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学论教

合集下载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王夫之(de)教育思想明末清初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动荡(de)时代.政治、经济(de)巨大变动,有力地推动了思想领域(de)发展,思想和学术领域出现了进步(de)实学思潮.他们以批判(de)、求实(de)精神,抒发了深刻而新颖(de)社会政治观点、哲学观点、历史观点,同时也提出了别开生面(de)具有进步意义(de)教育观点,对于传统(de)理学教育进行了深刻(de)批判,提出了经世致用(de)实学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有重大意义.王夫之、颜元是实学思潮(de)代表性人物,从他们(de)思想主张中,可以看到实学思潮(de)基本特点和内容,以及他们反对传统理学教育,建立改良(de)、具有初步民主思想(de)新教育(de)要求.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学者称其为船山先生.自幼“颖悟过人”,习读“五经”,广泛阅读古代哲学和史学书籍.14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青年时代他以“东林”、“复社”为楷模组织了“匡社”,曾举兵起义.阻止清兵南下.失败后,投身于桂王(de)南明政权任翰林院庶吉士.嗣后,辞职返家,坚持反清.33岁起流居湘西,与瑶民混居,以授徒讲学和从事着述为业.57岁,迁徙在湘西蒸左石船山,筑茅舍而居,名“湘西草堂”.在这里十七年如一日,热心教育生徒,奋笔疾书,写下了许多不朽着作.现存船山遗书共72种,258卷.与哲学、教育和政治有关(de)着作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张子正蒙注、黄书、噩梦等.王夫之是我国17世纪(de)一位伟大(de)唯物主义思想家.在他(de)着作中,提出了许多唯物主义教育观点,在人性论、理欲关系、知行关系、学思关系等教育(de)基本理论问题上,对理学教育进行了批判,同时提出了自己(de)卓越见解.他(de)教育思想在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人性论和教育作用王夫之关于人性(de)观点,有其特点.在中国思想史上,自先秦诸子至宋明博儒,都局限在性(de)善、恶方面;而王夫之则主张人性是后天学习而成(de),是“日生则日成”、“继善成性”(de).王夫之认为,人性是一种人类所具有(de)潜在(de)发展能力,即所谓“气禀”.这种能力在生活环境变化过程中,通过“新故相推”而发展,因此人性是“屡移而异”,“未成可成,已成可革”(de).人性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日生日成”以至于善(de).王夫之认为“习”在人性形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他说:“孟子言性,孔子言习.性者天道,习者人道.鲁论二十篇皆言习.故曰:‘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已失之习,而欲求之性,虽见性且不能救其习,况不能见乎易言,‘蒙以养正,圣功也’,养其圣于童蒙,则作圣之基立于此.人不幸而失教,陷于恶习,耳所闻者非人之言,目所见者非人之事,日渐月渍于里巷村落之中,而有志者欲挽回于成人之后,非洗髓代毛,必不能胜.”这一段话不但说明“习”对于人性(de)重要,而且说明不良教育养成不良习惯,要改变极不容易,所以必须从幼小就注意教育.王夫之反对“生而知之”(de)观点.他认为人(de)知识来源于与外界事物(de)接触,是通过后天(de)实际活动取得(de),这也正是人和禽兽只有先天本能(de)重要区别.那种所谓不待学而能(de)生知之说,只不过是“释氏夸诞之淫词而已”.二、理与欲统一(de)道德观王夫之反对理学家(de)“存天理,灭人欲”之说,他主张“天理”即在“人欲”之中,二者是统一(de),“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有欲斯有理”.“理与欲皆自然而非人为”.王夫之这个观点(de)重要意义在于他把人们正当(de)物质利益要求,即“人欲”,着做是人类生存所不可缺少(de),绝不能灭人欲以求天理,禁欲、窒欲都是阻碍人性发展(de).在这种主张之下(de)教育,就要重视人性(de)发展,满足人们(de)欲望,要推己及人,要节欲而反对灭欲.他说:“推其私而私皆公,节其欲而欲皆理.”王夫之(de)这种道德观,是适应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市民阶级需要(de),有着要求解脱束缚(de)意义.三、知行观和教育过程王夫之在知行关系问题上,既不同意朱熹“知先行后”之说,也不同意王守仁(de)“知行合一”之说.他主张行先知后,知行并进,互相为用.他说:“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又说:“知行相资以为用,唯其各有致功,而亦各有其效,故相资以互用.则于其相互,益知其必分矣.同者不相为用,资于异者乃和同而起功,此定理也.”他认为在人们(de)认识中知和行各有其功效,又必须相互为用,因此,只有知行并进,才能“知同而起功”,这是认识事物(de)一条定理.王夫之在知行二者中更注重“行”,而认为不能离行以为知,要在行上取得知识,要在行上检验知识.王夫之“行先知后”,“行可兼知,知不可兼行”(de)主张,是教育上(de)一条重要原则,正确地反映了教育过程(de)一般规律.根据这一观点,他强调指出,获取知识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知;而求知识要落到行上,要从行上检验知识(de)效果功用.他曾以下棋为例,说明下棋知识,必须通过对奕才能获得,只是终日看棋谱,是不成(de).四、学思结合(de)教学思想王夫之认为,学与思(de)关系,是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依赖(de)关系.他说:“致知之途有二:日学日思.学则不恃己之聪明,而一惟先觉之是效,思则不拘于古人之陈迹而任吾警悟之灵.……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这就是说,学要博学而思则深入.学要尽量吸取过去(de)成就而不可任凭自己(de)主观臆测;思要注意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不可为过去(de)框子所构牵.学习(de)知识面愈广阔,思考愈可深远,愈可贯通.深入思考遇到困难,感到不够深刻,就会愈益了解博学(de)必要.二者同时并重,互相促进,这样才可使学习有进步.为学教人都必须重视学与思(de)结合.王夫之(de)观点,发展了先秦儒家学思结合(de)论述,同时反映了王夫之朴素辩证法(de)思想.五、学习法和教学法王夫之在着作中,除谈及以上教育理论(de)见解外,还从自己研读、着作体会出发,谈到许多教与学(de)原则和方法.(-)立志王夫之和其他学者一样.主张为学要以立志为先.他说:“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他认为,意与志不同,“意者,乍随物感而起也;志者,事所自立而不可易者也.庸人有意而无志,中人志立而意乱之,君子持其志而慎其意,圣人纯乎志以成德而无意.盖志一而已,意则无定而不可纪.因此,“善教人者,示以至善以亟正其志,志正,则意虽不立.可因事以裁成之”.人之立志,必须专一.他说:“人之所为,万变不齐,而志则必一,从无一人而两志者.志于彼又志于此,则不可名为志,而直谓之无志.”他这样强调立志(de)重要性,在为学、力行两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二)“有序”和“不息”相结合王夫之认为,教学不但要“习”,还要注重“时”,指出“学而不习,习而不时”是学者(de)通病.他所说(de)“时”有两个含义,一是循序渐进之义,一是有恒之义.他把学记这样标点:“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解释说:“时者,有序而不息之谓也,恒守也.”而“有序”和“不息”又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de).教学既要循序渐进,不减等、不速成,又要有恒心,不间断.这样就可以使学习较易,“因其序则可使之易”.那种一旦豁然贯通之说是靠不住(de).(三)因材施教王夫之主张教者必须了解受教育者,必须根据受教育者(de)特点进行教育.他认为学生是有个性(de),有“刚柔敏钝之异”,教育要顺应学者(de)个性去施教,偏高偏低都会影响教学效果.他说:“夫智仁各成其德,则其情殊也,其体异也,其效也分也……故教者顺其性之所近以深造之,各如其量而可矣.”他认为一个人有长处也有偏处,教者要引导发展学者(de)长处,使他能够进步;矫正学者(de)偏处,使他能够走上正确(de)道路.他说:“教思之无穷也,必知其人德性之长而利导之,尤必知其人气质之偏而变化之.”他还认为教者教学要根据学者(de)接受能力、基础乃至于主观努力(de)程度等等,总之,要根据学者(de)具体条件去施教.他说:“顺其所易,矫其所难,成其美,变其恶,教非一也,理一也,从人者异耳.”教人(de)道理是一个,但在方法上却要因人而异.王夫之所述因材施教(de)原则,是对儒家传统教学思想(de)继承和发展.(四)自勉与自得王夫之主张教师对学生(de)要求必须严格,绝不能降低标准去迎合苟且偷安(de)心理;学生对自己也应该坚持高标准,不能要求教师降低要求来迁就“俯从”自己(de)“易为”与“无知”,否则将使学生陷于“不知不能”(de)悲境.他说:“学者不自勉,而欲教者之俯从,终其身于不知不能而已矣.”他所指(de)高标准,是指“圣功”而言,但他所讲(de)原则是具有积极意义(de).王夫之在强调“自勉”(de)同时,还指出注重“自得”,即学习积极性原则.他说:“有自修之心则来学,而因以教之.若未能有自修之志而强往学之,则虽教亡益.”这里他强调学生学习要用“求通之志”,即要有学习心理上(de)准备性和努力钻研(de)继续性,然后再有教师(de)启发式教学,就会获得好(de)效果.这就是“教在我而自得在彼”(de)道理.六、论教师(de)作用和条件王夫之在教学上极重视教师(de)作用.他认为“师弟子者以道相交而为人伦之一.……故欲正天下之人心须顺天下之师受.”教者学者是一种道义(de)结合,教师负有“正人心”(de)重要任务,绝非可有可无者.正因为教师如此重要,选择教师关系到整个社会(de)人心道德.因此,王夫之说:“主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原;谨教有义,正道为渐摩之益.”指出,教师必须在实际行动与道德行为上,能做学生(de)榜样.“躬行”是陶冶学生(de)根本.躬行即是“身教”,即是“不言而教”.所谓“圣人有独至,不言而化成”.只有以不言之化,而行感化之教,才能使学生“自生其心”,达到真正(de)自得.教师(de)“躬行”在道德教育上具有极重要(de)意义.王夫之还要求教师必须有丰富(de)、正确(de)知识.能够“温故知新”.欲明人者必须先自明.王夫之说:“夫欲使人能悉知之,能决信之,能率行之,必昭昭然知其当然,知其所以然.由来不昧而条理不迷.贤者于此,必先穷理格物以致其知,本末精粗晓然具着于心目,然后垂之为教,随人之深浅而使之率喻于道,所以遵其教,听其言,皆去所疑,而可以见于行……欲明人者先自明,博学详说之功,其可不自勉乎.”王夫之提出(de)对教师(de)要求,都是教师所应必备(de)条件,不仅在当时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当代也有借鉴意义.。

“以学论教”和“以教论学”是对立的吗?

“以学论教”和“以教论学”是对立的吗?

“以学论教”和“以教论学”是对立的吗?作者:关英超 曲丰光 赵慧彬 盛平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4年第05期现在不少人说要“以学论教”,不能“以教论学”,二者是对立的吗?首先要说“以学论教”和“以教论学”都是教育科学的方法,二者不能割裂开来.它们是“亦此亦彼”,而不是“非此即彼”.我们看待问题,要遵从辩证法,既在区别中找到联系,又在对立中找到统一.一概而论,把“以教论学”否定到底是错误的.“以教论学”和“以学论教”二者无法分开,从孔子到今天,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从来没有把二者分离开过.“以教论学”和“以学论教”这种教学方法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至今所谓的“以教论学”仍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广泛的使用.课堂教学有谁能说我的课堂教学就是“以学论教”的,而不参有一点的“以教论学”呢?课堂教学中,你能将二者截然分开吗?克服“非此即彼”的思想方法,即把两个本来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东西看成完全对立的东西,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强调这个就要排斥另一个.例如,为了强调发展能力,就要贬低知识的学习;为了强调学生主体性,就要贬低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了倡导发现学习,就要贬低接受学习;为了提倡表扬鼓励,就要否定必要的批评或惩戒;为了强调改革创新,就要否定已有的成绩、传统和优势.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孔子的“不悱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典型的“以学论教”和“以教论学”结合方法.我们不难推断,从孔子说的这句话可以推想:二者是一对孪生姐妹,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为促进.这是中国古代乃至今天“学的方式”和“教的方式”最恰当、经久不衰的教育科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我们今天所说的“学的方式”和“教的方式”,在学的内容上有重大的变化,但在方法上几乎是一致的!只是封建社会人们崇拜权位思想,误传了孔子的本意而已.孔子的教育思想距今将近2600多年了,一直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广泛传颂,并应用于课堂.不然孔子的教育思想怎么会风靡世界,甚至像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这样的国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一直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教育的主旨思想.特别是现在全世界很多的国家都争先在自己国家的著名大学里设有孔子学院,这些都是证明:中国2500多年前的传统教育思想经过华夏子孙传承,已经深受世界人民的钟爱![HJ1.15mm]辩证方法要求我们全面发展地看教育.今天的教育是昨天、前天教育的延续和发展,不能割断历史.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决定它的改革是一个稳中求变的渐进过程,痛快一时,乱打一顿,或是过左的极端做法,推倒重来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的成绩,脱离成绩的课改,或者越改成绩越低,老百姓决不答应的!课改是走不远的!因为在缺乏诚信的社会里,只有考试成绩是全社会都接受的选拔方法,除此之外,还有比笔试考试更好的选拔方法吗?全世界选拔考试几乎都是这样的!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这是千百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得出的普遍真理.其中“以教定学”、“以学定教”就是一种“得法”的教育方法,它们是“主体”和“主导”作用的最佳结合体.在课堂教学中能若离开“主体”和“主导”的作用,而单独强调一方能叫做“有效教学”吗?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只考虑“学法”,而不考虑“教法”,教学还能称之为“教学”吗!如果这样还要学校干什么呢?还要课堂干什么?还要“教师”、“老师”干什么呢?教学本身就是“教”和“学”的统一体.课堂教学就是“生”和“师”、“教”和“学”、“知”和“法”都是同步并行.但是现在有的人,把传统教育一概否定,把传统教育说的一无是处.甚至有的人认为“说中国教育…杀人‟实在不为过”.认为传统课堂实在是一种毒药,一种罪孽,“精心”酿造的悲剧数不胜数,不仅要给它打0分,还要给它打负分.主张对传统课堂要像旧城改造那样,推倒重来,这简直是颠倒黑白!唯恐教育大乱!改革开放这35年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全盘否定传统教育,首先违背客观事实.现在的教育虽然有过失误,还存在许多弊端,但主流是好的,成绩是巨大的.首先,从党中央总书记、国务院总理到全体建设者、保卫者,都是我们的教育自己培养出来的,教育功不可没;第二,这样做不利于正确总结经验教训,选准改革方向,会把改革引向歧途;第三,把广大教育工作者搞得灰溜溜的,无所适从,不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投入改革的洪流;第四,我们国家自古以来涌现了一大批教育家和教育模范人物,如孔子受到世界人们的尊敬;如魏书生的教育思想深得人心.和理论具有实践意义,促使学生的心理更为健康.学困生犯错误,有时是自我控制力差,有时是不好的习惯使然,有时则是由于好奇心、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对这类错误,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以极大的爱心理解、宽容他们.从课程开设角度来看,除了要整体开设显性的课程,统一安排德育内容外,还要从所教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从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开发并利用尽可能多样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创设多元化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涉猎一些非教条化、理论化的隐性德育课程内容,实现生活与教育的有机融合.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只要在物理教学中,注意德育渗透的相关原则,在教学中充分理解并掌握教材,做到优化教材中的思想因素,就会获得很好的整体效应,能够真正的做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

论教学相长

论教学相长

论教学相长摘要: “教学相长”就是教与学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得到提高,共同进步。

一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二建立良好师生感情、三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四教学方式勇于创新、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六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做到教学相长原则教育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标签:教学相长;教学原则;师生互动;相互促进。

《札记》有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是我国古代教育者从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原则。

众所周知,”教学相长”就是教与学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得到提高,共同进步。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无数个教育工作者将”教学相长”作为自己的座佑铭,在不同社会、不同阶段、不同时代,在正确的观点与方法之下,不断探索着”教学相长”的奥秘。

陶行知在《教学合一》中这样说到:”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

这是教学分离的流弊。

”当今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更是一个知识迅速更迭的信息时代。

在当今世界,即使我们身为人师,我们也永远不可能做到处处比学生高。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老师肯定也只是某一方面的,因此我们要始终有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心理准备。

因为我们的阅历和见识的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局限性,我们所能知道的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学无止境,”教学相长”之于教师是对自我的完善,对学生对工作的负责;之于学生,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掌握学习方法。

在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中,我们使用的仍然是一种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教学方式。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施与受、长与少、上对下的关系。

学生始终处于相对被动的弱势地位。

正是这种不平等、不民主、不自由的师生关系,造成了很多学生越来越厌学的普遍现象。

这种以”教”导”学”,以”教”带”学”的教学思想,实际上是因果倒置的思想。

教育心理学表明,人一开始都是有极强的求知欲,或者说学习欲望的。

以学论教,科学评课

以学论教,科学评课

以学论教,科学评课一、确立正确的教学思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无论是课程标准对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提出,还是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倡导,都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视为发展的主体,使各类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服务学生的学。

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最终都要在学生那里得到体现,不考虑学生为主体的教,不会是好的教学,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正确认识合作学习的理念课标要求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

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当然,我们并不认为每节课都需要分组讨论。

但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需要提交小组讨论,并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解决问题。

(二)教学语言的规范化除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外,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符合新课标精神。

因为这看似小细节的地方,有时却恰恰表现出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否真正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是否符合现代教学理念。

要真正吃透新课标精神,反复实践,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建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并将这种思想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

二、关于如何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最核心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一节课的灵魂,它影响统帅其他要素(包括内容、方法),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

1、目标的制订:教学目标的制订必须建立在对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的基础上。

目标不一定只由教师按“教参”制定,还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可尝试让学生参与共同制定教学目标。

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

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

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相关推荐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1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

有效教学,通俗地说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提高和进步。

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厌学到乐学。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乐学且有收获呢?1、首先,教师要“活用”材教。

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要有课程意识和教材意识,撰写时要有目标意识和年段意识,上课时要有生本意识和训练意识。

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老师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如此“活用”教材还会怕学生不乐学吗?其次,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众所周知,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面的活动,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思考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掌握、应用。

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足够的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全面而充分地考虑到课堂上学生可能的发言,可能遇到的困难,对课堂有足够的预测。

有备而来,有备无患,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实现教学预设而越俎代疱。

再次,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

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积极的态度传达给学生,进而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韩愈的教育思想

韩愈的教育思想
一复兴儒学与反对佛老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 南修武)人[91],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121],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 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120]、教育家。 复兴儒学与反对佛老 高举儒家道统的大旗,猛烈地反对佛老,提倡古文运动,以复兴儒道为己任。为了重振儒 家的道统,韩愈极力抨击佛道,尤其反对外来的佛教。他认为儒学的纲领是仁义道德,这 就是先王之道。也是先王之教
韩愈提倡新古文,着眼于学古道。他认为学习古文首先要熟识其著作,吸收其精华,在此 基础上推陈出新 2. 学习问题(经验) 对于学习问题,韩愈既吸收前人的经验,更着重总结自己的经验,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见解
第一,要努力勤学。他认为"业精于勤,荒与嬉",要取得学业的精进需要依靠勤学不辍, 一切知识可由勤学习得 第二,要多读博学。学先王之道的基本途径是读六艺之文,此外,还要尽量多读书,扩大 知识眼界
20xx韩愈的教Leabharlann 思想韩愈的教育思想目录
1.复兴儒学与反对佛老 2."性三品说与教育的作用3.论人才的选拔与培养4.论 教学5.论师道"
1.复兴儒学与反对佛老 2."性 三品说与教育的作用3.论人才 的选拔与培养4.论教学5.论师
道"
1
1.复兴儒学与反对佛老 2."性三品说与教育的作用3.论人才的选拔与培养4.论教学5.论师道"
1.复兴儒学与反对佛老 2."性三品说与教育的作用3.论人才的选拔与培养4.论教学5.论师道"
第三,要积极思考。对于经史百家 之书的学习,绝不可食而不化,要

关于教学本质的五种学说及一点思考

关于教学本质的五种学说及一点思考

关于教学本质的五种学说及一点思考——胡珠楠教育史专业胡珠楠留言于2007-9-22 22:19:00教学本质诸说、基本观点、理论基础或学说认识、研究着眼点、优势、不足统一说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的活动。

1、“教学活动的双边性和教学过程要素的多项性”;2、“教学认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3、“教学过程的质的规定性,教学过程区别于其他社会过程的本质所在”。

教和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

1、对教学论体系的建设,对于有关具体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2、对教学论研究中存在的“非本体化偏向”是一种深刻批判,构成了回归性研究的范例。

1、未能进一步把握本质。

2、过分强调价值判断。

3、未能找到现象与本质的同一所在。

实践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1、教师作为实践主体对学生客体进行转变、塑造的过程。

2、师生共同的实践活动或行动过程。

教学过程中自主行为者具体的感性的外部行为及其结果所蕴涵的意义。

1、强调教育教学活动中具体的感性的“生活”、注重处理教学过程中知与行的关系2、在更为深层的意义上来把握教学活动的本质。

实践说具有经验论的唯心主义哲学性质。

认识—实践说教学过程是认识和实践统一的过程。

教学是一种具有双重本质的社会活动。

(其它界定参见《教学论研究二十年》第70页正文第二段)1、关注到教学过程的整体性;2、认为学生在教学中不仅是认识的主体,更是实践的主体。

3、对教学本质有趋向综合的认识。

1、不能包容全部教学存在;2、其说首先不是对现实或既存教学事实的确定3、对“统一”的判断仍然只是一种折衷4、对教学功能、目的、任务的理解是“个人本位”取向的。

5、对主体的确定存在是师、生还是学生的不确定性。

交往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1、视交往为单纯的教学背景。

2、视交往为教学手段和方法。

3、社交往为教学内容、对象和目标。

4、视交往为教学本身。

1、交往作为教学活动的外部因素和过程对教学发生影响作用。

2、交往被看作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一种便利、有效的手段,一种比较高级的教学技能甚至是教学艺术的一部分。

古代有名的论学

古代有名的论学

古代有名的论学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各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论学内容:
1. 儒家论学:儒家强调学问要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文精神。

2. 墨家论学:墨家强调学问要以兼爱、非攻、节用、尚贤为核心,注重社会公正和平等,反对暴力和奢侈浪费。

3. 道家论学:道家强调学问要以无为、自然、道法为核心,注重顺应自然和道法自然,反对人为的干预和强权政治。

4. 法家论学:法家强调学问要以法治、刑赏为核心,注重建立公正的法律制度和严格的执法,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5. 兵家论学:兵家强调学问要以兵法、战略、战术为核心,注重战争的规律和策略,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和策略来取得胜利。

除此之外,古代还有许多其他领域的论学内容,如医学、文学、数学、天文历法等等。

这些论学内容不仅丰富了古代文化的内涵,也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下是一个古代著名论学的例子,即荀子与墨子的论学。

荀子主张人性本恶,认为人天生具有欲望和争斗之心,需要通过礼义等教化来规范人的行为。

而墨子则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天生具有仁爱之心,应该通过兼爱来实现天下大同。

两人虽然观点不同,但都认为学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不断学习和思考。

总之,古代的论学内容非常丰富和多元,涵盖了各个领域。

这些论学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也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育随笔:如何解读“以学论教”

教育随笔:如何解读“以学论教”

教育随笔:如何解读“以学论教”教育随笔:如何解读“以学论教”近年来,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们经常会听到一个非常熟悉的词语叫“以学论教”。

从简单的字面上来理解,就是以学生的“学”来评价老师的“教”。

为了更好地解读它隐含的理念和内涵,下面想谈谈个人的一些理解和体会。

1。

如何理解“学”?(1)“学”是指学习的主体。

这里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备课的时候要以学生为背景,以学情为依据;(2)“学”是指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要求体现生活化,社会化,能体现学习内容在社会与生活中的价值;(3)“学”是指学习活动。

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互动时间和练习时间;要设计科学有效、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4)“学”是指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法渗透和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和学会;(5)“学”是指学习评价。

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及时进行有效的定性或定量评价,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学”是指学习效果。

一节课下来,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

2。

如何理解“教”?(1)“教”是指教师。

首先要看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是否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其次才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2)“教”是指教学目标。

看教师能否落实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3)“教”是指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看过程是否有序,方法是否有效;(4)“教”是指教学效果,看教学效果是否有效,主干知识是否得到落实,综合能力是否得到培养;3“。

以学论教”体现了什么理念?(1)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2)体现了有效教学的理念。

一节好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师教得怎么样,而是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4。

如何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不可能把两者完全割裂开来的。

因为教与与学是互动和互补的。

但我们必须明白:立足点是在学,所以要先考虑好学生的“学”,才考虑教师的“教”。

教学理论流派简介

教学理论流派简介





目标教学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硝 酸的性质” 教学目标的制定:

认知目标:了解硝酸的挥发性、不稳定性,理 解并掌握硝酸的强氧化性。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 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以硝酸的实际用途培养学生理论联 系实际的科学精神,以化学家玻尔(N.Bohr, 1885-1962)用“王水溶解金牌”的故事激发学 生的爱国热情。


课堂教学的组织
• •
以多种方式引入课题。 要求学题(即不同层次的教学目 标),要求学生根据思考题有重点地再 次阅读教材。主要思考题如下:

了解硝酸的主要物理性质、王水的组成, 并能正确写出硝酸分解及其与铜、碳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释浓硝酸发烟、发黄的原因,并说明 硝酸的存放方法。 鉴别盐酸、硫酸、硝酸的稀溶液。 从元素化合价的观点说明硝酸在与铜、 碳反应中的作用。
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或实验验证等 方法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交流,逐步达到以上四 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初次反馈信息,教师作出适当的总 结、归纳,并布置课堂形成性练习。 教师在课后对课堂形成性进行恰当的分析 ,对 个别“吃不了”或“吃不饱”的同学进行适当 的个别辅导。
二、分层次教学法
一个人从社会得到了什么,以及给予了社会什 么,这两者之间应保持一种严格的和谐。 重视智育,认为智育具有双重任务,即掌握知 识、发展智力。 把劳动教育看成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认为劳动是“一般发展”和“个性全面发展” 不可缺少的途径。
八、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有两项标准:一是效果,二是时间。 具体讲: 要求教师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耗费更少的时间取得 更好的教学效果 精选教学内容,达到教育内容最优化 组织教学时要把学生分班、组、个人并将其有机地结 合起来实行教学形式最优化。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特定的 时间,特定的内容遵守最优的教学原则,选择最优的 教学方法。

论教育的心得体会优秀8篇

论教育的心得体会优秀8篇

论教育的心得体会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个人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应急预案、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ersonal summaries, work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论教育的心得体会优秀8篇无论是谁在写心得体会之前,都是要好好梳理清楚思绪的,心得体会是对个体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总结,是对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论教育的心得体会优秀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上好理论课

如何上好理论课

教学研究浅谈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如何上好理论课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教师稍不小心就容易使学生觉得这门科目说教味浓、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乏兴趣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老师在课堂上一般无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果纪律管的严格的话学生会表现为没有精神和瞌睡,如果纪律不严格的话学生就表现为说话、看课外书、搞小动作。

往往是老师在课堂上口若先河滔滔不绝,而下边学生则我行我素相会周公去了。

所以如何上好理论课,让学生喜欢、乐于听课,一直是专业课偏重于理论性的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

俗话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那么作为理论课老师如何才能把理论课讲好,或者说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哪些方面呢1、教师备课浅尝辙止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方面存在不深、不透、不周、不全的现象。

具体表现在,对教材的理解、把握不透彻,缺乏科学的加工和梳理;教学目标抽象模糊、过高过大等问题;对学习对象的分析、了解不到位,难以掌握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认知障碍。

2、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

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 “填鸭式” 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介日益进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传统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象、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 ,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之感,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孔子论学原文

孔子论学原文

孔子论学原文
一、学习态度
- 这表明学习要按时复习,并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过程中的事情,包括别人不了解自己时也不生气。

- 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以学习为乐的人比仅仅知道学习重要和喜好学习的人境界更高。

- 体现了虚心向他人学习的态度,不管同行者善与不善,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 倡导聪慧敏捷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浅的人请教为耻辱。

二、学习方法
- 指出复习旧知识能够有新的体会和收获,这样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 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

- 虽然是子夏所说,但也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广泛学习并且坚守志向,恳切地发问并且思考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教学策略 先研后教 以研促教 先学后教 以学论教

教学策略  先研后教 以研促教 先学后教 以学论教

教学策略先研后教以研促教先学后教以学论教“以学论教”的上课程序“以学论教”,顾名思义就是指根据学生的学来确定教师的教,将教学目标的要求置于学生的学习情境之中,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教学。

教师的工作重点是通过设计学习情境、指导践行方式、甄别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判断、选择和实践能力,这是一种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方式,它倡导教学要基于学生原有各方面的基础,通过学生的思想与行动,来达到学生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目的。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供师生共同参考的学习的一般程序。

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程序1.读一读学生读书要注意五点。

一读材料:从材料的大小来说,因为现代学生所接触内容繁杂而庞大,所以,课堂上要以读符合课程标准、内容少且精的材料为宜。

二读声音:从读的声音来说,以从朗读中感觉、从默读中体会为宜。

三读深度:从读的深度来说,以从不求甚解到精益求精为宜。

四读兴趣:从读的兴趣来说,在课的开头讲一些与本课有关的趣味性事件;将生活经验上升为科学解释;按不同学段和不同年龄适当变换阅读形式;上课时有语言奖励、物质奖励等奖励形式;在结课时设置悬疑;等等。

五读科学:从读数据、读图表和读文字来说,教材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它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体。

其实,读教材的目的就是把教材“死”的内容变为学生灵活多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想一想学生自己要联系生活实际,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自己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初步学会从学科或者从总体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问一问学生在对所学习的材料有了一定的认识或见解之后,疑问就会随之而起,即为什么的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4.拎一拎在上海话中,有句话叫“拎得清”。

我们在这里借用这个词的意思无非是要说“拎得清”是一种课堂上的学生理性,而这种理性久而久之就能够成为一种课堂文化。

以学定教以学论教

以学定教以学论教

“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构建高效课堂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丁锦华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能够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办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

”这段话则明白地告诉我们,教学内容、教学办法、教学过程都应根据学情而定。

可见,我们前辈的教育理论中早已渗入着“以学定教”的理念。

我们编了一本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案例丛书。

欣喜的看到,在新课程改革征程上,我们有共性也有个性,但值得深思的是,我们离抱负高效课堂的终级期盼尚有一大段距离,全部我们在研究的《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略研究》与底结题了,今年我们又申报了省级教科课题《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模式的建构实践研究》。

这次我们在海安召开南通市小学数学“同课异构高效课堂”专项研究。

24 日下午我们尚有同课不同模式的研究,这三个不同的模式都有一种共同的理念支撑,那就是“以学定教、构建高效课堂”今天和大家谈我对这一话题的理解。

一、教学模式的含义、构造与种类(一)教学模式的含义教学是一种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毕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它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教什么、如何教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关系到教学目的能否实现,教学任务能否完毕。

优秀教师获得成功的核心就在于他们能对教学内容(教什么)和教学办法(如何教)进行合理的组合,即能按某一种或某几个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所谓教学模式,就是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的、为保持教学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教学活动构造。

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由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状况的千差万别,因此形成了多个各样的教学模式。

没有哪种模式是普遍合用的,教学过程中具体采用哪种教学模式要视具体状况而定。

(二)教学模式的构造普通而言,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包含下列六方面的内容。

(1)学习与教学理论,是教学模式所赖以形成的理论基础,为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渊源。

《教育理论》知识点梳理

《教育理论》知识点梳理

《教育理论》知识点梳理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2.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3.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4)长期性;(5)相对独立性;(6)生产性;(7)民族性。

(永历继长,相对民生)4.教育的基本要素一般认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也有人认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主要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是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

5.教育功能的分类(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呈现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6.神话起源说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我国古代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7.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8.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9.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是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这种观点主要集中在苏联和我国。

论教方面体现了数学教师的劳动价值

论教方面体现了数学教师的劳动价值

论教方面体现了数学教师的劳动价值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也随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国家和地区开始将目光投向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变化的未来公民。

为适应世界教育改革的变化和整体发展趋势,我国的基础教育开始迈向发展“核心素养”时代。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全面体现数学学科劳动价值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

一、当前数学教师的劳动价值遇到的问题义务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注重学生劳动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做好劳动价值工作。

但在现实中,劳动价值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并不顺利,存在一些问题。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在数学实践中没有找到劳动价值的突破口。

数学实践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运用数学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着积极的影响。

这应该是劳动价值渗透的重要环节,但有些教师不能结合实际进行合理安排,使劳动价值渗透这一环节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这是在数学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和探索的工作。

数学教师应立足教学实践,积极探索。

二、提升数学教学中劳动价值的有效策略1.创造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数学教材本身具有内在的科学体系和逻辑体系,同时也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劳动价值因素。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把握劳动价值的具体目标和内容,从数学教科书中寻找可用的材料,为劳动价值工作提供支持。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时,教师伸出一只手张开手指,让同学们仔细观察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询问同学那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或是3个手指,在巧妙地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

学习完《植树问题》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周围存在许多类似的植树问题,可举一些家乡与学校周围的地标性建筑相关的问题,通过展示课件,询问同学与《植树问题》这一课时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找到植树问题中当两端都栽树时棵数=间隔数+1,而且还运用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提升学生迁移、推理能力,也让学生在动手“植树”的劳动过程中“探”出思路,“培”出数学建模、数感等数学素养。

教论学上课的意思解释

教论学上课的意思解释

教论学上课的意思解释名词解释:1.教学: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

2.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活动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交往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

3.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

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者。

4.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5.教学整体性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学所承担的任务具有整体性。

二是指教学活动本身具有整体性。

6.启发创造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能力与创造性人格。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从而解决教学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学与用的矛盾关系。

8.有序性原则:是指教学工作要结合学科的逻辑结构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使受教育者能够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知识,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9.师生协同原则: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完全处于师生协同,互相促进的状态之中。

它的实质就是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

10.因材施教原则: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实在论教育学说的名词解释

实在论教育学说的名词解释

实在论教育学说的名词解释实在论:人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比如学习读、写、算等科目。

重视教育实践。

一所好的学校教学计划会用引人入胜的、有趣的方法给学生传授知识。

学习应该有趣且有用。

教师在教学中起重要作用,强调学校要进行学科训练、学习训练、生活训练。

讲究应用逻辑学中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法的应用。

实在论思想在当今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重视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技能,重视学习训练的作用,认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源于学校良好的教育成果。

里面也包含传统教育里的对教师的接受和遵从。

实在论强调的东西,在今天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是值得我们教育者思考的。

学生的学习训练是我们的课堂内容的重要组成,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聆听,然后讲练的结合,进而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是我们传统教学中一成不变的范式。

需要我们反思的是,学生在课堂里是否参与进来,是否积极思考、积极动手实验。

我们的课堂,老师们更多的是把应该学生做的事情自己给包办了。

我讲了,你听了,听懂了?会做了?做对了?好三个问题直击课堂教学效果。

为什么我讲了,讲得很细致,重点难点讲透了,学生仍然表达不出来?原因是:你把该让学生表达的自己说了,该让学生动手实验的,你自己给做了。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听懂了,不一定会做了;会做了,不一定做对了。

教学中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学生课堂的主体性被忽略,结果自然不如人意。

再有就是训练什么,是知识的再现,还是能力的迁移,还是学科思维训练,训练的设计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成果,决定了学生今后的发展。

今天的课程改革,高考改革,都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学科素养训练,突出学生的自我选择。

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必须改变。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源于学校良好的教育”,实在论的这个观点永远不会落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学论教凡牧民者,使士无邪行,女无淫事。

士无邪行... 教训习俗者众,则民化变而不自知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xiang详)... 教以慈睦,而民贵有亲。

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

有教无类。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苟以是...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 干越夷貊(mo末)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

民之本教曰孝,其行孝曰养。

养可能也,敬为... 中民之性,如茧如卵。

卵待覆二十日,而后为... 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 学者,所以修性也。

视、听、言、貌、思,性... 舍舟航而济乎渎(du读)者,末矣;舍《五... 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wu m... ...更多贵教尊学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饱食煖(暖)衣,逸居而无教。

则近于禽兽。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 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故家五亩... 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

... 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人之有学也,犹木之有枝叶也。

木有枝叶犹庇... 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皆入孝出悌(ti... 夫纯钩、鱼肠之始下型,击则不能断,刺则不...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究。

不足,故自愧... 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谓情,... 古之王者……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立... 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 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 不教而诛谓之虐,不戒责成谓之暴。

...更多教法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 教亦多术矣。

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 夫治气养心之术: 血气刚强,则务之以调和... 凡人君父,审观臣子之性,善则养育劝率,无... 非其地,树之不生;非其意,教之不成。

性之品有上中下三。

上焉者,善焉而已矣; ... 研精方启于愤悱(fei诽),用当各施于轮... 教人不尽其材,人未安之,又进之,未喻之,... 学者所至,自有浅深,如草木之有大小,其类... 教人者必知至学之难易,知人之美恶,当知谁... 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

教人以善,... 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干利禄哉? 如... 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lie猎)等,... 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

今日良知见在... 夫良医之治病,随其疾之虚实强弱,寒热内外... 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 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 ...更多循序渐进若升高必自下,若陟(zhi治)遐必自弥(... 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 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

诚得其师,则传授之间自有本末先后,不使学... 学者当循序而渐进,不可厌末而求本。

孔门教人甚宽,今日理会些子,明日又理会些... 人情譬诸在水之中,顺而求之则易近,逆而求... 养勇之法,求之太急,故性气轻轶而难御。

凡...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未能穷理知性而言天人之际,是谓躐(lie... 作诗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踶(di地)跳... 截得断,才合得拢。

教子者,总要作今年读书...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fei匪)不发。

举一隅不...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导) 而弗牵,强...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 凡说者,兑(悦) 之也,非说之也……夫弗... 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 人之不善而能矫之者难矣。

说之不行,言之不... 大禹善治水,而君子善导人;导人必因其性,... 凡事在其先,导之教之。

善恶,是化之先也,... 水性虽能流,不导则不通;人性虽能智,不教... 滞者导之使达,蒙者开之使明。

孔子教人,不愤不启,不悱(fei匪)不发... 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 教导后进,须是严毅,然亦须有以兴起开发之... 人少小时,未有不好歌舞者。

盖天籁之发,天... 古之教人,引之自悟而已。

今之教人,倾之速... 为学须是进进而已,教人须是循循善诱。

治学立志于先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阽(dian店)予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不闻大论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

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

... 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 ... 人无志,非人也。

执志不绝群,则不能臻成功铭弘勋。

志道者不以否滞而改图,守正者不以莫赏而苟... 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 有志者事竟成。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非唯志学者鲜,或是劝诱未至邪?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愿保金石志,无令有夺移。

...更多慎于取法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 女为君子儒! 无为小人儒!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无法者,人... 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勇必为贼;云能... 凡知说,有益于理者为之,无益于理者舍之。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 夫唯贤者学于圣人,圣人亦相因而学也。

... 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

情定于内而... 仁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 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 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耶?思... 有来问者,不敢不以诚答。

或问:为文宜何师... 吾常以为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门弟子不能遍...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

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 觉者约其情使合于中,正其心,养其性。

愚者... 学问之道,不在于多言,但默坐澄心体认... 闻而不疑则传言之,见而不殆则学行之,中人... ...更多勤奋刻苦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学问不厌,好士不倦,是天府也。

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

故其行效, ...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hun...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 ... 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 夫瘠地之民多有心者,劳也;沃地之民多... 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名... 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夫学业在勤,功庸弗怠。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 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 凡学,虽凶荒不宜废也。

惰者发奋以跞(li历)勤,懦者自强以齐壮... 夜学晓未休,苦吟神鬼愁。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读书与磨剑,旦夕但忘疲。

...更多师道论师贵师先生施教,弟子是则。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悟觉后...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 学莫便乎近其人……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 ... 枸木必将待櫽栝 (yin kuo隐扩)烝... 不随师,则陷于刑;不事医,则疑(拟)于死... 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 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

理胜义立则... 疾学在于尊师。

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

...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 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皆... 古者将学问者,皆正其本。

比若种木也,本索... 故凡学者,乃须得明师,不得明师,失路...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 和氏之璞,天下之美宝也,待鉴识之工而后... 一閧(xiang向)之市,不胜异意焉;一... ...更多良师严师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 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

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 (qi旗) ... 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 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 学而不力问,何从得日进乎?行而不数移其... 师之贵也,知大知也。

小知之师,亦贱矣。

三岁学,不如三岁择师。

通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弘畅雅闲, ...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讲学固无穷,然须头项分明,方可讲辩。

... 天下若无着实师友,不是各执己见,便是恣情... 记问文章不足以为人师,以其所学者外也。

... 不厚重则无威仪,所学不能安固。

养子不教父之过,训道不严师之惰。

余谓师友原是一样,有两样耶?但世人不知... 凡学校之师,不论乡学、国学、太学,决当以... ...更多师为人表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

... 师者,人之模范也。

模不模,范不范,为... 夫士者,众之所仰望也。

服儒衣,读儒书,而... 师者虽非人君之位,必有人君之德也。

古者家... 己之才学为人所尊,乃可悔人以进修之要。

直温简谅,多为有用之才,故后之言师者必归... 萧治台言,其叔时怨子弟,子弟默然受;言终... 但开风气不为师。

人才说贤论才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 君子不器。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知...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口不能... 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

故立尺... 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 (ji... 士不偏不党。

柔而坚,虚而实。

其状朗然不儇... 美人者,非必西施之种;通士者,不必孔墨之... 贤者之事也,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现... 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