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洞制备操作规范

窝洞制备操作规范
窝洞制备操作规范

窝洞制备操作规范

适应症需进行牙体充填治疗的龋洞

禁忌症

术前准备包括医生自身准备、环境照明、器械等

织。基本要求为.洞深:洞底在釉牙本质界下1备预计设和(1)以病变为基础设计外形。,深龋可在垫0.2mm-0.5mm 洞的外形(2)洞缘必须扩展到健康牙体组织底后达到此深度。(3)外形线尽量避免牙尖和嵴等承受咬合力部.盒状洞形是最基本的抗力形,2位。龈壁与牙长轴垂3.阶梯的预备:(4)外形线应圆缓。。1mm有一定深度直,建立抗力形(5)邻面的颊舌洞缘应位于接触区以外,以利.去除无基釉和避免形成无基4于清洁和防止继发龋。釉。5.薄壁弱尖处理。预备固位形

倒凹固位、鸠尾固位形、梯形固位等预备辅助固位形

龈壁的固位槽等邻面固位沟,

修整窝洞壁

清理窝洞

、备洞时手机车针必须在用气冷却的情况下间断操作。1、备洞时不能向髓腔方向加压,防止意外穿髓。2

3、应先垫底后做倒凹。窝洞制备操作规范4-3 图注意事项降低牙的抗力;

4、不能为了增加修复体的强度而过度加深窝洞,窝洞大小、、抗力形和固位形的设计应综合考虑窝

洞的部位、5【适应症】涉及的牙面数、咬合力的大小和不同的修复材料而定;抗力形和固位形可同时预备。【禁忌症】

【术前准备】

①医师自身的准备: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是解除患者疾苦的主要因素,但医生形象是患者的第一印象,是患者能够信任的关键。因此,医生要衣着整洁,精神状态良好,还必须戴口罩、帽子,修剪指甲,并洗手消毒,戴消毒手套。

②椅位调整:调节椅位既是为了患者舒适安全,又使医生操作方便和减轻疲劳。检查治疗时,患者半卧或平躺于椅上,上颌牙牙合平面与地平面约成45°角,下颌牙牙合平面应与

地面平行,医生的肘部应与患者的头部高度大致相同,若以时钟的字码表示其位置,患者头位为12:00,医生应位于9:30~12:30之间,而助手的位置应在12:30~2:30之间。医生检查时,脚底平放于地面,大腿下缘和双肩与地面平行,背部挺直,头部略向前倾。.

③照明:光线由助手调节,口腔检查时必须有适宜的照明,不同的检查部位对光线需有不同的照明要求,最好完全利用自然光线,在进行其他检查时,往往自然光不能充分满足照明的需要,而需辅以灯光照明,通常选择光线能比较集中照到口腔的冷光源。

④器械准备:口镜、镊子、探针各一支,口杯、纸巾一套、高速手机一支、小号金刚砂球钻一根、裂钻一根、无菌脱脂棉球若干、75%酒精、

4、设计窝洞

5、开扩洞口及病变区

6、去除大部分病变组织

7、设计和预备洞的外形:

8、建立抗力形:是使修复体和余留牙结构获得足够抗力,在承受正常咬合力时不折裂的形状。主要有:

(1)洞深:窝洞必须要有一定深度,使修复体有足够厚度,从而具有一定强度,洞底必须建立在牙本质上,一般洞底要求在釉牙本质界下0.2mm-0.5mm,但根据窝洞的部位和修复材

料的不同洞深也不一样。

(2)盒状洞形:底平,侧壁平直与洞底垂直,点线角圆钝的盒状洞形是最基本的抗力形,它使咬合力均匀分布,避免产生咬合力集中。

面洞底与邻面洞的轴壁牙合阶梯的预备:双面洞的(3).

应成阶梯,髓壁与轴壁相交形成的轴髓线角应圆钝,邻面的龈壁与牙长轴垂直,并要有一定深度,至少1mm。从而分散牙合力和保护牙髓。

(4)去除无基釉和避免形成无基釉:无基釉缺乏牙本质支持,在承受咬合力时易折裂,除前牙外,一般情况下都应去除所有无基釉。同时,窝洞预备时侧壁应与釉柱方向一致,防止形成无基釉。

(5)薄壁弱尖处理:薄壁弱尖是牙的脆弱部分,应酌情降低高度,减少牙合力负担,防止折裂。

9、预备固位形:防止修复体在侧向或垂直方向力量作用下移位、脱落的形状。主要有:

(1)倒凹固位:倒凹是在洞底的侧髓线角或点角处平洞底向侧壁牙本质做出的潜入小凹,充填体突入倒凹,形成洞底略大于洞口的形态,从而防止充填体与洞底呈垂直方向脱位。倒凹一般位于牙尖下方。

(2)鸠尾固位形:多用于双面洞,借助于峡部的扣锁作用防止充填体从与洞底呈水平方向脱位。要求:

①、鸠尾大小与邻面缺损大小相匹配,使修复体受力时保持平衡;

②、鸠尾应有一定深度,尤其是在鸠尾峡处,以获得足够抗力;

面的窝沟扩展,避让牙尖、合牙③、鸠尾预备时应沿

嵴和髓角;

④、鸠尾峡宽度一般在后牙为所在颊舌尖间距的1/4-1/3,前牙为邻面洞舌方宽度1/3-1/2;

⑤、鸠尾峡的位置应在轴髓线角的内侧,牙合面洞底的牙合方;

(3)梯形固位:邻牙合洞的邻面预备成龈方大于牙合方的梯形,防止修复体从与梯形底边呈垂直方向的脱位。

10、预备辅助固位形:根据窝洞的情况决定并预备辅助固位形。辅助固位形包括邻面固位沟,龈壁的固位槽等。

11、修整窝洞壁:检查洞侧壁龋坏是否已完全去净,洞底残存的少量龋坏是否完全去净;抗力形和固位形是否符合要求;洞外形是否圆钝,洞缘釉柱是否与釉柱排列方向一致。

12、清理窝洞:彻底清洗窝洞,除去窝洞内所有碎片和残屑,检查有无残存感染牙本质、无基釉及任何不利于修复的情况。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一) 第一节概述 介入超声所在超声成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下或引导下,针对体的病变或目标,通过穿刺或置管技术以达到进一步诊断或治疗的目的。介入性超声属于微创技术,相当于用一次精确的小手术来替代大手术。因此,对操作医师素质要求较高,须具备良好的超声成像的基础理论知识,较丰富的超声检查临床经验和较全面的临床诊疗知识。须经过正规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才能上岗。介入超声属于有创操作,应有专门的介入超声室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整个过程须有专门人员密切配合,以保证整个操作过程的顺利完成。 【适应症】 1.诊断性介入性超声 (1)穿刺抽液化验检查。 (2)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 (3)穿刺切割组织病理检查。 (4)穿刺和置管后注药行X线检查。 2.治疗性介入性超声 (1)抽液(注药或不注药)。 (2)引流(单纯、清洗或加注药)。 (3)药物注入(乙醇、抗生素、血凝剂、抗肿瘤药及免疫制剂等)。 (4)物理能量导入(射频、微波、核素、冷冻、高强聚焦超声、激光等)。【禁忌症】 1.灰阶超声显示病灶或目标不明确、不清楚或不稳定者。 2.严重出血倾向者。 3.伴大量腹水者。 4.穿刺途径无法避开大血管及重要器官者(粗针及治疗性穿刺更列为禁忌)。 5.化脓性感染病灶如脓肿可能因穿刺途径而污染胸膜腔或腹膜腔。 【术前准备】 1.在穿刺之前,超声医师必须掌握病人的病史和病情,明确穿刺目的,尤其要明确躔次的目的所诊断性还是治疗性。然后,用超声诊断仪仔细观察病灶或目标,研究穿刺引导是否可行。同时结合具体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规定,确定病人是否适宜做介入性超声并通知病人实际情况。 2.化验与器械 (1)检查血常规和凝血三项。 (2)必要时,检查心功能、肝功能及肾功能。 (3)治疗前1周停服抗凝剂(如阿斯匹林等)。 (4)操作前禁食8h,腹胀明显者应事先服用消胀药或清洁灌肠。 (5)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术前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完成超声引导探头及穿刺针、导管等介入操作器械的清洁、消毒。 3.介入超声室的基本要求 (1)操作间实用面积不<20m2,易于清洁、灭菌,保持低尘,入室换鞋、戴帽、戴口罩。

盐酸滴定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本规程旨在为盐酸滴定液的配制、标定提供操作标准。 2.范围: 本规程对本公司的中心化验室盐酸滴定液的配制,标定有效。 3.责任: 中心化验室滴定液配制人、标定人。 4.检验依据: 《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5.内容: 分子式:HCl 分子量:36.46 5.1 配制 ◆盐酸滴定液(1mol/L):取盐酸90ml,加水适量使成1000ml摇匀。 ◆盐酸滴定液(0.5、0.2或0.1mol/L)照上法配制,但盐酸的取用量分别为45 ml、18 ml、或9.0ml。 5.2 标定 ◆盐酸滴定液(1mol/L):取在270-30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约 1.5 g,精密称定,加水50ml使溶解,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10滴,用本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转变为紫红色时,煮沸2分钟,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由

绿色变为暗紫色。每1ml的盐酸滴定液(1mol/L)相当于53.00mg的无水碳酸钠。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 ◆盐酸滴定液(0.5mol/L)照上法标定,但基准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改为约 0.8g。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26.50 mg的无水碳酸钠。 ◆盐酸滴定液(0.2mol/L)照上法标定,但基准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改为 0.3g。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2mol/L)相当于10.60 mg的无水碳酸钠。 ◆盐酸滴定液(0.1mol/L)照上法标定,但基准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改为约 0.15g。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5.30 mg的无水碳酸钠。 ◆如需用盐酸滴定液(0.05mol/L、0.02mol/L、或0.01mol/L)时,可取盐酸滴定液(1mol/L或0.1mol/L)加水稀释制成。必要时标定浓度。 5.3 原理 Na 2CO 3 +2HCl 2NaCl+CO 2 +H 2 O 5.4 计算公式 m×1000 盐酸滴定液的浓度(mol/L):= V×T 式中:m为基准无水碳酸钠的称取量(mg); v 为本滴定液的消耗量(ml); T为与每1ml的盐酸滴定液相当的无水碳酸钠的毫克数。 5.5 试剂与仪器。 ◆试剂:盐酸、基准无水碳酸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 ◆仪器:锥形瓶250ml、量筒(1000ml、100ml)100ml烧杯、碱式滴定管、电热恒温干燥箱、电子天平、干燥器、扁形称量瓶、胶头滴管、研钵、坩埚。 5.6 注意事项 ◆配制中,盐酸的取用量如按药典的规定量取,则配制成的滴定液的F值常为1.05-1.10;因此,在加水稀释并摇匀后,首先与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滴定液作比较试验,求得其粗略浓度,再加水适量稀释,以调节其浓度使其F值为0.95-1.05,而后再进行标定; ◆基准无水碳酸钠应在270-300℃干燥至恒重,以除去水分和碳酸氢钠。具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第1章总则 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具有一定规模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工作。 三. 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断的重要医学文书。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注

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有效医学文书,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应由主管患者的临床医师亲自(或指导有关医师)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 七.临床医师应保证送检标本与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内容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所送检材应具有病变代表性和可检查性,并应是标本的全部。 八.患者或患者的授权人应向医师提供有关患者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和可能涉及诊断需要的隐私信息)。

窝洞制备操作规范

窝洞制备操作规范 适应症需进行牙体充填治疗的龋洞 禁忌症 术前准备包括医生自身准备、环境照明、器械等

织。基本要求为.洞深:洞底在釉牙本质界下1备预计设和(1)以病变为基础设计外形。,深龋可在垫0.2mm-0.5mm 洞的外形(2)洞缘必须扩展到健康牙体组织底后达到此深度。(3)外形线尽量避免牙尖和嵴等承受咬合力部.盒状洞形是最基本的抗力形,2位。龈壁与牙长轴垂3.阶梯的预备:(4)外形线应圆缓。。1mm有一定深度直,建立抗力形(5)邻面的颊舌洞缘应位于接触区以外,以利.去除无基釉和避免形成无基4于清洁和防止继发龋。釉。5.薄壁弱尖处理。预备固位形 倒凹固位、鸠尾固位形、梯形固位等预备辅助固位形 龈壁的固位槽等邻面固位沟,

修整窝洞壁 清理窝洞 、备洞时手机车针必须在用气冷却的情况下间断操作。1、备洞时不能向髓腔方向加压,防止意外穿髓。2 3、应先垫底后做倒凹。窝洞制备操作规范4-3 图注意事项降低牙的抗力; 4、不能为了增加修复体的强度而过度加深窝洞,窝洞大小、、抗力形和固位形的设计应综合考虑窝 洞的部位、5【适应症】涉及的牙面数、咬合力的大小和不同的修复材料而定;抗力形和固位形可同时预备。【禁忌症】 【术前准备】 ①医师自身的准备: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是解除患者疾苦的主要因素,但医生形象是患者的第一印象,是患者能够信任的关键。因此,医生要衣着整洁,精神状态良好,还必须戴口罩、帽子,修剪指甲,并洗手消毒,戴消毒手套。 ②椅位调整:调节椅位既是为了患者舒适安全,又使医生操作方便和减轻疲劳。检查治疗时,患者半卧或平躺于椅上,上颌牙牙合平面与地平面约成45°角,下颌牙牙合平面应与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〇〇八年九月修订

目录 一、细菌培养系统(责任人:郑子峥) 二、DNA操作系统(责任人:罗文新、陈瑛炜) 三、蛋白质操作系统(责任人:李少伟、顾颖、潘晖榕) 四、细胞培养相关(责任人:程通、张涛) 五、单克隆抗体制备系统(责任人:陈毅歆、) 六、EIA系统(责任人:葛胜祥、熊君辉)

一、细菌培养系统 1、LB培养基: 每1000mL加分析纯NaCl 10g ,蛋白胨10g,酵母粉5g,用ddH2O 配制,再用10M NaOH调pH至7.4(1000mL一般加450ul),高压蒸汽灭菌15min冷却后使用。 2、固体培养基: LB培养基中加入琼脂至1.5%,高压蒸汽灭菌15min后使用。3、10%(g/V) 氨苄青霉素钠(Ap): 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粉末)50g溶于500ml无菌去离子水中,溶解后分装入4ml灭菌的EP管,全程超净工作台内操作,避免染菌,分装后-20度保存,培养细菌时做1000×使用。 注:如果购买的氨苄青霉素粉末不是无菌包装的,溶解后需用0.22滤膜过滤除菌后再分装。 4、2.5%(g/V)硫酸卡那霉素(Kan) 注射用硫酸卡那霉素(液体)通常是2ml/支,内含0.5g卡那霉素。取25支药剂(50ml),加入450ml无菌去离子水中,分装入4ml灭菌的EP管,全程超净工作台内操作,避免染菌,分装后-20度保存,培养细菌时做1000×使用。 注:如果购买的卡那霉素是粉末状的非无菌包装,溶解后需用0.22滤膜过滤除菌后再分装。 5、细菌培养: 配制相应抗性培养基,每试管倒入3~4ml培养基(卡那霉素抗性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部分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 第1章总则 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 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 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 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 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具有一定规模 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 工作。 三、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 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 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 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 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 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 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 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 断的重要医学文书。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 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

执业资格的注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有效医学文书,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应由主管患者的临床医师亲自(或指导有关医师)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 七、临床医师应保证送检标本与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内容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所送检材应具有病变代表性和可检查性,并应是标本的全部。 八、患者或患者的授权人应向医师提供有关患者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和可能涉及诊断需要的隐私

培养基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本规程旨在为培养基配制提供操作标准。 2.范围: 公司培养基配制 3.责任: 质量管理科、菌检员对实施本SOP负责。 4.检验依据: 《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5.内容: 5.1 营养琼脂 ◆称本品34g,置三角烧瓶中,加1升纯化水,加热溶解、分装,用牛皮纸包扎好,高压灭菌121℃30分钟,室温下冷却至45℃(PH应为7.2±0.2范围内),放于冰箱内保存,备用。 5.2 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 ◆用于霉菌总数测定。 称本品30g,置三角烧瓶中,加1升纯化水,加热溶解、分装,用牛皮纸包扎好,高压灭菌121℃30分钟,室温下冷却至45℃(PH应为6.4±0.2范围内),放于冰箱内保存,备用。

5.3 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 ◆称本品33g,置三角烧瓶中,加1升纯化水,加热溶解、分装,用牛皮纸包扎好,高压灭菌121℃30分钟,室温下冷却至45℃(PH应为8.0~8.2),放入冰箱内保存、备用。 5.4 胆盐乳糖培养基 ◆称本品36g,置三角烧瓶中,加1升纯化水,加热溶解、分装,用牛皮纸包扎好后高压灭菌121℃30分钟,室温下冷却至45℃(PH应为7.2~7.4),放入冰箱内保存、备用。 5.5 营养肉汤培养基 ◆适用于一般细菌的培养。 称取本品19g,加纯化水1000ml,煮沸到完全溶解后分装,高压灭菌121℃ 30分钟备用。 5.6 伊红美兰琼脂培养基 ◆用于大肠杆菌及肠道致病菌的分离鉴别。 称取本品36g,加纯化水1000ml,浸泡10分钟,煮沸至完全溶解,高压灭菌115℃30分钟,冷至55℃左右,振摇培养基,倾注灭菌平皿备用。 5.7 室温菌种保存培养基 ◆用于常用菌种的保存。 称取本品28g,加纯化水1000ml,浸泡10分钟,加热煮沸,高压灭菌121℃30分钟,备用。 6.文件变更历史:

窝洞制备操作规范

窝洞制备操作规范

图 窝洞制备操作规范 【适应症】 【禁忌症】 【术前准备】 ①医师自身的准备: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是解除患者疾苦的主要因素,但医生形象是患者的第一印象,是患者能够信任的关键。因此,医生要衣着整洁,精神状态良好,还必须戴口罩、帽子,修剪指甲,并洗手消毒,戴消毒手套。 ②椅位调整:调节椅位既是为了患者舒适安全,又使医生操作方便和减轻疲劳。检查治疗时,患者半卧或平躺于椅上,上颌牙牙合平面与地平面约成45°角,下颌牙牙合平面应与地面平行,医生的肘部应与患者的头部高度大致相同,若以时钟的字码表示其位置,患者头位为12:00,医生应位于9:30~12:30之间,而助手的位置应在12:30~2:30之间。医生检查时,脚底平放于地面,大腿下缘和双肩与地面平行,背部挺直,头部略向前倾。

③照明:光线由助手调节,口腔检查时必须有适宜的照明,不同的检查部位对光线需有不同的照明要求,最好完全利用自然光线,在进行其他检查时,往往自然光不能充分满足照明的需要,而需辅以灯光照明,通常选择光线能比较集中照到口腔的冷光源。 ④器械准备:口镜、镊子、探针各一支,口杯、纸巾一套、高速手机一支、小号金刚砂球钻一根、裂钻一根、无菌脱脂棉球若干、75%酒精、 4、设计窝洞 5、开扩洞口及病变区 6、去除大部分病变组织 7、设计和预备洞的外形: 8、建立抗力形:是使修复体和余留牙结构获得足够抗力,在承受正常咬合力时不折裂的形状。主要有: (1)洞深:窝洞必须要有一定深度,使修复体有足够厚度,从而具有一定强度,洞底必须建立在牙本质上,一般洞底要求在釉牙本质界下0.2mm-0.5mm,但根据窝洞的部位和修复材料的不同洞深也不一样。 (2)盒状洞形:底平,侧壁平直与洞底垂直,点线角圆钝的盒状洞形是最基本的抗力形,它使咬合力均匀分布,避免产生咬合力集中。 (3)阶梯的预备:双面洞的牙合面洞底与邻面洞的轴壁

稀盐酸配制标准操作规程规程

稀盐酸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制定稀盐酸配制标准操作程序和方法,确保稀盐酸配制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适用范围 本标准操作方法适用配制稀盐酸。 3依据 《中国药典》2010年版 4职责 提取操作人员按照本规程进行操作,提取工班长、QA人员、前提车间工艺员、前提车间主任、生产部负责对本标准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5内容 5.1配制前的准备 5.1.1由操作人员检查配制现场应有“清场(清洁)合格”的状态标志,并在3天有效期限内,若超过有效期应重新进行清场。 5.1.2检查磅秤,是否正常,有检定证书,并在检定效期内。 5.1.3报工班长检查合格,并在渗漉记录上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生产。生产时,换上“正在生产”状态标志。 5.1.4准备好洁净的盛装容器。 5.1.5由操作人员核对现存盐酸的品名、数量,并检查盐酸的澄明度。 5.1.6用盐酸配制成稀盐酸应提前备好足够的蒸馏水。 5.2操作法 5.2.1将盐酸配制成稀盐酸 配制比例 水:盐酸=4:1(每1kg盐酸应加水4kg稀释) 配制流程:准备洁净容器,加水4份,再加入盐酸1份,混合均匀。 5.2.2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配制后应及时密封,贴上状态标示,并填写稀盐酸配制使用台账。 5.3质量检查

由工班长对配好后稀盐酸的数量及性状进行复核检查。 5.4配制完毕后,操作人员应按《清场管理制度》及时清洁、清场,报工班长检查合格,发放“清场(清洁)合格”状态标志。 5.5注意事项 因盐酸是强酸,腐蚀性强,故生产操作中操作人员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佩戴护目镜,口罩及塑胶手套,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6.培训 前提车间操作人员、班/组长、工艺员、QA、物料员、车间主任及副主任。 7.相关文件 《一般生产区物料卫生管理规程》

窝洞的制备(6学时)

实验一窝洞的制备(6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掌握Black分类方法及其内容. 2、掌握各类洞形特点及制备原则. 3、要求教师示教和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练习. [实验内容] 1、复习牙体解剖并掌握解剖要点. 2、深刻理解窝洞的结构及备洞的意义. 3、基本掌握五种洞形的制备 [实验用品] 涡轮机手机、钻针、探针、镊子、口镜、挖器、气枪 [方法和步骤] 一、洞的构成 洞壁:即窝洞的内侧壁. 洞角:两壁相交的线角,三壁相交成点角. 洞缘:是洞壁与牙面相交而成的窝洞边缘. 二、窝洞制备的一般原则 1、去尽龋坏组织. 2、外形洞缘部位的形状应制备成圆钝的曲线. 3、抗力形和固位形,这两种是难以分开的形态. 三、增加固位作用的各类因素 1、充填体与洞壁接触紧密. 2、洞底要有一定的深度. 3、窝洞要有倒凹. 4、鸠尾固位形也是一种倒凹. 四、增加抗力作用的有关因素 1、窝洞需底平壁直. 2、洞缘作圆钝曲线. 3、龈壁要有一定宽度. 4、复面洞之髓壁与轴壁相交之线角需要做斜面. 5、降低薄弱牙尖. 五、各类洞形的制备 Ⅰ类洞的制备 1、用小圆球钻或裂钻从洞口进入达釉牙本质下0.2~0.5毫米钻针方向应与牙体长

轴一致. 2、用合适的倒锥钻或裂钻按原有的深度向所需要的方向扩展.洞壁应避免倒凹形 成. 3、尽量做到底平壁直,点线角清晰分明,洞底必须在牙本质层内.如洞形较浅,用倒 锥钻或裂钻在适当的部位做倒凹. 4、深洞要注意保护牙髓注意深度,近髓角的髓腔内的龋坏应最后去除. 5、龋坏窝洞当去除软化牙本质后,洞底是高低不平的注意这时不要把洞底用裂钻 找平,此时可以让底不平,一旦找平有可能穿髓之处可以垫底后使洞底平. 6、如窝洞有一个侧壁略向外敞开,若将此壁备直会使洞壁变薄而易折裂,此种情况 可以壁不直. Ⅱ类洞的制备 1、用小裂钻先从牙合面近远中点隙处进入,钻到釉牙本质界下0.2~0.5毫米处,然 后向近远中边缘嵴扩展,磨去边缘嵴. 2、用小裂钻从牙合面近(远)中,钻针对准邻面牙本质界稍偏牙本质层往龈端钻磨, 钻磨到牙颈线以上1毫米处,使钻针与牙长轴平行,再向颊、舌方向钻磨扩展至自洁区. 3、使颊、舌壁末端与龈壁成直角,轴髓壁与髓壁橡胶成直角,形成一个阶梯形,在相 交之线角上作成斜面,龈壁的宽度磨牙在1.5毫米,双尖牙在1毫米. 4、用倒锥钻或裂钻,沿牙合面原有洞的深度,向牙合面沟钻磨形成鸠尾形. 5、用裂钻除去无基釉,修整洞形.用倒锥钻在牙合面洞底做潜凹,完成二类洞的制 备. Ⅲ类洞的制备 用小圆钻或裂钻,一般从舌侧龋洞的相应部位钻入,作成邻舌洞形.尽量保留唇面的无基釉,注意去好腐质保护好牙髓. Ⅳ类洞的制备 尽可能少去除牙体组织,但离牙髓较远的软化牙本质应去尽,舌侧适当地作鸠尾形,龈轴线角作固位沟,洞缘釉质壁作斜面,可适当增加唇缘斜面的宽度,以增加酸蚀面积. Ⅴ类洞的制备 洞深在1~1.5毫米,洞壁和洞底垂直,近远中壁的釉质略向外敞开,洞底应是与牙面弧度一致的弧面.为了增加充填体的固位,应在洞底与洞壁的线角处适当的做倒凹或固位沟,以防止充填体与洞壁的分离.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针法 毫针 一、进针 1、单手进针法用拇、示(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示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弯曲,将针刺入,直至所要求的深度。 2、双手进针法 (1)爪切进针法:以左手拇、示指或示指的指尖掐在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 (2)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示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示指夹持针柄,在接近皮肤时,迅速把针刺入皮下,直至所要求的深度。 (3)其它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管针进针法。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1、角度 (1)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 角垂直刺入,适用于大多数腧穴。 (2)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 度倾斜刺入,适用于不能深刺或不宜深刺的腧穴。

(3)横刺:针身与皮肤表面约呈15?25度角沿皮刺入,适 用于皮肉浅薄处。 2、深度 针刺的深度是针身刺入腧穴内的深浅度。一般以既有针感而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临床应用时,还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质、经脉循行的深浅度以及不同的时令而灵活掌握。 三、行针 1 、提插法:针尖进入一定深度后,施行上下、进退的行针动作,就是将针从浅层插下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如此反复的上提下插,这种纵向的行针手法成为提插手法。 2、捻转法:针刺进入一定深度后,施行前后、左右行针动作,就是针向前后来回旋转捻动,反复多次,这种进针手法,称为捻法。 辅助手法:主要有循、弹、摇、飞、震颤等法。 3、治神与得气 ( 1 )治神就是要求医者在针刺治疗中掌握和重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和集体变化。 ( 2)得气就是行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进针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这种针下的感应叫做“得气”。 4、留针与出针 (1)留针:是进针以后,将针留置,留针过程中还可以间歇 行针,或酌与留置10?20分钟。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 篇一: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检查记录_督查整改报告 峨眉山东区医院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督导检查整改措施 篇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分册_1 概论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一、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一)人员配置 1.医师 (1)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犯 (2)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3)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

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2.护士 (1)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 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 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2)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培训工作应在 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3.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二)检查室 1.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2.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 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内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3.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 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4.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5.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

口腔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汇编)

医疗护理操作规程 一、洁治术的护理 1.术前准备 1)常规用物:检查盘三用枪手套口罩围兜; 2)洁治用物:洁治手机、洁治头、慢速弯手机、龈上下洁治器大小吸唾器、抛光杯,必要时备 喷砂枪、喷砂粉; 3)其它用物:碘棉球或1‰洗必泰漱口液 3%H2O2冲洗液一次性注射器毛巾牙线。 2.护理配合 1)引导病人坐上椅位,必要时询问病史。打开检查盘,装上三用枪; 2)把无菌手套和口罩递给医生,帮病人系好围兜,同时装好吸唾管,放好口杯; 3)打开内窥镜,供医生检查及留病史记录用; 4)洁治前根据医生需要准备碘棉球,供术前消毒口腔或嘱病人用1‰洗必泰含漱液含漱1min; 5)装好洁治装置(注意检查好各装置的完好,如洁治头是否拧紧,各手机与牙椅连接是否到位); 6)告知注意事项:同牙体预备注意事项; 7)洁治过程中注意吸唾,保持术野清晰。小吸唾可挂在病人左边口角,护士左手持大吸唾协助 医生牵拉口角并吸去多余的唾液及冷却液,防止外溅。(注意掌握大小吸唾的使用方法); 8)术中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如病人有不适,则停止操作让病人稍作休息,必要时作相应的处 理。如病人需要漱口,则把牙椅调整到漱口位,协助病人起身漱口,完毕后及时递上纸巾,并及时处理病人用后的纸巾; 9)超声波完成后,遵医嘱递送手工洁治器、牙线(清洁牙间隙)、抛光膏,注意协助清洁洁治器 及病人口角周围,并保持术野清晰; 10)根据病人的炎症情况,遵医嘱准备3%双氧水冲洗液,在给病人冲洗时,注意吸去冲洗液, 尽量避免病人不适; 11)如需要喷砂,则装好喷砂装置,给病人戴好防护镜,过程中注意吸唾。(大小吸唾的使用); 12)结束操作,递上内窥镜,供医生使用,作洗牙前后对比; 13)若炎症严重者,嘱病人几天内注意避免进食过刺激的食物,必要时遵医嘱服抗生素; 14)引导病人交费。 3.注意事项: 1)术中切忌用力过大或用力不当。先用手腕的力来轻轻地接触牙石的表面,然后利用超声波

标准溶液配制作业指导书-1

标准溶液的配制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范标准溶液配制活动、保证标准溶液(标准物质)准确、可靠,量值溯源稳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技术中心检验测试用标准溶液(标准物质)的制备、标定、验证、有效期限的规定和标识等活动。 3.职责: 3.1配制人员:记录配制、稀释过程和数据;加贴标签; 3.2审核(复核)人员:检查配制过程符合性,计算有效性和结果准确性。 4.工作过程及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方法选择:按照检验、测试、分析标准(方法)规定执行或按照国家标准(如GB/T601、GB/T602等)规定执行。 4.1.2制备标准溶液用水,应符合GB/T6682-92中二级水的规定,特殊项目、微量测定用元素标准溶液配制用水应符合GB/T6682-92中一级水的规定。 4.1.3配制标准溶液所用试剂的纯度应为基准剂试、高纯试剂、光谱纯试剂。 4.1.4所用分析天平的砝码需定期校正,滴定管、容量瓶及移液管使用已校正的。 4.1.5标定标准溶液所用的基准试剂应为容量分析工作基准试剂。 4.1.6制备标准溶液的浓度系指20℃时的浓度,在标定和使用时,如温度有差异,应按附表1进行补正。 4.1.7“标定”或比“较较”标准溶液浓度时,平行试验不得少于4次,平行测定结果的极差(即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与平均值之比不得大于0.1%,结果取平均值。浓度值取四位有效数字。 4.1.8对规定用“标定”和“比较”两种方法测定浓度时不得略去其中任何一种,且两种方法测得的浓度值之差不得大于0.2%,以标定结果为准。 4.1.9制备的标准溶液浓度与规定浓度相对误差不得大于5%。 4.1.10配制浓度等于或低于0.02mol/L的标准溶液时,应现用现配。 4.1.11碘量法反应时,溶液的温度不能过高,一般在15-20℃之间进行。 4.1.12标准贮备液有效期为两个月。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在常温(15-25℃)下,保存时间一般不超过2个月。 4.1.13微量测定用工作液应用标准溶液逐级冲稀成所需工作液,每次吸取体积不得小于5ml。4.1.14微量测定所用标准溶液在常温(15-25℃)下保存期一般为2个月,有效期内出现混浊、沉淀或颜色有变化时,应重新制备。 4.2 配制方法 4.2.1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按照检验、测试、分析标准(方法)规定执行或按GB/T601-2002执行 4.2.1.1直接配制法 用分子量求出欲配制的浓度质量。 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一定量已干燥的基准物放入洁净的烧杯中溶于水,转入已校正的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根据物质的重量,溶液的体积计算出其准确浓度。 配制标准溶液校核登记。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操作总则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操作总则 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具有一定规模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工作。 三、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断的重要医学文书。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有效医学文书,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应由主管患者的临床医师亲自(或指导有关医师)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 七、临床医师应保证送检标本与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内容的真实性和一

(完整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 【适应证】 1.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2.气胸经胸膜腔穿刺术抽气肺不能复张者。 3.血胸(中等量以上)、乳糜胸。 4.急性脓胸或慢性脓胸胸腔内仍有脓液、支气管胸膜瘘 5.乳糜胸。 6.开胸术后。 【禁忌证】 1.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者。 2.恶性胸腔积液,持续引流可导致大量蛋白质和电解质丢失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准备 (1)认真了解病史,根据X线胸片、CT等影像学资料以及超声检查协助定位,尤其是局限性或包裹性积液的引流。 (2)准备好直径合适的引流管,单纯气胸可选用口径较细的引流管;引流液体一般选用外径约0.8cm透明塑料管或硅胶管。也可选用商用的穿刺套管。外接闭式引流袋或水封瓶。 (3)张力性气胸应先穿刺抽气减压。 (4)向家属及患者详细说明,取得患者配合和家属理解 2.麻醉与体位 (1)麻醉:1%~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肤、皮下、肌层以及肋骨骨膜,麻醉至壁层胸膜后,再稍进针并行试验性穿刺,待抽出液体或气体后即可确诊。 (2)体位:半卧位。气胸引流穿刺点选在第2肋间锁骨中线;胸腔积液引流穿刺点选在第7~8肋间腋中线附近;局限性积液须依据B超和影像学资料定位。 3.手术步骤 (1)沿肋间做2~3cm的切口,用2把弯血管钳交替钝性分离胸壁肌层,于肋骨上缘穿破壁胸膜进入胸腔。此时有明显的突破感,同时切口中有液体溢出或气体喷出。 (2)用止血钳撑开、扩大创口,用另一把血管钳沿长轴夹住引流管前端,顺着撑开的血管钳将引流管送入胸腔,其侧孔应进入胸内3-5cm左右。引流管远端接水封瓶或闭式引流袋,观察水柱波动是否良好,必要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 (3)缝合皮肤,固定引流管,同时检查各接口是否牢固,避免漏气。 (4)也可选择套管针穿刺置管。套管针有两种,一种为针芯直接插在特制的引流管内,用针芯将引流管插入胸腔后,拔出针芯,引流管就留在了胸腔内;另一种为三通金属套管,穿入胸腔后边拔针芯边从套管内送入引流管。 (5)如须经肋床置管引流,切口应定在脓腔底部。沿肋骨做切口长5~7cm,切开胸壁肌肉显露肋骨,切开骨膜,剪除一段2~3cm长的肋骨。经肋床切开脓腔,吸出脓液,分开粘连,安放一根较粗的闭式引流管。2~3周如脓腔仍未闭合,可将引流管剪断改为开放引流。 【注意事项】 常见的并发症如下。 1.引流不畅或皮下气肿多由于插管的深度不够或固定不牢致使引流管或其侧孔位于胸壁软组织中。引流管连接不牢大量漏气也可造成皮下气肿。 2.出血多由于引流的位置靠近肋骨下缘损伤肋间血管所致。

培养基配制标准操作规程【新版】

培养基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1.0目的 本规程规范了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的配制操作规程。 2.0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检验用的所有培养基 3.0职责 微生物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品管部经理负责监督。 4.0内容 4.1培养基定义 指人工配制的生物营养物质,即用人工方法将多种物质按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需要配成的一种混合营养物。通常指干粉培养基和配制好的琼脂、肉汤、稀释液等等。

4.2培养基制备前准备工作 制备培养基所用的玻璃器皿,如吸管、试管、三角瓶和平皿等,新的玻璃器皿(首次使用)和再次使用的玻璃器皿分别按各自批准的规程洗涤、干燥。 4.3培养基的制备 4.3.1检验人员必须依据培养基生产厂家的操作说明进行配制,并填写《培养基配制记录》, 配制记录上注明所用培养基的批号;盛装配制好的培养基的容器外应贴《培养基标 签》,标签应注明:名称、批号、配制人、配制日期、有效期至等信息。 4.3.2配制好的培养基依据说明书规定时间进行灭菌,避免微生物滋生。 4.3.3必要时,灭菌后的培养基在配制后必须进行pH值

的测定以确保符合药典及生产厂家 的规定。 4.3.4倒平板用培养基温度应控制在50度。 4.3. 5.培养基的制备和使用应由专人进行。 4.3.6.培养基的使用尽量做到现配现用,剩余的培养基应放在冰箱中保存。 4.4培养基的保存 4.4.1环境条件:应在洁净的普通冰箱内冷藏保存,温度控制在2-25度。否则,融化后常 因理化条件改变而不能再用。 4.4.2按时检查培养基的外观,如失水、沉淀、过期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4.5培养基配制清单 5.0附件 《培养基配制记录》《灭菌记录》 6.0修改历史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 范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中医药技术临床操作规范 一、中药制剂操作规范 1、汤剂 (1)制备 处方调剂——药味复核——编号——下罐(砂罐)加水超过药面3-5厘米——浸泡(20-30分钟或更长)——加热煎煮——过滤去渣(一般)——合并滤液(或浓缩至需要量)——装瓶 (2)注意事项: ①加水量、煎煮时间,均视药材质地而适当掌握。 ②特殊药可作特殊处理,如先煎、后下、单煎、烊化、冲服、包煎、另煎、兑服等均应严格执行制备规范。 2、煎膏剂 (1)制备 配料(与药料处理)复核药味煎煮(2-3次合并滤液)——浓液(不断搅拌)——收膏(标准:在桑皮纸无渗润水迹或挑起片状) (2)注意事项: ①煎取总次数与时间,视药材性质而定。 ②所加入的糖或蜜要经炒,一般不超过油膏的三倍。 ③如需加入药物细粉,待冷却后加入,搅拌混匀。 3、散剂 (1)制备 配料(复核)——干燥(芳香药料不能高温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 (2)注意事项:

①药粉要求:一般散剂应通过6号筛,煮散应通过2号筛,儿科及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 ②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如含有毒、剧药和贵重药时,应采用等容积递增配研法,混合均匀并过筛。 ③用于深部组织创伤及溃疡面的外用散剂,应在清洁避菌环境下配制。 ④含挥发性或易吸潮性药密封贮藏。 4、丸剂 水丸 (1)制备 配料——复核——干燥——粉碎——起模——盖面——干燥——过筛——包衣——打光——质检——分装 (2)注意事项: ①药粉除另有规定外,应过6号或5号筛。 ②干燥温度一般不能超过80℃,含挥发性或多量深粉成份者应在60℃以下进行干燥。 蜜丸 (1)制备 备料——干燥、粉碎、混合——和药——制丸粒——包衣及包装(2)注意事项: ①所有蜜老嫩程度视药性、气候条件而定。 ②除另有规定外,用搓丸法制备大小蜜丸时,炼蜜趁热加入药粉中混匀,对含树脂、胶类及具有挥发性的药物,应在60℃左右加入,用泛法制水蜜丸时,炼蜜应加开水稀释后使用。

试液的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制药GMP管理文件 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S药典》2005版一部 一、目的:制定试液的配制操作规程,确保试验的准确性。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试液的配制 三、责任者:质管部负责人、试液配制人、检验员 四、正文: 乙醇制氢氧化钾试液可取用乙醇制氢氧化钾滴定液(0.5mol/L)。 乙醇制氨试液取无水乙醇,加浓氢溶液使每100ml中含NH39—11g,即得。 本液应置橡皮塞瓶中保存。 乙醇制硝酸银试液取硝酸银4g,加水10ml溶解后,加乙醇使成l00ml,即得。 乙醇制溴化汞试液取溴化汞2.5g,加乙醇50ml,微热使溶解,即得。 本液应置玻璃塞瓶内,在暗处保存。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试液取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0.1g,加 水 l 00m1溶解后,滤过,即得。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取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0.25g, 加氯仿适量与三乙胺1.8ml,加氯仿 至100m1,搅拌使溶解,放置过夜,用 脱脂棉滤过,即得。 本液应置棕色玻璃瓶中,密塞,置阴凉处保存。 二苯胺试液取二苯胺lg,加硫酸100ml使溶解,即得。 二氨基萘试液取2,3—二氨基萘0.lg与盐酸羟胺0.5g,加0.1mo1 /L盐酸溶液l00ml,必要时加热使溶解,放冷滤过, 即得。 本液应临用新配,避光保存。 二硝基苯试液取间二硝基苯2g,加乙醇使溶解成100m1,即得。 二硝基苯甲酸试液取3,5—二硝基苯甲酸lg,加乙醇使溶解成l00ml,即得。 二硝基苯肼试液取2,4—二硝基苯肼1.5g,加硫酸溶液(1→2)20m1,溶解后,加水位成100m1,滤过,即得。 稀二硝基苯肼试液取2,4—二硝基苯肼0.15g,加含硫酸0.15m1 的无醛乙醇100m1使溶解,即得。 2,7—二羟基萘试液取2,7—二羟基萘2.5mg,加甲醇90m1使溶解。 另取铁氰 化钾l0mg和氰化钾50mg,加水10m1溶解。将两液混合, 放置30分钟,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100m1,摇

消毒剂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消毒剂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题目:消毒剂和清洁剂配制标准操作规程登记号:PO-4300-00 页数:1/2 批准:日期:制定:日期:生效日期: 审核:日期:颁发部门:颁发人:原标准登记号: 分发部门: 标题 1.目的 2.范围 3.责任 4.内容 4.1 4.1.1 4.1.1.1 4.1.1.2 4.1.1.3 4.1.1.4 4.1.1.5 4.2 4.2.1 4.2.1.1 配液 4.2.1.2 分装

4.2.1.3 储存 4.2.1.4 用途正文 规定消毒剂和清洁剂的使用类型, 配制方法, 使用注意事项。 适用于洁净区工作人员 十万级洁净区清洁工作 万级洁净区清洁工作 清洁剂、消毒剂的配制人员实施本程序,车间质监员负责监督 清洁剂的配制: 1%洗洁精配制: 取量筒量取洗洁精100ml,倒入容积为15~20L的不锈钢桶内。 称取9.9kg纯化水,将其大部份倒入盛洗洁精的不锈钢桶中,其余小部份将量筒内的洗洁精倒入不锈钢桶中,搅拌均匀,至洗洁精全部与水混合。 将4.1.1.2溶液,经过滤纯化水倒到另一带盖不锈钢桶中,滤毕盖上盖。 在桶上标志清洁剂名称、浓度、配制日期。 做好配制记录,记录于《清洁剂、消毒剂配制使用记录》中。 消毒剂的配制:75%乙醇: 本品系95%乙醇与适量蒸馏水按下列比例配制而成的混合物。 将药用95% 乙醇790ml倒入待配制不锈钢桶中,经过滤的纯化水倒至1000ml搅匀,把乙醇浓度测定计放入配制后的乙醇中,待液面平稳后查看浓度。若浓度高或低,可少量添加95%乙醇或过滤后的纯化水调整至浓度达75%。 根据需要, 分装于20kg塑料桶中, 但不锈钢桶须经清洗并灭菌后使用。 储存在加锁的房间内, 避开日光直射和热源。 按SOP 规定供墙和设备消毒用。负责人 车间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