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六年级语文《包身工》教案

合集下载

包身工教学教案(合集6篇)

包身工教学教案(合集6篇)

包身工教学教案(合集6篇)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包身工教学教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

写好教案,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完整。

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您会有所收获!包身工教学教案(篇1)[教材分析]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选编在语文教科书第一册的第四单元,前三个单元分别是诗歌、文言文和散文单元,而第四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学习的是新闻和报告文学,这类文体从内容上强调真实性,要求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社会信息,为此它往往具有深刻、鲜明的时代意义。

其中,报告文学除了纪实性之外,也具有更广阔的艺术空间,通过分析这类文体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学生分析]《包身工》作于1935年,至今已经70年了,文章所反映的也是上世纪的事,和我们现在的时代已有了很深的隔膜,现如今,优厚的生活条件使学生很难从文章中去理解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更难于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曾经有位教师在教学《包身工》一文时,要求学生范读课文,当读至“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别人的鞋子,胡乱踏在别人的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时,学生的声音有些异样,似乎强忍着笑,很明显,现在的学生与文章中所反映的时代的隔膜的确是存在的,另外,由于目前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为此,有些学生虽涉世不深,但懂得的东西并不少,因此,让学生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拓展思维,发展想象力、思辨力和判断力,也是此次教学的目标之一。

[教学目标]《包身工》是我国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作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土壤上产生的包身工制度所带来的罪恶,文章篇幅较长,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课文虽是老文章,所反映的是上世纪初的事,和现如今我们的时代有很深的隔膜,但是文章所体现的时代意义和人文内涵却是相通的,为此,此次教学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拓展思维,进行探究和交流,对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包身工》教案集锦5篇

《包身工》教案集锦5篇

《包身工》教案集锦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集合围绕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包身工》一文展开,该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1. 文章背景介绍:了解作者夏衍以及该文的创作背景。

2. 文本阅读:精读课文,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人物、情节等。

3. 语言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学鉴赏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包身工制度的残酷,认识旧社会的黑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结构的分析,人物形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文章主题的把握,语言特色的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旧社会的包身工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教师进行指导。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重点,交流学习心得。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2. 人物形象:包身工、老板、工头等,展现旧社会的黑暗。

3. 主题思想:反对包身工制度,呼唤社会公平正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体会其作用。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包身工制度的认识。

2. 答案:(1)环境描写:通过描绘包身工的生活环境,突出其悲惨命运,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认识:包身工制度是旧社会的一种剥削制度,使工人陷入极度贫困和痛苦,应坚决反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夏衍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拓宽知识面。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现代社会的劳动者权益保障情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包身工》教案集锦5篇

《包身工》教案集锦5篇

《包身工》教案集锦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第七章《报告文学》,详细内容为《包身工》一文。

该文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包身工的生活状况进行实地调查,揭示了旧中国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反映了社会制度的黑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掌握文章的叙述手法和表达技巧。

2. 使学生深刻理解旧中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认识到社会制度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对包身工生活状况的描绘,以及作者运用的表达技巧。

重点:报告文学的特点,文章的叙述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包身工》课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反映旧中国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关注。

2. 课文阅读: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文章内容有初步的认识。

3. 课文分析:讲解报告文学的特点,分析文章的叙述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消化吸收。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描写,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包身工》2. 板书内容:报告文学特点叙述手法表达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包身工》一文的主要内容。

(2)分析文章中的表达技巧,举例说明。

(3)谈谈你对旧中国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认识。

2. 答案:(1)文章主要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包身工的生活状况,揭示了旧中国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

(2)文章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对比的手法、讽刺的笔触等表达技巧,如“她们的身上,已经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只有密密麻麻的伤口”。

(3)旧中国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悲惨,劳动强度大,待遇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包身工》教案——公开课获奖教案

《包身工》教案——公开课获奖教案

《包身工》教案——公开课获奖教案教案:《包身工》——公开课获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身工》。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遭遇,通过描绘主人公小包的身世和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苦难。

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提高学生对旧社会黑暗现象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小包的悲惨遭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联系现实,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旧社会的图片,如破旧的房屋、衣衫褴褛的百姓等,引导学生感受旧社会的困苦。

接着,教师简要介绍包身工的背景,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包的身世和遭遇。

期间,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小包遭遇的感受。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

4. 重点解析(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小包的悲惨遭遇。

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5. 实践环节(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情感。

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包身工》板书内容: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小包的身世和遭遇珍惜幸福生活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2. 请谈谈你对小包悲惨遭遇的感受。

3. 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认识。

作业答案:1. 课文讲述了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遭遇,以小包为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苦难。

《包身工》教案(通用7篇)

《包身工》教案(通用7篇)

•••••••••••••••••《包身工》教案《包身工》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包身工》教案(通用7篇),欢迎大家分享。

《包身工》教案篇1【教学目的要求】一、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二、培养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能力,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一天活动为线索,选取典型生活图景和典型事例,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三、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

【教学设想】一、这篇课文篇幅较长,题材较复杂,表现方法多样,学生阅读有困难。

宜设计启发性强的思考序列题,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中心,按照线索顺序,逐步深入课文理解课文。

二、内容方面,要紧紧扣住中心思想,突出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和造成包身工深重苦难的原因。

三、写作方面,要讲清楚中心、线索、选材、组材,然后再讲清楚运用多种手段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四、教法方面,要以启发诱导为主,适当点拨总结,引导学生自觉深入课文、独立思考、分析研究问题,可按“自学预习(启发)——质疑问难(解答)——研究讨论(点拨)——综合练习(巩固)”的顺序进行教学。

【授课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简介作者夏衍,我国著名戏剧家、翻译家。

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市人。

早年参加太阳社,是左联领导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建国后把文学名作《林家铺子》、《祝福》改编为电影剧本。

《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作品。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中的一类,是文艺通迅、速写、特写的总称。

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不同于其他文艺创作),新闻性(不同于一般文章),文学性(不同于一般工作报告、社会调查)。

二、与课文有关的材料印发北京师范大学《高中语文选讲》中魏灏选辑的《夏衍谈〈包身工〉》,或现行通用高一语文《教学参考书》中夏衍的《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指导学生自学。

《包身工》教案(通用11篇)

《包身工》教案(通用11篇)

《包身工》教案(通用11篇)《包身工》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包身工的涵义及包身工制度。

2.学习《包身工》的写作手法。

A.刻画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B.艺术构思;C.细节描写;D.语言风格。

3.了解《包身工》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教具阳市学具预习要求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一、复习1、夏衍,原名沈端先,他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

其中有电影剧作《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改编鲁迅的《祝福》、茅盾的《林家铺子》。

《包身工》是一篇我国新闻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报告文学。

全文的线索是什么?2、在上节课中我们分析了包身工们的实际年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被剥削程度。

Q1:作者为什么要描写那个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被他连踢带骂吆喝起床的“猪猡”如此“懒惰”?A:豪华的不合时宜的穿着,揭示了那个男子的身份、地位和内心世界,与包身工们“衣服破烂”形成鲜明对比。

在恶劣的劳动环境(音响、尘埃和湿气)的威胁下,经党挨打受罚而又只有两粥一饭的包身工们,每天从事繁重的工作长达十二小时,因而身体衰弱、精疲力竭,而“清晨四点一刻”那么早就又得起床,难免一些人一时起不来。

但这不能说明包身工们懒惰,反而和包身工们所受的非人折磨和牛马般的生活,充分暴露出包身工制度的黑暗。

Q2:包身工们的“女性所有的那种害羞的感觉”为什么“似乎已经迟钝了”?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

为什么朝夕相处两年多的同伴却“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这合不合情理?A:这些都是一些反常的现象,是当时包身工们被压近得麻木不仁的悲惨生活的写照,完全合乎当时特定的“情理”。

Q3:她们是如何沦落到这种地步的?A:在家乡无法活命,又受骗签下了“包身契据”,所心“她们的身体”“包给了叫做‘带工’的老板”,成了“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在“包身契”上早已写明“生死疾病,一听天命”。

当女孩子真的有事时,她们真的没脸见人了吗?Q4:“包身工”制度是如何造成的?它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是什么?6-8由包工头“招工”的实例指出包身工制度的起因12-17由“芒柴棒”等人的实例分析包身工制度得以发展的三个原因。

《包身工》教案

《包身工》教案

《包身工》教案篇一:包身工_优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的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理清两条线索、区分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

2.本文选材上点面结合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三课时)疏通字词(早自习)1)生字注音蠕动(rú)拎着(līng)弄堂(lòng)游说(huì)赚(zhuàn)抹(mā)嘈(cáo)执拗(niù)簿子(bù)籼米(某iān)莴苣(wōjù)揩地板(kāi)搽粉(chá)蹒跚(pánhān)皮辊(gǔn)谄媚(chǎn)骷髅(kūlóu)噩梦(a)怔住(zhang)锭子(dìng)2)词语解释【拎着】提着。

【弄堂】方言,胡同,小巷。

【褴褛】衣服破烂。

【游说】文中指四处活动,用谎言劝说别人。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揩地板】擦地板。

【蹒跚】因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谄媚】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第一课时1.导入语:同学们,今天咱们要讲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

看看这人能坏到什么程度,心能黑到什么程度,被欺负的人能惨到什么程度。

上节课,同学们和薛老师一起学习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那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一幕,人间地狱,杀人工厂。

今天咱们要回顾的这段往事,那也是被称为人间地狱。

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制度。

70多年前,在中国上海的一些工厂里,有着这样一些中国女工,他们没有基本的人权,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对于他们根本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包身工(板书):包身工。

《包身工》优秀教案(精选8篇)

《包身工》优秀教案(精选8篇)

《包身工》优秀教案(精选8篇)《包身工》优秀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包身工》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包身工》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选材和结构的特点: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记叙主线,穿插有关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的说明和议论,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表现主题。

2、学习本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及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语言的形象、鲜明及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

4、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激发学生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剥削压迫者的仇恨。

教学设想:本课教学以自读讨论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通过教给方法、提示、引导,达到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目的。

1、布置预习,要求学生课前阅读“预习提示”,分析提示要点;阅读全文,按下面的提示进行思考,理清全文脉络,理解全文内容。

①给课文划分层次。

(培养分析能力)②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按课后“思考和练习”的要求作口述的准备。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③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作简要的概括。

(培养概括能力)2、抓住典型的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深入分析,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的特色,学会精读课文。

重点分析的片断:① 1-4段包身工起床的场面描写。

② 14、15段“芦柴棒”得病备受折磨这一场面描写。

③ 21-23段“小福子”受“文明的惩罚”的记叙。

④ 26段关于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概括描写。

⑤ 最后三段的抒情议论。

3、教学时,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预习提示”弄清学习重点。

2、给课文划分层次,理解作者选材、构思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

3、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居住、饮食、劳动的情况。

《包身工》教案集锦5篇

《包身工》教案集锦5篇

《包身工》教案集锦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集合了《包身工》一文的详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四章第三节,具体内容包括:包身工的定义、历史背景、生活环境、劳动状况、权益保障等方面。

1. 章节内容:a. 包身工的定义及起源b. 包身工制度的历史背景c. 包身工的生活环境与劳动状况d. 包身工的权益保障及现实问题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包身工的定义、历史背景及生活环境,提高对包身工现象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3. 通过分析包身工的劳动状况和权益保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包身工制度的产生背景、包身工的生活劳动状况、权益保障问题。

2. 教学重点:包身工现象的社会影响、包身工的权益保障及解决途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包身工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包身工现象的关注,提出问题:“什么是包身工?他们为何出现在历史舞台上?”2. 讲解:详细讲解包身工的定义、历史背景、生活环境、劳动状况等内容,让学生对包身工现象有全面了解。

3. 例题讲解:分析包身工权益保障的案例,引导学生探讨包身工权益受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包身工现象的社会影响及解决途径。

六、板书设计1. 包身工的定义2. 历史背景3. 生活环境与劳动状况4. 权益保障问题5. 社会影响与解决途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包身工的定义及其历史背景。

b. 分析包身工的生活环境与劳动状况,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c. 针对包身工权益保障问题,提出你的解决方案。

2. 答案:a. 包身工是指旧社会里,为了生存而被迫卖身为工的人。

其历史背景主要是封建社会的剥削和压迫,使得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不得不卖身为工。

b. 包身工的生活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权益得不到保障。

《包身工》教案(通用8篇)

《包身工》教案(通用8篇)

《包身工》教案(通用8篇)《包身工》教案篇1【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学生们能够懂得复杂记叙文如何选材:即点面结合。

2、体会__用第一人称叙述所产生的效果。

3、理解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间以恰当的议论和抒情,深化主题。

【课文解析】1、注音释义吆喝(yāohe)相称(chèn)呵欠(hēqian)2、内容主旨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8段)记叙包身工起床情景。

同时又议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通过写包身工起床的情景,介绍她们恶劣的住宿条件;通过写包身工的来历和身份,说明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第二部分(第9-17段)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并议及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这一部分中第9段至第11段重点描写包身工吃早饭的情景,介绍恶劣的饮食条件;第12段至第17段,作者深入分析了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佣包身工的三大原因:可靠、安全、廉价,说明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并以“芦柴棒”被殴打侮辱为例,形象揭示出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残酷的压迫。

第三部分(第18-25段)记叙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国主义工厂对于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

其中第18段至第23段,作者重点介绍包身工上工的情景。

点出三大威胁,即音响、尘埃、和湿气,又指出殴打、罚工钱和“停生意”这三大危险。

第24段至第25段归结出__的主题,点明帝国主义由于利用了包身工这种廉价劳力而获得巨额利润。

第四部分(第26-33段)这是全文的总结,沉痛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并指出黎明即将到来。

这一部分,作者以墨鸭作喻,形象地揭露、控诉包身工制度的野蛮和残酷。

课文以生动、真实的笔墨再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无情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培植野蛮的“包身工”制度,残酷地压榨中国工人的罪行,坚信中国工人必将奋起,砸烂枷锁,迎来黎明。

3、写作手法选材上注意点面结合。

为了准确而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夏衍先生进行了长期的深入调查,他收集了大量的素材,面对众多材料,作者进行了精心的编选。

《包身工》教案集锦5篇

《包身工》教案集锦5篇

《包身工》教案集锦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集合了《包身工》这一教材内容,具体涉及章节为第三章“数据的表示与处理”。

详细内容包括:二进制、十六进制及十进制的转换,逻辑运算及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计算机中数值的表示及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二进制、十六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2. 掌握逻辑运算及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3. 了解计算机中数值的表示及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二进制、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逻辑运算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重点: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逻辑运算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计算机硬件,提出问题:“计算机是如何处理数据的?”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表示与处理。

2. 知识讲解:a. 讲解二进制、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概念及相互转换方法。

b. 通过例题讲解逻辑运算及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c. 介绍计算机中数值的表示及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完成课后习题。

4. 解答疑惑: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二进制、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

2. 逻辑运算及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3. 计算机中数值的表示及运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将十进制数123转换为二进制和十六进制。

b. 列出逻辑运算的真值表,并分析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c. 计算(5)+(3)的结果,要求用二进制表示。

2. 答案:a. 二进制:1111011;十六进制:7B。

b. 略。

c. 二进制:100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二进制、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掌握情况较好,但对逻辑运算的理解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下节课加强讲解和练习。

2. 拓展延伸:介绍计算机中的其他数据表示方法,如浮点数、ASCII码等,并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编程语言中的数据类型。

《包身工》 教案(7篇)

《包身工》 教案(7篇)

《包身工》教案(7篇)篇一:课时篇一教学要点:理解“包身工”的内涵。

一、课前布置预习题1、试讲述包身工的故事;2、试为包身工下定义,指明课文中对包身工的提法,并用课文中的内容具体解释。

二、导入新课在本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他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他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他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

他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他们也不能拥有他们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

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一直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由学生简要讲述“包身工”的含义和“芦柴棒”的故事三、整体感知1、疏通字词(1)给加黑字注音:衍(yǎn) 汀(tīng) 游说(shuì)辊(gǔn)栅(shān) 趾(zhǐ)骷髅(kū)(2)解释下列词语和短语中的加点词:吆喝:(大声喊叫)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

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

)呻吟:(病痛时口中发出的声音。

)一听天命:(一,全;听,听凭,听任)契据是实:(是,此)非特不能赚,还要贴补:(不但)2、浏览全文,了解文体特点以及写作背景。

这是一篇报告文学,是一种兼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文体。

说它是“报告”,是就题材来说的,它必须选择真人真事的新闻题材,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说它是“文学”,是就表达来说的,它必须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再观生活,如注重选材的生动、形象,布局的精巧。

笔调的"富有特色等。

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包身工》发表于1936年6月《光明》半月刊创刊号。

夏衍(1900-1995),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原名沈乃熙,字端轩,浙江杭州人。

1932年进入电影界;创作了《狂流》、《自由神》、《赛金花》等多部电影剧本。

包身工教案6篇

包身工教案6篇

《包身工教案》包身工教案(一):《包身工》读写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包身工》一课篇幅很长,可学的知识点很多,所反映的事实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事情,年代久远,针对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抓住一个比较容易的突破口,所以就抓住学习叙事写人的技巧这个知识点和该册书的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完成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1透过包身工日常生活的三个场景了解包身工的悲惨生活2学习点面结合的方法叙事写人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如何以时间为线索介绍包身工一天的悲惨生活2探究作者在描述包身工的群体生活时是如何做到点面结合的。

教学难点:点面结合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的年纪大概也就十五六岁,你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最想干什么?(这时学生们议论纷纷,有说想玩的,有说想看电影的,也有说想考大学的等等。

)你们的这些想法我觉得都会实现,即使暂时不能实现,条件成熟时也会实现,因为你们生活在一个完美的新时代,你们有父母亲人的关爱与呵护。

但是,也有一群和你们年龄相当的女孩子她们的生活境遇和你们竟然有着天壤之别,她们是谁呢?让我们一齐走进夏衍的《包身工》走近她们了解她们。

二、课时目标这是一篇什么文章?(报告文学)该文体有什么特点?(P38)这是一篇报告文学的代表作,篇幅较长,可学的知识点很多,这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本文叙事写人的技巧三、资料概括我们先来了解这篇课文的大致资料:请同学们找出时间标志,概括每个时间段都写了包身工的什么日常生活。

明确:四点一刻:起床情形四点半以后:吃早饭五点:上工劳动状况全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三个生活片段向我们介绍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工作。

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致资料,下面我们具体分析这三个场景。

首先看第一个场景四、具体分析第一个场景:起床情形听录音,听之前先布置问题,听完之后再解决问题。

问题设计(投影展示)1她们什么时间起床?(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2她们起床时都干什么?(抓她们的动作打哈欠叹气寻衣服穿错鞋子胡乱踏叫喊小便)3这个场面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为什么(乱哄哄)4她们的居住环境如何(七尺阔十二尺深横七竖八十六七个抓这些数字空气充满汗臭粪臭湿气居住狭窄空气污浊环境恶劣)(板书:住恶劣)5她们的精神面貌如何?她们有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外表装扮?(争夺马桶半裸体起来开门精神迟钝麻木,狼狈不堪为什么?6课文中她们被称作什么?(生物猪猡懒虫这些花季少女,已经失去了作为人的起码称呼,那些老板们也根本没有拿她们当人看非人待遇)(这些豆蔻年华的少女因为长期过着非人的生活疲倦拥挤杂乱失去了腼腆害羞爱漂亮的女孩子的天性)(板书:非人)在那里包身工出场了,那里面,作者并没有具体刻画哪一个人物,而是速写式地描出包身工的群像。

包身工教案6篇

包身工教案6篇

包身工教案6篇包身工教案包身工教案(一):《包身工》读写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包身工》一课篇幅很长,可学的知识点很多,所反映的事实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事情,年代久远,针对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抓住一个比较容易的突破口,所以就抓住“学习叙事写人的技巧”这个知识点和该册书的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完成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1透过包身工日常生活的三个场景了解包身工的悲惨生活2学习点面结合的方法叙事写人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如何以时间为线索介绍包身工一天的悲惨生活2探究作者在描述包身工的群体生活时是如何做到点面结合的。

教学难点:点面结合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的年纪大概也就十五六岁,你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最想干什么?(这时学生们议论纷纷,有说想玩的,有说想看电影的,也有说想考大学的等等。

)你们的这些想法我觉得都会实现,即使暂时不能实现,条件成熟时也会实现,因为你们生活在一个完美的新时代,你们有父母亲人的关爱与呵护。

但是,也有一群和你们年龄相当的女孩子她们的生活境遇和你们竟然有着天壤之别,她们是谁呢?让我们一齐走进夏衍的《包身工》走近她们了解她们。

二、课时目标这是一篇什么?(报告文学)该文体有什么特点?(P38)这是一篇报告文学的代表作,篇幅较长,可学的知识点很多,这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本文叙事写人的技巧三、资料概括我们先来了解这篇课文的大致资料:请同学们找出时间标志,概括每个时间段都写了包身工的什么日常生活。

明确:四点一刻:起床情形四点半以后:吃早饭五点:上工劳动状况全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三个生活片段向我们介绍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工作。

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致资料,下面我们具体分析这三个场景。

首先看第一个场景四、具体分析第一个场景:起床情形听录音,听之前先布置问题,听完之后再解决问题。

问题设计(投影展示)1她们什么时间起床?(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2她们起床时都干什么?(抓她们的动作打哈欠叹气寻衣服穿错鞋子胡乱踏叫喊小便)3这个场面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为什么(乱哄哄)4她们的居住环境如何(七尺阔十二尺深横七竖八十六七个抓这些数字空气充满汗臭粪臭湿气居住狭窄空气污浊环境恶劣)(板书:住恶劣)5她们的精神面貌如何?她们有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外表装扮?(争夺马桶半裸体起来开门精神迟钝麻木,狼狈不堪为什么?6课文中她们被称作什么?(生物猪猡懒虫这些花季少女,已经失去了作为人的起码称呼,那些老板们也根本没有拿她们当人看非人待遇)(这些豆蔻年华的少女因为长期过着非人的生活疲倦拥挤杂乱失去了腼腆害羞爱漂亮的女孩子的天性)在那里包身工出场了,那里面,作者并没有具体刻画哪一个人物,而是速写式地描出包身工的群像。

《包身工》教案范文

《包身工》教案范文

《包身工》教案范文教案:《包身工》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包身工》的作者、背景、主题以及作品的基本内容。

2.提高学生对于包身工的认识,了解包身工的生活、工作环境和社会地位。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理解《包身工》中的内容,理解并分析包身工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包身工》的作者、背景和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你们了解包身工吗?知道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吗?Step 2 阅读课文(20分钟)1.教师让学生预览课文,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

2.学生个人阅读课文《包身工》,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

Step 3 分组讨论(1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讨论,讨论包身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学生进行小组互动,并记录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Step 4 学生报告(15分钟)1.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介绍小组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2.教师帮助学生整理观点,进行总结,并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包身工的地位和作用。

Step 5 深入思考(15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包身工在社会中的地位是怎样的?他们承担了哪些作用和责任?2.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在家里阅读包身工相关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学生需要写一篇关于包身工的短文,包括对他们的认识和观点。

四、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时,教师从中挑选几个学生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于课文内容和包身工的理解。

2.学生的报告内容和观点,以及课后写的短文,能够体现学生对于包身工的了解和思考。

五、教学资源1.课本:《包身工》2.教师精选的包身工相关资料3.小组讨论记录表4.学生的阅读笔记和思考记录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于包身工的认识得到了提高,通过小组讨论和短文写作,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包身工教案正式完美版

包身工教案正式完美版

包身工教案正式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主要围绕夏衍的代表作《包身工》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作品背景介绍、文本细读、主题探讨等。

具体章节为:《包身工》全文。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包身工》的创作背景,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2. 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重点:人物形象分析、情节结构梳理、文学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包身工》文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与《包身工》相关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作品背景的兴趣。

2. 背景介绍:讲解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包身工制度,阐述作品的时代背景。

3. 文本细读:(1)引导学生阅读全文,关注人物形象、情节结构。

(2)分析包身工、老板、工头等人物形象特点,理解其象征意义。

(3)讲解作品中的典型情节,如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反抗等。

4. 例题讲解:以分析作品中的某个情节为例,讲解如何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进行文学鉴赏。

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分享鉴赏心得。

6. 主题探讨:(1)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及其现实意义。

(2)讨论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作品的价值。

强调作品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包身工》2. 内容:(1)背景介绍(2)人物形象:包身工、老板、工头等(3)情节结构:苦难生活、反抗等(4)主题:社会现象、创作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包身工》中的人物形象,不少于800字。

(2)谈谈你对《包身工》主题的理解,不少于600字。

2. 答案:(1)人物形象分析:包身工作为弱势群体,具有勤劳、善良的品质,但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备受压迫;老板、工头等人物形象则揭示了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

语文《包身工》教案范文大全

语文《包身工》教案范文大全

语文《包身工》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包身工》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观点。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和理解课文。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遭遇,认识到劳动者的权益需要得到保障。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价值观。

(3)激发学生对社会公正和人权关注的热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包身工》的基本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所揭示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和理解课文。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包身工》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和理解课文。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培养批判性思维。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分析课文中所揭示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课文进行鉴赏和评价。

(2)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等。

(2)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

2. 练习成果评价:(1)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进行评价。

(2)评价学生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的能力。

[选择性必修中册语文《包身工》]必修一语文《包身工》教案【优秀6篇】

[选择性必修中册语文《包身工》]必修一语文《包身工》教案【优秀6篇】

[选择性必修中册语文《包身工》]必修一语文《包身工》教案【优秀6篇】《包身工》教案篇一一、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二、培养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能力,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一天活动为线索,选取典型生活图景和典型事例,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三、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

一、这篇课文篇幅较长,题材较复杂,表现方法多样,学生阅读有困难。

宜设计启发性强的思考序列题,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中心,按照线索顺序,逐步深入课文理解课文。

二、内容方面,要紧紧扣住中心思想,突出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和造成包身工深重苦难的原因。

三、写作方面,要讲清楚中心、线索、选材、组材,然后再讲清楚运用多种手段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四、教法方面,要以启发诱导为主,适当点拨总结,引导学生自觉深入课文、独立思考、分析研究问题,可按“自学预习(启发)――质疑问难(解答)――研究讨论(点拨)――综合练习(巩固)”的顺序进行教学。

三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一、简介作者夏衍,我国著名戏剧家、翻译家。

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市人。

早年参加太阳社,是左联领导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建国后把文学名作《林家铺子》、《祝福》改编为电影剧本。

《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作品。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中的一类,是文艺通迅、速写、特写的总称。

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不同于其他文艺创作),新闻性(不同于一般文章),文学性(不同于一般工作报告、社会调查)。

二、与课文有关的材料印发北京师范大学《高中语文选讲》中魏灏选辑的《夏衍谈〈包身工〉》,或现行通用高一语文《教学参考书》中夏衍的《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指导学生自学。

要求:了解作者写作时间;了解写作意图;了解作者深入纱厂亲自观察体验生活,调查搜集材料的情况,为学习课文、理解报告文学特点打下基础。

三、阅读课文(一)运用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下列字词必须注音解释。

包身工 教案

包身工 教案

包身工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包身工的职责和工作内容;2. 掌握包身工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3. 培养包身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

二、教学内容1. 包身工的工作职责1.1 了解包身工的定义和相关工作职责;1.2 学习包身工的岗位要求和职业道德规范。

2. 包身工的操作技巧2.1 掌握包装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2.2 学习使用包装机械设备的操作步骤;2.3 熟悉包装过程中的标准化操作要求。

3. 包身工的安全注意事项3.1 了解包装过程中的常见安全隐患;3.2 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和急救措施;3.3 提高安全意识,预防包装事故的发生。

4. 包身工的团队合作4.1 强调团队合作在包装生产中的重要性;4.2 培养团队沟通协作能力;4.3 通过团队游戏和讨论提升团队凝聚力。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包身工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示范演示法:由教师进行包装材料和包装机械设备的操作演示,带领学生掌握操作技巧。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就包装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介绍包身工的概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包装行业和包身工工作的兴趣。

2. 知识讲解(20分钟):2.1 包身工的工作职责;2.2 包装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2.3 包装机械设备的操作步骤;2.4 标准化操作要求;2.5 包装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 案例分析(15分钟):分析包装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示范演示(30分钟):由教师进行包装材料和包装机械设备的操作演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并模仿操作。

5. 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讨论包装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包身工的重要性和职责,并以团队合作为重点,强调团队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料】小学六年级语文《包身工》教案
首先引导自读,整体感知。

让学生用分析性的眼光,用速读、跳读的方法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根据材料拟小标题。

《包身工》的材料主要包括记叙性材料包身工一天的悲惨遭遇,说明议论性材料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和趋向。

可据此讨论归纳小标题并用算式板书点拨,总括文章内容。

《包身工》=《包身工的一天》(或《芦柴棒们的一天》)+《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

其次,分题精读,讨论点破。

先讨论《包身工的一天》,让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精读课文:
①包身工的一天,以时间为序,主要写了哪几个片断?通过这几个片断,从哪几个方面反映包身工的遭遇?
②作者全方位地细致反映包身工悲惨遭遇的目的是什么?
③为了有力地表现主题,作者在叙的过程中是怎样在面上铺开的基础上进行点的穿插的?
在精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上述问题,并结合板书图示进行小结:
4:15起身住宿描写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4:30早餐饮食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芦柴棒
5:00上工劳动小福子
面点
接着讨论《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让学生围绕下列问题精读课文:
①说的顺序是什么?(事物的发展)
②说的方式是否相同?各有什么特点?
①文中或借说明议论,或用比喻议论,或在抒情中议论,各有什么作用和含义?
在精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讨论,并结合板书图示小结:
议的内容议的形式
产生(直接原因、历史原因)叙中议、直接议
发展(历史原因、根本原因)直接议、议中叙
结果(资本家膨胀、包身工榨干)引用议、借抒情议
趋势(黎明的到来无法抗拒)用喻意、抒情中议
最后整合总结作文训练
从内容上看,《包身工》就是《包身工的一天》与《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的相加;但从组材和结构方式看,文章又不是叙和议的简单相加,为什么?
讨论后明确,叙议结构主要有如下几种可能:
①集中安排(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
②包中安排:(叙包议中或议包叙中);
③分割组合、交错穿插(以叙为主穿插议论或以议为主穿插叙述)。

集中安排,叙议脱节,结构臃肿,行文呆板;包中安排,主线不清,过程不清,联系不紧。

只有分割穿插、交错组合,才能使叙议配合,交相辉映,符合读者了解事件真相、探究问题本质的心理规律,既省笔墨,又富表现力。

为提高学生兴趣,可用乘法来点拨。

从形式上看,《包身工》=《包身工的一天》《说说旧中国的包身工制度》。

为进一步强化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并引导学生体会报告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点,可设计口头作文训练,让学生围绕有关包身工的三个比喻性说法,以《猪猡机器墨鸭》为题,弄清其联系,说一段话。

这三个说法分别形象地概括了包身工的生活、劳动和受剥削的悲惨遭遇,可激起学生的同情和义愤,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