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菇栽培技术要点
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
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茨菇是一种食用菌,也称为白蘑菇、秀珍菇等,是人们喜爱的食材之一。
而绿色生态栽培技术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项新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符合现代人追求健康、环保生活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的相关知识和特点,并探讨其在食用菌产业中的应用前景。
1. 无土栽培:传统的蘑菇栽培大多需要土壤或者培养土来提供养分,而绿色生态栽培技术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直接利用废弃物或者培养基来进行栽培,避免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2. 无农药:绿色生态栽培技术采用生物有机肥料和微生物农药等绿色环保的农业技术,能够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生产的茨菇更加绿色健康、无公害。
3. 节约能源: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来进行栽培,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了碳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4. 保护生态环境:采用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不仅能够减少农业污染,还能够有效地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空气环境,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维护。
二、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的生产方法1. 选择适宜的培养基:茨菇的培养基主要有玉米秸秆、稻草、木屑等,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情况选择适宜的培养基进行栽培。
2. 配制有机肥料:根据茨菇的生长需要,配制有机肥料,通常包括鸡粪、牛粪、木屑等,保证茨菇的生长所需养分。
3. 建立无菌发酵室:在无菌发酵室内,将培养基进行高温蒸汽消毒或者高压灭菌,保证培养基的无菌状态。
4. 接种培养:将茨菇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控制温湿度条件,促进菌丝长势。
5. 排袋入库:将接种好的培养基装入袋中,进行入库发酵,控制好温湿度和通风条件,促进茨菇的快速生长。
6. 制备茨菇:待茨菇生长成熟时,进行采摘、整理、包装,最终将产品送往市场。
2. 环保意识:现在的消费者对食品的来源、生产过程愈发关注,选择绿色生态栽培的茨菇产品,符合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消费观念。
3. 政策扶持:近年来,政府对绿色生态农业产业给予了大力扶持,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生态栽培技术,为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茨菇栽培技术要点
在光照较强的季节,可通过搭建遮阳网来降低光照强度;在光照较弱的季节,可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水质管理
水质要求
茨菇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需要清洁、无污染的水源,同时水的pH值应保持在6.0-7.5之间。
管理方法
定期更换水体,保持水质的清洁;同时,根据水质的实际情况,适时调节水体的pH值,以保证茨菇的正常生长 。
04
茨菇的加工与利用
加工方法
去皮
将茨菇的表皮去掉,露出内部 的肉质。
烹饪
将切好的茨菇片或块进行烹饪 ,可采用煮、炒、炸等多种方 式。
清洗
将茨菇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 泥土和杂质。
切片
将茨菇切成薄片或块状,方便 后续加工。
调味
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适量的调 味料,如盐、糖、酱油等。
食用方法
煮汤
将茨菇与肉类或蔬菜一 起煮汤,营养丰富,口
了解茨菇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及时发现并采取防 治措施。
生物防治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天敌、生物农药等,减少 化学农药的使用。
化学防治
在必要时,选用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注意安全间隔期和使用方法。
03
采收与贮藏
采收时间
采收时间
茨菇的采收时间通常在秋季,此时茨菇已经充分成熟,且天气较 为凉爽,有利于采收和贮藏。
茨菇栽培技术要点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茨菇简介 • 栽培技术 • 采收与贮藏 • 茨菇的加工与利用 • 茨菇种植的注意事项
01
茨菇简介
生长环境
01
02
03
温度
茨菇适宜生长在温暖的环 境中,适宜的温度范围为 15-25℃。
水分
茨菇需要充足的水分,保 持土壤湿润,但不宜过涝 。
茨菇栽培技术要点
整地施肥
深耕细作,施足基肥,创造良好的土壤环 境。
水肥管理
根据茨菇生长需求,合理浇水、施肥,保 持土壤湿润,促进植株生长。
育苗移栽
采用苗床育苗,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治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 ,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生物农药等生物手 段防治病虫害。
化学防治
在必要时选用低毒、低残留的 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注意轮换效栽培技术
高效栽培模式选择
常规栽培模式
常规栽培模式主要采用露地栽培,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产量不稳定。
高效栽培模式
高效栽培模式采用大棚设施栽培,通过控制环境条件,提高产量和品质。
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选种
选择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 的优良茨菇品种。
植株调整
及时进行植株调整,去除老叶、病叶,保 持田间通风透光。
茨菇贮藏时需要选择阴凉、干燥、通风、防冻的地方,同时要保持贮
藏环境清洁卫生。
02
贮藏方法
茨菇贮藏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沙藏,一种是窖藏。沙藏是将茨菇
埋藏在干净的河沙中,窖藏则是将茨菇放入地窖中贮藏。
03
贮藏注意事项
在贮藏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茨菇受冻、受热、受潮和受到虫害、鼠害的
侵袭。同时要定期检查贮藏情况,如有异常要及时处理。
3
远离污染源
避免选择靠近工业区、城市等污染源的地块, 以保证茨菇品质和安全。
栽培基地准备
整地
01
在种植前进行深翻整地,翻耕深度不低于20厘米,有利于土壤
熟化和茨菇生长。
施肥
02
结合整地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每亩施用量为2000-3000千克,
茨菇栽培技术要点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预防和治疗茨菇病虫害 。
灌溉
保持适宜的水分供应,防止干旱和积水。
收获
根据市场需求和成熟度,适时采收,提高产 量和品质。
茨菇栽培技术展望
新品种选育
加强茨菇育种研究,培育适应不同环 境条件的新品种。
生态栽培
推广茨菇与水生植物的共生模式,提 高整体生态效益。
精准栽培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茨菇栽培的 精准管理。
除草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止草害 发生。
茨菇管理
病虫害防治
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采取 综合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发
生。
追肥
根据茨菇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 ,及时追肥,促进茨菇生长。
水分管理
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及时浇 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涝。
收获
适时收获,选择晴天进行采收 ,并注意保持茨菇的完整性和
清洁度。
04
采收注意事项
挖掘时要避免茨菇的球茎破裂或损伤,确保球茎 完整,以延长储存期和提高品质。
茨菇储存
储存环境
茨菇储存的最佳温度为10-15℃,相对湿度为80%-90%。避免阳 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储存方法
将茨菇放入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或冷库中储存,堆放时保持适当 通风,避免堆积过高导致压伤。
储存期限
茨菇的储存期限因品质和储存条件而异,通常为3-6个月。储存期 间需定期检查,及时去除腐烂或变质的茨菇。
无污染源
选择远离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的区 域,保证茨菇生长环境的安全。
栽培基地准备
01
02பைடு நூலகம்
03
整地
深翻土壤,将田块整平, 去除杂草和石块。
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施入 适量的有机肥或复合肥, 提高土壤肥力。
茨菇栽培技术要点
茨菇的生态习性
不同品种的茨菇对生长环境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来选择适宜的品种。
茨菇的品种选择
根据生长环境选择
不同品种的茨菇产量、品质、口感等方面存在差异,要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适宜的品种。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
不同品种的茨菇适宜的种植规模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品种。
茨菇栽培技术要点
xx年xx月xx日
CATALOGUE
目录
茨菇栽培的基础知识茨菇栽培的技术要点茨菇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茨菇的收获与贮藏技术茨菇栽培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01
茨菇栽培的基础知识
茨菇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约1米,地下有匍匐茎和块茎,叶片箭形或心形,绿色,有时有紫色斑点。花黄绿色,花梗很短。浆果熟时红色。
茨菇的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茨菇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保持田边、沟边杂草,减少害虫栖息场所。
加强田间管理
提高水肥管理
合理用药
生物防治
保持茨菇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避免产生药害和残留。
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04
茨菇的收获与贮藏技术
收获时间
茨菇的收获时间通常在春季和秋季,此时气温适宜且阳光充足,有利于茨菇的生长和发育。
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茨菇栽培的经济效益
茨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具有清凉、去热、开胃等功效,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因此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
茨菇栽培的社会效益
茨菇的独特口感和营养价值使其成为许多菜肴的首选食材,通过推广茨菇饮食文化,可以促进健康饮食文化的发展。
茨菇栽培种植技术
茨菇栽培种植技术茨菇,又名草菇、鳞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
茨菇的种植技术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下面将从基地选择、菌种培养、菇块制备、生长环境控制等多个方面介绍茨菇的种植技术。
一、基地选择种植茨菇的基地选择至关重要,合适的基地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确保茨菇的产量和质量。
1. 地理位置:选择在气候适宜、温度适中、降雨充沛的地区建设茨菇基地。
2. 土壤条件:茨菇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为了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应选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3. 水源供应:茨菇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源供应,建议基地附近有稳定的水源。
二、菌种培养茨菇的菌种培养是种植技术的关键一环,选用优质的菌种能够保证茨菇的产量和质量。
1. 菌种选择:选用无病害、无臭味、菌丝发达的茨菇菌种作为培养菌种。
2. 菌种培养介质:可以使用玉米杆、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等作为菌种培养介质,需进行脱水、粉碎、消毒等处理。
3. 培养箱消毒:将培养箱进行高温蒸汽消毒,以杀死其中的病菌和杂菌。
4. 菌种接种:将培养好的茨菇菌种均匀撒在培养箱表面,待菌丝长满整个培养箱后即可进入下一步。
三、菇块制备菇块是茨菇生长的主体,制备菇块的过程需要注意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方面的控制。
1. 材料选择:茨菇菌丝生长适宜的基质材料有玉米秸秆、麦秸秆、菜薹杆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
2. 熟化处理:将选好的材料进行充分堆积发热发酵,达到一定温度,使有机质分解,此时要注意调整湿度和通风,促进材料的熟化。
3. 调整湿度:菇块制备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可通过浇水或加湿设备来调整,水分不足会影响菌丝的生长。
4. 温度控制:将材料装入迷宫形菇盒,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菌丝的生长。
一般茨菇生长温度在15-25摄氏度之间。
四、生长环境控制茨菇生长环境的控制直接影响着菇块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合理的环境控制是茨菇种植的保障。
茨菇高效栽培技术
茨菇高效栽培技术茨菇是一种颇受欢迎的食用菌,其营养丰富,并且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科学家们不断研究茨菇的高效栽培技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茨菇的高效栽培技术,包括菌种培养、培养基配方、温度控制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一、菌种培养茨菇的菌种培养是高效栽培的基础。
主要有两种方法:纯种培养和菌丝生产。
纯种培养是通过从茨菇菌盖上取得孢子,进行无菌培养,得到纯种菌种。
这种方法适合规模较小的生产。
菌丝生产是将茨菇菌丝体等菌种移植到培养基中,培养成大面积的菌丝体来使用。
这种方法适合大规模生产,因为它具有菌丝快速生长、易于扩散的优势。
二、培养基配方培养基是茨菇栽培的重要环节。
其基本原理是提供营养物质供茨菇生长。
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木质素、糖类、蛋白质等。
木质素是茨菇生长所需的重要碳源,可以从木材、秸秆等废弃物中提取。
糖类和蛋白质可以从谷物、豆类中提取。
在配方过程中,还可以添加一些生长因子,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以促进茨菇生长。
三、温度控制温度是茨菇生长发育的关键环境因素。
茨菇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2℃-25℃之间。
在菌种培养阶段,温度应控制在20℃-24℃,以促进菌丝的生长和繁殖。
在菌盖生长阶段,温度应控制在25℃左右,以促进菌盖的发育。
在菌盖收获后,温度可适度降低,但不要低于15℃。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采用恒温房、恒温箱等设备来控制温度。
另外,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以促进茨菇的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茨菇的高效栽培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常见的病害有白菌病、软腐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蚜螨等。
预防病虫害的关键是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控。
定期巡视茨菇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
采取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如用生物农药进行喷雾、清除枯死的菌丝体,保持菌棒和培养环境的清洁等。
此外,注意营养均衡、提高菌体免疫力,也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方法。
合理施肥,保持培养基的营养适宜,增强菌体的抗病能力。
茨菇高效栽培技术之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茨菇高效栽培技术之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茨菇(学名: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受欢迎的食用菇类,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需求量。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茨菇的高效栽培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茨菇高效栽培技术中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并提供相关的种植要点、管理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种植要点1. 选择适宜的培养基:茨菇的培养基主要以蘑菇菌丝、秸秆、草木屑和麸皮等为主要原料,其组合和配比需根据当地的资源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整,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适应性。
2. 采用无菌培养技术:无菌培养技术是茨菇高效栽培的关键。
种植者应注意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和无菌,采取必要的消毒步骤,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污染。
同时,合理运用无菌面罩、手套和无菌器具等物品,确保茨菇的良好生长。
3. 确定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茨菇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20摄氏度,湿度需保持在80-90%。
种植者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调节温度和湿度,为茨菇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管理技巧1. 控制光照和通风:茨菇对光照要求较低,过多的光照会抑制其生长。
因此,种植者应在茨菇生长的过程中控制光照的强度和时间,利用遮光网等方式调节光线。
同时,通风要保持良好,确保新鲜空气的进入,避免病菌滋生。
2. 适时浇水和喷雾:茨菇生长期间需要适量的水分,但过多或过少的水分都会对其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种植者应掌握合适的浇水和喷雾时机,保持培养基湿润,但又不过分湿润,以维持菇床的适宜水分。
3. 控制温度:茨菇的生长和发育速度与温度密切相关。
种植者应根据菇床温度的变化调整温度,以保持茨菇的正常生长。
通常情况下,种植者可通过调节培养室的供暖和通风设备来控制温度,保持茨菇的舒适生长环境。
三、注意事项1. 防治病虫害:茨菇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灰蝶、蚜虫等。
为了防治病虫害,种植者应定期巡视菇床,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生物农药、改善通风等,以保持茨菇的健康生长。
2. 定期清理和消毒:茨菇栽培过程中,菌丝的残留物和废弃物会积攒在菇床中,容易滋生病菌和细菌。
茨菇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茨菇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1 种植茨菇(Lyophyllum decastes)种植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多年生的真菌类植物,属于吞天菇科,具有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必须有合适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来发挥茨菇的最大生产潜力。
2 基础准备要种植茨菇,在田间种植之前,应该构建一个适宜的栽培环境、选择正确的土壤和充分的肥料,选择可以促进真菌生长发育的土壤为上佳。
该土壤应具备良好的水分管理能力,肥沃程度适中,具有较佳的作物灌溉能力。
3 种子准备种子播种前应挑选纯种菇苗,常见的播种品种为茨童菇,可以选择经过专业拌混处理的肥料,也可以选择有机肥料来拌和,以促进营养全面合理的配置,保持肥力和湿润度。
4 播种管理种菇常用的有填螺壳法和平地种植法两种,螺壳在播种之前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清洗处理,然后以3分之一螺壳干重,两分之一螺壳湿重作为合理比例进行拌和,每个螺壳上种植一片菇苗,施加一定的压力放置种子使其牢固,才可再播种的。
5 缓慢浇水田间种植开始之后,应适当浇水,并保持土壤充足湿润,以保持秖秖菇的生长状况。
给种菇浇水时应缓慢进行,一次浇水一次加水,以免此次的浇水不能进入土壤,而流入螺壳的空隙,从而减少营养的流失。
6养分管理由于茨菇形成所需要的营养来源不同,要根据菇株,穴位厚度以及茨菇生长状况,搭配合适的肥料和药剂,不断加入磷钾硒等配方肥料,做到一穴多次施肥,有效提高茨菇产量。
7 除草管理必须及时解决茨菇田间的杂草侵害,可以选用茨菇喷洒剂,有效控制杂草的发生,且无必要大量施用其他的农药,以及手工除草管理,防止杂草的滋生。
8 收获管理要及时收获,需要定期检查早期种菇研究,当叶绿含量和穴位厚度逐渐降低,以及褐色枕壳基部破裂时,应按期收获,以确保茨菇的品质。
汇总,种植茨菇需要准备适宜的栽培环境、选择正确的土壤和充足的肥料,选择可以促进真菌生长发育的土壤为上佳,并经过适当的拌和处理,进行播种管理,缓慢浇水,以及养分管理和除草管理,最后及时收获,这样才能发挥茨菇的最大生产潜能。
茨菇种植与栽培技术
茨菇种植与栽培技术
茨菇,又称香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和独特的风味,因此备受人们喜爱。
茨菇的种植与栽培技术是关键的,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全面地介绍茨菇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首先,茨菇的种植需要选择适宜的菌棒。
菌棒是茨菇的种植基质,通常由玉米秸秆、木屑、麸皮等原料经过发酵处理而成。
其次,种植茨菇需要准备好种植基质,将菌棒埋入种植基质中,保持适当
的温湿度和通风条件。
茨菇的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摄氏度,湿度
要保持在80%-90%之间,通风要适度,避免积水和缺氧。
在茨菇的栽培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病虫害。
常见的病害有炭疽病、褐斑病等,常见的害虫有蚜虫、蚜螨等。
可以通过合理施肥、
喷洒农药、保持通风等方法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
此外,茨菇的采摘时间也很重要。
一般来说,茨菇的菌丝生长
到一定程度后,会形成小菌盖,此时就可以开始采摘了。
采摘时要
轻拿轻放,避免损伤茨菇,同时要及时清理菌床上的残渣,保持通风。
总的来说,茨菇的种植与栽培技术涉及到菌棒选择、种植基质处理、温湿度控制、病虫害防治、采摘等多个方面。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实现茨菇的良好产量和质量。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
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茨菇是一种食用菌,也是一种绿色食品。
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且具有抗癌和抗氧化的功能。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茨菇的生态栽培技术,希望能够以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式种植茨菇。
茨菇的生态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合适的种植基质。
茨菇的种植基质可以使用剩余的农作物秸秆、麦秸等废弃物,也可以使用木屑、玉米秸秆等。
选择合适的基质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还可以降低种植成本,并且有利于土壤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科学施肥。
茨菇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
传统的施肥方法往往会导致养分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采用生态施肥技术是茨菇生态栽培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施肥通过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能够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施肥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优化种植条件。
茨菇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在生态栽培中,通过合理调控温度和湿度,能够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茨菇的产量和质量。
利用日光温室等技术,能够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的节约和减排。
管理病虫害。
茨菇生长过程中常常遭受病虫害的侵袭,传统的防治方法往往使用农药,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实现茨菇的生态栽培,可以采用无农药防治技术,如生物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茨菇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够减少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积极引导农民和种植者采用绿色种植方式,共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茨菇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茨菇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茨菇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口感鲜美的菌类,温度适宜、湿度适中的环境非常适合茨菇的生长。
本文将详细介绍茨菇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菇种选购、培养基准备、种植过程和日常管理等几个方面为读者提供有关茨菇养殖的全面指南。
正文:一、菇种选购茨菇的培养离不开优质的菇种,因此在选购菇种时,应选择外观完整、没有病害的茨菇菌种。
菇棒的表面应呈现出均匀的灰色或深褐色,没有断裂或裂纹。
二、培养基准备茨菇的培养基通常采用稻草混合物,由稻草、菇菌、洁净水等材料组成。
首先,将稻草清洗后,浸泡在清水中约24小时,使其具备适当的湿度。
然后剪成7-10厘米长的段,并确保水分合适,不过于湿润,也不能过干。
最后,将菇菌均匀地涂抹在稻草上,确保每段稻草上都有菇菌。
三、种植过程1. 培养箱准备将培养箱置于光照较强的地方,要求温度在20-25摄氏度之间,湿度约70%左右。
并在培养箱底部垫上一层湿布,以增加湿度。
2. 播种将涂有菇菌的稻草均匀地放置在培养箱内,如果盖子上有排水孔则需要将其密封,否则可以保持开放状态。
3. 种植环境茨菇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通常在25-30摄氏度之间,为了保持适当的温度,可以选择使用恒温柜或者在室温较高的地方进行培养。
此外,保持湿度是成功种植茨菇的重要因素,因此每天需要用喷壶雾化稻草,保持培养箱内湿度。
4. 养护过程每隔一天需要对培养箱进行通风处理,以保持空气流通,预防病菌滋生。
此外,避免阳光直射,可在培养箱周围增加光照强度,利于茨菇的生长。
四、日常管理1. 喷水保湿每日使用喷壶进行适量的喷水保湿,以保持适当的湿度。
同时,避免水滴直接滴落在茨菇上,可使用喷嘴调节喷雾大小,以均匀地喷洒水雾。
2.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茨菇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有害虫或病菌的存在,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清除病虫,更换培养基等。
3. 收获和贮藏茨菇经过4-5天的培养后,菌丝开始生长,此时可以收获。
采收时,应将整根茨菇连根拔出,以免对下一批茨菇的生长有不良影响。
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
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茨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也是商业上最常种植的食用菌之一。
茨菇的绿色生态栽培技术是指在茨菇的种植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提高茨菇产量和品质的种植技术。
茨菇的生态栽培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管理和利用废弃物:废弃的农作物秸秆或其他有机废弃物可以用于制作培养基。
将废弃物充分利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减少茨菇产业的成本。
2. 配合土壤改良剂: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茨菇的产量和质量。
选择环保的土壤改良剂,如有机物的堆积物、生物有机碳等,可以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
3. 循环利用水源:合理利用水资源,采用循环灌溉和滴灌技术,减少水的浪费和农药的使用。
通过收集和处理废水,在合适的条件下反复使用,减少了对水资源的压力,也减少了水污染的风险。
4. 控制病虫害:通过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可以采用生物控制方式,如利用寄生真菌、杀虫芸豆等来控制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5. 优化光照条件:茨菇是一种光周期性菌类,对光照条件较为敏感。
合理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保证茨菇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减少能源的浪费。
6. 定期清洁和消毒:定期对种植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清除杂草和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增加产量和品质。
绿色生态栽培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农业的能耗,还可以提高茨菇产量和品质,增加茨菇产业的经济效益。
茨菇种植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栽培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促进茨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茨菇怎么种植食用菌
茨菇怎么种植食用菌
1、选址、整地。
茨菇在种植的时候,******是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土壤要肥沃一些。
在种植之间,先要将土地施好基肥,一般用农家肥就可以了。
2、种植方法。
******是在每年的夏季,七八月份的时候来种植。
种植的时候,一间距30厘米左右******,将它的秧苗一个个的种植进去,然后轻轻的用泥土将边上填平就行了,一般一亩地差不多能在4200株的样子。
3、种植管理。
种植之后,茨菇是最肥料的需求是很大的,在施肥的时候,一般以农家肥或者是绿肥为主,在种植之后的低三十天的样子,要施肥一次,然后是一个半月左右,要施肥一次。
浇水的话,需要做到及时,不能让它的秧苗出现干旱的情况,否则就会影响它的成活率。
好需要及时的进行除草,以免让其余的杂草吸收了它的营养,让茨菇的长势变的不好。
4、病虫害防治。
茨菇的病虫害防治一定要做好,特别是在秋季的时候,天气开始降温了,这个时候,最容易出现一些病虫害。
常见的病害就是黑粉病,虫害就是莲缢管蚜。
在发病的时候,可以选择专门的药剂来防治,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抗蚜威2500—3000倍液等。
平时还需要加强管理,合理的密植,选择没有病害的芽苗等都是很关键的。
特别是在每年将茨菇收获了之后,要将它的一些病害的残留物清楚干净,这样才能杜绝病原。
第1页共1页。
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
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茨菇(Pleurotus ostreatu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深受人们的喜爱。
为了满足人们对茨菇的需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茨菇的种植。
而绿色生态栽培技术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茨菇的产量和品质的种植技术。
1. 环境要求茨菇的生长环境要求温度适宜、湿度适宜、通风良好和光照适宜。
(1)温度要求:茨菇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8℃~24℃,最佳温度为20℃~25℃。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茨菇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湿度要求:茨菇的生长需要较高的湿度,一般要求在80%~90%左右。
如果湿度过低,就会对茨菇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3)通风要求:茨菇生长需要适当的通风,以保持空气流通。
但要注意避免风速过大,以免影响茨菇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4)光照要求:茨菇对光照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低,一般需要每天2个小时的光照即可。
2. 基质选择茨菇的基质选择很关键,基质的质量好坏也直接关系到茨菇的产量和品质。
(1)选择适宜的原料:茨菇的基质可以选用秸秆、麦秸、玉米杆、豆秸、木屑等废弃物作为原料,但要注意选择质量好、无病虫害的原料。
(2)进行适当处理:选好原料后,要先进行适当处理。
如将其锅煮沸,消毒杀菌,除去杂质等。
(3)保持适宜的湿度:经处理后的基质要保持适宜的湿度,使其水分含量控制在55%~65%之间。
3. 茨菇种植技术茨菇的种植技术对于茨菇的产量和品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菌种选择:菌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茨菇的产量和品质。
优质菌种要求菌丝密度高、生长快、抗病能力强、耐贮藏等特点。
(2)菌种接种:菌种接种是茨菇种植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要在基质的表面均匀撒上菌种,然后覆盖上一层薄薄的基质,使其呈现灰白色,表示成功接种。
(3)菌床压实:接种完成后,要对菌床进行压实,以使基质紧密结合,避免菌丝在基质中自由生长。
一般要求压实程度适中,不要过轻或过重。
(4)适时浇水:茨菇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所以要保持适当的湿度。
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
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茨菇,又称乌鸡菇,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食用真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饮食的关注,茨菇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成为了一种备受青睐的特色农产品。
而绿色生态栽培技术正是茨菇生产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这项技术,茨菇的生产不仅可以高效、高产,还能保障食品安全、节约资源,符合现代社会绿色发展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以期为茨菇生产提供更多的科学参考。
1. 环境友好。
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采用无土栽培或者废弃物质发挥,循环利用废弃资源,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破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2. 节约资源。
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利用农作物秸秆、木屑等农业废弃物作为栽培基质,减少了对土地和水资源的需求。
3. 提高产量。
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在尊重自然生态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提高茨菇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4. 保障食品安全。
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在栽培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了农药残留和化肥污染,茨菇更加健康、安全。
1. 栽培基质的选择。
茨菇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培养基,一般采用玉米秸秆、稻草、麦秸等农作物秸秆,再加入一定比例的石灰粉、硫酸铵等材料,基质经过堆肥发酵后,成为适合茨菇生长的培养土。
2. 菇种培育。
合理的菇种选择对茨菇的产量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质条件的菇种,进行专业的培育和繁殖。
3. 控制温度湿度。
茨菇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一般在15-25摄氏度的温度下,70%-80%的相对湿度为最佳状态,通过控制培养棚内的通风、遮阳等方式控制温湿度。
4. 病虫害防治。
茨菇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合理施肥等措施来保证茨菇的健康生长。
5. 精细管理。
茨菇生产中还需要对培养棚的通风、遮阳、喷水、供氧等进行精细化管理,以维持茨菇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节奏。
茨菇的种植方法
茨菇的种植方法一、选材种植茨菇需要选择优质的原材料,主要有菌包、菇种和培养层。
1. 菌包菌包是种植茨菇的重要原材料,一定要选择品质好、菌丝长势快、菌种纯净的菌包。
菌包通常是由棉袋或木屑包装的菌种,包装完好、无破损,菌丝颜色均匀、不暗淡,无杂质、异味。
2. 菇种选择菌包时需要搭配适合的菇种,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菇种有白头茨菇、平菇、金针菇等。
不同种类的菇种适应不同环境和条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 培养层种植茨菇的培养层需要使用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的材料。
一般可以使用废蘑菇渣、麦秸、稻草等材料作为培养层,不仅能够提供营养,也能够保持适宜的湿度。
二、制菌包制作好菌包是种植茨菇的重要步骤。
制菌包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泡发、灭菌和填装。
1. 泡发将菌包放置在注水池中,进行泡发处理,使其充分吸水并恢复生长力,一般泡发时间为5-6小时,菌包完全扩大之后,可以开始接种程序。
2. 灭菌采用蒸汽高压灭菌的方法,保证菌包内的杂菌被杀灭。
可根据不同的菌种和菌包尺寸,进行灭菌时间和温度的调整。
普通菇种的灭菌温度为121℃,时间为3小时。
3. 填装灭菌后将菌包取出,放置在清洁的工作台上、剪开包装袋,用灭菌夹将菌丝剪成适当长度,然后把菌丝逐层填入菌袋中,每层压实,封口。
三、准备培养层制菌包之后,就需要着手准备蘑菇的培养层了。
培养层是密封盒里的蘑菇生长环境,同时也是蘑菇的食物来源,因此选材尤为重要。
1. 准备材料通常采取废蘑菇渣、麦秸、刨花等植物类废料,也可以和鸡粪等动物类废料混合。
选材时要求这些物料应新鲜、不含杂质、富含营养、含水率适宜,各种物料比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混合将准备好的废弃物料混合均匀后,放入蘑菇菌包所在的盒子中。
为了增加培养层的透气性,可以在混合时将材料分步进行搅拌和震实处理。
四、种植茨菇将制好的菌包放在底部铺好培养层的密封盒里,将盒子盖上后放一个适宜的环境,适应队环境进行育肥。
1. 温度茨菇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3℃,温度要求比较严格,一定要在生长过程中加以控制。
慈姑养殖方法
慈姑的种植养护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催芽:将留种的顶芽用芦席或草料包围好,上面覆盖湿草,干燥时洒些温水,
保持在15℃以上和一定的湿度,经过10~15天出芽后,再进行露地育苗。
如果栽植时间较晚,气温已达15℃以上时,可以不经催芽而直接育苗。
2.栽植:将慈姑的根部插入土中约10厘米,然后将根部泥土填平。
在整个生育
期中,慈姑需要保持浅水层,严防干旱。
在缓苗后10天,需要追肥一次,以促进幼苗生长。
3.水肥管理:慈姑在整个生育期内需要保持浅水层,刚栽植时,应使田内保持3
厘米左右的水层,以后随着植株的生长,可逐渐加深水层到10厘米左右。
高温季节,夜间可通过灌水降温。
在慈姑的球茎形成期,需要追施一次重肥,以促进球茎的膨大。
4.耘田除草和剥叶:在慈姑的生长期内,需要经常进行耘田除草,以及时去除田
间的杂草。
同时,结合耘田进行剥叶,将枯黄的叶和老叶剥去,以改善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病虫害防治:慈姑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病虫害问题,如黑粉病、蚜虫
等。
应定期检查植株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防治。
6.采收:慈姑的采收时间因地区和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当慈姑的
地上部分经霜枯黄时,就可以采收了。
在采收时,需要摘除叶片,将慈姑挖出,然后清洗干净,就可以上市销售了。
以上就是慈姑的种植及养护方法,具体可能会因地域而有差别。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
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茨菇是一种美味可口的菇类,在市场上备受欢迎。
然而,传统的大棚种植方式会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和农药,会对环境和我们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绿色生态栽培技术在茨菇种植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使用。
绿色生态栽培技术是以生态学、农业学和物理学等知识为基础的,以生态环境为依托,遵循自然规律的新型种植技术。
使用这种技术种植茨菇,可以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茨菇产量和品质。
下面,我们将介绍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的几个关键点。
一、土壤和水质处理在绿色生态栽培技术下,土壤是茨菇生长的最重要的媒介之一。
选择优质、有机的土壤作为基础,然后加入适量的复合肥,可以促进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微生物的生长。
在生长过程中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和通气性,可以避免土壤干燥和坚硬,从而为茨菇的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
水质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水质优良的情况下,茨菇的需要的水分可以直接从水中吸收。
因此,水质的清洁度和PH值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及时检测和调整水质。
二、气候调控气候对茨菇的生长非常重要,建议在茨菇生长过程中控制温度和湿度。
一般来说,茨菇的适宜生长温度在20℃-24℃。
温度过高或过低对茨菇的生长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为此,需要在栽培过程中经常监测并适时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三、茨菇的栽培和管理选择健康、强壮的菇种进行培植,节选好的种菇种子,避免出现枯败的情况。
我们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茨菇的生长和管理,包括定期喷雾、摇晃和调养,以及在需要的时候更换基质和添加新的菌丝。
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操作,为茨菇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帮助。
四、卫生管理茨菇的生长和品质直接关系到环境的卫生。
我们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及时清扫和破坏茨菇的病菌和虫害,以免茨菇的生长被破坏,影响茨菇的产量和品质。
另外,茨菇栽培场所应在工作结束后打扫干净,保持工厂和设备的清洁,为茨菇的健康生长提供一个整洁的环境。
总结茨菇绿色生态栽培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栽培方式,有利于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茨菇栽培技术要点作者:钱秀英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07期摘要:本文以笔者参与示范推广的冬茨菇(屏引1号)为种植材料,甲寅镇甲寅村委会甲寅三组育苗示范点所记载的育苗试验数据为基础,甲寅村委会甲寅三组种植示范点的生产实践经验为依据,参考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专家指导意见,以及引种地农户的种植经验,系统总结了茨菇育苗、移栽定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旨在为甲寅镇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提供有用的科技信息,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
关键词:茨菇;栽培;技术;要点茨菇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草本,原产我国东南部,性喜温暖湿润及富合有机质的肥沃土壤;生长期长,要求通风透光,不耐霜冻,生育周期200—210天,冬季地上部枯死,以球茎在土中越冬。
茨菇每百克球茎含淀粉60克、蛋白质5.6克、碳水化合物25.7克、磷260毫克及其他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其球茎可食用,且营养丰富,价值高,可煮食、炒食和制淀粉,亦可入药。
甲寅镇南部海拔1600米以上稻作区广泛栽培种植,甲寅、高寒冷凉山区均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多数利用池塘或周年积水的水稻育秧田进行栽培,是当地主要的水生蔬菜之一,对提高年产和绸剂劳力均起一定作用。
甲寅镇是一个“不边不内”的边疆农业大镇,有哈呢、彝、瑶、有四种主体民族,农业人口站全镇总人口的89%,少数民族占89%。
长期以来,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农村科技服务不到位,科技信息滞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为充分利用甲寅镇丰富的冬闲农田和热区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土地收益,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甲寅镇在北部干热河谷稻区积极推广稻-菜-菜熟的立体种植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冬黄瓜、冬辣子、冬茄子为主的一年多熟制农业发展格局,为甲寅镇热区冬早蔬菜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建设基础。
但是,我海拔1000—1400米的3万余亩冬闲农田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仍然停留在一年一熟的生产模式上,每年只种植一季水稻农业比较效益远远低于北部干热河谷地区。
为了改变甲寅镇南部山区这种单一的生产模式,县农科局于2012年8月—2013年3月在我县宝华、乐育、甲寅三乡1200海拔稻作区冬闲田示范推广茨菇种植,示范面积150亩,取得了水稻平均单产652公斤,茨菇平均单产1500公斤,每亩平均复合产值6125元的好成绩,深受南部山区农民的肯定和认可,从而为南部山区冬季农业开发探索出了一个新的亮点。
1 育苗1.1 种芽选择为培育壮苗,应选择具有本品种特性,充分成熟,大小适中,光泽好,无损伤,顶芽粗短弯曲的优质球茎,用手掰下或用刀削下顶芽,适当摊晾,等表面干燥后作为种用顶芽。
折芽一般在入冬前进行较为适宜,此时伤口在贮藏期间充分愈合,插播以后发根快,出苗早,而且整齐。
顶芽粗0.6-1厘米比较好。
我县一般在清明前后取出留种用的顶芽,放入干净的箩筐内,上面盖上湿稻草保持湿润,见干时适当洒水,晴天放在阳光下取暖,保持温度在15℃以上,经过10-15天,顶芽开始萌芽即可插播。
1.2 秧田选择育苗秧田宜选择背风、向阳、肥沃的稻田。
整田时施足基肥,以农家肥或绿肥为主,每亩施1500-200公斤为宜。
带水耕耙,水深保持深耕20-30厘米,做到田平泥化。
耙犁平整后用长绳隔出1.3-1.6米宽的长条苗池。
为方便苗期管理,相邻的俩个苗池中间留出30-40厘米宽的过道。
1.3插播顶芽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当日平均气温上升到15℃以上时,插播顶芽。
每亩育苗田需用顶芽120-180公斤左右。
插播时田间保持土壤湿润,将顶芽尖朝上插入泥土中,插播深度一般要求顶芽从下向上的第三节位插入泥中1.5—2厘米,插播的株行距规格为10×10厘米。
如果种芽大小不一,应将大小顶芽分开插播,保证幼苗生长均匀一致,方便秧田进行统一管理。
2 苗期管理苗期管理主要包括茨菇萌芽生长期和旺盛生长期俩个阶段的管理。
2.1 茨菇萌芽生长期茨菇萌芽生长期从顶芽出芽开始到抽伸正常叶片结束,大约经历20-25天,这段时间幼苗生长速度慢,主要是靠顶芽中贮藏的养分供应植株生长,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很少,需肥量不多。
因此萌芽生长期的管理以浅水勤灌以少施施肥为主。
茨菇萌芽生长期最适宜温度在15-20℃之间。
如果遇到晚霜时,当天夜间苗田应灌满10厘米左右的深水保温防冻,第二天排水浅灌,水深3厘米左右。
2.2 茨菇旺盛生长期从植株抽伸出箭头形定型叶开始,茨菇进入旺盛生长期。
茨菇的旺盛生长期分为俩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抽伸定型叶开始到往大田移栽结束为茨菇的旺盛生长前期;第二个阶段是从移栽定植到植株叶腋抽伸匍匐茎,新叶抽伸明显转慢结束,是茨菇旺盛生长的中后期,整个旺盛生长期大约经历100-120天。
当幼苗长出2-3片定型叶时,追施一次苗肥,每亩施N、P、k三元复合肥60千克,保证幼苗健壮生长,如果幼苗长势较弱,可再追施一次苗肥,用法和用量与第一次相同。
当气温超过25℃时,水位应当加深到6-10厘米,防止干燥,影响幼苗生长。
3 大田移栽幼苗在生长过程中不断抽伸出匍匐茎,随着气温的升高和幼苗生长速度的加快,地下匍匐茎逐渐发育成为很多分株,当分株长出4-5片定型叶,也就是幼苗高35-40厘米时,是茨菇往大田移栽的最佳时期。
3.1 移栽前准备茨菇栽培应选择灌溉方便,土壤耕作层在20-30厘米,土壤肥沃、结构松散、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的水田,土壤酸碱度微酸或中性比较适宜。
栽培茨菇要求精细整地,灌水深耕。
翻犁耙平后灌水泡晒,呕田10天左右,使土壤充分熟化。
施足基肥是夺取茨菇高产的一个重要措施。
一般结合整田每亩施入农家肥2000-3000千克、尿素15-20千克、过磷酸钙30-40千克、硫酸钾25-30千克作基肥。
3.2 起苗移栽最适宜的移栽期是8月下旬至9月初,因为此时移栽可有效避开晚霜和冬雪。
茨菇起苗前用镰刀将幼苗上部茎叶三分之一割去,留高25-30厘米,将苗连根拔起,摘除外围老化的叶片和叶柄,保留中央心叶和3-4个叶柄,这样既可以防止秧苗移栽后的头重脚轻根底浅,遇到风吹雨打植株动摇浮起,也可以减少茨菇叶片的水分蒸发,促进茨菇早活棵。
茨菇要求浅水栽插,一般水深保持3—6厘米,定植行距40-45厘米,株距25厘米,每亩定植2800-3000株。
栽插时要随手将根旁的泥土填平,使苗稳定在土中,栽插后2-3天,要及时进行查苗补缺,如果有被风吹起的倒苗,要重新栽插,有缺苗的要及时补栽。
4 大田管理主要包括旺盛生长中后期和结球期两个阶段的管理。
4.1 旺盛生长中后期茨菇定植10-15天后活棵。
当定植后的茨菇抽伸2-3片叶时,进行第一次匀田除草工作,并及时追施第一次定苗肥,每亩追施碳酸氢铵30千克,尿素10千克。
水肥管理以浅水勤灌,严防干旱为主。
栽植前期保持3-6厘米浅水,在茨菇整个大田生长期,每隔15-20天应匀田一次,直到抽伸匍匐茎为止,通常需要匀田2-4次。
结合匀田捺叶是茨菇旺盛生长中后期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既能增加土壤肥力,又有利于通风透光,还可以防止由于叶片过多而在高温条件下抽伸匍匐茎,结出小球茎。
捺叶时将老叶连同叶柄一起摘除,塞入植株旁的泥土中,只留中央的4-5片新生叶。
10月下旬,气温下降到20℃以下时,茨菇叶片不再抽生,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养分向地下部分集中,地下匍匐茎抽生15-25天后,末端开始膨大形成球茎,茨菇进入结球期。
茨菇结球期从茨菇结球开始到球茎全部成熟进入休眠期结束,大约经历50-60天,是茨菇形成经济产量的重要时期。
进入结球期就不能下田匀田除草捺叶了,否则会采伤球茎,造成减产。
这时应当及时追施一次重肥,做到N、P、K配合施用,一般每亩施尿素20-25千克、氯化钾10-15千克过磷酸钙10-15千克。
这次施肥不当可以促进球茎增大增重,而且可以明显提高球茎的品质和耐贮性。
结球初期为促进球茎健壮生长,水层要保持8-10厘米,在球茎膨大期,水层可以落浅到3-5厘米,采收前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5 防病治虫茨菇的主要病虫害是蚜虫和害黑粉病。
茨菇幼苗期容易发生茨菇连管溢蚜,它主要危害嫩叶,集中吸食汁液,造成新叶卷缩,植株生长不良。
一般在发生初期,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
幼苗在生长过程中适当的除草匀田,也可以有效防治茨菇连溢管蚜的发生。
茨菇整个生长期容易发生黑粉病,严重时造成植株大面积枯死:苗期可喷酒1:1:200波尔多液预防黑粉病,大田期发病可用20%粉锈灵每亩30—4O毫升兑水喷雾防治。
6 采收当茨菇地上部分枯死后的10-15天为最佳采收期。
采收前10天左右排干田水,用手抠挖地下球茎。
7 结论积极推广种植茨菇产业,既能充分利用我县热区冬季光热资源,挖掘土壤潜力,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又能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特别是体弱劳动力,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群众容易接受的好项目,只要抓好产业引导,加强技术培训,将改变我县南部山区栽培茨菇管理粗放,产量低,品质差,市场竞争力弱的现状,不断推动我县茨菇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谢辞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所在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论文的选题到结构安排,从内容到文字润饰,他们都不愿其烦,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页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参与茨菇栽培生产实践过程中给予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家乡父老,是他们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建议,深入细致的探讨,才使总结论文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在此,请允许我向家乡父老表示真挚的谢意![1]黄忠兴.秋季茨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农村适用技术》2004年09期[2]颜维根、刘裕岭.茨菇早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上海农业科技》2005年05期[3]陆泉宇、李文昌、李林生.茨菇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广西园艺》2006年06期[4]马义发、阮白章、胡自来、胡晓晔.热区冬早蔬菜栽培管理技术技术/《红河县科技富民工程适用技术系列资料》2010年05期[5]王庭友.露天茨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24期[6]红河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提要∕红河县统计局主编.红河.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