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忧思录

合集下载

2016电视剧排行榜前十名

2016电视剧排行榜前十名

2016电视剧排行榜前十名《2016电视剧排行榜前十名》2016年,无疑是中国电视剧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在这一年里,不仅有经典IP翻拍,更有新颖题材不断涌现,让观众们大饱眼福。

以下是2016年电视剧排行榜前十名,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风华绝代的作品。

1.《琅琊榜》《琅琊榜》凭借其宏大的历史背景和紧凑的剧情,成为2016年备受瞩目的佳作。

该剧讲述了琅琊王朝的兴衰变迁,以及主人公梅长苏的传奇故事,被誉为是古装剧中的一朵奇葩。

2.《欢乐颂》《欢乐颂》讲述了五个性格迥异但彼此之间却又互相关心互助的女性,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该剧轻松有趣,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3.《老九门》《老九门》改编自脱俗同名小说,以抗战时期为背景,主要讲述了张启山一家在抗战时期对抗日军的故事。

该剧的紧凑剧情和精湛演技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4.《青云志》《青云志》是由经典仙侠小说改编而成,故事发生在一个奇幻的世界。

该剧以惊艳的特效和精彩的剧情俘获了无数观众的心。

5.《欢乐颂2》续集《欢乐颂2》延续了第一部的优秀品质,更加深入探讨了五位女性在事业和生活中所面对的矛盾与挑战。

该剧被认为是2016年的热门剧之一。

6.《楚乔传》《楚乔传》是一部古装玄幻剧,以古代争霸天下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女主楚乔与男主陆绎之间的情感纠葛。

该剧精彩的剧情和唯美的画面成为2016年不容错过的作品。

7.《芈月传》《芈月传》以芈月为中心,讲述了芈姝从一名宫女成为后羿王后的传奇经历。

剧情跌宕起伏,演员们的演技也深受观众喜爱。

8.《鬼吹灯之怒海潜沙》《鬼吹灯之怒海潜沙》是根据“鬼吹灯”系列小说改编的剧集,讲述了探寻宝藏的冒险故事。

该剧以其紧凑的剧情和出色的演员阵容获得了观众们的喜爱。

9.《人民的名义》《人民的名义》是一部以反腐为主题的现实题材剧集,揭露了官场黑暗面的种种腐败现象。

该剧让观众们深刻反思,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10.《遇见王沥川》《遇见王沥川》是一部以真实人物为原型创作的剧集,讲述了孩子们与老师王沥川之间的温馨故事。

让电视新闻语言离群众更近点

让电视新闻语言离群众更近点
【 键词 】 关 电视 新 闻 语 言
我党历来重视新 闻工作者与人 民群众 的血 肉联系, 重视新闻的地位和作用 , 以期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 战争年代 , 我们 的新闻 工作者背着油印机 , 背着广播喇叭 , 冒着生 命危险 , 在敌人 的眼皮底下办报纸 , 在硝烟 弥漫的前线指挥所搞广播, 为夺取政权 、 拯 救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 , 发挥了巨大作用。 建国后 , 的新 闻事业一派生机 , 党 报刊 、 广
声屏 世界IWW L SOD N R E
让 电视 新 闻语言 离群 众更近 点
。井茂 龙
【 摘
要】 贴近 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 是新 闻工作 者, 包括 所个理论
群众 贴 近
问题 , 又是 一个 实践 问题; 既是一个思想认识 问题 , 又是一个工作 作)  ̄ 。 Lf题 让电视新 闻语言 离群众更近点 , 7 也是如此 。
民的利益 。 他们 把摄像 机的触角 , 接探 直
向 农 民 心 底 的 灵 敏 神 经 , 广 大 农 民 的忧 为 患 而 呼 号 。 中也 可 以看 出 , 有 “ ”的 从 没 情 新 闻是 不 会 感 人 的 , 只有 把 自己置 身 于 群
电视新 闻出现了,为党的新 闻队伍增加 了
电视新 闻一等奖的崂山电视台拍摄 的 《 财 神爷 “ 捡破烂”》 除新闻角度选得新颖 、 , 画 面组接严谨以外 ,不能不说解说成功是一 个重要入选原因和条件。这篇解说词通俗 易懂 , 运用群众的 口语化和当地方言 , 观众
长江 》 是一部二十五回的新 闻专题片 , 滔
滔六 千公里 的长江全貌 ,六千公 里 的激 情 。 者以热爱祖 国大好河 山 、 作 热爱 中华
新 天地 。 刚刚 崭露 头 角 , 就成 为联 系党 和 它

电视剧推荐与剧评

电视剧推荐与剧评

电视剧推荐与剧评在互联网时代,电视剧已经成为人们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当人们在消磨时光时,电视剧总能带给他们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故事感悟。

本文将对几部热播电视剧进行推荐,并给出观后感和剧评。

一、《琅琊榜》《琅琊榜》是一部由导演孔笙执导,胡歌、刘涛、王凯等主演的古装剧。

该剧改编自海宴的同名小说,讲述了陈萍萍在北齐末年,因一次意外成为琅琊阁总管的故事。

她智慧过人,勇敢坚定,面临许多阴谋和挑战,最终成功守护琅琊阁,并保护大晋的传统和文明。

观后感:《琅琊榜》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

该剧剧情曲折,情节丰富,扣人心弦。

同时,该剧也表现了人物间的情感纠葛与内心挣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还是角色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都展示了编剧和演员的精湛技艺。

剧评:《琅琊榜》作为一部古装剧,以其高质量的制作和出色的演员演技,赢得了观众的普遍好评。

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引人入胜,对历史背景的还原也很出色。

该剧在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伟大的同时,也给观众留下了很多思考。

它既是一部精彩的古装剧,又是一次对人性和价值观的思考和探索。

二、《人民的名义》《人民的名义》是由导演李少红执导,陆毅、张丰毅、吴刚等主演的警匪剧。

该剧改编自方方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检察官侯亮平揭露高级官员贪污腐败的故事。

他在面对强大的权力和阴谋时,坚守正义,为人民的权益而战斗。

观后感:《人民的名义》以其真实、严肃的风格,刻画了一个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展现了中国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该剧剧情紧凑,情节曲折,契合时代背景,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共鸣。

同时,该剧也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件,揭示了中国司法体系的缺陷和不完善之处。

剧评:《人民的名义》作为一部警匪剧,承载了观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期待。

该剧对权力腐败和司法不公进行了深入剖析,呈现了中国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和矛盾。

主演的演技出色,人物形象饱满,展现了各种角色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内地电视剧收视率排行榜

内地电视剧收视率排行榜

内地电视剧收视率排行榜No.10 水浒传(98年)(43集)——最高收视率78%一经播出,好评如潮,曾经引发万人空巷的壮景,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是一代人成长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经典版本。

No.9 我爱我家(94年)(120集)——最高收视率85%由于借鉴了美国情景喜剧的表现形式,同时创造性地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滑稽与幽默手段,再加上扎实的剧本笑料、密集的俏皮话的使用和文兴宇、宋丹丹、杨立新等人夸张到位的表演,使得《我爱我家》一经推出便在全国疯狂播映,经久不衰,受到了媒体、观众和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No.8 霍元甲(81年)(20集)——最高收视率86.5%1983年该剧成为中国大陆引进的第一部香港电视剧集,在广东电视台首播,之后在各地电视台播放。

每周播出之时收视率极高,盛况空前。

它的播出造成了大陆的武侠文化热潮和学习粤语的热潮。

No.7 上海滩(80年)(25集)——最高收视率87%1990年,香港评选八十年代的十大电视剧集,《上海滩》力克《射雕英雄传》、《流氓大亨》、《义不容情》等名剧,荣登十大电视剧榜首。

周润发,赵雅芝主演,风靡全国,跟83版射雕英雄传一起成为80年代初全国皆知的热门电视剧。

No.6 红楼梦(87年)(36集)——最高收视率90%1987年上演后,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

No.5 射雕英雄传(83年)(19集)——最高收视率90%对内地观众83版的《射雕》是第一部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在当年引起了全国极大的轰动,人们无论是知识份子,还是农民,《射雕》成为了一种精神食粮和心智开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No.4 新白娘子传奇(92年)(50集)——最高收视率91%它是中国近几十年重播次数最多的港台电视剧,几乎每年都重播。

主角许仙由叶童反串。

上映轰动全国,经久不衰,影响了几代人,是一个时代的坐标,11年后的04年居然还拿到CCTV-8 收视冠军。

关于读书的纪录片

关于读书的纪录片

关于读书的纪录片
关于读书的纪录片多种多样,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纪录片:
1.《但是还有书籍》:这部中国纪录片共5集,由哔哩哔哩出品,以
书和爱书人为线索,展示了书籍背后的故事,以及阅读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

2.《读书的力量》:这是一部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通过
跨越半个中国的现场采访与历史回顾,深度挖掘了读书对于个人、家庭乃至整个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3.《书店里的影像诗》:这部纪录片聚焦于独立书店及其所承载的文
化价值,讲述了书店主人的故事以及他们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坚守着纸质书的世界。

4.《一本好书》:这是一档融合了舞台剧表演形式的读书节目,每期
围绕一本书,用戏剧化的方式解读名著,让观众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经典的魅力。

5.《书迷》: 讲述了爱书人的故事,包括他们的阅读经历、购书习
惯以及对书的热爱,展现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书迷形象。

以上各纪录片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书籍的重要性、阅读的力量以及书与人之间的深厚联系。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电视剧初步发展阶段(1985-1989)一、电视剧发展的内外部原因:1、四级办2、影视关系3、社会需求与广告业发展4、境外电视剧的促动二、主要作品:1、《四世同堂》(1985,北京电视台,编剧:林汝为、李翔、牛星丽,导演:梁世龙)A、爱国主义B、人性论C、生活化与通俗性D、艺术创新2、《新星》(1985、李新编导,王子庆摄像)A、改革题材的重要作品B、李向南的争议3、《红楼梦》(1986, 36集、中央电视台,导演:王扶林)A、长篇巨制B、古典文学复苏C、忠实原著问题的讨论4、《努尔哈赤》(1986年,16集,中央台、沈阳市文联、中新社,编剧:俞智先、高援、刘恩铭,导演:陈家林)35、《雪野》(1986,7集,辽宁电视台,编剧:王宗汉,总导演:齐兴家,)A、婚姻主题(一个女人与五个男人的故事)B、人性、社会、时代的冲突C、地方特色6、《凯旋在子夜》(1986,11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导演:尤小刚,编剧与原著:韩静霆,)与《高山下的花环》(1983、3集、山东电视台,原著:李存葆,编剧:李德顺、于景,导演:滕敬德、席与明)A 战争与知青题材——人性与社会的抗争B 民间与精英的反思C 青春何去何从改革题材:新星、师魂农村题材:雪野、篱笆女人与狗通俗剧:甄三、便衣警察、啼笑因缘、乌龙山剿匪记纪实电视剧:神圣忧思录、百年忧患、长江第一漂末代皇帝、站在新的起点上——九十年代的电视剧一、新的背景与面貌二、电视业的新发展与媒介性质的回归三、建立在历史的废墟之上世纪之交的中国电视剧和社会思潮绪论一、内蕴丰厚的中国电视风景线二、中国电视剧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三、电视剧与拟态环境第一章喧闹的中国电视航船和电视剧坐标第一节喧闹之中的中国电视文艺一、当今中国社会与电视镜像二、电视剧的基本特性三、世纪之交时间断线的提出与意义第二节世纪之交的电视剧的特点和简单历程1、从宏观视角到微观视角2、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特点3、从教化功能向娱乐功能转变4、传媒本体功能的凸显一、九十年代以来影视文化的基本历程简单历程二、九十年代以来的电视剧的总体特征第三节主题与变奏一、站在八十年代的起点上二、九十年代以来电视剧与社会思潮间关系的总体特点第二章回归与重建(1989-1993)第一节没有灯塔的夜航船:社会转型的开始与电视剧的新开端第二节主导话语的困惑与主旋律作品的新探索第三节市民社会的形成与大众文化的兴起第一节没有灯塔的夜航船:社会转型的开始与电视剧的新开端一、思想的困惑与电视的狂欢二、大众文化走向前台与电视神话的诞生第二节主导话语的困惑与主旋律作品的新探索一、远离革命与躲避崇高二、改革话语的彷徨三、从阶级伦理转向传统伦理第三节市民社会的形成与大众文化的兴起一、从《渴望》等剧看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作品的特征二、《编辑部的故事》与市民社会中的复杂心态三、飞速行进的欲望号街车第三章:激流中的涌动(93-97)第一节:话语转型与影视变革一、现代化的整合与新权威主义的构建二、电视剧生产的繁荣与类型的定型化第二节:改革话语的重新兴起一、城市和工业改革题材的兴起二、农村改革题材的新思考三、走向世界中的社会人生第三节:回归传统与迈向现代化脚步的共震《三国演义》与《唐明皇》热播的背后传统儒家思潮的复兴第四节:欲望神话和市井人生《我爱我家》《京都纪事》第五节:平视中的人生--——不绝如缕的道德反思一、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拷问《黑槐树》、《咱爸咱妈》二、理想主义与现代化的反思《年轮》、《孽债》第四章:夜与昼的告白(1997-2002)第一节:思想的分流与影视话语的变幻第二节:自由主义视角下的社会图景第三节:社会民主思潮与民生困惑第四节:主导话语的困境(上)第五节:后学热及其对影视文化的影响第一节:思想的分流与影视话语的变幻一、世纪末的中国社会与思想界的争论二、电视自身的价值构建和电视剧的新面貌第二节:自由主义视角下的社会图景一、对于深化改革和开放政策的支持和期待《刘老根》、《突出重围》二、对于反对腐败的吁求:《大雪无痕》、《省委书记》三、对于人性复杂性的重视和对欲望的肯定:《牵手》、《玉观音》第三节:社会民主思潮与民生困惑一、斗争主题的激情重现与反叛话语的隆重上演:《激情燃烧的岁月》与《水浒传》二、道德至上与对绝对正义的推崇:《一代廉吏于成龙》三、民生与道德关怀的视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空镜子》四、新英雄主义的出现与红色经典的重拍第四节:主导话语的困境(上)一、新权威主义的窘境:《雍正王朝》二、革命主题与执政主题的潜在冲突:《太平天国》第五节:后学热及其对影视文化的影响一、后现代热潮的出场及其社会意义二、《还珠格格》与中国后现代文本三、后学视角与中国传统:《铁齿铜牙纪晓岚》与《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五章:新世纪里的思考第一节:新世纪里的话语搏奕的新格局第二节:民族主义的兴盛与影视新神话第三节: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重新整合第四节:主导文化的困境(下)第一节:新世纪里的话语搏奕的新格局一、民族主义的新时代特征与影视构造的神话:《康熙帝国》、《汉武大帝》、《成吉思汗》二、民族主义的个体想象:《乔家大院》、《大宅门》、《闯关东》、《走西口》第三节、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重新整合一、民生视角下的的伦理思索:《家有九凤》、《中国式离婚》、《马大帅》二、后现代文本的主题转向:《武林外传》、《家有儿女》第四节:主导文化的困境(下)一、新权威主义的终结者:《走向共和》二、“新英雄”的曲线畸变:《历史的天空》、《亮剑》、《士兵突击》(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国产历史剧点评吐槽大排名

国产历史剧点评吐槽大排名

国产历史剧点评吐槽大排名1.剧名:《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集数:46集年份:2006年导演:张黎编剧:刘和平。

《大明王朝1566》在国内播得不温不火,在海外却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总编剧刘和平透露,《大明王朝1566》在海外引起了巨大反响,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号召内阁成员集体观看《大明王朝1566》,学习海瑞精神。

外国政府把一部中国电视剧当成“参考书”,《大明王朝1 566》可谓开了先河。

此剧做工精致,对服饰,建筑的考究几近完美,此剧一出,立即引起影视界大地震,大呼过瘾的堪称完美的历史剧,错过是你的不幸。

《大明王朝1566》这样经受得住思想家和历史家推敲的。

2.剧名:《走向共和》集数:59集导演:张黎走向共和集中描绘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80年的历史,气势恢弘地再现了甲午海战、戊戌变法、庚子国变、立宪新政、辛亥革命、隆裕退位、缔造共和等重大历史事件,精心刻画了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弱积贫、人民饥寒交迫等血泪杂陈的屈辱历史卷轴;浓墨重彩地勾勒了晚清封建统治的腐朽以及无数民族精英、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寻找救国救民出路的斗争和探索历程。

王冰饰演的李鸿章非常出彩,此剧由于政治原因被迫禁止,质量上也相当过硬,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禁止。

3.剧名:《康熙王朝》集数:50集导演:陈家林编剧:朱苏进清朝顺治十八年,天花在皇宫蔓延,顺治帝的董爱妃因此一命呜呼,顺治因痛不欲生而决意出家。

此时,清帝国充满了内隐外忧。

危急之际,孝庄太后(斯琴高娃饰)当机立断,将得了天花初愈的年仅八岁的皇子玄烨力推为皇室继承人,康熙皇帝登基了。

康熙(陈道明饰)即位以后,手握兵权的鳌拜以权相逼,孝庄太后为了大局也只好暂时放权让鳌拜亲政。

鳌拜的野心并不止亲政,他最终目标是图谋改朝换代,少年康熙机智过人,先以终日和一班少年嬉戏放松鳌拜警惕,随后邀约鳌拜进宫而乘机将其软禁,终于为大清除了一大隐患,保住了江山。

随后,康熙更是励精图治,向隐忧以久的三藩开刀,开始一段除乱安内的康熙之治!4.剧名:《汉武大帝》集数:64集导演:胡玫编剧:江奇涛《汉武大帝》该剧在力求正确把握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前提下,采用了新古典主义(导演胡玫语)的写实手法,即:用最现代的技法来处理故事情节及结构,线性叙事,强调节奏和速度;大量使用现代语言,尽量准确而有限地使用文言和古典语汇,力求使现代人在感观和心理上无隔膜地切入古代社会。

文化产业管理论文文化产业管理 论文

文化产业管理论文文化产业管理 论文
电视台既然具有企业属性,那么就应 该充分认识和尊重电视台作为市场主体 的地位,真正赋予和认真落实电视台应有 的经营自主权和用人自主权, 只有这样, 电视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挑 战,应对自如,掌握主动,最终夺取胜利,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转变思想观 念。 思想决定行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改 革文化体制,发展文化产业,首要的问题 是思想观念要跟得上形势的需要、事物的 发展。 所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 产业发展,在转变思想观念上要做到两个 方面:首先,要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 重要性。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 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 需求的重要途径, 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 展的重要着力点, 是实现经济、 政治、文 化、 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 容, 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主导力量。 加快广电产业发展是广电行业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广电部门顺应 时代发展、转变自身职能、服务发展大局 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 其次,发展文化 产业就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河南省 与山东省、江苏省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差距 不单单是经济的总体落后,关键是思想观 念上的差距,市场意识上的差距,体制上 的差距。 如河南省的经济现在并不落后, GDP全国 第 五 ,工 业 利 润 全 国 第 四 ,但 是 , 文化产业意识和发展与江苏、山东、广东、
还有一种是总台体制,这是目前比较 看 好 的 ,也 是 国 家 广 电 总 局 在 《2009年 广 播影视改革工作要点》 中着力推动的,即 市级广播电视两台合并,组建市广播电视 台。 其主要特点和优势是,电视台摆脱了 广电局事无巨细、 令人窒息般的管理,真 正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在发展的过程中 没有羁绊,能够按照经济规律和自身的发 展需要施展拳脚,大显身手。

中国近代史影视剧里的历史谬误

中国近代史影视剧里的历史谬误

中国近代史影视剧里的历史谬误1.《中国兄弟连》情节:民党军队有一部电台,黄于没有电源而无法和上级联系。

于是曲连长带着新四军偷袭鬼子驻地,丛日本鬼子的摩托车上为国民党的电台抢得一块电瓶e问题:电视上的抢到的电池只有巴掌大小,怎么可能用于电台?即使对付着能用,又怎能连续使用那么久?若干集以后,还有一个剧中人物说“电池没电了,无法和上级联系”的情节。

事实:抗战期间,国民党团级部队如果配备的电台,就是15W 的电子管电台,《兄弟连》中的连级一般不配电台。

即使特殊情况配备了,也是这种15W的。

看电视中电台的体积,就是这个规格的电台。

如果是15W的电台,那么以电子管的效率,整机的功耗至少有150W,一般来说要200W以上,基本。

上都要用发电机供电,如手摇发电机。

如果用12V的电瓶,电流要有12到20安培,一块现代大排量摩托车上常用的10安时的电瓶,只能连续工作半小时左右。

电视剧中新四军抢到的电瓶只有计算机光驱大小,即使按照现在的制造水平,这只电瓶的最大容量只能做到5安时左右;而在30、40年代,容量至少要降低一半,也就是2到3安时。

如果用这块电瓶给电台供电,就算能用(电压不对),充满电的情况下工作时间最多10分钟,还用等到联系好多次以后才发现电池没电?虽然那时电台也有电池供电的,电压24V,使用的是空气电池,但是电池箱的体积要相当于一套打包的行军被褥那么大,持续供电时间4、5小时。

另外,那时候没有固体铅酸电瓶,运输要很小心,不能让电瓶长时间的倾斜或倾倒。

但看我们的战士,拿过来之后在手里还翻来覆去地摆弄,然后往怀里一揣就拿走了。

2.《5号特工组》情节:我们的地下党袭击了修电话的工人,假扮成工人到一个老板的家里,以修电话为名,在电话里安装了一个一元钱硬币大小的窃听器。

问题:上世纪7、80年代以后的窃听技术,怎么用到了抗日战争期间?而且这个窃听器在后面的情节里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事实:那时候的窃听手段很落后,根本没有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现代无线窃听器。

中国历史电视剧观后感

中国历史电视剧观后感

中国历史电视剧观后感中国历史电视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观众最喜欢的电视剧类型之一。

这些电视剧以真实或虚构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各种人物的生活与命运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价值观念。

作为观众,我对中国历史电视剧有着深深的喜爱和热爱。

首先,中国历史电视剧给予我对历史的全新认知。

通过观看这些电视剧,我能够深入了解到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

比如,通过《红楼梦》这部经典的历史剧,我了解到了清朝封建社会的细节,包括王位继承、宫廷生活、家族关系等等,这些都让我对封建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

其次,中国历史电视剧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这些电视剧往往通过精彩的剧情和人物塑造,使观众产生共情。

比如,《走向共和》这部剧以近代中国历史为背景,通过主人公宋子文的经历展现了近代中国的命运与转变,其中包括反帝爱国、民主革命、建立共和国等等重要事件。

这些剧情不仅让我对历史事件有了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感受到了那段历史时期的激情和坚定。

此外,中国历史电视剧还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文化传统,比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传统礼仪等等,这些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观看历史电视剧,我可以看到这些传统文化在具体历史情境中的应用和表现。

例如,《明代十八女风华》这部剧描绘了明代妇女的命运和价值观念,通过女性视角可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封建社会中的妇女地位和对妇女的要求。

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制作也是非常用心的。

这些电视剧往往会进行大量的历史考证和场景还原,以确保历史真实性和观众的观影体验。

剧组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还原历史场景,包括建造古代的宫殿、街道、村落等等,这些场景再加上精美的服装、道具等元素,使得观众仿佛穿越到那个时代,亲眼目睹历史的发展。

虽然中国历史电视剧受到观众的热爱,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一些历史电视剧可能在内容上夸大了历史事件的影响和人物的形象,以增加观众的热情和吸引力。

我的高专电教忧思录——一个电教技术人员的所闻所见所为所想

我的高专电教忧思录——一个电教技术人员的所闻所见所为所想
新 鲜 。把 “ ”收 藏 起 来做 个 纪念 吧 。 猫
中国 现代款有 各 装
计算机实验室、基 于W b e 的多媒体课件 、虚拟仿真、流
媒 体 、动 画 、编程 等等 ,不经 意到 网 上搜 索 一下 ,一 大
WB E ,邮件,办公 ,F P O ,B l ,远程教育, T ,V D o g
学习和更新,群体合作性差 ,教育技术 多头管理 ,效率低下 ,观念 落后 等问题作 出了阐述 。 关键词 :教 育技 术 整合 协作 教 学 2 世纪 9 年 代 师范 大 学应 用 电了专 业 毕业 ,算是 0 0 理所 当然 的在 高专 从 事 电教 工作 。虽 然 后来有 教 育技 术 。一
园以太网,搞嘲络的大虾们至今还津津乐道吧。现在,、 A S 家庭用还可以,校园用这个,早拿不出手了。一 DL
作者 简介 :邹艺方, 大学本科 , 工程 师。
62
蚴 够
维普资讯
20年 l 总 5期 08 第 期(第 9 )
条或几条百兆专线接入的千兆、万兆校园光纤网络,不
等模拟设备淘汰 了,最普通的D 都比这些模拟设备效果 V 好和便宜 。非线性编辑,曾经天价的东西 ,多年前在我 的电肭上多装个几百元的采集 和一套免费软件就能实
现。
知识 了。有的东西越老越是宝,我几年前的教案成 了 一
堆草 纸 。就先 从现 在普 遍 的~ 电教 技术 于段 谈谈 吧 。
系统 ,通过脚本、拍摄、编辑、特技、字幕 、配音、合 成等等一系列的工作,完成教学录像、学校 的宣 传报
专业 的师弟笑称我抢了他们的饭碗。谁叫你们这专业不
早 点 开设 。 想想从 事 电教工 作也 有十 多年 的时 问了 。电教 ?这 个名 字好 象有 点落 伍 了了 吧 ! 办法 , 爿惯 了 。幻 灯 、 没 投影 、照 相 、录音 、电影 、 电视 、录 像等 等 ,在我 渎书 的 时候就 已见 识过 的技 术手 段 ,虽然 有些 已经 退休 了, 但大 都 发 展 继承 下 来 了。 技术更 新太 快 了,大 学 的一 点 专业知 识都成 了基 础

典籍里的中国传奇录观后感

典籍里的中国传奇录观后感

典籍里的中国传奇录观后感
作为一名AI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实际的观影经历,但我对这
部电视剧里的中国传奇人物和故事有一些观点。

《中国传奇录》是一部以中国古代传奇人物和故事为主题的电视剧。

通过不同的故事情节,展示了中国古代人们的信仰、智慧、勇气和力量。

整部电视剧以华丽壮观的场景、精致的服装和道具、梦幻般的音乐等元素为背景,让观众体验到了一种历史和传说的神秘氛围。

《中国传奇录》里涵盖了许多著名的中国传奇人物和故事,如李白、妲己、牛郎织女、孔子等,这些人物和故事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传奇故事告诉我们不同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启示我们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困境和挑战。

同时,它们也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心理和情感,让我们深刻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此外,《中国传奇录》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色彩和细节的高度重视。

例如,在服装和道具方面,特别是女性的服饰,非常精美、华丽,表达了对女性美的崇尚。

同时,电视剧中的屏风、瓷器、盆景、古代建筑、文物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美学和品味的关注。

总的来说,观看《中国传奇录》让我收获颇丰,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意义。

电视剧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和故事,在表现人性和探究精神世界方面都有一定启示意义。

同时,精致细致的服饰、道具和场景也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品质。

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1到11集,选喜欢的五集也写不少于200

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1到11集,选喜欢的五集也写不少于200

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1到11集,选喜欢的五集也写不少于200
近来,中国电视节目引起了众多观众的兴趣,特别是《1到11》系列,它糅合
了娱乐节目的动人感受、做家务的乐趣和获得知识的价值,深受群众喜爱。

在这个受人追捧的电视节目里,我最爱看的五集分别是:
第一集《婚礼》讲述了一对幸福的新人如何筹备一场完美的婚礼,主持人张佳
增携手年轻的情侣给大家带来了独具魅力的婚礼画面,无论是从文化到鲜花的安排,都让人羡慕不已。

第二集《蔬菜片》聚焦野生蔬菜,由此展开对“安全食品”的讨论,张佳增的
热情好客和聪慧的分析,让观众得以尽情享受当地美食,也深受大家的喜爱。

第三集《文学家》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文学的展示,主持人张佳增引领大家走
入遥远古老的历史,打开一扇文学窗口,用幽默形象的表达吸引观众,令人印象深刻。

第四集《野外实验》是一档科学节目,张佳增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学习平台,他指导大家糅合实验技能与通俗常识,让家庭用具也能发挥出科学的作用。

最后一集《运动会》中,张佳增带领年轻的小团队参加一场激动人心的运动会,他们一起面对挑战,不断开拓自我,向梦想进发,激发了观众的激情与动力。

上述五集都具有自身特色,以中国背景为出发点,精彩纷呈,让观众参与其中,感受到它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和知识。

弱智的中国电视-李幸

弱智的中国电视-李幸

弱智的中国电视-李幸自我感觉良好的中国电视中国电视总是自我感觉良好。

它喜欢自说自话,自夸自赞,办起节目来也就一厢情愿,目中无人。

以全国知名的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的产生和几次改版为例。

《东方时空》是在一个特定的情势里产生的。

首先,国家电视台没有专办的早晨节目说不过去,因为世界许多国家早就有了一至多套电视晨间节目,身边的北京电视台当时也在酝酿全天24小时播出;其次,中央台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突出,不少有想法的编导不满意当时已有的节目,但是晚间节目关系重大不容闪失,而在早晨开个节目改革实验的窗口倒有可能。

这样,要搞晨间电视,要在早晨做电视节目的改革实验,就成为开办《东方时空》的两个初衷。

这里,缺失的是对受众需求的了解,因此也就谈不上这个栏目的出现与受众有什么关系。

我不断看到有关这个栏目的自我介绍和他人评述,总是充满了传者一方如何苦心孤诣办好节目的细细描绘,而对受者那一方的反应,却只有节目播出后的一片赞誉。

这个栏目的一个著名口号“真诚面对观众”,只是一些中国电视人美好的一厢情愿,包括“表达对每一个人的尊重”,也只是表达了中国少数电视人愿意放下架子丢开本来慢待观众的恶习。

中国电视还远没有到达离开受众就不能生存的境界,而传播事业,本应是传受双方两位一体的。

有趣的是,只有传者一方的良苦用心,并不影响中国电视的自说自话,自成一体。

晨间电视如何办,有领导的意图,有西方的样板,于是依葫芦画瓢,早期的《东方时空》就成了“拼盘”(块状组合)式样──既有人物专题,又有生活服务,既有音乐之声,又有批评之剑。

开办得很热闹,应该说反应也很不错。

中国受众早已习惯了你办我看的格局(报纸广播早已如此),而且比起从前的板着面孔,中国电视的确露出了一点儿笑脸。

但是播出才半年,由于其子栏目“生活空间”过于轻软,走了一点风花雪月的路子,引起上头的不满,被要求改进。

这就换了制片人,试着变开办之初的生活服务型为情绪疏导型,找到了“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节目宗旨。

中国电影忧思录

中国电影忧思录

中国电影忧思录
申志远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1989(000)004
【摘要】据报载:不久前,在全国预订拷贝会议上,刚刚被国家电影局列为去年十部有特色影片之一的《晚钟》和被评论界誉为侗族文化史诗的《鼓楼情话》的拷贝为零。

广西厂拍的《鼓楼情话》居然连广西电影公司自己都不买一个。

另据报载:国产新片拷贝订数最多的前三名是《疯狂歌女》(一百九十八个)、《三宝闹深圳》(一百五十七个)和《行窃大师》(一百二十九个),最少的是《天鼓》(一个),《我们是世界》(一个) 读罢这两则消息,心中涌起一种怅然和忧虑。

我不知道这触目惊心的事实,究竟是中国电影的悲哀,还是电影观众的悲哀,拷贝订数为零,这意味着国家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的投资付之东流。

是影片的艺
【总页数】1页(P7-7)
【作者】申志远
【作者单位】哈尔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中国电影忧思录 [J], 汪方华
2.阅读教学忧思录——金龙老师《阅读教学忧思录》补正 [J], 曾王伟
3.《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的批判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J], 杨涛
4.市场市场——中国电影忧思录 [J], 郭踪
5.传统村寨火患忧思录 [J], 宗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圣忧思录》座谈纪要——艺术得失之间

《神圣忧思录》座谈纪要——艺术得失之间

作者: 方
出版物刊名: 当代电视
页码: 7-8页
主题词: 神圣忧思录;电视评论;北京广播学院;当代电视;四川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报告文学;
电视小说;中国视协;座谈纪要
摘要: 四月三日,《当代电视》编辑部约请电视评论界、新闻界部分同志观摩座谈了四川电视台最近摄制完成的电视纪实剧《神圣忧思录》,与会者对这部反映当前中国教育问题的作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主要发言摘录如下: 高鑫(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作品的最重要的意义是,及时指出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对教育重视不够,摆出大量确凿事实,素材丰富,。

中国最经典的十大历史剧排行榜

中国最经典的十大历史剧排行榜

中国最经典的十大历史剧排行榜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是有很多,平常大家是比较喜欢看的。

下面是由店铺给大家带来关于中国最经典的十大历史剧排行榜,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国最经典的十大历史剧排行榜经典历史剧排行1.《大秦帝国》侯勇王志飞主演。

此剧是中国历史剧中的另类之作,全剧突出了“法治”二字。

打个比方,法治观念好比一块吸铁石从桌上划过,所有历史事件便如同桌上的铁钉一般自动吸附上来,其表现手法独树一帜,观点明确,解析精辟,值得大力推荐。

经典历史剧排行2、《秦始皇》32集大型电视连续剧《秦始皇》,当年投资额高达3000万元,也是首次全景式展示秦始皇一生的电视剧。

剧中知名人物多达200个,一些宏大场面更是动用了5万多名群众演员。

该剧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动用千军万马的战争场面上,下了很大功夫,甚至没用特技,全部实拍。

此外,该剧还着力表现了六国佳丽的情感史和战国枭雄的智谋史。

经典历史剧排行3.《汉武大帝》陈宝国焦晃归亚蕾主演。

这不仅是汉武帝题材电视剧中最经典的,更是中国所有帝王戏中的上品。

整部电视剧思路清晰,对于政治、历史、战争都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完全可以视作一部教科书。

尤其是汉武灭匈奴的那几集,把战争全过程以极为细腻的手法表现了出来,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政治事件,也都描述的很清晰,实在是难得的精品。

经典历史剧排行4.《三国演义》唐国强鲍国安主演。

精品之处无需赘言,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完全以文言文做台词的电视剧,片中对于兵法、政治、谋略、人物个性的诠释与刻画都可谓登峰造极,是空前绝后的极品。

经典历史剧排行5.《贞观之治》马跃主演。

虽然李世民题材的历史剧众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是糟粕,唯有这部《贞观之治》堪称精品,片中人物的表演都很真实,且忠于历史,极少虚构之处。

该剧中很多演员也都是《走向共和》里的演员。

经典历史剧排行6.《武则天》刘晓庆版唐朝贞观十五年秋夜,武媚娘第一次受唐太宗\宠幸\.天真浪漫的女孩一夜之间变成女人,从此饱尝了宫廷生活的无情和残酷,几次死里逃生.唐太宗(鲍国安饰)死后,武媚娘被打入感业寺被迫出家为尼,受尽凌辱.后因怀孕被高宗接进宫中,其身份再次又由侍女成为才人昭仪....经典历史剧排行7.《成吉思汗》这是一部拍完后六年才亮相屏幕的经典历史剧,又是一部亮相了一次即被禁播的历史剧。

呼唤“演员时代”的回归——表演艺术忧思录

呼唤“演员时代”的回归——表演艺术忧思录

呼唤“演员时代”的回归——表演艺术忧思录
林洪桐
【期刊名称】《当代电影》
【年(卷),期】2002()1
【总页数】3页(P13-15)
【关键词】中国;电影事业;WTO;表演艺术;本体美学;创新影片;表演风格;艺术修养;“演员时代”;演剧艺术;舞台经验;审美风格
【作者】林洪桐
【作者单位】北京电影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12;J992
【相关文献】
1.百年大计呼唤质量第一中国工程质量忧思录 [J], 顾成
2.百年大计呼唤质量第一——中国工程质量忧思录 [J], 顾成;
3.愿意当一辈子\"演员\"\r——淮剧表演艺术家何双林口述录 [J], 秦原;赵娜;孙晓东
4.百年大计呼唤质量第一——中国工程质量忧思录 [J], 顾成
5.演员,其实只是一项平凡的职业——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许还山访谈录 [J], 蒋良善;许还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影评忧思录

影评忧思录

影评忧思录王震锋【期刊名称】《当代电影》【年(卷),期】1992()1【摘要】早年,鲁迅先生曾很有创意地从远古抬木头的劳动中引出了诗歌创作的“杭育、杭育”派。

然面先生疏漏了那些旁观的看客,他们对于这“杭育”的节奏、音律的感受各异,共鸣者从胸臆间升腾起一股热浪,直冲喉头“hao”(好);持异议者则逆向由鼻孔喷出一股冷气:“hen”(哼)。

殊不知就是这冷热二气,竟构成了最古老、原始的评论,也正是此二气竟维系了人世间一切评论的生存。

电影自诞生百年来,产生了难以数计的看客,影评也应运而生且应运而长。

然而,细观近年来的电影评论却出现了某些“不畅”的症状,其临床表现为“冷、热”二气不调,并时有不哼不哈的态度呈现,从而减弱甚或失却了其本原的职能与使命。

【总页数】2页(P103-104)【关键词】节奏;诗歌创作;主要原因;电影评论;临床表现;文野之分;鲁迅;创意;文化艺术;音律【作者】王震锋【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90【相关文献】1.《电影评介》:纳百家之言·表百家之意·呈百家之心——《电影评介》社长、主编刘斯奇访谈录(之一) [J],2.《电影评介》:纳百家之言·表百家之意·呈百家之心——《电影评介》社长、主编刘斯奇访谈录(之二) [J], 蔡凛立(主持人)3.《电影评介》:纳百家之言·表百家之意·呈百家之心——《电影评介》社长、主编刘斯奇访谈录(之三) [J], 蔡凛立4.《电影评介》:纳百家之言·表百家之意·呈百家之心——《电影评介》社长rn、主编刘斯奇访谈录(之四) [J], 刘斯奇5.阅读教学忧思录——金龙老师《阅读教学忧思录》补正 [J], 曾王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视忧思录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国有独资的中国电视作为强势媒体,却有着与其高技术含量、产业化方向不相称的管理体制,表面繁荣的中国电视实际上已是危机四伏。

境外电视媒体在广东已有限落地,运作机制僵化、落后的中国电视面临巨大冲击,如何应对、寻求突围是中国电视人急需解决的问目前,我国共有2100家电视台3600个频道,其中通过上星对全国播出的频道超过50个。

初步形成了中央、省、地、县四级办电视的兴盛局面,中国电视大军也由此发展成一个庞大的阵容。

四级电视台分别固守自己的地盘、在不同级别政府领导之下,各有自己的生财之道和生存空间,长期以来过着小富即安、相安无事的生活。

随着国内广播的普遍不景气,电视行业更被作为“强势媒体”而普遍看好。

其实不然,在看似繁荣的背后,中国电视却存在许多难以根除的痼疾。

随着电视媒体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电视的严冬将不约而至,而这并非危言耸听。

因此,会诊中国电视、及时调整电视发展策略、增强竞争力已成为中国电视业未雨绸缪的一件大事。

中国电视行业存在痼疾长期以来,中国电视业界形成许多不成文规定,这已成为业内的“潜规则”,“自我感觉良好”的电视人非但不以为奇,反以为然。

而“超稳定、不出乱”的工作目标成为各级电视业内领导始终不渝的追求。

由于这种求稳定、保官的心理作怪,许多电视媒体无所作为,只是抱守着一些广告收入沾沾自喜,不求上进。

那么,电视行业主要存在哪些弊端呢?1、广电管理体制严重落后在我国电视行业的管理体制中,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局台合一、局管台”的管理模式,电视台不过是广播电视局的一个创收实体,每走一步都离不开行政管理部门——广电局的指挥棒,电视媒体由此成为名符其实的国营独资电视台,在管理上则属于政、企不分的宣传实体。

几乎以前国有企业存在的所有弊端,在这个新技术高度发达的行业里都存在。

正是由于官办电视观念作祟,使得党政、事业单位合一,电视台日常的节目主要围绕和服从政府的需要来运作,并被形象地称之为“党的喉舌”,电视台也因被赋予和背负了太多功能,特别是政治宣传的职责,而在市场化运作的道路上步履蹒跚。

2、电视经营的粗放性目前我国的电视台可谓“家大、业大”,电视台则是一个高速运转、不断生产精神产品的垄断单位,除此之外别无分店。

由于有雄厚的资金做后盾,这些产品大多为一次性产品,播出一次完事,以后恐怕就要永远地存放在片库里,其最大价值不过是个资料用品。

据测算,我国平均每条新闻的成本大约在300—500元,一个电视专题的成本最低也在20000—30000元左右,“一次性消费”使资金浪费之严重可见一斑。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央电视台更是财大气粗,先后派出250多人的庞大报道队伍,前后方共有400多人参加报道。

其实,人员再减少2/3直播也没问题,因为许多欧美国家,也不过几十人在忙活包括报纸、电视的所有报道。

7月22日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综合、四套、九套四个频道在同时直播了“9·11”调查报告,各请了专家分析、评价,并且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谈话类节目,显然是找不到别的突破口,只能进行低水平的重复,极大地浪费了新闻资源和经济资源。

由于栏目运作是粗放型的,投入产出不计成本,因此采访中相互“撞车”现象层出不穷。

同一个新闻资源多次投入的现象在各级电视台普遍存在。

3、电视节目“没文化”、因循模仿多在电视发展中,电视节目的创新、超越尤为重要。

然而在中国的电视界,克隆之风屡刮不止。

在节目设置上,地方台节目几乎成为中央台的翻版、港台节目的盗版。

长期简单的模仿,使得中国电视节目只是低水平的机械劳动,根本谈不上推陈出新,节目主要集中在舆论监督、访谈类、益智类、儿童、娱乐等类别上,而且电视节目缺乏文化底蕴,媚俗风日益加剧,精品电视节目难得一见。

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里,有许多寓意深刻的神话、寓言和历史故事,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遗憾的是电视界懒得下力气发掘。

而由美国动画公司迪斯尼制作出品的中国传统经典故事《花木兰》却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目前,我国电视从业人员大都比较浮躁,热衷于节目制作的短、平、快,对耗时长、费力气的作品不屑一顾。

电视作品没深度、缺少文化内涵,难怪有人戏称电视为“没文化”的媒体,因为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新闻立台已成为众多电视人的共识,但在传播的时效性方面却远远落后于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设备更新缓慢,新技术没人学习。

在即时性报道上,早在2001年,凤凰卫视就使用互联网传输图片和画面的同步报道,其实这是很简单的技术,但至今在大陆却少有人使用。

2003年《南京零距离》的出现,像一阵飓风给中国电视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南京电视台不但增播了“绝对现场”,而且还把民生新闻的理念引入电视界,这是本土化新闻的一个重大突破。

而在全国大多数电视台,还是以不变应万变,不研究电视发展规律,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十几年如一日的重复相同的新闻宣传的报道模式。

而“客观报道”的帽子更是压得众多媒体抬不起头。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电视更需要有不同的声音,没有观点的电视媒体是可悲的。

《南京零距离》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犀利而个性化的评论”,《东方夜新闻》受人瞩目的原因也是由于方宏进的适当点评,才使得这档节目有了可视性。

当新闻内容彼此接近时,有个性化评论的节目更能绑定观众,因为这个世界需要不同的声音。

4、电视经营模式单一在省级电视媒体中,广告仍然是电视唯一或主要的收入。

从业人员只知在经营上电视广告上挖潜,而不从其他的角度思考如何做大电视产业,延伸相关产业链。

个别领导想当然地认为,重视对相关产品的开发是本末倒置。

作为电视媒体,频道的资源有限的,每天最多也就是24个小时,而且目前广告的发展空间已基本趋于饱和。

2002年,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里,电视只占其主营收入的28%,其余的72%来自电影、杂志、报纸、出版等行业。

凤凰卫视也通过杂志、音像产品和收视费等来增加收入,仅2002年这三项的收入为5672万港币。

国内电视传媒中,除湖南卫视所在的电广传媒的广告在主营收入所占比重(64%)较低,其他电视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主要靠广告收入,一些电视媒体的广告占主营收入的97%—99%。

甚至更多,单一经营模式开始凸显其弱势。

5、落后的人才观和僵化的管理模式在中国的电视界,精通电视采制业务的人非常多,而既了解电视发展规律又懂产业经营的人少。

出现经营性人才匮乏的现状。

最近,山东电视发展中心招聘总经理,最后只有一个人报名。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业内人士传统观念中,电视节目制作才是主业,经营不过是末业。

在这种思维下,得不到重视的人才开始集体“大逃亡”,在某电视媒体流行这么一句话,“有本事的炒掉电视台、没本事的被电视台炒掉”,最后留下的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对从业人员的管理上,电视行业有着与其高技术行业极不相称的僵化的管理模式,工作人员能分出“三六九等”,临时、组聘、部聘、台聘、局聘、正式,各种用工模式凸显出官僚体系所衍生出来的怪病,出现“不干活的拿钱多、干活的拿钱少”的怪现象。

据统计,电视媒体中70%以上的精英都是招聘的;而90%的工作是由这些人员承担的。

虽然一些省级电视媒体也学中央电视台实行“制片人制”,但只是学了皮毛。

制片人往往只有业务指导权,没有奖金分配权,这就使得人才很难安心工作,形不成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斗群体。

给电视痼疾开药方面对财大气粗的传媒大鳄,中国电视的冬天为期不远了。

为避免境外媒体进来后造成巨大的冲击,中国电视界应该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加快市场化运作步伐,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为此建议如下:1、理顺“局管台”的管理体制各级政府及其广电局应尽快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从体制上为电视传媒发展扫清障碍。

减少行政命令和政府行为,为电视媒体松绑,给电视台更多的自由发展权,除对新闻节目进行监控外,要把用人权、财权真正下放到电视台,促其建立起节目成本核算机制、制片人责任制,要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经营电视媒体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媒体。

2、树立全新的人才观电视传媒要加快补充新鲜血液,尤其要注意吸收高端人才和注意人才的培养。

为防止境外媒体入境给中国电视传媒业带来的人才“空壳”危机,电视媒体要加快人才储备,从各种政策待遇上稳定人心。

中央电视台在央视国际网站上建立了人力资源储备库网页,这种做法值得其他媒体借鉴。

此外,还要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分配体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队伍。

3、电视节目着力创新电视媒体应转变单纯产出的观念,电视节目不要单纯围绕政府做,而要围绕市场做,要以观众的需要为工作的指针。

因此,不仅要注意电视节目的可视性,更要注意节目的必视性。

在内容、形式上进行突破,敢于不断创新和否定自己,这是节目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要敢于超越自己、发表观点,做个有思想、有观点的新闻传媒。

同时加快节目的制播分离,开设独立核算的节目制作公司、影视剧制作公司,在电视节目的遴选上既做到照顾市场又不媚俗,要多播突出中国文化底蕴、展现民族特色的电视节目。

通过提高节目质量和收视率来增加不同时间段的广告收益。

4、做大电视产业各级政府要鼓励所属的电视媒体在市场规则下突破行政区域限制,实现本行业和跨行业的大规模兼并。

要进一步剥离出新闻节目或新闻频道,其他频道和节目要走市场化道路,凭借媒体在公众中的认知度和公信力,变传媒资源为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合作、兼并、重组介入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开发电视产品和相关产品、延伸产业链,只有多产业才能抗风浪。

政府要允许电视媒体吸收民间资金或社会资金,积极鼓励电视传媒上市,按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全新的广电产业集团,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参考资料:1、《中国电视的盛世危言》,刘春,《现代传播》2002年第1期2、阳光文化2002年主席报告书3、《孙文:从电视开放看媒体改革》,《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3月1日4、默多克2002年总裁述评作者:杨永军编辑:陈惠娟3/18/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