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生态现状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及时监测生态环境的变化,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飞机等航空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远距离观测和探测,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分析,获取地球表面物质信息的技术手段。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植被监测。
植被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长状况和植被覆盖率等与生态环境的健康水平密切相关。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植被指数等信息,实现对植被生长状态的监测和预测。
例如,在重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监测中,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植被覆盖度、植被指数、生物量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植被减少或破坏的情况,为采取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土地利用监测。
土地利用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情况等进行监测和分类,掌握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情况和演变趋势。
例如,在城市化进程中,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城市扩张的方向、速度、范围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预测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气象灾害监测。
气象灾害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频繁发生不仅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还会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气象灾害的发生地点、范围、影响程度等进行监测和预测,实现对气象灾害的快速响应和预警。
例如,在气象灾害多发地区,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风暴、洪涝、干旱等灾害的发生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采取防灾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和重要的意义。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将为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探究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探究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利用航天器或飞机等,通过对地球表面反射、发射和散射的电磁波进行探测、记录和解译,从而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
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遥感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全时空观测和监测,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一、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 植被遥感监测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覆盖状况、生长状态和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植被的光谱信息、叶片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等数据,实现对植被生长状态和覆盖面积的监测和评估,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3. 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土地利用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利用和管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至关重要。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变化等信息,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4. 生态环境灾害监测生态环境遭受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时,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灾害范围、灾情程度等信息,快速、准确地评估灾害影响,为灾后环境恢复和重建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二、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优势1. 全时空观测能力:遥感技术具有全时空观测能力,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全面监测和评估,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持。
2. 高精度数据获取:遥感技术可以获取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地球表面信息,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4. 多源数据融合:遥感技术可以将多源遥感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多角度、多维度的监测和评估,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多层次的数据支持。
三、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案例1. 水体富营养化监测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水体叶绿素浓度、透明度等信息,对水体富营养化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水质监测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森林覆盖状况监测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森林覆盖状况、植被生长状态等信息,对森林资源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遥感技术在生态现状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生态现状调查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在20世纪60年代遥感技术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开始新兴起来。
它方便了人们从太空对地球进行观测,使获取到的地表空间信息更加科学合理。
对生态现状进行调查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也是全面掌握我国环境现状的重要手段。
遥感技术由于分辨率高、提取数据快等的优势,在我国的生态现状调查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着对生态现状调查活动的加剧,人类借助于遥感技术已经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动态观测与监测。
本文首先对遥感技术进行了概述,接着阐述了遥感技术的特点,最后对遥感技术在生态现状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
【关键词】遥感技术;生态现状调查;应用;特点遥感是指通过非接触传感器遥测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牲的技术而形成的,它的建立形式主要是在物体反射或者是发射电磁波的原理基础之上。
通常情况下是指在不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的条件下,通过某种传感器可以很方便的获取研究对象的各种信息,然后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以及表达和加工的一种科技。
遥感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遥感信息处理技术和遥感图像获取技术。
借助于遥感技术可以对大面积的区域进行观测,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类的观测范围大大增加了,特别是获取偏远地区的信息时也更加方便;借助于观测到的静态图像,可以很方便的对研究对象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电磁波段要远远高于人眼的可见光范围,可以很方便的获取大量信息;天气变化不会对遥感技术造成影响,因此可以全天进行监测。
现阶段,遥感技术在我国生态现状调查中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1 遥感技术的特点1.1 获取信息的范围大遥感过程中使用的航摄飞机飞行的高度为10千米左右,而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达910千米左右,其覆盖的范围广,对于大范围的信息资料可以及时获取。
例如,对于一张陆地卫星图像来说,其覆盖的面积可高达三万多平方千米。
借助于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对人类整体上把握地球资源以及科学的分析地球环境提供了方便。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生态环境监测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对生态环境的全面监测和分析需求,遥感技术成为了生态环境监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获取地球表面各种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变化分析和资源调查等功能。
在当今的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遥感技术的应用愈发重要。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对地表覆盖类型的识别和监测、资源变化的研究和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等方面。
下面将针对这些应用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地表覆盖类型的识别和监测生态环境是由地表覆盖类型所组成的,研究地表覆盖类型对于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表的光谱信息、形态特征等数据,可以实现对地表覆盖类型的识别和监测。
在森林资源的监测中,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森林覆盖类型、植被指数、森林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监测和分析,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湿地保护方面,遥感技术可以对湿地的类型、范围和变化进行监测,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二、资源变化的研究资源变化是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地利用、农作物种植情况、水资源分布等方面的研究和监测。
在农业生产方面,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农田的面积、作物类型、生长情况等方面的监测,为农业生产的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水体的分布、变化和水质的监测,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全面监测和分析,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需要指出的是,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成本较高,技术门槛较高,需要不断加大对遥感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提高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速,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对于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现状和变化情况进行准确的监测和评估成为了当务之急。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正成为高效、准确的一种监测和评估手段。
遥感技术是通过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能的无接触被动感应,获取地球表面感光度、热度等特征的技术。
遥感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获取大量的土地利用、农业、森林、水资源等相关数据,方便进行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和评估。
一、森林资源监测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森林覆盖率可以直接反映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技术能够快速获取森林植被覆盖范围、树种和树高等信息。
通过对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评估森林的生长状况、森林的变化情况,为森林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气候变化是目前世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而生态环境作为气候变化的敏感指标之一,在气候变化过程中的变化也十分明显。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气中的温度与湿度等数据。
该数据能够反映出一定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气候变化,进而保护生态环境。
三、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土地利用是与森林资源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领域。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地的分布、风貌分布等信息,以此快速准确地评估土地利用的现状与变化过程。
同时,这些数据也能够为土地使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
遥感技术能够获取水体面积、水深、水位等信息,有效地监测水资源变化情况。
同时,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评估该区域内的水资源利用效果,包括浇灌、供水、发电等重要水利项目的建设与规划。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不仅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大量有关生态环境的数据,并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探究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探究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航天器、飞机、无人机等载体获取地面信息的技术,通过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测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探讨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保护生态环境、预防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1. 土地利用变化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土地利用信息,并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动态变化。
这对于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政策非常重要。
2. 森林覆盖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森林覆盖的信息,并对森林的生长、退化和砍伐等情况进行监测。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为森林资源的合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湿地监测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湿地的空间分布、面积变化等信息,为湿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4. 水质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水体反射光谱信息来对水质进行监测。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水体的污染情况、水质变化、水生态系统动态等信息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5. 自然灾害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灾害发生地的实时影像信息,对洪涝、滑坡、火灾等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预警。
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自然灾害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灾害信息,为灾害应急救援提供支持。
二、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意义1. 提高监测精度传统的生态环境监测手段受制于地面观测的局限,不能实现对大范围、动态变化的监测。
而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全球范围的信息,实现对大范围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提高了监测的精度和效率。
2. 实现动态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不同时期的影像数据,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
可以实时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处理。
遥感技术在生态与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生态与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生态与环境研究是一门涉及到生物、地理、环境与地球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广泛应用于生态系统监测、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等领域。
而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获取和解译地球表面信息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生态与环境研究中。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遥感技术在生态与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在生态系统监测中的应用1. 植被监测植被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和分析植被的光谱特征和空间分布信息,实现对植被覆盖、生长状况和种类分类等方面的监测。
2. 湿地监测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对保护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遥感技术通过获取湿地的水体分布、植被分布和土壤湿度等信息,可以实现湿地的监测和保护。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湿地的水质污染和水位变化,为湿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 水资源监测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和分析地表水体的分布、水质和水量等信息,实现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
例如,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河流的水位、径流和水质的动态监测,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二、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 气候变化监测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和分析地球大气、陆地和海洋的各种参数和变量,实现对气候变化的监测和评估。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全球云量、海表温度和植被指数等信息,为气候模型验证和气候预测提供数据支持。
2. 空气质量监测空气质量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指标之一。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地表和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的分布和浓度信息,实现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和评估。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城市中的颗粒物、臭氧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分布和变化情况,为空气质量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 土壤污染监测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土壤光谱和土壤质地等信息,实现对土壤污染的监测和评估。
关于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卫星、飞机等空间平台对地球表面进行搜集、传感、记录、处理和解释的技术。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雷达、激光雷达等技术,获取、分析和解译地表的数据,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支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包括城市扩张、森林砍伐、湿地退化、耕地利用等,对于科学合理地安排土地资源十分重要。
通过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为农业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自然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自然生态系统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如森林、草地、湿地、沙漠等,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综合遥感、地形等相关数据,对生态系统进行评价、监测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并预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为采取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3. 水体污染与水资源量监测水资源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而水资源的得失毫无疑问可以通过遥感技术来实现。
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水体的污染情况进行监测、提供水体污染源的定位、监测水源地的健康状况等,为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技术手段,降低污染源对水资源的影响,保障水资源的安全。
4. 空气质量监测空气质量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遥感技术也可以实现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大气污染源的监测,使得大气污染的来源、变化趋势等得到了更为精确的掌握,对环境管理提供更为科学、精确的技术支持。
总之,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无异于一剂良方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非常科学有效的支持手段,只有不断完善遥感技术,使其更好地适应实际应用需求,才能更好地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遥感技术在生态与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生态与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通过从卫星、飞机等遥远的位置获取数据和图像,用于地球的观测和研究的技术。
生态与环境研究是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演变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科,在这个领域中,遥感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全球尺度的数据和图像,辅助生态与环境研究者进行观测和分析,促进对生态系统和环境变化的认识。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遥感技术在生态与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首先,遥感技术在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变化分析。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面积的地表覆盖信息,如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等,可以及时监测和分析环境中的变化。
例如,用多时相的遥感影像比对可以实时监测森林砍伐的情况,并进行砍伐面积的估算。
这种实时监测可以帮助环境保护部门及时制定对策,保护森林资源。
其次,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生物多样性研究。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多样性。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植被的特征数据,如叶片指数、现存植被指数等信息,从而对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估。
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鸟类和动物的迁徙研究,通过卫星跟踪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物种的迁徙路线和迁徙行为。
第三,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湖泊、河流的水质变化和水体的面积变化,可以定量评估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冰川、湖泊的动态变化,可以提供全球范围的水资源状况。
第四,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土地退化和沙漠化研究。
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是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地覆盖和土壤质量等信息,可以评估土地退化的程度和沙漠化的趋势,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方案。
最后,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全球范围内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候变化等信息,可以评估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在生态与环境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探究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探究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 引言1.1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遥感技术能够通过卫星、航空器或其他传感器获取地表、大气和水体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解译和分析。
这种非接触式监测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对广大区域的全面监测,还可以提供各种环境参数的准确数据,为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可以帮助监测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利用状况和生态系统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并跟踪环境变化,对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问题进行监测和预警。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对复杂的生态环境系统进行全面、实时监测,帮助管理者及时做出决策,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维护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提高了监测效率和准确性,也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 正文2.1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是通过获取、处理和分析遥远地表对象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地表特征的观测和监测。
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传感器、平台和数据处理三个方面。
传感器是遥感技术的核心设备,用于捕捉地表物体的辐射能量,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根据不同的波段和分辨率,遥感传感器可以分为光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等,每种传感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平台是传感器进行观测的载体,一般分为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和地面平台。
航天平台包括卫星和航天飞机,可以提供全球范围的遥感信息;航空平台包括飞机和无人机,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局部遥感信息;地面平台则是指地面站点,可以提供实时遥感监测数据。
数据处理是将传感器获取的原始数据经过处理和分析,转化为可用于科学研究和应用的信息产品。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解译、影像处理、信息提取和数据集成等多个步骤,需要借助专业的软件和算法来完成。
通过数据处理,可以实现对地表特征的精确定量化和动态监测。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传感器在不同平台上获取地表信息,并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得出有用的信息,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1. 对生态系统进行全方位监测生态系统的构成非常复杂,包括生物、土壤、水体等多个要素。
传统的生态环境监测方式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监测结果也难以及时反映生态系统变化。
而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航空遥感、卫星遥感等手段,实现对生态系统进行全方位、连续性的监测,不仅可以监测到大面积的地区,还可以实现对微观细节的监测,为生态环境的评估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2. 针对性强,结果准确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地表反射、吸收、辐射等特征的探测,对生态环境中的植被覆盖、土壤湿度、水体质量等进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避免了人为因素对监测结果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3. 实现大范围动态监测生态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其变化往往是在长时间尺度上进行的。
而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地区的动态监测,从而及时掌握环境变化的情况,为环境风险评估、环境修复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1. 植被覆盖监测植被覆盖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的稳定和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多光谱遥感影像的分析,实现对植被覆盖的定量监测,掌握植被分布、覆盖面积、叶面积指数等信息,从而对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2. 水体质量监测水质问题是当前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难题,而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水体反射特征的探测,实现对水体的监测。
可以利用多光谱遥感影像对水体中的蓝藻、悬浮物等进行监测,实现对水质的定量评估,为水质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3. 土壤湿度监测土壤湿度是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健康等方面的重要指标,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热红外遥感影像的分析,实现对土壤湿度的监测。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及时了解土壤湿度的变化情况,为农业生产的合理安排、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估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4. 环境变化监测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对多期遥感影像的比对,实现对环境变化的监测。
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城市扩张、森林砍伐、湿地退化等情况进行监测,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挑战。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需要准确的监测手段来评估环境状况,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应用广泛,无需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无需大面积地铺设监测设备,具有经济、高效、及时、安全等优点。
这篇文章将探讨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1. 多光谱遥感技术多光谱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多个波长范围的光谱传感器对地表进行遥感监测,并通过对数据进行数字处理,可获得不同光谱区中的反射率、植被指数等信息。
通过多光谱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时间、不同地段的数据变化,分析地表覆盖类型的变化以及植被状况的变化等,从而评估生态环境状况。
雷达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微波能量进行成像探测,可以对地表物体进行广角观测和长期监测。
雷达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反射率、回波强度、散射和消光等参数,对地质构造、植被分布、地形、水文等地形进行成像监测,从而判断生态环境的状况。
超光谱遥感技术是指利用整个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范围内的波长进行监测,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是最早应用于生态环境监测的遥感技术之一。
超光谱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水体、植被、土壤、岩石等,为进行生态环境状况评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1. 水质监测水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质污染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使用多光谱或超光谱数据,监测和评估水体的各种物理参数,如表层温度、水深、水色参数、水质指数等,并分析水体质量,帮助分析水环境的状况。
2. 植被监测植被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研究的关键因素。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使用多光谱或超光谱数据并结合植被指数计算,定量地获取植被覆盖度、年生产量和生物量,为生态环境的评估和监测提供有效的手段。
空气污染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
遥感技术可以结合气象站数据,评估大气质量的情况,包括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悬浮颗粒物等有害物质的浓度。
关于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遥感技术是一种高效、经济、便捷的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方法,其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技术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应用广泛,对生态环境监测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以下几个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
1.植被监测:遥感技术可对植被覆盖、类型、生长状况、采伐等情况进行全面、准确、连续监测。
2.水资源监测:遥感技术可检测江河湖泊、水库、水文站等各种水体的水位、水文、水质等情况,并提供大时空覆盖范围的水资源信息。
3.土地利用监测:遥感技术可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监测、管理和调控,对于划定土地用途、指导资源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
4.气候变化监测:遥感技术可获取全球地表反射率、温度、气体、降水等各项观测数据,从而可以获得气候变化的参数和趋势,对制定相关政策有帮助。
1.广泛性:遥感技术可同时覆盖大片地区,并可连续不断进行监测,不受地理、时空等条件的限制。
2.实时性: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地表反射率、温度、水汽、植被、气溶胶等信息,相对于传统观测手段更为快速、准确。
3.高密度: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多信息层次数据,从而实现对同一地区多角度的观测。
4.多角度:遥感技术不同传感器的观测角度不唯一,可以来自不同角度进行联合数据采集和分析,美化图像,从而提高数据的采集质量和精度。
1.多源遥感大数据技术发展:由于多种遥感传感器和平台的发展,未来将出现互联遥感数据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数据互通等现象,致力于以大数据技术提高遥感数据的快速解译和处理能力。
2.三维遥感技术发展:随着立体遥感技术、三维遥感技术的新型传感器的发展,未来可以实现对复杂地形区域和建筑景观的三维模型建立和精细化管理。
3.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发展:随着光学遥感技术、多频段遥感技术和雷达遥感技术的发展,未来会提高图像分辨率和准确度,从而实现对地表多边形、地貌、土地类型、植被覆盖、水体、冰雪覆盖等更详细更准确的获取和分析。
遥感大数据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大数据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一、背景介绍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大数据已成为生态环境监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遥感大数据可通过获取诸如土地利用变化、水资源变化等数据来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长期监测和分析,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本文将对遥感大数据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探讨。
二、遥感大数据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是生态环境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遥感大数据,可获得土地利用的时序数据,分析不同时间段的土地利用状况变化。
不仅如此,遥感大数据也能够提供土地类型、植被类别、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水文地质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数据可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2.生态系统监测遥感技术能够获取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如植被覆盖、生物多样性、土壤质量、水资源变化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预测生态系统发展状况、提取植被退化等信息。
3.水资源监测水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遥感技术,可获取具有时序性的信息,如水体面积、水质、水量等。
这些数据不仅能够评估水资源状况,同时也能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支持。
4.空气污染监测遥感技术可通过监测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评估不同时间段空气污染物的变化情况,进而推断出污染源的位置和类型。
通过采用多时相的遥感技术,能够更准确的分析空气污染物的分布与变化,并根据空气质量和气体浓度等数据为环境保护立法和管理提供改进建议。
5.生态环境风险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较为准确的获取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资源的时空分布信息。
通过建立遥感监测数据库,可对不同空间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和预警。
例如,植被变化情况的监测能够快速发现来自干旱、强风和/或风蚀等方面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使监控者迅速采取行动以防止进一步损坏。
三、遥感大数据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挑战遥感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探究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探究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遥感技术通过利用卫星、航空和地面观测数据,可以对地球的表面进行快速、高效的监测和分析,从而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本文将探究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包括监测生态系统变化、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植被监测等方面,以及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监测生态系统变化二、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可以监测水体的面积、深度、水质、流向等信息,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到湖泊、江河、湿地、沿海水域等水体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水资源的污染和倾泻情况,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三、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监测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到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覆被情况、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等信息,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到城市扩张、农田变化、森林砍伐、草地退化等情况,及时发现土地资源的变化情况,为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四、植被监测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生态平衡、土壤保护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植被的生长状态、类型分布、覆被情况等信息,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到植被的生长速率、植被盖度、植被类型等信息,及时发现植被的变化情况,为植被保护和恢复提供数据支持。
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遥感技术可以为政府、科研机构、环境保护组织等提供及时、准确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为相关部门的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还可以为生态环境相关的科学研究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持,促进生态环境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探究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探究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指利用航空、航天器或其他特种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方法,通过对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与分析,可以获取有关地球表面物体的各种信息,如地形、植被、土壤、水体等。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具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植被遥感监测。
通过遥感图像的分析,可以获取植被的信息,包括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植被生长状况等。
这些信息可以用来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植被覆盖情况、生物多样性等。
通过遥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植被退化、土地退化等问题,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海洋环境监测。
海洋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海洋的信息,如水温、水质、海洋生态系统构成等,了解海洋的变化与演化。
通过遥感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海洋污染、赤潮等海洋生态问题,为海洋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土地利用与覆盖监测。
土地利用与覆盖是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土地利用与覆盖的信息,如城市建设用地、农田、森林、草地等,评估土地利用与覆盖的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土地利用规划与保护提供参考。
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水资源监测。
水资源是人类和生态系统的重要资源,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水体的分布、水位变化等参数,对水资源进行监测与评估。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数据和信息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管理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未来,随着遥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相信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作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面物体的光谱、热辐射、形状、高度等信息,可以精确地监测和分析地表的生态环境状况,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还具有快速、经济、全面的优势,可以有效补充传统的野外调查和地面监测手段。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遥感技术可以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全面、连续的数据。
传统的监测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才能完成,而且监测数据的空间范围有限、时间间隔较大。
而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和航空平台获取大面积的遥感影像,将地表的信息完整地记录下来。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生态环境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遥感技术还可以获取地表温度、湿度等参数,可以为生态环境的热力学和水文过程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遥感技术还可以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精确、细致的信息。
遥感影像可以提供地表不同类型的植被、土地利用、水体分布等多维信息。
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和遥感分类,可以得到详细的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植被生长状态等信息,对植被资源进行评估和管理。
遥感技术还可以获取地表高程和地形信息,可以为地貌研究和生态环境的空间分析提供支持。
遥感技术还可以实时监测大气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和扩散情况,可以为空气质量监测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遥感技术还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监测的快速反馈和预警。
传统的监测方法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这样有可能错过了紧急情况的发生。
而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地表环境的快速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变化检测,可以对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进行预警,为环境保护和灾害应对提供决策依据。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究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腾飞,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其中,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遥感技术是通过对于地球物体的影像或者散射数据进行获取、处理和分析的技术。
遥感技术的应用不仅在环保领域广泛,同时还可以在农业、地质、资源勘探等方面得到应用。
在这些领域,遥感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有力的辅助工具。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地表覆盖的监测、水体监测、大气状况监测和灾害监测等方面。
这些方面的监测可以帮助环保部门更加精准地掌握环境状况,制定科学的环保政策,以及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首先,遥感技术可以帮助监测地表覆盖状况。
地表覆盖的种类繁多,包括森林、草原、土地、湖泊等等。
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地表覆盖的情况也是不同的。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很多细节图片和其他数据,对于不同地方的地表覆盖进行准确的识别。
这些识别数据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生态环境状况。
其次,遥感技术还可以帮助监测水体状况。
水体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来说意义重大,是所有生物的基础。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的水体数据,如湖泊的水位、含氧量等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环保部门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水体污染等问题。
第三,遥感技术在大气监测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大气污染是当前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通过航拍或者卫星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到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更好地为环保部门提供相关数据,帮助环保部门做好相关的策略。
最后,在生态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还可以帮助灾害监测。
自然灾害是我们难以避免的问题之一。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到灾害现场的卫星图像数据。
这些图像搭配其他环节的数据资料,可以帮助环保部门更快捷的发现灾害,并且对灾害事件进行及时的应对措施。
总之,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对于掌握环境状况,制定科学的环保政策,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于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于保护和维护地球生态环境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遥感技术的应用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关于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一、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意义1.1 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是指地球上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态系统的总和,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
当前,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监测能够及时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状况,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载体获取地面和大气等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能够实现对地表、植被、土壤、水体等环境要素进行快速、高效、大范围的监测,并能够获取环境信息的时空分布特征。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1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地利用/覆盖的信息,并通过遥感图像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到不同时间段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情况。
通过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2 植被覆盖监测植被是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遥感技术能够获取植被覆盖的信息,包括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植被高度等信息。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植被覆盖监测,可以实现对植被的动态监测和评估,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信息支持。
2.3 水体监测水体是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水体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水体的时空分布信息,包括水体的面积、水质、水流方向等信息。
通过遥感技术进行水体监测,可以实现对水体环境的全面监测和评估,为水体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于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是通过遥感卫星或飞行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探测的一种技术手段,通过
获取地球表面的光谱、热红外和雷达等信息,从而获得关于地表覆盖类型、植被生长状态、水质状况、气候变化等环境信息。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以
提供高效、经济、快捷、综合的环境监测手段,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植被监测方面
1.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监测: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大范围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
类型的分类和动态变化监测,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 植被生长状况监测:通过遥感数据可以获取植被指数等信息,实现对植被生长的
监测和评估,为灾害监测、农业生产、生态恢复等提供支持。
3. 生态系统功能评估: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地表覆盖类型和空间分布信息,对不
同生态系统的状态和功能进行评估,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支持。
三、气候变化监测方面
1. 气象要素监测: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气温度、湿度、风速、降水等气象要素
的空间分布和变化信息,为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测提供支持。
2. 冰川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冰川的形态、运动和融化情况等信息,实现对冰川
变化的监测和评估,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可以提供高效、经济、快捷、综合的环境监测手段,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为了实现
更精准的监测和评估,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遥感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并整合多源遥感数据,加强遥感与地面监测数据的融合,提高监测的精度和时空分辨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igh & New Technology
︱2︱华东科技遥感技术在生态现状调查中的应用研究遥感技术在生态现状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代晓娟
(北京聚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101)
【摘 要】在20世纪60年代遥感技术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开始新兴起来。
它方便了人们从太空对地球进行观测,使获取到的地表空间信息更加科学合理。
对生态现状进行调查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也是全面掌握我国环境现状的重要手段。
遥感技术由于分辨率高、提取数据快等的优势,在我国的生态现状调查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着对生态现状调查活动的加剧,人类借助于遥感技术已经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动态观测与监测。
本文首先对遥感技术进行了概述,接着阐述了遥感技术的特点,最后对遥感技术在生态现状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
【关键词】遥感技术;生态现状调查;应用;特点
遥感是指通过非接触传感器遥测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牲的技术而形成的,它的建立形式主要是在物体反射或者是发射电磁波的原理基础之上。
通常情况下是指在不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的条件下,通过某种传感器可以很方便的获取研究对象的各种信息,然后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以及表达和加工的一种科技。
遥感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遥感信息处理技术和遥感图像获取技术。
借助于遥感技术可以对大面积的区域进行观测,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类的观测范围大大增加了,特别是获取偏远地区的信息时也更加方便;借助于观测到的静态图像,可以很方便的对研究对象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电磁波段要远远高于人眼的可见光范围,可以很方便的获取大量信息;天气变化不会对遥感技术造成影响,因此可以全天进行监测。
现阶段,遥感技术在我国生态现状调查中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1 遥感技术的特点
1.1 获取信息的范围大
遥感过程中使用的航摄飞机飞行的高度为10千米左右,而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达910千米左右,其覆盖的范围广,对于大范围的信息资料可以及时获取。
例如,对于一张陆地卫星图像来说,其覆盖的面积可高达三万多平方千米。
借助于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对人类整体上把握地球资源以及科学的分析地球环境提供了方便。
1.2 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
卫星在运转的过程中是围绕着地球进行的,所以对于所经过地区的各种生态现状的实时信息资料可以很方便就能获取,从而对原来旧的资料进行更新,或者借助于新旧信息资料的变化对生态现状进行动态监测,这种方法是人工实际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中无法满足的,例如,对于美国陆地卫星4、5,覆盖地球一遍所需要的时间是16天,所以美国国家的海洋大气管理局的气象卫星平均每天可以接收两次图像,而欧洲气象卫星在获取统一地区的图像时仅仅只需要半个小时即可。
1.3 条件限制很少制约信息获取
地球上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分布极其不均匀,有些地方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人类很难适应,如崇山峻岭、雪域高原、沙漠、沼泽等的复杂地形条件。
而借助于遥感技术,尤其是航天遥感,由于不受恶劣条件的限制,对于各种生态信息可以很方便的获取。
1.4 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多,信息量大
在利用遥感技术对生态现状进行调查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类型;来选取不同的波段和遥感仪器获取信息。
例如可以利用微博探测物体、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探测物体。
由于不同波段对物体有不同的穿透性能,能获取到物体内部的信息。
例如,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水、冰等。
利用微波波段可以全天进行工作。
获取的信息量比较大是遥感技术的另一个特点,它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是人类远远达不到的。
例如,陆地卫星的TM三维图像,一幅覆盖地面面积为34225平方千米,象元空间分辨率为30米,象元光谱分辨率的图为28位,其数据量约为36mb。
如果将6个波段全部都输入到计算机中,其数据量为213mb。
2 遥感技术在生态现状调查中的具体应用
2.1 在环境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在对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中借助于生态环境遥感技术是有很大优势的,在获取某一调查区内的环境指标和定性信息时可以借助于遥感图像,然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调查采样方案,找出重点调查采样区,提升工作效率。
在GPS提供的高精度定位信号的指引下,完成采样任务,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中心,指挥中心还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完善调查采样方案,实现实时指挥。
当采样结束后,在GIS中输入预处理的信息,采用插值法等方法进行扩展,就能获取环境相关参数的浓度分布图,根据浓度分布直方图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各个参数的空间分布情况和超标情况,最后再结合GIS中的路径分析、叠加分析、趋势面分析、缓冲分析等空间分析功能对全区进性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2.2 在植被研究中的应用
借助于遥感技术在对生态现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对植被的调查是重点。
植被包括自然植被以及人工植被,其中对自然植被的调查极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保护生物多样性,还可能涉及到很多的新生物。
在对植被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是数量和质量的有机结合,不但要对植被的类型、植被的盖度情况等进行调查,还要对植物的分布情况、面积、生产情况等进行调查。
遥感技术给生态系统植被调查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技术支持,利用科学的方法完善了传统调查手段中的不足,可以及时、准确、快速地获取群落植被类型和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的信息,为科学合理地对生态环境和资源进行规划和保护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和可行的途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光谱特征作为绿色植物独有的显著特征,而遥感数据是植被的调查信息源,利用遥感技术在对生态系统植被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是借助于植物的反射光谱特征来实现的。
由于植被种类不同决定了其表面的组织结构、叶绿色含量以及含水量也大不相同,就导致了不同植被类型的光谱特征不尽相同,这种现象可以在多波段遥感图像上得到反映。
因此,可以借助于植被的这一特征对植被遥感影像的特征信息进行准确获取,并与实地的样方调查进行分析,利用GPS可以准确、实时、快速的提供植被的空间位置。
通过其它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可以增加必要的地理信息,借助于GIS的综合分析,可以对区域内的植物季节规律、植被演化以及植被类型等进行监测、分析。
2.3 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
所谓的土壤侵蚀是指在重力、风力、水力以及冻融等单独或综合作用的情况下对地表松散的物质迁移和流失所产生的影响,气象气候因素、人类活动等因素都会加剧土壤侵蚀的速率。
遥感技术应用在土壤侵蚀研究中主要包括土地盐碱化、土壤沙化、土壤水分研究以及水土流失。
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对水土流失现状的调查,水土流失也是土壤侵蚀的一方面,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资源环境问题,它和水资源问题一样重要,如果出现严重的水蚀和风蚀将使土地荒漠化加剧。
2.4 在土地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我国的国土资源辽阔,但是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均耕地却日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土地污染频繁发生。
所以,以科学发展观为要求,要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对土地的动态变化进行相关研究,从而为方便合理配置土地提供相关依据,使土地的利用状况不断得到完善。
在遥感技术中的,尤其是不断推广的高光谱遥感应用技术对矿产资源的调查和开发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通过GIS技术,可以将环境和资源变动的动态信息及时显示出来,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构建模型来获取土地的演变过程,从而预测未来土地的演变趋势。
参考文献:
[1]杨承蕊,张和生.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
[2]刘金水,易辉.土地调查中的遥感技术应用浅析―以桐庐为例[J].浙江国土资源,2011(9).
作者简介:
代晓娟(1981.10.06-)女,汉族,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注册环评工程师;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