩自燃,或接近发生压缩自燃.试验主要运行在2种工况下:可控自燃(CAI)能稳定工作的工况;CAI不能稳定工作,但是多脉冲火花助燃能实现稳定的稀薄燃烧的工况.试验中保持过量空气系数为1,发动机转速为1 500 r/min.本文每幅图中各条曲线或折线上的点除了指定点火参数不同外,其他参数均相同.2.2 多脉冲点火对火花助燃HCCI的影响2.2.1 第1类工况下火花放电对燃烧的影响在第1类工况,也就是在CAI能实现的工况加入火花放电,点火提前角为25° CA BTDC,研究此类工况下多脉冲火花对燃烧的影响.图4是此类工况时CAI和5脉冲火花助燃HCCI的放热率曲线.此时进气门升程为1.97,mm,持续角为183°,CA,开启相位为79°,CA ATDC,排气门升程为1.91 mm,持续角为170°,CA,关闭相位为84°,CA BTDC.放热率取的是100个循环的平均放热率,平均指示压力为0.26,MPa.从图4可以看出,在CAI可以稳定工作的工况,加多脉冲火花助燃后的放热率曲线与无火花助燃的放热率曲线基本重合,也就是说在这类工况下有无火花点火对燃烧影响很小.2.2.2 第2类工况下火花放电对燃烧的影响本工况下的多脉冲火花助燃HCCI燃烧的缸内压力和放热率如图5所示.图中点火次数为5次,点火脉冲间隔为0.16 ms,进排气门升程均为 1.03 mm,进气门开启相位为108°,CA ATDC,持续角为115°,CA,排气门关闭相位为103°,CA BTDC,持续角为122°,CA,点火提前角为23°,CA BTDC;燃烧始点为5°,CA BTDC左右,燃烧持续期为8.3°,CA,平均指示压力为0.17 MPa.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可由燃烧的循环变动率来衡量.可以用平均指示压力波动率来表示发动机的循环波动率,从而衡量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平均指示压力的波动越小,即循环波动率越小,发动机工作就越稳定.图6是在CAI不能工作、火花助燃能实现稳定稀薄燃烧的工况下,采用不同喷油量,改变点火脉冲个数而采集到的平均指示压力的波动率.每条折线代表一个具体的工况.可以看到,在这类工况下,发动机的平均指示压力的波动率在6%以下,与一般的CAI工况的循环波动率一样,都属于比较小的循环波动率范围.从图 6中也可以看出,火花放电的脉冲个数,与循环变动率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关系.图 7是点火间隔为 0.16 ms、点火提前角为23°,CA BTDC、进气门升程为 1.03 mm、持续角为115°,CA、开启相位为108°,CA ATDC、排气门升程1.04 mm、持续角为122°,CA、关闭相位为108°,CA BTDC时,点火脉冲个数对燃烧持续期、平均指示压力(pIME)的影响.从图中可以发现:随着点火脉冲个数的增加,平均指示压力明显增大(8%左右).而且燃烧持续期与平均指示压力存在很好的相关性;随着点火脉冲个数的增加,燃烧持续期变短.因此,点火脉冲个数对平均指示压力的影响可以解释为是通过改善燃烧、缩短燃烧持续期来实现的.图8是点火脉冲间隔对平均指示压力的影响.脉冲点火5次,点火提前角为23°,CA BTDC,进气门升程为 1.02,mm,持续角为114°,CA,开启相位为112°,CA ATDC,排气门升程为 1.01,mm,持续角为120°,CA,关闭相位为113°,CA BTDC.由图可见,在该工况下,脉冲间隔越大,平均指示压力也越大;但是和脉冲个数对燃烧的影响相比,改善的幅度较小.(1)在CAI能稳定工作的工况,多脉冲火花放电对燃烧持续期和放热率基本没有影响.(2)在CAI不能稳定工作、火花助燃能实现稳定的稀薄燃烧工况下,多脉冲点火系统能将发动机的循环波动率控制在6%以下,符合一般的CAI工况下的循环波动率要求.(3)在火花助燃能实现稳定的稀薄燃烧的工况下,点火脉冲个数和脉冲间隔对平均指示压力和指示功率有一定的影响,脉冲个数越多,燃烧持续期越短,平均指示压力越高;脉冲间隔越大,则平均指示压力越高.[1] Fuerhapter A,Piock W F,Fraidl G K. CSI:controlled auto ignition-the best solution for the fuel consumption:versus emission trade-off[C]//SAE Paper. USA,2003:2003010754.[2] Murase E, Hanada K. Control of the start of HCCI combustion by pulsed flame jet[C]//SAE Paper. USA,2001:2001012867.[3] Persson H,Pfeiffer R, Hultqvist A,et al. Cylinder to cylinder and cycle-to-cycle variation at HCCI operation with trapped residuals[C]// SAE Paper. USA,2005:2005010130.[4]王志,王建昕,帅石金,等.火花点火对缸内直喷汽油机 HCCI燃烧的影响[J].内燃机学报, 2005, 23(2):105-112. Wang Zhi,Wang Jianxin, Shuai Shijin,et al. Effects of spark ignition on HCCI combustion in gasoline directinjection engines[J]. Transactions of CSICE,2005,23(2):105-112(in Chinese).[5] Christensen Magnus, Hultqvish Anders, Johansson Bengt. Demonstrating the multi fuel capability of a 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 with 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n[C]//SAE Paper. USA,1990:1990013687.[6] Chen Rui, Milovanovic Nebojsa,Turner Jamie,et al. The thermal effect of internal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on controlled auto ignition [C]// SAE Paper. USA,2003:2003010751.[7]刘永庄,刘杰,赵宜,等. 电容放电连续多次点火装置的研究[J]. 汽车电器, 2004(5):14-15, 18. Liu Yongzhuang, Liu Jie, Zhao Yi, et al. Research on successive ignition device by capacitor discharging[J]. Auto Electric Parts, 2004(5):14-15,18(in Chinese).[8]杨林. 基于缸内废气再循环的HCCI汽油机试验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005. Yang Li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n HCCI gasoline engine based on internal EGR [D]. Tianjin: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2005(in Chinese).[9] Zhao H, Peng Z, Williams J,et al.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recycled burnt gases on the controlled auto ignition(CAI)combustion in four-stroke gasoline engines[C]//SAE Paper. USA, 2001:2001013607.。
火花辅助点火均质充气压缩着火的瞬态控制技术
火花辅助点火均质充气压缩着火的瞬态控制技术
M.Takazawa;K.Komura;T.Kitamura;武涛
【期刊名称】《国外内燃机》
【年(卷),期】2016(048)004
【摘要】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减少CO2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需求逐渐增加,汽油均质充气压缩着火(HCCI)燃烧方式已获得认可,该技术依靠稀薄燃烧实现低氮氧化物排放和高热效率.然而,汽油机HCCI对缸内温度变化的耐受度很低,因此,在瞬态工况下运行时易发生爆燃和失火.用1台四冲程自然吸气汽油直喷发动机验证了HCCI的瞬态控制,该发动采用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的电子控制系统,来优化HCCI 的进排气.介绍了引入外部废气再循环的化学计量火花点燃与HCCI着火的切换控制,以及在HCCI运行范围内发动机负荷和转速的变化.
【总页数】6页(P28-33)
【作者】M.Takazawa;K.Komura;T.Kitamura;武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准均质充气压缩点火燃烧的模拟和试验研究 [J], 方俊华;乔信起;钟赟;黄震
2.汽油机均质充气压缩点火燃烧过程的混合气形成 [J],
3.双燃料火花点火辅助均质压燃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试验 [J], 李忠照;章健勇;邓家轩;张开强;吕兴才;黄震
4.多脉冲点火对火花助燃均质充量压缩着火燃烧的影响 [J], 张晓;汪洋;史家涛;谢
辉;赵华
5.均质充气压缩点火节油新技术 [J], W.SP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准均质充气压缩点燃系统燃烧特性研究
准均质充气压缩点燃系统燃烧特性研究
高海洋;曹惠玲;张延峰
【期刊名称】《燃烧科学与技术》
【年(卷),期】2002(008)002
【摘要】准均质充气压缩点燃(QHCCI)燃烧系统是在柴油机上实现稀薄预混合气燃烧的有效方法,建立了一个燃烧过程准维数学模型,结合试验结果,对QHCCI系统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引燃柴油喷射定时对系统燃烧性能的影响,引燃柴油喷射量对系统的影响,以及发动机工作粗暴的特性.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并发现QHCCI燃烧系统的放热律曲线一般呈双峰,引起爆震的原因主要是引燃柴油喷射量大或喷射早造成上止点附近的大量剧烈燃烧造成的.
【总页数】5页(P135-139)
【作者】高海洋;曹惠玲;张延峰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动力系,天津,300132;河北工业大学动力系,天
津,300132;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421+.2
【相关文献】
1.均质充气压缩点燃技术在汽油机上的应用 [J], 赵志国
2.准均质充气压缩点火燃烧的模拟和试验研究 [J], 方俊华;乔信起;钟赟;黄震
3.压缩比对均质充量压缩燃烧发动机燃烧特性影响的研究 [J], 胡铁刚;周龙保;刘圣
华;李维
4.乙醇-正庚烷燃料均质压缩过程着火与燃烧特性的研究 [J], 吕兴才;侯玉春;俎琳琳;黄震
5.准均质充气压缩点燃(QHCCI)燃烧系统的模拟研究 [J], 高海洋;张延峰;刘文胜;王海;息树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可变技术的均质充量压缩着火燃烧控制
基于可变技术的均质充量压缩着火燃烧控制
邓俊;胡宗杰;于水;栗工;李理光
【期刊名称】《内燃机工程》
【年(卷),期】2004(025)005
【摘要】均质充量压缩着火(HCCI)是目前发动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分析可变技术对HCCI着火燃烧相位控制的原理及其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为实现HCCI成功应用及扩大HCCI功率及转速范围探寻切实可行的方案.分析表明,综合利用可变技术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HCCI稳定燃烧、扩大HCCI燃烧功率输出的主要发展方向.
【总页数】6页(P32-37)
【作者】邓俊;胡宗杰;于水;栗工;李理光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动力机械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动力机械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动力机械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动力机械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动力机械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上
海,20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401
【相关文献】
1.均质充量压缩着火燃烧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J], 帅石金;王建昕;王燕军
2.均质充量压缩着火燃烧碳氢生成和边界层贡献的试验研究 [J], 耿壮壮;吕兴才;广环宇;杨铮;黄震
3.多脉冲点火对火花助燃均质充量压缩着火燃烧的影响 [J], 张晓;汪洋;史家涛;谢辉;赵华
4.甲醇/正庚烷双燃料均质充量压缩着火燃烧 [J], 吕兴才;吉丽斌;侯玉春;俎琳琳;黄震
5.实时燃料设计的均质充量压缩着火燃烧与排放的试验研究 [J], 侯玉春;黄震;俎琳琳;吕兴才;方俊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控制火花 , 采用了双 喷 射 系 统 , 它包括1个 用于生成火花的低流量直喷喷 油 器 和 1 个 控 制 负 荷 的气道喷油 器 。 其 中 , 低流量直喷喷油器被专门用 于低流量和 精 确 流 量 控 制 , 而不适用于控制大部分 负荷范围内的燃油量 。 2 结果与讨论 ( ) 的着火条件 2. 1 火花辅助 H C C I S A-H C C I 图3说明了 S A-HC C I的 自 燃 机 理 。 采 用 时 , 加大了发 动 机 的 压 缩 比, 并引入内部 E 使气 G R, 缸内 温 度 提 高 到 可 以 产 生 火 花 和 引 起 自 燃 的 温度。
图 2 HC C I和火花点燃燃烧的气门升程
1. 2 配气系统 VT E C 是在 同 一 凸 轮 轴 上 设 有 多 个 相 邻 的 凸 轮, 通过这一机构 , 驱动气门 的 凸 轮 能 依 靠 摇 臂 内 的 液压销进行即时 切 换 。 i E C 除 了 具 有 VT E C功 -VT 能外 , 还配有液压可变正时控制 。 i E C 是 1 种可 -VT 以连续改变单个凸轮相位的机构 。 1. 3 燃油系统
— 2 9 —
1 试验装置 试验发动机主要技术规格见表 1。
表 1 发动机主要技术规格
项目 气缸数 排量/ m L 缸径/ mm 行程/ mm 压缩比 配气机构 参数 4 1 5 0 0 7 3 8 9. 4 1 4 双顶置凸 轮 轴 ( 进排气可变正时和升程 D OHC) 和可变气门正时控制 ( 电子控制 ( VT E C) VT C) 进气 1 进气 2 开启时刻/℃A -3 0~2 0 5 0~1 0 0 关闭时刻/℃A 2 1 0~2 6 0 2 1 0~2 6 0 上止点后达到 1mm 升程 排气 1 排气 2 开启时刻/℃A 5 1 0~5 6 0 5 1 0~5 6 0 关闭时刻/℃A 6 2 0~6 7 0 6 6 0~7 1 0 上止点后达到 1mm 升程 缸内直喷 R ON 9 1
【 日】 T a k a z a w a K o m u r a K i t a m u r a M. K. T. 随着人们对减少 C 汽油均质充气压 O 摘要 :近几年 , 2 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需求逐渐增加 , ) 燃烧方式已获得认可 , 该技术依靠稀 薄 燃 烧 实 现 低 氮 氧 化 物 排 放 和 高 热 效 率 。 然 而 , 缩着火 ( HC C I 汽油机 HC 因此 , 在瞬态工况下运行时易发生爆燃和失火 。 用 1 台 C I对缸内温度变化的耐受度很低 , 四冲程自然吸气汽油直喷发动机验证了 HC 该发动采用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的电子 C I的瞬态 控 制 , 来优化 HC 控制系统 , C I的进排气 。 介绍了引入外 部 废 气 再 循 环 的 化 学 计 量 火 花 点 燃 与 HC C I着 火 的切换控制 , 以及在 HC C I运行范围内发动机负荷和转速的变化 。 关键词 :均质充气压缩着火 火花点火辅助 瞬态控制 废气再循环
图 6 中间火花点燃燃烧的热效率
2. 4 燃烧模式切换装置的运作 从 HC 按照以下 C I燃 烧 切 换 到 火 花 点 燃 燃 烧 , )从 HC 两个阶段进行 :( 1 C I切换到中间火花点燃 。 ( )从中间火花点 燃 切 换 到 正 常 气 门 正 时 的 火 花 点 2 。 引入外部 E 燃( G R) 图 7 所示为从 HC C I切换 到 火 花 点 燃 燃 烧 过 程 中, 气门 正 时 、 进气歧管压力和外部 E G R 率随时间 ( 变化的情况 。 分 别 是 : 1)利 用 进 气 VT E C 调节将 HC C I切换到中 间 火 花 点 燃 。 ( 2)将 中 间 火 花 点 燃 切换到火花点燃燃烧 。
图 1 HC C I燃烧的氧化反应过程
本文介绍 了 火 花 辅 助 HC C I和 引 入 外 部 E G R 的化学计 量 火 花 点 燃 切 换 的 燃 烧 控 制 方 法 。 另 外 , 还介绍了在 HC C I运行范围内 发 动 机 负 荷 和 转 速 的 变化 。
0 1 6 年第 4 期 国 外 内 燃 机 2
DOI:10.16776/ki.1000-3797.2016.04.007
0 前言 近年来 , 为了防止全球变暖 , 对更先进的 C O 2 减 排技术的需求日渐增加 。 由 于 提 高 发 动 机 的 热 效 率 因此一些企业和大学 , 一直在 有助于减少 C O 2 排放 , 进行提高发动机热效率方面的研究
进气门正时
排气门正时
喷油方式 汽油牌号
1. 1 对气门正时的要求 图 2 比 较 了 HC C I燃 烧 和 火 花 点 燃 燃 烧 的 气 门正时。通过排气门早关实现内部 E 它将部 G R, 并 使 温 度 提 高 到 HC 分废气保留 在 气 缸 内, C I燃 烧 所 需 要 的 自 燃 温 度 。 进 气 门/排 气 门 采 用 气 门 。 正时和升程智能可变的电子控制系统( i E C) -VT
采用 H 气缸内的温度必须达到 C C I燃烧时 , 同时 , 或高于自燃温度 。 即 H C C I和火花点燃对气缸内压缩 要尽可 终了温度的要求正好相反 。 在 H C C I模式中 , 能多的引入 空 气 , 以 降 低 燃 油 耗, 而在火花点燃模式 /燃比 必 须 控 制 在 化 学 计 量 比 之 内 , 中, 空 以降低排 从H 放 。 下文将介绍 , C C I切换到火花点燃时的问题 是如何解决这些对油气状态相互矛盾的要求 。 2. 3 中间火花点燃燃烧 要解决 火 花 点 燃 和 HC C I运 行 条 件 矛 盾 的 问 题, 有效的方法是引入中间 火 花 点 燃 燃 烧 , 它可以通 过排气门早关和进气门晚 关 来 实 现 。 图 5 显 示 为 中 间火花点燃燃烧时的气门正时 和 气 缸 内 压 力 随 时 间 的变化 。 在引 入 的 内 部 E G R 量 与 HC C I的 相 当 的 , , 情况下 将进气门延迟到压 缩 行 程 关 闭 以 降 低 有 效
图 4 采用 S A-HC C I时内部 E G R 率的减少
— 3 0 —
国 外 内 燃 机 2 0 1 6 年第 4 期
( I ME P) 4 2 0k P a时 , HC C I燃烧和 S A-HC C I燃烧的 着火能力对比 情 况 , S A-HC C I燃 烧 比 HC C I燃 烧 更 容易着火 , 所 以, 采用 S 内部 E A-HC C I时 , G R 量得 以减少 。 2. 2 火花点燃燃烧的条件 表 2 比较了火花点燃 燃 烧 和 HC C I燃 烧 的 限 制 条件 。 在火花 点 燃 燃 烧 模 式 中 , 气缸内的温度必须 在燃烧模式切换后马上达 到 或 低 于 自 燃 温 度 。 为 了 减少排放 , 空 燃 比 要 控 制 在 化 学 计 量 比 范 围 内。 为 了满足扭矩 需 求 , 燃 油 的 数 量 也 要 有 限 制。 在 燃 烧 必须控制最高压缩终了温 模式切换前 后 的 燃 烧 中 , 度和空气量 。
8] 。 气, 并利用火花塞产生的火花实现辅助自燃 [ [ 8]
。
依靠均质油 气 混 合 气 的 自 燃 , 均质充气压缩着 ) 能使不能以正常火焰传播进行稳定燃烧 火( HC C I 的稀薄油 -气 混 合 气 实 现 稳 定 燃 烧 。 因 此 , HC C I燃 烧方式具有 较 高 的 理 论 热 效 率 、 较低的泵气损失和 时间损失 。 此外 , HC C I因低温燃烧而能使氮氧化物 ( 保 持 非 常 低 的 排 放 水 平, 由 于 这 些 因 素, NO x) HC C I有望成为未来的发动机燃烧方式
— 2 8 —
国 外 内 燃 机 2 0 1 6 年第 4 期
工 作 过 程源自火花辅助点火均质充气压缩着火的瞬态控制技术
[ ] 5 7 -
。
尽管 HC 但 C I发 动 机 的 概 念 已 经 发 布 多 年 , 。 是这一技术 至 今 尚 未 得 以 应 用 HC C I燃 烧 发 动 机 付诸实际应 用 的 主 要 障 碍 是 , 能够防止失火和爆燃 的运行范围 较 窄 。 为 了 应 用 该 技 术 , 必须通过火花 点燃和 HC C I燃 烧 方 式 的 切 换 来 拓 宽 可 能 的 运 行 范围 。 HC C I燃烧一般采取的方法是提高空 -燃 混 合 气 的温度 , 使之达到自燃温度 , 以及除了通过提高压缩 。 温度外再借助于引入大量内部废气再循环 ( E G R) 然而 , 采用火花点燃燃 烧 时 , 在 适 合 HC C I燃 烧 的工况下会出现爆燃 和 失 火 现 象 。 在 HC C I和 火 花 点燃燃烧切换时 , 需要对温度和内部 E G R 进行精 确 控制 。 另一个 问 题 是, HC C I的 着 火 时 刻 难 以 控 制 。 图 1 示 出 了 HC C I燃 烧 过 程 中 从 压 缩 行 程 到 自 燃 的放热过 程, 同时示出了油气混合气的氧化反应 过程。
( )HC a C I燃烧
( ) b S A-HC C I燃烧
( ) c 图 3 S A-HC C I的燃烧过程
利用火花辅 助 点 火 的 优 点 是 , 可以使达到自燃 温度所需的内部 E 对于在 HC G R 量降低 , C I燃烧前 后的火花点燃直接燃烧是 十 分 重 要 的 。 图 4 所 示 的 / 是发 动 机 在 转 速 1 5 0 0r m i n和平均指示压力
表 2 对火花点燃和 H C C I燃烧的要求比较
项目 气缸内温度 空燃比 燃油量 E G R E G R率 火花点燃 低于自燃温度 化学计量比 取决于扭矩需求 外部 受火焰传播限制 HC C I燃烧 高于自燃温度 稀薄 取决于扭矩需求 内部 无限制
压缩比和避免自燃 。 通过将 气 缸 内 空 气 压 回 到 进 气 歧管还能大大减少进入的空气量 。 为了防止因 气 缸 内 高 温 引 起 的 爆 燃 , 燃烧必须 / 延迟 。 图 6 所示为发动机转速 1 5 0 0r m i n 和I ME P 4 2 0k P a时 , HC C I和中间火花点燃燃烧的有效燃油 的 比 较。 中 间 火 花 点 燃 燃 烧 时 的 燃 消耗率 ( B S F C) 烧最差 。 为 了 减 少 燃 烧 模 式 切 换 引 起 的 燃 油 耗 增 必须尽量减少中间火花点燃燃烧的持续时间 。 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