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造与创造观
论创造读后感
论创造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论创造读后感寒假里,我阅读了学校发的陶行知的创造教育这本书,本书的思想对当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有较高的理论指导价值。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我感到需要认真学习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的思想,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读了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从中获得三点感受:一、要解放儿童的时间、空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嘴、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不要把儿童关家中,让他们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扩大视野,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包罗万象,奥秘无穷。
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去体会、去探寻,到社会中去磨炼,是一条极好的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途径。
谁都明白要让学生知道春天的美丽,最有效的办法是走出学校,走进大自然,让他们亲身去感受。
我想这样的感受效果是任何华丽的语言都难以达到的,枯躁乏味的讲解还会使学生对这门课越来越失去兴趣。
马斯洛在论述人的创造力时说:“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创造力,而初始创造力常处于无意识状态,这种无意识能促进人发现与发明。
”因此,我觉得应该把本属于孩子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还给孩子。
不要用功课填满他们的时间表,要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学问,并想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多几分学习人生的机会。
现在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精英教育”社会环境下,压力空前之大,睡眠严重不足,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就在大喊“减负”的现在,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并没有真正减下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淹没了学生的星期天。
可见解放学生的时间是彻底解放学生的基矗让学生从苦不堪言的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时间思考、有条件实践,在接触自然和社会中自主地活动,创造性地活动。
艺术家的创造意识与创作个性论析
必 然 造 成 艺 术 境 界 的 新 意 。 也 可 以说 , 新 的 情 感 不 高峰 。 理 由之 一是 当 时 的 一 些 艺 术 家 以 敏锐 的 、 现 全 与 能 通 过 旧有 的 艺 术形 象 和 境 界 得 到 实 现 , 要 求 艺 术 实 同步 甚 至超 前 于 现 实 的 头 脑 去 审 视 当 时 萌 发 的 新 它 家 创 造 出 与 之 相 适 应 的新 的形 象 和 意境 。 然 而 艺 术 的事 物 , 积 极 利 用这 种 情 感 进 行 创 作 。 如 文 艺 复 兴 并
维普资讯
20 0 2年 8月 第 2 3卷 第 4期
郴 州 师 范高 等专科 学校 学 报
J u n o e z o e c e sCo e e o r d fCh n h u T a h r R g
Au g., 00 2 2
V0 . 3 No 4 12 .
艺 术 家 的 创 造 意 识 与创 作 个 性 论 析
罗 琳
( 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美术系 , 南 郴 州 郴 湖 摘 430 ) 20 0
要: 艺术 家的 创 造 意识 是 在 一 种 全 新 的 情 感 、 新 的 艺 术 形 象和 意 境 中得 以 体 现 的 , 而 艺 全 然
中 图分 类 号 :0 5 J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2 4 (0 2 0 10 0 2 2 0 }4—0 7 ~0 01 3
艺 术家 的生命在 于创 造 , 艺术 家的创作 过程 中 格 、 言 甚 至 材 料 上 的超 越 。前 人 的艺 术 成 就 在 前 人 在 语 但 前 导 “ 造 意 识 ” 结 果 “ 作 个 性 ” 不 可 分 。 而 其 的时 代 里 因其 全 新 的意 义 而 成 为 一 种 创 造 , 在 后 人 创 与 创 密
论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
论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本人觉得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反映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迈向一个新阶段,体现出中国经济的进步,具有发展的必然性。
中国人口基数庞大,拥有强大的劳动力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着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资源,由于生产成本比较低,其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也比较低,在国外低端产品市场有很强的竞争力。
而且很多外国企业为了减少生产成本,也纷纷选择在中国投资建厂,因此在很多品牌产品的便签上都会有"made in china"。
中国制造也就走向了世界。
我们知道,一件产品需要经过设计、生产到销售等环节,尽管中国制造业有着低廉劳动力的优势,但只能在生产环节赚取微薄利润,绝大部分利润都被负责设计的外国企业取去,这无疑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永远落后别国经济,这对于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发展模式就不能一成不变,中国已经在传统制造业发展多年,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但缺乏技术与创新。
我们应当认识到中国企业从代工模式中跳出是当务之急,摆脱代工模式,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是中国企业的发展之本。
只有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才能使企业具有活力和战斗力,赢得广泛市场,并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声誉。
以中国手机市场为例,国产智能手机处于弱势,真正有实力与外国智能手机抗衡的少之又少,国内大部分代工企业都还处在“制造”外国手机的阶段。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作为国产力量骨干的联想集团推出了一款lephone智能手机,要与iphone进行角逐,开拓联想的智能手机市场。
不管联想是否取得成功,这一举动不仅代表了联想公司的决心,更为国产智能手机的创新性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在发展中国创造的历程中,也有不少害群之马,有些企业缺乏创新和法律意识,一味偷窃模仿别人,导致山寨和伪劣产品的盛行,这些产品既影响企业创新的发展,又影响中国产品在世界的形象。
求快心切、求富心切的冲动,导致“中国制造”的形象从原来的“价廉物美”,逐渐出现与“假冒伪劣”齐名的趋势。
心理发展与教育第四章 创造性及创造性思维
打破常规, 新的角度!!!
创造性定义---教科书上的定义
创造性也叫创造力,指创造、创建、生产和造就 等。 现代汉语词典:努力创新的思想和表现。 韦氏大词典:“创造的能力、艺术或智力的开发” 其他定义----------本书定义:张庆林与斯滕伯格(2002)张庆林与 斯滕伯格(2002)“人类所特有的、利用一定条 件产生新颖独特、可行适用的产品的心理素质”
吸收了现代的创造性地系统观重视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的相互作用新颖性一种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进行改良革新如工厂的技术人员对传统的生产方法进行优劣分析然后克服原有的不足增加新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率这种技术创新便是所谓的推陈出另外一种是主要不依赖于现成的旧事物而通过创造灵感产生独特的新事物如爱因斯坦坐在椅子上忽然想到人如果没有了椅子的支持会发生什么现象后来他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这种发明创造重在前所未有
二、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从哪个角度进行考察创造性 ? 总体上看,创造性研究主要有两种取向:任务模 式取向和个体差异模式取向。 前者多是基于创造性认知的观点,主要探讨被试 在创造性任务与非创造性任务的差异。 后者主要是基于创造性人格的观点,探讨高创造 力与低创造力个体间在特定任务上的差异。 不过也有研究运用交叉模式,考察不同创造性被 试进行创造性思维任务与常规任务的差异。
外因上,以往的传统教育和考试方法多重视传授知 识,积累知识,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 造受到压抑,这是传统教育的弊病。由于创造脑没 有得到足够的利用,大脑右半球脑神经细胞缺乏维 持活性所必需的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变得“麻木 不仁”,退废成和狼孩一样的大脑,会成为毫无创 造力的人,成为“狼孩”。
为什么创造潜力的开发容易受到忽视?
思想家论创造
思想家论创造现在还有谁敢不重视创造性思维呢?从总理讲话到小学生家长会,从官方媒体到微信朋友圈,今日中国就算还没到“全民创新”的高境界,至少也是“全民谈创新”。
如果对别的时政话题还有争议甚至禁忌的话,面对创新我们则无比宽容:这可是一个高中生写个手机聊天应用都有可能卖几十亿美元的时代。
创新,宁有种乎?手机应用根本不能满足我们的想象力需求,中国有很多人想玩更大的。
凭什么初中学历的“诺贝尔哥”郭英森就不能发现引力波?凭什么农民就不能在自家后院制造飞碟?凭什么退休工会干部就不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就算他们都失败了,我们难道不应该对这种创新精神加以鼓励吗?如果你想办点实事,而不仅仅是想展示自己宽容姿态的话,你就不应该鼓励这种来自民间的高调创新。
这不是创新,这是行为艺术。
这不是生产知识,这是摆姿势。
“创新”成了文化符号,人们根本不理解“创造性思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就已经对其过度崇拜。
以我之见,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有三个谬误,甚至可以说是迷信:我想谈谈真正的创造性思维是什么样的。
尤里卡时刻我曾经收到美国物理学会寄来的一张明信片,画面上是一个装满水的浴缸,而有一些水溅到了浴缸之外。
明信片上写着:阿基米德洗澡的时候想出了怎么测量体积,你的尤里卡时刻在哪里?据说阿基米德曾受命判断一个王冠的比重,可是他不知道怎么精确计算王冠的体积。
阿基米德一边想着这个问题一边去公共浴池洗澡,他一入浴缸,水正好溢出来—在这电光火石的一刹那,阿基米德福至心灵:王冠的体积就是王冠排出的水的体积!想到这里阿基米德大喊数声“Eureka!”尤里卡,这个古希腊单词的意思是“我发现了”。
从此凡是只能用神秘灵感来解释的重大发现就不只叫“发现”了,叫“尤里卡时刻”。
牛顿因为看到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
魏格纳偶然看世界地图注意到南北美洲和欧亚大陆海岸线相似,提出板块漂移学说。
门捷列夫梦见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另一个说法是他梦见一张张的扑克牌被放进一个大表中—醒来制成元素周期表。
培养学生正确的创造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创造观在当今社会中,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素质。
然而,很多学生在创造过程中却常常迷失了方向,缺乏正确的创造观。
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创造观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创造观,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质量。
一、了解创造的本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创造观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创造的本质。
创造是一种能力,它不仅仅指肆意的想象和创造出新颖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基于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推动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和路径。
二、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创造观,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传统观念往往是创新的最大阻碍,因为它们限制了我们的思考和尝试。
我们需要告诉学生,创造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答案,鼓励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传统观念,以开放的思维去探索新的可能性。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创造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观察、分析和理解问题,从而找到创新的方向。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来提高他们的创造水平。
例如,可以进行观察力训练,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细节,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敏感度和洞察力。
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失败创造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更是失败和反复尝试的过程。
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创造观,我们需要不断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接受失败。
我们可以分享一些成功人士在创造之路上的失败经历,让学生了解到创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失败是正常的。
只有通过失败,学生才能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创造能力。
五、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创造往往需要合作和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正确的创造观,我们应该鼓励他们主动与他人合作,互相学习和借鉴。
创造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一个共同努力的过程。
通过参与团队项目和合作活动,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思考,从而开拓自己的创新思路。
六、提供丰富的创造素材和资源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创造观,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创造素材和资源。
对一些创造观点和认识的分析
对一些创造观点和认识的分析虽然目前与创造有关的书籍非常多,但是从实际研究水平和情况来说,当前仍然缺乏对创造的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和认识,人们在对创造的理解和认识方面还存在很多模糊、不清楚和不明确的地方,因此本文尝试对现有的一些创造观点和认识进行总结和分析,以进一步明确创造研究、认识和理解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1、创造力可以培养吗?从培养的内在含义来说,培养涉及到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如培养一个好习惯;但是从人的创造力来说,创造是人固有的一种潜在能力,创造潜力人人都有,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如何开发人的创造潜力,如何提升人的创造力,因此培养创造力这种提法不很恰当和合适,并且这种提法不利于打破创造的神秘观,不利于创造力的研究和创造力的开发。
2、发散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吗?从思维活动来说,人的思维一般要涉及到思维的方式、方法和形式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如逻辑思维的基本方式有收敛思维、求同思维、正向思维和纵向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包括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基本方法,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主要为概念、判断、推理等。
相对于人的逻辑思维来说,人的创造性思维也涉及到创造性思维的方式、方法和形式,创造性思维的方式主要有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横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联想、想象、类比、模拟等方法,创造性思维的形式主要有直觉、灵感、顿悟等基本形式。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发散思维只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基本方式,不能以发散思维代替创造性思维的其它形式,更不能将发散思维等同于创造性思维。
3、想象、直觉、灵感是创造性思维方法中的重要方法吗?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直觉、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直觉、灵感并不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想象和直觉、灵感涉及到创造性思维的不同内容和方面,它们不宜并列使用。
4、创造发散思维方法、创造逆向思维方法、直觉思维方法的提法合适吗?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式,思维方式涉及到思维的方向或倾向性,它们不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创造力的哲学对创造力的思考与探索
创造力的哲学对创造力的思考与探索创造力是人类的独特特质,能够激发无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在人类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创造力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探讨创造力的哲学观点,并对创造力的思考与探索进行深入探讨。
一、创造力的定义与重要性创造力是指个体或团体在解决问题、创造新颖理念或产生新事物时所展现出的能力。
它不仅包含了艺术创作与科学发现,还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创造力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人类带来新的想法、新的产品和新的经验。
二、创造力的哲学观点1. 古希腊哲学观点:柏拉图认为创造力源于理念的世界,只有通过反思和从理念的世界获取灵感,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2. 康德的观点:康德认为创造力是想象力的结晶,只有通过激发想象力,才能产生新颖的思维活动和创作。
3. 尼采的观点:尼采认为创造力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超越,是人类对于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发现。
三、创造力的思考与探索1. 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创造力是可以培养和提升的,通过开放性思维、多元化的学习和培养好奇心,可以激发个体的创造力。
2. 创造力的瓶颈与突破:创造力的发展存在瓶颈,如创作思路的停滞、创新能力的枯竭,需要通过学习、思考和冒险,寻找突破的方法和途径。
3. 创造力的社会影响:创造力对于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它能够带来经济的增长、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创新的重要力量。
四、创造力的实践案例1. 艺术创作: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是创造力的表现,通过个人的独特想法和表现形式,艺术家能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2. 科学发现:科学家们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实验的探索,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现,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提升。
3. 创业创新:企业家们通过自己的独特眼光和创新思维,开创了新的商业模式和产品,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创造力的未来展望创造力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未来,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挖掘创造力的潜力,培养年轻一代的创造力,鼓励跨学科和跨领域的合作,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创造论不成立的证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创造论不成立的证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创造论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世界的存在和发展是由某种或某种形式的神秘力量创造和掌控的。
这个观点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并且在一些宗教和哲学体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支持。
然而,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知识的不断积累,创造论的论据已经受到了严格的挑战,并且面临着很多令人质疑的问题。
首先,创造论的主要论据之一是宇宙的复杂性以及生命的存在。
创造论者认为宇宙的复杂性和生命的机制无法通过自然演化解释,因此必须有一种更高级的力量来解释它们。
然而,现代科学已经提供了丰富的证据,表明宇宙的复杂性和生命的起源可以通过自然过程和逐渐演化的方式来解释。
生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地球环境和化学反应,而宇宙的复杂性则是通过自然物理定律的作用逐渐形成的。
其次,创造论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和预测。
创造论主张的神秘力量无法被观察和测量,也无法被科学方法所验证。
而科学的发展依赖于观察、实验和推理,需要基于观察事实和验证的结果来建立理论。
相比之下,创造论仅仅是一种信仰或主观假设,无法被客观和科学的方式验证和验证。
此外,创造论还面临着许多逻辑上的困境和自相矛盾。
例如,创造论主张的神秘力量既被认为是无所不能的创造者,又被认为是全能的、无所不能的存在。
然而,这种全能的力量如果存在,为什么会创造出存在痛苦和邪恶的世界?为什么存在自然灾害和人类罪恶的存在?这些问题无法用创造论的观点来解释和回答。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知识的逐渐积累,创造论的论据面临着严格的挑战,并且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和预测。
因此,创造论不成立的证据越来越明显,科学方法提供的解释和理解更加可靠和可信。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将继续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揭示和探索。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在本文中,我将就创造论的成立性提出质疑,并且列举一些证据来支持我的观点。
为了更好地组织思路和论述,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讨论。
非遗文创的设计思维与创新方法论
非遗文创的设计思维与创新方法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非遗文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重视的对象。
许多传统的手工艺技艺和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因此,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文创应运而生。
非遗文创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是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新方法。
本文将探讨非遗文创的设计思维与创新方法论。
一、从传统到现代:设计思维的转变在过去,传统非遗项目主要以功能性为导向进行设计和生产,强调技艺的传承和保护。
然而,在当今社会中,非遗文化需要更多的创新和突破来与现代人的需求和审美相结合。
设计思维的转变,首先体现在对传统非遗技艺的重新认识和理解上。
传统非遗技艺拥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可以作为设计的灵感来源。
设计师应该从中获得灵感,利用现代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将非遗文化产品进行创新和改进。
其次,设计思维的转变还体现在与传统非遗技艺传承人的合作中。
设计师需要与传统非遗技艺传承人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技艺和经验,以此为基础进行设计。
同时,设计师还应尊重传统的制作工艺,将现代的设计理念与传统的技艺相结合,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二、创新方法论:跨界融合与文化创意非遗文创的设计需要跨越传统和现代的界限,融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跨界融合是非遗文创设计师的一个重要创新方法。
首先,非遗文创设计师需要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合作。
例如,与建筑师、艺术家、时尚设计师等进行合作,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到建筑、艺术和时尚设计中,打造独特的非遗文创产品。
其次,文化创意是非遗文创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法。
以非遗文化为核心,通过创新的方式进行重新演绎和延伸,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具有创意价值的非遗文创产品。
以传统剪纸为例,设计师可以将传统的剪纸技艺应用到现代的家居装饰品设计中,打造出独具个性的剪纸艺术品。
三、非遗文创设计的应用与前景展望非遗文创设计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前景展望。
除了应用于产品设计领域外,非遗文创设计还可以应用于文化旅游、教育传媒等多个领域。
创造学论文---浅谈创造与创新的关系
创造学论文---浅谈创造与创新的关系
创造与创新是两个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概念。
创造涉及到创造出全新的事物或概念,而创新则是在现有的事物或概念上进行改良和发展。
虽然两个概念不同,但它们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首先,创造与创新都与创意有关。
创意是指人们通过思考和想象来产生新的想法和概念。
没有创意,就不可能有创造和创新。
其次,创造与创新都需要实践。
创造或创新的想法并不等于实现它们,需要实践过程中的迭代和不断优化才能使其实现。
再次,创造和创新都有着对未来的预测。
创造和创新的过程并不是为了满足当前的需求,而是为了满足未来的需求。
最后,创造和创新都需要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动力来推动不断发展。
这些灵感和动力可能来自各种不同的来源,如经验、观察、文化等。
综上所述,创造和创新虽然不同但是密切相连。
创造为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而创新则推动着创造的进步。
通过不断创造和创新,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古人对创造的理解
古人对创造的理解
对于古人来说,创造是一个神圣的过程,只有神灵和宇宙的初始力量才能进行创造。
他们认为,一切事物的产生都是源自于有神灵或宇宙至高无上者的创造。
在古希腊神话中,大地女神盖阿和天空巨人翁可能是最早的创造者,他们通过性交产生出泰坦等众神。
埃及神话中的原初之神阿图姆通过想象产生出空气之神汤布和人形之神希祖,完成了最早的创世。
中国道教和儒家思想中,创世神话广泛流传着玉帝和昊天上帝主宰万物的观念。
古人认为,只有神明和自然万物才具有创造性的力量。
他们无法理解人类如何进行创新和发明,这与他们对神明的观念相矛盾。
对古人来说,人类只能相对地改变和改良已有的东西,而不具有从无到有地进行真正的创造。
这与我们今天理解创新和发明的观念有明显差异。
总体来说,古人把创造看作是神圣而非凡人所能达到的行为。
他们强调创造的起源性和本源性,难以将其理解为日常生活中的创新活动。
这反映了古人对神和人的分割观。
罗崇敏《素论》第二十六讲论创造
罗崇敏《素论》第二十六讲论创造创造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类的本性和价值。
人的基因构成中有 98% 与黑猩猩是相同的,人类如果不是因为有创造性,就很难与黑猩猩区别开来。
动物靠本能生存,人靠赋能生活。
人除了基因传承,更有模因的赋能,而使人具有创造性。
人是创造者,每一个人都是带着创造的基因和模因来到世界上的。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创造活动,人的价值在于创造。
人类创造了自我的自然生命,使人类生息繁衍,使人类大脑不断发育,基因完善。
人类创造了思想的真谛,使智慧认知永恒不断。
人类创造了科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创造了物质与精神财富,促进了人类生活的文明进步。
总之,人类的创造性,促使人成为社会人,成为改造世界的主体。
人类创造了物质财富、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具有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
创造使人成其为人本身,创造使人类成为地球的主体。
人们赋予神的价值也是创造,所以宗教的信条都是“上帝创造了宇宙,创造了人类。
”创造就是创立和制造,就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创立和制造出来,是人类独有的自主能动行为,是有意识的对世界进行探索性劳动的行为过程。
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创造新工具,做出新东西或新成绩都是创造的结果。
创造具有鲜明的层次性。
一是本能创造。
就是每一个人都具有创造的本能,除了先天性的严重的智障之外,人都能创造自己的学习,创造自己的工作,创造自己的生活,创造自己的情感世界。
我们把这种与生俱来的普通性创造称之为本能创造。
二是赋能创造。
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造特性,虽然生长和发展的环境各不相同,所处的环境和时代赋予他们不同的创造能量,他们通过学习,能够做出一般人不能做出的贡献。
他们所进行的创造都是赋能性创造,一般脑力劳动者都有这样的创造性。
三是天才性创造。
这些人物集天赋和赋能于一身,有卓越的超群的创造能力,比如爱因斯坦、牛顿、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梵高、乔布斯等,他们是闪耀于人类的群星。
他们进行的创造是天才性创造,是伟大的创造。
梁启超的创造思想
梁启超的创造思想在近现代思想家中,梁启超的创造思想比较而言最有普遍意义。
他自觉地思考了什么是创造、创造的性质特点、创造与模仿的关系以及创造与文化的关系等理论问题。
由于他特别强调创造产生了人类文化、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积累,所以他的创造思想可概括称为“创造文化思想”。
下面介绍一下其主要内容。
第一、创造的概念。
梁启超认为;“创造者,人类以自己的自由意志选定一个自己想要到达的地位,便用自己的‘心能’闯进那地位去。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上海:中华书局,1989年,文集之三十九,《什么是文化》)他进一步解释创造的概念说:“假如人类没有了这种创造的意志和力量,那么,一部历史……经过几千万年都是一样,我们也可以算定他明年如何后年如何乃至百年千万年后如何。
然而人类决不如此,他的自由意志怎样的发动和发动方向如何,不惟旁人猜不着,乃至连他自己也猜不着明天怎么样……他是绝对不受因果律之束缚限制,时时刻刻可以为不断发动,便时时刻刻可以为不断的创造。
人类能对于自然界宣告独立,开拓出所谓文化领域者,全靠这一点。
”(同上)第二、创造的性质和特点。
梁启超认为,创造有四个特点,他称之为“创造的性质”:‘(一)创造不必定在当时此地发生效果。
所以有在此时创造,到几百年后才看见结果的。
例如孔于的创造力,到汉以后才表见,或者从今日以后才表见。
亦有在此处创造,结果不见于此处而见于彼处者。
例如基督的创造力,在犹太看不出,在罗马才看得出”。
他认为,一切重大的创造,其成效、影响往往是超越时间空间的。
“(二)创造的效果,不必定和创造人所期待者同其内容。
例如清教徒到美洲,原只为保持信仰自由,结果会创建美国。
汉武帝通西域,原只为防匈奴,结果会促成中印交通。
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一个创造,常常会引起第二第三创造,所以也可以说创造能率是累进的”。
他认为,一种创造往往会引来或推动其它创造,创造活动是层层推进、不断向外幅射、扩散的。
“(三)创造是永不会圆满的。
论创造性思维的内容与方法
论创造性思维的内容与方法
近年来,创造性思维已成为社会上一种趋势,也是一种价值观的追求。
本文从创造性思维的内容及方法两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探索如何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内容
创造性思维包含解决问题、提出想法、发挥想象等内容,它是一种必要的能力,也是激发创新性行为的重要因素。
发挥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它可以通过想象或推测获得灵感,并将灵感转换为有用的创造性思维。
解决问题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它是从不可能到可能的过程,因此,能够迅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获得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要进行大量的观察,从而汲取新知,激发创作灵感。
其次,要学会把握思维方式,即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以此来提升自身思维能力。
再次,要学会把握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即一个思维空间,使人脱离当前语境,重新认识事物与现象,进行新的思维探索活动。
最后,要培养集中精力的能力,这将有助于推进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能力和价值观,它不仅能够丰富生活的精彩,而且能够带来更多的创新性行为。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归根结底需要依靠科学的方法,坚持不懈的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创造性思维的作用,让生活变得更加精彩与灵动,
并带来更多的创新性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创之。朱熹注 :谓造为草秉 也。 宋代孙光宪《 ” “ ” 北
梦 琐 言 》 一 : 子 可 为 我 草 表 , 立 就 ? 或 归 以创 卷 “ 能 之? () 戒 。集韵 ・ ”3惩 《 漾韵 》 “ , 也 。 《 ・益 :创 惩 ”书
稷 》“ :予创若时。孔传 :创 . ” “ 惩也。孔颖达疏:惩丹 ” “
其 主 要 含 义 有 : 1 始造 。 汉 书 ・ 传 下 》 “ () 《 叙 :叔 孙 奉常 , 时抑 扬 , 与 税介 免 胄 , 仪 是创 。 颜师古 注 : 礼 ” “ , 造 之 也 。 《 雅 ・ 诂 一 》“ , 也 。《 创 始 ”广 释 :创 始 ”周
5 8
维普资讯
也 . 文见 意 。 互 ”
由“ ” 创 生化 出许 多词 汇 : 创 立 、 化 、 如 创 创建 、 创
作 、 行、 收、 意 、 见 、 始 、 造、 创 创 创 创 创 创 创业 、 新 、 创 创举 、 议 等。 中最 为引 人注 目的 是“ 创 其 创造 ” 一词 。 在 古 代 , 创 造 ” 词 主要 有 以下 几 层 意 思 :1 “ 一 () 犹 创 作 。 后 汉 书 ・ 劭 传 》 “ 见《 书 》 十 五 , 《 应 :其 汉 二 《 记 》 皆删 叙 润色 , 汉 四, 以全 本 体 。 二 十 六 , 采古 其 博 今 瑰 玮 之 士 , 章 焕 炳 …… 其 二 十 七 . 文 臣所 创 造 。 ”
和创 造的本 质 , 十分 重要 的 。 是
一
初 始 ; 造 ; 作 、 写 ; 出、 大 ; 治 、 建 创 撰 超 扩 惩 警戒 : 同
“ ; “ ” 。 闯” 通 怆 等 由上 分 析 可见 . 创 ” “ 的最 主 要 意思 有 两 个 : 个 一 是“ 伤 ” 一个 是 “ 造 ” 哲 学 与 文 化 关 注 的重 心 . 创 , 始 。 是 后 者 。 文 所 用 “ ” . 特 别 指 明外 , 指 “ 本 创 字 除 均 始
礼 ・ 工 记 ・ 目》知 者创 物 . 考 总 “ 巧者 述 之 守之 . 世谓
之 工 。 郑 玄注 : 谓 始物 。《 ” ” ” 孟子 ・梁 惠王 下 : 君子 ”
创 业 垂统 . 可继 也 。 端 造 器 ” 创 造基 业 于前 . 为 阁 言 而 垂 统 绪于 后也 。贞 观政 要 ・ 道 》“ 王 之业 . 《 君 :帝 草创 与 守 成 孰难 ? ( ) 作 。论 语 ・ 问 》” ”2 创 《 宪 :为命 , 裨谌
造” 创 ” 之“ 。
、
中西 创造 观念 同 的读 音 和 含 义 : 创 一 一是 读 c u a. h hg 如创 伤 ; 是读c ua , 二 h hg 如创 造 。 本文 着 眼
后一 含义 。
在“ ” cu g , 井 《 创 读 h 时 通 刀。 正字 通 》“ , 文 :创 说 本作井 ”说文 ・ 十》“ 刀。 《 卷 :造法 井 业 也 。 刀 从井 刃 声 , 读 若 创 。 王 筠 《 文 解字 句 读 》 云 :造 法者 , 所 ” 说 注 “ 礼 谓 智 者 创 物也 ; 业 者 , 子 所 谓 创业 垂 统 。 即创 创 孟 造
候, 也就是大多数人习焉不察 的时候 ; 同时, 在人们
对 它 耳 熟 能 详 的背 后 , 往 往 隐蔽 着 以释 义 的不 同 又 表 达 的价 值 的 冲 突 。 学 的 任 务之 一 就 是 深 入 揭示 哲 创 造 概 念 的 意 义 , 且 考 察 创 造 作 为 价 值 如 何 可 并
创 造 境界 三 个层 面 . 创造 的概 念进行 了多维 立体界 定 。 对
关 键 词 : 造 ; 造 观 创 创
中 图分类 号 : 03 2 文 献标识 码 : B 2, A
文 章 编 号 ; 0 5 7 1 ( 0 2 O — 0 5 —0 10 — 102 0 )1 08 4
当代 中 国社 会 已 经 几乎 毫 无 疑 义 地 共享 了“ 创 造” 的价 值 。 至 在 全 世 界 , 创 造 ” “ 新 ” “ 造 甚 “ 、创 、创 性 ” 是使 用频 率 很 高 的语 词 。 类思 想 的全 部进 程 都 人 告 诉 我 们 , 当一 个 观念 作 为 社会 的基 本价 值 的时 每
无 论 对 中 国还 是 西 方 , 创造 ” 念 都 有 一个 漫 “ 观 长 的发 生 和演 化 过 程 。 类 的 历 史就 是 一 部 创 造实 人 践 史 , 人 类对 创 造 的 自觉 却 晚得 多 。 但 回顾 一下 “ 创 造 ” 念 的演 变 历程 , 我们 深 入理 解 现时代 的 特点 观 对
( ) 建 。三 国 志 ・ 志 ・ 帝 纪 ・ 》“ 以创造 2创 《 魏 武 注 :是 大业 , 武并施 。() 文 ” 3 制造 。 北 史 ・ 孙 道 生 传 》 《 长 :
朱 之 恶 。《 子春 秋 ・ ”晏 内篇 问下 二 十 六 》身 无所 咎 . “ 行 无所创 . 可谓 荣矣 。 ” 罗 竹风 主 编 的《 语 大 词 典 》 汉 语 大 词 典 出版 汉 (
社 1 8 年版 ) 录 了“ (h g ” 98 收 创 c ) 的八 种 含义 : 造 ; 始
维普资讯
东 方 论 坛
20 年第1 02 期
论 创 造 与 创 造 观
刘 仲 林
内 容 提 要 : 造 是 我 们 时 代 的 主 旋 律 , 各 领 域关 注 的 焦 点 , 创 造 的 含 义 究 竟 是 什 么 , 西 创 造 观 有 何 异 同 ・ 创 是 但 中 尚很 少有人 关 注。 文从历 史 和现 实的角度 . 察 了中西创 造观 念 的 内涵和 演进 , 而从 创 造成 果 、 造过 程 、 本 考 进 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