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登跳与丝弦五重奏
古诗词与音乐漫议
诗歌 发展至唐代达 到鼎盛 时期 , 多诗人 的诗 作被 谱入 许 歌章 , 民间传 唱。唐 代诗 人 的作 品人 乐歌 唱成 为当 时的一 在 种风 尚。后又逐渐 出现 了曲子词 , 宋代 的 曲子词 作是 我 国长 短句的鼎盛时期 , 这种长短句 易唱而文词高 雅 , 使之 与音乐 的 结合较诗句更为 自由。歌词多是长短 句相杂 , 比较接 近 口语 , 体现了音乐与文学 的高度结合 。曲子词 中有着许 多著名 的曲
民歌 为“ ” 把采集 民歌称为 “ 风 , 采风” 诗经 》 我 国民歌收 。《 是
集整理工 作的开端 , 先秦 民歌 最重 要 、 珍 贵 的文献 资料 , 是 最 也是 中国现实主义 文学 的光辉 起点 , 后世 文学 产生 了不 可 对
歌辞 、 吹曲辞 、横吹 曲辞 、相 和歌辞 、清商 曲辞 、舞 曲歌 鼓 辞 、琴 曲歌辞 、杂 曲歌辞 、近代 曲辞 、杂歌 谣辞 和新 乐府 辞
展, 独立成体 。中国诗歌发展经历 了《 经》 楚辞 》 汉赋 诗 一《 一
一汉 乐府诗一建安诗歌一 魏晋南北 朝民歌一 唐诗一宋词一 元
曲一 明 清 诗 歌 一 现 代 诗 的发 展 历 程 。古 典 诗 词 因 其 格 律 性 而 与音 乐 有 着 天 然 的不 可 分 割 的 亲缘 关 系 。
3 9l 5
全国 中文核心 期刊 艺术百家 2 1 年 第 7期 总第 13期 01 2
HUNDRE C D S H00L N TS S I AR
口
文 章 编 号 :0 3— 14(0 1 0 0 5 O 10 9 0 2 1 )7— 3 9一 3
古诗 词 与 音乐漫 议
我所珍藏的节目单:1976-1980
我所珍藏的节目单:1976-1980作者:金建民来源:《音乐爱好者》2015年第02期1975年至1979年,我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室学习民族音乐理论,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资料员、助教、讲师、副教授等。
1995年调入上海有线电视台音乐频道,历任编导、监制、副总监等。
1975年至2000年,由于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我观赏了许多音乐会、歌剧、舞剧、舞蹈和文艺晚会,珍藏了数百份节目单,并写了一些赏乐日记。
闲暇时翻阅这些资料觉得很有意思,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乃至中国音乐舞蹈的发展情况和音乐学院的一个学生、教师、电视文艺工作者的音乐生活。
现将它们按年代整理成文。
上海音乐学院师生汇报音乐会节目单时间:1976年3月24日“丝弦五重奏”这个名称首次用在节目单上这是上海音乐学院为接待当时的文化部长于会泳来院视察而组织的一场音乐会,地点在大礼堂(贺绿汀音乐厅前身)。
我也听了这场音乐会,并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音乐会上的演员都是学院的尖子,而且演得相当认真紧张,同平时大不相同。
”虽然这张节目单是油印的,且只有曲目和表演者名单,没有作曲者姓名,但它蕴含了特别的历史意义。
音乐会共有十档节目,其中两档是老师表演的:赵晓生的钢琴独奏《家住安源》和《渔歌》(赵晓生曲,前者是根据样板戏《杜鹃山》唱腔改编的),郭敏清等的丝弦五重奏《一轮红日照胸间》和《映山花开红军来》(胡登跳改编)。
其余八档都是学生(工农兵学员)或以学生为主体表演的,其中有四档独唱重唱节目,表演者是罗魏、赵玉珍、群宗(藏族)、沈施德和高文娟。
还有两部大型作品:小提琴协奏曲《刘胡兰》(王耀华曲)和大合唱《井冈新兵》。
丝弦五重奏是作曲家胡登跳先生创立的一种演奏形式,初创于1964年,第一首乐曲是《田头练武》,当时叫民乐五重奏,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和月琴组合而成。
1972年,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的四位青年教师吴之岷(二胡)、叶绪然(琵琶)、孙文妍(古筝)和郭敏清(扬琴)自发组成民乐重奏组,后来张念冰(阮、柳琴)加入,称为民乐五重奏组,自己改编了《火车向着韶山跑》和《天山之春》(浦琪璋改编)等乐曲,并请胡登跳先生为他们作曲。
胡琴重奏曲的意义
胡琴重奏曲的意义■胡淑英/甘南州畜牧学校摘 要:弦乐重奏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拥有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和丰富的作品,是西方音乐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然而,二胡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拉弦乐器,其重奏的发展可以说是方兴未艾。
通过重奏学习,不仅提高了演奏者音乐的表现力、音乐素养,增加了演奏者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对演奏者今后的就业也是非常有利的。
关键词:重奏 创作概念 重要性一、胡琴重奏创作概述自唐代初步定型至明清时代,这一千多年里二胡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缓慢的:处于民间状态,缺少独立性并且没有留下有记载的二胡作品或人物。
随着中国戏曲的不断发展,二胡在明清时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京胡、二胡等各种胡琴类弓弦乐器在各地方戏曲中已成为主奏乐器,胡琴的品种以及演奏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摆脱不了伴奏乐器的地位。
20世纪初,在求变维新和“五四”运动的背景下,东西方文化产生了剧烈的碰撞,西方音乐文化也随之流入中国。
在新文化思潮影响下,刘天华先生以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音乐为基础,通过借鉴吸收西方音乐的作品理论和小提琴的演奏技术,对二胡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改革。
刘天华先生不仅把二胡推上了正式音乐会的舞台,而且还把二胡这件民间乐器带进了专业音乐院校,编写了最早的二胡教科书,创作的十首不朽的二胡名作和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对二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大大推动了二胡音乐艺术的发展,使一千多年来发展缓慢而一直处于民间状态的“乞丐”二胡登上了音乐艺术的大雅之堂。
这一时期的不朽名作有刘天华先生的《病中吟》、《光明行》、《空山鸟语》、《月夜》等十首作品以及民间艺人阿炳创作的《听讼》、《寒春风曲》、《二泉映月》等作品。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国家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安定团结,大批优秀的二胡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如《长城随想》、《预备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第一二胡狂想曲》,以及《一枝花》、《洪湖人民的志愿》等等作品。
[小学]苏教版中年级音乐教材分析
• [小学]苏教版中年级音乐教材分析•••作者:来源:时间:2009-9-3 22:05:39 阅读次【大中小】•人类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也同样需要音乐。
人的全面发展内涵之一就是理性与感性协调发展。
只重理性而不重感性发展的教育不能算是全人的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像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
下面就和各位老师探讨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音乐学科,在其教育、教学形式与过程中,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那就是:淡化教育活动中那种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并视这种活动本身为教育目的之一。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
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
基础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
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由于受传统学科教育体系的影响,音乐教学很容易产生与音乐审美相悖的现象。
诸如从乐谱和音符入手的识谱训练,从时值出发的节奏训练,着眼于音程、和弦的听觉训练等等。
这种理性的、枯燥的机械操练,不可能使学生产生审美体验,学生厌烦这类学习是必然的。
正确的途径应该是: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
影响音乐审美的要素很多,下面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作简要分析:l、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
因此,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材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实现音乐教学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
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包括: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
比如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孩子们的心声: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
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之心灵萌发美的种子。
金色的“丝弦五重奏”
『 : 到全 国 ,各大艺 术院 校都纷 纷调 集最 扬 琴宋 珊瑚 、琵琶 施文 卿和古 筝姚晓 琴弦 都 已被金 属弦 所替 代 T ;更 在 :
佳创作和演奏 人员组成强势阵 容参赛 , 蕾 , 用借 来的 乐器 ,在暂借 的排练 厅 , 我 国的 民旗音 乐界 ,那种 为创建 和传
导老 师。录制 出版 了 毕兹 卡欢 庆会
曲系的 徐坚 强先生 挺身 而 出,以最快 言 等 舞 台形 象堪 称 完 美 ,超 水 发
春 到 沂 河 剑 器 在 那 遥 远 的 地 方 》 的 速 度 赶 写 出 对 弈 和 日后 获 得 创 挥 ! 观 众 席 沸 腾 r, 强 噙 着 泪 花 , “ 吴 手
; ( 武 《 欢
着 精深 造诣 的名 家 ,他 们 配合胡登 跳 先生 为 “ 丝弦五 重奏 ”的 确立和 推广
克 跃
l 的 作 作 出了重要 的贡 献 。而胡 登跳先 生的 格 i 形 成 学生 吴强 则是以 后起 之秀 的身份 加入 渐
种在 演 叉弹 各
这个 班底 的 昊 强是 我 国杰 出的柳 琴 、中阮女 演 奏 家 。 17 年考 入上 海音乐 学院 她 98 附 中 ,1 8 年以 优异 成绩 毕业于 上海 97
志在 高 层拼 搏 中一 显身手 ,但动 力也 在住 宿处 的客厅 ,长时 间地排 练 ,有 承优 秀 民族音 乐文化 的执 著和深 爱代 伴 随着压 力 。比赛章 程规 定 ,参 赛作 同学 因腰 肌劳损 ,不 断改换演 奏 姿势 代相传 ,是一 份像纯 金 般 宝贵 的精神 品必须是 中 国的 ,而且要 代表队 的原 坚持 练 习。比赛 那天 ,老 师和学生 都 财 富 。 H
不 易把 握 ,于是 吴强 和徐坚 强两位 老 弦五重奏 ”作 品 田头练 武 在 16 95
音院书库值夜手记(三)
音院书库值夜手记(三)作者:伊凡来源:《音乐爱好者》2022年第04期我恩师曾经的作曲技法启蒙老师陆钦信在前不久以百龄谢世。
恩师在撰写挽联时深感自己对这位老师的了解实在太少,于是托我在资料室里查阅她的生平资料。
利用近几次值夜的机会,我立即行动起来,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她竟是一位民乐大师,师从朱英,学的是琵琶!令我感到惊讶的不止是陆先生个人的人生经历,还包括一大批音乐院的先辈们——老院长贺绿汀、丁善德,原来都是中西双肩挑的专家!仔细看过国立音专的教务档案,我才明白这与当时的学制息息相关。
原来早在建院之初,奠基者们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东西并举”的发展方向与教学设想。
的确,国立音专被多数人视为只是一所开设在东方而学习西方的音乐学府,至少我祖父和他那一辈的朋友们是这样认为的。
但实际上,创办者萧友梅院长在办学宗旨中已明确表示,这所学校执行的是“一方输入世界音乐,一方整理我国国乐”的中西合璧之方针。
因此,国立音专在广邀西方音乐大师的同时,也聘请了衣钵真传的国乐名家。
说起国乐,明末清初时已相当繁荣,尤其是古琴、琵琶等器乐的发展,不仅出版刊印了许多经名家整理修订的传谱,还出现了不同流派、乐社的音乐团体。
民国初期,伴随民族意识的觉醒,音乐界和文化艺术界一样,都呈现出中西并举的“双文化”格局。
作为对中国音乐建设有所设想、规划的有识之士,蔡元培、萧友梅等音乐教育家十分关注当时民族音乐的发展。
蔡元培曾给郑觐文(1872—1935,民族乐器演奏家、改革家、音乐教育家,卫仲乐的老师)创办的“大同乐会”以资助,支持国乐社团的发展。
因此,国立音专在办学的过程中,也不失时机地引进了当时最有名的国乐大家来共同建设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
01-02贺绿汀邀请陕北民间艺术家丁喜才、评弹艺术家徐丽仙为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学生上课国立音专首先聘请的自然是朱英和吴伯超二位先生。
朱英(1889—1954),平湖派琵琶传人,能诗,亦工书法,作有琵琶曲《哀水灾》《淞沪血战》《一个血战的纪念》等。
第四单元华夏音乐之光《阳关三叠》教案
第四单元华夏音乐之光《阳关三叠》教案第一篇:第四单元华夏音乐之光《阳关三叠》教案第四单元华夏音乐之光《阳关三叠》教案教学目标:1、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2、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收集或整理古代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电脑网络、图书馆、杂志等方式查阅音响和书本资料。
2、相关教学用具:CD机、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 课间播放古琴曲《流水》。
(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器乐音乐的魅力,引入中国古代声乐作品)学生简述搜集的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资料(教师补充)。
二、听赏部分:(一)《扬州慢》教师提问: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引出姜夔创作此诗的历史背景)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96)冬至日,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1、请学生朗诵诗词(感受其中意境)2、听赏《扬州慢》。
3、完成书本174页:对歌曲的内容、音调、情绪、结构等内容做简要的评论。
4、教师小结(二)《阳关三叠》1、教师提问:何为阳关?何为三叠?学生回答,教师补充阳关:故址位于敦煌市城西的古董滩上,在玉门关南,而古以南为阳,故称“阳关”,阳关是古代中外陆路交通咽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古城关东面为农田,远处有寿昌城废址,三面沙丘,沙梁环抱,流沙茫茫,一望无际;北面墩山上有一汉代烽燧,保存完好;东为红山口;西有南北走向的深沟,长约20米,沟中泉水涓涓,甚为甘冽,两岸有汉墓多座。
现在古阳关虽已被流沙掩埋了,但从古董滩向西翻越几道山梁,仍能看到阳关的遗迹,其墙基隐约可辨,碎瓦破砖遍地散落。
“乐者,德之华也”
“乐者,德之华也”作者:高慧来源:《音乐爱好者》2019年第06期中国民族室内乐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体裁和表现形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目前被视为我国民族音乐主要的体裁和呈现形式之一,其发展状况也是专家学者们所重点关注的。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及文化软实力的逐步提升,人们的视听需求逐渐趋于多样化。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民族室内乐新作涌现,并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了越来越高的地位。
为做好民族室内乐的传承与发展,我将就我国目前民族室内乐的发展模式及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深入浅出的研究和分析。
西方室内乐最早起源于十六世纪,顾名思义,指的是在较小的室内空间里,由几件乐器分别独立担任一个声部的演奏,是一种区别于大型管弦乐队的小型编制的音乐体裁。
现代对于室内乐的定义则一般指的是小型的器乐合奏,其形式和组合具有多样性,如小提琴二重奏、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木管五重奏,甚至小乐队都属于室内乐的范畴,其应用十分广泛,发展十分成熟。
与动辄数十人的大型编制的交响乐相比,室内乐虽没有磅礴辉煌的音响效果和视觉效果,却能够让观众听清楚每一个声部的交错与绝妙的配合,这也是大多数作曲家钟情于室内乐的主要原因之一。
类似于西方室内乐的音乐体裁,中国的民族音乐中也早已有了类似的乐器组合模式。
中国的民族室内乐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周代的“房中乐”,这是我国民族室内乐的雏形。
隋唐时期出现了“立部伎”和“坐部伎”,对演奏员的表演姿势进行了区分。
宋元时期出现了“细乐”和“清乐”的民族室内乐体裁,对乐器种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其中“细乐”是由箫、管等乐器进行组合的音乐,“清乐”则是由笛、笙等乐器组合而成的。
进入明清时期,我国民族室内乐的发展逐渐趋于完善,其乐器种类和形制、乐队组合的样式也趋于多样化和民俗化。
在一些民间的传统节日、婚丧嫁娶等仪式上,小型民族室内乐队都会出现。
这一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福建南音、弦索十三套、十番锣鼓、八大套等乐队组合形式,其中以“丝竹”乐最为典型,《礼记·乐记》云:“金石丝竹,乐之器也。
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者
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者作者:解骏来源:《艺术评鉴》2017年第16期摘要:丝弦五重奏是一种有着中国传统音乐组合血统,兼具西方音乐文化特点的新型中国乐器组合形式,其在中国民族音乐创作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丝弦五重奏的创始人,胡登跳先生秉持着民族性、创新性的原则,为民族音乐的创作,尤其是民族室内乐创作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胡登跳丝弦五重奏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6-0016-03一、胡登跳先生与丝弦五重奏在我国奔流不息的传统音乐艺术长河之中,涌现出无数堪称经典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胡登跳先生创立的丝弦五重奏当属精品。
胡登跳先生是我国知名的作曲家,以其对民族器乐的博学颇具盛名,他创立的丝弦五重奏不仅是对中国优秀传统艺术形式的继承,更巧妙运用西方室内乐的特质,为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与内涵,是中国民族室内乐创作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胡登跳先生旺盛的创作灵感得益于其自小的音乐积累与后天潜心的钻研。
胡登跳先生的孩提时代便与音乐为伍,无论是戏曲、山歌还是二胡、笛子,他都信手拈来。
凭借着自己出众的音乐造诣,胡登跳先生于195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贺绿汀先生与丁善德先生,由此开始了专业化的音乐学习与深。
毕业之后胡登跳先生便留校任教,从事民间音乐的教学以及创作工作,正是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工作的这段期间,为之后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蓄了强大的力量。
丝弦五重奏的开山之作是胡登跳先生于1964年深入农村进行艺术实践的过程之中根据当时的情况为演出团队临时创作的《田头练武》,这部作品一经演出便获得极大地好评。
此后胡登跳先生又几经波折,经过多次试验反复推敲,并从其他传统乐器组合之中汲取养分,逐渐固定了由二胡、琵琶、扬琴、古筝、柳琴(中阮)组合在一起的丝弦五重奏这一民族器乐组合形式。
他继承了我国传统民间器乐组合中丝弦乐的演奏形式,又大胆地吸收借鉴西欧室内乐重奏的特点,广泛运用和声、复调等作曲技巧,使每件乐器发挥了各自独立性却又相互配合呼应,丰富了乐曲的表现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吴强:点亮了柳琴发展的美好时代
吴强:点亮了柳琴发展的美好时代作者:王安潮来源:《音乐爱好者》2018年第11期这是发行于1956 年的故事片《铁道游击队》中吕其明创作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中的唱词,反映了1940年左右八路军苏鲁支队“鲁南铁道队”在抗日活动中体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情怀。
歌曲使用了山东枣庄临山一带的民间音调,曲调纯朴而优美。
除此之外,这首歌更让我们初识了一件鲜见于文献资料的民间乐器——“土琵琶”。
这一最初只有两根弦的弹拨乐器,因其梨形音箱的外形构造与汉唐时期传入的西域胡琵琶相似,所以被叫作“土琵琶”,又称柳叶琴、金刚腿。
它作为主弦伴奏乐器活跃于山东西南部的柳琴戏、安徽东北部的泗州戏、江苏北部的淮海戏、苏南的常州丝弦等传统戏曲表演中。
随着新中国戏曲艺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乐器改革大潮的蜂拥而至,电影中对土琵琶形象的凸显,意在唤醒人们心中曾经掩藏的美好记忆。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这件乐器不断带给人们新鲜的视听体验,如七十年代由胡登跳首创的红火的“丝弦五重奏”、八十年代的现代作品《剑器》、九十年代的大型协奏曲,乃至新世纪以来的现代民族室内乐等。
柳琴演奏家吴强上海音乐学院吴强教授一直致力于这一民族乐器的现代化推进,作为一名演奏家,她取得的成绩始终为人所津津乐道。
她有着高超的演奏技艺,能胜任各种传统、现代的技术需求;她有着厚重的文化涵养积淀,除师从专业演奏家外,还跟随作曲家、指挥家、理论家深入学习,这使得她的演奏兼具深度和品位;同时,她还有着积极的探索精神,不满足于既往成就,敢于放下架子,勇于探新求索。
可以说,吴强在推动柳琴艺术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点亮了属于柳琴的美好时代。
春华秋实音乐会现场或许人们感到好奇,在吴强以前,没人能挖掘“土琵琶”的艺术美吗?我想,这除了与演奏家的个人技艺有关以外,还与柳琴在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乐器改革有很大关联,因为这是柳琴得以现代化发展的基础。
柳琴早先的形制仅两弦七品(用高粱秆做成),且音域窄(一个半八度),转调难。
胡登跳“丝弦五重奏”之古筝声部艺术分析及演奏体验
胡登跳“丝弦五重奏”之古筝声部艺术分析及演奏体验
胡登是中国著名的舞蹈家和编舞家,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古筝演奏者。
他在其作品《丝弦五重奏》中,以古筝为主音乐器,营造出了一种充满东方韵味的音乐氛围。
在这首曲目中,古筝的声部可以细分为主旋律、伴奏和间奏部分。
主旋律部分以古筝单弦演奏为主,通过弹奏不同弦位上的音符,营造出各种神秘而又清新的音色。
在伴奏部分中,古筝以和弦的形式负责打底,使整个曲目的音乐层次更加丰富。
在间奏部分,古筝则通过快速的琶音和钩弦等技巧,营造出激烈而激动人心的音乐气氛。
需要注意的是,在演奏古筝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非常细致地处理每一个音符的细节。
特别是在主旋律部分,演奏者需要准确地掌握每个弦位上的音符,同时还需要注意琴弦的发音和弱化,以营造出深刻而充满感染力的音乐氛围。
综上所述,通过对《丝弦五重奏》中古筝声部的分析与演奏体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曲目所表达的东方音乐文化魅力。
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古筝这一东方传统乐器所带来的美妙和神秘。
丝弦五重奏名词解释
丝弦五重奏名词解释
指的是:二胡(或高胡)、柳琴(或中阮)、琵琶、扬琴、古筝。
1、二胡:
始于唐朝,称“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
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
由于地方戏唱腔风格需要,胡琴又逐渐分化,出现配合秦腔、豫剧需要的板胡,京剧、汉剧需要的京胡、京二胡,河南坠子需要的坠胡,广东粤剧需要的高胡。
2、柳琴:
中国传统乐器。
原流行于苏、鲁、皖等省。
现流行于全国各地,以山东临沂及苏北一带为主。
属唐代以来在民间流传的梨形音箱弹弦乐器之一种,其外形、构造、奏法均与阮相似。
最早的柳琴,构造非常简单,由于柳琴的外形非常民间化,中国老百姓亲切地称它“土琵琶”。
3、琵琶: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
“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
4、扬琴:
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
扬琴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
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经常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
5、古筝:
古筝属于弹拨乐器。
古筝结构由面板、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
管窥中国民族室内乐中的琵琶艺术
中国民族博览►Chinese national Expo管窥中国民族室内乐中的琵琶艺术,李嘉欣(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山西太原030000)【摘要】琵琶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在民族文化环境的滋养中,更趋于民族化、立体化、多元化,形成了以中国特色为主要风格特点,契合中国审美特性的民族器乐形式。
然而,琵琶在历史的发展中并非孤立寡与,随之与不同器乐之间产生交融,发展成为民族室内乐器乐组合形式。
本文以当代中国民族室内乐中的琵琶艺术为探析导线,从中国室内乐发展史及琵琶室内乐组合形制分类、当代发展现状的趋势与不足、未来发展动态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琵琶在室内乐中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提出展望与设想。
【关键词】琵琶;民族室内乐;组合形制;民族演奏【中图分类号】J61[文献标识码】A"室内乐"(chamber music)于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源于欧洲,《中国音乐词典》载:“室内乐主要指各种重奏音乐。
”曾主房间内“家庭式”表演,后引申至由少数演奏者于小型场合演出的特殊形式。
“中国民族室内乐”形式的产生,据鲁日融先生所作《重视民族室内乐作品的创作与演奏推广》中所述:“中国民族室内乐,应当说要早于欧洲,但只不过中国未用室内乐这一名词。
”室内乐中每件乐器任一个声部,按声部划分为二重奏、三重奏……五重奏等多种演奏形式,又可因所使乐器相同或不同归分为纯种乐器重奏形式或混合乐器重奏形式之别。
当代室内乐形制组合多样化,无传统固定模式,据作品所需乐器种类与人数而定。
一、中国民族室内乐发展史——琵琶中国民族室内乐发展脉络是以纵向发展形态为主线的历史探索,其历史起源应追溯至周代,因周代前,器乐是作为诗、歌、舞三者的伴奏形式而出现的。
其与之三类同处一体形式。
至西周,在大型节目中出现了一部分独立演奏的器乐作品段,此便是记录最早的器乐独立演奏形式。
与此同期,周代的宫廷音乐“房中乐”因礼乐制度的建立而出现。
《诗经•周南》载:“乃采文王之世,风化所及,民俗之诗,被之管弦,以为房中之乐。
丝弦五重奏《跃龙》的音乐特征
《跃 龙 》从 旋 律 发 展 来 看 ,总 体 分 为序 奏 、正 身 、尾 声 三 大 部 分 ,但 由于 在 中 国传 统 音 乐 中 ,速 度 常 常 会 被 看 做 是 划 分 乐曲结构的一种依据 ,因此 ,我们也可 以将其进一步细 分 ,具体结构如 下所示 :
序奏
正 身
尾 声
散 板
2018年第 三期 《音乐创作 》
丝磁 五 重 奏 《跃 》的 音 租
解骏
摘 要 :《跃 龙》是 胡登跳先 生 “丝弦五重奏 ”的代袁作之 一,本文主要集 中于对 《跃 龙》 的音 乐本体分析 ,通过 对该 曲各 个部 分的详细论述 ,进 而总结 出该作品最 为显著 的音 乐特征,并 予以说 明。
关键 词 :《跃 龙 》: 丝 弦 五 重 奏 :传 统 音 乐
民乐女指挥吴强:站在大师的肩上
48 ┸ 艺星民乐女指挥吴强:站在大师的肩上文/丁 妮早就听说上音民乐系著名的指挥家吴强是个“女汉子”,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她的名字上,更与她在各种表演场合表现出的硬朗台风相符:作为指挥时,她总是把手中的指挥棒挥舞得气势如虹,浑身上下仿佛都在和音乐融会贯通,饱满的情绪透过肢体传达给整个乐队——虽然在“靠背影表现力量”的指挥领域里男性更有传统和优势,但吴强的舞台从来不会逊色于他们;而当她作为一名柳琴演奏家进行独奏时,只见一袭白衣裳的短发女子抱着琴闭目弹拨,却丝毫没有女子演奏传统乐器时常见的那种文绉绉娇滴滴,反倒一身的洒脱豪气,连带着弹出的音乐也似乎格外的生机勃勃。
但当我在音乐学院的排练室里见到吴强时,真的觉得艺术家就是有两副灵魂呀——舞台下的吴强既爱美又爱笑,性格自然是爽朗的,却一点不强势,当她特别细心地叮嘱将要出门的学生“走廊没空调,先穿上外套”时,你真的很难把她和指挥台上那个气场两米八的“女汉子”联系起来。
“是音乐挑选了我”和很多自小因为家长的音乐梦而走上音乐道路的演奏家不同,吴强家里并没有这方面的渊源,但似乎冥冥中老天就给了她“音乐”这个礼物,小时候的吴强天生就有一双手指条件很好的手,以至于小学的时候就被学校里一位搞民乐的老师挑中,选她去学柳琴。
“我那时候根本没听过‘柳琴’这门乐器,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不过小学生么,被‘选中了’什么的总是特别自豪,二话不说就去学了。
”回忆起音乐之路的起航,吴强表示就是这么任性。
当然,有能力的人才有“任性”的资本,虽然是“被选中”的,但很快吴强就对音乐表现出特别的敏感和领悟力,学琴之路走得很顺畅。
“当然我也很努力,”吴强说,自己虽然看起来是个爽快的乐天派,但骨子里却是那种“不做便罢,做了就要好”的一根筋性格,小时候家里条件有限,一直没有给她买柳琴,小姑娘就自己用橡皮筋绑在铁皮铅笔盒上模拟琴弦,一有空就弹这个“琴”练指法。
与音乐的缘分开始了就没有再断掉,就在吴强小学将要毕业的1978年,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首次恢复面向社会招生,适龄的吴强于是被爸妈劝着参加了考试,录取了。
丝弦五重奏《锦绣》苏潇作曲,演奏:汤晓风、牛矾琼、张碧云、邓翊群、叶春红
丝弦五重奏《锦绣》苏潇作曲,演奏:汤晓风、牛矾琼、张碧
云、邓翊群、叶春红
以传播民族音乐为己任
锦绣
丝弦五重奏作曲:苏潇琵琶:汤晓风扬琴:牛矾琼柳琴:张碧云古筝:邓翊群二胡:叶春红
摄制:华音网
“丝弦五重奏”是由上海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胡登跳先生于1964年开创的一种新的民族室内乐形式。
作者秉承胡登跳先生这一体裁的创作思维,融合了中国传统拉弦、弹拨乐与西方室内乐的创作手法,以江苏民歌《绣荷包》为素材,描绘出一幅锦绣江南、锦绣中华的美好画面。
作曲家:苏潇
Su Xiao
作曲博士,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管学会创委会成员,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创新团队成员。
其创作风格体裁涉及交响乐、民族管弦乐、协奏曲、室内乐、合唱、爵士乐和舞蹈音乐,是一位多元化的创造性作曲家。
曾获多项国际、国内作曲奖项,包括2020iSING国际青年作曲家比赛、苏州金鸡湖国际交响乐作曲大赛、中国第八、九届“中国音乐
金钟奖”等;他还获得过美国Roger Shapiro基金委约,是获得该项目资助的全球第一位青年作曲家。
主持过四项国家艺术基金和一项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于2021年获中国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
/ THE END
廉价陈旧烂俗猎奇还厌女?被嫌弃的「神作」真这么糟糕?
华音聚合直播回看 | 平湖派琵琶艺术传承音乐会圆满结束
两年前,我们和娄烨聊了聊《兰心大剧院》
五场音乐会精彩聚合 | 2021北京中国弓弦艺术节直播回放
一个聪明导演,一部悲伤电影
华音全新功能:直播回放聚合2021全国扬琴新作品研讨会
华音专业录制:当代民乐“记录者”(点击图片查看)。
胡登跳与丝弦五重奏
胡登跳与丝弦五重奏
沈云芳
【期刊名称】《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12)004
【摘要】文章考察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确立于上海的中国民族室内乐新形式--丝弦五重奏,对其历史脉络作了较为细致的梳理,解读了胡登跳先生对于丝弦五重奏的贡献以及他创作的元特征,提炼出了至今仍可为中国作曲家所借鉴的创作理念.【总页数】6页(P113-118)
【作者】沈云芳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35
【相关文献】
1.胡登跳丝弦五重奏作品——《畅想》的音乐分析 [J], 解骏
2.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者——胡登跳先生与他的丝弦五重奏 [J], 解骏
3.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者——胡登跳先生与他的丝弦五重奏 [J], 解骏;
4.民族室内乐创作中的传统观念
——以胡登跳丝弦五重奏作品为例 [J], 姜小露
5.传统丝弦乐器的音色重构——胡登跳丝弦五重奏作品《欢乐的夜晚》解析 [J], 沈云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丝弦五重奏排练技巧
浅析丝弦五重奏排练技巧
丝弦五重奏是一种由五把丝弦乐器(即古琴、筝、箫、笛、月琴)组成的合奏形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丝弦五重奏排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技巧。
要注重琴竽错位。
丝弦五重奏中的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的音域和音色特点,要充分发挥各个乐器的优势,避免音域上的重叠和音色上的相似,以保证整个合奏的层次感和音乐效果。
在排练中,可以通过在不同乐器中采用不同的音高和音色组合,以及合理分配各个乐器的演奏部分,来达到琴竽错位的效果。
要注意节奏和和声的协调。
丝弦五重奏的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的独立节奏,演奏时要保持各个乐器的节奏稳定和统一,并与其他乐器的节奏协调一致。
要注重和声的协调,确保各个乐器的演奏音符和和弦音符在音乐上的合理组合和搭配,以保证整个合奏的和谐和音乐性。
要注重动态的控制和过度的处理。
丝弦五重奏涉及到多个乐器同时演奏,要保持每个乐器的动态变化和过度的处理,以保证整个合奏的起伏感和表现力。
在排练中,可以通过演奏技巧的转变、音量的控制、音色的变化等手段来实现动态的控制和过度的处理。
要加强团队的合作和配合。
丝弦五重奏是一种群体合作的音乐形式,需要各个乐器之间密切配合和默契。
在排练中,团队成员应该相互倾听、相互支持,并通过交流和合作来解决合奏中的问题。
要注重指挥的作用,有一个指挥者来掌控和统一整个合奏的节奏和和声,以保证整个合奏的一致性和凝聚力。
丝弦五重奏的排练技巧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
在排练过程中,要注重琴竽错位、节奏和和声的协调、动态的控制和过度的处理,以及团队的合作和配合,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演奏效果。
浅析丝弦五重奏排练技巧
浅析丝弦五重奏排练技巧丝弦五重奏是一种由中西乐器组成的音乐表演形式,结合了二胡、琵琶、中阮、古筝和钢琴等乐器,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为了达到音乐作品的最佳演绎效果,丝弦五重奏排练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合奏、和声、节奏、音色和演绎等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合奏是丝弦五重奏排练的核心。
合奏包括协调演奏者之间的速度、力度、表情等,要求乐手们严格遵守指挥的意图,统一节奏,确保乐曲整体的协调一致。
在合奏排练中,可以采用分组合奏和全组合奏相结合的方式。
分组合奏有利于集中训练单个乐器的技术和表现能力,全组合奏可以使乐手们更好地协同工作,形成较为完整的音乐效果。
和声是丝弦五重奏中的重要元素。
和声的处理包括配器、演唱和和弦演奏等方面。
为了确保和声和谐统一,乐手们需要熟悉乐曲的结构和和声变化,并通过反复练习,不断调整音量和力度的分配,从而达到音乐作品的最佳效果。
在排练过程中,可以采用分解和声的方式进行训练,即将整个和声分解成各个乐器的音组,便于乐手们更好地理解和演奏。
节奏在丝弦五重奏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节奏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音乐的整体效果。
为了在排练中确保节奏的准确性,可以采用具体练习节拍、脚踏节奏等方式。
通过反复练习音乐中的节奏部分,加强练习乐曲的细节,也能提高音乐表演的稳定性和整体的流畅性。
音色是丝弦五重奏排练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不同乐器有着独特的音色特点,如琵琶的清脆、古筝的圆润等。
通过合理的配器和调整奏法,可以使各个乐器的音色得到更好的呈现。
合奏中乐曲的音色调整和谐统一也需要排练时多做尝试和训练。
丝弦五重奏排练还需要注重演绎的艺术性。
通过领悟作曲家的音乐意图、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提高演奏者的艺术素养和表演技巧。
在排练中,可以通过模拟演出、即兴演奏等方式,不断探索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更好地诠释乐曲的内在含义。
丝弦五重奏排练技巧的关键在于合奏、和声、节奏、音色和演绎等方面的充分训练。
只有通过反复排练、不断尝试,乐手们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准确表达作曲家的意图,为观众呈现出优秀的音乐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了较 为 细 致 的梳 理 , 读 了胡 登 跳 先 生 对 于丝 弦五 重 奏 的 贡 献 以 及 他 创 作 的 元 特 征 , 炼 出 了 至 今 仍 可 为 中 国 解 提
作 曲家 所 借 鉴 的创 作 理 念 。
关 键 词 :胡 登跳 ; 弦五 重 奏 ; 作 观 念 丝 创 中 图分 类 号 : 6 5 J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9—0 5 2 1 ) 4一 l3—0 5 X( 0 0 0 O 1 6
在其后来的创作中政治性因素被逐渐抛开他更加追求传统音乐之神韵恰到好处地发挥每一件乐器的个性音色又不断尝试追求新的音响新的创意且不留任何技术痕迹通过缜密的艺术思维强烈的创新意识更大幅度地拓展五重奏的表现力如欢乐的夜晚跃龙等作品细腻精致音响奇特又具有时代气息显示出了其自身的艺术品位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丝 弦五重 奏是 由上 海 音 乐 学 院 教 授 、作 曲家 、
民族音 乐家 、 育 家 胡登 跳 先 生 确 立 的一 种 新 型 教 民族 器乐 重奏 形式 ,同时 也是 上 海音 乐 学 院 民族 音 乐 系师 生 长 期 艺 术 实 践 的成 果 。这 种 由二 胡 、扬 琴 、 琴 、琵 琶 、筝 五 件 各具 特 色 的 丝 弦乐 器 互相 柳
展路 程 , 寻胡登跳先生 之民族室 内乐创作 踪迹 , 觅 发 掘其存 在价值 , 不仅仅是 一种历史 的 回味 , 于其后 对
的 民族 器乐 创作 也 是一 种必 要 的理 论积 累 , 有 着 将
一
定 的启 迪意 义。丝 弦 五重 奏产 生 在 特有 的历史 时
段 , 着特定 的历史 缘 由,其 源 头 始于 胡 登 跳 于 2 有 0
”
I 目
世纪 6 0年代创 作并获成 功的《 田头练武》 。
一
、
丝 弦五 重 奏 的 历 史 钩 沉
( ) 期 萌 芽 一 初
2 0世纪 5 0年代 末 6 0年 代初 ,上海 音乐 学 院为
②
。
响应 毛主席 延安 文 艺座谈 会 的精 神 ,开 展 了一 系列 为工农 兵 服 务 的 活动 。 16 9 4年 2月 2 日,全 院师 4 生组 成两 个大 队到 金 山、奉 贤 两 县 参 加 为期 7 0天 的“ 四清 ” 动 。胡 登 跳 也 随 其 中 一 队 来 到 奉 贤 县 运 庄 行公 社 。 由于 大 家 分 散 在 各 个 村 庄 ,来 往 不 便 , 为农 民演 出很难 组成 常规 编 制 的乐 队 ,胡登 跳借 鉴
配合 ,融合 了 中国传统 小 型合 奏乐 与 西 方重 奏 写作 技 巧 ,充分发 挥 了 民族 乐 器 特 有 音 色 、性 能 的 民族 器乐 重奏 形式 ,既有 中国传 统 的风 格 ,又具 现代 生 活 的气息 , 能表 达 高雅 的意 境 ,又 富有 生 动新 颖 既
的情 趣 。被 誉 为 “ 中 国丝 绸 一 样 美 妙 的 音 乐 ” 像 , “ 国 乐 器 能 产 生 这 样 绝 妙 的 效 果 令 人 难 以 置 中
Aug s 2 0 ut 0l
・
艺术 ・
胡 登 跳 与 丝 弦五 重 奏
沈 云 芳
( 南 理 工 大 学 艺 术 学 院 , 东 广 州 50 4 ) 华 广 160
摘 要 :文 章 考 察 了 在 2 O世 纪 六 七 十年 代确 立 于 上 海 的 中 国 民 族 室 内乐 新 形 式 —— 丝 弦 五 重 奏 ,对 其 历 史 脉 络
第 l 2卷 第 4期
2 0年 8 月 01
J r a f S u h Ch n n v r iy o c no og ou n lo o t i a U i e s t f Te h l y
VO1 2 .1 NO. 4
( o il ce c d t n) S ca in eE i o S i
虽然丝弦五 重奏 以其 独 具特 色 的魅 力 引起 了人 们 的关注 。但是 , 门对 此进 行 研 究 论述 的文 章并 专
不多见 。作 为上 个世 纪 七 、八 十 年 代上 海 音乐 学 院 和全 国民族器乐 ( 尤其 是 民族 室 内乐 ) 域 中一 件 比 领
较重要 的事件 和新 型 艺术 品种 , 们对 其 关 注 与研 人 究是不够 的。站 在历 史 的 高 度 ,回顾 丝 弦 五重 奏 发
收 稿 日期 : 0 0— 6—0 21 0 1
了 16 9 0年 “ 边 ” 动 中 的 民 乐 小 合 奏 形 式固,选 六 活
作 者 简 介 : 云 芳 ( 9 3一) 沈 17 ,女 , 师 , 士 ,主要 从 事 中 国传 统 音 乐 研 究 。 讲 硕
① 胡 登 跳 先 生 是 上 海 音 乐 学 院 的 教 授 、 曲家 、民族 音 乐 家 、教 育 家 。一 生 创 作 了近 2 0首 音 乐 作 品 ,主 要 以中 国 民族 器 乐 为 主 ;写 作 、 作 0 发 表 的 论 文 近 2 篇 。 18 O余 9 2年 出版 的 专 著 《 民族 管 弦乐 法》 我 国第 一 部 有 关 民乐 配 器 方 面 的 著作 ,至 今 仍 是 民族 器 乐 配 器 、写 作 的 是 权 威 参 照 之 一 。 他先 后 培 养 了 一 批 民 族 音 乐 理 论 和作 曲人 才 , 唐 朴 林 、何 昌林 、阎 惠 昌 、陆 在 易 、周 仲 康 、 坚 强 等 。 胡 登跳 数 十 年 如 徐 来 共 获 各 种 奖励 l 9项 。1 9 9 1年 受 到 国 务 院 “ 发展 我 国高 等 教 育 事 业 做 出突 出贡 献 ” 彰 。 受 国 务 院 批 准 的政 府 特殊 津贴 。 为 表 享 ② 《 弦女》 C 丝 ( D一03 S C C —E 4— 4—37— 0 A ・6 唱 片介 绍 ,19 0 6IR N 0 9 3 0/ J) 9 4年 上 海音 像公 司 出版 。 ③ 16 9 0年 6月 的 “ 边 ” 动 中 ,云 贵 分 队 中仅 有 的 三 名 民 族音 乐 系 同学 , 别 是 二 胡 专 业 的 吴 之 珉 、琵 琶 专 业 的 叶 绪 然 、笛 子 专 业 的 谭 六 活 分 渭 裕 ,再加 上 管 弦 系 一 位 会 演 奏 扬 琴 的 同学 谭 密 子 ( 笛专 业 ) 长 ,四 个 人 组 成 了 一 个 民乐 小 合 奏 组 ,演 出 了 广 东 音 乐 《 环 扣 》 张 敦 连 和 智 根 据 少 数 民 歌 音 调 改 编 的 作 品 《 西 里西 》 同 年 7月 中旬 返 校 之 后 ,民乐 小 合 奏 组 又 到 了 广 州 、深 圳 演 出 ,参 加 了 上 海 之 春 、纪 念 阿 。 毛 主 席 讲 话 等 重 大演 出 ,深 受 欢 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