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X线摄影常用的术语(课堂PPT)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X线检查技术 ppt课件
(1)管电压的应用
管电压是影响照片影像密度、对比度以及信 息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在选择管电压时,必须 充分注意。
ppt课件
38
1.管电压表示X线的穿透力。 管电压高产生的X线穿透力强,吸收少。
人体各部位的管电压选择
管电压(KV)
摄影部位
25~35
乳腺、甲状腺
40~50
四肢
50~70 70~90
颈椎
头颅、胸椎、腰椎(正位)、骨盆、髋关节、腹部
ppt课件
45
2.照射野
散射线含有率受照射野影响很大。在X线 摄影中缩小照射野,可减少散射线含有率, 提高照片对比度。同时减少被检者的辐射 剂量。
ppt课件
46
七、X线摄影条件的应用
X线摄影条件: 1、变动管电压法 2、固定管电压法 3、对数率法
ppt课件
47
2、自动曝光法 (1)电离室控制 (2)光电式控制
ppt课件
44
(6)滤线栅和照射野的应用
在X线摄影中,由于被照体产生散射线,使照 片影像对比度下降,对此散射线必须加以消除,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滤线栅和多叶遮线器。
1、滤线栅 滤线栅的曝光倍数,是指在照片上获得相同密 度时,使用与不使用滤线栅时的照射量之比 同一性能的滤线栅的B值越小越好; 栅比R值,R值越大,B值也越大
ppt课件
14
四种情况产生X线对比度
ppt课件
16
(1)产生X线对比度的原因:
①物体的线性吸收系数(μ)
②物体厚度、密度
(2)影响X线对比度的因素: ①人体的原子序数 ② X线的波长 ③人体的密度、厚度 ④ 散射线
ppt课件
17
(三)胶片对比度 • 定义:X线胶片对X线对比度
管电压是影响照片影像密度、对比度以及信 息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在选择管电压时,必须 充分注意。
ppt课件
38
1.管电压表示X线的穿透力。 管电压高产生的X线穿透力强,吸收少。
人体各部位的管电压选择
管电压(KV)
摄影部位
25~35
乳腺、甲状腺
40~50
四肢
50~70 70~90
颈椎
头颅、胸椎、腰椎(正位)、骨盆、髋关节、腹部
ppt课件
45
2.照射野
散射线含有率受照射野影响很大。在X线 摄影中缩小照射野,可减少散射线含有率, 提高照片对比度。同时减少被检者的辐射 剂量。
ppt课件
46
七、X线摄影条件的应用
X线摄影条件: 1、变动管电压法 2、固定管电压法 3、对数率法
ppt课件
47
2、自动曝光法 (1)电离室控制 (2)光电式控制
ppt课件
44
(6)滤线栅和照射野的应用
在X线摄影中,由于被照体产生散射线,使照 片影像对比度下降,对此散射线必须加以消除,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滤线栅和多叶遮线器。
1、滤线栅 滤线栅的曝光倍数,是指在照片上获得相同密 度时,使用与不使用滤线栅时的照射量之比 同一性能的滤线栅的B值越小越好; 栅比R值,R值越大,B值也越大
ppt课件
14
四种情况产生X线对比度
ppt课件
16
(1)产生X线对比度的原因:
①物体的线性吸收系数(μ)
②物体厚度、密度
(2)影响X线对比度的因素: ①人体的原子序数 ② X线的波长 ③人体的密度、厚度 ④ 散射线
ppt课件
17
(三)胶片对比度 • 定义:X线胶片对X线对比度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2X线摄影技术篇课件PPT课件
2024/7/19
影像的变形
影像的变形是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产生不 等量放大的结果。
变形的三种形式: 放大变形; 位置变形; 性状变形。
2024/7/19
防止影像变形的原则
被照体平行胶片时,放大变形最小; 接近中心射线,并尽量靠近胶片时,影像的位
置变形最小; 一般地说,中心射线入射点应通过被检部位,
2024/7/19
对比度的概念
射线对比度: 透过物体后的X线强度差异;
胶片对比度: X线胶片对射线对比度的放大能力;
影像对比度: X线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的密度差。
2024/7/19
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
被照体本身因素: 原子序数、密度、厚度。
射线因素: 线质、线量、散射线。
照片因素: 增感屏、胶片对比度、冲洗技术。
散射线的减少与消除方法
合理使用X线束限制器,严格控制照射野; 利用滤线栅可减少与消除散射线对胶片的作用; 在能穿透照射部位的前提下,选择较低管电压,
可减少散射线发生; 利用加大被照体与胶片的距离、或使用金属后背
盖的暗盒等方法,可减少到达胶片的散射线量。
2024/7/19
滤线栅
结构 分类 滤线栅的性能指标 滤线栅的切割效应 使用滤线栅注意事项 滤线栅的选择
X线照片影像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 照片对比度 照片锐利度 照片影像的放大与变形 散射线及其消除 滤线栅
2024/7/19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
照片影像密度的概念 密度与感光效应的关系 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
2024/7/19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
X线之所以能使人体组织在胶片上或荧光屏上形 成影像,一方面是基于X线的特性,即穿透性、 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 具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影像的变形
影像的变形是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产生不 等量放大的结果。
变形的三种形式: 放大变形; 位置变形; 性状变形。
2024/7/19
防止影像变形的原则
被照体平行胶片时,放大变形最小; 接近中心射线,并尽量靠近胶片时,影像的位
置变形最小; 一般地说,中心射线入射点应通过被检部位,
2024/7/19
对比度的概念
射线对比度: 透过物体后的X线强度差异;
胶片对比度: X线胶片对射线对比度的放大能力;
影像对比度: X线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的密度差。
2024/7/19
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
被照体本身因素: 原子序数、密度、厚度。
射线因素: 线质、线量、散射线。
照片因素: 增感屏、胶片对比度、冲洗技术。
散射线的减少与消除方法
合理使用X线束限制器,严格控制照射野; 利用滤线栅可减少与消除散射线对胶片的作用; 在能穿透照射部位的前提下,选择较低管电压,
可减少散射线发生; 利用加大被照体与胶片的距离、或使用金属后背
盖的暗盒等方法,可减少到达胶片的散射线量。
2024/7/19
滤线栅
结构 分类 滤线栅的性能指标 滤线栅的切割效应 使用滤线栅注意事项 滤线栅的选择
X线照片影像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 照片对比度 照片锐利度 照片影像的放大与变形 散射线及其消除 滤线栅
2024/7/19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
照片影像密度的概念 密度与感光效应的关系 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
2024/7/19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
X线之所以能使人体组织在胶片上或荧光屏上形 成影像,一方面是基于X线的特性,即穿透性、 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 具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X线基本知识》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15
胶片的保存
标准储存条件: 温度10°~15℃,湿度40~60%; 防止 辐射线的照射;X线胶片必须完全避开辐射线的照射,它们 会引起胶片的严重灰雾。
特别强调,对于热敏胶片的保存,除上述要求外,对保 存温度的要求很严格,无论是未使用的或是成像后的胶片, 保存温度要控制在24 ℃ 以下,如果在30 ℃情况下长期 保存,能影响胶片质量。
(4)感度补偿型增感屏:这是一种比常规增感屏尺寸长得多, 由不同感度的荧光体组合而成的增感屏。它用于全身脊柱 摄影、上下肢全长摄影、血管造影等。
(5)乳腺摄影专用增感屏:为减少照射剂量,同时保证影像 质量,现以单层乳剂胶片与单张软线增感屏组合使用的方 法,将照射剂量减少到1/15~1/30,最近又将单层微 粒可塑型稀土屏,专用于乳腺摄影。
4.反射层或吸收层:荧光体在X线激发下产生的荧光是向各方面发射 的,其中有不少荧光向增感屏背面照射而损失掉。因此,对于高感度 增感屏,在其层上涂有一层光泽明亮的无机物(如二氧化钛、硫酸钡、 氯化镁等),使荧光反射回胶片,提高了发光效率,此层即为反射层。 而对于高清晰型增感屏,则在基层上加涂一层吸收物质(如碳黑、有 机或无机颜料等),以吸收由荧光体向基层照射的荧光,防止荧光反 射到胶片,提高影象清晰度,此层即为吸收层。高清晰型增感屏没有 吸收层。
(6)连续摄影用增感屏:这是一种用于快速连续换片装置中 的增感屏。特点是增感率高,同时为适应胶片在装置中的 高速传递,其表面的物理强度高,防静电性能好。
精选课件ppt
24
二 增感屏的结构
增感屏是由以下四层组成:
1.基层:基层为荧光物质的支持体。
2.荧光体层:是增感屏的核心物质。
3.保护层:防止静电 保护荧光体不受损害。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X线基本知识 PPT课件
第二章 X线基本知识
第一节
X线产生及特性
一、X线的发现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 (Rontgen)在研究阴极射线管气体放电时, 发现附近涂有铂氰化钡的纸板上能发出肉眼 可见的荧光,并且将手置于阴极射线管与铂氰 化钡板之间,在纸板上显示出手的轮廓及骨 骼影像。伦琴推断这是一种特殊的射线,由 于当时对这种射线的性质不清楚,便借用数 学上代表未知数的符号“X”来代替,称之为 X射线(X-ray)。后人又称之为伦琴射线。
(一)X线的质 半价层: 有时也用半价层来表示X线质。半价层 (half value layer,HVL)是指入射的X 线强度减弱为原来的一半时某均匀吸收体 的厚度。对同样质的X线来说,不同物质的 半价层不一样。但就同一种物质而言,半 价层越厚,表示X线质越硬;反之则软。
(二)X线的量
指X线束中的光子数目,在实际工作中, 常用X线管的管电流与照射时间的乘积毫安 秒(mAs)来表示X线的量。 管电流越大,代表X线管中被加速的电 子数目越多,电子撞击阳极靶面产生的X线 量越多,则X线强度越大。 X线照射时间,是指球管产生X线的时间。 显然,X线的量与管电流及照射时间成正比。
(五)影响感光效应的因素 除了相对固定因素外,感光效应公式通 常写成(变换因素):
kV ·I · t E = K ·—————— R2
n
式中K是常数,kV代表管电压,I代表管 电流,T代表曝光时间,R代表焦-片距。 感光效应与管电压(kV)的n次方成正比, 与照射量(mAs)成正比,与焦-片距(R) 的平方成反比。
五、X 线 效 应
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除具有电磁波的共同 属性外,由于其能量大,波长短,还具有 以下几方面的性质:物理效应(穿透作用、 荧光作用、电离作用)、化学效应(感光 作用、着色作用)、生物效应。
第一节
X线产生及特性
一、X线的发现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 (Rontgen)在研究阴极射线管气体放电时, 发现附近涂有铂氰化钡的纸板上能发出肉眼 可见的荧光,并且将手置于阴极射线管与铂氰 化钡板之间,在纸板上显示出手的轮廓及骨 骼影像。伦琴推断这是一种特殊的射线,由 于当时对这种射线的性质不清楚,便借用数 学上代表未知数的符号“X”来代替,称之为 X射线(X-ray)。后人又称之为伦琴射线。
(一)X线的质 半价层: 有时也用半价层来表示X线质。半价层 (half value layer,HVL)是指入射的X 线强度减弱为原来的一半时某均匀吸收体 的厚度。对同样质的X线来说,不同物质的 半价层不一样。但就同一种物质而言,半 价层越厚,表示X线质越硬;反之则软。
(二)X线的量
指X线束中的光子数目,在实际工作中, 常用X线管的管电流与照射时间的乘积毫安 秒(mAs)来表示X线的量。 管电流越大,代表X线管中被加速的电 子数目越多,电子撞击阳极靶面产生的X线 量越多,则X线强度越大。 X线照射时间,是指球管产生X线的时间。 显然,X线的量与管电流及照射时间成正比。
(五)影响感光效应的因素 除了相对固定因素外,感光效应公式通 常写成(变换因素):
kV ·I · t E = K ·—————— R2
n
式中K是常数,kV代表管电压,I代表管 电流,T代表曝光时间,R代表焦-片距。 感光效应与管电压(kV)的n次方成正比, 与照射量(mAs)成正比,与焦-片距(R) 的平方成反比。
五、X 线 效 应
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除具有电磁波的共同 属性外,由于其能量大,波长短,还具有 以下几方面的性质:物理效应(穿透作用、 荧光作用、电离作用)、化学效应(感光 作用、着色作用)、生物效应。
《x线影像》ppt课件
X线影像技术的展望
更加智能化的诊断系统
未来X线影像技术将更加智能化,能够自动识别病变、提供诊断建 议等,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更加广泛的应用领域
除了传统的骨科、呼吸科等领域,X线影像技术还将拓展到其他领 域,如消化科、泌尿科等。
个性化医疗服务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X线影像技术将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 化的医疗服务,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消化系统疾病的X线影像表现
胃溃疡
01
X线影像显示胃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病灶,边缘光滑,周
围可见水肿。
肠梗阻
02
X线影像显示肠道扩张、积气,可见气液平面。
肝癌
03
X线影像显示肝脏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边缘不规则,可伴
有肝硬化。
骨骼疾病的X线影像表现
骨折
X线影像显示骨骼断裂,断端错位、重叠或分离。
骨肿瘤
X线影像显示骨骼出现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的肿 块,边缘不规则。
颈椎病
X线影像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椎间隙变 窄,关节突增生肥大。
05
X线影像的未来发展与挑 战
X线影像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数字化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X 线影像将逐渐实现全面数字化 ,提高成像质量和效率。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将在X线影像诊断 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 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变情况。
通过X线投影,将人体内部结构呈现在 二维平面上,形成X线影像。
X线影像的应用范围
腹部X线影像可以用于检查胃 肠道、肝胆胰脾肾等部位的
病变。
胸部X线影像可以用于检查肺 部、纵隔、胸膜等部位的病
变。
01
02
03
第二节 X线摄影常用的术语
第二节 X线摄影常用的术语
一、解剖学姿势
人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双上肢下垂
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 前(图1-7)。
图1-7
二、解剖学的基准轴线和面
1.基准轴线
(1)垂直轴(vertical axis):从头顶至足
底,垂直于地面的轴线。 (2)矢状轴(sagittal axis):从腹(背)侧至 背(腹)侧,并与垂直轴垂直相交的轴线。 (3)冠状轴(coronal axis):从左(右)至右 (左),与地面平行且与垂直轴、矢状轴相 互垂置的设定是为了达到最佳地显示
人体某些组织、器官,在摄影时所采用的摄 影技术,其命名是根据病人所处的体位姿势、 X线的投射方向和探测器的位置三者之间的相 互关系而确立,同时也根据创始人的名字而 命名
(一)根据X线摄影方向命名
1.前后位(正位) 前后位(anteroposterior position),探测
2.冠状方向(coronal direction) X线中心线从
病人身体的左侧或右侧方向射入并与冠状面 平行。有左右方向和右左方向。 (1)左右方向(left-right direction):X线中心 线从病人身体的左侧射入,由右侧射出。 (2)右左方向(right-left direction):X线中心 线从病人身体的右侧射入,由左侧射出。 3.水平方向(horizontal direction) X线中心线 与地面平行呈水平方向射入被检部位。
(二)根据病人身体姿势命名
1.立位(upright position) 病人身体直立,垂
直轴与地面垂直。 2.坐位(sitting position) 病人身体呈坐立的姿 势。躯干后仰时为半坐位(半卧位)。 3.仰卧位(supine position) 病人腹侧在上,背 侧贴于平放的床面上,身体的矢状面垂直于 床面,冠状面平行于床面。
一、解剖学姿势
人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双上肢下垂
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 前(图1-7)。
图1-7
二、解剖学的基准轴线和面
1.基准轴线
(1)垂直轴(vertical axis):从头顶至足
底,垂直于地面的轴线。 (2)矢状轴(sagittal axis):从腹(背)侧至 背(腹)侧,并与垂直轴垂直相交的轴线。 (3)冠状轴(coronal axis):从左(右)至右 (左),与地面平行且与垂直轴、矢状轴相 互垂置的设定是为了达到最佳地显示
人体某些组织、器官,在摄影时所采用的摄 影技术,其命名是根据病人所处的体位姿势、 X线的投射方向和探测器的位置三者之间的相 互关系而确立,同时也根据创始人的名字而 命名
(一)根据X线摄影方向命名
1.前后位(正位) 前后位(anteroposterior position),探测
2.冠状方向(coronal direction) X线中心线从
病人身体的左侧或右侧方向射入并与冠状面 平行。有左右方向和右左方向。 (1)左右方向(left-right direction):X线中心 线从病人身体的左侧射入,由右侧射出。 (2)右左方向(right-left direction):X线中心 线从病人身体的右侧射入,由左侧射出。 3.水平方向(horizontal direction) X线中心线 与地面平行呈水平方向射入被检部位。
(二)根据病人身体姿势命名
1.立位(upright position) 病人身体直立,垂
直轴与地面垂直。 2.坐位(sitting position) 病人身体呈坐立的姿 势。躯干后仰时为半坐位(半卧位)。 3.仰卧位(supine position) 病人腹侧在上,背 侧贴于平放的床面上,身体的矢状面垂直于 床面,冠状面平行于床面。
(医学课件)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PPT幻灯片
髌骨轴位(俯卧位) 位置: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对侧下肢伸直。被检侧膝部尽量弯曲,并嘱患者用被检侧 的手拉住小腿。大腿长轴与照射野中线平行。 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通过髌骨和股骨间的关节间隙,射入照射野中心。 显示部位:显示髌骨和股骨的关节面和髌骨的轴位影像。 对于膝部不能弯曲的患者,可采用球管倾斜法。
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
前言
医学影像学是由影像诊断学和影像检查技术学两大部分所组成。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影像检查技术学是影像诊断学的基础。它担负着影像科的首诊任务,随着高、精、尖影像设备的进一步开发、完善,影像检查技术更显得尤为重要。今天主要讲一下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常规。
注意事项
手前后斜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将小指和第五掌骨靠近床面,手放成侧位。然后将手外转, 使手与暗盒约成45度角。各手指均匀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第三、四、五掌骨互相分开,第二和第三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 根据病人受伤手指部位不同,选择手的后前斜还是前后斜。
尺桡骨前后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手掌向上,背面紧靠床面,前臂长轴须与照射野长轴平行。照射野上 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与床面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尺骨和桡骨的前后位影像。
尺桡骨侧位 位置:患者者在摄影台边下蹲,肘部弯曲。前臂摆成侧位,尺侧紧靠床面,桡侧向上。肩关节放低,尽量与腕和肘关节相平,这样可避免前臂移动。 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尺桡骨侧位影像。尺桡骨下1/3互相重叠,桡骨头与尺骨喙突也有重叠现象。 来自谢谢大家! 新年快乐!
骨骼部分
手正位 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下蹲,手掌紧靠床面,将第三掌骨头放于照射野中心。各手指稍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与床面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指、掌、腕骨,尺桡骨下端的后前位影像,但拇指显示斜位像。
最新X线摄影常用的术语专业知识讲座
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其断面为矢状面。 • 若左右相等,该面为正中矢状面。 • (2)冠状面(coronal plane):在左右方向
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其断面为冠状面。 • (3)水平面(horizontal plane):与矢状面、
冠状面相垂直,将人体横断为上、下两部分, 其断面为水平面(图1-8)。
• 局部片:为了重点观察肢体某小范围的 组织结构而摄取的小照射野的X线片。
• 功能片:显示关节活动情况及组织、器 官生理功能的X线照片。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体位方面术语
• 站立位 • 仰卧位 • 俯卧位 • 侧卧位 • 斜位
• 摄影床面中线:沿X线摄影床面长边方向, 经床面短边中点所做的直线。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摄影用距离 • 焦片距:X线管焦点到胶片间距离。 • 焦肢距(焦物距):X线管焦点到被检肢
体中心所在平面的距离。 • 焦台距:X线管焦点至摄影床面间距离。 • 肢片距:被检部位中心所在平面到胶片
• 对于四肢来说,可根据一侧肢体骨骼解 剖部位的相对关系来确定位置关系,如 靠近尺骨者为尺侧,靠近桡骨者为桡侧, 靠近胫骨者为胫侧,靠近腓骨者为腓侧, 靠近跖骨上部为足背侧,靠近跖骨下部 为足底侧。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其断面为冠状面。 • (3)水平面(horizontal plane):与矢状面、
冠状面相垂直,将人体横断为上、下两部分, 其断面为水平面(图1-8)。
• 局部片:为了重点观察肢体某小范围的 组织结构而摄取的小照射野的X线片。
• 功能片:显示关节活动情况及组织、器 官生理功能的X线照片。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体位方面术语
• 站立位 • 仰卧位 • 俯卧位 • 侧卧位 • 斜位
• 摄影床面中线:沿X线摄影床面长边方向, 经床面短边中点所做的直线。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摄影用距离 • 焦片距:X线管焦点到胶片间距离。 • 焦肢距(焦物距):X线管焦点到被检肢
体中心所在平面的距离。 • 焦台距:X线管焦点至摄影床面间距离。 • 肢片距:被检部位中心所在平面到胶片
• 对于四肢来说,可根据一侧肢体骨骼解 剖部位的相对关系来确定位置关系,如 靠近尺骨者为尺侧,靠近桡骨者为桡侧, 靠近胫骨者为胫侧,靠近腓骨者为腓侧, 靠近跖骨上部为足背侧,靠近跖骨下部 为足底侧。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矢状轴(sagittal axis):从腹(背)侧 至背(腹)侧,并与垂直轴垂直相交的轴线。
• (3)冠状轴(coronal axis):从左(右)至 右(左),与地面平行且与垂直轴、矢状轴相 互垂直的轴线。
.
4
• 基准面
• (1)矢状面(sagittal plane):在前后方向 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其断面为矢状面。
.
19
X线摄影方向术语
• 在X线摄影过程中,为了避免被检部位的 组织、器官影像的重叠和失真,X线中心 线采用不同的射入方向。我们把X线中心 线射入病人身体的方向称为X线摄影方向。
.
20
图1-9
.
21
• 1.矢状方向 X线中心线从病人身体的前方或 后方向射入,并与矢状面平行。有前后方向和 后前方向。
.
10
.
11
• 摄影床面中线:沿X线摄影床面长边方向, 经床面短边中点所做的直线。
.
12
• 摄影用距离 • 焦片距:X线管焦点到胶片间距离。 • 焦肢距(焦物距):X线管焦点到被检肢
体中心所在平面的距离。
• 焦台距:X线管焦点至摄影床面间距离。 • 肢片距:被检部位中心所在平面到胶片
的距离。
.
• 关节沿腹背轴运动,使组成关节的上下两骨骼相互 接近(两骨骼间的夹角变小)的运动为屈运动。使组 成关节的上下两骨骼相互远离(两骨骼间的夹角变大) 的运动为伸运动。
• 2.内收、外展运动
• 关节沿冠状面运动,使肢体靠近正中矢状面的移动 称为内收运动,使肢体远离正中矢状面的移动称为 外展运动。
• 3.旋转运动
• (2)右前斜方向:X线中心线从病人身体的左后方 射入,由右前方射出。
• (3)左后斜方向:X线中心线从病人身体的右前方 射入,由左后方射出。
• (4)右后斜方向:X线中心线从病人身体的左前方 射入,由右后方射出。
.
25
• 5.轴方向
• X线中心线与被检部位的组织或器官的长 轴平行或接近于平行。
• (2)右左方向:X线中心线从病人身体的右 侧射入,由左侧射出。
.
23
• 3.水平方向
• X线中心线与地面平行呈水平方向射入被 检部位。
.
24
• 4.斜方向
• X线中心线从病人身体的矢状面和冠状面之间射入。 有左前斜方向、右前斜方向、左后斜方向和右后斜 方向
• (1)左前斜方向:X线中心线从病人身体的右后方 射入,由左前方射出。
第三章 普通X线摄影检查
第一节 X线摄影基本知识
.
1
解剖学术语—解剖学姿势
人体直立 两眼平视前方 上肢自然下垂 手掌向前 下肢并拢 足尖向前
.
2
人体的轴和面
垂直轴
水平面
矢状轴 冠状轴
Text
矢状面
冠状面
.
LOGO3
解剖学的基准轴线和面
• 1.基准轴线
• (1)垂直轴(vertical axis):从头顶至 足底,垂直于地面的轴线。
.
16
• 整体片:为全面观察和了解病变组织与 周围组织的关系,摄取肢体较大范围的X 线照片。
.
17
• 局部片:为了重点观察肢体某小范围的 组织结构而摄取的小照射野的X线片。
• 功能片:显示关节活动情况及组织、器 官生理功能的X线照片。
.
18
体位方面术语
• 站立位 • 仰卧位 • 俯卧位 • 侧卧位 • 斜位
• 若左右相等,该面为正中矢状面。
• (2)冠状面(coronal plane):在左右方向 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其断面为冠状面。
• (3)水平面(horizontal plane):与矢状面、 冠状面相垂直,将人体横断为上、下两部分, 其断面为水平面(图1-8)。
.5解剖ຫໍສະໝຸດ 方位前方内侧
位
上
术
浅
语
近
补充:尺侧、桡骨和胫侧、.腓侧
后 外侧 下 深 远
LOGO6
• 对于四肢来说,可根据一侧肢体骨骼解 剖部位的相对关系来确定位置关系,如 靠近尺骨者为尺侧,靠近桡骨者为桡侧, 靠近胫骨者为胫侧,靠近腓骨者为腓侧, 靠近跖骨上部为足背侧,靠近跖骨下部 为足底侧。
.
7
关节运动
• 1.屈曲、伸直运动
• 4.右前斜位 又称第一斜位。探测器置于病人
前面,右侧靠近探测器,身体冠状面与探测器
呈小于90°角的角度,X线中心线自左后射向
• (1)前后方向:X线中心线从病人身体的前 面射入,由后面射出。
• (2)后前方向:X线中心线从病人身体的后 面射入,由前面射出。
.
22
• 2.冠状方向
• X线中心线从病人身体的左侧或右侧方向射 入并与冠状面平行。有左右方向和右左方向。
• (1)左右方向:X线中心线从病人身体的左 侧射入,由右侧射出。
• 6.切线方向
• X线中心线经过球形或弧形被检器官的边 缘。
.
26
X线摄影位置
• X线摄影位置的设定是为了达到最佳地 显示人体某些组织、器官,在摄影时所 采用的摄影技术,其命名是根据病人所 处的体位姿势、X线的投射方向和探测器 的位置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确立,同 时也根据创始人的名字而命名
.
27
• 骨骼围绕矢状轴进行的转动称为旋转运动。使骨的
前面旋向内侧称为内旋,使骨的前面旋向外侧称为
外旋。
.
8
X线装置与胶片方面术语
• X线管长轴:X线管阴极端与阳极端之间 的连线。
• X线管窗口:X线管套上原发X射线射出 的部位。
.
9
• X线投射方向: • 垂直投射:中心线与地面垂直的投射。 • 水平投射:中心线与地面平行的投射。 • 向上倾斜:中心线向头端倾斜。 • 向下倾斜:中心线向足端倾斜。
13
.
14
胶片放置
• 与胶片长边相平行的轴线称为胶片长轴。 • 与胶片短边相平行的轴线称为胶片短轴。 • 胶片竖放:肢体长轴与胶片长轴平行的
摆放。 • 胶片横放:肢体长轴与胶片短轴相平行
的摆放。
.
15
• 胶片分割:一张胶片用两个以上的照射野 进行摄影。
• 竖向二分割:沿胶片长轴平分成两部分。 • 横向二分割:沿胶片短轴平分成两部分。 • 四分割:同时沿长轴和短轴分割成四等份。
(一)根据X线摄影方向命名
• 1.前后位(正位) 探测器置于病人后面,X 线中心线呈前后方向,自前方射入后方。
• 2.后前位(正位) 探测器置于病人前面,X线 中心线呈后前方向,自后方射入前方。
• 3.侧位 探测器置于病人一侧,X线中心线呈 冠状方向。病人左侧靠近探测器,中心线自右 侧射入,左侧射出称左侧位。病人右侧靠近探 测器,中心线自左侧射入,右侧射出称右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