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名校提分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七2.3常见天气系统

合集下载

【配套K1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七)2.7 东亚-日本 中亚

【配套K1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七)2.7 东亚-日本 中亚

课时提升作业(七)东亚—日本中亚(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4年10月21日,日本新任命的经济产业大臣宫泽洋一说,他将遵从政府支持发展核工业的立场,重启日本已通过安全审查的核电站。

读图完成1、2题。

1.日本核电站的分布特点是( )A.靠近首都分布B.沿河分布C.沿海岸线分布D.靠近内陆山地分布2.日本地形的主要特点是( )A.以平原为主,山地较少B.北高南低,平原广阔C.多高原,地形起伏小D.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解析】1选C,2选D。

结合图例,可以看出核电站主要沿海岸线分布。

联系所学知识,即可判断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读沿40°N亚洲东西向地形剖面图,回答3~5题。

3.有关E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在国家是伊拉克B.地形以山地为主C.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D.冰川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深刻4.有关F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铁矿资源B.该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C.该地有所在国家最大的内流河D.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可大力发展种植业5.图中Ⅰ河流历史上曾经水量丰富,近几年河流下游经常出现断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断流的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移,年降水量减少B.必须修建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形成供水价格机制和管理体制,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用水C.Ⅰ河上游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雨水补给D.南水北调能从根本上解决其下游因断流所造成的危害【解析】3选C,4选C,5选B。

第3题,E地位于里海东岸,属于中亚,而伊拉克属于西亚;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干旱,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第4题,F地为我国塔里木盆地,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但铁矿资源并不丰富;降水较少,水土流失现象不明显;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水资源缺乏,不宜大力发展种植业。

第5题,Ⅰ河为黄河,断流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不合理引水灌溉是主要因素,因此需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用水;其上游位于非季风区,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南水北调只能缓解其下游用水紧张的压力,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断流所造成的危害。

2020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八7-2城市化

2020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八7-2城市化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八7-2城市化城市化(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表,完成1~3题。

1.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的(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2.引起我国城市化水平出现上述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 )①交通拥挤②住房紧张③出现逆城市化④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1选B,2选B,3选A。

第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为50%多,且增长速度较快,应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

第2题,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具体体现,这是由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第3题,结合我国城市化率的变化可知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在该阶段,容易出现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多、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知识拓展】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2016·保定模拟)“半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

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我国在2010年前后进入了“半城市化”阶段,随之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至少需要20年时间才能逐步解决。

据此回答4、5题。

4.“半城市化”给乡村带来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A.用地紧张B.农业发展缓慢C.老龄化程度加剧D.基础设施建设滞后5.在解决“半城市化”问题的过程中( )A.城市人口比重会短暂下降B.城市住宅用地面积会扩大C.农村剩余劳动力会增加D.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解析】4选C,5选B。

【高中教育】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七

【高中教育】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七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七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第十二、十三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xx·武汉模拟)下列为海河水系流域和水利图以及海河与珠江水系水文特征对比表。

据此回答1、2题。

海河与珠江水系水文特征对比表长度/km 流域面积/万km2流域平均年径流量/亿m3海河 1 090 26.34 228珠江 2 214 45.4 3 3601.划分海河流域范围的依据最可能是()A.降水量B.地形C.人口密度D.行政区划2.海河平均年径流量远小于珠江,主要是因为海河( )A.气候大陆性较强B.河流长度短,流域面积小C.蒸发旺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耗水量大D.调水工程减少了河流径流量【解析】1选B,2选A。

第1题,山脉往往成为流域的分水岭。

第2题,海河流域位于我国北方,为大陆性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少于南方。

故气候是影响流域平均年径流量的主要原因。

结合下面等值线分布图,回答3、4题。

3.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和积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B.地形因素C.纬度位置D.洋流因素4.利用图中甲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 )A.橡胶轮胎B.甜菜制糖C.黄麻纺织D.甘蔗乙醇【解析】3选B,4选D。

第3题,图示区域西部地区自东南向西北积温数值急剧下降,说明海拔迅速升高;结合图中年降水量等值线也可判断出西部海拔高的地区降水较多,因而地形因素是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和积温差异的主导因素。

第4题,甲地地处四川盆地,水热条件满足甘蔗的生长,是我国甘蔗的重要产地,因而该地区可发展甘蔗乙醇;甲地的气候条件不适宜天然橡胶、黄麻和甜菜的生长。

国家发改委于20xx年4月16日发布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

结合长江中游城市群示意图,回答5~7题。

2020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模块综合检测一-精装版

2020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模块综合检测一-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模块综合检测一-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模块综合检测一第一至第五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xx年9月宣布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后,美国航天局在10月8日公布了一份人类登陆火星的详细计划.这份长达36页的报告把登陆火星分成三个阶段实施.据此回答1~3题.1.地球上存在液态水的条件是( )A.地球质量适中B.大气层的存在C.地球体积适中D.具有适宜的温度2.火星和地球都属于( )A.类地行星B.小行星C.巨行星D.远日行星3.有科学家设想在火星上实行核爆炸,提高火星地表温度,创造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其中的原理是( )A.增强火星表面太阳辐射强度B.增强火星表面地面辐射强度C.增强火星表面大气逆辐射强度D.增强火星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解析】1选D,2选A,3选C.第1题,地球表面具有适宜的温度,适宜液态水的存在.第2题,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第3题,在火星表面实行核爆炸会扬起大量灰尘,弥漫很长时间,使得火星表面大气逆辐射增强,借以提升地表温度.(20xx·黄山模拟)读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回答4、5题.4.该地最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B.河西走廊C.长江中下游平原D.东北平原5.下列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为亚热带落叶阔叶林B.地表呈现千沟万壑的景观C.喀斯特地貌广布,滑坡频发D.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解析】4选B,5选D.第4题,图示该地区的蒸发量始终大于降水量,判断该地区位于干旱地区,故B正确.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干旱地区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故D正确.下图表示北京某年12月28日和29日PM2.5浓度走势.28日晚至29日中午北京出现一次大范围降水过程.读图,回答6、7题.6.图示两日的PM2.5浓度( )A.最高值出现在29日18~20时B.最低值与午后强对流天气明显对应C.变化原因是暖锋过境致污染物沉降D.峰值与上下班高峰时段有相关性7.雾霾是北京“城市病”的表现之一.关于北京雾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多风,华北南部地区的重工业排放物是主要污染源B.秋季受副高控制,工业生产及尾气排放污染物难以扩散C.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是防治雾霾的主要途径D.加强空气污染监测,及时预报,可有效防止雾霾的发生【解析】6选D,7选C.第6题,读图时要特别注意两图中纵轴的数值不同.根据图中数值判断,图示两日的PM2.5浓度最高值出现在28日18~20时,A错.最低值出现在29日8时,在时间上与午后相矛盾,B错.锋面过境后,PM2.5浓度上升快,可能是冷锋过境;暖锋过境后是暖气团控制,污染物上升,污染会减轻,C错.根据峰值出现的时间,说明峰值与上下班高峰时段有相关性.第7题,注意题目所给时间为12月份,处于北半球冬季,排除B项.北京冬季多风,主要是偏北风,华北南部地区的重工业处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其排放物对北京影响较小,A错.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有效防止污染,是防治雾霾的主要途径,故C对.加强空气污染监测,及时预报,可有效减轻雾霾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能防止雾霾的发生,D错.(20xx·延安模拟)下图是黄土高原局部黄土分布等值线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m).读图完成8~10题.8.甲、乙、丙、丁四地黄土覆盖层最厚的可能是( )A.甲B.乙C.丙D.丁9.黄土高原民居窑洞冬暖夏凉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暖温带B.降水少、晴天多C.黄土表层吸热强D.墙体厚、保温性能好10.窑洞选址在图中丁处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夏季风迎风坡B.位于阳坡C.地势平缓D.靠近河流【解析】8选C,9选D,10选C.第8题,由材料可知,黄土覆盖层厚度应该是黄土表面的高度减去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的高度,甲地的黄土覆盖层厚度差值在0~40,乙地的差值在20~60,丙地的差值在60~100,丁地的差值在20~60,由此可知黄土覆盖层可能最厚的是丙地.第9题,窑洞冬暖夏凉是这种民居的特点,与当地的气候没有关系;黄土表层吸热强会导致夏天更为炎热,不会是凉爽,所以应该是因为窑洞的墙体厚、保温性能好.第10题,丁地与其他三地最大的不同就是黄土表面等高线最为稀疏,因此地势平缓,这样有利于修建窑洞.(20xx·衡水模拟)某人随队友于12月进行极地考察,他发现考察站某物体的影子达到一天中最短,随即拍下了照片(如图所示),休息了12个小时,正好是19点(中时区),他观察到物体的影子变长了很多.据此回答11、12题.11.图示的照片他是从哪个方向拍摄的( )A.东B.西C.南D.北12.据此推测他们所在的考察站的位置最有可能是( )A.(70°W,75°N)B.(75°E,80°S)C.(75°E,68°S)D.(105°W,80°S)【解析】11选A,12选B.第11题,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物体影子最短;极地考察应该在极地气温高、昼长较长时;结合12月可判断位于南极附近,南极附近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影子朝向正南方;图中照片影子在左侧,太阳应该位于右侧;结合东南西北方位,可判断该照片从东方拍摄.第12题,结合材料可知,拍摄时该地为12时,中时区为7时,则该地经度为75°E;休息12小时后应该是当地0时,物体还有影子,说明该地为极昼;南极圈只有在12月22日为极昼,则12月为极昼,最有可能是较高纬度地区.丹霞地貌是水平或平缓的层状红色砾岩和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宝塔状、柱状、峰林状的地形.湿润地区丹霞地貌(左图)很多只露出“腰身”,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右图)几乎是“全裸”的,甚至变得“圆头圆脑”.据此完成13、14题.13.湿润地区丹霞地貌露出“腰身”的主要原因是( )A.“腰身”雨水冲刷严重,植物易遭破坏B.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挺拔C.“腰身”地势陡峻、土壤浅薄,植物难以生长D.岩石硬度不同,差异风化显著,“腰身”耸立14.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脑”的形成条件是( )A.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烈B.光照强烈,对岩石破坏作用大C.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球状风化显著D.冰雪融水冲刷地表岩石【解析】13选C,14选A.第13题,湿润地区水热条件较好,在山顶和山麓,植被覆盖较好,而“腰身”地势陡峭,难以形成土壤和生长植被,并不是植被遭破坏,A错,C正确;丹霞地貌是构造运动的断层及升降运动所形成,并非河流下切,B错;岩石硬度和风化差异,在干旱地区可形成风蚀蘑菇,而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岩和砾岩,在构造运动中形成断层和节理,由风化侵蚀形成裸露的“腰身”,D错.第14题,干旱地区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在常年累月的作用下丹霞地貌变得“圆头圆脑”,正确选项为A.【知识拓展】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指由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貌特征.下图为世界某海区7月表层水温分布图,读图回答15~17题.15.造成甲海区水温不同于同纬度其他海区的主要原因是( )A.寒流流经B.暖流流经C.径流汇入D.多阴雨天气16.甲处沿海的气候特征是( )A.雨热同期B.冬季多雨C.降水稀少D.冬冷夏热17.甲海区渔业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寒暖流交汇B.陆上径流汇入C.暖流势力强大D.底层海水上涌【解析】15选A,16选C,17选D.第15题,从图上某海区表层水温分布的特点——自南向北数值增大、温度越来越高,可判断该海区位于南半球,加上图上回归线(23°26′)的信息及甲海区等温线较密集的特征,结合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可以推断图中甲海区水温较低,主要是受到了寒流影响.而陆地“径流汇入”对降低水温有所影响,但与大规模的寒流相比其总量要小得多,影响也较小.第16题,洋流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图中甲处沿海受寒流的降温减湿的影响,降水较少,故C正确.第1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大陆的西海岸.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该地受离岸的东南信风的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鱼类提供大量的饵料,所以形成渔场.故D正确.(20xx·淮北模拟)××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8、19题.18.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19.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解析】18选A,19选C.第18题,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19题,植被破坏会导致蒸腾作用减弱,降水量减小;由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故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20xx·广州模拟)读20xx~20xx年开都河径流变化图,完成20、21题.20.开都河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A.冰川B.雨水C.地下水D.湖泊水21.开都河下游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作用B.冰川作用C.风力作用D.波浪作用【解析】20选A,21选C.第20题,读图可知,该河径流量很小,应该是内流河,最主要的补给类型应该是冰雪融水.第21题,内陆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图甲)、地貌景观照片(图乙)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图丙),回答22、23题.22.图甲中AB之间区域( )A.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地B.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山谷C.可能存在石油、天然气矿产D.肯定不存在生物化石23.图乙为A地照片,该景观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图丙中的( )A.aB.bC.cD.d 【解析】22选C,23选C.第22题,AB之间区域岩层中间老、两侧新,故该地地质构造为背斜,岩层应为向上拱起,但中部有河流流经,为河谷,而不是山地,故A、B错;图示岩层呈层理构造,为沉积岩,很可能有化石,故D错;背斜是储存油、气的良好构造,故C正确.第23题,图乙照片所示为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图丙中d有三个箭头指向,为岩浆,则c为岩浆岩,故该景观的岩石类型最可能为c.a、b可能为沉积岩或变质岩.“葱茏青山舞银蛇”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西藏××区,蓝黑的森林尽头是壮丽的雪山,巨大的冰川沿着沟谷深入森林,雪山、冰川和森林景观在这里实现了完美融合.据此,并读图回答24、25题.24.图中景观呈现的森林类型为( )A.季雨林B.阔叶林C.针叶林D.灌木林25.在这里出现“葱茏青山舞银蛇”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B.气候寒冷C.水循环活跃D.森林耐寒【解析】24选C,25选C.第24题,根据图中的景观可知,该树林叶片为针状,应为针叶林.第25题,森林因地处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而形成;冰川因海拔高、气温低、有降水而形成.如果只具备海拔高的条件,而气候干旱降水少,无法出现“葱茏青山舞银蛇”的景观.故该地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循环活跃.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20xx·东莞模拟)读世界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13分)(1)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论分析A区域地表景观的成因.(2)说出B处自然带在全球的分布规律.(3)D、E两处自然带相同,试分析其成因的差异.(4)在图中用斜线标出与C处植被类型相同的区域.(不少于两处)【解析】第(1)题,从气候、植被、水文等方面分析.第(2)题,该处为在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3)题,两处都为热带雨林带,一处是在赤道低压控制下形成,一处是在信风和暖流的影响下形成.第(4)题,该处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是在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答案:(1)A区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及信风的影响,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稀少,因而地表河流稀少,地表水缺乏,植被覆盖率低;气候干燥,降水少,植被缺乏,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显著,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在风力作用下,沙漠、戈壁面积不断扩大.因为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肥力不足.(2)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3)D处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成热带雨林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E处主要受地形与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成热带雨林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4)标记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27.下面图1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图2为某河段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简述该河的水文特征.(2)简析乙段和丙段河床沉积物颗粒大小差异的成因.【解析】第(1)题,图例中显示有冰川,河流有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该地纬度可以推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地河流为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位有季节变化,夏季气温高为汛期,有结冰期,为内流河.第(2)题,河床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和水流速度呈正相关,水流速度大,流水沉积作用弱,颗粒大的能够沉积;水流速度慢,流水沉积作用强,颗粒小的会沉积.答案:(1)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水位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2)乙段为河流出山口,流速较快,流水沉积作用较弱,较大颗粒的沉积物在此沉积,沉积物颗粒较大;丙段水流较缓,流水沉积作用较强,沉积物颗粒较小.28.(能力挑战题)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稀土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和“21世纪新材料宝库”,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国务院新闻办20xx年6月20日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的市场供应.1970~20xx年中国稀土资源占世界比重逐年下降,中国的稀土行业存在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问题.中国在减少出口的同时将继续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下表示意中国稀土矿比重分布状况.类型分布状况轻稀土内蒙古白云鄂博83%、山东微山8%、四川凉山3%重稀土南方9省3%(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福建、浙江)(1)说明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原因.(2)根据表格简述中国稀土资源空间分布特点.(3)我国自限制稀土出口以来,很多稀土工业部门受到影响,试说明原因.【解析】第(1)题,限制稀土出口的原因应从经济效益、保护资源和生态等角度回答.第(2)题,从稀土南北分布、主要省区分布等方面归纳稀土的空间分布特点.第(3)题,我国稀土企业大多是粗放的开采企业和初级产品加工企业,限制稀土出口,许多企业库存积压、利润下降甚至倒闭.答案:(1)稀土是不可再生资源,我国的稀土资源总量在减少,减少出口有利于保护稀土资源;我国稀土出口创汇总额较少,减少出口有利于发展我国稀土的深加工工业(调整结构),进而提高稀土资源的附加值,增加收益;减少稀土出口也有利于保护环境.(2)中国稀土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北多南少;北方集中在××区和山东省.(3)我国稀土企业大多是粗放的开采企业和初级产品加工企业,产品价格低廉,一旦减少出口量,本地市场供过于求,很多企业库存积压,资金难以周转,相继减产(或破产).29.(20xx·中山模拟)读世界局部示意图和A、B、C三地区年降水总量范围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比较甲、乙两地所在地形区的地形特点,并简要说出其不同原因.(2)说出沿回归线年降水量总量的分布特点.并分析A、C两地区荒漠和草原景观形成的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分布可知,甲、乙均是高原(周围等高线密集,内部等高线稀疏).但是其成因不同,乙位于东非大裂谷附近,多断块山,起伏相对较大.而甲为古老高原,受外力侵蚀作用,相对较平坦.第(2)题,根据降水总量范围图可知,自西向东降水量越来越多.景观成因需根据气候分析.A、C两地均位于回归线附近,受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影响,冬季(7月)北移,本区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夏季(1月)南移,本区域受东南信风带控制,C地受印度洋的气流的影响大,降水多,而A地远离印度洋,受其影响小,降水少.故A地全年降水少,形成荒漠景观;C地有明显的干湿季,形成草原景观.答案:(1)相同点:都为高原.不同点:甲地平坦(起伏小),古老高原(侵蚀时间长);乙地起伏大(多断块山),受东非大裂谷影响.(2)东多西少(由东向西递减).A、C两地冬季(7月)都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夏季(1月)都受东南信风影响,但A地远离印度洋,受其影响小,降水少;C地受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大,降水多.所以A地全年降水少,形成荒漠;C地则有明显的湿季和干季,形成草原景观.。

2020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二-精装版

2020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二-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二-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二第二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为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图.读图,回答1、2题.1.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A.12月B.1月C.2月D.4月2.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7月到12月气温一直在下降B.从1月到8月气温先升高后下降C.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正值,年平均气温会持续上升D.该地年总辐射差额虽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这与大气环流、大洋环流等因素影响有关【解析】1选D,2选D.第1题,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辐射差额小于0时,气温就会降低,图中从8月之后到第二年的4月,气温一直在降低,所以气温最低月份是4月.第2题,从上题解析可知,从8月之后到第二年的4月,气温一直在降低,从4月到8月气温是一直升高的;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正值时,年平均气温不会持续上升,同时为负值时年平均气温也不会逐年下降的,因为大气环流、大洋环流都能调节低纬度和高纬度之间的热量.(20xx·青岛模拟)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大湖(东西宽约90 km)东湖岸7月份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读图完成3、4题.3.影响湖泊东岸风向的主要因素为( )A.海陆位置B.大气环流C.季风环流D.热力环流4.此时最可能为地方时( )A.0点B.5点C.15点D.20点【解析】3选D,4选C.第3题,据题干可知,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该环流属于因地面受热不均而引起的,属于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第4题,湖泊水比热容大,湖岸土壤比热容小,故湖泊升温慢、降温慢.从图中风向可以看出此时盛行偏西风,根据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可判断湖泊为高气压,气温较低,湖岸为低气压,气温较高,故应为白天气温较高时.(20xx·福建五校联考)下图为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读图回答5~7题.5.与M地相比,N地( )A.气温高、气压低B.气温低、气压高C.气温高、气压高D.气温低、气压低6.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则M、N两地间的风向是( )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7.M、N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A.两地都多云雨天气B.两地都多晴朗天气C.M地多有阴雨天气D.N地多有阴雨天气【解析】5选B,6选A,7选C.第5题,图中M地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则N 处气压较M地高;根据题意,图中气压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故近地面M地是由于气温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的低压,则M地的气温高于N地.第6题,水平方向的气流是从高压流向低压,在北半球向右偏,故水平方向的气流由N地流向M地,向右偏转为东南风.第7题,根据热力环流原理,M地垂直方向的气流上升,N地气流下沉;气流上升,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出现阴雨天气;气流下沉,天气晴朗.(20xx·武汉模拟)下图为西太平洋副高脊北进过程中,120°E~130°E近地面气压多年平均随时间和纬度的变化图,读图回答8、9题.8.据图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沿经线气压梯度最大的时间是( )A.5月15日B.6月15日C.7月1日D.8月1日9.图示区域在图示时间段内的盛行风是(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解析】8选A,9选B.第8题,图中左侧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结合横坐标可以判断5月15日最为符合.第9题,图示区域在图示时间段内大部分位于高压脊的西北侧,此时高压中心位于东南部,故大部分地区盛行东南风.图1为世界某区域图,图2为风力统计曲线图,其中两条对应图1中甲、乙两地,读图完成10、11题.10.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 )A.甲-①、乙-②B.甲-③、乙-②C.甲-②、乙-③D.甲-②、乙-①11.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 )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②地形起伏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④海陆位置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10选D,11选A.第10题,两地都季节性受西风影响,冬季风力最大,但乙地临海且无地形阻挡,风力较甲地大,故D项正确.第11题,甲、乙两地主要受西风影响,风力差异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有关,与其所处的海陆位置有关,也与地形的影响有关.(20xx·郑州模拟)下图中箭头表示风向,甲地终年受该盛行风影响,读图回答12、13题.12.甲地位于( )A.北半球低纬度B.北半球中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高纬度13.下列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降水资料图中,与甲的气候较吻合的是( )【解析】12选B,13选A.第12题,甲地终年受西南风影响,联系风带分布图,可判断为北半球西风带,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第13题,终年受西风控制的地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幅图中A最符合.【加固训练】一般来说,凡受海洋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凡受大陆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冬季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地区,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据此完成(1)、(2)题.(1)图中夏季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地区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②④⑤⑥D.①②④⑤(2)下图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图,该地可能位于上图中的( )A.③地B.④地C.⑤地D.⑥地【解析】(1)选B,(2)选C.第(1)题,由图可知,①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地为温带季风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四地均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③地为地中海气候,⑤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候干旱,具有大陆性气候特点.第(2)题,由图可知,该地各月气温都在15℃以上,属于热带,从降水量来看,全年降水量很小,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上图中的⑤地为热带沙漠气候.下图示意4月某日我国40°N以北地区沿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读图回答14、15题.14.下列示意图与图示天气系统相符的是( )A.①B.②C.③D.④15.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可能( )A.甲地大雨滂沱,气温明显下降B.乙地晴朗无云,气温日较差小C.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D.乙地连日风雨交加,气温升高【解析】14选A,15选C.第14题,从天气系统垂直剖面图可以看出,甲附近锋面坡度较陡,应为冷锋,乙附近锋面坡度较缓,应为暖锋.北半球锋面气旋为逆时针方向,故可判断①图较为符合.第15题,4月份为春季,我国40°N以北地区降水较少,甲地正处于冷锋控制下,且此时锋前暖气团较干燥,故会有大风、沙尘天气,大气能见度较低;乙地处于暖锋锋前,应出现连续性降水.(20xx·莆田模拟)冻雨是大气中过冷却水滴降落过程中,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相遇发生冻结的一种降水.下图示意贵州某山区等温面分布.读图完成16、17题.16.与①地相比,③地( )A.气温更高B.气压更低C.光照更强D.风力更弱17.仅从地形考虑,当冻雨发生时,图中四地冻雨持续时间较长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16选D,17选C.第16题,结合图中等温面分布,③地气温低于①地,故气压高于①地;图示地区位于贵州,根据指向标,③地位于阴坡,且高空大气湿度较大,因此光照不会更强;与①地相比,图中③地的等温线稀疏,说明温差小,故气压差小,风力更弱.第17题,仅从地形考虑,当冻雨发生时,受地形影响,③地风力弱,气流稳定,冻雨持续时间较长.其他三地温差大,气压差大,风力较强,持续时间短.(20xx·永州模拟)下图示意1981~20xx年西藏平均霜冻日数和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单位:天).读图,回答18、19题.18.影响西藏平均霜冻日数空间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地势19.从西藏霜冻日数变化趋势看,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雪线下降B.积温增加C.冻害加重D.地热资源增加【解析】18选D,19选B.第18题,西藏平均霜冻日数与所在地的温度有关,温度低,霜冻日数多,反之则少.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区,气温高,霜冻日数少.第19题,西藏霜冻日数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少,说明气温升高,故雪线应该上升.气温升高,当地的积温增加,冻害减少;地热资源来自地球内部,与地壳运动有关.【加固训练】(20xx·乌鲁木齐模拟)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20xx年10月28日8时至11月2日8时的露点温度及气压变化曲线图.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即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候的温度.读图完成(1)、(2)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 )A.气压越低,露点越高B.水汽含量31日8时高于30日8时C.气压白天高,夜间低D.白天的露点温度高于夜间露点温度(2)冷空气开始影响该市的大致时间是( )A.30日8时B.31日8时C.1日8时D.2日8时【解析】(1)选B,(2)选C.第(1)题,根据图中曲线分析,气压与露点没有相关性,A项错误.31日8时露点温度高于30日8时,说明水汽含量31日8时高于30日8时,B项正确.气压白天较低,夜间较高,C项错误.白天的露点温度不都高于夜间露点温度,D项错误.第(2)题,冷空气开始影响该市的大致时间应是露点温度迅速降低的时间,大致从1日8时开始,C项正确.30日8时或31日8时的露点温度高,没有受到冷空气影响,A、B项错误.2日8时该地已经受冷空气控制,D项错误.(20xx·益阳模拟)下图为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20、21题.20.图中显示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呈现出( )A.正比例关系B.反比例关系C.正相关关系D.负相关关系21.导致全球二氧化碳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 )A.非洲人口迅速增加所致B.火山、地震频繁发生C.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各国大量使用燃烧值低的煤炭所致D.森林的大量破坏和高耗能工业的飞速发展【解析】20选C,21选D.第20题,读图可知,图中全球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也呈上升趋势,说明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第21题,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的大量破坏和高耗能工业的飞速发展.森林的减少,导致吸入二氧化碳能力减弱,工业发展排放二氧化碳增多.读北极冰川面积逐月变化图,完成22、23题.22.北冰洋冰川面积最小值推迟至9月份出现的原因是( )A.此时北极地区极昼时间较长B.海洋水体升温较慢C.秋季北极地区晴天多D.此时北极冰川融化快23.为减小北极冰川面积变化的幅度,下列做法均合理的有( )①发展城市公共交通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③利用太阳能发电④改进农业灌溉技术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解析】22选B,23选D.第22题,北冰洋冰川面积最小的时间出现在温度最高的月份.由于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水的比热容大,海洋水体升温较慢,海水的温度变化滞后于大陆气温的变化.第23题,要减小北极冰川面积变化的幅度,就现阶段来说,就是有利于减缓气候变暖.选项中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对气温变化没有什么影响,应该排除.(20xx·洛阳模拟)地球上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盛行西风环流.下图为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风速分布图.完成24、25题.24.图中中纬度地区西风( )A.风速北半球比南半球大B.风速地区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C.最大风速冬夏变率北半球比南半球小D.纬度范围北半球比南半球广25.造成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北半球海面狭窄,地转偏向力强B.南半球海面宽广,海面温度偏高C.北半球海面狭窄,季节性高低气压系统缺少D.南半球海面宽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解析】24选B,25选D.第2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半球同一季节的不同纬度风速地区差异明显,北半球差异相对较小.最大风速冬夏变率北半球比南半球大,北半球风速大于0的范围比南半球小,故西风影响的纬度范围比南半球窄.第25题,南半球中纬度西风明显比北半球强,主要原因是南半球海面宽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而北半球受陆地影响大,阻挡了西风,使西风势力减弱.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图中①②③④四城市分别是什么气候类型?(2)①③城市气温特点的差异及原因是什么?(3)②④城市对比,冬、夏季气温有何不同?为什么?【解析】由图中纬度范围可知,①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为地中海气候,③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④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海拔、海陆、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①和③、②和④城市纬度相近,气温差异主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答案:(1)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2)①城市冬、夏(1月、7月)气温都比③城市高得多.①城市位于太平洋沿岸,终年受暖流和西风影响,高大的山脉对冷空气有明显的阻隔作用.③城市受寒流影响,冬季受北部冷空气影响.(3)冬季(1月)气温②城市高于④城市,夏季(7月)气温④城市反而高于②城市.冬季:②城市虽然受寒流影响,但高大山脉对北部冷空气有明显的阻隔作用;④城市虽然受暖流影响,但冬季受北部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夏季:④城市不仅受暖流影响,且受东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高;②城市夏季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27.图1为世界部分地区降雨分布图,图2为沿PQ一线1月和7月气温柱状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图中M、N两地降水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形成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PQ沿线各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①②③平均气温/℃1月 5 11 217月29 27 26平均降水量/mm 1月47 75 100 7月150 5 610(2)上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城市c可能是表中的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评价d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列举一种适合在该地种植的粮食作物.【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知,M、N两地的降水类型同属于少雨型.分别根据其所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分析原因.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和洋流等都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第(2)题,根据c地所处地理位置知,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然后结合该气候类型特征在表格内找出对应序号.第(3)题,d地地处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结合该气候类型特征,从正反两方面评价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结合作物生长习性列举适宜在该地种植的作物类型.答案:(1)全年少雨M地处内陆,水汽难以到达;N地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影响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洋流(2)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和少雨)(3)气温: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降水:雨热不同期或夏季降水少,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粮食作物:小麦、玉米(任答一种即可).28.(20xx·宜昌模拟)读世界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图中虚线MN表示航海线,DP与DQ表示锋面,BC线为晨线.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气压状况多出现于________(填“1月”或“7月”).此时N地风向为________风.E地此时的天气状况为________.(2)比较此时A与N两地的风力大小,并分析原因.(3)图中DP为________锋.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海轮从M点向N点航行,途中天气将如何发生变化?(从晴雨、风向、气压方面简要分析)(4)若此时晨线与赤道处经线之间的夹角为20°,太阳直射在________(纬度).【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气压分布及海陆轮廓判断,高压中心出现在陆地,低压中心出现在海洋上,所以多出现在1月.此时N地位于北半球低压中心的东部,所以风向为东南或偏南风.E地此时受大陆冷高压中心控制,天气状况为寒冷干燥,或冷而晴或气温低天气晴朗.第(2)题,读图,此时N地等压线密集,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且N地位于海洋,摩擦力比A地小,所以风力大.A地等压线稀疏,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所以N地比A地风力大.第(3)题,图中DP位于锋面气旋的左侧,应是冷锋.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海轮从M点向N点航行,途中要先经过冷锋,后经过暖锋,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所以途中天气晴雨变化是晴→雨→晴→雨→晴.风向变化是偏西-西南-东南.气压变化是先变低再变高.第(4)题,晨线与赤道处经线之间的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所以太阳直射在20°S.答案:(1)1月东南(或偏南) 寒冷干燥(冷而晴或气温低天气晴朗)(2)N地比A地风力大. N地等压线比A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N地位于海洋,摩擦力比A地小.(3)冷晴雨:晴→雨→晴→雨→晴;风向:偏西-西南-东南;气压:先变低再变高.(4)20°S29.(能力挑战题)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4分)(1)图中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和热带沙漠气候.(2)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3)澳大利亚西北部1月和7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从海陆热力差异等方面说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气流的干湿状况.(4)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从悉尼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解析】第(1)题,图中120°E自南向北穿过的气候类型依次为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第(2)题,澳大利亚中部地区的沙漠与副热带高气压带、寒流和地形阻挡有关.第(3)题,1月份南半球为夏季,陆地上气温高,形成低压,此时北半球东北信风带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西北风,西北风来自低纬海洋,气候湿润.7月份,南半球为冬季,陆地上气温低形成高压,澳大利亚西北部多受来自陆地上的东南信风影响,气候干燥.第(4)题,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于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致使悉尼季风气候不如上海明显.答案:(1)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2)南回归线横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澳大利亚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3)1月: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7月:澳大利亚大陆冬季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处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相对干燥.(4)表现:悉尼冬夏气温温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原因: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一1-精装版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一1-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一1-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一1读甲、乙两岛示意图,回答1、2题.1.有关甲乙两岛与图中城市位置叙述正确的是()A.甲岛位于东半球,乙岛位于西半球B.甲岛位于西半球,乙岛位于东半球C.A位于B和C的东北方向D.C位于A和B的东南方向2.两个岛屿面积相比( )A.甲大于乙B.甲小于乙C.甲等于乙D.难以判断【解析】1选C,2选B.第1题,甲乙两岛的经度均位于20°W向东到160°E的东半球.A、B、C三城市均为东经和北纬,因此经度数大的位置在最东,纬度数大的位置在最北.第2题, 甲岛的南北纬度跨度和东西经度跨度均小于乙岛,且甲岛的纬度较高,因此甲岛的实际面积小于乙.下图为地球侧视图且大圆为经线圈,P点自转线速度为零且位于某一大陆上.据此完成3、4题.3.M点的地理坐标为( )A.90°E,45°NB.90°W,45°SC.90°E,45°SD.90°W,45°N4.自P地沿最短航线飞行至N地的方向为( )A.东北B.正北C.西北D.先向北再向南【解析】3选C,4选B.第3题,P点自转线速度为零,说明位于极点,位于某一大陆上,可以确定为南极点.图中左侧为0°经线,则M点的地理坐标为90°E,45°S.第4题,P、N位于同一经线圈,经线圈是大圆,距离最短,故P地沿最短航线飞行至N地的方向为正北.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5~7题.5.图中公路沿线相对高度最大值可能是( )A.450米B.500米C.550米D.600米6.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0千米,要在边长为2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应为( )A.1∶40 000B.1∶200 000C.1∶4 000D.1∶20 0007.图中公路规划方案中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①尽可能连接居民点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状弯曲④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解析】5选C,6选D,7选B.第5题,甲地海拔最低,为0~100米,丙地海拔最高,为500~600米,因此公路沿线相对高度最大值接近600米,但不等于600米.第6题,比例尺===.第7题,图中公路尽量沿山谷延伸,在陡坡处呈“之”字状.8.甲为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乙为沿甲图中某剖面线所绘的地形剖面图.乙图所示地形剖面是沿甲图中的哪条线段所绘( )导学号08620xx3A.abB.cdC.efD.gh【解析】选C.乙图中,起点处海拔约为210米,故a、g两点不符合.最高点靠近右端点,故cd线不符合.9.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名称和甲地地形部位名称.(2)该地计划在图幅所示东北部修建水库,水库最大蓄水量时水面高程不超过390米.你是否赞成在该地修建水库?请依据图示信息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从等高线地形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的海拔在350~490米,地面起伏,坡度和缓,属于丘陵地形类型;甲地位于两个山顶之间,属于鞍部.第(2)题,这一问是开放性题目,可以从修建水库具有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等方面的作用、汇水面积大、河谷狭窄,利于建坝等方面分析赞成的理由;也可从修建水库会淹没耕地,使人均耕地减少、需迁建公路和居民点,建设成本高,该地已有河流流经,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等方面分析不赞成的理由.答案:(1)丘陵;鞍部.(2)赞成.降水季节变化大,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地势低洼、开阔,利于蓄水(或图幅北部河谷狭窄,利于建坝);邻近农用地、居民点,便于生产、生活用水.不赞成.该地已有河流流经,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需迁建公路和居民点,增加建设成本;淹没大片耕地,人均耕地减少.纬线世界地图是按照纬线分割地球仪,以纬线为纵坐标线、经线为横坐标线来绘制的世界地图.下图为纬线地图,有一艘科考船从悉尼出发,到图中A地进行科学考察,读图回答1~3题.1.最适宜与A地共同使用该图的国家是( )A.印度B.中国C.澳大利亚D.美国2.对跖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下列有关图中A点与其对跖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东半球B.地方时总是相差12小时C.不可能同时属于同一日期D.球面最短距离相差18 000千米3.图中A地位于悉尼的( )A.正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正西方【解析】1选A,2选B,3选C.第1题,由材料可知,纬线世界地图是按照纬线分割地球仪,以纬线为纵坐标线、经线为横坐标线来绘制的世界地图,在纬线图上主要体现的是纬度差异,由图可知A点与印度经度几乎没有差异,主要为纬度差异,所以最适宜使用该图,而其他三国,都既有经度差异也有纬度差异,所以不适宜用该地图.第2题,对跖点是关于地心对称的点,它们纬度数相同,分别为南北纬度,经度和为180°.互为对跖点的两地一定分属两个半球,地方时总是相差12小时.由于划分日期的线有两条,如果互为对跖点的两地同时位于零时经线与180°经线一侧,就会是同一日期.互为对跖点的两地球面最短距离相差约20 000千米.第3题,由A点与悉尼的相对位置可以发现,A点在南极洲,位于悉尼南方,且从悉尼向A方向逆着地球自转方向跨过的经度数小,A在西,所以A在悉尼西南方向.【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易出现的错误:(1)不能正确认识到纬线图上主要体现的是纬度差异.(2)忽视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的位置关系: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3)没有掌握极地经纬网判断方向的方法——“以极地定南北,以自转定东西”.(20xx·广州模拟)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4、5题.导学号08620xx44.位于甲地附近的某学校组织学生沿图示虚线进行郊游活动,行进过程中 ( )A.在乙地感受飞流直下B.在丙地欣赏峡谷风光C.在丁地远眺学校美景D.方向为由西北向东南5.该地拟修建一水库,最佳的坝址为( )A.乙处B.丙处C.丁处D.戊处【解析】4选B,5选D.第4题,乙地等高线较为稀疏,可能看到梯田;丙地线路两侧等高线密集,坡度陡,能欣赏到峡谷风光;甲丁之间有山脊阻挡不可通视;行进方向由西南向东北.第5题,戊处位于峡谷,其上游有集水区域,因而该地作为坝址建水库最佳.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6、7题.6.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鞍部B.山谷C.山脊D.山顶7.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156米B.178米C.220米D.255米【解析】6选B,7选C.第6题,根据图中林木密集区等高线发生弯曲,可以判断林木密集区可能位于山谷或山脊.根据题目叙述,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林木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山谷地带是集水区域,水源较为充足,所以林木密集区位于山谷地带.第7题,图示区域东、西两侧之间最多有7条等高线,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为30米,可以根据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n为相隔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计算东、西最大高差应该为180米<H<240米.【加固训练】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1)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C.溪谷的台风降水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2)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A.甲、乙B.甲、丙C.乙、丁D.乙、戊【解析】(1)选D,(2)选B.第(1)题,因为是“台风过后”,测量本次台风的降水量已经不可能;溪谷中的蒸发量不是学生实习能够测量出来的;但学生可以很直观地观测到溪谷所在地的坡度和洪水过后形成的堆积物粒径的大小.第(2)题,根据等值线的判读规律:“凸高则低,凸低则高”,结合图中等高线数值的变化,可知甲、丙两地位于山谷;溪谷发育在山谷中,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自然在山谷中,而乙、丁、戊三地位于山脊.8.(20xx·蚌埠模拟)图1为某大陆东部沿海地区7月份等温线图,从地形上看,图2四幅剖面图与图1甲乙线段经过地最相符的是( )【解析】选B.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区域面积不大,甲乙沿线气温高低主要取决于海拔的影响.海拔越高的地区气温越低,因此从甲向乙方向依次经过山顶和山谷地貌.9.(能力挑战题)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今年暑假对我国西南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C处有一石碑“×河源”.请在图中画出发源于该处的小河.小组同学发现,图示区域内该河的上游和下游段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水流缓慢,你是否能解释其中原因?(2)该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山上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其中一位同学站在C处、另一位同学站在E处,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D处的同学能否看到上述两位同学?为什么?(3)该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画了DE、GH的剖面图,出现了图右侧①②两种情况,你认为正确反映GH剖面的是_______________,请在①②两图中标出GH和DE的交点I.(4)两位同学分别在A、B两地测量当地的气温,你认为两地之间的温差约为多少?为什么?【解析】第(1)题,河流发育在山谷,山谷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陡,河流流速较快.第(2)题,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的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起的为山脊.如果两地之间有山脊相隔,就会阻挡视线,山谷则不会.第(3)题,G、H两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从G到H海拔是先升高再降低,故选②.GH和DE的交点I 为GH间的最高点,DE间的最低点.第(4)题,图中等高距为100米,B处海拔为700米,A处海拔为1 200米,两地的垂直高差为500米,在近地面,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约下降6 ℃,故两地之间相差约3 ℃.答案:(1)画图略. 该小河上游、下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故水流相对缓慢.(2)看不到C处的同学,因为C、D之间有山脊阻挡了视线;能看到E处的同学,因为D、E之间是鞍部,不会阻挡视线.(3)②略(分别在最低、最高处).(4)3 ℃. 根据等高线可知,两地高度相差500米,而在近地面,高度每增加1 000米,气温约下降6 ℃.。

【2020】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高效演练跟踪检测7.2城市化

【2020】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高效演练跟踪检测7.2城市化
②增加了污水处理系统的负担
③充分利用了公园、绿地等蓄水空间
④城市地表径流会污染河流、湖泊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4.城市自然水文系统只起辅助作用,是由于()
A.城市地面硬化多,蒸发、下渗少
B.城市降水多,排水困难
C.城市需水量大,降水比重小
D.城市污染严重,降水难利用
5.修复城市水文系统,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2020】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高效演练跟踪检测7.2城市化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7.2 城市化
下表为1800~20xx年中国城市化率(%)的国际比较,读表回答1、2题。
年份
1800
1900
1950
20xx
20xx
中国
3.8
4.4
11
36
49
美国
6.1
40
64
79
82
英国
20
69
84
79
80
德国
5.5
49
72
6
77
85
1.表中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的国家为()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
2.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
A.城市化水平低B.逆城市化现象严重
C.城市化速度慢D.城市化问题较少
【解析】1选B,2选A。第1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1950~20xx年,英国城市化比重下降,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而此时段其他国家的城市化率都在上升。第2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水平低,但城市化速度快;目前我国的城市化问题突出,但并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020-2021【名校提分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高效演练跟踪检测1.4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020-2021【名校提分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高效演练跟踪检测1.4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1.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下图中白点是在美国同一地点全年不同月份部分日期早上8:30拍摄的太阳曝光照片。

甲、乙、丙是在二分与二至日内从日出到上午8:30对太阳连续曝光拍摄而成的光弧。

据此完成1、2题。

1.拍摄镜头朝向( )A.东北B.西南C.东南D.西北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光弧拍摄日日落时直立旗杆影子指向东南方B.甲光弧拍摄日美国朝南开窗的房间内正午阳光照射面积达全年最大值C.乙光弧拍摄日北京应在北京时间6:00日出D.丙光弧拍摄日武汉的白昼达一年中最长【解析】1选C,2选A。

第1题,甲、乙光弧都有日出部分被遮挡住,在二分二至日内,上午8:30太阳位于东南部天空,拍摄到的光弧分布在东南部天空,所以拍摄镜头的朝向应是东南方向。

第2题,根据图片中光弧的高度,甲是夏至日,日落西北方向,旗杆影子朝向东南方向;甲光弧拍摄日,美国朝南开窗的房间内正午太阳照射面积达全年最小值;乙光弧拍摄日是二分日,北京地方时6时日出,而此时北京时间为6:16;丙光弧拍摄日为冬至日,武汉的白昼达一年中最短。

读同一时刻不同日期晨昏线图,图中最外圈纬线为60°S,浅色阴影区域为T1时刻黑夜范围,深色阴影区域为T1时刻过后的T2时刻黑夜范围。

完成3、4题。

3.T1时刻,世界时为( )A.2月6日6:00B.2月6日20:00C.11月7日6:00D.11月7日20:004.自T1至T2时期,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上海市盛行东南风B.北京市正值多雨季节C.亚洲高压势力增强D.澳大利亚正值麦播忙季【解析】3选C,4选C。

第3题,从图中可以判断出T1时刻,90°E平分昼半球,其地方时为12时,由此可判断出世界时(0时区区时)为6时;从图中看出T1过后,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在扩大,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向南移动,因而T1时刻,世界时应为11月7日6:00。

第4题,自T1至T2时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季节上应为北半球的秋季转向冬季,亚洲高压势力增强。

2020-2021【名校提分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三

2020-2021【名校提分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三

单元评估检测(三)第三至第五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联合国2015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

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人们在水资源社会循环过程的环节中环保意识不强,水资源利用不当,从而导致一定程度上水资源短缺。

人类“水资源利用不当”及“造成水资源污染”的两个环节分别是( )A.取水输水B.用水排水C.排水取水D.排水输水2.水循环对自然界水资源的更新意义重大,同时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过程中具有巨大的能量,其能量主要是来自( )A.太阳辐射B.地球运动C.地球内能D.人类燃烧的煤炭、石油【解析】1选B,2选A。

第1题,人类在用水方面,浪费比较严重,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资源短缺。

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的废水在排放到自然环境之前,没有采取净化措施,造成水体污染,从而也导致水资源短缺。

第2题,只有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自然界的水体才会蒸发,才会有水汽输送等,水在循环过程中将所吸收的太阳能进行转化,从而使水在循环中具有巨大能量。

【知识拓展】“世界水日”的起源及意义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

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二十一世纪议程》第十八章所提出的建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其旨在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乏淡水问题,开展广泛的宣传以提高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

联合国水机制和联合国人居署负责对全球的世界水日活动进行协调。

(2016·南昌模拟)下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4.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解析】3选B,4选A。

2020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模块综合检测二-精装版

2020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模块综合检测二-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模块综合检测二-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模块综合检测二第六至第十一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xx·潍坊模拟)北京时间20xx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下图示意江西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人口自然增长轨迹,X表示初期,Y表示末期.据此完成1、2题.1.只考虑自然增长,江西省人口变化的特征是( )A.Ⅰ阶段人口增长变慢B.Ⅱ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C.M拐点出现是受政策因素影响D.从M到Y期间,人口数量一直减少2.二孩政策的实施,将对江西近十年产生的影响是( )A.老年人口比重会明显下降B.就业压力增大C.社会职业构成发生变化D.男女性别比变大【解析】1选C,2选C.第1题,图中横轴是出生率,纵轴是死亡率,I阶段人口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加快,A错;Ⅱ阶段人口出生率始终大于死亡率,人口继续增长,不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B错;M拐点出现,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是受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C对;从M到Y,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大于0,故人口数量一直增加,D错.第2题,二孩政策的实施,会使我国新出生婴儿的数量增加,有利于母婴医疗、儿童服饰、教育培训等行业的发展,会使社会职业构成发生一定变化.(20xx·枣庄模拟)“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土地权属、行政管理等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城市片区.据此回答3~5题.3.造成我国很多大城市存在“城中村”的直接原因是( )A.城市经济发展快B.城市功能区分化快C.城市化速度快D.城市人口增长快4.“城中村”的存在对城市发展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A.影响城市管理B.增加安全隐患C.阻碍城市交通D.影响市容市貌5.对“城中村”进行改造首先要( )A.缓解交通拥堵B.治理环境污染C.搞好城市规划D.优化产业结构【解析】3选C,4选A,5选C.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由于城市化速度过快,城市化发展不平衡,从而出现了“城中村”.第4题,由于“城中村”与城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从而加大了城市的管理难度,影响城市发展,故A 选项正确.其他选项是影响城市管理的具体方面.第5题,对“城中村”进行改造首先要搞好城市规划,有一个较好的规划才能使城市各项工作得到良好发展.(20xx·韶关模拟)下图示意20xx年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6.受其影响最严重的农作物可能是( )A.冬小麦B.甘蔗C.青稞D.棉花7.为了减少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业生产的损失,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A.华北地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B.东北地区培育优良品种C.西北地区兴修水库等水利工程D.南方地区加强监测和预报【解析】6选D,7选D.第6题,图示冬小麦产区受到影响主要在夏季,冬小麦已经成熟,干旱对其影响小;甘蔗主要产区受到的影响是台风数量偏少,利于甘蔗生长;青稞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受厄尔尼诺的影响小;而棉花产区高温干旱,缺水影响棉花的生长.第7题,在华北地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不能缓解高温干旱;培育良种需要时间较长,不能缓解东北地区今年的低温冷害;西北地区受厄尔尼诺的影响小;南方地区加强监测预报,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预防灾害,减轻损失.(20xx·河北名校联考)以色列是世所罕见的自然条件恶劣的国家,但其农业不但满足了国内95%左右的需要,还大量出口农产品,并向世界上60多个国家输出农用物资设备和传授农业生产技术.结合下图,回答8、9题.8.影响以色列农业发展的恶劣自然条件表现为( )A.气候湿热、旱涝频发B.热量不足、冻土广布C.风沙肆虐、台风连连D.土壤贫瘠、水源奇缺9.以色列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因素是( )A.交通B.光照C.技术D.市场【解析】8选D,9选C.第8题,以色列位于地中海沿岸,主要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水源短缺,土壤以荒漠土为主,D正确.第9题,以色列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得益于其发达的农业科技及农业产业政策支持,C正确.【加固训练】(20xx·平顶山模拟)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3个月,前期(2个月)最适宜的温度17~22℃,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2~14℃.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温资料.读图,回答(1)、(2)题.(1)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获月份为( )A.3月B.5月C.9月D.11月(2)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 )A.上市较迟B.无需灌溉C.离市场近D.病虫害少【解析】(1)选C,(2)选D.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作物在生长期前期(2个月)最适宜的温度17~22℃,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2~14℃,乙地符合条件的月份为7、8、9月,故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获月份为9月.第(2)题,该作物生长期只有3个月,乙地满足该作物生长的时间要比甲早一些,上市较早,A错;材料中没有涉及水源、市场等信息,B、C错误;冬季低温有利于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甲地最冷月在0℃以上,乙地最冷月在0℃以下,故乙地病虫害少些.(20xx·绥化模拟)读以下网络笑话材料,完成10~12题.某老农进城,看见一广告牌上写着:“苹果,优惠价 4 688!”老农一惊:“谁吃得起?”往前走,又看见一个广告牌:“小米,2 299!”老农想,八成是骗子!继续前行,又看见一个牌子写着:“小辣椒,只要998!”老农实在忍不住了,拿起手机给儿子打电话:“娃啊,别打工了,快回家种地吧,我们要发了……”10.若老人的家乡为我国苹果生产基地之一,则其家乡最可能位于( )A.东南丘陵B.东北平原C.黄土高原D.四川盆地11.老人的家乡与美国苹果手机公司总部所在地(硅谷),两地水果产区生长旺季相同的气候条件是( )A.高温多雨B.炎热干燥C.光照充足D.热量充足12.材料中,三种手机价格悬殊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材料D.劳动力【解析】10选C,11选D,12选B.第10题,苹果为温带水果,在我国的主要产区在北方地区,排除A、D;东北平原属中温带,但不适合苹果种植,故在黄土高原.第11题,黄土高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而硅谷所在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所以,两地的生长季夏季的共同特点是热量充足.第12题,手机属于电子产品,其价值主要在于其科技含量.【加固训练】(20xx·冀豫晋百校联考)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农业景观.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水稻种植业D.混合农业(2)据图判断( )A.箭头表示该地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B.箭头表示该地农业生产忙季和闲季错开C.水热条件决定着该地农产品类型和规模D.该地位于我国太湖平原【解析】(1)选D,(2)选A.第(1)题,图中水产养殖业与种植业混合,属于混合农业.第(2)题,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珠江三角洲,这种基塘农业充分利用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利于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发展;决定该地农产品类型和规模的因素主要是市场;忙闲季错开是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20xx·新乡模拟)读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统计表,并结合学习过的知识,完成13~15题.甲产业乙产业丙产业1990年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安徽、主要生产地区河南、江苏、四川2003年主要生产地区广东、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北京(39%)广东(26%)上海(35%)广东(28%)江苏(20%)13.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的供应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C.交通的便利程度D.市场的开放程度14.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因素B.环境因素C.技术因素D.劳动力因素15.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叙述正确的是( )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优势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陆迁移的趋势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D.三种产业布局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解析】13选B,14选C,15选A.第13题,甲产业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内陆地区都有分布,所以主导因素是廉价劳动力.第14题,京、沪、粤三地在沿海地区,随着时间推移,乙、丙逐渐向这些地区迁移,最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有技术优势.第15题,随着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渐渐迁往内陆,A正确.乙、丙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多高等院校,产业集聚是为了利用技术.B错误.乙、丙不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C错误.三种产业布局均未体现全球经济一体化,D错误.下图为京津冀都市圈汽车整车企业空间布局变化图.读图回答16、17题.16.1996~20xx年京津冀都市圈汽车整车企业空间布局变化特点是向该区域( ) A.中小城市集中 B.中心城市集中C.港口城市集中D.边缘地区集中17.影响该空间布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生态环境B.矿产资源C.廉价劳动力D.消费市场【解析】16选B,17选D.第16题,由图可知,20xx年与1996年相比,汽车整车厂在北京、天津等中心城市数量增多,故向中心城市集中.第17题,向中心城市集中主要是为了靠近消费市场,而中心城市的生态环境比本区域的其他地区要差、劳动力价格也高、矿产资源也缺乏,故选D.下图示意水泥工业的布局要求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某城市的区域条件.读图,完成18、19题.18.该区域发展水泥工业市场条件不够理想,能对此起到明显改善作用的是( ) A.工厂用地 B.水资源C.政策D.运输条件19.该区域发展水泥工业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是( )A.招募劳动力B.提高资源运进能力C.提供优惠政策D.建立火电厂【解析】18选D,19选B.第18题,该区域发展水泥工业的市场条件不够理想,但交通运输条件较好,可以将产品快捷地运往消费市场,D项正确.第19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的劳动力、政策、燃料等条件都优于布局要求,但该地的资源条件不理想,因此要发展水泥工业,应提高资源运进能力,B项正确.滇越铁路(昆明-越南)建于1903~1910年,工程既艰巨又浩大,特别是开凿隧道,需要靠一凿一锤打通.当时被英国《泰晤士报》称为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齐名的“世界三大工程奇迹”.读滇越铁路我国境内某段示意图,完成20、21题.20.图中m~n段铁路绕行Q地的原因最可能是( )A.避免跨越国境B.减小铁路坡度C.多连接聚落D.降低工程难度21.《泰晤士报》称它为“世界三大工程奇迹”,是因为这条铁路建设中最大的障碍是沿途( )A.森林茂密B.气候湿热C.地形地质复杂D.河流纵横交错【解析】20选D,21选C.第20题,Q地是山口,m~n段铁路绕行Q地显然是由于地形原因,为降低工程难度而增加了铁路长度.第21题,此铁路经过云贵高原,沿途多喀斯特地貌,地形复杂多变,崎岖不平,铁路修建难度极大.【加固训练】(20xx·漳州模拟)下图为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城市的空间发展方向是( )A.东北部B.东南部C.西南部D.西北部(2)地铁线附近最适宜建长途汽车站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解析】(1)选B,(2)选B.第(1)题,图中该城市的地铁向东南方向发展得最远,所以城市的空间发展方向是东南方向,B对.向其他方向伸展的距离短,只表示××区范围,不表示发展方向,A、C、D错.第(2)题,根据地铁线的伸展距离,甲地位于城市中心区,是商业区,不适宜建汽车站,A错;丙地、丁地位于××区范围内,建汽车站容易造成市内交通拥堵,C、D错;乙地距××区较远,对市区交通影响小,有地铁线与市区相通,最适宜,B对.下图示意某地聚落及交通分布.读图回答22、23题.22.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变为城市的是( )A.甲B.乙C.丙D.丁23.图中戊聚落布局形态及成因是( )A.团块状形成于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B.带状形成于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C.团块状形成于受河流、地形影响的山谷地区D.带状形成于受河流、地形影响的山谷地区【解析】22选B,23选D.第22题,由图可知,乙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有铁路和公路经过,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第23题,据图判断,戊聚落主要沿河谷分布,其布局形态应为条带状,主要受地形、河流的局限所致.【加固训练】(20xx·山西联考)下图示意成都“三环十六射”快速路网规划.据此完成(1)、(2)题.(1)成都二环路的主要作用是( )A.加强××区与外界的联系B.形成快速进出城的通道C.保障城市内部交通通畅D.缓解双流机场的交通压力(2)“三环十六射”快速路网的建成( )A.促使城市中心商务区向外迁移,减轻城市交通压力B.完善成都××区路网体系,提升整个路网的运输能力C.推动逆城市化进程,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D.加快市区人口向郊外迁移,提高城市化水平【解析】(1)选C,(2)选B.第(1)题,城市环线的作用主要在于分散车流、缓解市区内部的交通压力.第(2)题,建设“三环十六射”主要是为了提升××市区交通能力,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网.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刻.我国政府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24、25题.2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①④②③B.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①②③④C.③阶段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D.④阶段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25.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有( )A.扩大采矿、建材、化工、电力等工业的发展规模B.加大对水、土地、森林、海洋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C.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状况D.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活动的传统化【解析】24选A,25选C.第24题,①表示采猎文明,以狩猎采集活动为主;②表示工业文明,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③表示后工业文明,知识劳动比重上升,物质劳动比重下降;④表示农业文明,狩猎采集比重下降,种植畜牧比重上升,占据主导.第25题,目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突出,高能耗、高污染、高浪费现象严重,故需要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甲国及其M市形态分布图.材料二中国与甲国20xx年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1)试分析甲国与中国面临人口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简述M市城市形态及其影响因素.(3)据联合国最新统计数字显示,M城市有1 100万人住在贫民窟,占到该市总人口的2/3,请你分析此问题的成因.【解析】第(1)题,从两国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可知,甲国青少年比重更高,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而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第(2)题,图中城市沿半岛沿海和铁路线呈条带状分布.第(3)题,该城市大量人口居住在贫民窟是城市化过快畸形发展的结果,根源是人口的增长和人口迁入.答案:(1)相同点:两国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加大环境与经济发展压力.不同点:甲国人口自然增长快,青少年比重高,未来就业压力大;中国老龄化趋势严重,社会养老负担加剧.(2)呈条带状.影响因素:交通线路(铁路)分布和陆地轮廓.(3)M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迅速;周围大量乡村人口涌入M市,导致城市规模过度膨胀,加剧就业、居住等社会问题.27.(20xx·洛阳模拟)下图是我国“珠三角”地区及其工业总产值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请分析“珠三角”地区在工业化发展中的区位优势.(2)描述1980年以来该地区工业总产值变化特点.(3)该地区1990年前后,主导产业分别是什么?分析1990年后进行产业升级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区位优势可以从位置、地形、交通、劳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读工业总产值增长示意图可知曲线呈逐年上升趋势,1980~1990年由于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所以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较慢,1990~20xx年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发展迅速,所以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加快.第(3)题,“珠三角”地区1990年之前主要是承接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逐渐发展起来的,1990年之后随着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着“珠三角”地区进行产业升级,升级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答案:(1)位于我国南部,毗邻港澳地区,靠近东南亚;临近海洋,有优良港口,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2)总体上升;1990年前增长缓慢;1990年后增长迅速.(3)1979~1990年,该经济区主导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1990年后,主导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国家对外开放政策范围扩大,使该地区政策优势减弱;工资水平提高,劳动力成本的优势逐渐丧失.28.(能力挑战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作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加工基地,天然橡胶已成为海南重要的热带特色产业,并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天然橡胶是一种喜高温、多雨、静风和肥沃土壤的热带乔木,生长忌低温和台风.下图示意海南橡胶集团产业园生产.材料二西双版纳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橡胶基地.该地区为大力种植橡胶,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为保证橡胶产量,需要扩大间距,控制单位面积植株数.下图示意原生态林和橡胶林的水循环.(1)评价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的主要条件.(2)分析海南橡胶集团产业园此种循环经济模式的意义.(3)针对西双版纳的天然橡胶产业,有人提出扩大橡胶种植规模,有人则认为不合适.推断后者认为不合适的理由.【解析】第(1)题,评价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的区位条件要结合气候、劳动力、种植历史、土壤等有利、不利两个方面考虑.第(2)题,结合可持续发展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方面分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橡胶林与原生态林相比,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地表径流增大,故大规模种植橡胶会破坏原始植被,加重水土流失,破坏原始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使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答案:(1)优势: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雨热同期;劳动力廉价且丰富;种植历史长,经验丰富.劣势:夏秋季节多台风;土壤为砖红壤,肥力低;冬季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2)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3)破坏原始植被,加重水土流失;破坏原始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为保证橡胶产量,扩大间距,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2020-2021【名校提分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七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2020-2021【名校提分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七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如图表达了四个国家4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判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最快的是甲B.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乙C.丙国正处于高增长阶段D.目前丁国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2.按人口自然增长变化的一般规律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丙、甲、乙、丁C.甲、丁、乙、丙D.丙、甲、丁、乙解析:1.D 2.A 第1题,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乙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最快;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甲国;丙国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属于低增长阶段的现代型模式;丁国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属于现代型模式,由于老年人口比重大,因此死亡率较高且呈现上升趋势。

第2题,人口自然增长变化的一般规律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降低,顺序应是甲、乙、丙、丁。

(2018·河北定州中学模拟)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表示,将拿出延迟退休方案,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读我国某省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统计图(图中包含预测部分,能反映我国大多数地区人口增长过程的一般规律),完成3~4题。

3.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拐点甲的强制性比拐点乙弱B.拐点甲之后我国人口将会迅速增多C.拐点乙之后我国人口明显减少D.图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是③4.推出延迟退休方案的现实背景是( )A.延迟社保支付,增加就业B.减轻社会养老负担C.传统生育观念导致男女性别比大D.青壮年劳动力减少,老年人从业意愿强烈解析:3.A 4.B 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拐点甲是国家的人口政策调整,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拐点乙是计划生育中的只生一胎政策,具有强制性,所以拐点甲的强制性比拐点乙弱,A对。

由于生育观念的变化,拐点甲之后我国人口将会增多,但不会增长太快,B错。

拐点乙之后我国人口仍是增长状态,只是增速减慢,C错。

2020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七2-精装版

2020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七2-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七2-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七2常见天气系统(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中①②③为不同时期出现于我国的三条锋面,其中②③为准静止锋.读图完成1、2题.1.从出现的时间看,冬半年常出现的天气系统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2.当②锋面出现时,下列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一场春雨一场暖,田间农夫忙种田【解析】1选C,2选B.第1题,①表示冷锋南下,出现在冬半年;②表示江淮准静止锋,出现在6~7月;③表示昆明准静止锋,出现在秋冬季节.第2题,图示②表示江淮准静止锋,出现在6~7月的江淮地区,受其影响,江淮地区形成“梅雨”天气.“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我国春季受暖锋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因海拔的差异而导致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一场春雨一场暖,田间农夫忙种田”反映春季受暖锋影响形成的春雨.读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3、4题.3.我国北方夏季有“久晴西风雨”的天气谚语,图中能说明该谚语的天气系统是( )A.①B.②C.③D.④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和其他三处不同的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3选C,4选A.第3题,夏季的“久晴西风雨”是指冷空气南下带来的冷锋雨,锋线出现在低压槽处.图中①④处为高压脊,不会出现降雨;②处为暖锋;③处为冷锋.第4题,甲地在冷锋后,天气为阴雨天气;乙地在暖锋后,被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丙、丁两地处于高压脊,气流下沉,天气晴朗.5.(20xx·山东文综)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解析】选C.由经纬度可知,乙位于西伯利亚地区、甲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来自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冷气团与我国华北地区的暖气团相遇,容易形成冷锋,导致所经地区天气发生明显变化.(20xx·宝安模拟)下图为某年11月某时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6、7题.6.该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强降温和大范围雨雪天气,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7.图中( )A.A地高压在短时间内将变为低压B.B地受暖气团控制吹西北风C.××市的空气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D.黄海海面风力强劲,不适合航行【解析】6选C,7选C.第6题,图中天气系统能带来降温、雨雪等天气,故为冷锋.第7题,11月即将进入冬季,A处冷高压会增强,不会短时间变为低压;B地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北京处于锋面附近,会出现大风天气,将污染空气吹走,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黄海海面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下图为北半球某地高空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8.图中R所对应的地面上的风向是( )A.东南风B.西北风C.南风D.北风9.若这两个天气系统同步向西移动,24小时后Q气压中心将移动到R处,则未来20小时内,R处探空气球测得的风向和风力情况是( )A.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增大B.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减小C.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增大D.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减小【解析】8选B,9选D.第8题,在地面上,P地为高压,Q地为低压,气流由P流向Q,受地转偏向力影响,R地吹西北风.第9题,未来24小时内,R地保持在Q高压中心的西侧,风向基本不变;等压线逐渐变得稀疏,风力逐渐减小.(20xx·江苏地理)下图是20xx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0、11题.10.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11.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解析】10选B,11选C.第10题,由图可知,图中虚线范围主要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疏,沙源丰富,靠近高压中心,正值春季,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与其他三地相比,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更强劲,更易发生沙尘暴.第11题,由图中锋面符号不难看出,此时M地位于冷锋锋前,将有冷锋过境,过境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风力增强,天气转阴,可能出现降水.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下图为某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8分)(1)比较图中甲、乙两地的风力大小,说明原因.(2)描述乙地的天气状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3)此季节丙地农民在播种时,常常采用地膜覆盖措施,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的作用.【解析】第(1)题,据图看出,甲地位于高压中心处,等压线稀疏;乙地所在处等压线密集.第(2)题,图中显示,乙地刚经历了冷锋过境,且位于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内,该气象灾害应是沙尘暴,因此乙地出现沙尘天气.第(3)题,丙地为华北平原地区,春季降水少,易出现春旱,且常遭受寒潮天气影响,低温影响播种,地膜覆盖能起到保温、保湿作用.答案:(1)甲、乙两地相比,乙地的风力较大.原因:甲地受高压控制,气流以下沉为主,且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故风力较大.(2)乙地天气状况:大风、降温,沙尘漫天.原因:经历冷锋过境,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此时为该地的春季,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而冷锋锋前暖气团比较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沙尘天气.(3)丙地为我国的华北地区,此季节为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春季晴朗天气多,昼夜温差大,且华北平原易遭受寒潮侵袭,形成低温天气,地膜覆盖可起到保温作用,使农作物生长免受低温影响.13.(能力挑战题)读我国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问题.(28分)(1)指出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并说明甲地的气流运动特征.(2)判断A线附近的锋面类型,说明该锋面过境时的天气状况.(3)据图所示天气系统信息,比较甘肃、上海两地的昼夜温差大小,并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说明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等压线分布图可以判断,甲地是气旋(低压),乙地是反气旋(高压);甲地(气旋)水平方向呈逆时针辐合运动,垂直方向呈上升运动.第(2)题,根据锋面气旋的相关知识,A附近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冷锋过境时常伴随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现象.第(3)题,甘肃受高压中心控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白天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温度较低,昼夜温差较大;上海受低压中心控制,多阴雨天气,云量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白天气温相对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温度较高,昼夜温差较小,故甘肃昼夜温差比上海大.答案:(1)甲地是气旋(低压);乙地是反气旋(高压). 甲地气流水平方向呈逆时针辐合运动,垂直方向呈上升运动.(2)冷锋. 大风、降温、雨雪.(3)甘肃昼夜温差比上海大. 甘肃受高气压(或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云量少),白天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2020-2021【名校提分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高效演练跟踪检测选修6.4

2020-2021【名校提分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高效演练跟踪检测选修6.4

高效演练·跟踪检测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西省某县低山丘陵区的花岗岩、钾长石和瓷土等建材资源丰富。

下图为当地建材资源开发前后相关信息示意图。

该地区生态问题的分布特点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解析】读图可看出,开发初期问题区域呈点状分布,开发12年后,问题区域扩大,呈面状分布。

该图为当地建材资源开发前后相关信息示意图,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建材资源开发,破坏植被与表土;该区域位于江西省某县,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加之问题区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多坡地,加剧流水侵蚀作用,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分布特点:以点状分布为主变为以面状分布为主。

成因:①(露天)开采,破坏植被与表土;②该地区是低山丘陵区,多坡地;③降水量大且集中,流水侵蚀强(水土流失严重)。

2.(2016·昆明模拟)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罗布泊人是新疆维吾尔族最古老的族群,他们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鱼为食。

新中国成立后,发起多次开垦浪潮,开展土地平整运动,致使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增加。

在20世纪中后期,因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周围荒漠化严重,罗布泊迅速退化,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完全干涸。

简述罗布泊干涸的原因及该湖干涸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解析】原因可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自然角度来看,罗布泊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从人为角度来看,该地由于过度开垦,人口激增,用水量增加,塔里木河取水增加,导致湖泊来水量减少,最终干涸。

该湖干涸会使水生生物死亡,周边环境恶化,荒漠化加剧。

答案:原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人口激增,造成上游河段过度取水。

影响:水生生物死亡;周边植被成片死亡;风沙加剧,荒漠扩大。

2020-2021【名校提分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1.3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2020-2021【名校提分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1.3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课时提升作业三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5年11月,有甲、乙、丙、丁四架飞机以同样的速度沿所在纬线自西向东飞行,据此回答1、2题。

1.四架飞机运动角速度最慢的是( )A.甲B.乙C.丙D.丁2.在乙飞机上空俯视地球绘制的地球运动的投影图正确的是( )【解析】1选C,2选A。

第1题,由于丙飞机所处纬度最低,在飞行相同距离后跨越的弧度最小,因而运动的角速度最慢。

第2题,B图为从赤道上空看到的侧视图,C、D分别为从北极点和南极点上空看到的俯视图。

2016年2月8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节日。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最有可能表示中华民族欢度春节时的光照图的是( )4.当新年钟声敲响时,小华收到了在外国留学的表兄于当地时间2016年2月7日8时发来的短信祝福,小华的表兄最有可能留学在( )A.美国B.巴西C.瑞典D.澳大利亚【解析】3选A,4选A。

第3题,2月8日南极圈内部分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只有A图符合。

第4题,由题意可知,北京时间是2月8日0时,小华的表兄留学地的当地时间是2月7日8时,相差16个小时,故应是西八区。

(2015·太原模拟)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回答5、6题。

5.若AB为昏线,则H地的区时为( )A.12月22日6时B.6月22日18时C.12月22日18时D.6月22日6时6.若DF为晨线,此时地球上有22日和23日,在东半球内属于23日的范围是( )A.20°W向东至160°E之间B.0°向东至160°E之间C.160°W向东至20°E之间D.0°向东至180°之间【解析】5选D,6选B。

第5题,结合图示可知,若AB为昏线,则H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

再根据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或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夜)可知为北半球夏至日。

2020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精装版

2020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3大规模的海水运动(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xx年9月17日,图示甲国发生8.3级地震,并引发海啸.读图回答1~3题.1.甲国附近海域的洋流是( )A.自北向南流、暖流B.自南向北流、寒流C.自北向南流、寒流D.自南向北流、暖流2.甲国沿海多雾,主要发生在( )A.夏季B.冬季C.秋季D.春季3.甲国北部海域靠近世界著名的大渔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次大地震后,渔场消失B.渔场的形成是因为寒暖流交汇C.渔场的形成是因为该处有众多河流汇入D.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渔场产量下降【解析】1选B,2选A,3选D.第1题,从陆地轮廓可以判断甲国是智利,附近洋流是秘鲁寒流.第2题,寒流多在夏季产生雾,是由于夏季陆地温度高,寒流降温,形成雾.第3题,秘鲁渔场是由于秘鲁寒流是上升流造成的,不会因为地震发生就消失,但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渔场产量就会大幅下降.(20xx·廊坊模拟)下图为某海陆位置局部示意图,图中纬线上面的数据代表各点距海岸的距离,下面的数据代表相应的海水表层温度.读图,回答4、5题.4.该陆地的沿海海域( )A.有大量淡水流入B.有暖流经过C.有寒流经过D.位于寒暖流交汇处5.该海域沿岸气候的分布特点是( )A.沿23°S纬线呈东西带状分布B.在23°S沿岸附近呈点、面状分布C.从23°S向南呈狭长带状分布D.在23°S沿岸向南北呈狭长带状分布【解析】4选C,5选D.第4题,从纬度位置来看,该区域位于非洲南部西海岸,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陆地淡水流入海洋的极少.从图中数据得出,沿海水温低于同纬度外海水温,说明沿岸有寒流经过.第5题,受副高和沿岸寒流的影响,该海域沿岸的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其分布特点是在23°S 附近向南、向北延伸,呈狭长带状分布.(20xx·泰安模拟)下图为北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若图中①处有世界著名的渔场,则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暖流流经海域,海水温暖B.寒流流经海域,冷海水上泛C.寒暖流交汇,鱼类饵料丰富D.不受洋流影响,风平浪静7.下列有关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洋流造成附近海域多台风活动B.乙洋流所在海域船舶向东航行,顺风顺水C.丙洋流带来丰富饵料,该海域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D.丁洋流沿岸地区气候干燥,沙漠广布【解析】6选C,7选B.第6题,从洋流分布示意图中可知寒暖流在①处交汇,海水发生扰动,将底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浮游生物生长旺盛,鱼类饵料丰富.第7题,台风不是由洋流造成的;乙洋流为北太平洋暖流,受西风影响,向东流动,此处向东航行的船舶顺风顺水;丙洋流不是上升流,不能把海底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故该海域不能形成著名渔场;丁为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20xx·武汉模拟)读太平洋沿某一纬线表层水温变化简图,回答8、9题.8.据图推断,该纬线可能为( )A.60°N纬线B.30°N纬线C.30°S纬线D.60°S纬线9.下列关于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A.a海域有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B.b海域深受暖流影响,其海平面等温线向高纬凸出C.c海域因受河川径流影响,冬夏季节水温差异大D.因受洋流和纬度因素影响,2月、8月水温差异大【解析】8选B,9选B.第8题,由图中2月和8月等温线分布可知,8月表层海水温度高,2月表层海水温度低,说明其位于北半球;再根据表层海水温度较高(2月在10℃以上)可知其纬度较低,故B选项正确.第9题,由图中等温线分布可知,a处海水温度低于同纬度地区,说明其受寒流的影响;b处海水温度高于同纬度地区,说明其受暖流的影响,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度地区(温度低的海域)凸出;c海域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海水温差较大;图中2月与8月等温线表示的是同一纬线上的情况,因此水温差异不受纬度因素的影响.(20xx·郑州模拟)读大西洋局部海域示意图,回答10、11题.10.甲洋流由赤道南侧流向赤道北侧是( )A.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而形成的B.受海陆分布的影响C.由亚马孙河大量淡水流入海洋而形成的D.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11.乙地多大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C.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水汽易冷凝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水汽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解析】10选B,11选C.第10题,巴西东部海域的洋流受陆地的阻挡,使南赤道暖流中有很大一部分穿过赤道向北流,与北赤道暖流合并,形成强大的墨西哥湾暖流.第11题,暖湿空气流动到温度较低的下垫面(本格拉寒流)时,易凝结成雾.【知识拓展】海雾的形成与分布(1)形成: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2)分布:寒暖流流经海域多海雾.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读下图,回答问题.(28分)(1)指出图中洋流①②的名称.(2)结合图中洋流,说明洋流对甲、乙两地气候的影响.(3)指出一艘轮船自城市A航行至城市B,当航行至丁海峡,其航行速度会减慢,请说明原因.(4)某年丙海域温度异常升高,说出该现象的名称并简述该现象对丙海域附近自然环境的影响.【解析】第(1)题,根据海陆轮廓即可判断图示地区为南美洲南部,洋流名称容易得出.第(2)题,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取决于其性质.第(3)题,结合洋流流向即可判断.第(4)题,丙海域为秘鲁沿海,其温度异常升高说明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答案:(1)①为秘鲁寒流,②为巴西暖流.(2)①为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促使了甲地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②为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促使了乙地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形成.(3)丁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流向和航行方向相反.(4)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东南信风减弱;海域出现大量死鱼;沿岸降水增多,洪涝灾害频率增加.13.(能力挑战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火地岛是世界上除南极大陆以外的最南端的陆地,火地岛南部的德雷克海峡以其狂涛巨浪闻名于世,号称“杀人海峡”.(1)解释德雷克海峡狂涛巨浪的原因.(2)选择穿越德雷克海峡相对合适的季节,并解释原因.(3)总结德雷克海峡洋流流速的空间变化规律.【解析】第(1)题,从所处风带、下垫面摩擦力大小解释西风漂流带来狂风巨浪的原因;结合图示德雷克海峡相对位置,运用狭管效应理论解释其风浪更大的原因.第(2)题,穿越德雷克海峡相对合适的季节是风浪稍小的季节.风速的大小主要受气压梯度力影响,从季节气温空间分布特点找出气压梯度力较小的季节.第(3)题,从表格数据总结洋流流速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即可.答案:(1)位于常年盛行西风带、基本是海洋,对西风和西风漂流的阻挡作用较小;受北部南美大陆和南部南极半岛的阻挡作用,海峡狭管效应明显,进一步加大了风浪.(2)夏季.原因:夏季南北温度普遍较高,气压梯度力小,西风强度较小,海上风浪变小.(3)北部流速快,南部流速慢;表层流速快,深处流速慢.。

【高考推荐】2020-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第十八单元世界地理单元综合提升学案

【高考推荐】2020-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第十八单元世界地理单元综合提升学案

第十八单元世界地理单元综合提升区域特征分析类题目答题规范区域特征分析类题目多以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某区域的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农业特征等,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要明确每一种特征的答题要点,最后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

典题示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摩洛哥是非洲经济落后,发展缓慢的国家。

下图是摩洛哥位置、地形、城市分布图。

材料二摩洛哥的阿拉伯人身材一般都很高大,男子经常穿一种袍服,头上包着一条厚厚的头巾。

袍服很宽大,既可当作大衣、外套,又可当毯子和睡衣。

头巾天气炎热时可防暴晒,天气寒凉时可以御寒,起风时又可防止风沙的吹袭。

女子一般穿直垂脚踝的白色裙袍,整个身体,连同脸部被层层包起,只露两只眼睛。

(1)据图描述摩洛哥主要地形及分布特点。

(2)据图归纳摩洛哥城市集中分布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

(3)据材料一,分析丹吉尔免税工业园区布局的有利社会经济区位条件。

(4)根据材料二,从摩洛哥阿拉伯人的民俗服装,说出当地气候显著特点。

[思维流程](1)材料一→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分析(2)材料一→从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疏密、分布等方面分析(3)材料一→从图中分析城市分布→从地形、气候方面分析原因(4)材料二→袍服、头巾、白色裙袍→光照强、温差大,风沙多答案:(1)多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山地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高原分布在东部、南部。

(2)特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西部(西北部)沿海地区。

原因:北部、西部为地中海气候,温和宜人;地形绝大多数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

(3)位于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海运便利;劳动力廉价,地价低廉,生产成本低;距离欧洲近,毗邻市场;政策支持。

(4)光照强;温差大;风沙大。

技法点拨角度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及成因:答题术语1.自然地理特征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地理位置纬度位置位于××带(或××纬度)、××半球海陆位置××大陆××岸、××大洋××岸(或××大陆××部、××海洋的××部),隔××海峡与××相望气候特征气温全年高温,年较差较小;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温和),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年降水量丰富(稀少),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变化大),降水年际变化大(小)地形特征地形类型以高原(或盆地、山地、丘陵、平原)为主地形特征××高,××低,地势起伏较大,从××方向向××方向降低(升高或倾斜)河流特征水文特征年降水量大(小),季节变化大(小),年际变化大(小),汛期长(短),冬季会出现断流,含沙量小(大),结冰期长(短或无结冰期)地形特征流程长短,流向,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水系排列形式)等开发利用上游地区一般不适于航运,水能资源丰富;中下游地区一般水能资源不丰富,内河航运发达思考方向满分术语经济特征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国民经济结构以××为主,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发达(落后),科技水平高(低)居民××人种,人口分布在××,主要是××族,居民信奉××教城市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交通以××运输为主,交通枢纽是××,交通运输网密度大(小),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是经济(××)因素素养提升(2017·宁夏育才中学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必修区域选修课时提升作业(七) 2.3

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必修区域选修课时提升作业(七) 2.3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七)常见天气系统(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锋面性质不同,产生的天气现象也不相同。

读下列两图,完成1、2题。

1.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A.甲图中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降雨天气B.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C.乙图中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阵性降水D.乙图中锋过境后狂风大作,会出现短时雷暴天气2.我国东部受甲图中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A.长江下游伏旱B.华北平原春旱C.北方寒潮D.江淮梅雨【解析】1选A,2选C。

第1题,甲图冷空气向暖空气移动,暖空气在锋面上被迫抬升,是冷锋天气,故A正确,B错误。

乙图暖空气向冷空气移动,冷空气在锋面下后退,是暖锋天气,形成连续性降水,故C 、D 错。

第2题,甲图为冷锋,北方寒潮是冷锋快速入侵造成的,故C 正确。

长江下游伏旱是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华北平原春旱是受大陆气团影响,江淮梅雨是受准静止锋影响,故A 、B 、D 三项错。

(2015·湘潭模拟)下表为株洲市2013年11月28日、11月30日和12月2日天气信息表。

据此完成3、4题。

3.11月28日、11月30日、12月2日天气分别大致对应“天气系统示意图”(下图)中的序号是( )A.①②③B.④⑤⑥C.⑥⑤④D.③②①4.12月2日,可能出现的现象正确的是( )A.清晨,室外的乒乓球台上结了薄薄的一层白霜B.中午,迷雾重重,仍未散尽C.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气压降低D.由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昨日有所升高【解析】3选D,4选A。

第3题,11月28日,气温较高,天气晴朗,说明受暖气团控制,对应③;11月30日,阴雨天气,降水较多,说明受冷锋过境影响,对应②;12月2日,气温较低,天气转晴,说明冷锋已过境,受冷气团影响,对应①。

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必修区域选修课时提升作业(十七) 2.1

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必修区域选修课时提升作业(十七) 2.1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5·南通模拟)读我国某城市等地租线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沿图中四条线,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A.OAB.OBC.OCD.OD2.O处最可能是()A.工业区B.商业区C.住宅区D.文化区3.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地理事物,分布比较合理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1选A,2选B,3选D。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沿OA线等地租线向外凸出最明显,表明OA线附近地租比两侧高,由此可以判断沿OA线的交通最便利。

第2题,O处位于市中心,地租最高,商业对交通和人流量的要求最高,在该区域其付租能力也最高,因而可以判断O处最可能是商业区。

第3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甲为印刷厂,污染水源,不应在河流上游;乙为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上游;丙为铁路,一般不经过市中心,以免加重市中心的交通拥堵问题。

(2012·天津文综)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

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4、5题。

4.对该城市功能区布局的评价,正确的是()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5.高雄的石化工业最适宜布局在图中的()A.a地B.b地C.c地D.d地【解析】4选C,5选D。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商业区集中,但并不会缩小其服务范围;住宅区虽远离海洋,但工业区却沿海分布,更容易造成海洋污染;文教区分散布局,接近各处住宅区,可以更好地为周围居民服务;工业区相对集中在城市的东南部,方便企业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提升作业七
常见天气系统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中①②③为不同时期出现于我国的三条锋面,其中②③为准静止锋。

读图完成1、2题。

1.从出现的时间看,冬半年常出现的天气系统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当②锋面出现时,下列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一场春雨一场暖,田间农夫忙种田
【解析】1选C,2选B。

第1题,①表示冷锋南下,出现在冬半年;②表示江淮准静止锋,出现在6~7月;③表示昆明准静止锋,出现在秋冬季节。

第2题,图示②表示江淮准静止锋,出现在6~7月的江淮地区,受其影响,江淮地区形成“梅雨”天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我国春季受暖锋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因海拔的差异而导致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一场春雨一场暖,田间农夫忙种田”反映春季受暖锋影响形成的春雨。

读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3、4题。

3.我国北方夏季有“久晴西风雨”的天气谚语,图中能说明该谚语的天气系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和其他三处不同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3选C,4选A。

第3题,夏季的“久晴西风雨”是指冷空气南下带来的冷锋雨,锋线出现在低压槽处。

图中①④处为高压脊,不会出现降雨;②处为暖锋;③处为冷锋。

第4题,甲地在冷锋后,天气为阴雨天气;乙地在暖锋后,被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丙、丁两地处于高压脊,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5.(2014·山东文综)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

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解析】选C。

由经纬度可知,乙位于西伯利亚地区、甲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来自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冷气团与我国华北地区的暖气团相遇,容易形成冷锋,导致所经地区天气发生明显变化。

(2016·宝安模拟)下图为某年11月某时天气形势图。

读图,回答6、7题。

6.该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强降温和大范围雨雪天气,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7.图中( )
A.A地高压在短时间内将变为低压
B.B地受暖气团控制吹西北风
C.北京市的空气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
D.黄海海面风力强劲,不适合航行
【解析】6选C,7选C。

第6题,图中天气系统能带来降温、雨雪等天气,故为冷锋。

第7题,11月即将进入冬季,A处冷高压会增强,不会短时间变为低压;B地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北京处于锋面附近,会出现大风天气,将污染空气吹走,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黄海海面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高空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R所对应的地面上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南风
D.北风
9.若这两个天气系统同步向西移动,24小时后Q气压中心将移动到R处,则未来20小时内,R处探空气球测得的风向和风力情况是( )
A.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增大
B.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减小
C.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增大
D.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减小
【解析】8选B,9选D。

第8题,在地面上,P地为高压,Q地为低压,气流由P流向Q,受地转偏向力影响,R地吹西北风。

第9题,未来24小时内,R地保持在Q高压中心的西侧,风向基本不变;等压线逐渐变得稀疏,风力逐渐减小。

(2014·江苏地理)下图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
【解析】10选B,11选C。

第10题,由图可知,图中虚线范围主要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疏,沙源丰富,靠近高压中心,正值春季,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与其他三地相比,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更强劲,更易发生沙尘暴。

第11题,由图中锋面符号不难看出,此时M地位于冷锋锋前,将有冷锋过境,过境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风力增强,天气转阴,可能出现降水。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下图为某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

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28分)
(1)比较图中甲、乙两地的风力大小,说明原因。

(2)描述乙地的天气状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此季节丙地农民在播种时,常常采用地膜覆盖措施,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的作用。

【解析】第(1)题,据图看出,甲地位于高压中心处,等压线稀疏;乙地所在处等压线密集。

第(2)题,图中显示,乙地刚经历了冷锋过境,且位于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内,该气象灾害应是沙尘暴,因此乙地出现沙尘天气。

第(3)题,丙地为华北平原地区,春季降水少,易出现春旱,且常遭受寒潮天气影响,低温影响播种,地膜覆盖能起到保温、保湿作用。

答案:(1)甲、乙两地相比,乙地的风力较大。

原因:甲地受高压控制,气流以下沉为主,且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故风力较大。

(2)乙地天气状况:大风、降温,沙尘漫天。

原因:经历冷锋过境,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此时为该地的春季,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而冷锋锋前暖气团比较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沙尘天气。

(3)丙地为我国的华北地区,此季节为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春季晴朗天气多,昼夜温差大,且华北平原易遭受寒潮侵袭,形成低温天气,地膜覆盖可起到保温作用,使农作物生长免受低温影响。

13.(能力挑战题)读我国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问题。

(28分)
(1)指出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并说明甲地的气流运动特征。

(2)判断A线附近的锋面类型,说明该锋面过境时的天气状况。

(3)据图所示天气系统信息,比较甘肃、上海两地的昼夜温差大小,并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说明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等压线分布图可以判断,甲地是气旋(低压),乙地是反气旋(高压);甲地(气旋)水平方向呈逆时针辐合运动,垂直方向呈上升运动。

第(2)题,根据锋面气旋的相关知识,A附近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冷锋过境时常伴随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现象。

第(3)题,甘肃受高压中心控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白天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温度较低,昼夜温差较大;上海受低压中心控制,多阴雨天气,云量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白天气温
相对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温度较高,昼夜温差较小,故甘肃昼夜温差比上海大。

答案:(1)甲地是气旋(低压);乙地是反气旋(高压)。

甲地气流水平方向呈逆时针辐合运动,垂直方向呈上升运动。

(2)冷锋。

大风、降温、雨雪。

(3)甘肃昼夜温差比上海大。

甘肃受高气压(或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云量少),白天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