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浣溪沙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示范教学PPT课件【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新词导入
浣溪沙
整体感知
成德, 字容若。
●纳兰出身显赫,是当朝重臣纳兰明珠的 长子,家族与皇室沾亲带故(纳兰的母亲出身 爱新觉罗皇族;纳兰的曾祖父金台吉是叶赫部 贝勒,其妹孟古格格即是皇太极生母)。
整体感知
走近作者
写作背景
整体感知
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纳兰 性德奉命与副都统郎谈等赴觇(chān) 梭(suō)龙打虎山巡查边境,十二月返 京。这首词大约作于这一时期。这首词 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诗词吟诵
整体感知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描绘的画面
整体感知
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北风呼啸, 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深秋远远的边塞,使人 不禁情伤。
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 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 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
赏析探究
赏析词句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他生性孤傲,淡泊名利,不愿受社会种种森严礼法的束缚,但又 无力反抗。纳兰性德出身显赫,仕途生涯顺畅无阻,没有一丝一毫被 挤压被贬谪的经历。他作为康熙的贴身侍卫,经常随驾陪皇上狩猎、 去各地巡察。见多了官场的阿谀逢承,见多了虚伪、龌龊和尔欺虞诈 ,官场的许多暗道机关和潜规则为他所不齿,故而他从厌倦到为无法 摆脱官场的捧场作戏而苦恼,他将这些视为精神枷锁,欲罢不能。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诗词。 2.自主选择一首纳兰词背诵,尝试诵出感情, 通过经典吟诵的方式读给全班同学听。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首课外古诗词。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佳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富有音乐性和韵律美。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阅读基础,对古典诗词的语言、意境和情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鉴赏诗词时,往往注重表面的字词理解,忽视了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此外,学生对清代诗词的了解相对较少,对纳兰性德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感悟诗词情感,领略诗词之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并默写《浣溪沙》;了解诗人纳兰性德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诗词的语言、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解读诗词内容,品味诗词语言,感受诗词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并默写《浣溪沙》;理解诗词的语言、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感悟诗人的故乡之情和人生哲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感悟诗词情感。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人纳兰性德的画像、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播放古典音乐,营造优雅的学习氛围。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纳兰性德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浣溪沙》,理解诗词大意,体会诗词情感。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九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赏析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23日星期六下午1时35分21秒13:35:2122.4.23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2022年4月下午1时35分22.4.2313:35April 23, 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年4月23日星期六1时35分21秒13:35:2123 April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 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 北风呼啸,战马嘶鸣 深秋的边塞增添豪情
内容赏析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 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战地风光
晚烟袅然升起 营垒荒凉萧瑟
落日斜照关城
内容赏析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 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 恨,抒发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 事的独特感悟。
情感内容
边塞之景:“北风”“晚烟”“戍垒”“斜日”等。 情感:将塞外的荒凉和词人内心的悲怆合二为一。
手法分析
探究:本词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全篇除结句外皆出之以景语,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 凉之景,而景中又无处不含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出塞的凄惘之情, 可谓景情交融。
课堂小结
(1)纳兰性德:清初词人。 (2)内容情感:以简古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赏析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字容若, 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 武兼修,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康熙十五年补 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著有《通 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九年级下册语文纳兰性德《浣溪沙》教案教学设计
浣溪沙【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2.多角度赏读,探究用词与写法之妙。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以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四首词的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作者简介教师:同学们,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词的作者吧预设: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
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
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
亦工诗,颇得盛唐风格。
词集有《侧帽集》《饮水词》等。
2.课文背景教师:我们一起来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预设: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二)新词学习,整体感知教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pàn)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shù lěi),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三)细读本词,精读细研教师: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这首词,用自己的话说说词句的意思。
1.词句出示: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注释】那畔:那边。
若为:怎样的。
(学生朗诵词句,自主尝试翻译。
)预设1:【译文】向着北方边疆那边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声。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学生朗诵词句,自主尝试赏析。
)预设2:“身向云山那畔行” 点明此行的目的地和路途的遥远。
预设3:“北风” 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知识储备】一、导入清代有一位著名的词人——纳兰性德,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赞他:“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习气。
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故纳兰性德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一点都不为过。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纳兰性德,走进他的文学世界。
二、目标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理解这首词的写作内容,体会这首词白描手法的巧妙运用。
3、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三、原文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四、注释《浣溪沙》:选自《纳兰词笺注》卷一。
浣溪沙:是词牌名。
那畔:那边。
若为:怎样的。
戍垒:边防驻军的营垒。
关城:关塞上的城堡。
五、词意向着北方边疆那边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一缕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上空,西下的斜阳映照着旧日的边塞城堡,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六、赏析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赏析:起句点明此行的目的地和路途的遥远。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吹断”写尽了北国秋冬之险恶。
“若为情”的发问中带出了作者对到任的迷茫与不安。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赏析:前两句写眼前景色,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满目萧瑟的冷清与破败。
古今幽恨几时平!赏析: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末句画龙点睛,指出了这首词的主旨在于“古今幽恨”: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七、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纳兰成德,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018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课件 (共30张PPT)
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 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 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 “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 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问题探究
3、赏析“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 城。”
一抹晚烟袅袅升起,边防驻军的营垒显 得更加荒凉,夕阳照在关塞的城堡上。描 写了深秋边关萧索、寂寥的荒凉之景,寄 寓了词人奉命出塞的怅惘之情。
问题探究
4、这首词哪些词语写出了塞外的荒凉
1)北风吹断马嘶声。引人入寒风凛冽之境,“断”字, 不仅生动描绘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更描绘了人被 隔绝在荒凉之地的感觉。 2)深、远、晚 、荒、 旧等一系列形容词 深秋远塞,揭示出时间处于深秋,给人以寒冷萧瑟印 象,空间处于偏远荒凉之地。 晚烟 、荒戍垒、旧关城,给人以暮色、黯淡与荒凉、 残破之感。 3)另外一、半这两个量词,实际上展示的也正是与丰 富、繁多完全相反的 萧疏、稀薄之感,映衬塞外空阔 荒凉。
课堂小结
这首词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全篇除结句外皆出之以景语,描绘了深 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而景中 又无处不含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可谓 景情交练。最后“古今幽恨几时平”则 点明主旨。
当堂检测
1、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 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 __一__抹__晚__烟__荒_戍__垒__,__半__竿_斜__日__旧__关__城___。 2、纳兰性德《浣溪沙》中的“__身__向__云__山_那__畔__行___ ” 一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是纳兰的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这首词中的 “___古__今_幽__恨__几__时_平____”一句点明主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优课件
诵读课文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 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 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描绘的画面: 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北风呼
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深秋远远的边塞, 使人不禁情伤。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 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 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 中的怨恨何时能平?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 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晚烟一抹,袅然升 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 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词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古今幽恨几时平!都二能分运浇用灌好,
“八
二分
八等
定待
律;
”二
,分
我管
们教
一,
起八
,分
静放
待手
花;
开二
。分
成
➢ Pure of heart, life is full of sweet and joy!
绩 ,
八
分
方
法
。
愿
全
天
下
所
有
父
母
我们,还在路上……
赏析词句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 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让人想 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 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而 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听闻如 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 可想而知。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 情”。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01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将军已是头发花白,士兵抹着思乡的泪水。
02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将雕弓拉得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0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浣溪沙》
文学常识
2、写作背景: 这是晏殊《珠玉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者一生历居显官要职,仕途 平坦,但政绩平平。作品在歌酒风月、闲情逸致吟咏中,也常流露出官僚文人由精 神空虚而产生的年华易逝、然后迟暮落寞的感伤。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 化引发了词人对年华易逝的感伤。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词人将 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 的情趣。《浣溪沙》这首词写的就是作者对光阴 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 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 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 ”。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与幼子晏几道合称“ 二晏”,同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 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 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这首词选 自《珠玉词》。《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
D.词人巧妙运用典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 情,语言平实直白。
后用作成语。 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徘徊: 来回走。
赏读探寻意境美
2.联系注释,理解大意。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 下几时回。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 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 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吟读感知音韵美
1、自由吟读,读准字音
huàn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yànshū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pái huái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
浣溪沙[清] 纳兰性德身sh ēn 向xi àn ɡ云y ún 山sh ān 那n à畔p àn 行x ín ɡ,北b ěi 风f ēn ɡ吹chu ī断du àn 马m ǎ嘶s ī声sh ēn ɡ,深sh ēn 秋qi ū远yu ǎn 塞s ài 若ru ò为w éi 情q ín ɡ。
一y ì抹m ǒ晚w ǎn 烟y ān 荒hu ān ɡ戍sh ù垒l ěi ,半b àn 竿ɡān 斜xi é日r ì旧ji ù关ɡu ān 城ch én ɡ,古ɡǔ今j īn 幽y ōu 恨h èn 几j ǐ时sh í平p ín ɡ。
作品赏析: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唐苏颋《汾上惊秋》有:“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而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
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
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
下片。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词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故而张草纫在《纳兰词笺注》前言中言,纳兰的边塞词“写得精劲深雄,可以说是填补了词作品上的一个空白点”。
然而平心而论,无论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万帐穹庐人醉,星影要摇欲坠”,还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都不过是边塞所见所历的白描,作者本身并没有倾注深刻的生命体验,这类作品的张力无法与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同日而语。
人教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浣溪沙、太常引、临江仙)
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解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 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意义,是词人利用 神话材料,以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辛弃疾的这首词,运用神话传说的浪漫主义手法, 通过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想象解决现实的苦闷,表现了 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 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的思想情感。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 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 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 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 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 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 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 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 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这句话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 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 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 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 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 “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 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 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定风波》体现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 自若,在仕途风雨中坦然处之,在痛苦中旷 达自解等一系列复杂而深邃的情致。
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 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 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 却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晴的景致。 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17首)翻译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17首)翻译诗词目录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23.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过零丁洋/文天祥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课外古诗词诵读南安军/文天祥别云间/夏完淳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朝天子•咏喇叭/王磐1、渔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
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意思。
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边人思乡的情绪。
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催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
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
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须发都变白了。
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
2、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
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九年级下册定风波等四首课外古诗词
九年级下册定风波等四首课外古诗词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定风波》。
1、《定风波》原文: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者资料:苏轼(1037~1101)享年64岁,又名苏东坡,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译文:不要倾听雨点穿过树林,和冲击树叶的声音,无妨一面歌唱呼啸,一面散步慢行。
一根竹杖,一双草鞋,比骑马还要轻快,怕什么呢?在这烟雨迷漫里,只愿做个穿着簑衣,戴着笠帽的渔夫,度过一生。
有些寒冷的春风,把酒意吹醒了,山头的落日却来迎接我,回想一路走来时的寒风骤雨,虽然历经了无数的风波打击,管它的,回家吧!却可过着平静安定的生活。
2、《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代: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
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
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
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
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午桥:在洛阳南面。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浣溪沙》优质教学课件
收获平台:
说说你的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收获了 … … 我体会到了 … … 我还想学习 … …
课后研讨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 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总结点评 反思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非常棒。 在以后的学习中,请相信你们是存在着巨 大的潜力的,发挥想象力让我们的生活更 精彩吧。
精读细研
诗词赏析
首句以听歌、对酒开篇,格调娴雅,欲抑先扬,构思 独特。接着品读下去,情绪就不由自主地蒙上了些许淡淡 的哀愁。虽然眼前还是与去年一样的时节,一样的天气, 一样的亭台,但是“夕阳西下几时回”点破了其中蕴含的 深意——时光易逝难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 来”是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似曾相识燕归来”看似 可聊以自慰,实则使词人内心的愁苦更加强烈。词人面对 落花归燕,触目伤怀,抑郁难解,孤独寂寞之中,只能独 自徘徊在花园的小路上,在记忆中寻找逝去的年华。
词语解释 【落】凋落。 【香径】弥漫着花 香的园中小路。
整体感知
译文 吟罢一曲新词饮一杯酒,(往事涌上心头,)
(眼前)还是和去年一样的天气,亭台也和去年毫 无二致。夕阳虽然美好,但终归要西沉下去而不能 返回。
花的凋落和时光的流逝,都是令人惋惜而毫无 办法的,只有归来的燕子,似乎是去年的旧相识。 (真是无可奈何啊,)(我)独自在弥漫着花香的 小路上走来走去。
浣溪沙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晏殊(991Leabharlann 1055),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同叔,谥号元献。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其词擅长 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 语言婉丽。今存《珠玉词》及清人所 辑《晏元献遗文》。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语文古诗词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语文古诗词汇总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全册语文古诗词汇总,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九年级全册语文古诗词1【望江南】(温庭筠·宋)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李清照·南宋)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九年级全册语文古诗词2【观刈麦】(白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刘方平·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浣溪沙及诗意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yóu qíshuǐqīng quán sì,sìlín lán xī,xīshuǐxīliú。
2.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shān xiàlán yáduǎn jìn xī,sōng jiān shālùjìng wúní。
3.潇潇暮雨子规啼。
xiāo xiāo mùyǔzǐguītí。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shuídào rén shēng wúzài shǎo ,mén qián liúshuǐshàng néng x ī。
5.休将白发唱黄鸡。
xiūjiāng bái fāchàng huáng jī。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
嘉佑进士。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部编语文人教版七八九年级:浣溪沙
• 技法点拨一:身份年龄联系法
技法点拨二:神态动作辅助法
A. “有过这样的事么?我当时没抗议 吗?”他神色凝重地紧盯着我说。他什么也 不记得了。
B.“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的笑着说, 就像旁听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 了。
技法点拨三:简明扼要提炼法
“怎么卖?”
“三块。” “芹菜也这么贵?” “过年什么不贵?” “还不如买肉吃呢。” “肉是肉味,菜是菜味。”
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 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感)教 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 音,(听)“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 (感)试卷终于发下来了,只是静静地反躺在 桌上。
• (看)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 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 看)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 用力一翻,(做)随着“啪”的一声 ,(做)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 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 在了桌上。(看)
卖菜的哄抬物价, 唯利是图。
买菜的斤斤计较, 勤俭节约。
“便宜点吧。”
“进货就贵,怎么便宜?”
“那就没法买了!”
“你上别的摊也是这个价!”
三、动作描写
人物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性 格、思想、品质的具体体现。
个性化的动作突出人物的 思想、性格,表现人物特点。
动作描写成功的例子
1.(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 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 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 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 很快的流下来了。
写人要抓住特点
寻人启事*
怎么写好记人类的文章?
1、首先确定好你要写谁? 2、确定你要写的这个人的思想、性格、特点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学习古曲《浣溪沙》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方法;2.掌握古曲基本乐理知识,包括音高、节奏、速度等;3.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浣溪沙》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浣溪沙》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方法;3.古曲基本乐理知识,包括音高、节奏、速度等;4.古曲演奏技巧。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浣溪沙》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掌握古曲基本乐理知识,包括音高、节奏、速度等。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PPT、音频、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介绍《浣溪沙》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讲解古曲基本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2.听音乐:让学生听《浣溪沙》的不同演奏版本,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3.演奏实践:通过乐器演奏、合唱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古曲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步骤Step 1:导入环节•让学生听一段古曲《浣溪沙》的演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下一步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Step 2:学习《浣溪沙》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讲解《浣溪沙》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浣溪沙》的词语来源和描绘的意境。
Step 3:学习古曲基本乐理知识•掌握古曲中的基本乐理知识,包括音高、节奏、速度等,通过讲解和示范演奏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古曲的乐理基础。
Step 4:学习古曲演奏技巧•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演奏古曲,调整演奏姿态和手指位置等方面的技巧,让学生掌握古曲的正确演奏方法。
Step 5:实践演奏古曲•分组或单独演奏古曲《浣溪沙》,巩固学生对古曲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的理解和掌握,在演奏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协作能力。
Step 6:课后作业•布置课后学生作业,让学生听一些《浣溪沙》的不同演奏版本,并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听后感。
六、教学反思•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讲解、听音乐、演奏实践等,让学生对古曲《浣溪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非常高,对古曲和音乐文化的兴趣得到了提高,但在古曲的演奏过程中,部分学生掌握乏力,需要加强练习;•在下一次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古曲演奏技巧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曲的演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