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哈尔滨市城乡集居儿童心理发育问题及影响因素探讨
2 . 1 3 ~ 5岁城 乡学龄 前 男 童行 为 问题 各 因子 分 比较
表 1显示 ,城 乡 男 童 分 裂 样 因子 分 有 明 显 差 异 ,农 村 男 童 高 于 城市 男 童 。
表 1 男 童 行 为 问题 各 因子 分 比较 分
1 . 2
内容 和 方 法
1 . 2 . 1 内容 : ( 1 ) 城 乡 学 龄前儿 童行为 问题 调查
2 结 果
组 各 1个 班 , 共 2 2 3人 。 男 2 4 5人 ( 5 5 . 7 %) , 平 均 年 龄
( 4 . 2 2 : t ' 0 . 8 5 ) 岁 ;女 1 9 5人 ( 4 4 . 3 %) ,平 均年 龄 ( 4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 : t - 0 . 8 1 ) 岁。 3岁组 1 6 8人 ( 男 1 0 3人 、 女6 5人 ) 、4岁组 1 6 9人 ( 男9 1 人、 女7 8 人) 、 5岁 组 1 0 3人 ( 男5 1人 、 女5 2人 ) 。样 本 性 别 和 年 龄 没 有显 著差 别 。
1 5 %t t 1 .学 龄 前 儿 童 行 为 问 题 已 成 为 亟 待 解 决 的 社 会 问 题 。 目前 。国 内外 学 者 对 儿 童青 少 年 行 为 问 题 现状 及 影 响 因素 研
究 较 多 ,但 对 3 — 5岁 学 龄 前 儿 童 行 为 问 题 及 影 响 因 素 研 究
个 班 ,共 2 1 7人 。 哈 尔 滨 市 市辖 的 宾县 、 双 城市 和 巴彦 县 3
所一级 幼儿园的大班 ( 5岁 ) 、中班 ( 4岁 ) 和 小班 ( 3岁 ) 年 龄
1 7 . 0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分别 进行 统计 学 检 验 、单 因 素分 析 、
儿童问题行为的原因和方法
儿童问题行为的原因和方法
儿童问题行为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 发展阶段: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和挑战。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冲动、情绪不稳定、自我中心等问题行为。
2. 生理因素:儿童可能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如疾病、疼痛、睡眠不足等,导致他们表现出焦躁、易怒等问题行为。
3. 社交环境:家庭和社交环境对儿童的问题行为有重要影响。
例如,家中的家庭关系不和谐、缺乏父母的关注和支持、受到虐待或忽视等,都可能导致儿童表现出问题行为。
4. 学校环境:儿童在学校中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适应困难等问题,这些可能导致他们表现出问题行为。
针对儿童问题行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干预和处理:
1. 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提供稳定、支持和温暖的家庭环境,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予孩子爱、关注和鼓励。
2. 提供适当的规则和界限:为孩子设立适当的规则和界限,让他们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并对不良行为进行相应的纠正和惩罚。
3. 培养适应能力: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策略,提高
他们的情绪调节和自控能力,以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4. 提供合适的教育和支持:根据孩子的个别情况,提供适当的心理教育和支持,包括心理咨询、行为疗法等。
5. 加强家校合作:与学校和教师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问题行为,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和措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理解儿童问题行为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干预和处理,对于帮助儿童改善其问题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与养成方面的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整理,总结出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理论,并且进一步分析了家庭教育幼儿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得出原因后从生活习惯、思维、学习、道德品质四个方面展开了具体对策论述。
关键词:幼儿教育,行为习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智力开发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成长十分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面却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对幼儿的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
下面,笔者就具体谈谈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家长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家长存在娇惯宠爱幼儿问题。
目前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家人都视幼儿为掌中宝,总是事事依着孩子,再加上三世同堂现象不乏存在,隔代人更加过分的溺爱幼儿,对幼儿百依百顺,言听计从,甚至姑息、迁就幼儿的错误,缺乏必要的约束[1]。
家长这种盲目的宠爱,只会给幼儿带来一定的坏处,易导致幼儿如不讲道理、霸道、任性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生成。
同时,这种无原则的娇惯造成家长过度关注幼儿身体方面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家长为幼儿拼命补充营养,觉得自身的主要职责就是让幼儿吃好、穿好、不生病。
这种轻视行为习惯培养的行为导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导致幼儿一些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
(二)过度注重幼儿智力开发。
部分家长主要侧重于培养开发幼儿的智力因素而相对应地忽略了非智力因素。
把关心幼儿的焦点放在了智力因素的开发上,而对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缺乏应有的重视。
其中,许多家长觉得幼儿只要智力开发好,以后学习成绩好,就会有大发展,其他都不算什么。
因此在过度关注幼儿智力开发的背后,隐藏着情感淡漠、意志薄弱、品德不良、性格孤僻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危机。
其实,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幼儿未来成材的十分必要的条件,幼儿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智力的开发,最重要的是全面发展,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农村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的分析
农村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的分析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逐渐凸显,农村儿童的生存状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农村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进行分析,探讨其主要问题及解决方向。
一、教育现状分析农村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教师资源不足、教育条件落后、教学质量不高等。
调查发现,农村学校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
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二、营养健康分析农村儿童营养状况普遍较差,主要表现为营养不良、贫血等问题。
这与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不佳、饮食结构单一、缺乏足够营养知识等因素有关。
因此,建议政府加强对农村营养状况监测,开展营养补充计划,提升农村儿童的营养水平。
三、心理健康分析农村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大、家庭矛盾等。
心理健康对儿童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农村儿童的心理抗压能力,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
四、生活环境分析农村儿童的生活环境多为山区、偏远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条件较差。
农村家庭多数从事农业劳作,收入不高,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
政府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儿童生活质量。
五、发展对策建议为了改善农村儿童的现状,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营养、心理健康和生活环境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儿童的整体素质。
同时,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农村儿童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农村儿童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营建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希望在各方的关注与努力下,农村儿童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更健康的生活,实现自身价值,为国家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6~11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Ab ta tOb etv Tola nt e6 — 1y asodc i r n e a irpo lmsa dif e cn a tr .Meh src : j cie r h — 1 e r l hl e ' b h vo r be n l n igfco s e d s nu t-
g s i e e so n l ss wa e o a ayss t e r s t . s t The pr vae e o h vir lpr lm s o i tc r gr s in a a y i sus d t n l i h e uls Re uls e lnc f b a o a obe f6~ e 1l e r d c id e s6. a sol h lr n i 2% . er r if e esb we n g rsa d b s。a o dif en e et en dfe — y Th e a e no dfer nc et e il n oy nd n fer c s b we if r e ge ou nta sgr p. Th ha i a o e so hi r n we er l t d wih p r nt d r tnd n o c l en,ho sng eb e vor lpr blm fc l e r e a e t a e f un e sa i g t hi d dr ui c nd to o ii n- r a ins i t elto h p b wee a e sa he a tt d o a e i e n p r nt nd t tiu e f r p r ntng.Co c u i n Fa or ff m i l n i — n lso ct s o a l pay a m y
幼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分析报告
幼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分析报告概述:幼儿是社会中最无忧无虑、纯真可爱的一群人,但他们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身体健康、情绪发展、认知能力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分析幼儿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身体健康问题1. 饮食习惯不健康:许多幼儿喜好吃零食和高糖高盐食物,鲜蔬果蔬摄入不足。
2. 缺乏运动:现代社会普遍缺乏户外活动时间,导致许多幼儿长时间坐在电视或电子设备前。
3. 睡眠障碍:有些幼儿通过玩游戏或看电视晚到夜间才入睡,睡眠质量难以保证。
对策:1. 健康教育:通过教育家长和幼师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增加蔬果摄入。
2. 持续运动:加强户外活动时间,在课堂环节中引入体育锻炼时间,鼓励幼儿参与。
3. 睡前准备: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限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间。
二、情绪发展问题1. 情绪失控:幼儿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大发脾气或产生急躁、沮丧等消极情绪。
2. 分离焦虑:幼儿在舍弃家长的陪伴时,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情绪表现出哭闹和拒绝参与活动等。
对策:1. 情感教育:引导幼儿正确处理情绪,通过诸如绘画、角色扮演等活动探索、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安全感建立:加强家校联系,在学科安排上给予更多时间进行自主活动,增加幼儿对集体生活的信任。
三、认知能力问题1. 语言发展滞后:有些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落后于同龄人,影响交流和学习能力。
2. 记忆困难:部分幼儿存在记忆力较差的问题,学习内容往往无法长期保持。
对策:1. 语言训练:采用游戏、音乐等方式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幼儿参与语言交流活动。
2. 记忆训练:通过记忆游戏和趣味故事,激发幼儿记忆兴趣,并提供适合他们记忆的学习方法。
四、行为规范问题1. 自我控制能力差:有些幼儿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容易产生冲动行为或情绪失控。
2. 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幼儿注意力难以持久,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分心。
对策:1. 行为引导:通过相关游戏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幼儿学会从容处理各类情境,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开 ,使胎 儿 娩 出 的空 间 增 大 ,并 调 整 胎 儿 的娩 出姿 势 及 产 妇
帮 助 作用 。
参 考 文 献
【】周晓飞 ,王叶红.林 晓华 ,等. 1 新生儿产伤 9 4例I 分析I. 晦床 J 温 1 州 医学院学报 ,2 0 09,3 () 9— 9 . 9 :3 3 3 5 4 [] o ioP 2 R bl A,B eN i o M,D nesnB,e a. aia V,eaen e a il e t 1V gnl S srad — c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一般 资料 . 1
12 万 法 .
使 用 A hn ah s 童 行 为 量 表 fB L 学 龄 前 儿 童 ceb c ’ 儿 C C )对
小学生行为问题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4. 是否存在某些特定类 型的小学生行为问题更 容易受到某些因素的影 响?
02
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01
选取某市三所小学的1000名学生 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00名 ,女生500名,年龄分布在6-12 岁之间。
02
研究对象的选取考虑了地域、学 校类型、家庭背景等因素,以保 证样本的代表性。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学生和 家长分别进行行为问题调查。
编制《小学生行为问题量表》 ,包括攻击性行为、违纪行为 、焦虑抑郁等维度,采用四级 评分法。
通过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 分析等。
03
小学生行为问题现状调查
调查设计
选取样本
从全国范围内选取不同地区、经济状况和教育环境的学校作为样本 ,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小学生行为问题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 分析
汇报人: 2023-12-06
目录
•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小学生行为问题现状调查 • 小学生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 小学生行为问题干预措施及建议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研究背景和目的
研究背景
• 小学生的行为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这些行为问题对小学 生的身心健康、学业成绩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 度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小学生行为 问题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也在逐渐上升。因此,对小学生行 为问题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于预防和干 预小学生行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因素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
小学生的自尊心、情绪调节和认知风格等都会对其行为产生影响。例如,自尊心较强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受到批评 而感到沮丧,进而出现逃避行为;情绪调节能力较弱的孩子可能会因为挫败而出现攻击性行为;认知风格偏差的 孩子可能会因为误解而出现行为问题。
农村小学生厌学现状及影响因素
农村小学生厌学现状及影响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也逐渐得到重视和投入。
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存在。
这一现象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整个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农村小学生的厌学呢?首先,经济因素是农村小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农村家庭普遍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生活压力较大,很多家庭都需要靠种田或务工来维持生计。
由于缺少经济支持和家庭背景的影响,一些农村学生长期处于缺乏物质、经济困难的环境中,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经常以打工或者帮家庭做农活为借口逃避学校学习。
其次,教育资源不平衡也是导致农村小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比城市学校,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简陋,课程设置单一。
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较为艰苦,甚至存在多科目教师不全、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资源的缺乏情况。
这使得农村小学生在知识获取和学习环境上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产生了厌学情绪。
此外,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也是农村小学生厌学的一大影响因素。
在一些农村家庭中,重男轻女思想仍然存在,很多家长更看重儿子的教育,对女儿的教育投入有限。
一些家长对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要求不高,缺乏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这也是导致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
此外,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也是农村小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以及注重学生发展的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教育。
这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产生了厌学情绪。
此外,部分农村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存在问题,如学校纪律松散、师生关系不和谐等,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经济因素、教育资源不平衡、家庭教育观念以及学校教育等方面的问题都与农村小学生厌学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引导农村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家庭教育的引导和支持,从而帮助农村小学生战胜学习厌学现象,实现全面的发展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产生与经济因素、教育资源不平衡、家庭教育观念和学校教育等多方面问题密切相关。
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
[ 关键 词 ]儿童 ;行 为 问题 ;家庭 因素 ;教 养
方 式
[ 图分类 号 ]G 4 中 4
[ 献标 识 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 17 —64 ( 1) 】—0 8 0 6 128 2 2 300 —3 0
口 叶慎 花 谭 顶 良:
前 言
一
、
因 素 、家庭 因 素 、社 会 环 境 和心 理 创 伤 等 ,都 可 能 f 扰
家庭 的 经 济 收 入 不 仅 是 儿 童 住 房 、衣 食 、玩 具 和 书
“ 课 ” “ 期 的 不 愉 快 或 抑 郁 ” 都 可 看 作 是 问 题 行 为 1。 籍 等 各 方 面 的 重 要 物 质 保 障 ,同 时 家庭 收 入 的 高 低 还 可 旷 长 2 1 荚 围 教 育 界 普 遍 认 可 的 问 题 行 为 概 念 是 :学 校 学 习 存 在 能 会 影 响 到 父 母 对 孩 子 教 育 上 和 精 神 L的 投 入 . 果 家 .如 问 题 : 人 际 关 系 良 : 不 合 适 的 行 为 和 情 感 ;泛 化 的 抑 庭 陷 入 贫 穷 , 会 严 重 威 胁 到 父 母 的 教 育 和 儿 童 的 发 腿 ,
尤 其 是 外 的 问题 行 为具 有 较 强 的 持续 性 ,到青 备期 以 家 庭 收 入 低 的幼 儿 比家 庭 收 入 高 的幼 儿 交 往 缺 陷 、, 1
后 变 化 的 町 能 性 较 小 。 儿 童 的 行 为 问 题 不 仅 影 响 儿 童 正 良习 惯 、进 食睡 眠 方 面存 在 更 多恻 题 i 。对 于 男 赶来 说 , 常 的 生 长 发 育 和 社 会 化 过 程 。还 会 导 致 其 成 人 期 的 适 应 家 庭 的经 济 投 入 情 况 会 影 响 搁 郁 和 探 索 性 行 为 :埘 女 奄 I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及原因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及原因唐彦旭我们发现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很大的影响。
学校环境包括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设施;班主任、科任教师素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以及校风班风等。
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物质条件、家长文化素养、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认识以及家庭氛围等。
社会环境主要指学生所处社区、邻里、经常接触的人群对其行为习惯的认识层次和文化素养等等。
那么,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不同因素对学生行为习惯分别怎样影响的?带着这一问题,我对学校六年级2个班7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就调查情况整理分析如下:(一)当前我校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经过调查发现,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好、中、差三个层次面,这三层基本分布为两头小中间大,有着良好习惯的占34%左右,习惯一般的占48%,习惯不良的占18%;学习成绩好的不等于都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有着良好行为习惯的在其它方面也是全面发展的。
(二)家庭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文化程度高、亲情气氛浓的家庭,孩子都有着较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学历层次与学生行为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
家长学历和家长自身素养直接关系到对孩子的良好个性、习惯和品德的形成,因此才会有上面的差异。
例如父母是教师、公务员家庭的孩子大都有着较好的行为习惯。
反之,父母不善求学习,整天只顾赚钱或者天天打麻将,孩子的行为习惯就不好。
家长的业余时间所从事的活动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影响较大,若对孩子不管不问,孩子的行为习惯一般都不好。
家庭和睦成为影响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的子女行为习惯一般都很不好。
(三)班主任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班主任担任主课教学工作,班上学生行为习惯普遍较好;管得严的班主任,班上学生行为习惯普遍较好。
反之,担任非主课教学工作的班主任,很少时间跟学生打照面,有管理不很严格,班上学生行为习惯一般都不好,甚至很不好。
天水市7~12岁农村儿童行为问题调查分析
2 汪 向东 , 王希林 , 马弘. 理卫生 评定量 表 心
手册 ( 订 版 ) 增 .中 国 心 理 卫 生 杂 志 社 ,
1 9 5 3 9 —3 . 9 9, 9: 6 71
研 究 方 法 : 用 R t r 童 行 为 量 采 ut 儿 e
表 。该问卷适 用于城 市和农 村学龄 儿
调查者 向教师说明调查工作 的意义 , 清 讲 调查表 的内容和填写方法 , 由班 主任根据
1 6 中国社 区 医师 ・ 4 医学专业 2 1 0 0年 2 月上期 ( 2 总 第2 9 第1卷 2 期
干预。
家庭是儿童生 活环境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 童大部分 时 间都 与母 亲在一 起 , 儿 行 男女儿童行为 问题 比较 : 儿童行为 问 题的检 出率 为 1. % , 生 和 女生行 为 82 男
关键词
析
农村 儿 童
行为 问题
调 查 分
为 问题的儿童 与父母对 其教育所 投入精
堕 堡 壁
£ HI ~ S£ C 0 螂 M ¨~ I W
天水 市 7~1 2岁农村 儿 童行 为 问题调 查 分析
每 个 孩 子 的 情 况 逐 项 填 写 。 共 发 量 表
刘 淑 文 贾 爱 云
女 问 差 别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孩 以 A 行 为 男
4 0份 , 一检 查 , 除填 写无 效 量 表 8 1 逐 剔 份, 合格 4 2份 , 0 有效率 9 % 。 8 评定方法 : 儿童行为 问题分违纪行为
病学调 查现状 , 医学文选 ,04,3 1 :4 2 0 2 ( ) 7
—
题都有一个分数 ( 、 0 1或 2分 ) 。将 量表 通过学校发给所抽 班级 的班主任教师夏经炜 , 郑小琳. 4~1 6岁儿童行 为 问题及感觉 统合能 力调查 结果分 析. 中国 妇幼保健杂志 ,0 7 2 ( 5 :70— 72 2 0 ,2 1 )2 0 2 0 .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兼论“学前儿童发展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兼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课程改进方红王小娜(常州幼儿师范学校江苏常州213164)[摘要]文章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对常州市1378名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中,学习问题最为明显;学龄前儿童在品行行为、学习问题、多动指数这三个维度以及总均分上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冲动—多动这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独生子女在品行行为、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这五个维度上的得分以及总均分均极其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主要照看者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学龄前儿童在品行行为、多动指数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极其显著高于主要照看者是父母的学龄前儿童。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课程改进“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又称“幼儿心理学”)是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旨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备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
有研究显示,2011年长沙地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0.40%[1],2012年广东省中山地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05%[2],2016年兰州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5.63%[3]。
这些数据表明,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已不容忽视。
为此,本研究对常州市学龄前儿童的行为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探讨了这些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以期能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创新提供实证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常州市(包括天宁区、钟楼区、新北区、戚墅堰区和武进区)学龄前在园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78份,有效回收率91.87%。
(二)研究方法1.研究工具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问题解决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方式创新研究”(课题编号:ZYB225)的成果之一。
不同生源学龄儿童行为问题调查分析
・
6 8・
浙江预 防医学 20 年第 2 08 0卷第 9 期
Z eag r d et br 0 8 o 2 ,N . hin Pe Me ,Sp m e 20 ,Vl 0 o9 i y e
不 同生源 学 龄儿 童 行 为 问题 调 查 分 析
对 ,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SS 30进行 一般 性统计描 PS1 .
述、 检验和配对 . 检验。 ) c 2 结
1 儿童行为问题 检出情况
果
3 不 同成绩水 平儿 童行 为问题检 出率 父母 问卷 :检 出有行 为问题者 父母 问卷 :不同成 绩水平儿童行 为问题 检 出率 差异 有显 著性 ( P<00 ) .1 ,成
表 3 不 同成绩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 ( %)
市与农村儿童均 以 A行 为居 多 ,民3) 童 A ZL 、N为相 等且
高于 M行 为,见表 1 。
注 :父母问卷 =Z.2 <00 ;教师闻卷 =1. ,P< . 3 ,P .1 0 67 0 00 5
作者单 位 :丽 水 市疾 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浙 江 丽 水
・
71 ・
小册子分列第一 、第二 ,说 明报纸 、杂 志、书籍 和宣传单 、
折页 、小册 子是影 响 3 组人 群 的艾 滋病 认 知水 平 的主要 因
适合 不同育龄妇女 人群艾 滋病 健 康教 育 的有效 途径 ,城 市
组应充 分发 挥 医务 工 作者 、计生 工作 者 、朋 友 同伴教 育 、 街头宣传广 告 的作用 ,农 村组 应充 分发 挥朋 友 同伴 、电视
12 ,占 2 .%。其中 A行 为 5 名 ,占 62 8名 17 2 .%;N行为 8 4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然而,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教育中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革,家庭结构、父母价值观等发生了明显变化,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现状存在着一些我们无法忽视的问题。
(一)教育内容不合理由于人们长期对学前家庭教育观念认识上的偏差,我国目前学前家庭教育在内容上,重养育轻教育,重知识灌输轻道德培养,导致幼儿家庭教育出现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欠缺,诚信教育欠缺,做人基本规范教育欠缺等教育欠缺和空白。
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许多家长对幼儿家庭教育的重新认识仍存有非常大的片面性,他们把幼儿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
把识字、背诗、排序、学外语当做幼儿教育的主要课程,错误地指出只要幼儿存有了科学知识就具有了未来的一切,而疏失了对幼儿的品德、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育,从而给幼儿的一生增添不当的影响。
第二,不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不顾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
为了自己面子问题,强迫学龄前儿童接受“正规化”训练,容易损伤儿童的生理健康,也易造成儿童压抑、厌学心理。
过早的“正规化”教育忽视了儿童爱玩、好动的天性,严重违背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二)过分疼爱孩子社会各界的家长,对幼儿教育儿童广泛地任性,往往事事依着孩子,再加之三代同堂的现象比较广泛,隔代教育更加过分地初生之犊不畏虎、疼爱孩子。
家长这样无原则的娇惯,很难并使幼儿滋长出来任性、娇横、不讲道理的习惯,并在心理上予以加强。
同时,由于任性,又往往可以对孩子维护过度,过分的疼爱、初生之犊不畏虎,不想孩子搞他自己必须搞的事,并使孩子越养越强,有利于培育幼儿克服困难和处置实际事务的能力。
不可否认,家长的快乐就是催化剂孩子智慧之芽的阳光,就是孩子较好个性品质构成的土壤。
但家长对孩子的爱少于了限度难构成孩子不身心健康的个性。
由于孩子获得这些方面的满足用户太过难和太过充足,事实上可以引致两种并非家长所希望的结果:一是孩子因此而变得越来越过于敏感,稍感不能尽如其意就会产生强烈的消极体验;二就是孩子又因此而显得越来越过分不脆弱,再多“快乐”的提供更多都难于并使其赢得积极主动的体验。
浅释农村来城就读的小学生不良问题的心理成因及其矫正
浅释农村来城就读的小学生不良问题的心理成因及其矫正1. 引言1.1 小学生不良问题的背景介绍小学生不良问题是指一些来自农村就读的小学生在城市环境下出现的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品行不端、学习成绩下降、情绪不稳定等。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来城市读书,他们面临着适应城市生活、学习环境等方面的挑战。
而不良问题的出现,则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甚至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发展。
研究农村来城就读的小学生不良问题的心理成因及其矫正,对于帮助这些孩子解决问题、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农村来城就读小学生的心理成因,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顺利适应城市生活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浅释农村来城就读的小学生不良问题的心理成因及其矫正,从而为制定有效的心理矫正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农村来城就读小学生不良问题的心理成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矫正工作。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同伴关系对不良问题的影响,以全面了解不良问题的多方面原因。
通过对心理矫正方法的探讨,希望能够找到适合不同情况的有效矫正措施,帮助这些小学生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和总结,还可以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不良问题心理矫正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 正文2.1 农村来城就读小学生心理成因分析农村来城就读的小学生在面对新环境和生活方式时,常常会出现不良问题。
这些不良问题的心理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来自农村的学生可能会面临心理适应问题。
他们通常在乡村环境长大,对城市的喧嚣和繁忙感到陌生和压力。
由于城市生活节奏快,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还要适应与陌生人相处,这可能导致他们产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农村学生在城市学习中可能会遭遇学习困难。
浅释农村来城就读的小学生不良问题的心理成因及其矫正
浅释农村来城就读的小学生不良问题的心理成因及其矫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学生选择到城市就读。
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城市学习生活中往往会面临各种不良问题,如拒绝学习、逃课、打架斗殴等行为。
这些不良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
了解农村来城就读的小学生不良问题的心理成因,并提供相应的矫正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心理成因1.文化冲突农村和城市的差异在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农村小学生来到城市就读后,会面临着文化冲突。
在城市里,学校的学习氛围更为浓厚,学习压力也更大,而农村小学生往往缺乏对城市学习生活的适应能力,导致了拒绝学习、逃课等行为的产生。
2.家庭环境农村小学生来到城市就读后,很可能会面临家庭环境的变化。
对于一些孩子来说,离开了熟悉的家庭和亲人,面对陌生的城市生活,孩子会感到孤独、不安,从而产生了逃课等不良行为。
3.心理适应问题农村小学生在面对城市学习生活时,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而这种适应过程可能会引发孩子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如自卑感、社交障碍等,进而导致不良行为的出现。
二、矫正方法1.心理疏导对于农村来城就读的小学生来说,心理疏导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孩子们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城市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心理上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2.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村来城就读的小学生,家庭教育更是至关重要,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城市学习生活,关心孩子的成长,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心理问题,使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得到更好的成长。
3.加强学校管理学校在管理上要严格要求自己,帮助农村来城就读的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同时还应该引导师生关系的和谐相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从根本上减少不良问题的产生。
影响农村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环境因素及其策略分析
影响农村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环境因素及其策略分析【摘要】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也称儿童的侵犯性行为,是指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
3-6岁是攻击性行为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期,儿童攻击性行为常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等。
在农村的特有的环境之下,因其家庭教育方式的特点、农村环境的影响以其社会的一些直面刺激、农村幼儿园存在的一些因素导致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增强。
儿童攻击性行为不仅对个体的健康发展不利,而且阻碍儿童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发展,也影响教师教育工作的正常实施。
如果攻击性行为升级,并延续到青少年时期,就容易产生攻击性人格障碍,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等。
农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特征如何与那些因素相关?又将如何解决呢?都是论文中要探讨的。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幼儿影响因素策略正文攻击是幼儿中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
具有不良行为的幼儿往往不积极参与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很难集中精力,从而各方面的能力很难发展。
由于在交往中常常有攻击性行为,和其他幼儿关系处理不好,常会受到别人的排挤。
这样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格和良好品德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准则”,“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
因此分析和控制幼儿攻击性行为,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是当今幼儿教育中一项严峻的课题。
作为在一线工作的农村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和日常生活生成多样的案例需要教师了解农村幼儿攻击性行为特征和原因。
于是在许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我将范围缩小到农村,针对农村幼儿攻击性行为特征和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教师找到更好的方法解决攻击性行为,使幼儿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攻击性行为的定义所谓攻击性行为,有称侵犯行为,指个体采取的使他人受损害或不舒服的行为,包括殴打、侮辱和抢夺和损坏他人财务等霸道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其人际关系的还没有行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时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
浅释农村来城就读的小学生不良问题的心理成因及其矫正
浅释农村来城就读的小学生不良问题的心理成因及其矫正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选择到城市就读。
他们面临的教育环境和生活方式都与农村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也导致一些农村来城就读的小学生出现了一些不良问题。
这些不良问题的产生往往与他们的心理成因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些问题的心理成因,并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来帮助他们走上正轨。
一、心理成因1. 文化差异引发的适应问题农村来城就读的小学生往往由于家庭和学校环境的不同,导致他们很难适应新的城市学校生活。
农村孩子在乡村的成长环境中往往是自由自在的,而城市的学校生活则需要更多的纪律和规范。
由于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一些学生会表现出逆反心理,表现为无法遵守纪律和规范,甚至逃学和旷课的行为。
2. 家庭问题引发的心理纠结农村来城就读的小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可能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家庭变故、父母离异、家庭贫困等问题,这些都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纠结和困扰。
孩子可能会因为家庭问题而产生逃避学校、与人沟通困难、情绪波动大等不良表现。
3. 接触新事物导致的心理压力来到城市学校后,农村孩子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和新环境,这种变化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在面对种种未知和困难时,一些学生可能会选择逃避,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和行为,比如不学习、与同学冲突等问题。
二、矫正措施1. 加强心理辅导针对农村来城就读的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需要加强心理辅导工作。
通过心理辅导,学校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
通过心理辅导,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学校生活,改善心理状态,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2. 建立情感支持体系在帮助学生平复心理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起情感支持体系。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团体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中找到彼此的共鸣和安慰。
老师和同学间的更多关怀和理解也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适应期。
3. 设立专项活动为了帮助农村来城就读的小学生更好地适应城市学校生活,学校可以设立一些专项活动,比如知识拓展课程、学习方法指导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150001)21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教研室31哈尔滨市太平区中小学保健所文章编号:1001-0580(2002)10-1218-03=调查研究与分析>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刘爱书1 武丽杰2 刘春月3 刘宝林2 吴 坤2 陈 力1摘 要:目的 了解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自拟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问卷,对1961名城乡7~12岁学龄儿童进行行为评价。
结果 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1137%和19126%,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 <0101)。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婴幼儿期疾病、学前是否寄养、母孕期不良因素、父母婚姻关系、亲子关系。
结论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关键词: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055 文献标识码:ABehavior Problems of Schoo-l age C hildren and its Influencing F actor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LI U A i -shu ,W U Li -j ie,L I U Chun -y ue,et al.D ep ar tment of Psychology ,Public H ealth College,H ar bin Medical Univer sity (H ar bin 150001,Chi -na)Abstract :Objective T o ex plore behavior problems and influencing facto rs of schoo-l age children in urban and rural ar -eas.Methods Achenbach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and sel-f made questionnaire of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applied toinv est igate 1961schoo-l age children aged 7-12.Results T he prevalence of behavior problems of schoo-l age children in ur -ban and rur al areas were 11137%and 19126%r espectiv ely,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0101).T he main risk factors of childbehavior problem were child .s illness before school,kinship care,the condition of pregnancy,par ents .relationship,parent -child relationship.Conclusion A mult-i factor ial model of behav ior problems ex isted in childr en,and multiple intervention ap -proaches were necessar y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ehav ior problems in children.Key words :schoo-l age children;behav ior problems;influencing factors 众所周知,儿童行为问题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大量文献报道11~102,母孕期和围产期有害因素、婴幼儿期健康状况,父母健康状况、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关系、亲子关系、学校和社会环境都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
此方面的研究,其所用样本多数是城市儿童,且我国北方地区尚未见大规模的研究报告。
为此,我们在哈尔滨市城乡选择4所小学,对近2000名学龄儿童进行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1 对象与方法111 对象 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和太平区城市和农村分别选取1所小学,共选择4所小学。
各年龄随机整群抽取学生共1961人,收回问卷1910份,有效问卷1740份,有效应答率为91110%。
112 调查内容 采用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CBCL )(家长用)对城乡学龄儿童的行为进行评价。
采用自拟调查表调查家庭一般状况,包括是否独生子女、母亲产龄、父母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人均收入、家庭类型、家庭结构、亲子关系、儿童教养方式、学前是否寄养、出生时体重、有无出生窒息、母孕期情况、分娩方式、幼儿期疾病及幼儿期生活经历等。
113 方法11311 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家庭一般情况调查 均采用召开家长会形式,在调查员讲明调查目的和要求后,由父母统一填写问卷,填好后收回。
家长超过30人均为一名主试及2名巡视员,所有测试人员都经过专门的培训,在调查前进行预调查。
11312 行为问题评价 经CBCL 量表筛查后,如果有一个因子分超过国内常模第98%百分位数时,即被判定为有行为问题。
114 统计分析方法 用F ox Pr o 在计算机上建立数据库,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010)进行统计分析。
分别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学分析、V 2检验和L ogistic 回归分析。
2 结果211 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3197%。
其中城市检出率为11138%,男性12137%,女性10142%;农村检出率为19126%,男性20100%,女性为18153%。
城市和农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有极显著差异(V 2=191862,P <0101)。
212 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表1) 母孕产期不良因素包括吸烟、饮酒、严重妊娠反应、妊高症、孕期感染、先兆流产、接触有毒物质及是否有出生窒息;幼儿期患病指频发高热、脑外伤、癫痫、频发高热、慢性肠炎、口腔疾病;幼儿期的生活变故指亲人突然去世、父母经常吵架、父母离异、父母分居。
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P <0105)有母孕期不良因素、幼儿期疾病、幼儿期生活变故、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婚烟关系、教育方式、父母是否经常与孩子一起交流、出生时是否有缺氧窒息、是否有正规的学前教育、亲子关系、父母是否经常在孩子身边。
213 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的多元(表2)Log istic 回归分析 以儿童有无行为问题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 gistic 逐步后退回归(变量进入方程的概率A =0105,变量从方程中剔除的概率B =0110)。
3 讨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涉及到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婚姻关系,亲子关系,教育方式,幼儿期儿童是否有寄养经历以及母孕期情况,新生儿出生时有无窒息及幼儿期疾病等。
而是否独生子女与行为问题无统计学关联。
根据以上结果说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因素,母亲孕产期情况,幼儿期疾病等均有关系,这与国内多数研究结果相符11~82。
1218CH INA P UBL IC H EAL TH Vol.18No.10Oct 2002 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第18卷第10期非条件Log istic逐步后退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婴幼儿期疾病和是否有寄养经历可较大地增加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危险性(OR>2),与其他研究者16~102一致。
婴幼儿期疾病可从多角度影响儿童的心理,不仅减少了儿童的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机会,还使儿童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从而增加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危险性。
目前由于工作压力和竞争机制以及出国等原因,年轻的父母把学前儿童寄养在祖父母家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寄养使儿童经历亲子分离,甚至还没有形成亲子依恋,且祖辈教育有许多弊端,因此寄养成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182。
表1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分组正常组问题组V2值P值孕产期不良因素学前情况家庭结构性因素家庭环境母孕期不良因素孩子出生时是否缺氧窒息是否独生子女学前教育情况幼儿期疾病幼儿期生活变故是否寄养父母文化程度单亲双亲家庭父母职业家庭结构父母婚姻关系教育方式亲子关系日常交流父母在孩子身边有30983无1090139是11620否1265184不清楚7324是1220183否20936在幼儿园949125散居家中37376交替进行15433有23377无1183149有14344无1279187是9225否1340198小学及以下16151初、高中797125大专及以上51262单亲8216双亲1306205工人24227农民38388知识分子42060个体及服务行业39459大家庭1027168小家庭43763好1184150一般23874差4211专制型21938放任型9120民主型82998娇宠型3711支配型13435干涉型12826与父母关系都好178203仅与一方好或都不好9627经常71584有时595105偶尔11837从不329至少一方在1187174双方不在2755624146301001***11142101003**014930148310128701006**39149101001***16164901001***6172801009**221919<01001***131********0144201003**0163701425351210<01001***21149101001***8111401004**231512<01001***3187301049*其他危险因素按危险性大小有母孕期情况、婴幼儿期生活变故、父或/和母长期不在家、父母关系、亲子交流,与其他研究者11,2,6~102一致。
母孕期接触有毒物质、疾病、不良情绪等均可能损害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儿童生活早期经历亲人去世、父母分居和离婚等生活事件,父母关系差影响家庭气氛,很少与孩子在一起玩耍和交流,不利于儿童心理发展,使儿童心理发生异常。
可见,儿童本人健康情况和生活经历、母孕期有害因素这些生物和心理因素是儿童行为问题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家庭成员关系次之。
L ise Ber geron112研究结果也发现家庭特征和儿童素质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比家庭社会经济状况更重要,支持发展心理学和发展病理心理学的假设,即诸如社会经济1219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第18卷第10期CHINA P UBLI C H EAL TH Vol.18No.10Oct2002状况这一类远端因素对儿童的影响,会受到家庭特征和儿童素质这一类近端因素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