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文体革新理论与实践考论(一)

合集下载

秋瑾反清革命军事策略研究

秋瑾反清革命军事策略研究

秋瑾反清革命军事策略研究作者:郑春奎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9期摘要:秋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传奇人物,是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

本文从秋瑾的诗文作品、参与的反清革命斗争活动,以及她所受到的越地文化的影响等几个角度,对其反清军事策略进行研究,并分析秋瑾的军事活动对辛亥革命的影响,以及对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意义。

关键词:秋瑾;反清革命;军事策略;研究中图分类号:D442:K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038-03一、秋瑾诗文中的反清革命思想及其形成(一)从闺阁的婉约情愫到匡时弊政的革命情怀秋瑾的反清军事思想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个时代背景的影响和开明的政治风气影响下逐步萌发和成熟起来的。

在她1902年之前的岁月里,几乎只是走过了一个晚清仕宦家庭女子成人结婚的普通生活过程,这一阶段的诗歌也只是反映一个闺阁女子或闲情或幽怨的情怀,即便是婚后与其夫的“琴瑟意趣”和依人篱下的窘迫让她感叹道的《咏燕》诗:“飞向花间两翅翔,燕儿何用苦奔忙;谢王不是无茅屋,偏处卢家堆帽梁。

”{1}以及后来随家迁回浙江后因孤独而作的“昨宵犹是在亲前,今日相思隔楚天;独上曝衣楼上望,一回屈指一潜然。

”“已是秋来无限愁,那禁客里送离舟;欲将满眼汪洋泪,并入湘江一处流。

”(《秋日感别》)。

是她,作为一个大家闺秀时,仍未找到属于自己出路的一种感情,以及对家人、亲友的思念罢了。

(二)浓烈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1904年在日本期间,能反映她当是思想的《鹤鸽夭》非常典型:“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匝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磋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第二年年底时,清政府也日本政府一起,直接发布了取消清国留学生的规则,直接禁止中国学生在日本参加有关的爱国活动。

她感觉到非常气愤并和八千多中国留学生一起,团结起来向日本政府提出了不满以及抗议,同时还代表中国的驻日大使汪大燮进行交流,但是汪大燮并未理会秋瑾。

金代诗人秋瑾的诗歌创作与女性社会地位的分析

金代诗人秋瑾的诗歌创作与女性社会地位的分析

金代诗人秋瑾的诗歌创作与女性社会地位的分析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对金代诗人秋瑾的诗歌创作与女性社会地位进行分析。

秋瑾是金朝时期一位杰出的女性文学家,她的诗歌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通过对她的背景介绍和诗歌创作风格的分析,本文将探讨秋瑾如何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女性命运、自我价值和社会地位改变的思考与呼唤。

同时,文章将评价其诗歌创作并分析其对当代女性创作的启示。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是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所要探讨的主题,并列出了文章目录。

其次是对秋瑾背景介绍,包括她的生平经历、与金代社会的关系以及她在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然后是针对秋瑾诗歌创作风格进行详细分析,包括诗歌题材与主题、语言表达与艺术手法以及影响因素与特点分析。

接下来是对女性社会地位在秋瑾诗歌中的体现进行讨论,包括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与抒发、对女性自我价值的探索与呼唤,以及对女性社会地位改变的期待与呈现。

最后是结论与启示部分,分别对秋瑾诗歌创作进行评价和影响机制分析总结、女性社会地位演进的历史反思和展望,以及秋瑾诗歌对当代女性创作的启示。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金代诗人秋瑾的诗歌创作与女性社会地位的分析,探讨她在文学界和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并深入研究她如何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对女性命运、自我价值和社会地位改变等议题的关注和呼唤。

此外,本文还将评价秋瑾诗歌创作并分析其对现代女性创作的启示。

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金代时期女性作家秋瑾及其诗歌作品在当时所扮演的角色,并为今天继续追求平等与尊严的女性做出珍贵启示。

2. 金代诗人秋瑾的背景介绍:2.1 秋瑾的生平经历:秋瑾(1253年-1314年)是金代著名女性诗人,生活在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之际。

她出身于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由于她天资聪颖,从小就显示出对文学艺术的浓厚兴趣和才华。

尽管她有着很好的教育背景和文化修养,但她生活在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中。

对于秋瑾的近代新型女性伦理思想与实践

对于秋瑾的近代新型女性伦理思想与实践

对于秋瑾的近代新型女性伦理思想与实践[论文摘要]本文通过论述秋瑾冲破传统婚姻关系的事例,探讨秋瑾有关男女平权、女性自立以及女权革命与社会政治革命相结合的思想与实践,以期对于秋瑾的近代新型女性形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论文关键词]秋瑾近代新型女性男女平权秋瑾(1875—1907)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女革命家,女性革命的象征性人物。

以往学术界对于秋瑾的革命思想及其革命经历与贡献等方面,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这些研究大都是从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角度立论。

虽然这是认识秋瑾的一个很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方面,但是,由于有意或无意地遮蔽了女性自身革命的视角,以致对于秋瑾的整体形象的认识不够全面,尤其是未能充分彰显其作为近代新型女性代表人物的个性特质。

本文拟在既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其伦理思想与实践的角度,着重对此进行专题探讨,以期对于秋瑾的近代新型女性形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一、冲破传统伦理道德的枷锁秋瑾出身清末官宦之家,虽为女性,却深受传统经史教育,尤擅诗词,有才女之名。

青少年时代的秋瑾,特别喜爱杜甫、陆游、辛弃痰等人饱含爱国情怀与民族大义的诗篇,非常仰慕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和花木兰、梁红玉等著名女杰。

徐双韵说:“秋瑾在学习经史诗词以外,特别爱读《芝龛记》等小说,对秦良玉、沈云英备极推崇”。

为此,她曾谱写《(芝龛记)题后》八章,热情歌颂明末女杰秦良玉、沈云英足以与男儿匹敌的英雄事迹,其中有云:“古今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说不封侯?马家妇其沈家女,曾有威名震九州。

”“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蛾眉。

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有雌。

”“结束戎妆貌出奇,个人如玉锦驼骑。

同心两女肩朝事,多少男儿首自低。

”“肉食朝臣尽素餐,精忠报国赖红颜。

壮哉奇女谈军事,鼎足当年花木兰。

”儿显然,秋瑾是借诗抒发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诗文才情正是催化秋瑾与众不同个性特质的因子。

与大多数传统女性命运相似,秋瑾的婚姻是不幸的。

1896年,在随父宦居湖南湘潭期间,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秋瑾嫁与富绅子弟王廷钧(子芳)。

巾帼英雄秋瑾的体育思想和实践研究

巾帼英雄秋瑾的体育思想和实践研究

关键 词 体育思想; 体育会 ; 女子体育;青年体育
中 图 分 类 号 :G 1 . 8 29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7 —10 ( 0 1 3— 08—0 6 1 30 2 1 )0 0 0 3
T eRee r h o p rsT o g t n r ci f r ieQi i h sa c nS o t h u h dP a t eo on u Jn a s He
第 3 0卷 第 3期
2 1 年 7月 01
军 事 体 育 进 修 学
院 学 报
V0 _ O No 3 13 .
J u n l fP A I si t fP y i a E u ai n o r a L n t u e o h sc l d c t o t o
J 1 0l u .2 】
l e s e il n tesv rly asatrs eji h eouin i .ep cal i h e ea e r f h on tervlt . f y e o
Ke y wor ds: p osh ug ;s tsaso ito s r tto ht po s ca in;wo n s o s;y ut po me p r思想 和 实践 研 究
崔晓华 黄 晓灵 叶 春 张 健
( 南大学 体 育学 院 ,重 庆 北碚 4 0 1 ) 西 0 7 5
摘 要 对秋瑾的体育思想和实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秋瑾在短暂的一生里,特别是投身革命后的几年
时 间 里 积 极 开 展 体 育 实践 ,为 近 代 中 国体 育 特 别 是 妇 女 体 育 作 出不 可 磨 灭 的 贡 献 。
约从 而导致 中国社会 动荡 不安 。秋 瑾 感触 颇 深 ,以

鉴湖女侠秋瑾与她的女性解放思想

鉴湖女侠秋瑾与她的女性解放思想

鉴湖女侠秋瑾与她的女性解放思想秋瑾,生于1875年,卒于1907年,原名闺谨,字睿卿,东渡日本后,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人,她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女革命家、女诗人,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孙中山、鲁迅、周恩来等人对其都给予高度的评价,这位传奇女子,以她独有的豪迈性格冲破了封建牢笼的束缚,在辛亥革命浪潮中叱咤风云,她的女性解放思想以其独特的魅力散发出闪耀的光芒,对近代女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当今现代化社会中女性的思想成长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一、秋瑾的女性解放思想秋瑾提倡女学、开通女智。

她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旧、腐朽观点进行深刻地批判,她在弹词《精卫石》中指出,他们用一些野蛮书籍、礼法,野蛮压制手段来束缚女子,愚弄女子,设出‘女子无才便是德’之话出来,欲使女子不读书,一无知识,男子便可自尊自大起来,竟把女子看得如男子的奴隶、牛马一样。

”很显然,这是用封建思想麻痹女性的头脑。

秋瑾认为女子有受教育的权利,女子也可以同男人一样进学堂,学知识,学文化,以此摆脱男人的束缚、控制,从而获得自尊自爱。

在她看来,女子要获得自身的解放,教育是基本前提,也是基本保障。

为此,她著书立作,写诗撰歌,阐述封建“三纲五常”思想对广大女性的迫害,呼吁广大女性走出闺门看世界。

归国后她独立创办《中国女报》,核心思想就是宣传女性解放,她还自编女权歌,也曾发出“日月无光天地昏,沉沉女界有谁缘”的无限感慨!在女子教育方面,秋瑾还特别注重体育教育,因为她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礼制下的“缠足”陋习给女性身体带来的伤害,这种陋习在摧残女性肉体的同时,也摧残着女性身心的健康发展。

她在《精卫石》中写道:“缠足由来最可羞,戕残自体作莲钩。

骨断筋缩多痛苦,行走何能得自由。

积弱成劳因此足,无能不学更何忧?”所以,她极力主张废除女子缠足,她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一个强健的身体,才能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于革命,这个时期的女子更是如此,在其主政大通学堂期间,还开设了体育专科,成立体育会,自任会长,学员除了学习一般的体操、兵操外,还要学习骑马、射击,都由她亲自指挥训练。

近二十年秋瑾研究述评

近二十年秋瑾研究述评
来。
俞 晓颖 在 《 论 秋瑾 民 主 革命 思 想 的 形 成》 试 一
文 中 , 细 的分 析 了秋 瑾 民 主革 命 思想 形 成 的 详
原因、 演变 过程 及 其特 征 。她 认 为 秋 瑾 民 主革 命思想 的形成 是社会 历史 条件 和个 人 因素相结 合的产 物 。家庭 的熏陶 、 姻 的不幸 、 婚 革命 友人
的实 现。 ¨
( ) 瑾 的 教育 思 想 。与 秋 瑾 的革 命 思 二 秋 想 紧密 相连 的 还有 她 的 教育 思 想 , 秋瑾 在 近 代
教育史 上 占有很 重要 的位置 。秋瑾 教育 思想 的
瑾 思 想 的研究 上 ; 还有 不 少人 把 研 究 重点 从政 治 史转 向社会 生 活史 , 始研 究 秋 瑾 的家 庭 关 开 系, 秋瑾 的着装 等 。秋 瑾在 诗词 方 面 的 造 诣很
【 摘
要】 秋瑾是 中 国近 代史 上的 传奇人 物 , 她既是杰 出 的民主革命 家 , 又是 妇女解 放运 动 的先
驱, 还是颇有见地的教育家和才 华横溢的女诗人 、 文学家 。通 过对 近二 十年来备受学界关 注的秋瑾思想 、 生活以及 秋瑾 与会党的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 , 为更 全面深入地研究秋瑾提供新的史料。
其 教育还 有一 个特点 就是将 女 子教育 与家 庭 教 育 紧密 结合 起 来 , 她认 为 教 育必 须 从 家庭 开始 , 女 学 者 , 庭 教 育 之 基 也 ” “ 家 。把 女 子 教
【 收稿 日期】 21 — 3 0 02 0 — 9 【 作者简介 】 谭璐 (94 , , 18 一)女 湖南郴 州人 , 大学历史 与文化学院 2 1 吉首 00级专 门史研究生 。研究 方 向:

秋瑾调查报告

秋瑾调查报告

――会审094 第7组附:2010年的法定节假日▲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端午食粽佩香囊悬艾叶菖蒲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

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

诗歌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a name=baidusnap1></a><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感慨</b>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 * 调查人:鲁静, 王旭玲,季玉娟,朱姗凤,潘青青, 范婷,杜丽丽活动时间: 2010-5-12至2010-5-19 活动地点: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调查对象:大学生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秋瑾及格律研究

秋瑾及格律研究
浅谈秋瑾及其诗词
秋瑾简介





1875年出生于绍兴,曾祖起世代为 官。 1904年赴日留学积极参加留日学生 的 革命活动,次年以光复会员加 入同盟会。 1906年为反对日本取缔留学生而归 国,在上海发刊《中国女报》,提 倡女权,宣传革命。 1907年回绍兴联络会党组织光复军, 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 同年七月徐锡麟刺杀恩铭起义失败。 同年7月15日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风秋雨愁煞人——绝命词

“当大街上只剩下最后一个革命者,这个革命者必定 是女性。”这是共产国际女领导人卢森堡的名言。 她又说:“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如满奴能将我绑赴 断头台, 革命至少可以提早五年。”

“肉食朝臣尽素餐,精忠报国赖红颜”——女权思想
勉女权歌 吾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等天赋就,岂甘居牛后。愿奋发 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若安作同俦,恢复江山劳素手 。
鹧鸪天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寻知音。 金瓯已缺终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附注: 此词作于日本留学时期。由于“祖国沉沦”,故只身来到异国他乡, 为的是寻找“知音”(志同道合者)。为了救国, 敢于流血牺牲。秋瑾在此 词中,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及舍身为国的决心。
《锦瑟》
四声与平仄


平声——————阴平、阳平 阳平 第一声 上声——————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阴平 第二声 去声——————到后代仍是去声 入声——————变化复杂,有的方言中仍有保留而北方 上声 第三声 去声 第四声 方言中没有,就普通话来说,大多变为去声,其次是阳平, 还有上声。
平:指的是平声,即现在汉语的第一声与第二声 仄:指的是上去入,即第三声与第四声

秋瑾文体革新理论与实践考伦

秋瑾文体革新理论与实践考伦
维普资讯
20 年 3 02 月
西北 师大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unl f  ̄ ra o r N r a U i m t ( 0 s j cs 眦 o l n e i Sd m v y c ne 1 e
Ma . 0 2 r20

“ 语 文 体 之 流 行 ,实 文 学进 步 之 最 大 关 键 俗

也”。 。、这是 近 代 文学 革 新 运 动 的领 袖 粱 启 超 的一 。 句名 言 。秋 瑾 之 于 这 种 “ 行 ” 流 ,可 谓 身 体 力行 , 功绩 卓著 。秋 瑾 的时代 ,晚 清 白话 文运 动 已经 高潮 迭起 ,白话报 刊 、白话丛 书 、白话 教科 书成 为 白话
求变 、创 新 ,共 同体现 出秋瑾文学革新的理论取 向和写作态势 ,其中有关 白话 “ 演说 活动的倡导 组织 、理论 建树和 写作实践 ,尤具创新精 神和文体意义 。她的 白话文创 作在晚清白话文运动 中具有典范性 ,并代表着 近代散文发 展的正 确方向 秋瑾关 于文体 革新 的理论 和实践 ,在 中国散文的近代 化进程 中有着独特价值和重要地 位。 [ 关键 词]秋瑾 ;晚清 白话 文运 动 ;演说 ;理论 与创作 ;文体意义 [ 中图分类 号]I0 65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12 20 )202 ・ 0 1 6 (020 ・ 50 9 0 6
牵” 到胡 适 “ 有什 么话 ,说什 么话 ;话怎 么说 ,
第3 9卷第 2 期
3 0 2 9 N .
秋 瑾 文 体 革 新 理 论 与 实 践 考 论
龚喜平
( 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甘肃 兰l 州 70 7 ) 300
[ 摘
要]关于秋瑾与近代 文学 革新之关 系,是 一个尚未引起重视和得到发掘的重要 问题 。务实 践。务实 ,成为其人其

巾帼英雄秋瑾的体育思想和实践研究

巾帼英雄秋瑾的体育思想和实践研究

巾帼英雄秋瑾的体育思想和实践研究
秋瑾,被誉为“巾帼英雄”,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她以其独
特的体育思想和实践,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秋瑾认为,体育是一种文化,它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培养人们的
道德品质。

因此,她提出了“以体育促进道德”的理念,认为体育应该被用来培养人们的道德素质,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此外,秋瑾还提出了“以体育提高国家实力”的理念,认为体育可以增强国家
的实力,从而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她认为,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因此,体育应该被用来增强国家的实力。

秋瑾还提出了“以体育提高人民素质”的理念,认为体育可以提高人民的素质,从而提高人民的素质。

她认为,只有高素质的人民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因此,体育应该被用来提高人民的素质。

秋瑾的体育思想和实践,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的理念和
实践,不仅激励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而且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秋瑾体育思想研究

秋瑾体育思想研究
得 个性 刚毅 的 她 , 坚 强 的走 向妇 女 运 动 之路 。中 国杰
育 史研 究具有 一 定 的参 考价 值 , 对今 天 的 体 育发 展 有

定 的指 导意 义 。
出 的资产 阶级 女 革命 家 、 妇 女 解 放 运 动 先驱 。 自幼读 家塾 , 爱诗 书和 写 诗 。 因与 夫 不 和 睦 , 于 1 9 4 年赴日 0 本 留学 , 1 9 0 5年返 国 , 在 上海 加 入光 复 会 , 同年 7月 再
结论 : 秋 瑾是 近代 中国女 子 体 育界 重要 的领 军人 物 之


她提 出了尚武军事化体育思想, 倡导学校体育与军
A u t h o r ’ S a d d r e s s : N a n j i n g X i a o z h u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
2 0 1 4年 l 2月
De e. 2 01 4

大众体育研究 ・
秋 瑾 体 育 思 想 研 究
张 学海
( 南京晓庄学院 体育学院 , 江苏 南京 2 1 1 1 7 1 )


要: 采 用文 献 资料 法研 究秋 瑾 的体 育 思想 。研 究
s e a r c h;ha s c e r t a i n g u i d i n g s i g n i f i c a nc e f o r t o d a y ’ S s p o r t s de v e l o pme n t
得后 人所 省思 。 l 2 学 术界 对秋瑾 的事迹 , 多集 中在她 的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mi l i t a y r t r a i n i n g c o mb i n e d w i t h mo d e r n;

秋瑾的民主革命思想及其实践

秋瑾的民主革命思想及其实践

秋瑾的民主革命思想及其实践
晓缃
【期刊名称】《云南社会科学》
【年(卷),期】1987(000)005
【摘要】<正> 秋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女性,是一个站在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前列的坚强战士,也是那个时代妇女中为民族解放事业和妇女解放事业献出头颅的第一个。

她的民主革命思想包含着一些光辉的、有价值的内容,而她又以自己毕生的奋斗和实践丰富了这些内容。

一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君主专制的反动统治,挽救中国的危亡,是秋瑾一生奋斗的主要目标,也是她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体现。

【总页数】6页(P80-84,109)
【作者】晓缃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因材施教最优发展r——浙江绍兴市柯桥区秋瑾中学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J], 曹刚阳
2.秋瑾1905年入读和退学东京实践女学校之原因 [J], 易惠莉
3.论秋瑾民主革命思想渐进的三个阶段 [J], 沈建乐
4.吴禄贞的民主革命思想与实践 [J], 魏皓洁;尹湘兵
5.徐特立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与实践 [J], 邓江祁;梁堂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鲁迅与秋瑾的争论作文

鲁迅与秋瑾的争论作文

鲁迅与秋瑾的争论作文
鲁迅和秋瑾是20世纪初中国文坛上两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们在许多问题上都有不同的观点,其中最著名的一次争论就是关于文学的革命作用。

鲁迅认为,文学应该有实际的革命作用,揭露社会黑暗面,唤醒民众的觉醒。

他的著名小说《狂人日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一个"狂人"的视角,讽刺了当时封建糟粕。

鲁迅坚信文学应该发挥启蒙作用,为人民服务。

而秋瑾则持有不同观点。

她认为文学的首要目的是审美,不应过多涉及政治。

她崇尚浪漫主义文学,追求个人情感的抒发。

秋瑾认为文学应该是一种纯粹的艺术,不必强加太多现实意义。

两人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

鲁迅认为秋瑾的观点过于理想化,脱离了现实;而秋瑾则批评鲁迅的文学过于沉闷,缺乏诗意。

这场争论反映了20世纪初期中国文坛对于文学功能和方向的分歧。

时至今日,鲁迅和秋瑾的争论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究竟文学应该服务于现实还是远离现实?应该着眼于启蒙还是审美?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定论。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追求,文学本身也有着多元的面貌。

正是这种多元性,造就了中国文学的丰富多彩。

秋瑾妇女解放思想及其实践述论

秋瑾妇女解放思想及其实践述论

Qiu Jin's Thoughts and Practices of Women's
Liberation
作者: 邵田田
作者机构: 绍兴市文化体育局,浙江绍兴312000
出版物刊名: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50-54页
主题词: 秋瑾 妇女解放思想 男女平等 妇女解放运动
摘要:秋瑾是中国近代第一位自觉为民主革命、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献身的女性,她有比较系统的、彻底的妇女解放思想;她的妇女解放思想既来自戊戌维新派,又打上其强烈的个性烙印,富有强烈的实践性、战斗性,超越了维新派水平.秋瑾积极投身妇女解放事业,在中国男女关系千年一变的历史关头,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作出独特的历史贡献,至今还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不愧为中国妇女解放事业的开创者.。

《秋瑾》邢增尧散文赏析

《秋瑾》邢增尧散文赏析

《秋瑾》邢增尧散文赏析每到绍兴,总要前往秋瑾故居和畅堂,思绪亦会春草般劲长不息。

我最早谒见和畅堂是1988年,秋瑾牺牲80周年纪念前夕。

那是一座典型的明代建筑,坐北朝南,依山而筑。

堂前正上方悬有“和畅堂”匾额,字体古朴遒劲,是近代山阴名画家李鸿梁的手迹。

一见这匾额,我就感叹莫名:和畅、和畅,和畅在哪呢?秋瑾,作为一位杰出的民主革命家,从堂中那庄重静穆的黑漆大门走出,尽其一生也未领略到温和舒畅的滋味。

1906年底,湖赣边界发动了武装起义,各地會党均相继响应。

秋瑾应光复会领导人徐锡麟、陶成章之托,以柔嫩的双肩毅然担起主持浙江起义的重任,发出“好将十万头颅血,一洗腥膻祖国尘”的呼声。

但随后,却被自己的同胞为了三十个戈贝克将灵魂出卖给撒旦的绍兴士绅胡道南一记阴招掀翻,让敌人将屠刀架上她的脖颈。

而她则凛凛然敞开心扉后,慷慨就义,用纯洁的血为中国妇女画出一条鲜明的路线来。

若是秋瑾只是个张飞式的人物,遇害也就遇害,人们道声可惜也就罢了。

可她是一个女性,一个文才横溢的知识女性啊!你瞧她的相片,蓬松自然的黑发下,白玉般的脸庞,大眼睛,高鼻梁,薄嘴唇,英气逼人。

生于官宦世家的她,“十一岁已会做诗,常常捧着杜少陵、辛稼轩等词集,吟哦不已”。

稍长,即有“才女”之称。

她所吟咏的诗词,多有敬仰爱国英杰和慷慨悲歌之士的作品:“不观荆轲作秦客,图穷匕首见盈尺,殿前一击虽不中,已夺专制魔王魄”(《宝刀歌》),豪气干云;而弘扬秦良玉、沈云英、梁红玉、花木兰等史传女杰的长诗《题八章》尤道出了“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有雌”的铿锵心音。

故陈去病称她和当时以“诗、文、书”三绝闻名京师的吴芝瑛“文采昭曜,盛极一时,见者咸惊以为珊瑚玉树之齐辉而并美也(《鉴湖女侠秋瑾传》”)。

东渡扶桑后,投身时代潮流,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她参与创办《白话报》杂志,不仅任主编,且以“鉴湖女侠”署名发表《说的好处》、《敬告中国二万万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诸文。

秋瑾研究

秋瑾研究

秋瑾研究【摘要】秋瑾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女革命家和诗人。

从其从容就义之后,学术界就对她的思想的变迁及其诗词创作表示出极大的关注与研究。

20世纪最早评论其诗词的是何震。

她说:“今读其诗词,多慷慨之音,凡欢愉忧愤之情,身世国家之感,一寄之吟咏,思有所寄,援笔直摅,而生平志节又隐约于意言之表,殆古之所谓性灵之诗欤!,’这简短的评论,却概括了秋瑾诗词的基本特点。

上个世纪20年代,梁乙真评其《芝龛记题后》是“诗笔磊落有英气,直陈其性情矣”;并指出其“未尝无磨盾横槊、拔刀杀敌之概;然亦不过慷慨当歌之意耳”。

开始把秋瑾列入文学史里论述,具有了开创意义。

【关键词】秋瑾思想研究诗词研究一、秋瑾思想研究作为近代杰出的女革命家,秋瑾的思想中包括反帝爱国思想、反清革命思想和妇女解放运动思想这三种成分。

自然,也有其历史的、阶级的局限。

对此,研究者并无异议,但在某些问题的具体分析评价上却不尽一致。

关于秋瑾的反帝爱国思想,一般研究者都认为形成于庚子事变后秋瑾随王廷钧寓居北京期间。

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的《秋瑾集》的“出版说明”、肖善因的《近代女革命诗人秋瑾》均持此说。

郭延礼《秋瑾文学论稿》对此问题的分析更为确切、全面和深入。

他指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斑斑血迹,历史文化中爱国主义思想的启迪,家庭熏陶和教育,革命战友的影响,便是秋瑾反帝爱国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和思想因素”,而对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感受并萌发“反抗种子”,则早在随祖父居住在厦门等地就已经开始。

因此她少女之作特别是甲午战争之后“已经流露出对国事的无限忧虑和焦灼不安”。

但这还只是忧虑,入京后尤其东渡之后,“反帝爱国思想更加明朗”。

秋瑾反帝爱国思想的主要局限是“对帝国主义侵略本性的认识仍较模糊”。

关于秋瑾的反清革命思想,分歧较多的是如下两个问题:其一,秋瑾何时确立了这一思想?多数研究学者认为是赴日以后。

其二,怎样评价秋瑾反清革命思想的历史局限?这一分歧主要集中在《秋瑾集》的“出版说明”和郭延礼之间。

从《自由魂》发现“革命新女性”--秋瑾“本来面目”探源

从《自由魂》发现“革命新女性”--秋瑾“本来面目”探源

从《自由魂》发现“革命新女性”--秋瑾“本来面目”探源
李向南
【期刊名称】《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5)2
【摘要】在历史剧《自由魂》中,夏衍打破了“失事”与“求似”之间的均衡,造成秋瑾形象的“失真”。

专业批评意见不断质疑秋瑾造像的真实性,挑战夏衍的“真实”标准。

夏衍接受并践行了菊池宽的“实在性格”理论,通过鲜明的无产阶级观念、国族意识与牺牲意志来凸显秋瑾的雄性气概,使秋瑾戴上了“革命新女性”的
面具,同时也消泯了她作为女性的真实生命体验。

夏衍从倍倍尔的《妇人与社会》
一书获取了“新女性”的模板,将斯巴达女性与左联烈士冯铿作为秋瑾“本来面目”的现实参照,但经过“律法”的剪裁与重塑后,斯巴达女性、冯铿与秋瑾都丧失了“另一副面孔”。

“失事”与“求似”之间的失衡,造成了历史人物叙事的内在困境。

【总页数】8页(P102-109)
【作者】李向南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始信英雄亦有雌——秋瑾革命英雄意识的心理动力探源
2.秋瑾传略——纪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女革命家秋瑾殉难七十周年
3.秋瑾传略(续)——纪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女革命家秋瑾殉难七十周年
4.秋瑾女性革命家的舞蹈形象构建与解读
5.论夏衍话剧《赛金花》的“以史鉴今”——以《自由魂》中秋瑾形象为对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瑾文体革新理论与实践考论(一)【内容提要】关于秋瑾与近代文学革新之关系,是一个尚未引起重视和得到发掘的重要问题。

务实、尚俗、切用、崇外、求变、创新,共同体现出秋瑾文学革新的理论取向和写作态势,其中有关白话“演说”活动的倡导组织、理论建树和写作实践,尤具创新精神和文体意义。

她的白话文创作在晚清白话文运动中具有典范性,并代表着近代散文发展的正确方向。

秋瑾关于文体革新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散文的近代化进程中有着独特价值和重要地位。

【关键词】秋瑾;晚清白话文运动;演说;理论与创作;文体意义“俗语文体之流行,实文学进步之最大关键也”①,这是近代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梁启超的一句名言。

秋瑾之于这种“流行”,可谓身体力行,功绩卓著。

秋瑾的时代,晚清白话文运动已经高潮迭起,白话报刊、白话丛书、白话教科书成为白话文运动的三大景观,白话观念逐渐流行,白话文学尤其是通俗文艺领域的白话创作已较普遍。

但作为文人作家一般还是谨慎从事留有余地的,裘廷梁、陈荣衮等倡导白话的论文本身就是用文言写的,梁启超“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②的“新文体”风靡一时,但毕竟还不是白话文,只能“言文参半”。

在那个时代,除小说、戏曲、说唱之外,纯粹的、成熟的白话诗文还不多见。

唯其如此,20世纪初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作家的白话作品特别是秋瑾的白话文创作就弥足珍贵。

在海内外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中,秋瑾是得到充分研究的作家之一,业已取得丰硕成果。

目前,除了在有关其生年的确定上尚难定论而各执一说之外,其余方面诸如思想意蕴、艺术风格等皆已形成共识。

然而“秋瑾研究中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似乎有‘微观化’倾向”③,宏观研究相对稍显薄弱。

本文试从秋瑾文体革新的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入手,探讨秋瑾与中国文学近代化之关系,以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应有关注。

一、秋瑾文体革新理论发微现行《秋瑾集》④中,没有专门讨论文学理论的篇章,亦无系统论述文体革新的文字,故前人和今人所撰各类文学批评著述,均未涉及秋瑾之文学观。

如果结合入清以来复古与创新的文学思潮,着眼于秋瑾与改良派文学革新及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联系,特别从创作实践反观理论倾向并将其置之于传统女性文学的整体背景之上,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她的变旧创新的理论取向和写作态势。

务实“时局如斯危已甚,闺装愿尔换吴钩”⑤,“我欲期君为女杰,莫抛心力苦吟诗”⑥。

这是秋瑾对徐氏姊妹的劝勉,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

秋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人或才女,她首先是一位革命家和爱国者。

关怀人生,直面现实,倡导女权,投身革命,贯穿于她的短暂生命历程。

她不仅有着革命的愿望,更有着革命的实践。

务实,成为其人其文的一种本色。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⑦,龚自珍的这两句名言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清代社会政治与文化心理的基本特征,成为对那个时代的知识阶层精神面貌的生动写照。

纵观清代文学思潮,无论“神韵”、“性灵”,抑或“格调”、“肌理”,无不缺少一种直面现实的勇气和致用务实的姿态,尽管这些产生于特定历史环境和文化氛围之中的不同流派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

及至嘉道时期,学风士风文风方才发生深刻变化,“经世致用”的思想日渐深入人心。

此后伴随着“讥切时政,诋排专制”⑧的时代潮流,文学日益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政治,于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应运而生。

变法救亡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文学成为启蒙新民的法宝。

继改良派作家而后起的秋瑾,正是自觉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心系现实,志在革命,将文学创作与实际斗争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思想解放的武器和民主革命的号角。

这种根植于广阔的现实生活和火热的革命运动的务实品格,不仅使秋瑾的文学创作迥然不同于前代以风花雪月、离愁别绪为能事的女性文学传统,也有别于同时期其他作家特别是旧派作家远离时代、逃避现实、漠视政治的创作倾向。

即使在革命派作家中,其昂扬奋进的人生态度和务实尚真的创作精神,也是颇具代表性的。

翻开《秋瑾集》,一股浓烈的时代气息扑面而至。

妇女解放,反清革命,武装斗争,平等自由,这些新旧世纪之交的最强音,始终激荡于她的笔底。

充实的内容,奋发的斗志,炽热的情感,雄健的格调,足令女性文学别开生面。

她在《白莲》诗中写道:“国色由来夸素面,佳人原不藉浓妆。

”咏花即咏怀,这实际上从侧面表露出秋瑾去虚妄、尚朴实的审美情趣和创作原则。

真知灼见与真情实感,正是秋瑾文学创作的思想价值与艺术魅力之所系。

尚俗《秋瑾集》中不乏典雅婉丽之作,但其诗文的主导风格却是通俗晓畅,平易浅白,具有鲜明的平民色彩和普及效应。

这是与她适时尚俗的文学观念和唤醒民众的政治抱负相一致的。

为了适应开通民智、鼓动革命的需要,秋瑾大胆采用白话着文,俗语入诗,写出了纯熟的白话文和新异的“歌体诗”⑨,直至“谱以弹词,写以俗语,欲使人人能解”⑩。

凡此种种,构成了秋瑾文学创作最富建设性的部分。

即使她的文言诗文,亦少用典,多口语,通俗自然,平易生动,且不大受旧诗韵律的束缚,多采用比较自由舒畅的歌行体和梁启超式的新文体写成。

秋瑾是一位有着较高文学修养的作家,她的书信作品不乏骈语甚至通篇骈体,早期诗词亦多婉丽幽雅之辞。

但投身革命以来的后期之作则日趋通俗,这充分说明尚俗是她的一种艺术自觉,雅而能俗,正是秋瑾的过人之处。

虽然她没有给我们留下更多的通俗化主张,但这种尚俗适时的艺术追求仍然十分可贵,在从黄遵宪“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到胡适“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的语言解放与文体自由的历史进程中,秋瑾以自己富有成效的创作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俗化是中国近代文学的总体走向,从鸦片战争爱国诗潮到改良派的报章文体,莫不致力于此,尤以黄遵宪、梁启超的通俗化理论最为鲜明和系统。

但是在创作实践上,革命派作家的成绩更为突出,秋瑾、邹容、陈天华、高旭、马君武等人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甚至连“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也顺应通俗化的趋势,写有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革命歌》、《逐满歌》。

应该说,在文学通俗化的道路上,秋瑾是近代著名作家中成效最为显著的一位,她在诗歌、散文、俗文学诸领域的通俗化实践,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从而奠定了她在近代文学革新中的历史地位。

切用秋瑾是一位时代的歌手,其文学活动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言志缘情,自不必说,但更多的是为了服务于民主革命斗争和妇女解放运动。

这种创作上的实用主义,是对空谈性情无病呻吟的文学传统和文坛现状的反拨,与梁启超等改良派作家的功利文学观是相通的,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

她倡导演说文体,谱写大众唱歌,正是注目于诗文的实用价值和社会效应。

她的现存散文作品,均系实用性质的政论、演说、题辞、文告、书札之类,是一位女革命家战斗生涯和心路历程的生动记录。

长篇弹词《精卫石》也是出于宣传革命的需要,“但祈看者须细味,莫作寻常小说看,其中血泪多多少,无非要警醒我同胞出火坎。

”真人真事,现身说法,旨在唤醒女界,同建共和。

她甚至还翻译过《看护学教程》。

诚然这只是一种普通的译着,并无多少文学色彩可言,但在翻译活动方兴未艾和文学翻译尚不发达的1907年,仍然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秋瑾的切用作风。

纵观秋瑾的文学创作,可谓叛逆女性的心声,反帝爱国的战歌,妇女解放的宣言,民主革命的号角,是她投身革命的武器,具有一种特殊的功用和风采。

她的作品已不再是茶余饭后的点缀和呈艺侑觞的工具,也并非藏之名山的孤芳自赏,而能直接作用于民众,服务于革命。

其诗文产生于讲坛,发表于报刊,传唱于女界,流播于大众,真正发挥了实际的作用。

“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

”这一20世纪初年进步作家的共同价值取向,在秋瑾的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崇外中国近代文学的革新,呈现出自身嬗变与“别求新声于异邦”的双向发展趋势。

如果说魏源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还停留于坚船利炮等西方物质文明的层面上,那么,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黄遵宪为代表的改良派则注目于西方的精神文明。

梁启超就曾赞叹“欧洲之意境、语句,甚繁富而玮异,得之可以陵轹千古,涵盖一切”;康有为则主张“更搜欧亚造新声”;黄遵宪更能“吟到中华以外天”。

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学,革新和发展中国文学,已成为时代的必然。

秋瑾正是在这一历史潮流中率先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著名文学女性。

秋瑾是近代中国女界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最杰出的代表。

她敢于冲破重重束缚,“钗环典质”,“骨肉分离”,东渡日本留学,投身革命运动,既是一位反封建的新女性,也是一位西方先进思潮的接受者和传播者。

她的作品中有不少是直接赞颂西方文明的,如诗歌《我羡欧美人民啊》及诗句“成功最后十五分,拿破仑语殊足取”、“卢梭文笔波兰血,拚把头颅换凯歌”等。

又如弹词《精卫石》第五回《美雨欧风顿起沉疴宿疾,发聋振聩造成儿女英雄》,其中就有大段唱词和说白铺叙与描绘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充满了向往之情。

她又接受了外国爱国歌词的影响并借鉴近代学堂乐歌的形式,写成了《勉女权歌》等一系列新体诗歌。

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还表达了“他年共唱摆仑(拜伦)歌”的志向,这与同时代的苏曼殊所说“丹顿(但丁)裴伦(拜伦)是我师”一样,均体现出一种崇尚外国文学的思想境界和艺术追求。

求变晚清文学变革,不同于历代以复古为革新者,而能否定传统,面向未来。

这固然与传统文论中的因革观念有关,但更受益于西方思潮中的进化论思想。

秋瑾有着一种“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转坤力挽回”的坚定信念,变封建专制创民主共和,变旧式女子为新的女性,铸就了她“惹得旁人笑热魔”的叛逆性格。

一反传统,变革现状,其人品与文品皆可作如是观。

秋瑾的文学创作能够摆脱唐宋、文笔、雅俗的怪圈,大胆变旧创新,努力写出自己的个性,在传统女性文学中面目一新,在整个近代作家中亦能独树一帜。

创新秋瑾是一位选择了新的人生理想和生活道路的新女性,她的文学创作同样呈现出新异的面目,创新意识十分突出。

如果我们联系秋瑾留日前后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实际来看,就会真切感受到其文学创新是伴随着思想解放而逐渐展开的。

她虽然还不可能创造出崭新的文学形式,但新名词、新语句、新境界、新风格、新形象、新情趣,已在后期创作中随处可见,形成主流,其内容之新异自不待言。

她的白话文创作在五四以前的著名作家中是最富实绩的;她的“歌体诗”是一种最接近于白话新诗的过渡形式;她的词作豪放凌厉,不让须眉;她的弹词一洗幽怨,高唱入云,“欲使人人能解,由黑暗而登文明”。

没有一种刻意求新的精神,这些成就的取得将是难以想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