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案
计算机教案4篇
计算机教案4篇(计算机课程教案)精选计算机教案1一、教学目标设计1. 了解利用科学计算免费软件__Scilab软件编写程序来实现算法的基本过程.2. 了解并掌握Scilab中的基本语句,如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能在Scipad窗口中编辑完整的程序,并运行程序.3. 通过上机操作和调试,体验从算法设计到实施的过程.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 体会算法的实现过程,能认识到一个算法可以用很多的语言来实现,Scilab只是其中之一.难点:体会编程是一个细致严谨的过程,体会正确完成一个算法并实施所要经历的过程.三、教学流程设计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几个基本语句和结构1、赋值语句(=)2、输入语句输入变量名=input(提示语)3、输出语句print() disp()4、条件语句5、循环语句(二)几个程序设计建议:直接在Scilab窗口下编写完整的程序,保存后再运行;如果不能运行或出现逻辑错误可打开程序后直接修改,修改后再保存运行,反复调试,直到测试成功.精选计算机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资源管理器2、学会多种方法启动资源管理器3、学会利用资源管理器查看和管理文件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资源管理器的认识与应用第一节《打开资源管理器》一、情景创设,激发兴趣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礼物,猜猜看是一些什么礼物,《3、认识资源管理器》教案。
其实礼物就在同学们的电脑里面,请打开“桌面"上的"礼物"文件夹去看看。
生:学生打开桌面上的"礼物"文件夹,查看各种类型文件。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的工具__"资源管理器"。
生:明白本课的基本学习任务。
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师: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能干,先把"资源管理器"找到,并打开。
生:学生根据经验操作,尝试打开资源管理器。
师:你是怎样找到"资源管理器"的。
计算机基础 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教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计算机教案(优秀7篇)
计算机教案(优秀7篇)计算机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会用计算器求数的立方根。
2、通过用计算器求立方根,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提高运算能力;3、利用计算器求立方根,使学生进一步领会数学的转化思想;4、通过利用计算器求值体验现代科技产品迅速、精确的功能,激发学习、探索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程序教学难点:准确的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三.教学方法启发式四.教学手段计算器,实物投影仪五.教学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现在我们回忆一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如何利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平方根?操作步骤?练习: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1)一三;(2)23.45在初一学习了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平方或立方的方法?(由学生回答操作过程,并对比两者的差别与联系)对于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我们已经熟悉了,那么如何用计算器器其一个数的立方根?与求平方根有何区别和练习?对于求立方根和平方根的操作过程基本相同,主要差别是在开方的次数上,因此要注意其立方根时开方数是3。
例1.用计算器求分析:求解时要用到上方的键,因此要用到“2F”功能键转换。
解:用计算器求的步骤如下:=5小结:从这道题刻一个观察出用计算器求立方根和平方根十分类似,区别是在倒数第二步的按键将改为改为,只是次数不同。
例2.用计算器求解:用计算器求的步骤如下:≈12.26小结:由于计算器的结果较精确小数的位数较多,在遇到开方开不尽的情况下,如无特殊说明,计算结果一律保留四个有效数字。
练习:求下列各式的值(1);(2) ;(3) ;(4)(5)(6) (7)(8)(9)(10)例3.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精确到0.01)(1)解:用计算器求的值:(2)解:用计算器求的值:六.总结今天学习了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求立方根的方法与平方根的方法类似,但要注意开方次数。
做题要细心仔细,严格按照步骤操作。
七.作业A组1、2、3八.板书计算机教案篇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陕西省九年义务教育九年制初级中学教科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第六节《计算机安全》的内容,本节内容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小学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小学《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概念及作用。
2.掌握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及硬件设备。
3.学会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概念、组成结构及操作系统功能。
难点:初步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并能够简单操作计算机。
三、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概念2.计算机组成结构及硬件设备3.计算机操作系统基本功能四、教学步骤1.引入:学生观看计算机基础知识视频,了解计算机的作用和重要性。
2.讲解:老师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概念,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定义。
3.实践: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及硬件设备。
4.讲解:老师向学生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如桌面、文件管理、网上浏览等。
5.实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手动操作,体验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五、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老师通过实际操作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和操作系统的功能。
2.情景教学法:老师设计一些生动丰富的场景,引导学生通过情景模拟来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
3.体验教学法: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魅力和实用性。
六、教学评估1.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实际操作评估: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来评估其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老师应该关注和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计算机基础教案(大专)
计算机基础教案(大专)第一章:计算机概述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介绍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讲解各个阶段的的特点和代表机型。
1.2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硬盘等。
讲解各个硬件组件的作用和性能指标。
1.3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介绍计算机的软件分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讲解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
第二章: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功能讲解操作系统的定义、作用和功能。
介绍操作系统的常见功能: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
2.2 常见操作系统简介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界面和基本操作。
介绍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界面和基本操作。
讲解Mac OS操作系统的特点、界面和基本操作。
2.3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讲解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过程。
介绍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创建、删除、移动、复制、重命名。
讲解常用的系统设置和优化方法。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3.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常见类型: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3.2 网络协议与网络设备讲解网络协议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常见的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卡、Modem等。
3.3 互联网的基本使用讲解互联网的接入方式:宽带接入、拨号接入。
介绍浏览器的使用、搜索引擎的查找方法、电子邮件的基本操作。
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4.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界面。
介绍文档的创建、编辑、保存、打印等基本操作。
4.2 排版与美化文档讲解字体、字号、颜色、对齐等排版设置。
介绍插入图片、表格、图表、超等元素的方法。
4.3 高级应用技巧讲解文档的引用、脚注、尾注、目录的制作方法。
介绍文档的保护和共享功能。
第五章:电子表格软件5.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讲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界面。
计算机教案(优秀5篇)
计算机教案(优秀5篇)计算机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知道它的产生及传播途径,正确对待计算机病毒,了解计算机杀毒软件,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通过学习,要加强学生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和软件保护意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2、计算机病毒的产生、传播过程。
3、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技能目标:1、学会使用杀毒软件。
2、学会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杀毒、使用正版、安装软件、备份等)。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自觉遵守计算机信息安全和软件保护等条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2、计算机病毒的产生、传播过程。
3、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
4、计算机信息安全和软件保护的学习。
教学难点:1、认识计算机病毒。
※2. 正确使用杀毒软件。
3、如何加强学生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和软件保护的意识。
课前准备:windows xp系统、杀毒软件。
教学设备:机房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1、同学们平时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是否遇到过病毒?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病毒的一些知识,首先来看一则flash(播放flash:小胖vs电脑病毒)1、看了这则flash,大家有什么想法?2、flash中的小胖是怎么对待电脑病毒的?3、我们同学在使用电脑过程中,如果遇上病毒了是怎么解决的呢?4、看来同学们家里都很有钱,电脑中病毒了换一台就好了,你们的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也是不可取的,下面让同学们从书上、网上以及老师放在你们桌面上的资料里了解一下病毒,在看资料的同时找出下面四个问题的答案:(1)什么是电脑病毒(2)病毒的特征(3)病毒的传播方式(4)怎么预防病毒5、学生回答6、计算机病毒知识竞答7、小结:flash电脑病毒的自白8、看了病毒的自述,我们知道,其实计算机病毒并不可怕,大家回去可以为你的电脑做一次全身检查。
问题答案:(1)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原理。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
2. 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复杂概念。
2. 操作系统的具体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
2. 教学课件: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由哪些部分组成?二、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计算机的组成原理:硬件和软件。
a. 硬件:CPU、内存、硬盘、主板、显卡等。
b. 软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驱动程序等。
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三、讲解操作系统基础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操作系统的分类:单用户操作系统、多用户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等。
3. 常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OS等。
4.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文件管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等。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尝试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简单的操作,如文件管理、进程管理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操作系统的具体应用场景。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的重要性。
2. 拓展: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如何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提问、课堂练习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系统基础的理解程度。
3. 实践能力: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操作是否熟练,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优秀13篇)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优秀13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篇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讲授计算机文化知识和微机基本使用方法的入门课程,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模块:教材资料一、教材选用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二、参考资料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参考资料,这里面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优秀教材还有普通本科“十二五”重点规划教材,满足部分专升本学生的学习要求。
三、文献资料我们的文献资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关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平台,在上面能解决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问题。
本课程教学媒体包括文字教材、录像教材、网络课程以及网上动态教学信息等。
第二模块:课程目标及学前指导(双导环节)一、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文字和数据信息处理技术。
情感态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综合素质目标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养成使用信息技术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而服务的习惯。
二、学前指导(面授导学)本校专科学生基本情况是学习基础为非零起点,缺乏系统理论知识,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
大多数生源为学历低的在职人员,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般。
大部分学生课堂内学习态度较好,但自主学习能力一般。
学习信心、学习毅力不足,易受挫。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教学任务一方面要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背景;另一方面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由学生自主选择,有可能因为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三、面网教学过程及学习建议(网上导学)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依靠已有的教学媒体。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一章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和分代;- 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以及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机应用设计。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技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和分代;- 信息技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中学阶段对计算机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算盘到电子计算机,介绍计算机的演变过程。
- 计算机的分类:根据计算机的规模、功能、应用领域等分类。
- 计算机的分代:介绍第一代到第五代计算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科学计算、数据分析、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PPT、板书等形式,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和分代;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3.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和分代;2.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报告;2. 针对某一领域,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机应用方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和分代,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家知道多少?学习了哪些计算机的重点知识呢?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1: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分类、应用方面;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教学过程]第一节计算机基本概念一、计算机的概念计算机是一种自动、快速进行大量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二、计算机的发展简史1.电子管阶段(1946-1955)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2.晶体管阶段(1955-1964)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64-1971)4.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71-现在)三、计算机的分类1.按性能分类:微机,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巨型机2.按使用方法分类: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网络计算机3.按职务分类:工作站(两种意义),服务器,主机四、计算机的应用1.科学计算天气预报、地震分析、导弹拦截等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数据库、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3.计算机控制(实时控制)飞行控制、加工控制、VCD播放控制等4.辅助工程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教学(CAI)、辅助测试(CAT)等5.嵌入式应用6.人工智能(AI)第二节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一、硬件和软件硬件构成计算机的实际物理装置集合软件为了运行、维护和管理计算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和文挡的总称二、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简单了解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1、CPU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功能是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运行存储器中的程序。
2、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相当于计算机中的记忆细胞。
计算机基础 备课教案
计算机基础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组成部分。
2、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3、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其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2)操作系统中文件管理、任务管理等常见操作。
2、难点(1)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如二进制的运算和存储机制。
(2)掌握一些复杂的操作系统操作,如系统设置和故障排除。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
2、演示法现场演示计算机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娱乐、学习等。
(2)展示一些计算机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简单介绍计算机的起源,从早期的计算工具到现代电子计算机的演变。
(2)讲述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如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3、计算机系统组成(1)硬件系统展示计算机硬件的图片,讲解 CPU 的功能和作用,以及不同型号CPU 的性能差异。
介绍存储器,包括内存和外存,如硬盘、U盘等,强调它们的存储容量和读写速度的区别。
讲解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以及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2)软件系统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如 Windows、Mac OS 等。
讲解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游戏软件等,并举例说明它们的用途。
4、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1)文件管理演示如何创建、复制、移动、删除文件和文件夹。
讲解文件的命名规则和文件类型的识别。
(2)任务管理展示如何打开任务管理器,查看正在运行的程序和进程。
介绍如何结束不响应的程序和进程。
5、计算机网络基础(1)讲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功能,如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等。
计算机教案模板5篇
计算机教案模板5篇计算机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生让学生知道计算机有哪些神奇的功能、计算机的发展。
并认识各种类型的计算机。
2、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和人类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做一个新时代的合格信息技术公民。
过程与方法: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分析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来开展教学教学重点:从生活中了解计算机的功能,让学生明白,学习和实际生活是分不开的。
教学难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媒介: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计算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计算机有什么神奇功能呢。
二、新授:1、计算机机的神奇功能让学生说说计算机在生活中能做些什么?师总结:计算机能进行科学计算、气象预测、实验模拟、辅助设计等等。
主要列举在学校里计算机可以帮助老师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等事例。
2、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计算机有哪么多功能,它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让学生通过资料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并说说现在的现在计算机和以后计算机的发展。
让学生发表言论。
3、计算机与人类的关系。
4、爱护我们的计算机。
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高科技产品,是对我们学习和工作有很大帮助的工具,因此在使用计算机时要做到爱护。
关于怎么爱护,请学生自己说说,师在根据书的的爱护知识进行总结,最后通过练习想一想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意识。
通过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三、总结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和了解了以下的知识:1、知道了什么是计算机及计算机与信息的关系。
2、了解了计算机的神奇功能和发展历程。
3、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计算机。
4、了解了计算机与人类的关系。
5、知道了怎样爱护计算机。
计算机教案篇2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媒体、诞生、传递、迅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
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第一章:计算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
3. 熟悉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4.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教学活动:1.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3. 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4. 介绍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练习与作业: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并简述其发展过程。
2. 描述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3. 列举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并说明其应用。
第二章:操作系统的使用教学目标:1. 掌握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2. 熟悉常用的操作系统。
3. 学会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常用的操作系统。
3.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教学活动:1. 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介绍常用的操作系统。
3. 演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练习与作业:1. 简述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列举常用的操作系统。
3. 练习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组成。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
3. 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组成。
2.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
3.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教学活动:1.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组成。
2.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
3. 演示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练习与作业:1.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组成。
2. 描述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
3. 列举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教学目标:1.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2.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编辑。
3. 熟悉文字处理软件的排版技巧。
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2. 文字处理软件的文档编辑。
3. 文字处理软件的排版技巧。
教学活动:1. 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计算机基础教案
计算机基础教案教案:课时:计算机基础主题: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2.掌握各个硬件组件的功能与作用;3.能够描述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1.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基本原理;2.掌握各个硬件组件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基本原理;2.将各个硬件组件的功能与作用进行有效描述。
教学准备:1.计算机硬件实物或图片;2.投影仪;3.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计算机硬件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基本概念。
Step 2:介绍主要硬件组件(10分钟)教师介绍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硬盘、显卡、声卡、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向学生详细解释每个组件的功能与作用。
Step 3:分组讨论(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硬件组件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其工作原理、发展历程、特点等,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对各个硬件组件进行有效描述。
Step 4:小组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进行硬件组件的展示,并向其他同学讲解该组件的功能与作用。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给予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Step 5:知识梳理(10分钟)教师通过黑板整理总结,回顾每个硬件组件的功能与作用,并向学生强调各个组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Step 6:总结与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小结,强调学生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组成的理解和应用。
课堂作业: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硬件组件,写一份简短的报告,介绍该组件的功能与作用,并附上相关的实例和图片。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通用2024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通用2024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领域。
1. 硬件组成:计算机的硬件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主机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包括CPU、内存、硬盘等。
2. 软件组成:计算机的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应用软件主要包括办公软件、娱乐软件等。
3. 基本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使用输出设备、文件管理等。
4. 应用领域: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包括教育、医疗、商业、娱乐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2. 学生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3. 学生能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基本操作。
难点:硬件组成中主机部分的组成,软件组成中系统软件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一台,投影仪一台。
学具: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学习软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同学的电脑,了解电脑的硬件组成。
2. 讲解硬件组成:通过投影仪展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讲解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的作用。
3. 讲解软件组成:讲解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作用,展示一些常见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4. 讲解基本操作:讲解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使用输出设备、文件管理等基本操作。
5.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实际的例题,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使用自己的电脑,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理解。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制作一份关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介绍,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
六、板书设计:硬件组成: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软件组成: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基本操作: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使用输出设备、文件管理。
应用领域:教育、医疗、商业、娱乐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出你所知道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精选9篇)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精选9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篇一二、试行分级教学方案从上学期开始,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方式如下。
1、实行分级教学所谓分级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或水平而采取的分模块、分快慢等级的教学方式。
在入学初,首先对学生进行模拟测试,成绩优异的同学可自愿申请办理免修免考或免修不免考手续,再对其他同学进行分级教学。
如-第二学期,教学计划安排2006级经济管理系、艺术系和酒店管理系的23个行政班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根据学生水平拆分成二个模块22个教学班,其中第一模块为经管酒店系分A级(快班)2个教学班,B级(中班)6个教学班,c级(慢班)3个教学班;第二个模块为经管艺术系分A级(快班)2个教学班,B级(中班)6个教学班,C级(慢班)3个教学班。
同一模块安排相同时间上课(不同模块上课时间可根据学校的机房情况错开安排),不同教学班上课地点、任课教师不同,不同等级教学内容不同。
经过分级后,任课教师则可根据不同级别班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快班学生水平较高,一般基础已经过关则以加强、提高为主,目前我们采用机房上课形式,可采用每周以大班讲座一次,集中二次上机练习;中班学生大多数对计算机有所接触,但不熟练则按正常的教学进度及要求来上课;而慢班学生水平相对较差,基本上没有操作过计算机,则以加强基础操作为主,并且补加上机课时。
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通过分级教学,原来基础好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提高、扩充,基础差的学生因加强了基础的操作,操作熟练了,学习的自信也增强了。
分级教学使教学得到整合,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教学内容模块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自学能力为目的,使他们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在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乃至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
《计算机应用基础》完整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完整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发展与历史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到现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介绍一些重要的计算机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介绍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开机、关机、重启等基本操作。
让学生学会使用鼠标、键盘进行基本的输入输出操作。
第二章:操作系统应用2.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作用。
介绍一些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OS等。
2.2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让学生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包括桌面、开始菜单、任务栏等。
让学生学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管理、磁盘管理、系统设置等基本操作。
2.3 其他操作系统简介简要介绍Linux和macOS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应用3.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定义、功能和作用。
介绍一些常见的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WPS Office等。
3.2 Microsoft Word的使用让学生熟悉Microsoft Word的界面,包括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等。
让学生学会使用Microsoft Word进行文档创建、编辑、排版、打印等基本操作。
3.3 其他文字处理软件简介简要介绍WPS Office等其他文字处理软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应用4.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定义、功能和作用。
介绍一些常见的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WPS Office等。
4.2 Microsoft Excel的使用让学生熟悉Microsoft Excel的界面,包括菜单栏、工具栏、工作表等。
第1章计算机基础教案
第1章计算机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
2.了解计算机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3.熟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数据表示方法。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a.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预先编好的指令,自动高速地进行各种数值计算和逻辑运算的电子设备。
b.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
2.计算机的分类和发展历程a.计算机的分类:按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按处理能力和性能分类(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
b.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
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数据表示方法a.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
b.数据的表示方法:二进制和十进制。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举例子,介绍计算机的定义、基本组成部分、分类和发展历程等知识点。
2.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计算机的兴趣。
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数据表示方法,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1.探究引入:通过提问学生对计算机的定义和组成部分进行思考。
2.知识讲解:以PPT为工具,讲解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3.教学互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计算机的分类和发展历程,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实验演示:进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数据表示方法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5.总结复习: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复习。
五、教学评价1.参与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评价学生对计算机分类和发展历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实验表现:通过实验演示,评价学生对计算机工作原理和数据表示方法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3.总结复习:通过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总结复习,评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教案名称: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3.了解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2.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CPU和内存的原理和作用-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主板和显卡的作用和原理3.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知识-操作系统的作用和种类-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区别-程序设计语言的种类和应用4.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知识-网络的定义和分类-互联网的原理和应用-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教学步骤:第一课: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1.引入课程,介绍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
2.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3.给学生展示几种不同的计算机,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多样性和发展。
第二课: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1.讲解CPU和内存的原理和作用。
2.解释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和种类。
3.讲解主板和显卡的作用和原理。
第三课: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知识1.介绍操作系统的作用和种类。
2.解释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区别。
3.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程序设计语言和应用场景。
第四课: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知识1.讲解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2.解释互联网的原理和应用。
3.简要介绍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1.讲述教学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示范演示法:通过展示不同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课程内容。
3.互动讨论法:通过提问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在每节课结束时设置课堂练习,测试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掌握情况。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设计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设计教案一: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2.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3. 能够辨别不同硬件设备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分类: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等;2. 计算机硬件组成与连接方式;3. 计算机工作原理:输入、处理、输出;4. 不同硬件设备的功能与作用:键盘、鼠标、显示器、CPU等。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计算机硬件的概念,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硬件的兴趣;2. 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分类和组成方式,使用图表等形式进行辅助说明,帮助学生理解;3. 介绍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4. 分别介绍不同硬件设备的功能与作用,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加强学生对硬件设备的理解;5. 练习与巩固: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组织小组进行硬件设备的分析与分享,加深对硬件设备的理解。
教学评估:1. 教师的观察与记录: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并记录学生的活动与回答问题的情况;2. 学生的小组活动: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与分享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表现;3. 提问与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硬件设备的问题,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教案二:计算机操作系统介绍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与作用;2. 了解常见的操作系统类型与特点;3. 掌握常见的操作系统的使用技巧。
教学内容:1.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定义与作用;2. 常见的操作系统类型与特点:Windows、Mac OS、Linux等;3. 操作系统的使用技巧:文件管理、软件安装与卸载、系统设置等。
教学步骤:1. 导入:激发学生对于操作系统的兴趣,引入操作系统的概念;2. 讲解操作系统的定义与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3. 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类型与特点,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操作系统的区别与适用场景;4. 针对常见的操作系统,讲解使用技巧,如文件管理、软件安装与卸载等,结合实际操作进行示范;5. 练习与巩固: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使用不同操作系统进行任务,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与熟练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二节第2部分“表格数据的图形化”。
本章由“文本信息加工”和“表格信息加工”两节组成,“表格信息加工”是第二节,也是较难掌握的一节。
对信息进行表格化加工和处理,并能从中发现和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是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技能,也是科学研究中对数据进行整理的常用的方法。
“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据之间的图形化关系,从而更容易地发现和理解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的规律。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图表的制作方法;三种常用图表类型的适用范围;
(2)教学难点
图表类型的选择。
二、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在高一阶段,只用了15个课时学习了整本《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接受的很多信息技术知识都止于“蜻蜓点水”。
高二选修内容与之又相距甚远,多数学生对本节内容几乎没有印象。
故本节课从图表的实现、应用和意义三个方面铺展开来,引导学生积极地应用图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Excel中图表生成的方法;
(2)理解Excel中三种常用图表的适用范围,能够应用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解
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图表这一工具来形象地显示数据,根据图表分析数据,并发现事物
的性质及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
作技能,并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作风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2)培养学生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态度,提高信息素
养。
四、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探讨法。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环境和设备
计算机局域网教室、电子白板。
七、教学流程
八、板书设计
表格数据的图形化
实现应用意义
图表三种常用图表的适用范围更形象、更直观
九、课后反思
上完本节课后,经过专家点评,虽有可赞之处,但更有美中不足。
总结如下,
期待以后的教学中能以此自省,做出改善和进步。
可赞之处
1.本课堂自始至终以情境贯穿,充分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主动
征服课堂的积极性;情境中多交叉融入了问题思考内容,个个结合主题,学生在完成的时候,能够享受攻克难题的喜悦。
2.课堂中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主动举手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
且教师
将班级分成多个小组,小组内可以互帮互助完成问题,再拿出共同成果组外分享,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培养了团体荣誉竞争意识。
3.重难点把握准确,详略得当。
美中不足
1.部分情境在资料设置上还不够完善,数据真实性欠斟酌。
2.上课的语调还不够丰富。
改进办法
1.上课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
2.选用示例数据时,尽量从多种渠道获得,力求真实,力求准确,最
大程度地发挥本课程的能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