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鉴赏教案【最新】

合集下载

边塞诗鉴赏(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边塞诗鉴赏(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边塞诗鉴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边塞诗和边塞诗景物特征,积累掌握边塞诗常见的意象。

2 、掌握边塞诗常见的主题。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在自主学习中了解边塞诗的特点,通过合作探究归纳边塞诗的情感艺术技巧和鉴赏边塞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边塞诗,学习此类诗歌中体现的建功立业的精神和欣赏边塞的风光。

2、希望学生胸怀大志,努力学习,将来为国效力!3、热爱祖国,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意象把握感情分析手法鉴赏方法教学难点: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品读唐诗,激情导入。

(配《十面埋伏》琵琶独奏)品读唐诗,让我们能领略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秀丽江南;能感受到“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真挚友谊;更能品悟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铮铮誓言。

“黄沙”“金甲”“楼兰”……是多少征人浴血奋战的热土;“边塞”“铠甲”“大漠”……是多少将士誓死捍卫的家园。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叹衷情——边塞诗鉴赏”。

二、初识边塞真面目1.知识链接: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的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它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兴盛于唐代,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他们被称为“边塞诗人”。

2.检查预习①根据所学诗歌归纳边塞诗常见的意象:②归纳诗歌中常见的意象特点:雄浑、雄壮、奇寒、奇丽、壮阔、萧瑟、悲凉、孤寂、苍凉、苍劲三、山重水复探幽境朗读经典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岑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杜甫)1.全班齐读2.请一位同学美美地朗读,其他同学思考每句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每组回答一句诗歌情感(分组完成任务)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表达作者对边塞奇异风光的赞美感叹②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边塞诗《从军行》教案精选

边塞诗《从军行》教案精选

边塞诗《从军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边塞诗》《从军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边塞诗的特点,体会边塞诗的意境;学习《从军行》的背景、作者、诗句解析、诗歌主题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边塞诗的特点,掌握《从军行》的基本内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从军行》,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阅读、理解、赏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边塞诗的壮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坚定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理解《从军行》的诗意,体会边塞诗的意境。

2. 教学难点:诗句的解析,诗歌主题的提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边塞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边塞的壮美。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边塞诗的特点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边塞诗《从军行》。

”2. 课堂讲解(1)介绍作者及背景: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

《从军行》是王昌龄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一首诗。

(2)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3. 课堂实践(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边塞诗的韵味。

(2)分组讨论,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例题讲解A. “青海长云暗雪山”B. “孤城遥望玉门关”C. “黄沙百战穿金甲”D. “不破楼兰终不还”答案:C(2)简答题:简述《从军行》的主题。

答案:《从军行》主题为赞颂边塞将士的勇敢和坚定。

5. 随堂练习(1)背诵《从军行》。

(2)用自己的话描述边塞诗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从军行》2. 内容:边塞诗特点:雄浑、豪放、激昂作者:王昌龄诗句解析:黄沙、穿金甲、楼兰主题:赞颂边塞将士的勇敢和坚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从军行》。

(2)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边塞诗特点的理解。

2. 答案:(1)已背诵。

边塞诗-教案

边塞诗-教案

边塞诗-教案(全国)(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边塞诗教案(全国)20XX届一轮复习边塞诗教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边塞诗的特征及鉴赏技巧.2、体会边塞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掌握边塞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边塞诗歌鉴赏能力。

二、自主先学边塞诗词简介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为主,充分显现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比。

其兴起的原因,于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

而塞外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

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常见意象与意境:1、事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2、地名和民族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3、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4、意境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边塞诗的特点:1、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

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

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

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2、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

描写的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

人物多为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戍卒、胡儿。

《边塞诗歌四首》《凉州词》《从军行(其四)》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边塞诗歌四首》《凉州词》《从军行(其四)》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创作练习
让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边塞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03
教学反思
亮点与收获
成功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引入与边塞、战争相关的历史故 事和背景,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更加投入课堂。
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
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歌的音韵美,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
深入挖掘诗歌内涵
不仅对诗歌进行表面的解读,还引导 学生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 人性内涵。
持续进行教学反思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 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04
学生反馈
学生表现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了较高的参与度,能够主动发表自 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讨论。
认真完成作业
学生们能够按时提交作业,并且作业完成的质量较高,大 部分学生都能够认真对待作业,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
对自身发展的评估
教学能力的提升
反思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 不足之处,寻求改进和提 升的方法。
知识储备的更新
关注学科前沿动态,不断 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提 高专业素养。
Hale Waihona Puke 教学风格的完善思考自身的教学风格特点 ,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和手段,形成独特的教学 风格。
THANKS
感谢观看
表现出较强的思维能力
在回答问题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较强的 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有助于他们更好 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学生反馈与建议
希望增加课堂互动
部分学生提出希望在课堂上增加更多 的互动环节,以便更好地参与课堂讨 论和交流。
希望拓展课程内容
希望改进教学方式

部编版初中阶段边塞诗教案

部编版初中阶段边塞诗教案

部编版初中阶段边塞诗教案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教材版本:部编版教学内容: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欣赏边塞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边塞诗的豪迈气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边塞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1. 边塞诗意境的理解。

2. 边塞诗情感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边塞诗》的相关内容。

2.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初步体会边塞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边塞诗的特点,如豪迈、壮丽、悲凉等。

2. 教师分析边塞诗的情感,如爱国情怀、豪情壮志等。

3. 教师举例分析边塞诗的意境,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边塞诗的理解和感悟。

2.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首边塞诗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边塞诗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诗人。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边塞诗的欣赏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边塞诗 教案(全国)

边塞诗 教案(全国)

边塞诗教案(全国)20XX届一轮复习边塞诗教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边塞诗的特征及鉴赏技巧.2、体会边塞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掌握边塞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边塞诗歌鉴赏能力。

二、自主先学边塞诗词简介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为主,充分显现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比。

其兴起的原因,于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

而塞外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

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常见意象与意境:1、事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2、地名和民族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3、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4、意境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边塞诗的特点:1、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

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

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

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2、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

描写的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

人物多为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戍卒、胡儿。

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天山、阴山、瀚海、轮台、疏勒等。

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战马等。

边塞诗初中教案

边塞诗初中教案

边塞诗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边塞诗的背景特点,能够分析边塞诗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边塞诗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边塞诗的背景特点和主题思想。

2. 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边塞诗的艺术价值的评价。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边塞诗的相关资料,如边塞诗的定义、发展历程、代表诗人等。

2. 学生预习《凉州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边塞诗,如《出塞》、《塞下曲》等,总结边塞诗的特点。

2. 提问: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凉州词》,理解诗歌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凉州词》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诗歌解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边塞诗的背景出发,深入理解《凉州词》的主题思想。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黄河”、“长城”、“烽火”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3. 探讨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的豪情壮志和对祖国的热爱。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分享自己的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编写一篇关于《凉州词》的鉴赏文章,不少于300字。

2. 推荐一首自己喜欢的边塞诗,并简要说明理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诗歌解析,使学生对边塞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使他们在欣赏边塞诗的同时,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自豪。

边塞诗《从军行》教案设计

边塞诗《从军行》教案设计

边塞诗《从军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从军行》的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领悟边塞诗的特点。

学会通过朗读、背诵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通过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2.教学难点:诗歌意象的解读。

诗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边塞诗的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边塞诗,如《凉州词》等。

2.作者简介(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王昌龄。

(2)引导学生了解王昌龄的生平事迹及其在边塞诗创作中的地位。

3.诗歌解析(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从军行》。

(2)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

(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青海长云”、“孤城遥望”等。

4.诗歌朗读(1)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2)学生分组练习朗读,互相交流心得。

(3)全班展示朗读,评选最佳朗读者。

5.诗歌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诗歌。

(2)学生自主练习背诵。

(3)全班检查背诵情况。

6.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探讨边塞诗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边塞诗。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背诵《从军行》。

2.收集其他边塞诗,进行比较阅读。

3.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边塞诗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导入、作者简介、诗歌解析、朗读、背诵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从军行》这首边塞诗。

2.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在诗歌解析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境。

4.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 边塞诗教案

初中 边塞诗教案

初中边塞诗教案1. 理解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主题,感受边塞诗的雄浑、豪放、悲壮等情感。

2. 分析边塞诗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深入理解边塞诗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 能够运用边塞诗的知识,独立欣赏和评价边塞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边塞诗的定义、特点、主题和表现手法。

2. 难点:边塞诗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中国古代边塞地图和一首边塞诗《凉州词》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边塞诗的背景和情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关于边塞诗的介绍,了解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主题。

3. 课堂讲解:a. 讲解边塞诗的定义:边塞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以边疆地区和边塞生活为题材,反映了边疆风光、战争、民族团结等内容。

b. 分析边塞诗的特点:边塞诗具有雄浑、豪放、悲壮等情感,意象丰富,意境开阔,表现手法多样。

c. 讲解边塞诗的主题:边塞诗主题丰富,包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民族精神、边疆风光等。

d. 分析边塞诗的表现手法:边塞诗的表现手法有描写、抒情、议论等,其中描写手法包括意象、意境、夸张等。

4. 实例分析:以一首边塞诗《出塞》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边塞诗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边塞诗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边塞诗的特点、主题和表现手法。

7.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取一首边塞诗进行鉴赏,分析其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并撰写一篇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边塞诗的热爱,使学生在欣赏边塞诗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团结、勇敢和坚强。

边塞诗鉴赏导学案

边塞诗鉴赏导学案

边塞诗鉴赏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起源;
2. 掌握边塞诗常用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段;
3. 通过赏析经典边塞诗作品,提升对边塞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导学内容:
一、边塞诗的定义与特点
边塞诗是指古代中国在边疆地区的歌咏之作,它以描写边塞风光、表达边疆情怀为主题,反映了军民在边塞地区的艰辛生活和困境。

边塞诗的特点包括:
1. 火热激昂:边塞诗通常充满激情和豪情,以歌颂边塞的英勇和英雄气概。

2. 蔚为壮丽:边塞诗以其雄壮、磅礴的景象塑造和描绘边塞的风光和气势。

3. 苦难与希望:边塞诗揭示了边塞地区人民的辛酸和苦难,同时也寄托了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二、边塞诗的起源
边塞诗起源于古代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军民民间歌谣和诗歌创作,受到了兵荒马乱、边疆军事要地的影响,因此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独特之处。

最早的边塞诗作品可以追溯到唐代,如《塞下曲》、《凉州词》等都是边塞诗的代表作。

三、边塞诗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段
1. 空旷广阔的景象描写:边塞诗作品通常以大漠、边塞、边关为背景,通过描绘辽阔的草原、浩渺的沙漠和奔腾的黄河等自然景观来体现壮丽和边疆的气势。

2. 英勇豪迈的英雄歌颂:边塞诗用以表现边塞地区的军民英雄主义,歌颂边塞将士的勇敢和英雄气概,以及他们舍生忘死、守护家园的精神。

《边塞诗》教案

《边塞诗》教案

说明:
一、教材出处
高中语文选修《唐代诗歌鉴赏》第三单元边塞诗
二、教学类型说明
群文阅读
三、授课教师简介
张文彬,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恩阳中学高中语文教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四川省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专家,四川省骨干教师。

《边塞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典故
2.体会边塞诗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
3.归纳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边塞诗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生朗读
(三)学生汇报鉴赏成果
(四)教师总结边塞诗常见意象、常见主题(五)学生讨论边塞诗常见意象、常见主题(六)布置作业。

边塞诗情感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边塞诗情感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边塞诗情感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教案教学设计:边塞诗情感鉴赏课程背景:本节课是高二年级上学期人教版必修五《边塞诗情感鉴赏》一课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通过阅读并分析《边塞诗研究》一文,使学生通过对边塞诗情感的鉴赏,深入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通过对《边塞诗研究》的分析,了解边塞诗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3.培养学生对边塞文化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与过程:Step 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描述西北边塞景色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西北边塞的兴趣和好奇。

Step 2:展示教师展示一些边塞诗的经典作品,让学生感受边塞诗的独特风格和情感表达。

Step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边塞诗的特点有哪些?2.边塞诗情感的表达方式有哪些?3.边塞诗情感与边塞文化有何关联?Step 4:阅读分析学生阅读《边塞诗研究》一文,并完成相关的问题分析。

Step 5: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Step 6:讨论总结学生就边塞诗的特点、情感表达以及与边塞文化的关联进行总结讨论。

Step 7:诗歌创作学生分组进行边塞诗创作,并进行课堂展示。

教学材料:1.视频:西北边塞景色的描述视频;2.边塞诗经典作品的图片或摘录;3.《边塞诗研究》一文;4.创作边塞诗的素材和模板。

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2.阅读理解和问题分析评估;3.边塞诗创作和课堂展示评估。

教学延伸:1.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作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2.组织学生参观相关边塞文化展览或边塞诗文化活动,深入了解和体验边塞文化;3.鼓励学生进行边塞诗创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修养。

Step 1:导入为了进一步引发学生对于西北边塞的兴趣和好奇,教师还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历史照片或绘画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西北边塞的辽阔和苍凉。

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西北边塞的历史背景,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边塞诗的发展背景。

高三语文第7讲教案边塞诗

高三语文第7讲教案边塞诗
【答案】 月黑,无光;雁飞高,无声。渲染出夜晚的深沉寂静,为下文单于
遁逃,唐朝将士追击作了铺垫。 【解析】
与“夜遁逃”“轻骑逐”串联思考,问题迎刃而解。 2.诗中能表现主题的形象是什么?
【答案】 主题是表现边境战争艰苦,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能表现这一主题的
形象在最后一句,一支骑兵列队正要出征,刹那间,将士的弓刀上落满 了大雪。 【解析】
联想指向“唐军”的行动。
5.题目“从军行”中的“行”的意思是指

【答案】
这首诗的体裁是歌行体。
【解析】
“歌行体”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
府诗的基础建立起来的。
6.这首诗写“夜战”的前军用侧面描写,而写增援的后军则是用 面描写。从诗中的描写来看,增援的后军出发的时间是在 。 【答案】
二、知识讲解
常见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 刀、铩、箫笛……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 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 夷、楼兰、安西、单于…… 思想情感: 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 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同情边关将士。 批判统治者穷兵黩武。 专业术语: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同情、厌战、离恨…… 表现手法: 对比、触情入景、虚实结合、用典 。 考点1 边塞诗的情感赏析。 考点2 边塞诗的手法赏析。 考点3 边塞诗的语句赏析。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边塞诗歌教案

边塞诗歌教案

边塞诗歌教案篇1:边塞诗歌教案边塞诗歌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体会诗歌主题;2、进一步了解边塞诗,包括诗歌意象、主旨等;3、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边塞诗歌主旨,能运用所学知识鉴赏诗歌。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歌曲《出塞曲》导入二、《从军行(其一)》鉴赏(一)回顾所学边塞诗(二)王昌龄简介“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江宁”(三)学生朗读诗歌评价学生朗读(四)找感情基调“愁”(五)如何写“愁”“黄昏”、“独”、“秋”、“羌笛”、“关山月”(六)曲笔表现征人思乡怀人的感情,不直接写出,而是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

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就全篇而言,这一句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

(七)主旨表现征人思乡怀人三、总结边塞诗1、意象:明确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通过典型意象的开拓,体察这些特定的景物描绘出的特定的地域特征和反映出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

比如借“大漠”、“长河”、“落日”等描绘塞外景象的雄奇壮美,借“金鼓”、“旌旗”、“烽烟”等展现边关战事的壮怀激烈,借“大雪”、“秋月”、“黄草”等抒写戍守将士的悲凉愁苦。

常见意象还有: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2、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1)。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4)。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5)。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思妇无尽的思念与惆怅。

3、边塞诗歌意境边塞诗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有的豪迈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边塞诗》教学设计

《边塞诗》教学设计

《边塞诗》教学设计《边塞诗》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边塞诗和边塞诗派。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盛唐边塞诗和晚唐边塞诗的特点。

2、了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3、掌握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

4、掌握解答边塞诗词鉴赏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1、了解边塞诗和边塞诗派。

2、掌握解答边塞诗词鉴赏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解答边塞诗词鉴赏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边塞诗和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

1、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2、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二、欣赏著名边塞诗人(1)高适(701-765)是盛唐边塞诗的主要创作者,这和他的边塞经历有密切的关系。

高适在人生的早年,就渴望从军,建立边功。

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

倚剑对风尘,慨然思。

边塞诗特点教学设计

边塞诗特点教学设计

边塞诗特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边塞诗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区分和解释边塞诗与其他文学形式的不同之处。

2. 掌握边塞诗的特点、题材和风格特征。

3. 学会欣赏和鉴赏边塞诗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边塞诗的定义和起源;2. 边塞诗的特点和题材特点;3. 边塞诗的风格特征;4. 边塞诗经典作品赏析。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一段与边塞诗有关的背景故事,引发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并了解其背景和起源。

2. 讲授法:通过讲解边塞诗的特点、题材和风格特征,以及边塞诗的经典作品赏析,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边塞诗的知识。

3.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边塞诗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由每个小组代表进行展示,推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 课堂演讲法:组织学生进行边塞诗作品的演讲,让学生通过演讲的方式展示对边塞诗的理解和欣赏。

5. 鉴赏评析法: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作品,组织学生进行鉴赏评析,指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意境、形象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段与边塞诗相关的背景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了解边塞诗的起源和背景。

2. 讲解:讲解边塞诗的定义和特点,分析边塞诗的题材特点和风格特征。

3. 例诗赏析:选择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赏析。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边塞诗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并进行小组展示。

5. 课堂演讲:组织学生进行边塞诗作品的演讲,让学生通过演讲的方式展示对边塞诗的理解和欣赏。

6. 鉴赏评析:选取几首边塞诗作品,进行鉴赏评析,指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意境、形象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7. 总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出问题、讨论参与、赏析演讲等。

2. 作品分析:对学生分组讨论和演讲的成果进行评价,看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和解读边塞诗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塞诗鉴赏【学习目标】: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形象分析、感情把握。

一、介绍边塞诗的主要特点什么是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二、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李益的《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必胜信念。

[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乡之情。

《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

”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

卢纶的《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

”借—个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体现了诗人对良将的期待,对无能边将的嘲讽。

王维的《老将行》、《陇头行》反映了将军有功不赏的不平。

[杜甫·兵车行]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光作为背景。

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

《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总体归纳如下: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家乡——思乡念亲将士——艰苦私生活、报国豪情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三、艺术风格有的豪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四、方法点拔:边塞诗的鉴赏,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

盛世唐朝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是其主调;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范仲淹)。

不同时代的边塞诗特点盛唐: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卢纶·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吹遍《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糜,诗坛和词苑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号!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时代特征。

2.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

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

有对建工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起衅的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比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

他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事情虽小,情意深厚。

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3.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一样,有的豪迈旷达,如前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

边塞诗的意象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大漠、长城、黄沙、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芦管,《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2、借事言志[李益·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3、直抒胸臆[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五、真题演练(2007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1)更喜欢本诗。

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六、能力提升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

那大地解冻的春的信息,牧马晚归的情景还意味着,这就是胡马北还,边境战火平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的意味。

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答二、风吹一夜满天山是“梅花落”歌声(音乐),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

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师也难以画出的。

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

诗歌鉴赏习题:写出下面每首诗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从军行》王昌龄《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青海长云暗雪山,回乐峰前沙似雪,孤城遥望玉门关。

受降城处月如霜。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知休息吹芦管,不破楼兰终不还。

一夜征人尽望乡。

(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抒发将士们思乡念亲的乡愁。

)功立业的豪情,风格悲而不苦,悲壮豪迈。

)《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