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进校园广播稿】廉政文化专题广播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政文化进校园广播稿】廉政文化专题广播稿
廉政文化专题广播稿
廉政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下面小编整理了廉政文化专题广播稿,欢迎您的阅读:
廉政文化专题广播稿【1】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思想道德教育,优化教育环境,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寻求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与塑造良好的校风、师风、学风的结合点,在加强领导,制度建设主题活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把廉政文化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学校可以明确和落实党支部、工会、团支部、教导处、教研组等相关组织在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具体职责,并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到党团活动、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中。在学校行政和党员教师中开展率先垂范,廉洁从教主题教育活动,着力构建思想道德和党纪法规防线。对于普通教师和教职员工,则侧重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导严谨治学,廉洁从教的教风,使广大教师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用实际行动做学生的表率。
二、健全制度,完善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学校可以制定《廉政建
设规定》、《廉洁从教要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标准》等规章制度,把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作为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推进校务公开制度,实施阳光工程,学校党政领导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做到办事公开,实行阳光作业,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大力推进阳光收费、实行阳光招生、实行阳光信息,并认真落实财产检查制度,切实做好日常监督和定期检查,加强财务民主管理;开设校长信箱,在社会与学校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三、围绕主题,丰富廉政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做到廉政文化进校园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载精神境界、价值观念、道德修养、敬业精神、人格品德、廉政操守等教育内容;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如创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心系伊旗,爱我家乡实践活动;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如举办家长学校,举行教学开放日、请家长进课堂、听课、评课,开展廉洁的父母平安的家主题班队会等,提高学生和家长对廉洁廉政的认识。
这样一种有效的形式,使每位教师,都能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品行和聪明智慧,教书育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将自己的美好形象永远留在学生的心坎里;使青少年儿童从小家就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逐步懂得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真正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的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充分认识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作为加强学校师德建
设和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好此项工作。
廉政文化专题广播稿【2】诸葛亮功劳盖世,权倾天下,然而毕生不受不污,廉洁自律。他的高风亮节,让人感动至深。
在《又与李严书》中,诸葛亮说: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也就是讲,他家里没有存款,妻子连件像样的换洗衣服也没有。
而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诸葛亮写到: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这其实是诸葛亮的一份家庭财产申报单。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按照汉代和三国时期的官俸制度,这是一个很低的数字。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妻舅叫阴识,家有四千七百余顷,比诸葛亮多出45倍。子弟衣食,自有余饶,是指诸葛亮的家人在黄氏带领下从事种植和蚕桑等农事活动,可保温饱无虞。至于自己的衣食起居,自然靠官俸维持。而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显然是指俸禄之外,没有别的生计,不搞经营,也不依靠别的收入发财致富。
诸葛亮病危时,立下遗嘱:死后葬在汉中定军山,丧事力求节俭,依山为坟,墓穴只须能放一口棺木,棺木中不得放任何陪葬品,自己也只穿平时便服。这就是一代名相的最后要求。
内无余帛,外无赢财,诸葛亮以自己一生的行动实现了他清正廉洁的理想,他的廉洁自律,在蜀国官吏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史载,他任用的官员,大多勤于政事,廉洁自律。例如,名将姜维,住宅十分简陋,家里也无多余的钱财;而邓芝不仅生活俭朴,家无私产,连妻子也不免饥寒,死时,也是家无余财。
父清子廉的胡质、胡威三
国及西晋初期,胡质、胡威父子俩都以清廉著称于世。
在曹操当政时,胡质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吏,日后他之所以官职显要,既不靠逢迎拍马,也不靠贿赂开路,而是靠自己的清正廉洁和勤勉政绩。魏文帝曹丕在位时,胡质任东莞太守,他在东莞九年,政通人和,上下称颂;到荆州任刺史后,他的政绩依然卓著。他任职之处,形成了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的富庶局面。公元250年,胡质病逝时,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朝廷思其一生为官清廉,体恤民情,特下诏褒奖其清廉品德,并赐其家钱谷。
胡威受父亲胡质的影响,年少时就有继承和发扬其父的清廉美德的志
向。有一年,胡威从洛阳去探望在荆州当刺史的父亲。由于胡质为官清廉,其家自不富裕,以至于胡威去看望父亲时,没有一车一马,也没有仆人随从,只有他独自一人骑着毛驴上路。途中住宿客栈时,胡威自己劈柴、做饭、放驴。同住客栈的得知他是荆州刺史胡质之子后,无不惊讶而钦佩。在荆州小住几天后,胡威向父亲辞行,胡质很想拿点什么东西表示一下做父亲的心意,翻来翻去,总算从家里翻出了一匹绢。他对儿子说:儿啊,父亲虽官居刺史,但我一生只食俸禄,这匹绢你拿着,就算父亲给你的路上的盘缠吧。可没想到胡威不但不领情,反而责问父亲:人们都说您清正廉洁,为官不贪不占,那不知此绢从何而来?胡质先是一愣,然后解释道:这是我节余下来的。胡威这才放下心来。
后来胡威历任徐州刺史、青州刺史等职,他也同父亲一样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晋武帝司马炎听说胡氏父子为官清廉的事迹后,很感动,马上召见胡威,对他父子两人的廉洁奉公行为大加赞赏。期间,司马炎问胡威: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清廉?胡威答道:我不如我父亲。晋武帝又问:为什么?胡威回答说:我父亲清廉不愿意让人知道,我是恐怕别人不知道,所以我比我父亲差远了!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胡威去世。因他政绩突出,为官清廉,朝廷特追赐他为镇东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