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放射医学质量控制细则(试用)

合集下载

放射医学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

放射医学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

放射医学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一、大型X射线设备(含常规X线设备和CT)状态检测达标率定义:状态检测性能评估符合WS 76—2011和GB 17589—2011中状态检测各项性能参数标准的X线设备占同期所有X线设备的比例。

计算公式:大型X射线设备状态检测达标率=意义:大型X射线设备(含常规X线设备和CT)的状态检测是法定检测项目,其性能达标是保证X线设备诊断图像质量的最基本条件,反应了X线设备的总体性能情况,是图像质量的基本保障。

二、大型X射线设备(含常规X线设备和CT)稳定性检测达标率定义:稳定性检测性能评估符合WS 76—2011和GB 17589—2011中稳定性检测各项性能参数标准的设备占同期所有设备的比例。

计算公式:大型X射线设备稳定性检测达标率=意义:大型X射线设备(含常规X线设备和CT)的稳定性检测是确定X线设备相关参数稳定性的基本检测手段,是图像质量稳定的基本保证。

三、医用核磁共振设备(MRI)稳定性检测达标率定义:稳定性检测是指核磁共振设备(MRI)法定质保期以后,按每月、每季度、每年对磁体、梯度、射频、图像质量等相关内容进行稳定性评估(与出厂时和安装调试正式使用时各项参数为标准)的一种检测手段。

稳定性性能评估符合相关参数标准的MRI 设备占同期所有MRI设备的比例。

计算公式:MRI设备稳定性检测达标率=意义:医用核磁共振设备的稳定性检测是确定MRI设备相关参数稳定性的基本检测手段,是磁共振图像质量稳定的基本保证。

四、大型设备开机率定义:大型设备(X线、CT、MRI)年正常开机使用天数(节假日除外)占一年总工作日(节假日除外)的比例。

计算公式:大型设备开机率=意义:大型医疗设备开机率是设备稳定性的最重要指标之一,稳定的设备开机才能提供质量稳定的临床诊断图像。

五、大型设备使用率定义:大型设备(X线、CT、MRI)年正常开机检查人次与院内同期设备平均检查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大型设备使用率=意义:大型医疗设备使用率是体现设备管理和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江西省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实施细则(试行)

江西省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实施细则(试行)

附件2:江西省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实施细则(试行)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和《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放射诊疗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审核、放射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等卫生审查活动。

第三条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审核和放射防护设施竣工验收工作按以下类别实行层级管理。

(一)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全省放射治疗、核医学建设项目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建设项目;(二)设区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查、验收范围以外的下列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的预评价报告审核与竣工验收工作:介入放射学的建设项目;X射线CT影像诊断的建设项目;设区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建设项目;(三)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省级、设区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查、验收范围以外的X射线影像诊断(不含CT影像诊断)的建设项目的预评价报告审核与竣工验收工作。

第四条放射诊疗建设项目按照可能产生的放射性危害程度与诊疗风险分为危害严重和危害一般两类。

危害严重类的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装置(γ刀、X刀等)、医用加速器、质子治疗装置、重离子治疗装置、钴-60治疗机、中子治疗装置与后装治疗机等放射治疗设施,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装置(PET)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装置(SPECT)及使用放射性药物进行治疗的核医学设施。

其他放射诊疗建设项目为危害一般类。

第五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和竣工验收前分别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编制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放射科质量控制标准

放射科质量控制标准

放射科质量控制标准一、引言放射科作为医疗机构中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之一,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放射科的质量控制水平,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标准。

二、设备质量控制1. 设备校准a. 确保放射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每年进行一次校准并记录校准结果。

b. 校准内容包括:暴光剂量、图象分辨率、暴光时间等。

c. 校准应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并记录校准人员的姓名和日期。

2. 设备维护a. 定期检查设备的外观和功能,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b. 检查设备的电气连接、机械部件、滤光器等,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c. 设备维护记录应详细记录维护内容、维护人员和日期。

3. 辐射防护a. 确保设备的辐射防护措施完善,包括防护屏、防护衣、防护手套等。

b. 定期检查辐射防护设备的完好性和有效性,如发现问题及时更换或者修复。

三、图象质量控制1. 暴光指数a. 定期进行暴光指数的测量,确保暴光剂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b. 测量结果应记录在质量控制记录表中,包括测量日期、测量结果等。

2. 图象分辨率a. 定期进行图象分辨率的测量,确保图象清晰度和细节表现能力。

b. 测量结果应记录在质量控制记录表中,包括测量日期、测量结果等。

3. 噪声水平a. 定期进行噪声水平的测量,确保图象的信噪比符合要求。

b. 测量结果应记录在质量控制记录表中,包括测量日期、测量结果等。

四、放射剂量控制1. 病人剂量监测a. 对每位患者进行剂量监测,确保剂量在合理范围内。

b. 监测结果应记录在患者剂量监测表中,包括患者信息、剂量值等。

2. 剂量报告a. 对每位患者的剂量进行报告,包括剂量值、参考范围等。

b. 剂量报告应由专业的放射科医师编写,并记录医师的姓名和日期。

五、质量控制文件管理1. 质量控制记录表a. 建立质量控制记录表,记录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的测量结果。

b. 每次质量控制活动后,应及时填写记录表,并由质控负责人审核。

2. 质量控制报告a. 定期编制质量控制报告,总结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的结果和改进措施。

江西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2年江西省医学影像等21个质量控制中心工作计划的通知

江西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2年江西省医学影像等21个质量控制中心工作计划的通知

江西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2年江西省医学影像等21个质量控制中心工作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12.03.24•【字号】赣卫办医政字[2012]32号•【施行日期】2012.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江西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2年江西省医学影像等21个质量控制中心工作计划的通知(赣卫办医政字〔2012〕32号)各设区市卫生局、省直省管医疗机构:现将《2012年江西省医学影像等21个质量控制中心工作计划》(以下简称《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各省级质量控制中心要严格按照《工作计划》,有序地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定期对医疗机构进行专业质量考核,科学、客观、公正地出具质控报告。

质控报告应以书面形式告知医疗机构,同时抄报省厅。

二、质控中心的挂靠单位要切实为质控中心提供开展工作所需的办公场所、必要的人员、工作经费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支持,保证质控中心必要的工作条件,不能按规定支持质控中心工作的,省厅将另行指定挂靠单位。

三、各设区市卫生局要根据《工作计划》安排,积极配合省级质量控制中心做好质量控制工作,逐步组建本辖区质量控制机构,制定质量控制工作计划,组织开展质控工作。

四、医疗机构要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按照相关规定报送质控信息,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和质控中心的质控检查,并根据反馈信息组织整改,改进医疗质量。

要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临床路径、常见肿瘤性疾病、心血管介入、腔镜技术和血液净化技术病例信息登记工作。

附件:2012年江西省医学影像等21个质量控制中心工作计划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四日附件:2012年江西省医学影像等21个质量控制中心工作计划一、江西省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1、组织对全省影像专业的质控信息进行收集和调研。

2、下发《江西省影像质量控制规范手册》,举办培训班,提高全省影像专业技术水平。

江西省放射诊疗实施细则

江西省放射诊疗实施细则

附件1:江西省放射诊疗许可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放射诊疗许可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遵照本办法,负责《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发放、校验工作,并依法履行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责。

第三条放射诊疗工作是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的活动,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和X射线影像诊断四类。

第四条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相应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并核准相应放射诊疗科目后,方可从事许可范围内的放射诊疗工作。

第五条《放射诊疗许可证》发放工作按《关于进一步精简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赣府发〔2009〕10号)实行分级管理:(一)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除X射线CT影像诊断以外)的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发放;(二)设区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下列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发放工作:开展(一)所列放射诊断工作,同时开展X射线CT影像诊断工作、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医疗机构;由设区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三)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开展放射治疗、核医学工作的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发放。

第六条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的原则,公布受理机构名称、地点、申报材料和许可条件、受理时间和审批期限等事项。

第二章申请与受理第七条申请办理《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获得医疗执业许可并具有经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诊疗科目;(二)具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放射诊疗场所和配套设施;(三)新建、扩建、改建放射诊疗建设项目须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并经有相应项目审批权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审核同意、职业病放射防护设施竣工验收合格。

放射科质量控制标准

放射科质量控制标准

放射科质量控制标准引言概述:放射科质量控制标准是保证放射科技术应用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

它涉及到放射科技术的各个环节,包括设备的选择与采购、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操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质量控制的执行与评估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放射科质量控制标准。

一、设备选择与采购1.1 设备性能要求:放射科设备应具备较高的分辨率、较低的噪声和辐射剂量、较好的图象质量等基本性能。

1.2 设备适应性:放射科设备应能适应不同临床需求,包括不同体部的检查、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等。

1.3 设备供应商的选择:选择具备良好信誉和售后服务体系的设备供应商,以确保设备的质量和维护的可靠性。

二、设备安装与调试2.1 安装环境要求:放射科设备的安装环境应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包括辐射防护、电气安全等。

2.2 设备校准与调试: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相关标准,进行设备的校准与调试,确保设备的测量准确性和图象质量。

2.3 设备验收与备案:对安装调试完成的设备进行验收,并将相关资料备案,以备日后的维护和管理。

三、操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3.1 培训计划制定:制定放射科操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包括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2 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过程进行评估,包括培训成绩的考核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测试,确保培训的有效性。

3.3 操作人员的管理与监督:建立操作人员的档案和绩效考核制度,对操作人员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操作人员的工作符合质量控制标准。

四、质量控制的执行与评估4.1 质量控制方案制定:制定放射科质量控制方案,包括设备的日常巡检、定期质量保证测试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2 质量控制的执行:按照质量控制方案的要求,进行设备的日常巡检和定期质量保证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4.3 质量控制的评估与改进:定期对质量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提高放射科技术应用的质量水平。

五、质量控制的培训与宣传5.1 培训计划制定:制定质量控制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确保相关人员了解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要求。

放射科质量控制指标

放射科质量控制指标

放射科质量控制指标引言概述:放射科质量控制是医疗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确保了放射科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本文将详细阐述放射科质量控制的指标,包括设备性能、图象质量、剂量控制、工作流程和培训与教育等五个大点。

正文内容:1. 设备性能1.1. 设备校准:确保放射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包括校准射线束、暴光时间、电压和电流等参数。

1.2. 故障检测与维修:建立故障检测机制,定期检查设备的性能,及时维修和更换损坏的部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图象质量2.1. 空间分辨率:评估图象的清晰度和细节程度,确保图象能够准确显示病变和解剖结构。

2.2. 对照度:评估图象中不同组织或者结构之间的对照度,确保图象中的病变能够清晰可见。

2.3. 噪声水平:评估图象中的噪声水平,确保图象质量不受噪声的干扰。

2.4. 几何失真:评估图象中的几何失真程度,确保图象中的结构和比例准确无误。

3. 剂量控制3.1. 剂量监测:建立剂量监测系统,定期检测和记录放射剂量的大小,确保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不超过安全范围。

3.2. 剂量优化:优化放射剂量的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3.3. 辐射防护:采取适当的辐射防护措施,包括穿戴防护服、使用防护屏幕和限制辐射区域等,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4. 工作流程4.1. 影像采集流程:确保影像采集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包括患者准备、设备设置和图象采集等环节。

4.2. 影像处理流程:建立影像处理的标准操作流程,确保图象的后处理过程准确无误。

4.3. 影像存储与传输:建立影像存储和传输的标准,确保图象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5. 培训与教育5.1. 员工培训:定期对放射科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质量控制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5.2. 质量控制教育:提供质量控制的相关教育材料,匡助医务人员了解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5.3. 质量控制监督:建立质量控制的监督机制,对医务人员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为加强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放射科诊断质量和医疗安全,落实“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参照江西省医院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方案,制定本市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方案。

一、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一)各级医院放射科应建立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放射科技师、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般由2—5人组成。

(二)放射科常规X线统一管理,放射科主任负责影像质量保证方案的全面实施,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核查。

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成员中,影像设备维修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影像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影像设备运行稳定,参数准确,发生设备故障及时检修。

技师负责X线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

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影像诊断质量报告的控制。

(三)各种设备日常保养责任落实到人。

二、放射科工作人员准入要求(一)从事X医师和技师人员应经上岗培训,取得X医师和放射科工作人员证。

(二)从事放射科诊断应有执业医师资格。

技术人员应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已取得技师资格。

(三)从事放射诊断和技术人员应经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合格,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三、影像质量评价制度(一)室内放射技术质控每周一次。

核查X线摄片体位是否符合标准:胶片尺寸统一,影像放大比例统一,不同时期检查,图像放大比例前后一致。

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二)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技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三)根据诊断报告书写要求,每月一次抽查诊断报告质量。

(四)技师或医师日常工作中发现质量问题应逐级报告,上级技师或医师要技师处理。

如质量问题较多,或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由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研究解决。

(五)定期进行放射诊断与手术、病理或出院诊断随访对比,一般每年不少于6次,统计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正确性。

放射质量控制标准(一)2024

放射质量控制标准(一)2024

放射质量控制标准(一)引言概述:放射质量控制标准是在放射医学和核医学领域中确保病人和医务人员受到最低辐射剂量影响的关键指南。

本文将深入探讨放射质量控制标准的重要性,并介绍其在影像质量、辐射剂量和设备性能管理方面的具体内容。

正文:1. 影像质量控制1.1. 图像对比度和分辨率的控制1.2. 降噪和伪影的控制1.3. 图像几何形变的控制1.4. 检查结果与解读质量的相关性1.5. 质量控制文档和指南的制定2. 辐射剂量控制2.1. 基本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宣传2.2. 辐射剂量监测和记录2.3. 最低辐射剂量的实践指南2.4. 使用辐射保护设备和技术2.5. 辐射剂量控制的内部审核和持续改进3. 设备性能管理3.1. 设备校准和质量保证测试的规范3.2. 设备故障和维修管理3.3. 设备差异性和不确定性控制3.4. 设备更新和技术演进的评估3.5. 设备性能评估与用户培训的一体化管理4. 人员培训和质量监控4.1. 医学影像专业人员培训的指导原则4.2. 医务人员辐射安全的教育和培训4.3. 质量监控员的角色和责任4.4. 定期复审和继续教育的要求4.5. 定期评估和报告质量监控的结果5. 法规和政策依从性5.1. 放射医学和核医学的相关法规和政策体系5.2. 放射质量控制标准的法定依据和执行要求5.3. 质量控制的合规评估和认证5.4. 外部审计和监管评估的要求5.5. 连续改进和风险管理的法定要求总结:放射质量控制标准在影像质量、辐射剂量和设备性能管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从影像质量、辐射剂量、设备性能、人员培训和质量监控、法规和政策依从性等方面的有效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确保病患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同时,质量控制标准的遵守还有助于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医生提供更可靠的医疗服务。

放射质量控制标准

放射质量控制标准

放射质量控制标准1.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范围2.术语和定义2.1 放射治疗术语定义2.2 质量控制术语定义3.放射质量控制组织3.1 职责和权限3.2 人员资质要求3.3 内部组织机构4.设备质量控制4.1 设备选择与采购4.2 设备安装与调试4.3 设备校准和验证4.4 设备维护和维修5.辐射灶质量控制5.1 辐射灶安装与调试5.2 辐射灶校准和验证5.3 辐射灶维护和标志6.治疗计划质量控制6.1 治疗计划制定6.2 目标结构标定6.3 剂量分配计算6.4 治疗计划验证7.临床操作质量控制7.1 治疗前操作7.2 治疗中操作7.3 治疗后操作7.4 急救准备与预防意外事故8.整体质量控制评估8.1 内部质量控制评估8.2 外部质量控制评估8.3 放疗质量控制数据收集和分析【附件】1.放射治疗设备清单2.辐射灶安装记录表3.质控设备校准和验证记录表4.剂量计算和治疗计划验证记录表5.医护人员培训记录表6.内部质量控制评估报告7.外部质量控制评估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放射治疗设备审批标准:指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放射治疗设备需要获得相关审批的具体要求。

2.辐射灶:放射治疗机器的辐射部分,用于产生放射束的装置。

3.质量控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活动,确保放射治疗的安全性和质量的控制过程。

4.内部质量控制评估:机构内部对放射治疗质量控制工作进行定期评估,以确保其符合质量控制标准。

5.外部质量控制评估:由第三方机构对放射治疗质量控制工作进行评估,以保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

放射科质量控制标准

放射科质量控制标准

放射科质量控制标准一、引言放射科质量控制标准旨在确保放射科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以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和保障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科质量控制的目的、范围、要求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和评估方法。

二、目的放射科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放射科技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保证患者接受放射科检查和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制定和执行质量控制标准,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技术操作中的问题,提高放射科技术的质量水平,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和诊疗风险。

三、范围放射科质量控制标准适用于医疗机构中的放射科部门,包括放射诊断、核医学和放射治疗。

标准涵盖了设备的质量控制、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图像质量的评估、辐射剂量的控制等方面。

四、要求4.1 设备质量控制4.1.1 设备的安全性和性能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

医疗机构应建立设备的质量控制计划,包括设备的日常巡检、定期维护和故障排除等内容。

4.1.2 设备的质量控制应包括以下方面:图像质量、剂量输出、辐射安全等。

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指南,明确检测方法、频率和标准,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1.3 设备的质量控制记录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和保存,包括巡检记录、维护记录、故障记录等,以便于追溯和评估设备的质量状况。

4.2 操作人员培训和管理4.2.1 医疗机构应建立放射科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包括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等。

培训内容应涵盖放射科技术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辐射安全等方面。

4.2.2 操作人员应持有相关的资质证书,并定期进行技能考核和评估。

医疗机构应建立操作人员的管理制度,包括考核、奖惩、轮岗等,确保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能力。

4.2.3 医疗机构应建立操作人员的工作记录和培训记录,包括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培训情况等,以便于管理和评估操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能力。

4.3 图像质量评估4.3.1 医疗机构应建立图像质量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包括图像分辨率、对比度、噪声等指标的评估。

放射科质量控制标准

放射科质量控制标准

放射科质量控制标准引言概述:放射科质量控制标准是指为确保放射科技术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和规范旨在保证放射科技术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和风险,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效果。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放射科质量控制标准的内容和重要性。

正文内容:1. 放射设备质量控制1.1 设备校准与校验1.2 设备维护和保养1.3 设备质量评估与监测1.4 设备故障排除与处理1.5 设备更新与升级2. 放射剂量质量控制2.1 剂量计校准与使用2.2 剂量监测与记录2.3 剂量限制与优化2.4 剂量报告与分析2.5 剂量教育与培训3. 放射影像质量控制3.1 影像参数校准与调整3.2 影像质量评估与监测3.3 影像重建与处理3.4 影像质量优化与改进3.5 影像质量管理与保证4. 放射工作流程质量控制4.1 工作流程标准化与规范化4.2 工作流程监测与评估4.3 工作流程改进与优化4.4 工作流程培训与指导4.5 工作流程质量管理与保证5. 放射科人员质量控制5.1 人员培训与技能评估5.2 人员资质认证与授权5.3 人员工作负荷与安排5.4 人员职业保护与健康监测5.5 人员继续教育与专业发展总结:放射科质量控制标准是确保放射科技术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放射设备、放射剂量、放射影像、放射工作流程和放射科人员的质量控制,可以有效降低误差和风险,提高放射科技术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放射科质量控制标准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效果,还能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因此,放射科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非常重要的。

医疗机构和放射科技术人员应密切关注和遵守这些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意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江西省放射医学质量控制细则(试用)

江西省放射医学质量控制细则(试用)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医院放射科质控组织管理 (1)一、科室质控组织 (1)二、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常规 (1)三、科室质控管理 (1)第三章放射科规章制度 (1)一、读片、影像诊断报告审核制度 (1)(一)读片制度(二)核片制度二、业务学习制度 (2)三、手术病理随访制度 (2)四、影像和教学资料管理制度 (2)五、机房规范操作制度 (2)六、消毒隔离制度 (3)七、抢救药品登记和抢救记录制度 (3)八、事故登记制度 (3)九、辐射防护制度 (3)(一)放射人员防护规范 (3)(二)放射受检者的防护规范 (3)十、机器维修、保养制度 (4)十一、各级人员考核制度 (4)十二、岗位交接班制度 (4)十三、影像会诊随访制度 (4)十四、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工作制度 (4)十五、三级医生负责制 (5)(一)一线值班医师工作职责(二)二线值班医师工作职责(三)三线值班医师工作职责十六、放射科急诊值班制度 (5)(一)医生值班制度(二)技术人员值班制度十七、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6)第四章放射科岗位职责 (6)一、行政管理组岗位职责 (6)(一)放射科主任岗位职责 (6)(二)放射科副主任岗位职责 (6)(三)医疗秘书(住院总)岗位职责 (6)(四)教学、科研秘书岗位职责 (6)(五)技师长岗位职责 (6)(六)部门组长岗位职责 (7)二、医生组岗位职责 (7)(一)放射科正(副)主任医师工作职责 (7)(二)放射科主治医师工作职责 (7)(三)放射科住院医师工作职责 (7)(四)上机操作医师岗位职责 (7)(五)书写报告医师岗位职责 (7)(六)核片、咨询医师岗位职责 (7)(七)值班医师岗位职责 (8)三、技术组岗位职责 (8)(一)放射科主任技师工作职责 (8)(二)放射科副主任技师工作职责 (8)(三)放射科主管技师工作职责 (8)(四)放射科技师工作职责 (8)(五)放射科技士工作职责 (8)(六)机房岗位职责 (8)(七)机器维修、保养岗位职责 (8)(八)值班技师岗位职责 (9)四、护理登记组岗位职责 (9)(一)放射科护士岗位职责(二)放射录入登记岗位职责第五章放射科基本技术操作规程 (9)一、常规X线检查操作规程 (9)(一)普通X线摄影操作规程 (9)(二)D R摄影操作规程 (10)(三)常规X线检查操作技术 (10)(四)C R摄影操作规程 (17)(五)X线床边摄片机操作规程 (17)(六)特殊造影X线检查 (17)(七)胃肠及造影检查操作规程 (18)二、C T检查操作规程 (18)(一)常规C T检查操作规程 (18)(二)C T扫描技术要求 (18)(三)常规C T扫描技术 (19)三、M R I检查操作规程 (26)(一)注意事项 (26)(二)序列技术 (26)(三)M R血管造影技术 (27)(四)M R电影成像技术 (27)(五)水成像技术 (27)(六)脑功能成像 (27)(七)波谱技术 (28)四、影像科检查中对比剂应用 (28)(一)X线/C T对比剂的一般用药原则 (28)(二)使用造影前必须做到 (28)(三)对高危患者的预防措施 (29)(四)造影剂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 (29)(五)M R对比增强检查 (29)五、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30)第六章影像图像质量控制标准 (30)一、正位胸片常规摄片质量控制标准 (30)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常规摄片质量控制标准 (31)三、C T常规扫描摄片质量控制标准 (32)四、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 (33)五、评估标准(按照放射诊断质控督查内容、要求和评分表) (34)(一)正位胸片常规摄片质量检查记录单 (34)(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常规摄片质量检查记录单 (35)(三)C T常规扫描摄片质量检查记录单 (36)(四)放射诊断质控督查内容、要求和评分表 (37)(五)放射诊断质量检查记录表 (38)(六)放射诊断质控督查基本内容和要求 (39)第七章教学管理工作 (40)一、教学工作制度 (40)二、教学管理规范要点和工作程序 (40)三、影像科进修生学习、工作管理制度 (41)第八章质量控制标准及考核细则 (41)表1放射医学管理要求(100分) (42)表2专业设置基本要求(100分) (45)表3常规X线影像质量评价标准(100分) (51)表4C T影像质量控制标准(100分) (55)表5M R I影像质量控制标准(100分) (57)表6诊断报告书写规范(100分) (60)表7X线辐射防护要求(100分) (62)第一章总则近三十多年来,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不断改进与提高.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临床诊断的模式的改变。

放射质量控制标准

放射质量控制标准

放射质量控制标准和评价办法一、放射学科组建的基本要求1、从事放射诊断及投照人员素质要求:放射诊断医师必须为本专业或者临床专业大中专毕业,经过临床及本专业培训(1年以上),且要求有医师执照及执业注册证书方可从事放射诊断医师工作,技术投照人员原则上要求为本专业毕业人员,特殊情况医学相关专业人员经过专业培训(1年以上)如能胜任工作可适当放宽;三级医院必须有副主任及副主任以上职称的诊断医师和主管技师及主管技师以上的技术人员。

CT或MRI诊断医生和技术员必须有相应的上岗证;开展CT或MRI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增强者,必须开展增强扫描,并要求有相应的抢救设备及抢救程序。

CT或MRI开诊时相应的医生及技术员必须在上级或同级医院进修学习半年以上,并有进修合格证2、仪器设备及场地要求:放射设备要求如下:三级医院:①全身各部位透视、摄影应备有多台普通拍片机,CT断层设备、移动式床旁拍片机;②能开展胃肠道、胆道及泌尿系造影:应备有多功能胃肠机;③应配备PACS系统,实现临床、医技资源共享。

④能开展大血管造影技术及介入性放射技术:应备有大型心血管检查专用X光机及其他辅助设备,如高压注射器、快速换片机或快速数字化采集处理设备。

二级医院:①全身各部位摄影:应备有多台普通拍片机;②胃肠道造影、胆道及泌尿系造影设备,应备有胃肠造影专用X线机;③透视设备:应备有X线透视机。

一级医院:①全身各部位摄影:应备有多功能拍片机;②透视X线机。

机房及机房要求:根据放射防护要求:100mA及100mA 下X线机机房面积应大于25m2,100mA 以上X线机房应大于36m2,双机头X线机房应以两台X线机作要求,机头距墙体距离应大于2m,带有多功能床及其他附属设备,如快速换片机,高压注射器等,应适当扩大机房面积,机房内不应有非相关家具及器物,机房四周X线防护应大于0.5mmPb当量,控制室面积应能满足日常工作及机器维护要求,周边防护应大于1mmPb当量。

放射科质量控制制度

放射科质量控制制度

放射科质量控制制度一、引言放射科作为医疗机构中的重要科室,使用放射线技术进行影像诊断和治疗。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放射影像的质量,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制度。

本文将重点介绍放射科的质量控制制度。

二、质量控制目标1.确保放射科的设备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2.保证放射科的操作符合医疗行业的规范;3.提高放射科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4.提高放射影像的质量,为医生的诊断提供准确的结果;5.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三、质量控制内容1.设备质控(1)设备的选购:选择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的放射设备。

(2)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符合技术要求,并经过验收。

(3)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制定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计划,并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4)设备的质量控制测试:定期对设备进行质量控制测试,确保设备的性能符合要求。

2.人员培训(1)医师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对放射科工作人员进行放射防护和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2)培训的记录和考核:记录工作人员的培训情况,并定期进行考核,确保培训的有效性。

3.操作规范(1)制定操作规程:制定放射科的操作规程,明确各项操作的要求和程序。

(2)操作流程的审核和更新:定期对操作规程进行审核和更新,确保操作规程符合最新的技术要求。

(3)操作的监督和指导:设立专门的质控岗位,对操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4.影像质量控制(1)影像设备的校准:定期对放射设备进行校准,保证影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影像的评价和质量控制指标:制定影像质量控制指标,对影像进行评价和质量控制,确保影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3)影像质量反馈和改进:建立影像质量反馈机制,对影像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和改进。

5.放射防护(1)设立放射防护措施:建立放射防护措施,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2)放射防护培训和培训记录:对工作人员进行放射防护培训,并记录培训情况,确保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放射质量控制制度

放射质量控制制度

放射质量控制制度一、引言放射质量控制制度是为了确保放射性物质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本制度旨在建立一个全面的放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放射性物质的采购、使用、存储和处理等环节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最大限度地降低辐射危害的风险。

二、适合范围本制度适合于所有使用放射性物质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机构、科研单位、工业企业等。

三、术语和定义1. 放射性物质:指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药物等。

2. 辐射:指放射性物质释放的能量和粒子,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3. 辐射安全:指在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的措施和要求。

四、管理责任1. 放射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审批和监督放射质量控制制度,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2. 放射安全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培训人员等。

3. 放射工作人员:指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

五、放射质量控制制度的要求1. 放射性物质的采购与接收1.1 采购放射性物质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其来源合法、质量可靠。

1.2 接收放射性物质时,应进行验收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放射性物质的种类、数量、生产厂家等。

2. 放射性物质的存储与保管2.1 放射性物质的存储应符合相关规定,如专用存储设施、密封容器等。

2.2 存储区域应设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护措施,确保人员不会误进入或者接触放射性物质。

2.3 定期对存储区域进行检查和监测,确保存储条件符合要求。

3. 放射性物质的使用与操作3.1 使用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

3.2 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发生泄露、污染等事故。

3.3 使用后的放射性物质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和处置,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放射科质量控制制度

放射科质量控制制度

放射科质量控制制度
一、科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对各种质量考核监督检查。

二、工作考核包括检查项目和检查例数,X线阳性率、诊断正确率、甲级片率诸项均应严格登记,积累资料。

三、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

四、X光摄片甲片率≥40%。

五、X光诊断报告合格率≥90%。

六、CT检查阳性率≥70%,CT报告诊断正确率≥90%。

七、每月底进行一次严格考核,并记录在案。

八、坚持天天评片制,以保证照片质量。

九、坚持天天阅片制,以保证报告诊断质量。

十、报告实行双签字,低年住院医师报告由主治以上医师审核签发,疑难病例讨论后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审核签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医院放射科质控组织管理 (1)一、科室质控组织 (1)二、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常规 (1)三、科室质控管理 (1)第三章放射科规章制度 (1)一、读片、影像诊断报告审核制度 (1)(一)读片制度(二)核片制度二、业务学习制度 (2)三、手术病理随访制度 (2)四、影像和教学资料管理制度 (2)五、机房规范操作制度 (2)六、消毒隔离制度 (3)七、抢救药品登记和抢救记录制度 (3)八、事故登记制度 (3)九、辐射防护制度 (3)(一)放射人员防护规范 (3)(二)放射受检者的防护规范 (3)十、机器维修、保养制度 (4)十一、各级人员考核制度 (4)十二、岗位交接班制度 (4)十三、影像会诊随访制度 (4)十四、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工作制度 (4)十五、三级医生负责制 (5)(一)一线值班医师工作职责(二)二线值班医师工作职责(三)三线值班医师工作职责十六、放射科急诊值班制度 (5)(一)医生值班制度(二)技术人员值班制度十七、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6)第四章放射科岗位职责 (6)一、行政管理组岗位职责 (6)(一)放射科主任岗位职责 (6)(二)放射科副主任岗位职责 (6)(三)医疗秘书(住院总)岗位职责 (6)(四)教学、科研秘书岗位职责 (6)(五)技师长岗位职责 (6)(六)部门组长岗位职责 (7)二、医生组岗位职责 (7)(一)放射科正(副)主任医师工作职责 (7)(二)放射科主治医师工作职责 (7)(三)放射科住院医师工作职责 (7)(四)上机操作医师岗位职责 (7)(五)书写报告医师岗位职责 (7)(六)核片、咨询医师岗位职责 (7)(七)值班医师岗位职责 (8)三、技术组岗位职责 (8)(一)放射科主任技师工作职责 (8)(二)放射科副主任技师工作职责 (8)(三)放射科主管技师工作职责 (8)(四)放射科技师工作职责 (8)(五)放射科技士工作职责 (8)(六)机房岗位职责 (8)(七)机器维修、保养岗位职责 (8)(八)值班技师岗位职责 (9)四、护理登记组岗位职责 (9)(一)放射科护士岗位职责(二)放射录入登记岗位职责第五章放射科基本技术操作规程 (9)一、常规X线检查操作规程 (9)(一)普通X线摄影操作规程 (9)(二)D R摄影操作规程 (10)(三)常规X线检查操作技术 (10)(四)C R摄影操作规程 (17)(五)X线床边摄片机操作规程 (17)(六)特殊造影X线检查 (17)(七)胃肠及造影检查操作规程 (18)二、C T检查操作规程 (18)(一)常规C T检查操作规程 (18)(二)C T扫描技术要求 (18)(三)常规C T扫描技术 (19)三、M R I检查操作规程 (26)(一)注意事项 (26)(二)序列技术 (26)(三)M R血管造影技术 (27)(四)M R电影成像技术 (27)(五)水成像技术 (27)(六)脑功能成像 (27)(七)波谱技术 (28)四、影像科检查中对比剂应用 (28)(一)X线/C T对比剂的一般用药原则 (28)(二)使用造影前必须做到 (28)(三)对高危患者的预防措施 (29)(四)造影剂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 (29)(五)M R对比增强检查 (29)五、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30)第六章影像图像质量控制标准 (30)一、正位胸片常规摄片质量控制标准 (30)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常规摄片质量控制标准 (31)三、C T常规扫描摄片质量控制标准 (32)四、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 (33)五、评估标准(按照放射诊断质控督查内容、要求和评分表) (34)(一)正位胸片常规摄片质量检查记录单 (34)(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常规摄片质量检查记录单 (35)(三)C T常规扫描摄片质量检查记录单 (36)(四)放射诊断质控督查内容、要求和评分表 (37)(五)放射诊断质量检查记录表 (38)(六)放射诊断质控督查基本内容和要求 (39)第七章教学管理工作 (40)一、教学工作制度 (40)二、教学管理规范要点和工作程序 (40)三、影像科进修生学习、工作管理制度 (41)第八章质量控制标准及考核细则 (41)表1放射医学管理要求(100分) (42)表2专业设置基本要求(100分) (45)表3常规X线影像质量评价标准(100分) (51)表4C T影像质量控制标准(100分) (55)表5M R I影像质量控制标准(100分) (57)表6诊断报告书写规范(100分) (60)表7X线辐射防护要求(100分) (62)第一章总则近三十多年来,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不断改进与提高。

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临床诊断的模式的改变。

改变了过去西医靠“视、触、叩、听”,中医靠“望、闻、问、切”为主的诊断模式,实现了以“回声、密度、信号、浓聚”等所见征象为主的诊断模式。

改变了过去凭临床“经验”为主的诊断模式,实现了以临床“证据”为主的循证医学诊断模式。

同时,也改变了医学影像诊断医师的地位与工作方式,改变了过去影像诊断医生单纯“看片”到真正的“看病”,由过去的“辅助诊断”到现在的“直接诊断”,有条件的科室已开设了影像诊断门诊,有条件的医院已开设了介入病房,也由过去的“单纯诊断”,到现在的“诊断十治疗”,临床上所谓内科治疗、外科治疗、介入治疗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使过去的医疗格局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现代医学影像学是以传统X线技术为基础,以CT和MR为代表,以DSA为交叉的综合性的学科。

学科的快速发展,对科室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影像诊断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学科,规范的操作、严格的管理不仅能反映影像诊断工作人员的技能和工作态度,同时体现了科室和医院科学管理的水平。

为此,制定医学影像质量控制总则如下:一、本省使用影像诊断设备的单位必须是本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影像诊断与技术的医疗业务。

二、影像设备的装备和使用必须取得江西省卫生厅颁发的“影像设备配置许可证”。

三、CT、MRI等大型设备的从业人员必须到卫生部指定的培训中心接受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四、从事影像诊断的人员必须到江西省卫生厅指定的影像诊断培训中心接受为期一年的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五、从业人员应掌握影像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执行操作常规;对危重病人/药物过敏病人应制定应急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第二章放射科质控组织管理在医疗业务院长、影像科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医院和科室的放射诊断质控工作,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合理的操作常规和岗位职责,配备相应的质控设备,并设立专/兼职质控管理人员(一名或以上)进行日常质控管理,做好各项质控工作,并与奖惩挂钩,自觉按照江西省卫生厅领导下的江西省医学影像质控中心的各项要求进行自查和接受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整改,进行科学的质控管理。

一、科室质控组织1.建立放射科统一管理体系,实行放射科主任对常规X线、CT、MR、DSA和各种放射治疗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2.科室设立相应质控管理小组,并由分管主任任组长,有书面备案。

二、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常规1.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医生和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包括职称职责和工作岗位职责),以及各项操作常规,要求制订时间不超过5年,每两年需修改补充一次。

2.每位医师需有“医师执业证书”,每台机器需有“设备许可证”,每项检查的操作人员需有“上岗合格证”。

三、科室质控管理1.按照我院医技各项质控标准科室进行自查,备有书面记录。

2.科室质控自查结果与奖惩挂钩,备有书面记录。

3.全年无医疗事故,备有医院医务科提供的“全年无医疗事故”的书面证明。

4.放射科各项工作,包括医疗、教学、科研、人员、设备、财务及防护等,均进行电脑管理,并有书面备份。

第三章放射科规章制度一、读片与核片制度(一)读片制度1.根据科室大小或日检查病例多少,保证每天半小时至一小时集体读片。

2.由前一天当班医师选择疑难病例若干份,作为当天读片的资料。

3.由前一天当班医师主持读片,重点介绍病史、体征等临床资料和检查过程,全面分析所见的影像征象,提出自己的诊断意见。

4.参加读片的医师应集中精力,踊跃发言,敏锐发现征象,深入分析征象,发表自已的诊断意见,实现充分的交流。

通过读片锻炼青年医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不断提高分析能力、提高诊断水平。

5.最后由高年资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师作总结性读片,对讨论病例作出诊断或初步诊断。

6.读片应作好记录,便于今后查询、教学、科研。

(二)核片制度1.核片医师须由获得主治医师职称的医师担任,完成当日诊断报告的审核。

2.须核对“申请单、片头、报告”三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是否一致进行核对,此外,对检查号,科别,住院号,病房号/床号,检查日期、核片日期及书写报告医师的签名进行核对。

急诊检查应注明检查时间和临时报告的时间。

3.应核对检查名称、部位和方法是否符合申请单的检查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应立即补救或完善检查。

4.应注意用词是否规范、层次是否清楚、条理是否分明,描述与诊断结论是否一致等。

必要时提出加作某些影像学检查,尽可能地减少误、漏、过诊。

5.对摄片中临床要求以外的阳性发现应予以报告,以供临床参考。

6.核片医师在认可的报告上签名,且字迹要清楚。

二、业务学习制度(一)每一周或二周定期举行业务学习。

(二)凡有特殊疑难病例,科室应根据情况随时组织会诊和讨论。

(三)不定期举行读书心得、课题进度、专题讲座、论文交流、证实病例读片会等。

三、手术病理随访制度:(一)采用专用随访记录单详细记录各项内容(或将其输入电脑)。

(二)按系统将记录单分类,以年为单位装订成册。

按病种做好索引或在电脑中作好相应的分类记录和备份。

(三)安排专人负责“病例随访”工作,要求随访手术、活检和病理证实的病例。

(四)每月统计随访结果,得出定位和定性诊断的正确率。

(五)选择有价值病例不定期组织证实病例读片会,并进行点评。

四、影像和教学资料管理制度(一)教学单位应选择有教学意义的正常或异常病例资料(X线、CT、MRI、DSA),并分门别类,建立相应的信息资料。

(二)安排专人负责教学和科研资料的保管工作。

(三)科室应尽快进入电脑网络化管理,实现计算机储存或数字化储存。

(四)对尚未进行PACS建设的影像科,建议配置相应的计算机设备和扫描仪等,以有利于将手术、病理证实病例及有教学价值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储存。

五、机房规范操作制度(一)X线机必须由放射科熟悉机器性能具有相应资格的操作人员操作,放射科医师和技术员应了解机器使用方法,严格遵守操作常规,避免因不当使用而引起的机器故障。

(二)CT、MRI、DSA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卫生部颁发的大型医用设备CT、MRl、DSA“上岗合格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