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断层解剖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脑及其被膜-脑
解剖学脑被膜、脑血管、脑脊液PPT课件
毛细血管网
构成
由单层内皮细胞及其外部基膜组成,内皮细胞间的连接结构较为疏松,有利于血 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功能
是血液与脑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毛细血管网通过其渗透性和流体静压 的作用,实现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为脑组织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氧 气,并排出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
03 脑脊液循环与功能
颅内压的生理调节
通过脑脊液的生成与吸收平衡、颅内静脉压的调节以及颅内 血管的收缩与舒张等机制,维持颅内压的稳定。
颅内压升高的病理变化
当颅内压升高时,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 可导致脑疝形成,危及生命。此时需及时就医,采取相应治 疗措施。
04 常见疾病与临床表现
脑被膜疾病
01
02
03
脑膜炎
挑战分析
针对脑被膜、脑血管和脑脊液的治疗方法虽然取得了一 定的进展,但仍存在疗效不佳、副作用大等问题,需要 不断改进和完善。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物。
维持颅内压稳定
蛛网膜下隙内的脑脊液对颅内 压起缓冲作用,维持颅内压的
相对稳定。
参与脑脊液循环
硬脑膜上的静脉窦参与脑脊液 的循环和吸收。
解剖位置及毗邻关系
解剖位置
脑被膜位于颅腔内,紧贴颅骨内面。
毗邻关系
脑被膜与颅骨内面、脑组织及颅内血管等结构紧密相邻。在某些部位,如颅底的硬脑膜与颅骨结合紧密,难以分 离;而在其他部位,如大脑镰和小脑幕等处,硬脑膜则与颅骨内面有较大的间隙。此外,蛛网膜下隙内还有丰富 的血管和神经通过。
脑膜炎引起的脑脊液成分改变,表现 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05 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 颅脑矢、冠状断层)
松果体于胼胝体下方的四 叠体池内,以柄附着于第三脑 室后部;可分为圆形、椭圆形 和窄条形三型,前者的长径与 宽径几乎相等,后两者的长径 均大于宽径,而窄条形的长径 为宽径2.5倍以上。
(三)脑干
(1)中脑 介于间脑与脑桥之间,由背侧的顶盖和腹侧的 大脑脚组成。顶盖包括1对上丘和1对下丘,又合称四叠体。 中脑的内腔为中脑水管。腹侧的大脑脚之间为脚间窝,有动 眼神经穿出;背侧的下丘下方有滑车神经穿出。
颞叶下面有3条前后走行的 沟,自外侧向内侧为枕颞沟、 侧副沟和海马沟,依次分隔 枕颞外侧回、枕颞内侧回、 海马旁回和海马;海马旁回 的前端膨大,并绕海马沟弯 曲而形成钩。
2.内部结构 (1)基底核 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髓质中,包括尾状核、 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尾状核为一弓形棒状的灰质团块,分尾状核头、体、尾三
向后延伸,位于距状沟前部前方的缩 窄部分称扣带回峡。楔叶位于顶枕沟 与距状沟后部之间,舌回居距状沟的 下方,其前部属于颞叶,后部为枕叶 的部分。胼胝体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 外周、隔区(胼胝体下区和终板旁 回)、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和齿 状回等形成一弧形结构称边缘叶。
大脑半球的底面上,额叶眶面的内侧缘有嗅沟,嗅球和嗅 束紧贴于嗅沟内。嗅沟的内侧为直回,外侧被“H”形沟分为前、 后和内、外侧眶回。嗅三角由内侧嗅纹、外侧嗅纹和嗅结节围 成,与视束之间为前穿质。
投射纤维是联系大脑皮质 与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 其中大部分纤维呈辐射状投射 至大脑皮质,此部分纤维称辐 射冠。投射纤维聚集成宽阔致 密的纤维带通过内囊,内囊位 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 之间,横断层面上的两侧内囊 呈尖向内侧的“> <”形。内 囊自前向后分为内囊前肢、内 囊膝和内囊后肢三部分,各部 内均有重要的投射纤维通过。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
颞 肌剖
翼 内 肌 和 翼 外 肌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
翼 内 肌 和 翼 外 肌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
咀嚼肌的起、止点和作用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
颅
底
外
面
肌
肉
的
附
着
点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
•位置 •相通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
翼腭窝 Pterygopalatine Fossa
➢ 是一个小的锥形间隙,位于眼眶尖的下方,含有 血管和神经。
➢ 由后方的蝶骨翼突、内侧的腭骨垂直板、前方的 上颌骨体围成。
➢ 向前借眶上裂通眼眶; ➢ 向内侧经翼腭孔通鼻腔; ➢ 向外侧经翼腭裂通颞下窝; ➢ 向后经圆孔通颅中窝; ➢ 经髁管通颅外; ➢ 向下经腭大孔通口腔。
舌下间隙: 位于舌肌与下 颌舌骨肌之间。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
咬肌间隙
Masseteric space
位置 内容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
翼颌间隙
Pterygomandibular space
下颌下间隙
舌下间隙
sublingual space
位置 内容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
胼 胝 体 前 冠 状 层 面
丘脑中人部体断、层解乳剖学头头部断体层解冠剖 状层面
丘脑后部人体、断层大解剖学脑头部脚断层解冠剖 状层面
胼胝体压人体、断层松解剖果学头体部断冠层解状剖 层面
(通过基线后1cm×6mm)
蝶窦、筛窦、鼓室横断层面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
眦 耳 线 横 断 层 面
人体断层解剖学头部断层解剖
人体系统解剖学:脑、脊髓被膜-PPT课件
-19-
大脑内静脉→大脑大静脉 下矢状窦
→直窦
-20-
脑的浅静脉
脑的深静脉
-21-
第三节 脑脊液及其循环
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脑室 (脉络丛)
(脉络丛)
(脉络丛)
第四脑室
中脑水管
正外 中侧 孔孔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颗粒
大脑背面
渗透
上矢状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颈内静脉-
-12-
(二)蛛网膜、软脑膜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颗粒
-13-
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一、脑的动脉
•颈内动脉系 •椎-基底动脉系
-14-
脑动脉的分支
颈内动脉的分支
•大脑前动脉 — 前交通支 •大脑中动脉 •后交通支 •脉络膜前动脉
椎动脉的分支
•小脑下后、下前动脉 •迷路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第十七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 及脑脊液循环
-1-
脑和脊髓的被膜自外向内, 分为三层:
硬 膜dura mater 蛛网膜arachnoid mater 软 膜pia mater
功能:起保护、支持脑和脊髓的作用。
-2-
第一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
一、脊髓被膜
•硬脊膜(坚韧) 硬膜外隙 硬膜下隙
•脊髓蛛网膜(透明) 蛛网膜下隙(充满脑脊液)
•软脊膜(富有血管) 齿状韧带
-3-
脊髓被膜
-4-
终池
-5-
临床应用: 硬膜外隙----硬膜外麻醉 蛛网膜下隙----腰穿 (抽取脑脊液或注药)
腰3、4或4、5
后正中穿刺:皮肤 浅筋膜
深筋膜 棘上韧带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头(颅脑)冠状位解剖示意图 (1)
• (31)额鳞(32)蝶轭 (33)前床突(34)蝶 骨大翼(35)额叶(36) 颞叶(37)岛叶(38) 胼胝体膝(39)大脑前 动脉(40)胼胝体沟 (41)额内侧回(42) 外侧沟(43)眶回(44) 尾状核头(45)侧脑室 前角(46)内囊(47) 大脑中动脉(48)视神 经和眼动脉(49)蝶窦 (50)后筛窦小房(51) 颈内动脉(52)颞肌 (53)冠突(54)翼腭 窝(55)眶下裂(56) 颞下窝(57)下颌体 (58)下颌管(59)下 颌舌骨肌(60)咬肌
(1)上矢状窦(2)大脑镰(3)胼胝体 干(4)透明隔(5)穹隆(6)第三脑 室(7)室间孔(8)结节区(9)穹窿 柱(10)视束(11)尾状核(12)丘纹 上静脉(13)丘脑前核群(14)丘脑 内侧核群(15)丘脑外侧核群(16) 乳头体(17)乳头丘脑束(18)红核 (19)内囊前肢(20)内囊膝(21) 内囊后肢外囊(28)岛叶(29)外侧沟(30) 前连合(31)前外侧中央动脉(32) 胼胝体沟(33)扣带沟(34)扣带回 (35)额内侧回(36)额上口(37) 额中回(38)额下回(39)颞上回 (40)颞中回(41)颞下回(42)枕颞 回(43)海马旁回(44)海马(45) 杏仁体(46)侧脑室下角(47)蝶窦 (48)海绵窦(49)颈内动脉(50) 三叉神经腔(51)下颌神经(52)环 池(53)基底动脉(54)动眼神经 (55)翼管(56)脑膜中动脉(57) 小脑幕(58)枕骨基底部(59)卵圆 孔(60)颞骨岩部(61)鼻咽(62) 咽鼓管软骨(63)腭帆提肌(64)腭 帆张肌(65)咽扁桃体(66)咽隐窝 (67)咽鼓管扁桃体(68)软腭(69) 腭垂(70)腭扁桃体(71)舌扁桃体 (72)口咽(73)舌(74)下颌支 (75)下颌头(76)关节盘(77)颞 下颌关节(78)翼内肌(79)翼外肌 (80)咬肌(81)上颌动脉
(完整word版)人体断层解剖学
断层解剖学解剖学教研部实用断层影像解剖学人体断层解剖学是解剖学的重要分支。
目前,人体断层解剖学已成为识别多种现代医学影像的重要基础科学。
断层影像解剖学是研究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其相关机能变化规律的科学,是解剖学与医学影像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边缘科学,属于应用解剖学范畴。
本世纪70年代以来B超、CT、MRI和ECT等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应用及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给断层解剖学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
要想提高医学影像的分析能力和诊断准确率,应具有扎实的断层解剖学基础,否则将无法胜任用现代化医学影像仪器装备的临床工作。
因此,学习和研究断层解剖学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基于医学教育和临床工作需要,我们利用自制的实物标本和CT图像、MRI图像,制作了断层解剖学和影像解剖学视听教材。
由于本学科正处于飞速发展之中,再加上编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行和读者不吝赐教,以求改进和进一步完善。
(一)颅脑部断层影像解剖(1)颅脑正中矢状断面(图1):脑位于颅腔内由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六个部分组成,通常,中脑、脑桥、延髓合称脑干。
胼胝体分为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干和胼胝体压部,透明隔,第三脑室,前下方有视交叉,乳头体,交叉池是视交叉周围的蛛网膜下池。
脚间池是大脑脚之间的蛛网膜下池,交叉池和脚间池合称鞍上池,鞍上池向下与脑桥池相续,内有基底动脉。
第三脑室后方分别有中间帆腔、松果体、大脑大静脉池、中脑四叠体,背侧有四叠体池,向上与大脑大静脉池相续。
小脑幕位于小脑与端脑枕叶之间,第四脑室位于脑桥、延髓和小脑之间,向上经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
枕大池也称为小脑延髓池。
颅脑正中矢状层面MRI图像: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胼胝体,胼胝体膝,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第三脑室,视交叉,乳头体,交叉池,脚间池,脑桥池,中间帆腔,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四叠体池,第四脑室,经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小脑幕,枕大池,位于延髓、小脑与枕鳞之间。
人体断层解剖图谱(大脑)[可修改版ppt]
(1)头皮(2)颅 盖(3)大脑纵裂 (4)胼胝体干(5) 胼胝体压部(6) 上矢状窦(7)大 脑镰(8)下矢状 窦(9)尾状核体 (10)侧脑室(11) 中央沟(12)中央 前回(13)中央后 回(14)外侧沟 (15)缘上回(16) 角回(17)顶枕沟 (18)楔叶
(l)胼胝体膝(2)大脑纵 裂(3)额钳(4)胼胝体 压部(5)枕钳(6)大脑 镰 (7)上矢状窦 (8) 直窦 (9)穹窿 (10) 侧脑室中央部 (11)侧 脑室前角 (12)侧脑室 后角(13)侧脑室脉络丛 (14)室间孔(15)尾状 核头(16)背侧丘脑 (17)尾状核尾 (18) 毯(19)视辐射 (20) 内囊(21)屏状核 (22) 岛叶(23)中央沟(24) 岛盖 (25)额下回三角 部和眶部 (26)外侧沟 (27)缘上回(28)角回 (29)顶枕沟(30)枕叶 (31)距状沟(32)扣带 回(33)额内侧回 (34) 额上回 (35)额上沟 (36)额中回 (37)额 下沟 (38)扣带回峡 (39)丘纹上静脉 (40) 额骨 (41)顶骨 (42) 颞肌肌(43)枕骨
(1)胼胝体膝 (2)透明隔 (3)弯窿柱 (4)侧脑室前 角(5)尾状核头 (6)室间 孔 (7)第三脑室 (8)背 侧丘脑 (9)后丘脑 (10) 豆状核 (11)苍白球 (12) 壳 (13)内囊 (14)内囊 前肢 (15)内囊后肢 (16) 内囊膝 (17)内囊豆状核后 部 (18)外囊 (19)最外 囊 20)屏状核 (21)岛叶 (22)海马旁回 影像园(23) 僵三角 (24)僵连合 (25) 松果体 (26)大脑大静脉池 (27)枕叶 (28)侧脑室三 角区 (29)脉络丛 (30) 海马、海马伞 (31)毯、视 辐射 (32)侧副隆起 (33) 小脑蚓 (34)直窦 (35) 上矢状窦 (36)大脑纵裂 (37)大脑镰 (38)大脑内 静脉 (39)额上回 (40) 额中回 (41)额下回 (42) 颞叶岛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脑的应用解剖 (一)端脑(大脑) cerebrum 1、外形
第CT、MRI图像上, 正常脑沟的宽度不 超过5mm
Five lobes
Frontal lobe 额叶 Parietal lobe 顶叶 Temporal lobe 颞叶 Occipital lobe 枕叶 Insular lobe 岛叶
海马
齿状回 海马结构
2、大脑的内部结构
皮质 髓质 基底核 脑室
(1)基底核
尾状核 豆状核 屏状核 豆状核 杏仁体 杏仁体 丘脑 尾状核
尾状核 屏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水平切面
尾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2)大脑半球的髓质
联络纤维 连合纤维 投射纤维
屏状核
冠状切面
连合纤维
胼胝体 前连合 穹隆及穹隆连合
扣带回 扣带沟
中央旁小叶 边缘支 胼胝体沟胼胝体
顶枕沟 楔叶 距状沟
钩
舌回 海马 齿状回
海马旁回
边缘叶 胼胝体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外周、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 和齿状回等形成一弧形结构称边缘叶。
Inferior surface
钩
嗅球
嗅束
嗅三角 前穿质 海马旁回 (前部) 嗅 脑
枕颞沟
海马旁回
枕颞内、外侧回 侧副沟
Dorsal thalamus
皮质红核束 顶枕颞桥束 听辐射
丘脑中央辐射
Medial geniculate body
视辐射
Lateral geniculate body
半卵圆中心
为横断层面上大脑半球内呈半卵 圆形的白质区,主要由胼胝体的 辐射纤维和经内囊的投射纤维等 组成,CT、 MRI图像上呈低密度 区。
髓突 大脑半球的髓质除在中间
部形成集中区域外,还向外周延 伸出一些条索状的突起结构称髓 突。
联络纤维
弓状纤维 上纵束 扣带 钩束 下纵束
侧脑室
中央部
前角 下角
后角
(二)间脑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 第三脑室
(三)脑干
中脑 脑桥 延髓
(四)小脑
Parietal lobe
Insular lobe
Sulci and gyri of Superolateral surface
中央前回 中央前沟 额上沟 额下沟 额上、中、 下回
Sulci and gyri of Superolateral surface
中央后回 中央后沟 顶上小叶 顶内沟 缘上回
中央沟 外侧沟 颞上沟
角回
Sulci and gyri of Superolateral surface
颞上沟
颞上回 颞下沟 颞下回
颞中回
颞 横 回
岛叶
岛盖:岛叶以环状沟与额叶、顶叶、颞叶分界,此三叶掩盖
岛叶的部分称岛盖。分为额盖、顶盖和颞盖。
Sulci and gyri of medial surface
穹窿
前连合 乳头体 海马
胼胝体 穹窿
穹窿
海马
穹窿连合
投射纤维
辐射冠 投射纤维中大部分 纤维呈辐射状投射至 大脑皮质,称辐射冠
内囊
冠状切面
内囊前肢
尾状核
内囊膝
内囊后肢
豆状核
背侧丘脑
水平切面
丘脑前辐射
Head of caudate nucleus
额桥束
Lentiform nucleus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第四脑室
第一章 头 部
第一节 概述
一、境界与分区
二、标志结构
眶上切迹(孔) 眶下孔 眉弓 颧弓 翼点 乳突 枕外隆凸 上项线 颏孔 颧弓
眉弓 眶上孔 眶下孔
枕外隆突
乳突
下颌角 颏孔
三、头部断层解剖学常用基线
1、眦耳线(眶耳线)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 线,颅脑横断扫描多以此线为基线。 2、Reid 基线(人类学基线)为眶下缘至外 耳 门中点的连线,头部横断层标本常以此为准 制作。 3、上眶耳线 为眶上缘中点至外耳门中点的连 线,经该线的平面与颅底平面一致。 4、Frankfort平面 为眶下缘和左、右外耳 门上缘组成的平面。接近于Reid基线平面。 5、连合间线 (AC-PC线) 为前连合后缘中点 至后连合前缘中点的连线。脑立体定位手术 和X刀、γ刀治疗多以此线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