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十四年抗战”革新学生的历史观
抗战十四年主题教育
抗战十四年主题教育抗战十四年的主题教育抗战十四年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一年,这一年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决战、战役,也涌现出了许多英勇的抗日将士和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
抗战十四年的主题教育,旨在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深入研究和总结,向后代传承英勇抗战精神,提高国民的爱国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
一、抗战的背景和意义抗日战争始于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9月,共持续了八年两个月零一天。
而抗战十四年是抗日战争的最后一年,经历了战争进程中的艰难困苦、前途未卜,但也迎来了战争最后的胜利。
抗战对于中国而言意义重大,不仅是一场保卫国土的战争,更是国民精神的觉醒和团结的象征。
抗战十四年的主题教育,就是要让人们深入了解抗战背景和意义,认识到战争对于国家和民族的伤害和重要性,进而进一步强化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
二、英勇抗战英雄的事迹抗战十四年中,有许多英雄在战场上诞生,他们出生入死,英勇拼搏,为保家卫国、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例如,杨靖宇将军在东北地区领导抗日游击队对日本占领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而刘邓大军在长征中多次战胜敌人的围剿,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人民军队的英勇斗志。
这些英勇抗战的英雄事迹,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勇往直前的精神,也给后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力量和榜样。
三、战争的伤害与复兴的希望抗战十四年是抗日战争的最后一年,也是战争最为激烈和痛苦的时期。
在这一年里,日本侵略军采取了残酷的战术,对中国军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和焚杀。
然而,正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中国军民展现出了坚忍不拔的精神,与日寇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战争的伤害和痛苦是巨大的,但正是这样的伤害和痛苦,激发了中国人民对国家繁荣昌盛和自由平等的追求。
抗战十四年的主题教育要让人们认识到战争的伤害和痛苦,进而激发出对复兴希望的追求。
四、传承抗战精神,不忘历史抗战十四年的主题教育,不仅要研究和总结历史,还要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
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对中小学生日常教学有何影响
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对中小学生日常教学有何影响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对中小学生日常教学有何影响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函件表示,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的内容。
教材的这一修改对中小学生日常教学来说有何影响?涉及改动的内容多不多?下面店铺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对此,四川省教育厅相关处室表示,目前暂未收到教育部纸质文件,收到正式文件后,将会按照相关要求及时进行该项工作。
同时,记者从成都部分历史老师处了解到,在日常教学中,涉及“抗战”的内容,老师们多是讲述的“八年全面抗战”和“六年局部抗战”的概念,很少单独提及“八年抗战”,“现在我们使用的历史教材中似乎也没有’八年抗战’的字样”,因此这一改动内容对日常教学来说影响并不大,而且在成都近两年历史科目的中考题中,也曾考查过“十四年抗战”的相关内容。
“十四年抗战”曾入成都中考历史题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历史老师叶德元介绍,他早在2015年参加全国历史学术年会时,就有学者在会上提出过“十四年抗战”,在日常教学中,他给学生讲述的也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是局部抗战的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起,开始全面抗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中历史老师刘小芳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十四年抗战是符合历史史实的,我们也一直是这样讲的。
”叶德元说,初中历史涉及抗战的内容,主要在八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学习,因此,即便教材要进行相关内容的修改,也不会影响学生下学期开学后的学习内容。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成都近两年历史科目的中考题中,也曾考到过“十四年抗战”的内容。
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是对历史的尊重
龙源期刊网 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是对历史的尊重作者:刘博来源:《广西教育·D版》2017年第03期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的《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引起广泛关注。
该函件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对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的均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实际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及时间长短并不统一。
最常见的有两种说法:从1937年“七七事变”算起的“八年抗战”;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的“十四年抗战”。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进入了局部抗战阶段,即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部分华北和华中地区的中国军队在进行抗战。
从1937年7月至1945年,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即“八年抗战”,也是国共合作的全面抗战时期。
由此可见,抗日战争应由两个阶段组成,合起来即十四年抗战。
这次更改抗战时间的说法,之所以会造成如此大的反响,主要在于教科书长期被奉为唯一标准,对人们造成的影响至深。
其实许多人在中学时代都困惑过,抗战明明分为两个阶段,但考试时抗战时间却只能写八年。
模糊的教材术语与广泛流行的习惯说法,使得其他答案都被判定为错误。
如今统一树立这一概念,无疑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对历史的尊重,局部抗战的历史贡献不应被忽略,更不应被抹杀。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历史,不能忽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的长期而巨大的牺牲。
正视历史才能走向未来。
法国思想家雷蒙·阿隆说过:“历史展示的是现在与过去的一种对话,在这种对话中,现在采取并保持着主动。
”过去教科书中的错误,我们要有勇气去改正,在教科书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是我们自信审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体现。
抗日战争历史教育主题班会《铭记历史,振兴中华》
抗日战争历史教育主题班会《铭记历史,振兴中华》一、班会背景为深入学习和领会抗日战争的历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特此举办抗日战争历史教育主题班会。
本次班会的主题为《铭记历史,振兴中华》。
二、班会目标1. 加深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2. 强化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班会内容1. 抗日战争历史概述介绍抗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帮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2.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讲述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以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怀。
3. 抗日战争的历史教训和启示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教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4. 振兴中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探讨如何振兴中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四、班会形式1. 采用讲解、视频、讨论等多种形式,丰富班会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邀请历史老师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的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五、班会安排1. 时间:XX年XX月XX日2. 地点:XX教室3. 参与人员:全体学生及班主任六、班会准备工作1. 组织者:班主任2. 准备内容:班会主题、内容、形式、安排等3. 准备材料:PPT、视频、讲座专家等4. 宣传发动:提前向学生宣传班会内容,引导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actively.七、班会总结本次班会旨在通过学习抗日战争历史,让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展望未来。
通过本次班会,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了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希望大家能够以此次班会为契机,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历史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十四年抗战”革新学生的历史观
历 史教材 是传授历 史知识 的重要 工具 书 , 也 是进行爱 国主义教育 的重要载体 。“ 八年抗 战” 改
为“ 十 四年抗战 ” , 也将对历史教学提 出新 的要求。 阳桃说 ,修改之后要求学生掌握 的历史知识增 加
战争 的序幕 , 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 了深刻影 响。 据 了解 , 作为侵 略 国 , 日本 在描述侵 华战争 时 , 就 是 将“ 九一八 ” 事变作 为时间起 点的。 抗 战史研究专家 、北京 大学历 史系教授徐勇 也认为 , 虽然海峡两岸此前 都习惯 称之为“ 八年抗 战” , 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 的研究成 果来看 , “ 十四
函》 , 要求 各级教育主管部 门全 面排查 , 将“ 八 年抗
战” 改为 “ 十 四年抗 战” , 并视情 况修改 与此相关内 容, 确保1 对 = 突 出“ 十四年抗战’ 概 念。 教育部表示 , 将“ 八年抗 战” 一律改 为“ 十 四年
抗 战” , 全面反 映 I E I 本 侵华罪 行 , 强调 “ 九一八 ” 事 变后 的 1 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 通的整体 , 应 在课 程教材 中予 以系统 、 准确体 现。 教育部要求 , “ 十四年抗战”概念应覆 盖大 中
小所有学段 、 所有相关学科 、 所有 国家课程 和地方
八, 九一八 / 从那个悲惨 的时候 ……” 这首流亡
歌 曲所反 映 的“ 九一八 ” 事变 , 将在今 后 的历 史教
材 中被赋予新 的意义 。
近 日,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 司下发 《 关 于在 中小
学地方课程教材 中全面落实 “ 十四年抗 战” 概念 的
现代史料 学会副会 长王 建学教授 说 , “ 九一八 ” 事 变是 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 ,揭开 了世界反 法西斯
14年抗战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14年抗战主题班会教案内容14年抗战主题班会1一、活动目的14年抗战主题班会2一.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抗战精神”在新时期发扬光大,传承后世,铭记历史,拥抱未来,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全民族的自信力和凝聚力。
二 .活动准备:1 .收集英雄故事;2 .表演节目的同学进行排练三.活动过程:(一)导入生1:9月的摇篮,摇出了白鸽飞满蓝天。
一声声鸽哨一声声祝福,撒落在高山,撒落在平原。
生2:面对和平与幸福,我们怎能忘记过去,而今天,在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的今天,我们不会不怀念,我们不会不重温65年前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一位位抗日英雄,一幕幕场景在我们眼前闪过。
一朵朵鲜花,述说着当年的故事,是他们的英勇铺就出今天光辉的征途。
(二)回顾介绍抗日英雄的事迹1.请听抗日英雄故事介绍。
(左权)生1:长江和黄河唱着抗日英雄的赞歌,歌声震荡着山河。
纪念碑展示出他们的伟岸,国旗上浸满他们的血汗。
他们的身躯,已化作一座座高山,他们的胸脯,已变为一片片平原。
每当南风吹来的时候,我总听到那深情的述说,述说着英雄的故事。
生2:英雄的事迹气壮山河,让人荡气回肠。
生1:可是,同学们,更多的英雄我们并不知道他们姓什么,叫什么。
生2:大山野里,风儿问我,你知道他们的姓名吗?在小河边,水波问我,你知道他们的姓名吗?我摇头说不知道。
他们的身躯在山野,在河边长眠,我们怎能忘记这一切。
生1:是的,我们应该记住他们的英雄事迹,应该感谢他们,感谢党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让我们放歌高唱吧!请听歌曲我向党来唱支歌。
(三)介绍抗日小英雄生2听!红星闪闪,脚步声声!那是我们的同龄人,战争时代的小英雄向我们走来。
请听我们身边的英雄故事。
生1:小兵张嘎是一位勇敢的小英雄,他的事迹值得我们去学习生2:是的,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出现了很多的小英雄,王二小就是其中的一位,请听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齐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四)学英雄、谈感想生1:同学们,就是那一个个英雄伴我们成长,给我们力量,教我们去克服困难。
学习历史明理崇德尊重历史面向未来——简谈“十四年抗战”
学习历史明理崇德尊重历史面向未来——简谈“十四年抗战”发布时间:2021-09-15T02:20:32.11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3期作者:刘云敏[导读] 在我的的历史课堂上,曾经有好学多思的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老师,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刘云敏河北省沧州市第一职业中学在我的的历史课堂上,曾经有好学多思的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老师,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就开始了,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共十四年的时间,为什么影视作品乃至教科书里一直说的是八年抗战呢?”可见,从基层教学实践来看,抵御外辱的伟大抗日战争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前后持续了多少年,这是一个应该认真思考和从新确定的历史问题。
2017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全部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的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的概念。
将“八年抗战”修改为“十四年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抗战精神的弘扬和传承,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一、确定“十四年抗战”是尊重和敬畏历史的历史教育必然选择“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概念。
从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45年8月15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历经8年,这种计算方法是以全国性抗战为时间起点,“八年抗战”的称呼也在此前的历史教育和官方宣传中一以贯之。
而如果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南满铁路挑起“九一八事变”算起,抗日战争的时间则向前回溯了六年,“十四年抗战”的计算方法是以局部抗战为起点算起。
在官方文献中,两种抗日战争开始时间的计算方法都有表述。
九一八事变标志的是日本侵华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卢沟桥事变则标志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了侵华战争,也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即全国抗战的开始。
中小学生课程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中小学生课程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导读: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了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
文件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具体内容请看如下信息,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网!“十四年抗战”概念确实有悖于我们耳熟能详、已成为常识,并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八年抗战”概念。
而与舆论表现出的惊讶不同,学术界其实一直存在“十四年抗战”和“八年抗战”两种说法。
例如,早在1995年即二战结束50周年之际,北大教授金克木就曾说道:“追本溯源,大战的开始并不是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也不是1941年6月德国袭击苏联,也不是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引起英、法对德宣战,实际上是日本侵略中国战争中的1931年沈阳的‘九一八’和1932年上海的‘一二八’……”但是,对于十四年抗战概念于史有据乎?我们还必须得回到历史当下。
十四年抗战有历史支撑日本帝国自明治维新后以英为师,脱亚入欧,内政外交追随世界列强的殖民逻辑,企图“八纮一宇”,开疆土于四方,通过“赌国运”,在清末接连战胜两个大国中国、俄国。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重创了日本列岛,为解决经济危机,日本政坛与欧洲意、德一样,普遍右转,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开始抬头并影响日本政治,九一八事变就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发生。
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国民政府一直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借口,消极应战。
蒋介石认为当时中国的政治、财政、军备,无法与已经现代化了的日本抗衡,中国只能暂时隐忍。
但隐忍并不意味着投降,国民政府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开始布置国防工程,并将一部分工厂向内陆迁徙,加强对经济资源的调查和管控。
而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立即通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抨击蒋介石不抵抗主义的政策,提出通过抗战“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并在东北组织了磐石游击队、东满游击队、珠河游击队等七支抗日游击队。
8年抗战改为14年的原因
8年抗战改为14年的原因“八年抗战”的说法已持续七十余年,现在突然被“十四年抗战”所取代,一夜之间成为中小学教材所尊奉的标准话语。
据称促成此改变的契机,是抗联老战士、黑龙江省原副主席李敏辗转提交给全国两会的建议。
由此似可推测,李敏的初衷首先是将抗联历史计入中国波澜壮阔的抗战史。
但由八年向十四年的转变,可能超出李敏意料外的一个后果是,它在根本上重新定义了“抗战”。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入侵中国的两个关键性节点。
所不同的是,九一八事变后,国家层面并未与日军做总体性直接对抗,零星的反抗只在民间存在;而卢沟桥事变之后,则是举国体制被拖上战车。
“八年抗战”的说法,坚持的是政府本位的历史观,“十四年抗战”则是社会史的思路。
彼时训政的国民党提出“八年抗战”的说法,并不令人意外;而就当时“在野”的共产党而言,“十四年抗战”的叙事更符合实情。
即便如此,1931年至1937年的抗战,仍不能简单理解为“在野党”奋起而“执政党”隐匿的一次保家卫国行动。
让我们回到1931年,九一八之后,东北军一枪未发,张学良率部下退回关内……中国创刊最早的报纸上海《申报》9月20日始大篇幅报道此事,标题为《日军大举侵略东省:蔑弃国际公法,破坏东亚和平,沈阳辽阳长春安东营口等处均被侵占》。
开头的总括性综述称:“十八日下午十一时,驻南满线日军四十名,突将皇姑屯北宁铁路拆毁,开始军事行动。
十九晨二时,日军第二师团进占商埠地及沈阳城。
咨意搜索,省府及兵工厂粮秣厂均被焚毁。
同时日军炮击北大营,因边署严令各军镇静,故军民死伤甚众,警察伤亡尤多。
北大营驻军沿沈海线东退,途中被日兵截击,伤亡甚众。
北大营及东北大学全被日军占领,交通完全断絶。
荣臻(边署参谋长——作者注)及荣家属均被日军逮捕,第一旅长王以哲殉难。
营口十九晨八时亦被日军占领,站长、警务长被俘。
日海军在营登岸,距营八里埋设地雷,防止客车前进。
长春十九晨十时陷落。
教材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更完整地认识抗战历史
龙源期刊网
教材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更完整地认识抗战历史
作者:
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年第02期
近日,媒体关于中小学教材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报道,引起大家的关注。
关于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国家记忆,中国人要世世代代铭记。
历史教材是青少年学习历史的主要载体,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首先要修改好历史教材,全面完整地反映这段历史,使青少年形成清晰的历史认知。
以往的历史教材对抗战历史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讲起,然后讲“七七事变”,再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间跨度是十四年,但没有明确提出过“十四年抗战”的概念。
修改后,在教材中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既尊重历史事实,又有利于学生形成更加完整、清晰的抗战持续时间的概念。
在修订历史教材时,应重点突出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包括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坚决抵抗日本侵略,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应更加明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十四年抗战与中学抗战史教学初探-2022年教育文档
“十四年抗战与中学抗战史教学初探-2022年教育文档当下,“十四年抗战”概念“不仅为学界所接受,而且已成为社会各界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史的主流认识”[2]4。
2022年1月3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级各类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并视情修改相关内容。
这表明,在抗战已结束70多年的今天,“十四年抗战”概念终于通过进入教材的形式加以确定,解决了长期为学界所争论的抗日战争的开端及抗战时间的界定问题。
一、中学历史教学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之意义作为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十四年抗战”的提法有着充足的材料佐证和学术依据,它在中小学教材中的落实,对中学教育尤其是历史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的全过程,养成学生清楚连贯的历史知识“十四年抗战”提法将1931年到1945年视为一个整体,把全面抗战前的局部抗战放在“十四年抗战”的框架中,更准确反映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大规模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更真实地呈现了日本侵华和中国人民抗战的全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十四年抗战”概念并不是对“八年抗战”的否定,而是更全面、系统、客观地看待历史。
“十四年抗战”的提法系统地梳理了抗日战争史,依据史实重新审视了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局部抗战”及其地位。
这一时期的抗战主要包括东北地区的抗战,“一二八”事变后淞沪地区的抗战,长城地区的抗战,绥远、察哈尔、热河等地的抗战,以及“华北事变”前后华北地区和其他地区的抗战和反日斗争等。
可以说,“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明确,就是将七七事变之前的中国局部抗战纳入“抗日战争”这一历史概念之中,强调抗战的持续性,即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历史概念连贯起来,不再局限于此前的“八年抗战”“全面抗战”。
(二)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理解日本侵华的本质和危害,养成学生明变求因的能力中学历史教学不能局限于知识的教授,而应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能力,换言之,历史教学应看轻学生的记忆,而看重他们的体会[3]。
抗战胜利纪念日如何促进学生历史学习
抗战胜利纪念日如何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每年的 9 月 3 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的日子。
对于学生而言,抗战胜利纪念日不仅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一个促进他们深入学习历史、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契机。
首先,抗战胜利纪念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平日里,历史学习可能会让一些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只是一堆需要背诵的年代、事件和人物。
然而,当抗战胜利纪念日来临,通过各种纪念活动和宣传,能够让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观看抗战题材的纪录片或电影,让学生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和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往往比书本上的文字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他们想要了解更多背后故事的欲望。
其次,抗战胜利纪念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这一天,各大媒体、图书馆、博物馆等都会推出与抗战相关的专题节目、展览和书籍。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的抗战展览,让他们近距离观察历史文物,感受那段历史的厚重;推荐相关的书籍,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拓宽历史知识面;鼓励学生观看电视上的专题节目,聆听专家学者的解读,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这些丰富多样的资源,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抗战历史,构建起更加全面、立体的历史知识体系。
再者,通过抗战胜利纪念日,学校可以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比如举办抗战历史知识竞赛,让学生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主动去查阅资料、整理知识点,从而加深对历史的记忆和理解;开展主题演讲比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抗战中的英雄故事,表达对先烈的敬仰之情;还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抗战中的人物,亲身体验当时的情境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还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抗战胜利纪念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学习抗战历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资料。
如何让抗战历史在青少年中传承下去
如何让抗战历史在青少年中传承下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抗日战争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篇章。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敌入侵的英勇斗争,更是一段饱含血泪与坚韧的历史记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让这段历史在青少年中传承下去,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让他们深入了解抗战历史,不仅能够铭记先辈们的英勇牺牲和无私奉献,更能从中汲取力量,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教育是传承抗战历史的重要途径。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当将抗战历史纳入教学体系。
在历史课程中,要确保抗战历史的内容详实、准确,不仅仅是讲述战争的经过和结果,更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意义。
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展示、实地参观、角色扮演等,让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受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和教学能力,能够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将抗战历史中的复杂问题讲解清楚。
同时,教师自身也要充满激情和使命感,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这段历史的兴趣和关注。
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同样不可或缺。
家长可以通过讲述家族中的抗战故事,让孩子了解身边的英雄事迹。
一起观看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阅读相关的书籍,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传递抗战精神。
其次,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也是传承抗战历史的有效手段。
可以举办抗战历史主题的展览、讲座、演讲比赛等。
展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文献等形式,直观地展现抗战的场景和历史细节;讲座则邀请专家学者,深入解读抗战历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演讲比赛则鼓励青少年亲自参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感悟。
此外,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创新传播方式。
如今,青少年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我们可以通过制作精美的短视频、动画、网络游戏等,将抗战历史融入其中。
比如,开发以抗战为背景的游戏,让玩家在游戏中体验战争的残酷和胜利的来之不易;制作有趣的抗战历史科普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
纪念抗日战 争胜利对学生历史观的培养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对学生历史观的培养《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对学生历史观的培养》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战争如同黑暗的漩涡,带来无尽的痛苦与创伤。
而抗日战争,作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抵御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一段永远值得铭记的历史。
对于学生而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培养他们正确的历史观方面。
抗日战争是一部充满血与泪、坚韧与抗争的壮丽史诗。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华大地遭受了日本侵略者的肆意践踏,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英勇的中华儿女并没有屈服,他们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
从东北的林海雪原到江南的水乡稻田,从华北的平原到西南的山地,无数的抗日英烈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这段历史是培养历史观的基础。
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来之不易。
他们会知道,如今的幸福生活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这种认知会让他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环境,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抗战中,涌现出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
他们有的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有的在后方默默奉献,有的为了保护同胞不惜牺牲自己。
这些英雄们展现出了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生在了解这些事迹的过程中,会受到这些价值观的熏陶,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导向。
他们会明白,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追求个人的私利,而在于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
同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历史是复杂多面的,对于抗日战争的研究和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事实陈述上,更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教训。
学生在探究这段历史的过程中,需要学会辨别各种资料和观点,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正确看待各种问题和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洪袁舒委员:将十四年抗战史写入教材刻不容缓
洪袁舒委员:将十四年抗战史写入教材刻不容缓
作者:彭溢郭铭华
来源:《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7年第2期
(2016 年3 月14 日《黑龙江日报》)中央已明确提出“十四年抗战”的概念,但现有的教科书却没有及时体现。
我省全国政协委员洪袁舒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
了让年轻一代牢记国耻,吸取历史惨痛教训,将中国人民“抗战十四年”这一光辉历史纳入我
国的中、小学历史教科书,刻不容缓。
洪袁舒介绍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科书上虽设有九一八事变的内容,但没有‘九一八
事变是抗日战争开始’或‘十四年抗战’等内容的表述;人教版高一历史课本中关于‘抗日战
争的爆发’的内容,是从七七事变讲起的。
”
她认为,历史上“八年抗战”的提法一直影响着中小学关于抗战历史的教育,这是违背历
史事实的,也是对国家领土和主权的模糊认识。
“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从哪一年开始的问题,历史早有定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到,中国人民经
过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洪袁舒告诉记者,为此,她建议尽快将中国人民“抗战十四年”这一历史事实统一规范地纳入到我国的中、小学历
史教科书中,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中华民族遭受日本侵略者入侵时奋起反抗、坚持抗战十四年
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可歌可泣的历史。
“首先,应在中、小学历史及政治类教科书中将九一八事变明确为抗日战争爆发的起始点,时间概念强调为十四年,取代原有提法。
其次,在小学升初中考试中加入关于抗日战争内容的
简单试题;在中考试卷里加入抗战历史内容的试题。
”。
_十四年抗战_与中学抗战史教学初探_陈艺瑞
;
关键词 十
四年抗 战
历 史教 学 教 学设 计
;
近 年 来 关 于抗 战 开 端和 时 间 界 定 的 问 题
,
的 决 战 阶段
。
也 就 是 说 中 国 抗 日 战争 应 包 括
,
逐渐 明 晰 了
” “
。
史学 界 主流 观点 认为
”
“
,
十四年
中 国 局 部 抗 战 和 全 国 性抗 战 两 大 阶 段 在 内 的
日
争 的 开端 及 抗 战 时 间 的 界 定 问 题
“
一
。
以 举 国 之 力 全 面 抗击 并最 终 战 胜
本侵 略者
、
中 学历史 教学 落 实 十 四 年抗 战 概念
”
[
4]
中 国
]
.
社 会 科 学 院 语 言 研 究 所 现代 汉
.
[
7
]
麦 迪逊 辩论 美 国 制 宪 会议记 录
,
现 行 中 学 历 史 课 程标 准 《 义 务 教 育 历 史 课
程 标准
(
”
“
(
2 0
1
1
年版
)
》
与 《普通 高 中 历史课 程标
日
战 之说
”
。
因 此 对 全 面 抗 战 之前 的 六 年 局
“
” “
,
,
准 实验
)
》
都没有 明确 界定抗
《
战争 的 开 端及
(
部 抗 战 大 多 语焉 不 详 缺 乏 具体 史 实 的 叙 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十四年抗战”革新学生的历史观
作者:王振亚
来源:《湖南教育·C版》2017年第01期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这首流亡歌曲所反映的“九一八”事变,将在今后的历史教材中被赋予新的意义。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中小学教材为何将“八年抗战”更改为“十四年抗战”,又将带给学生怎样的历史观?
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的《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教育部表示,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
教育部要求,“十四年抗战”概念应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要全面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强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凸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
据了解,为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教材修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目前已全面完成修改。
2017年春季,各级各类教材将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十四年抗战”的提法更科学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究竟持续了多少年?其实,史学界一直存在着“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两种观点。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中提出,“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
“‘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专家表示,两种提法一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使用,已经约定俗成,其实质内容没有矛盾,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倾向于将“九一八”事变视为抗日战争的起点。
“用‘十四年抗战’取代‘八年抗战’的观点不仅是史学界的共识,也符合历史的真实。
”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教授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了解,作为侵略国,日本在描述侵华战争时,就是将“九一八”事变作为时间起点的。
抗战史研究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勇也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
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
事实上,以“十四年抗战”取代“八年抗战”早已有迹可寻。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当天的活动现场出现了14个方阵、140面彩旗,鸣响了14声礼炮,放飞了14000只气球。
要革新的不仅是概念
“九一八”事变之后至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前,中国大地上的抗日烽火就没有熄灭过。
“中国是最早开始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
”双峰县七中历史教师宋阳坤认为,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会更加突出“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有助于学生理清日本侵华历史的完整线索。
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历史教研组组长阳桃认为,将“八年抗战”全面落实为“十四年抗战”,不只是概念上的修改,更是对历史的尊重,对“九一八”事变后为抵抗日本侵略者而浴血奋战的前辈和先烈的尊重。
当前,一些“抗日神剧”将抗日战争娱乐化、偶像化、武侠化,这是一种错误导向,很容易使广大青少年产生认知偏差。
阳桃说:“抗日战争让中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和巨大的民族牺牲,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让青少年学到更准确的历史知识,有助于缓解‘抗日神剧’等历史泛娱乐化所造成的认识混乱以及价值观扭曲。
”
历史教材是传授历史知识的重要工具书,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也将对历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阳桃说,修改之后要求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也会相应增加,尤其是会增加对局部抗战阶段史实、史料的搜集、整理与讲解。
此外,“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之间是一段复杂的历史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各种历史事件复杂纷呈,如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也是值得历史教师探讨的课题。
“八年抗战”的提法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尤其将其写入中小学教材后对人们的影响更是根深蒂固。
河南省禹州市教体局工作人员许朝军认为,伴随着“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同时需要改变的还有很多。
比如,抗战历史学术研究的范围扩延,抗战精神的纵深发掘与提炼等,都需要随之完善。
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及时调整认识和转变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