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教学案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教师用书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教师用书

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知识点1 超重和失重1.实重和视重(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在地球上的同一位置是不变的.(2)视重:①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②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物体的拉力或台秤所受物体的压力.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1.整体法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2.隔离法当求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时,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再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来的物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3.外力和内力如果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物体的作用力,这些力是该系统受到的外力,而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时不考虑内力.如果把某物体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则原来的内力将转换为隔离体的外力.1.正误判断(1)超重说明物体的重力增大了.(×)(2)失重说明物体的重力减小了.(×)(3)物体超重时,加速度向上,速度也一定向上.(×)(4)物体失重时,也可能向上运动.(√)(5)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整体分析时,可以分析内力.(×)(6)物体完全失重时,说明物体的重力为零.(×)2.[对超重、失重的理解应用](多选)(2015·江苏高考)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3­3­1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图3­3­1A.t=2 s时最大B.t=2 s时最小C.t=8.5 s时最大D.t=8.5 s时最小AD[人受重力mg和支持力F N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mg=ma.由牛顿第三定律得人对地板的压力F′N=F N=mg+ma.当t=2 s时a有最大值,F′N最大;当t=8.5 s时,a有最小值,F′N最小,选项A、D正确.]3.[完全失重状态的应用]如图3­3­2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3­2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一定为零B.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C.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D .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 对B 的压力等于A 物体受到的重力A [不计空气阻力,A 、B 两物体抛出后一起运动的加速度为g ,两物体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因此,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零,A 正确.]4.[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多选)如图3­3­3所示,物块A 的质量是B 的2倍,在恒力F 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物块与水平面间接触面光滑,物块A 的加速度大小为a 1,物块A 、B 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N 1;若物块与水平面间接触面粗糙,且物块A 、B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块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2,物块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N 2,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导学号:92492135】图3­3­3A .a 1=a 2B .a 1>a 2C .N 1=N 2D .N 1>N 2BC [设B 的质量为m ,则A 的质量为2m ;接触面光滑时,整体分析:a 1=F 2m +m =F 3m,对B 分析:N 1=m B a 1=F 3.接触面粗糙时,整体分析:a 2=F -f 3m =F3m-μg ,可知a 1>a 2;对B分析:N 2=ma 2+μmg =F3,则N 1=N 2,B 、C 正确.]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的三个角度:(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恰好等于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3)从速度变化角度判断: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超重;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失重.[题组通关]1.(2015·重庆高考)若货物随升降机运动的v ­ t 图象如图3­3­4所示(竖直向上为正),则货物受到升降机的支持力F 与时间t 关系的图象可能是( )图3­3­4B[根据v­ t图象可知升降机的运动情况:加速下降→匀速下降→减速下降→加速上升→匀速上升→减速上升,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g=ma可判断支持力F的变化情况:失重→等于重力→超重→超重→等于重力→失重,故选项B正确.]2.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3­3­5所示,当此车减速上坡时,则乘客(仅考虑乘客与水平面之间的作用)( )【导学号:92492136】图3­3­5A.处于超重状态B.不受摩擦力的作用C.受到向后(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D.所受合力竖直向上C[当车减速上坡时,加速度方向沿斜坡向下,人的加速度与车的加速度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人的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合力的大小不变.人受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如图.将加速度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解,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则:mg-F N=ma y.F N<mg,乘客处于失重状态,故A、B、D错误,C正确.]关于超重、失重的四点提醒(1)不管物体的加速度是否沿竖直方向,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2)发生超、失重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变化.(3)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都不变,只是“视重”改变.(4)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重力只有使物体产生a=g的加速度效果,不再有其他效果.此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液体不再产生压强和浮力等.对系统内的物体逐个隔离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隔离法;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整体法.(1)整体法:其优点是只需分析整个系统与外界的关系,避开了系统内部繁杂的相互作用,更简洁、更本质地展现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缺点是无法讨论系统内部的情况.(2)隔离法:其优点在于能把系统内各个物体所处的状态、物体状态变化的原因以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清楚,能把物体在系统内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转化为物体所受的外力,以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缺点是涉及的因素多且较繁杂.2.选取原则(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某些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般采用整体法.(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当涉及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般采用隔离法.[多维探究]●考向1 涉及滑轮的连接体问题1.(多选)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块形状大小均相同,将它们通过轻绳和光滑定滑轮连接,如图3­3­6甲所示,沿斜面方向的绳子在各处均平行于倾角为α的斜面,M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不考虑M、m与斜面之间的摩擦.若互换两物块位置,按图乙放置,然后释放M,斜面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图3­3­6A .轻绳的拉力等于MgB .轻绳的拉力等于mgC .M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sin α)gD .M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 -mMg BC [按题图甲放置时,M 静止,则Mg sin α=mg ,按题图乙放置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mg sin α=(M +m )a ,联立解得a =(1-sin α)g .对m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 -mg sin α=ma ,解得T =mg ,故A 、D 错误,B 、C 正确.]2.如图3­3­7所示的装置叫做阿特伍德机,是阿特伍德创制的一种著名力学实验装置,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绳子两端的物体下落(上升)的加速度总是小于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 ,同自由落体相比,下落相同的高度,所花费的时间要长,这使得实验者有足够的时间从容的观测、研究.已知物体A 、B 的质量相等均为M ,物体C 的质量为m ,轻绳与轻滑轮间的摩擦不计,绳子不可伸长,如果m =14M ,求:图3­3­7(1)物体B 从静止开始下落一段距离的时间与其自由落体下落同样的距离所用时间的比值;(2)系统由静止释放后运动过程中物体C 对B 的拉力大小.【解析】 (1)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 ,绳子中的张力为F ,对物体A ,F -Mg =Ma 对BC 整体,(M +m )g -F =(M +m )a 联立解得:a =m2M +m g将m =14M ,代入,得a =g 9物体B 从静止开始下落一段距离,h =12at 2自由落体下落同样的距离,h =12gt 2解得,t t 0=g a=3 即物体B 从静止开始下落一段距离的时间与其自由落体下落同样的距离所用时间的比值为3.(2)设B 对C 的拉力为T ,对物体C ,由牛顿运动定律,mg -T =ma ,解得T =mg -ma =89mg由牛顿第三定律,物体C 对B 的拉力为89mg .【答案】 (1)3 (2)89mg●考向2 水平方向上运动的连接体问题3.(2017·上饶二模)如图3­3­8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段长为L 、质量分布均匀的绳子.在水平向左的恒力F 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绳子中某点到绳子左端的距离为x ,设该处绳的张力大小为F T ,则能正确描述F T 与x 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 )图3­3­8【解析】 设单位长度质量为m ;对整体分析有:F =Lma ; 则对(L ­x )段绳分析可知:F T =(L -x )ma ,联立解得:F T =F -FLx ,故可知F T 与x 为一次函数关系,故D 正确.【答案】 D4.(多选)(2015·全国卷Ⅱ)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为F ;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23a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和Q 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 .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导学号:92492137】A .8B .10C .15D .18BC [设该列车厢与P 相连的部分为P 部分,与Q 相连的部分为Q 部分.设该列车厢有n 节,Q 部分为n 1节,每节车厢质量为m ,当加速度为a 时,对Q 有F =n 1ma ;当加速度为23a时,对P 有F =(n -n 1)m 23a ,联立得2n =5n 1.当n 1=2,n 1=4,n 1=6时,n =5,n =10,n=15,由题中选项得该列车厢节数可能为10或15,选项B 、C 正确.]相同加速度连接体的处理方法1.处理连接体问题时,整体法与隔离法往往交叉使用,一般的思路是先用整体法求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求物体间的作用力.2.隔离法分析物体间的作用力时,一般应选受力个数较少的物体进行分析.1(1)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明显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临界点;(2)若题目中有“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语,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往往就对应临界状态;(3)若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极值,这个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4)若题目要求“最终加速度”、“稳定加速度”等,即是求收尾加速度或收尾速度. 2.几种临界状态和其对应的临界条件[母题θ的固定斜面,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光滑球.静止时,箱子顶部与球接触但无压力.箱子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然后改做加速度大小为a 的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经过的总路程为s ,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 .(1)求箱子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 ′;(2)若a >g tan θ,求减速阶段球受到箱子左壁和顶部的作用力.【自主思考】 (1)若球不受箱子的作用力,箱子减速的加速度a 0为多大?提示:球不受箱子的作用力,只受重力mg 和斜面的支持力F N ,则有:mg =F N cos θ,F N sin θ=ma 0,可得:a 0=g tan θ.(2)a <g tan θ时,球受到箱子哪个壁的作用?a >g tan θ时呢?提示:a <g tan θ时,球受到箱子左壁水平向右的作用力,a >g tan θ时,球受到箱子顶部竖直向下的作用力.【解析】 (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有v 2=2a ′s 1,v 2=2as 2,且s 1+s 2=s解得:a ′=av 22as -v2.(2)假设球刚好不受箱子作用,应满足F N sin θ=ma 0,F N cos θ=mg ,解得a 0=g tan θ,箱子减速时加速度水平向左,当a >g tan θ时,箱子左壁对球的作用力为零,顶部对球的力不为零.此时球受力如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cos θ=F +mg F N ′sin θ=ma解得F =m ⎝⎛⎭⎪⎫a tan θ-g .【答案】 (1)av 22as -v 2 (2)0 m ⎝ ⎛⎭⎪⎫a tan θ-g[母题迁移]●迁移1 假设法求弹簧的形变量1.(2017·安庆模拟)如图3­3­10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体顶端,弹簧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大小为g 的加速度水平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相对于斜面静止.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该过程中弹簧的形变量为(已知:sin 37°=0.6,cos 37°=0.8)( )A.mg 5kB .4mg 5kC.5mg 5kD .7mg 5kA [在斜面体以大小为g 的加速度水平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是处于伸长状态还是压缩状态,无法直接判断,此时可采用假设法,假设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求得弹力F 为正值,则假设正确;水平方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sin θ+F cos θ=mg ①;竖直方向上由受力平衡得:F N cos θ=mg +F sin θ ②,①②联立得:F =15mg .由胡克定律得F =kx ,x =mg5k ,故选A.] ●迁移2 数学极值法求最小力2.如图3­3­11所示,一质量m =0.4 kg 的小物块,以v 0=2 m/s 的初速度,在与斜面成某一夹角的拉力F 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 =2 s 的时间物块由A 点运动到B 点,A 、B 之间的距离L =10 m .已知斜面倾角θ=30°,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33.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图3­3­11(1)求物块加速度的大小及到达B 点时速度的大小;(2)拉力F 与斜面夹角多大时,拉力F 最小?拉力F 的最小值是多少?【导学号:92492138】【解析】 (1)设物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 ,到达B 点时速度的大小为v ,由运动学公式得L =v 0t +12at 2 ① v =v 0+at②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得a =3 m/s 2 ③ v =8 m/s.④(2)设物块所受支持力为F N ,所受摩擦力为F f ,拉力与斜面间的夹角为α,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α-mg sin θ-F f =ma ⑤ F sin α+F N -mg cos θ=0⑥ 又F f =μF N⑦联立⑤⑥⑦式得F =mg θ+μcos θ+ma cos α+μsin α ⑧ 由数学知识得cos α+33sin α=233sin(60°+α) ⑨ 由⑧⑨式可知对应F 最小的夹角α=30° ○10 联立③⑧⑩式,代入数据得F 的最小值为 F min =1335N . ⑪ 【答案】 (1)3 m/s 2 8 m/s (2)30°1335 N。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课件

答案 D 利用a-t图像可判断:t=4.5 s时,电梯有向上的加速度,电梯处 于超重状态,则A错误;0~5 s时间内,电梯处于超重状态,拉力>重力,5 s~55 s时
间内,电梯处于匀速上升过程,拉力等于重力,55 s~60 s时间内,电梯 处于失重状态,拉力小于重力,综上所述,B、C错误;因a-t图线与t轴所围 的“面积”代表速度改变量,而图中横轴上方的“面积”与横轴下方的 “面积”相等,则t=60 s时电梯的速度为零,D正确。
3-2 (2016安徽合肥质检)如图所示,一长L=2 m、质量M=4 kg的薄木板 (厚度不计)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台面上,其右端距平台边缘l=5 m,木板的 正中央放有一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已知木板与地面、 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4。现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 力F,其大小为48 N,g取10 m/s2,试求: (1)F作用了1.2 s时,木板的右端离平台边缘的距离; (2)要使小物块最终不能从平台上滑出去,则物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 数μ2应满足的条件。
方法指导 求解连接体之间的作用力时,一般选受力较少的隔离体为研究对象;求 解具有相同的加速度的连接体外部对物体的作用力或加速度时,一般选 取整个系统整体为研究对象。大多数连接体问题需要整体法和隔离法 的交替运用。
考点二 图像问题
常见图像有v-t图像、a-t图像、F-t图像、F-a图像等,解答图像问题 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清图像的类别:即分清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其物理意 义,掌握物理图像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会分析临界点。 (2)注意图线中的一些特殊点(图线与横、纵坐标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 两图线的交点等)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3)明确能从图像中获得哪些信息:把图像与具体的题意、情境结合起 来,再结合斜率、特殊点、面积等的物理意义,确定从图像中反馈出来的 有用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或关键点。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3.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3.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必考部分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主干梳理•激活思维
知识点一 超重和失重 Ⅰ
1.视重 (1)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 力计或台秤的 示数 称为视重。 (2)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物体的 拉力 或台秤所受 物体的 压力 。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
2.易错易混点拨 (1)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重力减小了,完全 失重也不是重力完全消失了。在发生这些现象时,物体的重力 依然存在,且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 物的拉力)发生变化。 (2)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 都会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 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A. t1到t2时间内,钩码处于失重状态,t3到t4时间内,钩码处 于超重状态
B. t1到t2时间内,电梯一定正在向下运动,t3到t4时间内,电 梯可能正在向上运动
C. t1到t4时间内,电梯可能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 减速向下
D. t1到t4时间内,电梯可能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 减速向上
解析:物体在传送带左端开始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Ff= μmg,获得的加速度a=Fmf=μg=1 m/s2
当加速到v0时经过的时间t1=va0=1 s,经过的位移为x1=2va02 =0.5 m
以后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到达右端用时t2= x-v0x1=2 s,所以物体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总时间为t=t1+t2=3 s.选项C正确。
解析:0~t1阶段,电梯处于平衡(静止或匀速)状态;t1~t2 阶段,电梯处于失重(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状态;t2~t3阶段, 电梯处于平衡状态;t3~t4阶段,电梯处于超重(加速上升或减速 下降)状态,故本题只有选项A、C正确。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高三全册物理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高三全册物理课件

2021/12/9
第四页,共四十八页。
2.判断超重和失重的方法 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
从受力的 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物块处于失重状态;
角度判断 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从加速度 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的 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
3.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 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 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 “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若已知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则 “先隔离求加速度,后整体求外力”.
2021/12/9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八页。
2021/12/9
第十二页,共四十八页。
(2018·全国卷Ⅰ)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上端放有物块 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 F 作用在 P 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 x 表示 P 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 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 F 和 x 之间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第十页,共四十八页。
考点 2 动力学图象问题
1.图象问题的类型 (1)已知物体受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 情况. (2)已知物体的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 体的受力情况. (3)由已知条件确定某物理量的变化图象.
2021/12/9
第十一页,共四十八页。
2.解题策略 (1)分清图象的类型:即分清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明 确其物理意义,掌握物理图象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会分析临界点. (2)注意图线中的一些特殊点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图线与横、 纵坐标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等. (3)明确能从图象中获得哪些信息:把图象与具体的题意、情 境结合起来,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象对应的函数方程式,进而 明确“图象与公式”“图象与物体”间的关系,以便对有关物理 问题作出准确判断.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教案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教案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二定律对_隔__离__出来的物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返回 [深化理解] 1.不管物体的加速度是否沿竖直方向,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 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2.发生超重、失重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 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 变化,即视重发生了变化。 3.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取与所研究的问题及连接体的组成特 点有关。如用滑轮连接的两物体加速度大小相同,但方向 往往不同,常采用隔离法。
整体的加速度 a 减小,因为 m、m′不变,所以 Tb 减小,Ta
增大,A、D 正确。
答案:AD
返回
二 研究好——题型·考法·技巧
返回
高考对本节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超重和失重的理 解、临界极值问题分析、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通常以选 择题的形式呈现,难度一般,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 规律分析板块模型和传送带模型问题,既是难点,又是热点, 题型有选择题,也有计算题,难度较大。
橡皮泥以后,两段绳的拉力 Ta 和 Tb 的变化情况是 ( )
A.Ta 增大
B.Tb 增大
C.Ta 减小
D.Tb 减小
解析:设最左边的物体质量为 m,最右边的物体质量为 m′,
整体质量为 M,整体的加速度 a=MF ,对最左边的物体分析,
Tb=ma,对最右边的物体分析,有 F-Ta=m′a,解得 Ta=F -m′a。在中间物体上加上橡皮泥,由于原拉力 F 不变,则
最大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故 A、D 错误;由 F-mg=ma,
可得 F=mg+ma,则当 a=1.5 m/s2 时体重计的示数最大,
故 C 正确,D 错误。
答案:C
3.(多选)如图所示用力 F 拉 A、B、C 三个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教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教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

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动力学中整体法、隔离法的应用[讲典例示法] 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及解题步骤(1)当只涉及系统的受力和运动情况而不涉及系统内某些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般采用整体法。

(2)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及解题步骤(1)当涉及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般采用隔离法。

(2)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①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

②将某个研究对象或某段运动过程、某个状态从系统或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③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

④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典例示法](多选)(2019·某某一模)如图所示,一质量M=3 kg、倾角为α=45°的斜面体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斜面体上有一质量为m=1 kg的光滑楔形物体。

用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在斜面体上,系统恰好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左运动。

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系统做匀速直线运动B.F=40 NC.斜面体对楔形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5 2 ND.增大力F,楔形物体将相对斜面体沿斜面向上运动关键信息:“光滑水平地面”“水平向左的恒力F”,两条信息表明整体向左匀加速运动。

[解析] 对整体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m)a,对楔形物体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tan 45°=ma,可得F=40 N,a=10 m/s2,A错误,B正确;斜面体对楔形物体的作用力F N2=mgsin 45°=2mg=10 2 N,C错误;外力F 增大,则斜面体加速度增加,由于斜面体与楔形物体间无摩擦力,则楔形物体将会相对斜面体沿斜面上滑,D正确。

甲乙[答案]BD(1)处理连接体问题时,整体法与隔离法往往交叉使用,一般的思路是先用整体法求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求物体间的作用力。

(2)隔离法分析物体间的作用力时,一般应选受力个数较少的物体进行分析。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方程
mg-F=ma
mg-F=ma=mg F=0
运动 加速 上升或减速 加速 下降或 减速上升 以a=g的加速度 加速 下降或
状态 下降
减速 上升
12/9/2021
第三页,共三十五页。
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整体法: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的 加速度 相同时,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 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 整体 列方程求 解的方法. 2.隔离法:当求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时,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 隔离 出来,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再用牛顿第二定律对 隔离 出来的物体列方程求解 的方法. 3.外力和内力 (1)外力:系统外的物体对 研究对象 的作用力. (2)内力:系统内 物体间 的作用力.
[答案] ACD
12/9/2021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规律总结] 解决图象信息题要抓住两要点
(1)读图,要抓住图象的起点、斜率、截距、折点及面积对应的物理意义. (2)建关系,要明确物体运动满足的物理规律和图象函数的相对应关系.
12/9/2021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1.[由题目条件确定物理量的变化] (2018·高考全国卷Ⅰ)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 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 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
12/9/2021
第四页,共三十五页。
■判一判 记一记 易错易混 判一判
(1)物体超重时,加速度向上,速度也一定向上.( × ) (2)减速下降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 ) (3)加速度大小等于g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 (4)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了,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减少了.( × )

新课标2023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课件

新课标2023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3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课件
、状态
将某个研究对象或某段运动过程、某个状态从系统或全过 第二步
程中隔离出来
第三步
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
第四步
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考法全析]
考法(一) 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
[例 1] (2022·山东济宁月考)中国高速铁路系统简称“中国高
铁”,完全由我国科技工作者自主研发,是中国呈现给世界的一张靓
2.处理连接体问题的方法 (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及解题步骤
①当只涉及系统的受力和运动情况而不涉及系统内某些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 时,一般采用整体法。 ②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及解题步骤
①当涉及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般采用隔离法。
②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物块 B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f=4μmg ②
物块 B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W=fs1=2μmgs。③
(2)设物块 A、B 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A、aB,绳中的张力为 T。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mg-T=maA

2T-4μmg=4maB

由 A 和 B 的位移关系得 aA=2aB ⑥
联立④⑤⑥式得 aA=F-23mμmg
考查角度3 由已知条件确定某物理量的图像
3.物块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达到最高点后返回,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
不变,下列v-t图像正确的是
()
解析:上升时阻力向下,对物体受力分析可得 mg+f=ma,上升时加速度为 a =mf +g,下降时阻力向上,对物体受力分析可得 mg-f=ma,加速度为 a=g -mf ,上升时加速度大于下降时加速度,故 C 正确,A、B、D 错误。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新人教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新人教版

1.(08786249)(人教版必修 1 P89 图 47-4 改编)如 图所示,在教室里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研究超重与失 重.她由稳定的站姿变化到稳定的蹲姿称为“下蹲”过 程;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稳定的站姿称为“起立”过 程.关于她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起立”过程,才能出现失重现象 B.只有“下蹲”过程,才能出现超重现象 C.“下蹲”的过程,先出现超重现象后出现失重现象 D.“起立”“下蹲”的过程,都能出现超重和失重现象
ka
.
[答案]
mgsin θ (1) k
(2)
2mgsin θ-a ka
处理临界问题的思路 1.能分析出临界状态的存在. 2.要抓住物体处于临界状态时的受力和运动特征,找出临界条 件,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能判断出物体在不满足临界条件时的受力和运动情况. 4.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其他规律列方程求解.
得 FN1=mg+ma=50×(10+1.5) N=575 N
(2)匀减速上升时,如图(乙)所示. mg-FN2=ma 得 FN2=mg-ma=50×(10-1.5) N=425 N.
(3)匀加速下降,如图(丙)所示, 有 mg-FN3=ma 得 FN3=mg-ma=50×(10-1.5) N=425 N
解析: (1)球和挡板分离后,球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 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此时球所受合力为零,即 kx=mgsin θ, 解得 x=mgskin θ.
(2)设球与挡板分离时位移为 s,经历的时间为 t,从挡板开始运 动到球、板分离的过程中,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 的支持力 FN、沿斜面向上的挡板的支持力 F1 和弹簧弹力 F.
解析:D [下蹲过程中,人先向下做加速运动,后向下做减速 运动,所以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人从下蹲状态站起来 的过程中,先向上做加速运动,后向上做减速运动,最后回到静止 状态,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故 A、B、C 错误,D 正 确.]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必修部分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必修部分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
知识点 2 牛顿定律的应用 Ⅱ 整体法和隔离法
(1)整体法 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的 加速度 相同时,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 整体 ,分析 其受力和运动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 整体 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2)隔离法 当求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 内力 时,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 隔离 出来,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 况,再用牛顿第二定律对 隔离 出来的物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1.[2015·贵州五校联考]如图所示,与轻绳相连的物体 A 和 B 跨过定滑轮,质量 mA<mB,A 由静止释 放,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在 A 向上运动的过程中,轻绳的拉力( )
总结升华
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的三个技巧 (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 当物体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 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 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 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从速度变化角度判断 ①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超重; ②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失重。
(1)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始终加速吗? 提示:不是,可以减速。
(2)物体离开手的瞬间,受什么力的作用? 提示:只受重力作用。
尝试解答 选 D。 手托物体抛出的过程,必有一段加速过程,其后可以减速,可以匀速,当手和物体匀速运动时,物体 既不超重也不失重;当手和物体减速运动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选项 A 错误;物体从静止到运动,必有 一段加速过程,此过程物体处于超重状态,选项 B 错误;当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只受重力,此时物体 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选项 C 错误;手和物体分离之前速度相同,分离之后手速度的变化率比物体速 度的变化率大,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故 D 正确。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3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3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 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 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 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 恰好等于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隔离法 当求系统内物体间_相__互__作__用__的__内__力___时,常把某个物体从 系统中_隔__离__出来,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再用牛顿第二定 律对__隔__离___出来的物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3.外力和内力
如果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物体的作用 力,这些力是该系统受到的__外__力__,而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 作用力为_内__力__.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时不考虑内力.如
【答案】 B
考向一 超重与失重现象 1.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重力减小了,完 全失重也不是重力完全消失了.在发生这些现象时,物体的重 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 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即“视重”发生变化). 2.只要物体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超重或 失重状态,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无关.
【解析】 由题知体重计的示数为40 kg时,人对体重计 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故处于失重状态,实际人受到的重力 并没有变化,A错;由牛顿第三定律知B错;电梯具有向下的 加速度,但不一定是向下运动,C错;由牛顿第二定律mg- FN=ma,可知a=g5,方向竖直向下,D对.
【答案】 D
【名师点睛】 判断超重与失重现象的三个技巧
提示:(1)火箭加速上升阶段,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 重状态.
(2)火箭停止工作后上升阶段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 状态.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3单元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3单元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 2.(多选)如图所示,木箱内有一竖直放置的弹簧,弹簧上 方有一物块,木箱静止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物块压在箱顶 上.若在某一段时间内,物块对箱顶刚好无压力,则在此段 时间内,木箱的运动状态可能为( )
• A.加速下降 B.加速上升
• C.减速上升 D.减速下降
┃题组二┃ 整体法与隔离法
• 3.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弹簧上放着质 量为2 kg的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若将一个质量为3 kg的 物体B轻放在A上的一瞬间,则B对A的压力大小为(取g=10
• 4.尽管整体没有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但只要物体的一 部分具有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整体也会出现超重或失重状 态.
[试题调研] • [调研1] (多选)如图甲所示,在升降机的顶部安装了一个能
够显示拉力的传感器,传感器下方挂上一轻质弹簧,弹簧下 端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若升降机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停止, 并以此时为零时刻,在后面一段时间内传感器显示弹簧弹力 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g为重力加速度,则( )
• 3.当问题中出现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时,可以选择系统为 研究对象,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物体为研究对象,从而出现 整体法与隔离法.
突破核心
•细研核心点 练透经典题
考点一 超重与失重
• 1.尽管物体的加速度不是沿竖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 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即ay≠0,物体就会出现超重或失重状 态.当ay方向竖直向上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ay方向竖 直向下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 2.隔离法
• 当求系统内物体间________________时,常把某个物 体从系统中________出来,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再用牛 顿第二定律对________出来的物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3.外力和内力 (1)如果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物体的 作用力,这些力是该系统受到的_外__力___,而系统内各物体间 的相互作用力为__内__力__. (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时不考虑_内__力__.如果把某物 体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则内力将转换为隔离体的_外__力__.
例: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木块 A、 B,质量均为 m,在水平推力 F 的作用下运动,用 FAB 代表 A、 B 间的相互作用力.
(3)善于挖掘、推理间接信息:把图象与具体的题意、情 境结合起来,利用斜率、特殊点、图线线下的面积等的物理 意义,获取从图象中反馈出来的间接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 解题的突破口或关键点.
【针对训练】 3.如图甲所示,将一物块放置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该 物块在大小均为 F0 的水平向右的力 F1 和水平向左的力 F2 的 共同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保持 F1 的大小及方向不变,F2 的方向不变,仅使 F2 的大小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在 F2 变化的这段时间内,下列描述物块运动的 v-t 图象正确的 是(规定水平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 )
A.在 0~t1 时间内,F1 与 F2 的合力小于 F3 B.在 0~t1 时间内,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C.在 t1~t2 时间内,F3 大于 mg D.在 t1~t2 时间内,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解析】 C 对于轻质结点 O,质量为零,则合力为零, 可知 F1、F2、F3 三个力的合力为零,故 A 错误.在 0~t1 时 间内,电梯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下,物体处 于失重状态,故 B 错误.在 t1~t2 时间内,加速度方向向上, 则物体受到的合力向上,OC 绳的拉力大于 mg,即 F3 大于 mg,故 C 正确,在 t1~t2 时间内,加速度方向向上,物体处 于超重状态,故 D 错误.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解析: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 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超重和失重并非物体的重力发生变 化,而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 综合所述,A、B、C均错,D正确.
答案:D
2.下列关于超重和失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游泳高手可以静躺在水面上,那时的人处于完全失重状 态 B.跳水运动员在入水前处于失重状态,入水后短时间内处 于超重状态 C.飞船利用火箭发射后,上升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返回 地面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 D.给物块一个初速度沿斜面上滑,上滑的过程中物块处于 超重状态,到最高点后下滑,下滑的过程中物块处于失重状态
3.超重并不是说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说重力减小 了,完全失重也不是说重力完全消失了.在发生这些现象 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 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变化.
4.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 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 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A.人向上弹起过程中,人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B.人向上弹起过程中,踏板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踏板的 作用力 C.弹簧压缩到最低点时,高跷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的重力 D.弹簧压缩到最低点时,高跷对地的压力等于人和高跷的 总重力
解析:人向上弹起过程中,先加速向上(处于超重状态),再 减速向上(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错误;踏板对人的作用力和人 对踏板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选项B错 误;弹簧压缩到最低点时,人的加速度向上,人处于超重状 态,所以高跷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的重力,高跷对地的压力大 于人和高跷的总重力,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主干梳理 对点激活知识点连接体问题 Ⅱ1.连接体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连接(叠放、并排或由绳子、细杆联系)在一起构成的□01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

2.外力与内力(1)外力:系统□02之外的物体对系统的作用力。

(2)内力:系统□03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3.整体法和隔离法(1)整体法:把□04加速度相同的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方法。

(2)隔离法:求□05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把一个物体隔离出来单独研究的方法。

知识点临界极值问题 Ⅱ1.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1)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即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01临界点。

(2)若题目中有“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语,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往往对应□02临界状态。

(3)若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极值,这个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

(4)若题目要求“最终加速度”“稳定速度”等,即是求收尾加速度或收尾速度。

2.四种典型的临界条件(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03弹力F N =0。

(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04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度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05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06F T =0。

(4)加速度变化时,速度达到最值的临界条件:速度达到最大的临界条件是□07a =0,速度为0的临界条件是a 达到□08最大。

知识点多过程问题 Ⅱ1.多过程问题很多动力学问题中涉及物体有两个或多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在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物体的□01运动情况和□02受力情况都发生了变化,这类问题称为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多过程问题。

2.类型多过程问题可根据涉及物体的多少分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多体多过程问题。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解析】 本题涉及动力学问题中叠加体的分离,应从临界 状态的特征入手.开始时,A 和 B 一起向上做加速运动,对 A 和 B 组成的整体有 F+kΔx-2mg=ma,因 F=mg,Δx 逐渐减 小,故加速度 a 变小,即在 B 和 A 分离前,它们做加速度减小 的变加速运动,D 错误;当 A 和 B 间的作用力为零时,B 和 A 将要分离,此时 B 和 A 的加速度相等,对物体 B 有 F-mg=maB, 得 aB=0,故 aA=0,对物体 A 有 F 弹 2-mg=maA,故 F 弹 2=mg, A、B 错误;开始时弹力 F 弹 1=2mg,B 和 A 刚分离时弹簧弹力 F 弹 2=mg,故弹簧的劲度系数 k=F弹1-h F弹2=mhg,C 正确.
• 2. 解多个过程问题的思路为:
• 注意:(1) 由于不同过程中受力发生了变化, 所以加速度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对每一过程 都要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分别求加速度.
• (2) 前后运动过程联系点的特点:前一过程的 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另外还有位移 关系等.
• 典题演示5 (多选)(2017·启东中学)如图所示,直杆AB与水 平面成α角固定,在杆上套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杆底端B点 处有一弹性挡板,杆与板面垂直,滑块与挡板碰撞后原速率 返回.现将滑块拉到A点由静止释放,与挡板第一次碰撞后 恰好能上升到AB的中点,设重力加速度为g,由此可以确定 ( AC)
• 【答案】 gtan α • (2) 要使A、B间不发生相对滑动,水平推力的
大小应在什么范围内才行?
• 【答案】 0<F≤2mgtan α
•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地面对A的弹力为零时是A、B发 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
• (1) 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A、B一起加速. • 所以F=2ma ① • 分别隔离A、B 受力如图: • 对A:F-Tsin α=ma,② • N=mg-Tcos α,③ • 对B: T′sin α=ma,④ • N′=mg+Tcos 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动力学中整体法、隔离法的应用[讲典例示法] 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及解题步骤(1)当只涉及系统的受力和运动情况而不涉及系统内某些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般采用整体法。

(2)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明确所研究系统和运动的全过程⇨画出系统整体的受力图或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及解题步骤(1)当涉及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般采用隔离法。

(2)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①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

②将某个研究对象或某段运动过程、某个状态从系统或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③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

④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典例示法] (多选)(2019·保定一模)如图所示,一质量M=3 kg、倾角为α=45°的斜面体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斜面体上有一质量为m=1 kg的光滑楔形物体。

用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在斜面体上,系统恰好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左运动。

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系统做匀速直线运动B.F=40 NC.斜面体对楔形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5 2 ND.增大力F,楔形物体将相对斜面体沿斜面向上运动关键信息:“光滑水平地面”“水平向左的恒力F”,两条信息表明整体向左匀加速运动。

[解析]甲 乙对整体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M +m )a ,对楔形物体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tan 45°=ma ,可得F =40 N ,a =10 m/s 2,A 错误,B 正确;斜面体对楔形物体的作用力F N2=mgsin 45°=2mg =10 2 N ,C 错误;外力F 增大,则斜面体加速度增加,由于斜面体与楔形物体间无摩擦力,则楔形物体将会相对斜面体沿斜面上滑,D 正确。

[答案] BD(1)处理连接体问题时,整体法与隔离法往往交叉使用,一般的思路是先用整体法求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求物体间的作用力。

(2)隔离法分析物体间的作用力时,一般应选受力个数较少的物体进行分析。

[跟进训练]先整体后隔离法的应用1.(2019·南昌二中月考)(多选)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物块A 和B 形状、大小均相同,将它们通过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连接,如图甲所示,绳子平行于倾角为α的斜面,A 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不考虑A 、B 与斜面之间的摩擦,若互换两物块位置,按图乙放置,然后释放A ,斜面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A .轻绳的拉力等于mgB .轻绳的拉力等于MgC .A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sin α)gD .A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 -mMg ACD [本题考查连接体的临界问题。

第一次放置时A 静止,则由平衡条件可得Mg sin α=mg ;第二次按图乙放置时,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mg sin α=(M +m )a ,联立解得a =(1-sin α)g =M -mMg 。

对B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T -mg sin α=ma ,解得T =mg ,故A 、C 、D 正确,B 错误。

]2.(多选)(2019·商洛质检)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物块A 、B 用轻弹簧相连,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当用水平力F 作用于B 上且两物块共同向右以加速度a 1匀加速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当用同样大小的恒力F 沿着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方向作用于B 上且两物块共同以加速度a 2匀加速沿斜面向上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m >M ,有x 1=x 2B .若m <M ,有x 1=x 2C .若μ>sin θ,有x 1>x 2D .若μ<sin θ,有x 1<x 2AB [在水平面上滑动时,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μ(m +M )g =(m +M )a 1①隔离物块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T -μmg =ma 1②联立①②解得F T =mm +MF ③在斜面上滑动时,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m +M )g sin θ=(m +M )a 2④隔离物块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T -mg sin θ=ma 2⑤联立④⑤解得F ′T =mM +mF ⑥比较③⑥可知,弹簧弹力相等,与动摩擦因数和斜面的倾角无关,故A 、B 正确,C 、D 错误。

]先隔离后整体法的应用3.(2019·南通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 2的物块B 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其上放置质量为m 1的物块A ,用通过光滑的定滑轮的细线将A 与质量为M 的物块C 连接,释放C ,A 和B 一起以加速度大小a 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细线中的拉力大小为( )A.Mg B.M(g+a)C.(m1+m2)a D.m1a+μm1gC [以C为研究对象,有Mg-T=Ma,解得T=Mg-Ma,故A、B错误;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T=(m1+m2)a,故C正确;A、B间为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B可知f=m2a≠μm1g,故D错误。

]4.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0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上用细线悬吊一质量为m的小球,m0>m,用一力F水平向右拉小球,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α角,细线的拉力为F T。

若用一力F′水平向左拉小车,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左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也成α角,如图乙所示,细线的拉力为F′T。

则( )甲乙A.F′=F,F′T=F T B.F′>F,F′T=F TC.F′<F,F′T>F T D.F′<F,F′T<F TB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由于小球竖直方向上所受合力为零,可知F T cos α=mg,F′T cos α=mg,所以F T=F′T。

对于题图乙中的小球,水平方向有F′T sin α=ma′,对于题图甲中的小车,水平方向有F T sin α=m0a,因为m0>m,所以a′>a。

对小球与车组成的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0+m)a,F′=(m0+m)a′,所以F′>F,选项B正确。

]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讲典例示法] 1.常见的动力学图象v­t图象、a­t图象、F­t图象、F­a图象等。

2.图象问题的类型(1)已知物体受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3)由已知条件确定某物理量的变化图象。

3.解题策略(1)分清图象的类别:即分清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其物理意义,掌握物理图象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会分析临界点。

(2)注意图线中的一些特殊点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图线与横、纵坐标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等。

(3)明确能从图象中获得哪些信息:把图象与具体的题意、情景结合起来,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象对应的函数方程式,进而明确“图象与公式”“图象与物体”间的关系,以便对有关物理问题作出准确判断。

[典例示法] (多选)(2019·全国卷Ⅲ)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

t =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 的作用,在t =4 s 时撤去外力。

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c)所示。

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

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

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 )图(a)图(b) 图(c)A .木板的质量为1 kgB .2~4 s 内,力F 的大小为0.4 NC .0~2 s 内,力F 的大小保持不变D .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思路点拨:解此题关键有两点:(1)明确f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信息,并做好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

(2)分段研究木板的加速度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解析] 分析知木板受到的摩擦力f ′=f 。

0~2 s 内,木板静止,F =f ′,F 逐渐增大,所以C 错误。

4~5 s 内,木板加速度大小a 2=0.4-0.21 m/s 2=0.2 m/s 2,对木板受力分析,f ′=ma 2=0.2 N ,得m =1 kg ,所以A 正确。

2~4 s 内,对木板F -f ′=ma 1,F =f ′+ma 1=0.2 N +1×0.4-02 N =0.4 N ,所以B 正确。

由于无法确定物块的质量,则尽管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仍无法确定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故D 错误。

[答案] AB动力学图象问题的解题策略[跟进训练]动力学中的F ­t 图象1.(多选)(2019·龙岩质检)质量m =2 kg 的物块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运动,t =0时刻开始受到方向相反的水平拉力F 1、F 2的作用,以3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F 1、F 2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g =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B .3 s 末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1.5 m/s 2C .5 s 末物块的速度大小为1.5 m/sD .5 s 内物块的位移大小为9 mBD [本题考查根据物体受力图象分析运动问题。

0~2 s 内,由物块处于平衡状态可得F 1+F 2-μmg =0,代入数据解得μ=0.2,故A 错误;3 s 末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F 2+μmg -F ′1m=1.5 m/s 2,故B 正确;2~4 s 内物块的加速度大小都为a ′=1.5 m/s 2,所以物块减速到0的时间为t 2=31.5 s =2 s ,即物块在4 s 末速度减为0,接下来物块处于静止状态,故C 错误;5 s 内物块的位移大小等于4 s 内物块的位移大小,即为⎝ ⎛⎭⎪⎫3×2+3+02×2 m =9 m ,故D 正确。

]动力学中的v ­t 图象2.(2019·潍坊一中摸底)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带挡板的长木板,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挡板上,右端接触滑块,弹簧被压缩0.4 m 后锁定,t =0时解除锁定,释放滑块。

计算机通过滑块上的速度传感器描绘出滑块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Oab 段为曲线,bc 段为直线,倾斜直线Od 是t =0时的速度图线的切线,已知滑块质量m =2.0 kg ,取g =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A .滑块被释放后,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弹簧恢复原长时,滑块速度最大C .弹簧的劲度系数k =175 N/mD .该过程中滑块的最大加速度为35 m/s 2C [根据v ­t 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滑块被释放后,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弹簧弹力与摩擦力相等时速度最大,此时加速度为零,随后加速度反向增加,从弹簧恢复原长时到滑块停止运动,加速度不变,选项A 、B 错误;由题中图象知,滑块脱离弹簧后的加速度大小a 1=Δv Δt =1.50.3 m/s 2=5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摩擦力大小为F f =μmg=ma 1=2×5 N=10 N ,刚释放时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2=Δv ′Δt ′=30.1 m/s 2=30 m/s 2,此时滑块的加速度最大,选项D 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x -F f =ma 2,代入数据解得k =175 N/m ,选项C 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