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判断题(排版)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电大)2018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试题与答案-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c.
E.
共同文化
共同心理素质
)。
12. 民族同化的特点有(
A. 民族同化是一个过程
B. 民族同化中人为和自然因素并存 C. 民族自然同化是一种向较高经济和文明发展程度接近的形式 D. 民族同化首先涉及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
E. 民族同化是民族过程的局部现象
13. 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的原则态度是(
中的括号内。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1. ABDE
16. ABCD
12. ABCDE 17. ABCDE
13. BCDE 18. ABC
14. ABCDE 19. ABDE
15 。 ABCD
20. ABCDE
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然后改错说明理由。每题 5 分,其中判断 2 分,理由 3 分,若判断错误
D. 佛教和原始宗教
)上。
4. 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
A. 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C. 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
5. 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
B. 民族语言的发展 D. 民族文化结构的改善
)。
A.
基本前提
B.
必然要求
C.
的问题上。
必然结果
D.
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6.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
21. 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22. 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关民族问题概念的理论观点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理论。
23. 中国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
24. 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
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2
电大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 0分)1. (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 理论和政策兼纳D.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睿2. 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
A. 夷狄B.族类C. 夷族D.蛮夷3. 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
A. 氏族B.部落 C 部落联盟 D.民族4. 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的关系。
A. 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5. 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
A. 自然因素B.文化因素C. 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6. 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个国家接壤。
A.7B.8C. 11D. 147.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
A. 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B. 自治机关的民族化C. 自治权的行使D. 自治机关的民主化8. 1950 年11 月24 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9. 21 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
A.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B. 平等、团结、互助C.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D.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0. 我国少数民族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 )种。
A. 12B. 13C. 14D. 15二、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1. 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
中央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历年期末考试辨析题题库.doc
(温馨提醒:期末考试大部分试题能从历年考试试题中找到原题答案)中央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历年期末考试辨析题题库(开卷)(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试题)说明:试卷号:1358;课程代码:02902适用专业及层次:各专业、本科;考试:形考手段为纸质(比例50%),终考手段纸质(比例50%);其他:资料收集了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21 .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对。
宗教信仰是…部分信教群众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态度,属于思想领域的认识问题,而不属于政治问题。
22.民族问题涉及的是民族自身发展的问题。
错。
除此之外,还涉及民族与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之间、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问题。
23.中国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
对。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状况很不相同,大都基础很差。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有了大的发展,但基础仍很薄弱,各少数民族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明显。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综合指数也大大低于全国教育综合指数。
24.在民族和国家形成时间上,先有民族后有国家。
对。
民族与人种不同,是长期历史形成的社会统一体,是由于不同地域的各种族(或部落)在经济生活、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历史发展上的不同而形成的。
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己经形成。
25.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参政权;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保障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对。
以上各项均己体现在相关的法律、措施之中。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29.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
错。
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若不涉及民族性的内容,那么只能说是一般的社会关系,只有当两个民族在交往的时候涉及了民族性的内容,那么才可以说属于民族关系的范畴。
国家开放大学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单选题、多选题、辨析题).doc
1.屮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a.蛮夷b.族类c.夷族d.夷狄正确答案是:族类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 一词是在()时期。
a.隋唐b.南朝c.春秋战国d.秦汉正确答案是:南朝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a.血统b.风俗习惯c.语言d.自然力正确答案是:自然力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a.列宁b.马克思c.斯大林d・恩格斯正确答案是:斯大林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屮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a.1954 年b.1965 年c.1978 年d.1987 年正确答案是:1987年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等多维属性。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文化属性d.生物属性e.人文属性The correct answers are:自然屈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语言b.血统C.宗教d.风俗习惯e.生活The correct answers are: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习惯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共同经济生活b.共同语言c.共同心理素质d.共同地域e.共同文化The correct answers are: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社会主义民族b.封建主义民族c.共产主义民族d.奴隶制民族e.资本主义民族The correct answers are: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历史依据b.现实依据c.就近认同d.民族意愿e.民族特征The correct answers are:民族特征,历史依据,民族意愿,就近认同四、辨析题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2023年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带答案)
2023年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带答案)一、填充题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 (胞族)一 (部落)一 (部落联盟)一民族,通过 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 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4.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
5.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6.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7.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 影响下, 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 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它是由不同民族之间(生产)、(生活)、(文化)发生发展的。
二、 单项选择题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D)。
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2.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B) 的质与量的提高。
A.演变B.演进C. 进化D.形成3.民族(D),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融合B.演变C.退化D.同化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C)同化。
A.自觉B.自 由C.自然D.自愿三、 多项选择题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ABE )。
A.常态发展B.异态发展C.渐进式发展D.突变式发展E. 跳跃式发展2.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ACD )。
A.社会生产B.社会分工C.内部交往程度D. 外部交往程度E.地理位置3.民族发展包括 (BCD )等。
(2021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1358套)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58)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民族(),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融合B.演变C.退化D.同化3.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4.()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民族平等团结B.民族区域自治C.民族经济发展D.民族文化教育发展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o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C.自治权的行使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6.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彻底解决民族问题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贯彻党的民族政策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7.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A.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B.平等、团结、互助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8.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
A.科技人员和教员B.科技人员C.教员D.研发人员9.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种。
A.12B.13C.14D.1510.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A.原则性B.灵活性C.原则性和灵活性D.前瞻性二、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1358201501(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试卷代号:1358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4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2015年1月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政治发展B. 经济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D. 社会发展2.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
A. 1954 年B. 1965 年C. 1978 年D. 1987 年3.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同化。
A.自觉B. 自由C.自然D. 自愿4.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
A.求同存异B. 和平共处C. 互助与互利D. 和平与发展5.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是( )。
A. 民族平等团结B.民族区域自治C. 民族经济发展D. 民族文化教育发展6.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 )个。
A. 28B. 35C. 44D. 557.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 )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彻底解决民族问题B. 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 贯彻党的民族政策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8.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 )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
A. 11B. 12C. 13D. 149.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 )。
A.原则性B. 灵活性C.原则性和灵活性D.前瞻性10.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
A. 自主、自立、自生B. 自治、自养、自传C. 自办、自收、自支D.自立、自养、自强二、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标准答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017年1月-本科-国家开放大学2016年秋季学期期未考试
)。
A. 异源同流 C. 民族同化
B. 同源异流 D. 从部落发展成民族
1233
6. 我国 55 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
)。
A. 满、回
B. 回、壮
C. 满、壮
D. 满、蒙
7. 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
)。
A. 基本前提
B. 必然要求
c.必然结果
D. 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8. 1979 年以来,国家己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
26. 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民族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
1236
试卷代号 :1358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6 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开卷〉
(供参考)
2017 年 1 月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 1 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
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
A. 1/2
.C. 2/3
B. 1/3
D. 2/5
10.21 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
A.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B. 平等、团结、互助 C.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D.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得分!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禀中,有 2 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
)。
A. 独立
B. 平等
c.尊重
D. 使用
E. 发展
14.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是〈
A. 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2017(带答案)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2016(带答案)一、填充题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4.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
5.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6.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7.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它是由不同民族之间(生产)、(生活)、(文化)发生发展的。
二、单项选择题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 )。
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2.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B )的质与量的提高。
A.演变B.演进 C .进化 D.形成3.民族(D),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融合B.演变C.退化D.同化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C)同化。
A.自觉B.自由C.自然D.自愿三、多项选择题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ABE )。
A.常态发展B.异态发展C.渐进式发展D.突变式发展E.跳跃式发展2.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CD )。
A.社会生产B.社会分工C.内部交往程度D.外部交往程度E.地理位置3.民族发展包括 ( BCD )等。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题库(按字母排列).doc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一、填充题1.( 民族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2.(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实了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以要培养适当数量的汉族干部”的原则。
4.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 保障族籍权利 )、( 参政权 )、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 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利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C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D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F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M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5.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6.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7.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8.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国家开放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任务-参考答案(一)
国家开放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任务-参考答案(一)国家开放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任务-参考答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学习它们的知识也非常必要。
国家开放大学开设了这门课程,其内容主要是讲解各种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民族问题的相关知识。
下面是国家开放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任务的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简答题1. 请简述“民族”的概念及其存在的形式。
“民族”一般指人类社会中以共同语言、文化、信仰、传统等为联系依据的一定人群。
其存在的形式可以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国家、地区的分布,或是发展方向的不同,也可以是不同民族在同一国家或地区生存与发展。
2. 请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适应我国民族国情和发展阶段,形成并逐步完善的科学理论。
其内涵主要包括:民族统一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民族问题的根本解决在于经济发展;民族平等和区域平等的重要性;民族团结和互助合作的制度保障等方面。
其重要意义在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国民族事业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保障。
3. 请简述我国的民族政策及其实践体现。
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包容性政策、平等发展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文化保护政策、外交政策等。
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紧密,因而需要进行互相理解、相互帮助和协作发展。
我国实践了动员全社会力量来支持国家民族政策,调动各民族积极性,推动党和政府各项民族工作经济、文化、科教、人口等多方面的力量协同发展,并创造了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发展。
第二部分:论述题1. 请你谈谈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重点及问题。
我国民族工作的重点在于:推进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加强民族意识教育,调动民族积极性,促进共同繁荣与发展。
我国的民族工作,尤其是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重点期末考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重点期末考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一、判断并说明理由(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每题 3 分,其中判断 1 分,说明理由2 分,若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1、中国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文字是汉语和汉字。
错,(1 分)在五十六个民族中,语言种类较多,约80 种左右,亦有不少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文字,约15 种。
除汉族、回族同语同文,满族、畲族通用汉语汉文外,其余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2 分)2、新中国建立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体制呈现多种状况。
正确,(1 分)除了大多数少数民族和汉族地区一样,实行地主封建制度下的保甲制度外,在内蒙古部分地方实行的是盟旗制度。
西藏地区是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专政制度。
大小凉山彝族地区是家支制度(奴隶制)等。
二、名词解释(每题 4 分。
)1、中国民族理论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1 分)是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历史实际,(2 分)并吸收历史上优良民族观营养而创立和发展起来的2、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问题的总认识,(1 分)它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 1 分),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和方法上三、材料分析(请分析下面的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和观点。
每题10 分。
)1、根据下列材料请谈谈当代中国的民族状况:材料1:“经解放初期科学的民族识别,在当代我们这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大家庭里,共同生活着56 个兄弟民族。
据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共有近13 亿人。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有11.5 亿多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1.59%;其余55 个民族共1 亿多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41%,”材料2:“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 公里;南北相距5500 公里,全国面积约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其中,居住着各个民族。
汉族人口最多,分布遍及全国,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和松辽平原,在其它几乎所有地区,也有居住。
开放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多选题(排版)
民族多选A1937年在延安中央党校开办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参加培训的有()等族少数民族青年。
(ABC) A藏 B 彝 C 苗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政府应帮人民大众发展其(ABCD)的建设事业。
A 政治B经济 C 文化 D教育2003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讨论会个共同指各民族(AB)。
A共同团结奋斗 B 共同繁荣发展B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哪些重要意义?ABCA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B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文 C有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ABCDE5)。
A平等权利 B族籍权利C参政权利 D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E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及保持或改C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要原则有(ABC)A切实保障各等权利 B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从部落发展成民族的过程,恩格斯曾指出,即民族形成具体过程中的(A)、(C)、(D)式的途径。
A希腊人 C 罗马人 D德意志人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民族(A)因素、(B)因素和(C)因素A自身B社会 C自然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对少数民族干部的主努力实现干部“四化”即(ABCD)。
A革命化B 年轻化 C知识化 D专业化党和国家采取尊重各民族语言文字、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言文字的政策的原因(AB)。
A这是涉及民族平等- B这是涉及民族自身-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ABCD)A 组织- B帮助- C 实行-D注重-等民族及其先民很早就活动在历史上称为“西域”的地区。
A 维吾尔 B 哈萨克多选民族融合的特点有(ABCDE)A长期性B缓慢性C自然过程D民族发展过程与接近过程的辩证统一 E特定性G各民族风俗习惯共同的基本特性包括(ABCDE)A民族性 B群众性 C传承性 D变异性 E敏感性各少数民族除(AB)族等通用汉文汉语外,其他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中央电大行管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二
试卷代号:1358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开卷)2014年7月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C.列宁 D.斯大林2.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同化。
A.自觉 B.自由C.自然.D.自愿3. 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
A.平等 B.团结C.互助 D.和谐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A.不同发展水平 B.不同历史传统C.政治利益 D.经济利益5.我国大陆地区的(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A. 24个 B.31个C.36个 D.41个6.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A.中央集权制 B.民主集中制C.地方自主制 D.政治协商制7. 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
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
这一行动叫做( )。
A.西部开发 B.手拉手行动C.阳光工程 D.对口支援8.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 )上。
A.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B.民族语言的发展C.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D.民族文化结构的改善9.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 )。
A.满、回 B.回、壮C.满、壮 D.满、蒙10.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判断-排版
19世纪70年代, 赫哲族人口原有5000余人, 到日本帝国主 义投降时, 赫哲族只剩300多人。
对非是对人道主义危机的合法与正当的解决之道。
对 国家主权可能在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巩固和加gj 强, 也可能在错误处理民族问题中受到削弱, 甚至完全丧失,我们应顺其自然。
错自治州30个、 自治县( 旗) 120个。
另外有将近1200个民 族乡。
在55个少数民族中, 有44个已经建立了民族区域自 治地方。
当前自治地方面积占全国的64%左右, 自治地方人 口占全国的13%左右。
正确。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标志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
错 误。
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 民族关系。
( 对)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 历史长短、 发展程度高低, 一律平等。
当前中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均已确定。
(对)bygm mq对从康熙起, 历经雍正到乾隆的70年间, 清王朝先后在新疆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是现阶段民族 民族问题的国际关注或者来自邻国, 或者来自大国, 或者来 自国际组织。
邻国或者大国的关注, 直接代表着关注国的国ck 行了多次捍卫国家统一的战争, 平定了准噶尔的叛乱、 大小和卓的叛乱, 进一步巩固了新疆的统一局面。
对gm工作的主要任务, 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要坚持科学 mz 家利益、 立场。
国际组织的关注, 往往是在某些大国操纵下发生的, 因而也往往是代表一些拥有话语权的国家的利益、 立场。
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是: 培 发展观, 大力支持、 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对 国内任何民族、 任何公民的正当权利都受到国家的保护, 国gn 家在具体实现这种保护的同时也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因此,公民个人和民族单元的利益就是国家利益。
错dd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 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
开放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判断题(排版)
民族判断题A不同民族成分的成年人之间发生的收养关系,婚姻关系,可以改变各自的民族成分。
(B部落与民族的根本性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后者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
BC从理论上讲,在今后一段时期可以完全解决社会主义民族平等的质与量的相适应问题。
(B从长远看,要解决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数量不足和素质不高的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发展民族教育。
(A) F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A)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一般都具有全民族的性质。
(A)风俗习惯的改革,要依靠民族经济基础本身的发展。
(A)G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A)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A)各民族是否拥有相同的权利并是否受到同等的对待,是衡量民族平等与否的主要标志。
(A)共同语言是稳定的、表露于外的最明显的特征,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重要的反应之一。
(A)观念上的相让相融程度与民族通婚程度成正比。
(A)贯彻落实民族文化政策和加强民族文化的法制建设是相互独立的的。
(B)J建立民族自治地方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首要问题。
(A)阶级问题的内容比民族问题的内容要广泛和复杂。
(B)L两汉至隋唐,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的时期。
(A)伦纳尔和鲍威尔的民族定义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民族理论。
(B)M马克思主义研究民族理论的根本任务在于,提出一定的民族纲领、民族政策来解决实际问题。
A民主政治发展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民族发展程度的一种标志。
(A)民族的基本属性三者之间相互独立,在每一个民族具体表现方面是独立的。
(B)民族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或者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生存的质量。
(A)民族风俗习惯,一般都具有行为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形式,行为心理是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
(A) 民族共同风俗习惯是把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联一起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显著标志。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辨析题(已整理)
辨析题B不该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答案:对。
虽然有些民族关系是通过这种关系表现出来,但不能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的一般行政等关系都说成是民族关系。
D当前,为了成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域的经济建设方针、办法。
答案:错。
应按照国家的整体发展布局和计划,由民族自治地方自主制定经济建设方针。
答案:错,民族地域按照本民族、本地方的特点,制定、调整声场建设方针、正则和计划,避免“一刀切”加速经济建设事业发展。
(妮妮试卷答案)P145党和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
答案:错。
宗教教义的宣传即有神论的宣传,必需在规定的范围内,不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犹如无神论的宣传不该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一样,宗教宣传品也应该在规定的场所出售发放。
P190F封建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增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趋接近。
答案:错。
这是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P87发展少数民族地域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帮忙。
答案:错。
虽有国家大力帮忙,但归根到底要依托民族地域各族人民进一步发扬自食其力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答案:错,既是少数民族自己的事也是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的一部份。
因此,主要靠少数民族自己的尽力,国家的帮忙是必要的,必需的,但不可能是主要的。
(妮妮试卷答案)P143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根本途径。
答案:对。
经济基础是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物质前提,经济基础肯定着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内容和方向。
P177G关于民族的概念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熟悉,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大体观点,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置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式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判断题
A
不同民族成分的成年人之间发生的收养关系,婚姻关系,可以改变各自的民族成分。
(B
部落与民族的根本性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后者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
B
C
从理论上讲,在今后一段时期可以完全解决社会主义民族平等的质与量的相适应问题。
(B
从长远看,要解决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数量不足和素质不高的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发展民族教育。
(A) F
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A)
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一般都具有全民族的性质。
(A)
风俗习惯的改革,要依靠民族经济基础本身的发展。
(A)
G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A)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A)
各民族是否拥有相同的权利并是否受到同等的对待,是衡量民族平等与否的主要标志。
(A)
共同语言是稳定的、表露于外的最明显的特征,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重要的反应之一。
(A)
观念上的相让相融程度与民族通婚程度成正比。
(A)
贯彻落实民族文化政策和加强民族文化的法制建设是相互独立的的。
(B)
J
建立民族自治地方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首要问题。
(A)
阶级问题的内容比民族问题的内容要广泛和复杂。
(B)
L
两汉至隋唐,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的时期。
(A)
伦纳尔和鲍威尔的民族定义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民族理论。
(B)
M
马克思主义研究民族理论的根本任务在于,提出一定的民族纲领、民族政策来解决实际问题。
A
民主政治发展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民族发展程度的一种标志。
(A)
民族的基本属性三者之间相互独立,在每一个民族具体表现方面是独立的。
(B)
民族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或者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生存的质量。
(A)
民族风俗习惯,一般都具有行为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形式,行为心理是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
(A) 民族共同风俗习惯是把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联一起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显著标志。
(B) 民族和谐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综合反映,是促进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重要因素(A)
民族教育可以说是关系到民族发展和社会发展与否的大问题。
(A)
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标志和反应。
(A)
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A)
民族理论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实践科学。
(A)
民族理论学科是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服务的一门人文科学。
(B)
民族内部政治结构直接影响着民族间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往。
(A)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结果,又是进一步实现民族真正平证。
(A) 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B)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民族平等团结的的主要体现和主要标志。
(A)
民族区域自治有别于一般的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和行政自治。
(A)
民族权利与民族关系的状况是互为前提的正比例关系。
(A)
民族融合不能人为地、强迫地去促进和实现,但是可以作为行动纲领和政策。
(B)
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A)
民族是在奴隶社会初期形成的。
(B)
民族同化的主体是指被同化的民族,客体是同化别的民族的民族。
(B)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联系中的互相协作、互相帮助。
(B)
民族外部结构的协调是民族发展获得动力、协调力的基础和前提。
(B)
民族问题不同于阶级问题,也不是和社会总问题并列的。
(A)
民族问题发生在民族和民族之间,也存在于民族和民族之间,并不发生在、存在于民族内部。
(A)
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A)
民族消亡是民族发展的最高阶段的最终结果。
(A)
民族压迫实际上反映了压迫民族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各民族劳动人民人民都是民族压迫政策的受害者。
(A) P
判断民族理论学科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
(A)
判在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发展的两个趋向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
(A)Q
强迫同化中同化的主体一般是发展较先进、文明程度较高的民族,自然同化中同化的主体一位的民族。
(B)清代少数民族营养学家忽思慧著的《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饮食卫生和营养学专著 (B)
S
散居少数民族状况的多层次性,一定意义上包含着其发展的不平衡性。
(A)
少数民族干部是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标志,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组织保(A) 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产生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但社会根源的其他部分还没有消失。
(A)
双语教学是指在我国少数民族学生中实施本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也使用汉语言文字教学。
(A)
双语教学是指在我国少数民族学生中实施本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也使用汉语言文字教学。
(A)
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
(A)
T
土家族和高山族及其先民,与汉族一道开发了海南岛和台湾两大岛屿。
(B)
W
我国大陆地区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A)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自治权。
(A) 我国民族识别工作中第三阶段(1978-1987)的工作重点是识别民族成分。
(B)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仍没正式(B) 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民族平等是权利、义务的统一。
(A)
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方面,主要包括语言、文学、科学、艺术、哲学、节日等。
(A)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
X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的问题(A) 现阶段,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
(A)
Y
一般认为,苗族的形成是“异源同流”的结果。
(B)
一个民族的专业人才比重越大,它具备的民族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能量越大,发展的发展的程度也越高。
(A) 有关民族自治权的法律规定,是保障自治机关充分享受和行使自治权的关键条件。
(B)
Z
在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中,社会政治发展是民族的其他各方面发展的前提、基础。
(B)
在民族发展过程中,一些民族的超常规的跳跃式发展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A)
在民族发展研究上,应以民族现实发展为中心,以经济发展研究为主。
(B)
在社会主义民族内部,阶级对抗已经消失,但还存在着劳动阶级内部的阶级区别。
(A)
在西欧,资本主义民族的形成都是和中央集权制得民族国家的建立同时进行的。
(A)
中国出现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关于民族的定义是有康有为提出的。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产生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已经铲除。
(B)
著名抗战英雄马本斋曾领导海南岛白沙起义。
(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民族问题是服从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利益的。
(A)
资产阶级平等以反对特权的形式掩盖资产阶级的“金钱的大特权”。
(A)
自然资源,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条件。
(A)
自治机关的两重性是指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较之于全国其他地区的相应机关有共性,也有个(A) 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但是不包括地方性立法权。
(B)
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
(B)
自治机关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
(A)
宗教的社会作用具有多样性,它的本质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A)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民族理论学科与其他一些学科是交叉而交融的。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