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惑
成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解释
成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解释【成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拼音】:xué rán hu zhī bùzú,jiāo rán hu zhīkùn【简拼】:xrhzbzjrhzk【解释】: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典故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礼记·学记》注释(1)“虽有嘉肴”,“虽”,连词,即使。
“嘉肴”,美味的鱼肉。
“嘉”美好。
“肴”,做熟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
“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反省自己。
(8)“自强”,自我勉励。
“强”(qiǎng),勉励。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兑(yuè)命”,《尚书》中的篇名,也作《说命》。
兑通“说”,指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
(12)“学学半”,前一个“学”字音xiào,本字读作“敩”,意思是教育别人,后一个“学”字音xué,意思是向别人学习。
译文即使有味美可口的肉食,不吃是不会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
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导别人才能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
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省;感到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学相长的小古文
教学相长是一篇出自《礼记》的古文,据传是孔子死后,他的学生们根据自己所听的教诲而编写的。
以下是教学相长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翻译: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如果不品尝,就不知道它的美味。
同样,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困惑。
知道自己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教学相长的意思是指教和学两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通过学习和教学,人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困惑,进而自我反省和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这也是孔子所倡导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思想体现。
《虽有佳肴》原文及翻译
虽有佳肴
原文
《礼记·学记》:虽有佳肴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虽有至道⑶,弗学,不知其善也⑷。
是故⑸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⑺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⑻也。
故⑼曰:教学相长⑽也。
《兑命》曰:“学学半⑾,”其此之谓乎?
原文大意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注释:
(1)“虽有佳肴”,“虽”,连词,虽然。
“佳肴”,美味的鱼肉。
“佳”美好。
“肴”,做熟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
“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
因此;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意思是自我勉励。
“强”,勉励。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更多。
教学相长出自哪里
教学相长出自哪里
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意思是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扩展资料
《学记》在世界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学相长”的命题。
“教学相长”本意是指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和向教育实践学习。
由于这两种学习活动的相互推动,才使得教师不断进步,因此,《学记》提倡教师一方面必须向书本学习,只有学习才能发现自己在知识积累上的缺陷和不足,使自己不断进步,这是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就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还有给学生讲不明白的问题,即“知困”,才能促使自己自强不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
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后来也将“教学相长”引申为师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彼此激励的辩证统一关系。
无论是本义,还是引申义,“教学相长”命题的提出都是《学记》对世界教育史的重大贡献。
上一篇:下一篇:
~。
《学记》原文对照翻译
《学记》原文对照翻译〔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译文〕〔执政者〕发布政令,征求品德善良〔的人士辅佐自己〕,可以得到小小的声誉,不能够耸动群众的听闻;〔如果他们〕接近贤明之士,亲近和自己疏远的人,可以耸动群众的听闻,但不能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
君子想要教化百姓,并形成好的风俗,就一定要重视设学施教啊~〔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译文〕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
《尚书?兑命》篇中说:"始终要以设学施教为主",就是谈的这个道理啊~〔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译文〕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
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兑命》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原文〕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译文〕古代设学施教,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一"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大学。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意思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意思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学习是提高自己的智慧,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如果学习过程正确,没有学到东西就意味着知道自己的不足,知其不足者能进取,有所作为,更有可能在学习或生活中成就一番事业。
然而,有时候,知其不足给人带来的是困惑,无所适从,甚至前功尽弃。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扩大自己的视野,以给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因此,学习往往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不仅仅是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
在这种过程中,我们不仅知道自己的不足,也会尝试通过不断的努力去弥补这些不足。
正如著名哲学家歌德所说:“一个人只有经过无止境的学习,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知识不足。
他只有明白自己的不足,才有可能更好地对待未来的生活。
”这句话提醒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挑战自我,才能真正明白自己的不足,才能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为自己的未来赢得更好的机会。
但是,一旦学习的过程告一段落,我们又会面临一个新的挑战,那就是要去教授他人,传播知识。
教学是一个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私人性的过程,它涉及的问题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也包括个性的传授,及其关联着的思维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传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
但是,老师在指导学生时也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如不知如何传授课程的知识,不知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等等。
这样,老师也可能会感到困惑,知其不足。
总而言之,要想不断进步,我们一定要正确地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挑战自我,才能知其不足。
另一方面,作为老师,我们也要全面地熟悉自己所授之课程,持续地学习,深入研究,才能真正知其不足,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更好地传播知识。
《虽有佳肴》原文及译文
《虽有佳肴》原文及译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蛾子时术之"。
其此之谓乎!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入学鼓箧,孙其业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
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其此之谓乎!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译文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
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
《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
《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2.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3.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4.然后能自强也(古义:勉励;今义:健壮的,有力的)
5.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成语解释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成语解释导读:【成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拼音】:xuéránhuzhībùzú,jiāoránhuzhīkùn
【简拼】:xrhzbzjrhzk
【解释】: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成语接龙
【顺接】:困人天气困兽思斗困兽犹斗困兽犹鬭困勉下学困心横虑困心衡虑困知勉行
【顺接】:鞍马劳困抱才而困迟疑坐困颠连穷困扶危救困扶危济困公私交困急人之困
【逆接】:不媿下学不愧下学长材茂学虫鱼之学笃信好学笃实好学笃志好学断织劝学
【逆接】:学不沾洽学不躐等学业有成学书不成学书学剑学以致用学优则仕学优才赡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教学原则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即“学然后知不足”和“教然后知困”。
学然后知不足指的是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实践,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发自我进步的动力。
而教然后知困则是指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状况,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这两个原则在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当学生学得深入、扎实,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授课也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指导,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其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灵活调整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对授课效果的感受和反应,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教学原则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则,只有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 1 -。
《礼记二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礼记二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注释】(1)虽:纵然,即使。
(2)嘉肴:美味的食物。
嘉,美好。
肴,用鱼、肉做的菜。
(3)旨:味美。
(4)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5)是故:所以。
(6)困:困惑。
(7)自反:自我反思。
(8)自强:自我勉励。
(9)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10)《兑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11)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12)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导别人之后才会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1)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为:是,表判断。
(3)与:通“举”,选举,推举。
(4)修:培养。
(5)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6)壮:青壮年。
(7)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8)孤:幼而无父的人。
(9)独:老而无子的人。
(10)废疾:残疾人。
学然后不足教然后知困的意思
学然后不足教然后知困的意思《学然后不足,教然后知困》嘿,大家好呀!今天咱就来唠唠“学然后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句话。
你想想啊,咱学习的时候,是不是总觉得知识像个无底洞,怎么学都学不完呀。
就好比我之前学画画,刚学会画个苹果,就发现还有各种水果等着我去挑战,等我能画一堆水果了,又觉得色彩搭配好难搞懂呀,这就是“学然后不足”嘛。
每前进一步,就会看到更多自己不会的,感觉永远都有进步的空间。
还有啊,当我试着去教别人画画的时候,那才叫一个有趣呢!我以为自己已经很懂了,结果别人一问问题,我就傻眼了,哎呀,这个我好像也没搞得太清楚呀。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我还有那么多没搞明白的地方呢,这就是“教然后知困”啦。
就像有一次,一个小伙伴问我怎么画出那种朦胧的感觉,我当时就愣住了,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那场面,真是有点尴尬呀。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啦。
比如说学做饭,学会做几道菜后,发现还有那么多菜系、那么多烹饪技巧等着自己去探索;教别人做饭时,才知道有些细节自己平时都没注意到呢。
学习和教学就是这样相互促进的过程,让我们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困惑。
不过呢,咱也别因为这样就觉得沮丧或者压力大呀。
这其实是好事呢,说明我们一直在进步呀。
就像爬山一样,每往上爬一段,看到的风景就不一样,也会遇到新的挑战,但这正是爬山的乐趣所在嘛。
所以呀,我们要保持一颗好学的心,不断地去学,去探索,去发现自己的不足。
也别怕去教别人,因为在教的过程中,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知识,也能让自己变得更厉害呢。
好啦,说了这么多,总之就是要明白“学然后不足,教然后知困”的道理,然后开开心心地在学习和教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啦!大家一起加油哦!嘿嘿,就说到这啦,下次再和你们唠唠别的好玩的事儿。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翻译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翻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虽有嘉肴》运用投影的手法带出必须阐述的观点,表示教和学就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为“教学相长”,说了我们课堂教学出来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自学和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在大道颁布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计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甄选出,讲究诚信,培育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纵使孝敬自己的父母,纵使养育自己的子女,必须并使老年人能够终其天年,中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成功地蜕变,并使旧而无妻的人、旧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旧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够获得养育。
男子存有职务,女子存有爱人。
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投掷在地上的犯罪行为,却不一定必须自己私藏;人们都愿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言者之求不能出现,偷盗、叛变和害人的事情不出现。
所以大门都不必关上了,这就叫作理想社会。
本文表达了作者希望未来能建设-一个没有君主统治,人人平等自由、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制度的美好心愿,从侧面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
完整版《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完整版《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译文】执政的人对于国家大事如果能够深谋远虑,并且罗致好人帮助自己来治理国事,是可以博得一点小小名气的,但是还不能够打动众人的心。
如果礼贤下士,亲近远人。
就可以打动群众的心了,但是还不可能教化人民。
执政的人如果想要教化人民,培养良好的风俗,看来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行。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译文】玉石不经过雕琢,是不能成为玉器的;同样,人们不通过学习,就不能够懂得道理。
所以,古时候的帝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无不先从教育入手。
《尚书·兑命篇》说:“念念别忘教育”,就是这个意思吧!【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即使有了美味的菜肴,不吃是不能知道它的美味的;即使有了最好的道理,不学习是不能知道它的好处的。
所以,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够,只有担任教学工作才会真正感到困惑。
【原文】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知道不够,才能回头鞭策自己;感到困惑,才能不断努力钻研。
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尚书·兑命篇》说:“教与学是一件事情的两方面”。
正是这个意思!【原文】古之教,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
【译文】古时候的教育制度是:在每二十五“ 家”的“闾”设立“塾”,在每五百家的“党”设立“庠”,在每万二千五百家的“遂”设立“序”,在国都设立大学。
大学每年招收学生,每隔一年考查学生的成就一次。
学,然后知不足是什么意思
对“学,然后知不足”的释义
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
《礼记·学记》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释义:虽然有美味的鱼肉,如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还理解不清。
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了自己对有些知识还理解不通,然后才能自己努力。
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教学相长》小古文
《教学相长》小古文
《教学相长》小古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翻译: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
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
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虽有佳肴》原文及译文
《虽有佳肴》原文及译文《虽有佳肴》原文及译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蛾子时术之"。
其此之谓乎!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入学鼓箧,孙其业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
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其此之谓乎!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在广博的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
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推论事理,并有坚强的信念,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标准)叫做“大成”。
唯其这样,才能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这就是大学教人的宗旨。
古书上说:“(求学的人)应效法小蚂蚁衔土不息而成土堆的精神,(不倦地学习,可以由“小成”到“大成”)”。
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使他们一入学就产生要作官的感受;要学生按鼓声开箱取出学习用品,使他们严肃地对待学业;同时展示戒尺,以维持整齐严肃的秩序;(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夏祭不去考查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愿去学习。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相长》阅读答案及原文意思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相长》阅读答案及原文意思翻译《教学相长》阅读答案及原文意思翻译【讲解】:教与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都得到了提高。
原文: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好处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摘自《礼记》)注释:一道美味的菜。
美味佳肴,熟肉。
旨:味美。
到达极点。
是故:因此。
被阻碍或阻挡。
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自己反省。
自我提升(QI)ǎNG):督促自己。
坚强,坚强,不情愿。
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即使有一道美味的菜,你也不会知道它的美味,除非你亲自尝试;即使有最好的真理,如果你不学习它,你也不会知道它的优点。
因此,(通过)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缺点,(通过)教学然后知道(自己)有困惑。
知道(自己)有缺点,然后(能力)能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知道有困惑,然后你就能前进。
因此,教与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阅读训练】1.在解释句中添加一些单词(1)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3)知困(4)教学相长也2.翻译(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因此,据说教与学是一起成长的。
3.《教学相长》集中论证了____和___的关系,说明了___的道理。
[参考答案]1.(1)味美(2)即使(3)困惑(4)增进,促进2.(1)只有在学习之后你才能知道你不够好,只有在教学之后你才能知道你不够好。
(2)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3.教与学相互促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惑
——新课改背景下《勾股定理》习题课课堂实录与反思
威宁县第二中学 柴玉辉
课堂实录: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下午好,昨天我们把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内容学习完了,今天我们就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具体问题中去,你们的导学案完成了吗? 生1.完成了;
生2.有几个小题还不会做;
生3.我只完成大部分,有几道题我不能独立完成。
师:好,同学们,你们都对我说了实话,我就欣赏你们敢说实话,做人诚信、塌实,无论完成的也好,完成部分的也罢,都带着你们的困惑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吧!
二、课堂助学:
师:看着你们的导学稿,今天谁有勇气来主持这堂课?
生:(异口同声)我来,我来……(有一半以上的同学举手,想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
师:同学们太勇跃了,我都不知道选谁了?
班长:本来该我们组了,但早上我们主持了语文课,这节课应该到“成长部落”小组了。
(其它同学就不说话了)。
师:哦,那就请“成长部落”小组来主持吧!
代兴宇(以下简称代):(“成长部落”小组成员,数学科代表)老师,我来主持吧。
师:好的,我再给你找一个助手吧?
林圆(以下简称林):我来帮助他,老师。
师:好的,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两位“老师”开始给我们上课。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代:请同学们看着自己的导学稿,第一部分第一个问题:1.在△ABC 中,∠C=90°
(1)若a =5, b =12,则c = ;谁来解释?
李井辉:(依荨小组成员)在△ABC 中,因为∠C=90°,所以△ABC 是经c 为斜边
的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有:222c b a =+ ,
所以,16914425125222=+=+=c 所以.13=c
代:其它同学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生:没有(此时林圆同学就在小组擂台中开始记分)。
代:(2)若a =12,c =15,则b = ;(问题一出,举手的同学很多)赵碟,你来给大家解释这一问。
赵:根据勾股定理,369255144222=+=+=c a b ,……(说不下去了) 林:他的思路不对,在△ABC 中,∠C=90°,所以c 是斜边,因此,,81144225121522222=-=-=-=a c b 所以.9=b
代:你们同意谁的方法?
生:赞同林圆同学的观点。
师:很好,同学们都同意林圆的观点,说明真理还是掌握在大部分同学手中,赵碟同学的错误在于她没有把直角三角形的边角的对应关系弄清楚,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小细节,请主持人继续。
代:(3)若a :b =3:4,c =40,则a = ,b = 。
李相:我来回答,设,4,3x b x a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2240)4()3(=+x x ,解之得8=x ,所以3284,2483=⨯==⨯=b a 。
曾凯:我还有更简单的做法,因为我们知道勾股数组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倍数后还是勾股数组,而3、4、5就是勾股数组,40=8×5,可以看成是5扩大8倍,a :b =3:4,所以把3和4分别扩大8倍就得a ,b 的值了。
代:很好,你们同意谁的做法?
生:他们的做法都是对的。
林:曾凯的做法比较简单,所以我们以后遇到这样的填空题或选择题,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如果在解答题中,就应该选择李相的做法,他的做法更具有一般性。
代:第二题:分别以下列四组数为一个三角形的边长:(1)6、8、10;(2)5、12、13;(3)8、15、17;(4)4、5、6。
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几组? 生:3组(不知道是谁抢答的)
林: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在哪里?
陈宣:这个题是考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c b a ,,满足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以c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而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组,所以以勾股数组为边长的三角形肯定是直角三角形,如果我们记不信勾股数组,可以求较小的两个数的平方和,看能否等于较大数的平方,如果等,则是直角三角形,否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代:好(带头鼓掌了),同学们都明白了没有?
生:明白了。
代:第三题: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12㎝2,底边上的高为3㎝,则它的周长是多少?
赵玉婷:这个题我来讲。
(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等腰三角形,并作出了底边上的高)设底边长为xcm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1223
=x ,所以cm x 8=,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底边的高的垂足是底边的中点,所以高线把等腰三角形分成了两个直角边分别为3cm 和4cm 的直角三角形,所以根据勾股定理知两腰的长都是5cm,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8cm.(教室里又一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林圆急忙记分,忙得不亦乐乎。
)
代:好的,第四题:4.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之和为14,斜边为10,则斜边上的高是多少?两直角边分别为多少?
问题一出,没有人说话了,我在巡视的过程发现有同学已经做出正确答案的,但没人敢说。
师:同学们是不会讲,还是不会做呢?
生1:不会做。
生2:不会讲。
师:哦,两种情况都有,不会讲或不会做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讨论。
师:好,开始讨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这时主持人,一个在记时,一个参与到另一个小组的讨论中,大约2分钟。
) 代:停,谁来展示你们讨论的结果?(每个小组基本上都有人举手了。
)今天有一个小组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她们到现在还是0分,我们就把这个机会让给他们吧,请“开拓者”回答这个问题。
生:(开拓者小组成员)我们组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因为两直角边之和为14,斜边为10,6,8,10是勾股数组,所两直角边分别是6和8。
然后用等面积法计算出斜边上的高为 4.8。
另一种方法是设一条直角边为x ,则另一条直角边为x -14,根据勾股定理有:22210)14(=-+x x ,我们觉得思路没有错,但这个方程不会解。
(两个主持人都不敢说话了,也不知道怎样评价了。
)
师:开拓者就是开拓者,找到答案了还要去开拓方法。
对于第二种方法,你们的想法是正确的,但列出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我们还没学过这种方程及解法,解不出来也不能怪你们,你们能有这种探索的思想很不错,值得大家学习。
师:同学们,今开我们的两位主持人是否给力?他们合作得怎么样? 生:很棒。
师:他们两人表现得非常好,其实同学们也很棒,在你们互动的过程中就把我们学过的知识全部用上了,希望大家以后都能象今天一样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争取每个同学都能当一次老师,有没有信心?
生:(齐答)有。
师:好的,我相信大家能当好一次小老师。
请同学们看练习:当堂检测。
练习及解答(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了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第一章第一、二节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之后补充的一节知识应用课。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以发散思维的形式,让学生主持教学流程,教师把关,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带有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当中,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在对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提炼及应用过程中,通过学生先自主学习,先学后教,通过探究、合作、生生交流、师生有目的的对话,使学生对勾股定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并用数学知识进行检验,学生参与积极,思维清晰、活跃、兴趣高。
通过教师把握,学生主持,生生交流对话,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做教学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学生利用导学稿在课前先学,可能会存在诸多问,带着问题与同学,与老师
进行交流,解开学生的疑团,让学生明白,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惑:
本节课我感到不足的地方有:1.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大;2.部分学生在活动中没有积极思考;3.有的学生不够大胆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担心自己说错了会让老师和同学笑自己。
通过本节课我得到了一些启示:
1.导学稿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感,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要太简单也不要太难。
2.导入时要注意语言的使用。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引入有趣,处理恰当,语言幽默,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
所以引入要多考虑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而且可以使用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3.加深知识的理解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实际,能把两个实际应用到导学案的设计中,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就能引起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今后我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出发,强化学生感性识到理性认识上升的过程,精心设计导学稿,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
使学生体验数学,感受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优化解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