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第一编历史课程标准制定的背景与思路第一章历史课程标准制定的背景一、社会发展与历史课程面临的挑战二、国外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趋势三、我国基础教育历史课程的成就与问题四、历史研究的发展与历史课程改革第二章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性质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第二编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第一章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总体目标一、课程目标制订的总体思路二、课程目标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三、课程目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要求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第二章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标准一、中国古代史的学习目标二、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内容三、中国古代史的教学活动建议第二章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标准一、中国近代史的学习目标二、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内容三、中国近代史的教学活动建议第三章中国现代史的内容标准一、中国现代史的学习目标二、中国现代史的学习内容三、中国现代史的教学活动建议第四章世界古代史的内容标准一、世界古代史的学习目标二、世界古代史的学习内容三、世界古代史的教学活动建议第五章世界近代史的内容标准一、世界近代史的学习目标二、世界近代史的学习内容三、世界近代史的教学活动建议第六章世界现代史的内容标准一、世界现代史的学习目标二、世界现代史的学习内容三、世界现代史的教学活动建议第三编课程标准实施的若干建议第一章关于教科书的编写第二章关于教学建议第三章关于评价建议第四章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四部分问题与展望(1万)附:第二章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标准(2-3万字)一、中国古代史的九个学习主题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阶段有什么关系?二、如何处理社会形态与学习主题的关系?三、“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这个活动怎样进行?四、标准中为什么没有出现“井田制”、“宗法制”、《甘石星经》等?此类精简的理由是什么?五、“以商鞅变法的失败与成功为题组织讨论会”的活动建议体现了什么精神?六、内容标准中为何不列东汉时期的史实?七、评价汉武帝和唐太宗是否仅用“大一统”和“贞观之治”的史实?八、王充、范缜为何未列入内容标准?九、在农民起义内容减少的情况下,如何理解劳动人民在历史上的作用?十、岳飞、文天祥为什么只出现在活动建议中?十一、怎样理解戚继光抗倭的反抗侵略性质?十二、“闭关锁国”应列举哪些主要表现?为什么不做具体规定?十三、制作泥活字有什么意义?十四、师生可否在现有教学活动建议之外因地制宜自行设计新的活动方式?如何进行?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标准一、构建中国近代史学习板块的基本思路1.确定中国近代史学习主题的基本原则2.中国近代史的总体学习目标3.中国近代史内容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层次性要求二、中国近代史内容标准分析1.对学习主题逐一分析2.分析主要点:(1)学习主题内容说明(从知识与能力层面针对教师理解学习主题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去说明)(2)学习目标说明(包括学习主题内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活动建议(应举案例)四、“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的主要内容及与近代社会性质的关系问题五、“近代化的起步”的含义及其历史的逻辑发展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学习主题的内容选择及其教学要求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学习主题的内容选择及其教学要求八、“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习主题的内容选择及其教学要求九、“经济和社会生活”与近代社会的变迁十、对“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学习主题中内容选择的思考十一、中国近代史教学活动建议的主要形式与内容十二、开展中国近代史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中国现代史的内容标准一、中国现代史学习的基础知识目标分析二、中国现代史学习中的能力培养与情感教育目标分析三、确定中国现代史学习主题的基本思路四、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层次性要求五、“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学习主题的内容选择与教学要求六、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理解与总体把握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主题的教学重点八、对“科技、教育与文化”学习主题内容选择的思考九、“社会生活”学习主题内容的选择思路十、中国现代史教学活动建议内容设置的几点考虑十一、社会调查是中国现代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或社会调查在中国现代史教学活动中的意义及其实施)世界古代史学习的目标1、对人类史前时代和古代文明发展线索的一般性了解2、对世界古代史重大历史事件、现象、人物的点式掌握3、对世界古代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不平衡性的整体把握4、培养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一、世界古代史学习的内容分析1、史前时期的人类①如何讲解人类的起源②早期人类的社会组织③教学活动建议的解说2、上古人类文明①金字塔背后的专制制度②《汉谟拉比法典》体现的阶级关系③种姓制度的起源和影响④大河流域农业文明的基本特征⑤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⑥希腊文明的特点⑦罗马与布匿战争⑧罗马共和国的衰亡⑨教学活动建议的解说3、中古亚欧文明①日本大化改新的前后②穆罕默德与阿拉伯帝国③西欧封建等级制的内容和特点④丕平献土与教皇国的由来⑤中古西欧城市的特点及其影响⑥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启示⑦教学活动建议的解说4、文明的冲撞与融合①文明交往的方式②古代东西方文明几次重要的冲突③古代各文明之间的几次重要和平交往④文明的多元性与共容性⑤教学活动建议的解说5、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①最早的文字及文字出现的意义②宗教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需要③佛教的基本教义及主张④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及主张⑤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及主张⑥《荷马史诗》、《俄狄浦斯王》和《天方夜谭》的背景内容介绍⑦希腊化时代的科学发展⑧如何鉴赏古代的建筑艺术⑨教学活动建议的解说世界近代史的内容标准一、世界近代史的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要求2、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3、树立正确的历史意识二、世界近代史的学习内容1、对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与分析2、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3、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4、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认识三、世界近代史的教学活动建议1、围绕人物评价的教学活动2、树立正确空间概念的教学活动3、认识科技革命与工业革命重要性的教学活动世界现代史引言七、世界现代史1.知识与能力引言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内容标准3.过程与方法 2.教学活动建议第三部分课程标准实施的若干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引言1.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2.教辅材料的编制二、教学建议引言1.教学目标的确定2.教学内容及其重点难点的处理3.教学方法的改进三、评价建议引言1.评价的性质与功能2.评价的主要对象、内容和依据3.评价的主要方法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言1.课程资源的种类2.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第四部分问题与展望引言1.课程改革任重道远2.不辱历史课程的教育使命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二、世界古代史学习的目标6、对人类史前时代和古代文明发展线索的一般性了解世界古代史始于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止于1500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历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历史一、课程性质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小学和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设计的,具有基础性和发展性。
它通过学习历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历程,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学习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眼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关注人类命运、国家盛衰以及社会进退的意识,塑造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进步的精神;通过学习历史,引导学生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初步形成对世界多样、社会进步的认同感,初步形成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基本理念1. 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为宗旨,遵循历史课程自身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历史学习中获取有益的启示。
2. 全面发挥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要充分发挥其承载的育人功能;课程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通过有层次、有启迪、有动感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课程还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向。
课程要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关注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密切联系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体现科学性;注重吸收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体现开放性;注意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体现民族性;同时体现国家的意志和利益,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世界观。
4. 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参与中发展,在活动中成长。
了解多种学习经历和形式,拓展学习渠道,丰富学习经历和经验。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指对初中历史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的规范和要求。
它是历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
首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它包括了中国古
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既有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介绍,也包括了历史文化和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识。
其次,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要求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它要求学生在学
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要培养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要培养对历史文化和历史地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这些要求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历史素养。
再次,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它要求学生在历
史学习过程中,要达到一定的知识水平,要掌握一定的历史技能,要形成一定的历史态度。
这些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地提高历史素养,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培养正确的历史认知。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是对初中历史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的
规范和要求。
它包括了丰富的历史教学内容,详细的历史教学要求和明确的历史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一标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历史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希望本文的解读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更好地应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doc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王朝——夏朝建立。
迄今发准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全探究与讨论,能够积极汲取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第一部分前言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面发展。
3(将正确的价值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朝开始。
商朝的青铜冶炼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评判中,使学生通过历史学验。
华文明的辉煌成就。
西周取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三)情感?态度?价值习,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代商朝后分封诸侯,对疆域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 1(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东周分为任感,逐步确立为中国特色的控制更加稳固。
观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春秋、战国两个阶段。
春秋社会主义事业、人类的和平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
培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与发展做贡献的人生理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认分封制度渐趋瓦解。
战国时想。
4(鼓励自主、合作、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促进了农业发展。
各诸侯国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思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要。
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三、课程设计思路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 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格公民奠定基础。
2011年历史初中课程标准
2011年历史初中课程标准
2011年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其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课程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文化与价值观念,以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3. 课程性质: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4. 课程基本理念:包括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意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衔接等。
5. 课程设计思路:主要是根据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线索性,对历史课程内容进行科学的组织和编排。
6. 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利用建议等。
总之,2011年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了历史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
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的新变化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的新变化叶小兵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2001年开始的,至今已走过了十个年头。
当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作为历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对初中的历史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体系、教材编写、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的改革,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经过十年的教改实验,初中历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新课改要继续深入推行下去,就需要总结十年课改的成就与经验,分析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更加明确课改的目标,确定课改的走向。
其中,修订已试用十年的课程标准,就成为新课改继续发展的需要。
为此,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实验稿进行了修订,并于今年年初正式颁布《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计划在今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新版”)并不是对课标实验稿的小修小补,而是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新的厘定。
本文仅就课标新版的内容作简要的说明,以期引起同行们对历史课程标准新变化的关注。
一、课标前言部分的新思路历史课程标准的第一部分是前言,由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个子目构成。
与课标实验稿相比,课标新版前言部分有了新的内容。
1.对课程性质的新阐释课标实验稿中的课程性质,实际上只是概述了历史课程的作用,而没有直接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课标新版则对历史课程的性质作了明确的阐述,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性,并对这四个特性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应该说,这是在国家的教育文件中首次对初中历史课程性质进行了概述,有助于我们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定位、属性和特点。
2.对课程基本理念的新强调课标新版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进行了更为清晰的论述,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初中历史教育要秉持的理念,与课标实验稿相比,更为简明扼要。
在这部分中,除了提出课标实验稿中已论及的教育理念,如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倡导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创新等。
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2011 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摘要:教育部已于2011年底颁布了修订后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我对这一新课标的解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从“课程性质”、“内容编排”、“评价建议”、“实践反思”四个角度,对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作一简单的解读。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一、历史课程性质1、“思想性”是指历史课程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历史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例如,通过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成就,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拓展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
2、“人文性”指的是,历史课程必须在培养学生初步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方面发挥作用。
例如,历史的“寻根”意识应与学生个性的培养相结合,以增强历史洞察力,发展学生的社会性。
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公民行动能力。
二、内容编排1、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采用的是“点—线”结合的内容编排,“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使学生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
我认为这是2011版课程内容编排的核心思路。
举例:统一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两个点,而将这些知识点连在一起就成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这一条主线。
2、都大体遵循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的原则。
强调突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有利于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进行历史的认识。
不过如果细究的话,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也有与时序性相冲突的内容编排。
比如“中国现代史”部分,将“了解‘两弹一星’……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设置在“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的学习要求之后,所以学生也容易对科技成就时间的记忆有混淆。
1.展示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简单来讲就是不只涉及某个历史事件的某个领域,而是对呈现出历史发展进程的基本进程和总体面貌,我的理解就是,例如我们再讲某个历史阶段的时候也是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文化繁荣、民族交往全面阐述,例如教材中对唐朝的学习。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是对初中历史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的规范和要求。
2011年发布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最新版历史教学大纲,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
本文将从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等方面进行介绍和解读,以便广大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
首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主要包括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基本能力等方面的规定。
其中,基本概念包括历史的定义、历史的时空概念、历史的研究对象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内容;基本内容包括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等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包括历史知识的掌握、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历史文化素养的提高等方面的要求;基本能力包括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以及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判断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其次,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明确了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了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历史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能力。
再次,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对教学要求进行了具体规定,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等方面的要求。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及时评价和反馈教学效果,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最后,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的实施对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历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深入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切实贯彻落实课程标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解读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解读注:红色字体为课标重点增加的新内容;蓝色字体为课标局部修改的新内容。
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
为完成这一使命,历史教育要在唯物史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为提高国民素质,加强民族凝聚力,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发挥重大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教育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提高国民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历史课程的实施,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历史教育的重要性)一、课程性质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具有认识社会的功能,而且具有教育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由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组成。
通过学习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走向,坚定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通过学习世界历史的重要史事,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由来,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拓展国际视野,更好地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历史素养,而且能够更好地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社会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环境意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增强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感。
历史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思维的方法,逐步形成实事求是、注重证据的意识,养成辩证地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新旧历史《课程标准》的异同及应对策略
新旧历史《课程标准》的异同及应对策略苏州高新区东渚中学校高旻【关键字:历史《课程标准》社会功能历史主线课程改革合作探究应对策略】通过十几年课程改革的实践,在总结各地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大范围的基础调研,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在万众瞩目中闪亮登场。
相对于2001版,2011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均作一定程度的调整,修订了以往以“以主题学习”的呈现方式,在课程容量和难度上更加注重兼顾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进一步提高《课程标准》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精准解读新课标,对于一线教师把握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确立课程理念,进一步做好历史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与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相比较,修订稿(2011)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与时俱进,更注重历史课程的社会功能。
1、修订稿(2011)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这是对历史课程改革总目标做出的最新阐述,进一步确立了历史课程的目标价值取向。
2、修订稿(2011)增加了“课程性质”。
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具有四大特性,即: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
所谓基础性,是指普及历史常识,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所谓思想性,是指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所谓人文性,强调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谓综合性,强调不同领域的关联性、历史与现实的连续性,帮助学生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认识。
通过课程性质的设计,修订稿(2011版)强调了历史教育的独特性:即:历史课程是通过学生学习人类社会按照时序的发展过程了塑造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3、从课程理念上看,修订稿(2011版)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强调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和育人功能,更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强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精神的内容,历史课程内容更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
2011新课程标准变化-初中历史(整理版).
新课程标准变化内容·历史一、中国古代史1.史前时期删减:①尧、舜、禹的传说。
②元谋人等早期人类的知识。
增加:①原始农业的产生。
②对考古的认识。
③对化石的认识。
2.夏商周时期删减:①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②商鞅变法之外的变法增加:①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②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变化:①突出甲骨文的历史地位。
②突出“老子”。
③突出“百家争鸣”的影响3.秦汉时期增加:①“文景之治”②秦的暴政。
③秦朝的灭亡④西汉的建立。
⑤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删减:①评价汉武帝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增加:①赤壁之战。
②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③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删减:①《九章算术》5.隋唐时期增加:①隋朝的统一。
②隋朝灭亡的原因。
③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删减:①武则天变化:①突出皇帝和盛世的关系。
②突出探索唐朝兴盛的原因。
③突出对盛唐社会的综合把握和宏观认识。
6.宋元时期新增:①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②元曲。
③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朝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变化:①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的相关知识点细化。
7.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新增:①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②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③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④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⑤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
删减:①《水经注》变化:①突出八股取士和皇帝专权的弊端。
②突出《红楼梦》和京剧。
二、中国近代史新增:①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②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
③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④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⑤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
⑥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抗战胜利的原因。
⑦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⑧茅盾、齐白石的成就。
删减:①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②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③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各科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初中语文(蔡少军)义务教育课程语文标准(2011版)为小学和初中共用,其中初中语文部分有以下特点:一、明确了语文课程基础任务在于语文文字能力的培养在“前言”部分多次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在“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又多次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进一步强调了传统语文的重要性新修订课标“基本理念”部分在提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同时,特别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在后面的“课程设计思路”部分,再次强调语文课程要“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的精髓”。
三、强调了语文教学中的多读多写在“前言”部分两次指出语文课程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在后文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中又多次进行了强调,并要求在“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同时,要“提高阅读品位”。
四、针对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作出了明确阐述“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五、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新修订课标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这对当前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性作用。
如关于语文教学中的语法修辞。
新修订课标在教学“具体建议”中增加了“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说明,指出“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在2011年底颁布了修订后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本文将从“课程性质”、“内容编排”、“评价建议”、“实施建议”四个角度对其进行解读。
首先,与实验稿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相比,2011年版更加突出了历史课程的“四性”,即“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这是一个进步。
然而,这些属性并不是历史课程所独有的本质属性,因此我们需要从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来理解历史课程的性质。
思想性”是指历史课程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历史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基础性”是指历史课程重在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线索和脉络,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掌握分析人类社会现象的基础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学会判断、学会思考,不人云亦云。
人文性”是指历史课程必须发挥其在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方面的功能。
如通过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成果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发展的眼光理解人类社会的进步历程,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参与社会和国家建设的思想意识。
综合性”是指历史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方法论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运用综合的视角探究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最终使学生基本掌握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与实验稿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相比,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历史内容的系统性方面呈现出了完善发展的一面。
例如,在关于天平天国运动的研究内容方面,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和洪秀全,相较于实验稿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更加准确地反映了历史事实。
此外,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还突出了学生对于东汉史的研究,更加符合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原则。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科学定位·实践反思·重归时序·多元评价──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任何课程都是历史的产物,它因社会的需求而产生,也因社会的变迁而消亡。
因此,任何历史上存在过的课程都有其历史价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又必将受到新的价值观的挑战。
现代历史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完全区别于传统历史教育的地方就在于充分发挥历史学塑造合格现代公民的功能。
公民教育是每个出生在这个国度里的人都有权接受的教育,如在未成年前须接受的义务教育,以及此后的职业技术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公民教育最早的清晰的概念是联合国1975年给出的定义──即“公民教育”关注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人权、尊严、自主及社会公益等活动;鼓励思想交流及汇集,并行动起来以推动社会改变;塑造一个较合理和公正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部分明确指出:“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科学定位《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标前言部分的课程性质做了较大修改,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四大特性。
既明确了中学历史课程是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又将历史课程定位在提升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
关于“课程基本理念”更突出了通过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达到“育人为本”、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注重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
二、实践反思新历史课程实验从2001年9月开始,首先是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到2002年秋季,扩展到530个省级实验区;2003年时,全国已有1642个县市的3500多万学生在使用新课程的实验教材;2004年时发展到2576个县区使用新教材,约占全国的90%。
如何体现初中历史教学的时序性——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的一点思考
、
进行 初 中历 史 时 效性 教 学 的理 论依 据
历史学科 的基础是时 间 , 正是 时间这条线 , 串起 了人 类从 古 至 今 的波澜 壮 阔的发 展 历程 。当学生 在 学 习、 考察 、 研 究 某 一个 历 史 人 物 、 历史 事 件 或 历 史 现象 时, 教 师 要 引 导 学生 一 定 要 把 它 放到 一 定 的历 史 时 空 环 境 中去 分 析 和 把握 。 因此 , 加 强历 史 的时 序 性 教 学 是 历 史 学科 本 身 的客 观要 求 。 首 都 师 范 大 学 历 史 学 院 教 授 徐 蓝 在 中 国教 育 学 会 历 史 教 学 专 业 委 员会 2 0 1 2年 珠 海 年 会 中做 了题 为 “ 义 务教 育 历 史 课程 标 准 ( 2 0 1 1 年版 ) 的新 思 路 与新 变
一
能够 将 一 切 历 史 事 物贯 穿 起 来 的线 索 , 时序 思 维 能 的 时序 意 识 , 学 生 就会 把 诸 多 历 史 事件 看 成 一 堆 杂 乱
史发展 的整体性认识 , 使修订稿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历
史 发 展 的进 步 观 和积 极 向上 的人 生 态 度 。 因此 , 此 次 修订 工作 坚 持 历 史 发展 的时 序 性 , 突 出历史 发 展 的 主
是 时序 性 和 系 统性 。对 于 初 学历 史 的初 中 学生 , 应该 让 他 们 正 确 了解 历 史 学 科 的 基本 特 征 , 初 步 获 得 对历
此, 在反 映历史 发展过程 、 理清历史 发展线索和揭 示 历史发展规律 的历史教学 的初始阶段 , 初 中历史教师
应 该 按 时序 性来 安 排 教学 内容及 进 度 。因为 时序 是 唯
初中历史新课标变化解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 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历史主义方法),并经过分析、综合、 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思维过程与方法),形成历史概 念,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2.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 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 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挖掘史事的联系) (以上为对史实的解释过程与方法。在这个过程中, 运用一些方法:感知历史的方法,分析、综合、概括、比 较等方法。)
• 主要变化有 • 第一、目标表述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 • 第二、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目标增加了 一些与时代特点相关的内容。
• 课标修订稿还要求教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能 力,这也是其更清晰、更具体的表现。如 • 初一:主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识读历史 图表,正确地计算历史年代,阅读普及性的历史 读物,了解传说、故事、演义与史实的区别。 • 初二:主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阅读、分析基 本史料的能力和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 • 初三:主要培养学生绘制简单的历史示意图,能 够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初步的比较、概括和综 合,能够初步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析、论证等 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 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 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 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 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新课程强调探究学习,新 修订的课程标准指出了一个完整的探究学习的过 程应该是什么样子,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5.对课程内容的修改 (1)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精选最基本、 最重要的史事,删除实验稿中过难、过偏 的内容,降低难度。同时,根据历史课程 的时序要求和时代的发展,适当增加一些 内容。内容总量有所下降,进一步减轻了 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使内容更加集约,重 点更加突出,更适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与(2011年版)内容的变化通识解读
四、(三)1、内容选择的变化
第一、各个板块增加了一些知识。 如:由于西欧庄园是理解西欧中世纪社会的 关键知识点之一,因此在世界古代史的知识 点中增加了西欧庄园,但在教学要求上降低 了难度。又如,由于手工工场、租地农场是 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变化、资本主义 产生的关键问题,因此在世界近代史上增加 了这两项内容,但在难度上也有所降低。 增补的原则: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 展而必须增加的内容。
四、(三)1、内容选择的变化
第一、各个板块减少了一些知识。 减少知识有以下几个标准: --未列入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课外活动可以 自我获得的知识。如《荷马史诗》、巴黎圣 母院、德莱赛、爵士乐、好莱坞等。
四、(三)1、内容选择的变化
第三、改变了历史事实的学习重点和要求。 如: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实验稿)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 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011年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实验稿》修订原则 -与时俱进
进一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 其中
-遵守历史学科的学科特征
时序性和系统性
-减轻学生负担
三、坚持并完善基本理念和改 革方向
-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 念 -坚持并强化“三维目标”的整合 -重视初中、高中、大学历史课程的整 体构建与衔接,进一步减轻学生学习 负担 -坚持历史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中 的地位
四、(三)1、内容选择的变化
第一、各个板块增加了必要的知识。 如:中国古代史增补了文景之治、东汉、安 史之乱等内容,中国近代史增加义和团,袁 世凯复辟帝制、北洋军阀混战等内容。 增补的原则:根据历史课程的时序性要求, 给学生必要的历史发展的整体概念,增加框 架性知识。
2011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2011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中国古代史二、中国近代史三、中国现代史四、世界古代史五、世界近代史六、世界现代史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二、教学建议三、评价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部分前言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
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
与此同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对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提出了新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和国民素质教育的问题。
这次历史课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一、课程性质历史(7~9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
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基本理念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六个学习板块的主要增、减内容。
❖ 中国古代史 增文景之治、东汉、安史之乱、宋朝重文轻武、清朝 前期的兴盛 减 元谋人、尧舜禹传说、禅让制、世袭制、《九章算 术》、《水经注》、《资治通鉴》
❖ 中国近代史 增义和团、袁世凯复辟帝制、北洋军阀混战、解放区土 改、齐白石 减左宗棠收复新疆、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
❖ 组织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可能会用写慰问信、报道 事件真相、为受难同胞募捐、赴前线作战、制作和平鸽祈祷 和平等方式来声讨日军暴行,声援受难同胞。老师要做好及 时点评和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和正义感。
问题探究
❖ 有的教师说:“我的学生基础太差,不爱思考和探 究,教学活动根本开展不起来。”有的说:“现在 受教学时间限制,学生数多,教师教学任务重,开 展教学活动不如传统的死记硬背来得明显。”如何 看待这些观点?结合你的经验,谈谈教学中如何正 确处理教学活动的形式、途径、实施活动的时间等 关系,来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 中国现代史 增雷锋、北京奥运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 学发展、社会和谐 减 西藏和平解放、1954年宪法、国企改革、 《民法通则》、《刑法》、“亚太经合组织”、计算机网络技术、 “863计划”、教育、文艺、体育、就业制度、医疗保险
❖ 世界古代史 增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法兰克王国、西欧庄园、大学的 兴起、《查士丁尼法典》减南方古猿、人类起源、三大人种、该亚与 厄瑞斯忒的传说、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布匿战争、查理马 特改革、马可•波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荷马史诗》等古典文 学、阿基米德、巴黎圣母院
❖ 【案例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巩固》教学活动描述
❖ 学生分小组搜集有关民族关系的资料,利用多媒体 教学设备呈现。上课时有两个小组学生搜集的是民 族服饰图片,学生作部分少数民族服饰表演;有一 个小组齐实。 活动中,老师或站或坐,自始至终没说一句话,临 下课时老师走上讲台,说了一句:“同学们今天课 上表现得都挺棒!”宣布下课。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 的教学实施(五)
2013、6
下面有关教学活动设计的案例你觉得怎么样?有什么优缺点? 设计教学活动要注意哪些问题?
❖ 【案例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战略 大决战》教学活动设计片段
❖ 教师在本课设计中分别插进了《东方红》、 《歌唱祖国》、《团结就是力量》三首歌, 要求学生用领唱、独唱、合唱三种方式完成。 在活动中老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点评, 同时要求学生相互进行评价。
❖ 在此基础上教师作如下引导:(为学生活动做铺垫)九一八 事变后,日本侵略者残酷杀害东北同胞,甚至连妇女儿童都 不放过,假如你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学生、军人、记者、普 通市民、商人等,惊闻“九一八”事变发生,看着自己的同 胞遭受战争煎熬,你想为东北同胞做些什么呢?(给学生5 分钟思考、讨论,教师到各小组巡视指导。)
❖ 世界近代史 增租地农场、手工工场 减克莱武在印度掠夺、宪章运动、 伏尔泰、爱因斯坦
❖ 世界现代史 增社会保障制度、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联合国、世界贸 易组织、生态与人口问题 减国会纵火案、反犹暴行、绥靖政策、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印度独立、中东战 争、科索沃战争、生物工程技术、德莱赛、毕加索、爵士乐、好莱坞
❖ 【案例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活动课一《寻 找历史》教学活动设计
❖ 要求同学们通过参观历史遗址、寻找搜索邮 票、寻找搜集古钱币、整理家中的老照片、 阅读《史记》及《资治通鉴》等史书、访问 历史名人等活动,了解可以从哪里寻找历史。
❖ 【案例五】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活 动设计
❖ 先请学生感悟历史:用多媒体给学生插播文献纪录片《难忘 九一八》片段。纪录片要求能真实反映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 本性,目的是激起学生的义愤。
❖ 【案例三】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活动课一《老 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教学活动情 景描述
❖ 同学们课前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的反映法西斯 暴行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制作成PPT课件, 课上每一小组分别派两名学生代表汇报本小 组的成果(其中一个点鼠标,一个介绍情 况),汇报结束老师适当点评,要求同学为 他们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