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语文高中试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中试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中试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B. 惴惴不安C. 栩栩如生D. 涣然一新2. 根据语境,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不骄不躁,保持着谦逊的态度。

B. 他做事总是犹豫不决,常常瞻前顾后,缺乏果断。

C. 他总是喜欢独断专行,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D. 他总是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与众不同的风格。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B. 由于天气恶劣,我们不得不取消了原定的户外活动。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D.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剧作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B.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

C. “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D.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以议论文为主。

6. 下列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动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如“走”、“看”等。

B.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性质或特征的词,如“红”、“大”等。

C. 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如“很”、“非常”等。

D. 介词是表示方位、时间等关系的词,如“在”、“从”等。

7.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必修一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必修一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必修一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必修一)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谪戍(zhé shù)箕畚(jī běn)踯躅(zhí zhú)B. 踌躇(chóu chú)徜徉(cháng yáng)蹉跎(cuō tuó)C.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黝黑(yǒu hēi)峥嵘(zhēng róng)D. 恣意(zì yì)踟躕(chí chú)缱绻(qiǎn quǎn)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C.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D.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填空题3. 请填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

”4.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请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三、简答题5.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理解题6.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文章中提到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文章中“他”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五、作文题7. 以“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二、填空题3. “秋水共长天一色”4. 孔子的意思是说,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三、简答题5. 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聪明伶俐,但同时也有些孤傲和悲观。

四、阅读理解题6. (1)文章中的“他”是一个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的人。

(2)他的行为启示我们要不断学习,积极帮助他人,实现自我价值。

五、作文题7. (略,考生根据题目要求自行发挥)结束语:本次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必修一)旨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语文高中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语文高中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语文高中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当益壮。

B.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骥伏枥。

C.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马识途。

D.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态龙钟。

答案:A解析:成语“老当益壮”意为年纪虽大但精神更加旺盛,形容老年人精力充沛。

B选项中的“老骥伏枥”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但与精力充沛不符。

C选项“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对情况很熟悉,D选项“老态龙钟”形容老年人动作迟缓,精神不振,均不符合题意。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这次活动不仅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C. 这次活动,不仅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D.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答案:D解析:A选项中“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去掉“使”。

B选项中“不仅”和“而且”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不仅”放在“这次活动”之后。

C选项中“这次活动,不仅”缺少主语,应去掉“,”。

二、填空题3.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但愿人长久,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2)“海内存知己,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答案:(1)千里共婵娟。

(2)天涯若比邻。

解析:这两首诗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分别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通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三、阅读理解4.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高中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讣告(fù gào)恣意(zì yì)缜密(zhěn mì)B. 遒劲(qiú jìng)蹊跷(qī qiāo)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C. 偌大(ruò dà)徜徉(cháng yáng)踟蹰(chí chú)D. 缱绻(qiǎn quǎn)踌躇(chóu chú)咫尺(zhǐ chǐ)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培训,他的业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B.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C.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D.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阵阵掌声。

C. 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要与天公试比高。

D. 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坚定和不屈。

答案:A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清代著名小说家。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首诗歌。

C.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D.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答案:A5.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涣然冰释风声鹤唳铿锵有力B. 委曲求全别出心裁栩栩如生C. 一愁莫展风华正茂出类拔萃D. 殚精竭虑金榜提名风起云涌答案:A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刻苦,而且成绩优异,还乐于助人。

B. 春天来了,大地苏醒,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cuō tuó)蹊跷(qī qiāo)倔强(jué jiàng)B. 踌躇(chóu chú)瞠目(táng mù)踽踽独行(jǔ jǔdú xíng)C. 峥嵘(zhēng róng)踯躅(zhí zhú)缱绻(qiǎnquǎn)D. 踟蹰(chí chú)徜徉(cháng yáng)饕餮(tāo ti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事件,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深受大家喜爱。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由于天气原因,比赛不得不推迟进行。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水浒传》是明代小说,主要描写了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

C.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忠臣,刘备是奸雄。

D. 《西游记》的主角是孙悟空,他最终成为唐僧的徒弟。

5.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的是: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________》中的名句。

7.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__,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

8.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诗句。

高中语文试题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蹒跚(pán)蹉跎(cuō)恣意(zì)踟躇(chí)B. 踌躇(chóu)忖度(dù)缱绻(quǎn)饕餮(tāo)C. 缱绻(qiǎn)踌躇(chú)饕餮(táo)忖度(duó)D. 蹒跚(pán)蹉跎(cuō)恣意(zì)踟躇(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学识渊博,深受学生喜爱。

C.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加强管理。

D. 这篇文章观点明确,结构严谨,是一篇好文章。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首诗歌。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D. “诗仙”是指唐代诗人李白,而“诗圣”是指宋代诗人杜甫。

4. 下列关于文言文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翻译是“学习了之后经常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吗?”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的翻译是“温习旧知识而能获得新知识,这样的人可以成为老师了。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的翻译是“三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翻译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5. 下列关于现代文阅读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通过描绘父亲的背影,表达了对父爱的深切怀念。

B.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散文,通过描绘荷塘的月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C. 《春》是鲁迅的散文,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

高中语文真题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真题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真题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题1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剽悍(piāo)蹊跷(qī)缄默(jiān)B. 迸溅(bèng)箴言(zhēn)踌躇(chóu)C. 恣意(zì)逡巡(qūn)恪守(kè)D. 僭越(jiàn)踯躅(zhú)旖旎(nǐ)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那和蔼可亲的态度,让我们感到非常亲切。

C. 这个问题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我们综合考虑。

D. 由于他的努力,使得这个项目取得了成功。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分,每空1分)6.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一部______,记录了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7.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______”四字。

8.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下一句是“______”。

9. 《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诗经》的《______》。

10.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中“智多星”指的是______。

三、简答题(本题共20分,每题5分)11.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经过。

12. 请分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特点。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箴言(zhēn)蹒跚(pán)呱呱(gū)B. 踌躇(chóu)缄默(jiān)饕餮(tāo)C. 踯躅(zhú)窸窣(sū)僭越(jiàn)D. 踯躅(zhú)窸窣(sū)僭越(jiàn)答案:C解析:选项A中“呱呱”应读作“gū guā”,选项B中“缄默”应读作“jiān mò”,选项D与C相同,故选C。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决定加强语文教学,增加课外阅读。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体育成绩也很好。

D. 这篇文章的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答案:D解析:选项A中“加强语文教学”和“增加课外阅读”并列不当,选项B中“通过”和“使”同时使用,造成句子成分残缺,选项C中“不仅”和“而且”的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改为“不但……而且”。

二、填空题1.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文中的名句,请填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解析:此句出自《滕王阁序》的开头,描述了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性格多愁善感,聪明伶俐,才华横溢。

同时,她又具有一种脆弱和敏感的特质,经常因为情感的波动而感到悲伤。

林黛玉的这种性格特点,使她在贾府中显得与众不同,也为她的命运增添了许多悲剧色彩。

四、论述题1. 试论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及其对当代学生的影响。

答案:《论语》中的这句话出自孔子,意思是说,学习之后要经常复习和实践,这样不是很快乐吗?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性。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蹉跎(cuō tuó)B. 箴言(zhēn yán)缄默(jiān mò)C. 缱绻(qiǎn quǎn)叱咤(chì zhà)D. 徜徉(cháng yáng)踟蹰(chí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讨论,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能力很强。

C. 由于天气原因,飞机延误了,这让我们非常遗憾。

D.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湖面上。

C. 风儿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D.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4. 下列古文中,属于《史记》的一篇是:A. 《左传》B. 《汉书》C. 《史记》D. 《资治通鉴》5. 下列诗句中,出自李白的诗句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_________,_________”是《论语》中孔子对学习态度的表述。

7. “_________,_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

8. “_________,_________”是《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9. “_________,_________”是《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10. “_________,_________”是《出师表》中的名句,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

高中语文卷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卷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涣然冰释心旷神怡B. 殚精竭虑栩栩如生C. 风声鹤唳风起云涌D. 金榜提名一筹莫展2. 以下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对于这个问题的见解,真是一孔之见。

B.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从不轻举妄动。

C. 他的演讲深入浅出,让人耳目一新。

D. 他总是喜欢独断专行,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体育成绩也很好。

D. 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能虚度光阴。

4.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

B.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

C.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

D.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杰作。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猛虎,勇往直前。

B. 她的声音像泉水一样清澈。

C. 他的脸色像纸一样苍白。

D.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6.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 “楚辞”是屈原开创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C. “汉赋”是汉代的一种文学形式,以辞藻华丽著称。

D. “元曲”是元代的戏曲,以曲调优美著称。

7. 下列关于现代文学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呐喊》《彷徨》。

B.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茶馆》《龙须沟》。

C.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代表作有《家》《春》《秋》。

D.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

8. 下列关于外国文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斟酌(zhēn zhuó)B. 瞭望(liào wàng)C. 蹉跎(cuō tuó)D. 逶迤(wēi yí)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正确的成语填空: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______地工作。

A. 兢兢业业B. 孜孜不倦C. 殚精竭虑D. 锲而不舍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凝聚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篇文章的观点明确,结构清晰,语言优美,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

D. 由于他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

B.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C. 他的步伐坚定,就像一座山一样不可动摇。

D. 以上都是5.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

B.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C. 《水浒传》描绘了宋江领导的一百单八将反抗封建统治的故事。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______的作品《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7.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

8.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9.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岳阳楼记》中______的名言。

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论语》中______的教诲。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12. 请简述《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三个主要特征。

四、阅读理解(每题10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高中语文试题库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库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一意孤行,从不考虑他人意见。

B.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老当益壮。

C. 他的文章文不加点,让人难以理解。

D. 他总是喜欢独断专行,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李白B. 杜甫C. 王勃D. 王之涣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涉及到许多复杂因素,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受到大家的尊敬。

C. 这篇文章的观点新颖,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这次活动。

4. 以下哪个选项是《红楼梦》中的人物?A. 林黛玉B. 武松C. 孙悟空D. 许三观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猛虎,勇往直前。

B.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C.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

D. 所有选项都是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王安石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叫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还乐于助人。

C. 这篇文章的观点新颖,论据充分,论证严密。

D. 所有选项都是8.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内容主要分为哪三部分?A. 风、雅、颂B. 赋、比、兴C. 诗、词、曲D. 经、史、子、集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嗓门大得像喇叭。

B.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C.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

D. 他的力气大得可以拔山。

10.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请填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

”答案:秋水共长天一色12.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共有______人。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cuō)恣意(zì)箴言(zhēn)舶来品(bó)B. 蹉跎(cuō)恣意(zì)箴言(zhēn)舶来品(bó)C. 蹉跎(cuō)恣意(zì)箴言(zhēn)舶来品(bó)D. 蹉跎(cuō)恣意(zì)箴言(zhēn)舶来品(bó)答案:A解析:在选项A中,所有加点字的读音都是正确的。

“蹉跎”的“蹉”读作cuō,“恣意”的“恣”读作zì,“箴言”的“箴”读作zhēn,“舶来品”的“舶”读作bó。

其他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刻苦,而且成绩优异,是我们班的榜样。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D. 这篇文章的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好文章。

答案:D解析:选项D中的句子结构完整,没有语病。

而其他选项中,A项缺少主语,B项语序不当,C项否定词使用不当。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B.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C.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

答案:B解析:选项B中,鲁迅的代表作《呐喊》《彷徨》是正确的,但鲁迅并非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而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之一。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言文略)(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A. 诣:前往B. 谒:拜见C. 诘:追问D. 谤:批评答案:(1)A. 前往 B. 拜见 C. 追问 D. 批评解析:在文言文中,“诣”通常指前往某地,“谒”指拜见某人,“诘”指追问,“谤”指批评或指责。

高中语文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试题卷(附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六朝志人的小说非常简单,同志怪的差不多,这有宋刘义庆做的《世说新语》可以做代表。

如:“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卷上《德行篇》)这就是所谓晋人的风度。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去,阮光禄烧车是觉得有些奇怪的,但在晋人却并不以为奇怪,因为那时看重的是奇特的举动和玄妙的清谈。

这种清谈,本从汉代清议而来。

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一开始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

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却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以看做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世说》之前还有《语林》、《郭子》,不过现在都没有了。

而《世说》乃是纂辑自后汉至东晋的旧文而成的。

后来有刘孝标给《世说》作注,注中所引的古书多至四百余种,而今又很少传下来;所以后人对于《世说》看得更贵重,到现在还很通行。

此外还有一种魏邯郸淳做的《笑林》也比《世说》早。

它的文章比《世说》质朴些,现在也没有了,不过在唐宋人的类书上所引的遗文中还可以看见一点,内容不外俳谐之谈。

《笑林》、《世说》两种书到后来都没有什么发达,因为只有模仿,没有发展。

如社会上最通行的《笑林广记》,当然是《笑林》的支派,但是《笑林》所说的多是知识上的滑稽;而到了《笑林广记》,则落于形体上的滑稽,专以鄙言就形体上谑人,涉于轻薄,所以滑稽的趣味就降低多了。

至于《世说》,后来模仿的更多,从刘孝标的《续世说》一直到清代王晫所做的《今世说》,现在易宗夔所做的《新世说》等,都是仿《世说》的书。

高中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画龙点睛”最恰当的是哪一项?A. 他画了一幅龙的画,但忘了点睛。

B.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最后一句更是点睛之笔。

C. 她的眼睛很漂亮,仿佛画龙点睛一般。

D. 他只是随便画了一笔,却意外地成了点睛之笔。

答案:B2. 以下哪个选项中的“之”字表示的是代词?A. 之乎者也B. 之江之畔C. 之子于归D. 之乎者也答案:C3. 根据题目要求,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成语使用?A. 他做事总是半途而废,真是“前功尽弃”。

B. 他总是“不翼而飞”,让人捉摸不透。

C. “不胫而走”用来形容他走路的速度非常快。

D. 他总是“不以为然”,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

答案:A二、填空题1. “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答案:诗经2. 鲁迅先生的《________》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散文,表达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新生活的热切向往。

答案:朝花夕拾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

(文章内容省略)1. 文章中提到的“他”在面对困难时,采取了怎样的态度?答案:文章中提到的“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坚韧不拔和积极进取的态度。

2.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是什么?答案: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是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应该放弃,而应该勇敢地面对并努力克服。

四、作文题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作文内容省略)作文评分标准:1. 内容是否丰富,是否能够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2. 语言是否流畅自然,是否有文采。

3. 结构是否清晰,是否有逻辑性。

五、综合分析题1. 请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特点,并结合具体情节说明。

答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聪明、机智、情感丰富,但同时也多愁善感。

她的形象特点可以通过她与宝玉、宝钗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她对贾府的复杂情感来体现。

高中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筵席(yán)拮据(jū)恣意(zì)B. 踌躇(chóu)徜徉(cháng)蹉跎(cuō)C. 恪守(kè)蹒跚(pán)踯躅(zhú)D. 桎梏(gù)喟叹(kuì)旖旎(yǐ)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经常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

C.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公司加强了安全教育。

D. 他那和蔼可亲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答案:D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决不能因此沾沾自喜。

B.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缺乏果断。

C.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老当益壮。

D. 他总是喜欢对他人指手画脚,评头论足。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李白的诗,豪放、奔放、激昂,读来令人心潮澎湃。

B. “你来了?”他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

C.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我说:“有空。

”D. 他喜欢的书籍有:《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答案:D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一部悲剧。

C.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D.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简单的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简单的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简单的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A. 画龙点睛B. 望梅止渴C. 一箭双雕D. 急中生智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左传》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苏轼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

B. 风儿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C. 月光如水,洒在宁静的湖面上。

D.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桃夭》D. 《采薇》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

7. 《红楼梦》是清代著名作家______的代表作。

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的______卦。

1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述《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

12. 请解释“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句诗的含义。

13. 请谈谈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理解。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4. 论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1. D2. B3. A4. B5. A6. 孟浩然7. 曹雪芹8. 苏轼9. 乾10. 屈原11.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记述了作者登岳阳楼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12.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句诗出自曹操的《短歌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感慨。

1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意在告诫我们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

高中语文卷子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卷子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卷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箴言(zhēn)饕餮(tiè)踌躇(chóu)B. 恣意(zì)窠臼(jiù)踽踽独行(jǔ)C. 峥嵘(zhēng)旖旎(nǐ)缱绻(quǎn)D. 蹉跎(cuō)逡巡(qūn)叱咤风云(zhà)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实现目标。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大家一读。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月光如水,洒满了大地。

C. 风轻轻地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D. 雨后的天空,彩虹悬挂。

答案:1. C 2. C 3. 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4. “_________,_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5.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___,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其名句。

6. “_________,_________”是《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形容滕王阁的壮丽。

答案:4.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5. 范仲淹 6.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三、阅读理解(每题10分,共4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 请简述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过程。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不知道。

”他说。

B. 请问,你的名字是什么?C. “我要吃饭。

”小明说。

D. 我们几点去爬山?2. 下列词语在句子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他用手指了指窗外的鸟巢。

B. 桌子上的苹果很大。

C. 我们看见了许多漂亮的花朵。

D. 小明拿出了笔记本电脑打开了它。

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女孩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B. 夜幕如潮水般涌来。

C. 他的话如利剑般锋利。

D. 窗外的风儿轻轻地吹过。

4. 下列短文中,存在语病的一项是:A. 学生们进入教室,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安静地等待上课。

B. 他长大了,变成了一个高高瘦瘦的男子,比他的父亲更高了很多。

C. 雨后,天空变得更加明亮了。

D. 他跑过来时,全身都是冷汗。

5. 下列诗句中,与四季不符的一项是:A. 秋风吹过,稻谷瑟瑟作响。

B. 披荆斩棘,追寻春天的脚步。

C. 春天来了,百花争艳。

D. 冬天里,白雪纷飞。

二、阅读理解(每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1)春雨细腻地滋润大地,小草从地表破土而出,嫩绿的枝叶迎风摇曳。

校园里的樱花树也已经绽放,在树下,学生们围坐一起,玩耍,谈笑风生。

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

这天,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习了一首古诗。

老师解读了诗句中的意境,让我们受益匪浅。

随后,她布置了一项作业:每人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回到寝室,我开始思考。

思考着如何描述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杜甫的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使我感触颇深。

我决定以“春”为主题,描绘属于我的春天。

根据以上短文,选择正确的答案:1. 在这个季节里,小草从地表破土而出,是由于什么原因?A. 阳光明媚B. 水分充足C. 春雨滋润D. 枝叶摇曳2. 语文课上学习的古诗是由谁创作的?A. 杜甫B. 白居易C. 王之涣D. 李白3. 作文的主题是什么?B. 春天C. 百花齐放D. 学习古诗(2)小明是一位热爱阅读的高中生,每天晚上都会在床上读上几十分钟。

高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试题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0分)1.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湿润脑髓B.锐智自栩C.大度丰富D.蛮横磕头2.下列选项中的惯用词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后的老师写的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

B.有位海外游子给其祖父写信,落款是“XX顿首”。

C.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

”D.给朋友写信,末尾用了“夏安”。

3.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这首诗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楼之高,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夸张B.对偶C.对比D.拟人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A.师者,使用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C.君子生非异也D.古之学者必有师5.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B.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C.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精神的感召与陶冶,而且还在于知识的增广。

D.能能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在向人呼救。

6.对“加之以师旅”中的“以”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把B.凭借C.以为D.因为7.某人准备结婚宴请活动,拟邀请亲朋好友参加,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请柬正文必须要写的一项是()。

A.活动时间B.席次安排C.活动地点D.活动内容8.下面各选项中对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胆小而贪婪的人选择腐烂,勇敢而博大的人选择燃烧。

(对偶)B.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拟人)C.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比喻)D.远处村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比喻)9.任免干部使用的应用文体是()。

A.通知B.计划C.报告D.意见10.“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对这句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自于《山居秋暝》B.作者是李白C.意思是皎洁的明月从松隙闯洒下清光,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

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

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

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

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轮渡复七律直言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照。

多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观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

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

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在桥梁建设工程中作过许多努力,有过很多成续,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人员自己设计的。

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

五十年前的黄河铁桥是由比利时包工的。

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英国、丹麦三个“洋行”分别承包的,这就不可能使我们系统地积累自己的桥梁建设经验,没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

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面貌。

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又考虑了航运等有关部门对利用长江的要求,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

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人民日报》1954年2月6日)材料二: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目前世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距海平面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7项创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

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

如今,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的世界的一张名片。

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

(摘自王忠耀等《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材料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技术,创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建设者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

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

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的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的社论沉雄庄重,激发读者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材料二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翔实数据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唤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

B.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虽然有苏联专家援助,但在建桥伊始就计划全部工程使用我国自己的材料和人力,从而培养锻炼新中国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

C.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总体跨度和海底隧道、进海最深的沉管隧道、最重的隧道对接沉管,以及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和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大型桥梁工程摆脱了以往的落后面貌,数十年来的中国桥梁建设史,也反映了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6.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小步舞[法]莫泊桑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

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

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

他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大开顶针大的小门。

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肠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

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