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制企业人力资本化运作研究及在企业中的创新实践(1)

合集下载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探讨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探讨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探讨袁方(上海华钦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上海201203)【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愈重要。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不断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

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发展。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中图分类号】F0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9-0076-01__一、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分析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在经济学领域,人们把可以投入到生产中创造财富的生产条件统称为资源。

包括物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源是企业一切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是一切战略的制高点。

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区域内,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

人力资源有数量和质量的规定,人力资源可以为企业经济增长提供动力,让企业形成递增的收益,还可以让物质资源和劳动要素投入也产生递增收益。

从而可以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企业人力资源的特征企业的人力资源有几个特征,首先是人力资源投入具有必然性,我们知道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世纪,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否则物质资源无法运转,经济效益更无从谈起。

人力资源可以用具有递增受益的“知识”代表,它能够抵消资源边际收益递减对效益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取得利润的持续长期增长。

其次,企业人力资源具有积累性特征,同物质资料一样,通过投资形成的,只是更加难以积累。

要想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投资,把人力资源提升为人力资本,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

再次,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需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教育的质量和速度关系着人力资源保值增值和结构调整。

教育所追求的真正价值就是要不断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机制。

浅谈人力资源资本化

浅谈人力资源资本化

1 .促进地 区间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流动。 人力 资源 是重 要 的社会 经 济资 源 ,具有 有 限性 的特 点 , 存在着有 限供 给与无 限需求之 间的矛盾 。解决根 本途 径就在
于实 现人力资 源充 分合理 、优 化配置 。具 体从两 个方 面来考
察 :从静态来说 ,一是 “ 尽其 才” 人 ,也 就是 对于个 体 而言 , 职业选择 与岗位都 是最佳 的 ,即能够 满足 自身职 业发展 、符
人才 的恶性竞争。因此 ,应 对离 职所 产生 的后果 ,企 业 除 了
在本组织 内对后备人才 的培养和储 备 以外 ,建立 和实施 通过 各种 网络进行运作 的临 时雇 佣模 式 ,也可 以成为 企业创 新和 灵活性 的一个有效措施 。在离 职行 为更多地 受到 人力市 场供 需关系影响的情况 下 ,企业 必须 调整 已有 的雇佣 关 系,寻找
的上下级之 间、部 门之 间、同事之 间营造 相互 理解 、相 互尊 重 、相互帮助 的气氛 。员工可 以 因工作 问题 而出现 争执 ,但 不可为私人 问题或是一 己之利而搬弄权术 、尔虞 我诈 、诬陷 、 排挤等 ,否则 只会 引 导员 工将 心思 集 中于公 司 的人 际关 系 , 而将本职工作抛在一 边 。长此 以往 ,不但 使员工 工作 效率 下 降 ,并最终将导致员工 另谋 高就。妥善处 理好企 业 内部非 正
企业间人才的合理流动。
层的领导拉帮结派 ,积极倡 导诚信 的企 业文化 ,在公 司内部
8 2
现 代企 业教 育 MOD R E T R R S E U A I E N N E P IE D C TON
2 2 年 ・4 月 ・ 01
学 理 现 人力 资源方 面的替

科技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创新与实践

科技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创新与实践

目 录一、管理小组成员简介 (3)二、课题提出 (3)三、课题概述 (4)4 (一)科学技术管理的任务 ..........................................5 (二)科技管理发展的思路 ..........................................6 (三)科技创新理论 ................................................四、方案设计 (8)8 (一)建立完善科技管理组织 ........................................(二)科技创新的途径 ..............................................911(三)技术革新范围 ................................................12(四)技术革新考核具体规定 ........................................五、方案实施 (12)13(一)企业与高校“产学研”联合是科技创新的新资源 ......15(二)企业职工自主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源头 ..........................(三)引进并消化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结合是实现科技创新的16捷径和手段.........................................................(四)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是实现17科技创新的根本保证 ................................................六、效果评估 (19)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铝业经济效益前言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铝工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国内铝业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如何抵御市场的冲击,保持良好的市场运作已经成为冶金行业急需解决的课题。

北京市第二十一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获奖名单

北京市第二十一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获奖名单

2 以优化资金业务流程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 曹立元 宁冰 张欣
为核心的现代商业银 公司
刘小捷 杜勇 吴春
行资金业务系统建设
张凯峰 任瑞霞 孟繁

2 建立新型外汇支付体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 陈刚 易永丰 赵丽娜
系 提升现代商业银 公司
王军虎 闫学军 丁世宁
行服务水平
蒋斌 朱立群
2 “以客户为中心”实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 韩运福 张兴权 苏泉
有限公司物资分公 王华亭 张长印

2 煤炭运销信息化管理 北京昊华能源股份 韩玉和 何孔翔 张江涛
系统的应用
有限公司运销分公 董立伟 宋长平 付文元

钟世贵 张青梅 秘建
荣 汪文生
2 依托现代化智能交通 中国联通有限公司 姜培华 顾立新 李明铎
系统 促进首都交通 北京分公司
王学毅 任立刚 李栋
信息化发展

向文 李金良
2 以产品管理为核心实 北京汉铭信通科技 邓泽林 孙玉静 陈旭
现客户价值创造的闭 有限公司
魏更宇
环管理
2 制造企业集团人力资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 张夕勇 潘平 魏梅
源和人工成本管理控 有限公司
杨国涛 唐林林 高超
制的研究与实践
王玉梅 林洪
2 战略人才管理的凝聚 北京京能热电股份 关志生 王法伦 邱淑芳
决管材生产结块问题 有限公司北京燕山 李建华 佟中军
扩大生产能力
分公司聚丙烯事业 杨雪峰 李卫华

3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 王英卓 张秀锋 关鸿权
法在炼油厂关键设备 有限公司北京燕山 郭建平 杨柯 赵保兴
上的应用
分公司炼油厂
贾玉良 刘文涛

试论人力资源资本化

试论人力资源资本化

能使劳 动者 的劳 动能 力得 以维持 ,才有 利于鼓励个 人投资于 人力资本 , 提高社会平均人力资 本拥有量 , 从而推动 社会 的不
断进步和发展。 2人力资 源资 本化 的实 质是 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 , . 而人力资本 的价值是一种产 出性价值 , 是潜在 的价值 , 未来 是 能物化在商 品或劳务上 的价值 , 其价值 的载体始终是 劳动力 , 人力资本的价值不取决于生产 性耗费 ,而取 决于其创造性潜 力 的大小和发挥程度 。人力资 本的特性要求 人力资本保值增 值, 劳动力 的价值或 工资 是人力资本保值 的手段 , 人力资本参 与利润分配 的所得则是人力资本的增值 。因而 , 人力资本 的保 值增值是 以人力 资本的价值为基础 的其 自身价值 的保值和增 值, 实质是 劳动力创造新价值能力的保持和提高。 二、 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意义 在知识经济及经 济全球化 的今 天 ,人力资本对 于企业的 生存发展很重要。作为 出资人的货币资本 , 与提供体力劳动和 脑力劳动 的人力资本是平 等的关系 ,这 就要 求必须让人 力资 本拥有企业的产权 , 即实现人力资源的资本化 。人力资源资本 化 的意义体现在 :
1 3 4
1 利于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的相对保 持和提高。 . 有 人力资
维普资讯
响到投资者周 围的人 , 促使他们 提高生产效率 ; 人力资 本投资 在加快科学与信息传播 、 高人 力资源市场运 作效 率 、 提 改善劳 动者健康状况、 提高社会和谐程度等方面具 有积极作用 。
三 、 现 人 力 资 源 资 本化 的措 施 实
1 使人力资 本的保值 增值与人力 资本 的运 行规律相 匹 . 促 配。一个人所具有 的人力资本的存量和质量是 内在 的, 以直 难 接量化 , 但人力 资本与其 他物质资 本一样 , 同样 存在着一个形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参考题目范文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参考题目范文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参考题目(一)管理学方向参考选题1、论企业核心竞争力2、现代管理理论热点问题研究(1)学习型组织问题研究(2)企业团队管理(3)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问题研究(4)项目管理(5)企业联盟问题研究3、消费者行为研究4、现代商务谈判5、激励理论的研究6、领导理论的研究7、组织发展与变革8、企业文化模式研究9、“扩展企业”运作研究10、企业协同效应研究11、企业智力资本研究12、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13、克服“克隆公司”现象14、大企业组织流程化设计15、跨国经营的价值链设计16、产业链上的价值链分析17、入世后黑色家电的产业分析与企业对策18、企业竞争力问题研究19、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安全的保障问题20、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二)市场营销方向参考选题01、企业营销网络建设和管理问题2、营销组织设计和再造问题3、商品房市场营销策划问题4、客户关系管理问题5、中外营销管理创新的案例分析6、网络广告理论与应用研究7、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研究8、网络营销的应用研究9、电子商务的应用与模式研究10、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探讨11、品牌策略探讨12、广告创意策略探讨13、各种类型的市场研究报告14、各种类型的市场营销策划方案15、关于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16、关于关系营销与建立客户忠诚17、关于营销行为中的职业道德18、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营销19、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20、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 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动因探讨2. 企业战略变革驱动力及其方式研究3. 中小企业战略变革研究4. 企业动态能力研究5. 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战略6. 企业战略变革成败探析7. 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模式研究8. 战略变革9. 战略分析及战略制定10. 网络组织11. 组织变革和发展12. 模块化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3. 大型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创新研究14. 民营企业组织结构设计15. 知识管理16. 公司治理研究17. 员工持股方案研究18. 新经济条件下组织权威问题研究19. 公司政治学研究20. 新型领导方式21. 有组织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22. 员工激励理论与不同行业及类型企业员工激励实践23. 企业薪酬制度与薪酬管理研究24.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25.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26. 企业经营的敏捷性研究27. 先进制造技术及系统研究28. 敏捷供应链系统研究29. JIT与ERP比较研究30. ERP在大型企业中的应用及对策研究工商管理论文题目一、一般管理理论1-1 西方管理思想的源与流1-2 二十世纪西方管理思想脉络分析1-3 二十一世纪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1-4 授权对组织绩效的影响问题分析1-5 现代企业冲突管理研究及应用1-6 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1-7 道德伦理与经营决策1-8 企业组织变革与发展战略的关系1-9 试论企业组织创新范式1-10 中外企业制度比较研究1-11 论现代企业家素质1-12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对策思考1-13 优化事业部制的对策思考1-14 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的演变及启示1-15 企业民主管理研究1-16 咨询选择、咨询成果与实际效益1-17 管理咨询的价值分析1-18 试论中国企业学习型组织的构建1-19 “天人合一”观与系统管理思维1-20 儒家“义制观”与现代企业伦理1-21 道家“无为而治”与“模糊管理”1-22 《易经》变易观与“权变管理”1-23 东方管理思想的核心价值观研究1-24 中西方管理思维方式比较研究1-25 决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26 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27 “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28 战略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29 企业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30 创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31 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32 激励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33 集权与分权的理论比较1-34 标杆管理理论及其应用1-35 人性假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36 社会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37 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38 营销理论的新发展1-39 团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二、管理创新2-1 虚拟企业中的信任关系研究2-2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供应链控制模式2-3 企业绿色营销研究2-4 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2-5 论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2-6 试论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与实践2-7 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2-8 论企业管理创新的制度基础2-9 论企业管理创新的文化基础2-10 企业再造理论在企业改革中的运用2-11 顾客满意度探讨2-12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路径选择2-13 产品联盟到知识联盟的风险与对策研究2-14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价值链重构研究2-15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虚拟化经营2-16 供应链理论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2-17 知识经济与营销创新2-18 浅析提高企业品牌忠诚度的途径2-19 产业环境对管理创新的影响2-20 企业激励模式创新2-21 论领导方法创新2-22 论决策模式创新2-23 论绩效考核方法创新2-24 论薪酬模式创新2-25 顾客忠诚度探讨2-26 员工忠诚度探讨2-27 管理创新与环境变革的关系2-28 论动态复杂环境下的管理创新研究2-29 企业纵向一体化问题研究2-30 规模经济与管理创新研究2-31 管理创新的案例研究2-32 创新与组织绩效研究三、企业战略管理3-1 我国(××)产业的战略联盟研究3-2 基于价值增值的战略联盟选择3-3 外包战略选择及其战略柔性分析3-4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转化机理分析3-5 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外包战略3-6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技术创新研究3-7 现代物流与经营战略研究3-8 企业品牌战略设计与选择3-9 我国企业竞争力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3-10 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3-11 (××)行业结构分析及其战略设计3-12 动态变化环境下的企业竞争优势3-13 论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3-14 论跨国战略联盟存在的理由及启示3-15 对外投资与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转变3-16 品牌设计与企业形象的关系研究3-17 企业经营战略中市场定位分析3-18 经济全球化和安徽汽车产业发展研究3-19 企业战略资源观3-20 企业战略能力观3-21 企业战略知识观3-22 企业战略与文化的关系研究3-23 企业战略与环境的关系研究3-24 企业并购战略研究3-25 战略与组织绩效研究3-26 企业战略的案例研究四、中小企业成长4-1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4-2 论中小企业价值创新4-3 中小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现状及对策4-4 小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分析4-5 企业成长阶段性问题研究4-6 华人家族企业成长研究4-7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探讨4-8 后WTO时代国际认证与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考4-9 WTO与中小企业管理创新4-10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战略研究4-11 中小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4-12 企业品牌建设与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4-13 国有中小企业民营化改造的模式选择4-14 中小企业融资对策探讨4-15 创业团队的组建4-16 创业与企业成长4-17 家族企业成长模式的国际比较4-18 中小企业成长的环境因素分析4-19 创业机会的识别、开发与利用4-20 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4-21 创业者与职业经理人的角色转换4-22 小企业成长中的内部冲突4-23 中小企业成长个案研究五、企业改革与发展5-1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模式研究5-2 企业危机管理探析5-3 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模式研究5-4 企业并购模式的比较分析5-5 论民营企业信用与民营企业融资5-6 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5-7 我国企业集群发展的限制因素及对策5-8 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分析5-9 中国企业品牌理念和管理误区5-10 大型综合超市的营销策略研究5-11 市场导向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5-12 中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与对策研究5-13 试论企业内部冲突管理5-14 国内房地产市场发育的比较研究5-15 中外企业营销方式的比较研究5-16 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对策5-17 经理人市场失灵对我国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5-18 关于企业国际认证的比较研究5-19 论国有企业的决策监督体制的建立和完善5-20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研究5-21 亏损企业退市机制分析5-22 股票期权制度研究5-23 职工持股制——条件、形式与实现程度分析5-24 公司制企业中的独立董事问题5-25 全球化与本土化关系研究5-26 国有资产流失及其防范5-27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5-28 上市公司的诚信度研究5-29 企业利益相关者研究5-30 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民主管理5-31 企业改革中员工与组织的关系变化研究5-32 新形势下工会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六、企业文化6-1 跨国战略联盟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6-2 中国现代企业伦理制度模型构建研究6-3 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6-4 中国管理文化与西方后现代管理比较6-5 企业重组过程中文化整合问题研究6-6 中国企业文化创新探讨6-7 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研究6-8 从麦当劳看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实现6-9 WTO下的中国企业伦理6-10 诚信制度与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6-11 日本企业文化及其借鉴意义6-12 美国企业文化及其借鉴意义6-13 企业愿景的确立及其功能6-14 管理层凝聚力问题研究6-15 企业员工凝聚力问题研究6-16 企业团队精神塑造6-17 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及其演变6-18 企业价值观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6-19 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6-20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观6-21 企业经营中的诚信意识6-22 企业成长中的生命意识6-23 企业文化建设的生态观6-24 企业文化个案研究七、人力资本7-1 公司制下人力资本股权化途径7-2 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7-3 浅谈知识型员工的管理7-4 年薪制、期权制的制度安排缺陷与调适7-5 反思现代企业管理中的CEO制度7-6 中国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的理论与实践7-7 中国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目标模式与过度安排7-8 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制度保障7-9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开发、配置7-10 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制度研究7-11 我国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制度保障7-12 人力资本的产权界定7-13 人力资本的测度7-14 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关系研究7-15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比较研究7-16 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形成与价值实现7-17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研究7-18 雇员流动过程中的人力资本管理7-19 人力资本个案研究八、人力资源开发8-1 试论企业家成长的途径8-2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8-3 面向知识经济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对策研究8-4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战略性激励8-5 安徽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8-6 人力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8-7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8-8 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的建立8-9 经理人激励性薪酬研究8-10 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创新8-11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方式研究8-12 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培训方法及其选择8-13 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举措8-14 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人才高消费问题研究8-15 企业内员工职业生涯规划8-16 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开发与设计8-17 企业高管人员接班人培养问题研究8-18 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8-19 企业内知识分享机制研究8-20 人力资源开发与学习型组织的构建8-21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个案研究九、人力资源管理9-1 管理劳动力多元化9-2 员工满意度研究9-3 我国企业雇员流失问题研究9-4 我国企业劳动与社会保障若干问题研究9-5 我国企业员工薪酬制度设计的思考9-6 我国企业工作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7 企业员工绩效考评系统设计研究9-8 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造后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9-9 我国劳动力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9-10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9-11 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启示9-12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启示9-13 欧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启示9-14 国外人力资源管理比较研究9-15 中小企业的员工招聘问题9-16 试论招聘活动对企业形象的影响9-17 中国境外企业的管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9-18 经济全球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变革9-19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演变9-20 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9-21 工作满意度的评价结构和方法9-22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及其启示9-23 人才素质测评及其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9-24 发达国家企业的薪酬管理创新研究9-25 e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9-26 试论我国企业中人才的浪费9-27 浅谈我国企业中存在的绩效管理问题9-28 论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影响力9-29 企业成长与人力资源的关系9-30 “十一五”期间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预测9-31 工业化进程中的劳动力结构研究9-32 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9-33 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研究9-34 企业内隐性失业问题研究9-35 企业劳动用工中的歧视问题9-36 工作场所的员工权益维护问题研究9-37 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体系建设9-38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个案研究。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内部创业的治理机制基于人力资本细分产权激励的案例研究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内部创业的治理机制基于人力资本细分产权激励的案例研究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内部创业的治理机制基于人力资本细分产权激励的案例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企业内部创业成为了推动企业持续创新、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然而,如何有效地治理和激励企业内部创业活动,尤其是在人力资本细分产权的背景下,成为了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内部创业的治理机制,特别是如何通过产权激励手段激发员工的创业激情和创新潜力。

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了几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内部创业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细致剖析,本文试图揭示企业内部创业治理机制的核心要素,以及产权激励在不同类型人力资本中的具体作用机制。

本文期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实证分析,为企业构建有效的内部创业治理机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企业内部创业的治理机制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组织生态和市场环境。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企业内部创业治理机制的理解,同时也为企业在实践中如何运用产权激励手段激发员工的创业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理论框架与文献综述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企业内部创业已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了激发员工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治理机制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基于人力资本细分产权激励的治理机制,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企业内部创业的治理机制,本质上是对企业内部创新活动的管理和控制。

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这种治理机制需要更加灵活和高效,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员工的人力资本是企业内部创业的核心资源,而细分产权激励则是激发员工创新潜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构建以人力资本为核心,以细分产权激励为手段的治理机制,可以更有效地推动企业内部创业的发展。

在已有文献中,关于企业内部创业治理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激励机制、组织结构和创新文化等方面。

其中,激励机制方面的研究尤为丰富,包括股权激励、薪酬激励、精神激励等多种形式。

《企业法》期末论文:公司法资本制度改革实践研究-论我国公司法的资本制度

《企业法》期末论文:公司法资本制度改革实践研究-论我国公司法的资本制度

《企业法》期末论文:公司法资本制度改革实践研究:论我国公司法的资本制度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__-20__学年第一学期《企业法》期末论文公司法资本制度改革实践研究教学站: ****市文远学校学号:姓名: *** 摘要:时代的发展伴随着相应体制的完善与改革。

特别是对于公司资本体制而言,《公司法》的颁布则体现出显著的作用,而且对于国内市场经济的转型也带来了重大影响。

而且当前时代背景下,《公司法》的进展都是围绕公司资本体制完善方面进行改进;本文也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方面:研究以往的改革流程;第二方面,研究公司资本体制的具体情况;第三方面,论述对于当下资本体制改造,会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第四方面,根据国内公司资本体制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分析相应的方法。

关键词:公司法;资本制度;改革历程;经济影响;完善正文: 1993年我国确立了以资本三原则和法定最低资本额,并以此为核心的严格的法定资本制度制定了《公司法》,其首要目标为“安全”。

实践中,《公司法》在保障债权人利益和维护交易安全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意义。

从整个社会的总体利益而言,公司法资本制度改革使得整个社会的福利得以增加。

并且在公司资本制度变革的过程,要从实际出发,事实求事,理性评价各种资本制度在我国市场经济中起到的功能和作用,分清社会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过去和现在我们所采用的公司资本制度的价值,坚持以保护债权人利益为中心构造公司资本制度的理论大厦以实现“有限责任”制度的立法目的。

了解三大资本制度的历史发展、立法模式和价值追求,更能清楚的知道公司法资本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不仅在制度上,还是在观念上,公同法资本制度改革的对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公司法资本制度改革历史与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就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不久之后社会就慢慢的出现了“公司”这个词汇,也就有了“公司”这个概念。

国企管理层人力资本产权创新

国企管理层人力资本产权创新
金分配的过程中不能 出现过去国企平均 主义 的通病 , 同时管 但 理层人员之间在奖金方面的差距也不能过大 , 最高层管理人员 与最底层管理人员 的奖金差距要 限制在适 当的倍数 。这种通 过将企业 的一部分 经营利润转化为管理人员奖金 的做法从一
界定管理人力资本 的产权必须要做 到有利 于调动管理人力资
为 国有企业 管理 层人员的地位和作用长期得不到应有 的重视
是其 中的一个主要原 因。 国有企业要实现成功的改革必须重视 管理层人员在产权制度 中的重要作用 。
1 人 力资 本 产 权 与 管理 人 力 资 本产 权
管理人力资本虽然 与物质资本一样均需要通过投 资才能
现代企业理论 的观点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合体 , 它 是 由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共同构成 的一个特殊契约。 在企业这
企业进行创新 , 使企业能够在瞬息万变 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
的地位。在我 国的国有企业 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 : 人力资
源虽然丰富 , 但是人 力资本的存量不足 , 特别是具有管理能力
的人力资本更是稀缺。长期 以来 由于种种的历史原 因, 导致 国
经营与管理
T C oL E HN oGY A ND MAR T KE
本 自身以及物质资本投资者共 同的积极性 , 不断增加管理人力 资本存量 。一个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发挥 团队精神 , 不断
定程度上体现了管理人力资本产权。
仅 以高额 的奖金作为管理人力资本价值 的实现手段也是
地增强管理资本 , 不仅 是一个企业组织发展 的需要 , 同时也关 系到整个 国有企业的兴衰强盛 。 在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 中确定
管理人力资本产权也不能仅仅单方 面为了照顾管理人员 的利 益而忽视 了与企业相关的其他契约体 , 必须切实保护各投资主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

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发展是硬道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意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
管理 科 学 { { {
王 燕 凌

浅谈 企业 人力 资源 管理 的新模 式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 司第八 工程分公 司, 安徽 合肥 2o o ) 3 oo
摘 要: 管理的本质是人 力资源管理,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人 力资源开发 和管理 。新的世 纪是经济全球化、 信息 网络化、 智力资本化 、 知识经济 的兴起 、 需求多样化 以及人 的个性化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 企业 面临新 的挑 战, 力资源管理部 门也 面临许 多新的 问题, 人 结合 实际 , 介绍企业人力资源 管理 的新 方 法 。 关键词 : 企业 ; 人力资源管理 ; 策略 工送去培训,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当的股票激励机制能够吸引最优秀人才以及保持 1 3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员 工忠诚 度。 企 - I 化的杨 是企业价值j 。其灵魂 足 【 冕 企 3管理方面的策略 业精神。企业精神体现企业员工的意志和利益 , 反 映企业奋斗 目 、 直观台 标 价 德行为准则的 —种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 就 集体 在优秀的企业 精神影响下 , 员工会不讲 是其 ^ 力资源战略适应了公司的低成本战略需求。 条件、 不讲得失、 不计报酬地为企 业工作而 自己又 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 , 应以企业总体的发展战略为 感到这很荣幸、 豪和满足。 自 文化建设应主要有下 指导, 以远景规划所规定的目标为方向。 也就是说, 列 r点: 【 ^ 企业在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时 , 首先必须清楚企 通过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建设 业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 。 标 然后再确定人力资源发 的目 标在于树立 良 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的竞争经历 展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作 了以质量为主的竞争和营销为主的竞争 , 目 而 前则 组成部分, 对实现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起着巨大的 突出体现在以“ 企业形象” 以及“ 顾客满意度” 为主 支持和推动作用。 的服务竞争。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形象, 从 3 2员工培训是中小企业解决 ^才需求不足的 而 吸引并 留住 人才 , 提高 顾客满 意度是 企 业文化 建 重 要途 径 更 重要 的意 义在 于 。 设 的{J 亥 。 由于缺乏知名度和吸引力 。 几乎所有的中小 高效的人员配置客观上减少了企业提供服务所需 企业与员工共建“ 心理契约” “ 。 心理契约” 是 企 业可 以通 过培 的内部运作环节 , 极大地方便了顾客 , 从而根本上 美国著名管理 荡茕 施思 . .sb . 歌授提 _弥补 入 H ce ) m I I l l 才的不足。 需要指出的是 , —个良 好的培 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出的—个名词 , 了这样—个意思, 表述 即企业能清 训机制离不开科学的培训规划以及合理的控制制 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并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 , 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 , 并满足之 ; 每—位员工也 度。也就是说, 员工培训必须做到经常化、 制度化。 可最大程度地节约人力成本。 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全力奉献 , 因为池 门 { 相信企业能 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义务教育 、 职业教育 、 高等 l 2良好的培 机制 I l 实现他们的期望。 企业成长与员工发展的满足条件 教育和各种社会辅助教育等形式来开展员工培训 通常, 企业为满足成长的需要, 可以从内外两 虽然 没有通 过一 纸契约 载明 , 因为是 动态 变动 工作, 而且 既要注重培训的内容 。 又要注重培训的层次。 方面卿 引进 人 才和内 部培训床 丰富 自 己的人力资 的也不可能加以载明, 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 同时企业也应f据自身的实际需要 ,制定多渠道、 艮 源构成。弓I ^ 进 才的渠道一般有两种:院校储备 ; 决策的各自‘ a ‘ 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 , 规范。它虽 多形式的业内 培训 , 以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敬业精 b 场招聘。由于招聘 人员的质量常常很难得到保 然不是—种有形的契约 , 『 市 但它确实又是发挥着一种 神 。 证, 因此引进 ^ . 才工作非常困难。于是在人 力资源 有形契约的影响。 3 创造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漠式 , 3 发掘新的 开发过程中,内部培 ’ “ 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2员工持股 一激励之本 利润增长点 剖 『 J 机制应呈现以下特点: 目前大多数公司对员工的奖励主要还是以业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超越传统的人事管 利学 的墙 规划。 【 在具馋柏 作中, 公司定够对 绩提成为主。董事会每年对公司总经理进行考核, 理模式, I 具备为企业创造新价值的功能, 这种价值 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全面清查 , 即进行 人员需求预测 根据公司的业绩给总经理一定的提成; 公司总经理 创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是 ^ . 力资源管理的新 和供给预测: 通过供给预测, 了解现有人力资源数 对部门经理考核, 降低企业运作成本从而增加了企 部门经理再对部门成员考核。从 模式—定程度 E 量、 质量、 结构 、 预期可能出现的职位空缺、 劳动市 短 i乏 我f ^ 爿看, m 为公司 业收益; 二是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在企业内外提供有 场状况、 社会有关政策以及本单位在公众中的吸引 可行。近期公司的 ^员结构公 司与董事会的关系 偿服务, 逐步演化为利润中心。企业应{ 危 交 分发挥 . 力等; 通过需求预测, 了解产品市场需求 、 工作时间 还很稳定 , 现有的激励措施( 特别是对总经理 的业 其人力资源的潜力,在长期发展中不断积累经验 , 变化、 技术与组织结构、 劳动力的稳定性等。 在这两 效执行。但是长期 向管理要徼益 , 向管理g 场。 师 种预测的基础 匕, 为长期所需弥补的职位空缺事先 来看, 董事会与企业总经理以 及企业员工存在矛盾 3 制定真正有效的激励机制 4 准备具有一定资历的人员, 从基础知识、 专业技能、 ( 主要是利益冲突) 激励机市 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 不可避免, 很多激励承诺往往不 管理思维等方面对其进行系列培训 , 确保未来用人 会兑现 , 至少在心理 匕划 员工特别是 弪理会存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公司人力 , 需求; 这样做的另—个好处就是, 能够调动员工积 有这种顾忌, 其结果将会引发经理以及员工道德风 资源管理系统框架的建立以 及机 的完善。 制 公司必 极性,将企业发展与员工个 ^发展有机地联系起 险行为的发生。另—方面 , 力资源管理的大 来。 多种多样的墙 式。 l 防 主要表现在: 崆 期 层领导更加注重企业短期的业绩提升 , 忽视了企业 厦 , 让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 并 如 对员工进行管理、 计算机、 英语等方面知识进 培 长期的价值创造, 亍 管理沟通、 岗位轮换 、 考核等 棚互联 这对南远的发展极其不利。因此 培训开发、 训 ;鼓励企业职工 b 半脱产攻读 M A B 学位 , 或者进 调整觋有股本结构己势在必行。 结、 相互促进。当然激勖机制的最重要部分则体现 入研究生进修 班学习;争取与高校联合办学。 c 对企 合理的股本结构以 及有效 针对这一问题 , 提出如下整改建议 , 即调整现 在对员工的奖惩制度上。 业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 有股本结构, 增加员工持股, 特别要加大企业高层 的期权激励机制可能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规 严格的费用控制。 培训是—项投资, 要花费大 领导的持股比例 , 力争早 日 上市 , 并以股票期权激 量资金。由于公司实行的是低成本战略 , 因此培训 励高级 人 才。通过建立股票激励机制, 改变企业高 参考文 献 l 】 打造人力资源管理新模武-一 来自国企 成本需要适当 控制。 有效的培训应该是付 出的代价 层管理 ^ 、 行为 , 员自 使其关 注于企业业绩的提升和 【李革增. 小于培训给企业带来的总收益。在实际操作中, 公 长期价值的包造。因为合理的股票激励机制 , l 特别 的案例 分杭 2 】 M 北京: 光 司应将培训费用分摊到部门, 因为他们坚信 , 只有 是以股票期权形式体现的薪酬机 , 制 可以将高层管 【郑远强人 力资源管理实际操作技能lJ 当部门承担培训费用时, 各部门才会把最合适的员 理人员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挂钩。不仅如此, 恰 明 日报 出版 社 ,0 5 20. 责任编 辑 : 义 宋

企业人力资源资本化途径新探

企业人力资源资本化途径新探

科技凰企业人力资源资本化途径新探奉藕(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测绘分院,陕西西安710002)i}14隋翱企业人力资源资忝化是提升企业竞争实力的有效途径,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入力资源资本化的新途径有以下两个方面:与企业资?源配置相结合,实理人力资本有效配置,这包括完善人力资每供求体静J和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模式;与企业产权制度相结合,实现人力资本产,‘权激励.这主要包括:可变现与不可变现股票分配相结合;直接持股与股票期权相结合;股票升值权的限制三大方面。

良攫词】企业;人力资源;i隧北;途径在我国,人力资本的基本内涵为。

凝结在^体内,能够物化为商品或服务,增加商品或服务的效用,并以此分享收益的价值”。

人力资本是有意识投资的产物,其价值的承担者是能够作为商品或服务交易的知识、技术和信息等,并目具有促进财富和经济增长的内在特性。

企业人力资源资本化是提升企业竞争实力的有交缝径,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入力资源资本化的新途径有以下两个方面:与企业资源酉己置相结合,实现入力资本有效配置:与企业产权制度相结合,实现人力资本产杈激励。

一、与企业资源配置相结合实现人力资本有效配置人力资源作为重要社会经济资源,其可用范围和资源总额是有限的,存在这有限供给与无限需求的矛盾,因而人力资本必须与企业的资源配戤十划相结合,做到有步骤分情况投^使用和开发,以便让^力资本得至q有效配置。

要实现人力资本的有效配置,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完善人力资本供j}潮制作为企业方,首先应当在内部建立公开公正的人才竞聘模式,杜绝暗箱操作和近亲繁殖,为人力资本的功能发挥创造基本条件。

其次,应当建立包挺不同层次的岗位供应体系和相应人才层次对接体系,为岗位和人力资本做相应双向的评估与条件限定,促使供求关系明晰化。

再次,还应当根据岗位层次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本引入策略,包括引入来源、途径、方式等等,及嘣4岗位空缺和数量计划,一旦情况有变可I煳有效地给予补给,维持供求体制正常健康运行。

如何理解人力资本管理

如何理解人力资本管理

如何理解人力资本管理人力资本管理(Human Capital Management,HCM)是指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人力资源策略、流程、工具与绩效管理方法的体系化运作。

人力资本是企业最主要的资本之一,也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本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为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优秀的人才,并需要将这些人才有效地管理起来,让他们为企业的目标和利益贡献力量。

人力资本管理不仅限于招聘、培训、晋升和员工福利等方面,还包括绩效评估、激励机制、职业发展规划等。

所以,人力资本管理可以理解为一项全面性的工作,旨在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和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人力资本管理的一些重要方面。

一、人力资本管理的目标人力资本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聚焦人才,让企业人力资源更加灵活、有弹性和创新性,从而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竞争地位和经济效益。

具体来说,人力资本管理的目标包括以下几点:1.招聘和雇佣优秀人才,不断推进企业人才的招募工作。

2.在初入公司的员工中为其开展培训计划,使员工具备业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

3.定期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并采取合适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全力推进团队合作。

4.发展员工的职业规划,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性和后备人才队伍。

二、人力资本管理的内容人力资本管理的内容很广泛,下面我们从最基本的内容开始探讨。

1.招聘管理招聘管理是人力资本管理的重中之重。

企业应该制定合适的招聘渠道和招聘模式,通过面试、笔试、结构化面谈等方式,招聘能力出众,有激情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

企业也应该建立招聘系统,采用各种手段招募更加符合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和职位要求的人才;2.薪酬管理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本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应该合理制定薪酬水平,实行绩效与薪酬相联系的制度,激励员工持续提升自我能力和专业技能,创造更加卓越的业绩。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利与弊问题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利与弊问题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利与弊问题人力资本的特某在不同时期、不同行业均存在差异,各企业家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也各有不同,这是因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一样,在投资过程中同样存在风险。

然而,企业家们的共同目标是努力实现人力资本投资的最大化收益。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可能面临的人力资本投资问题,阐述了应采取的规避风险的方法和措施。

一、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概述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指的是企业主导的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以获取收益的行为。

其成本主要包括历史成本和重置成本两部分。

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包括依附某、时效某、可变某、外在某、可投资某和产权特征等方面。

二、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的问题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待提高。

与国外大型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相对滞后,尤其是在技术含量和后备人员储备方面,存在不足。

人力资本结构有待完善。

我国某技术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大型企业人才储备过剩,而小型企业则存在人力资本匮乏问题。

此外,高新技术单位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外企中高级管理人员大多来自国企。

存在严重的人力资本浪费现象。

企业倾向于招聘高学历高职称人才,而忽视对内部人才的培养,导致人力资本浪费。

缺乏有效的内部竞争机制。

我国企业人力资本管理普遍缺乏市场竞争某,员工工作积极某受限,创新意识受阻。

三、实现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最大的策略完善培训体制。

建立有效的培训制度,明确企业和员工的权利义务,使培训效率最大化。

制定人力资源职业规划。

通过合理配置现有人才,改善人力资本结构,降低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带来的损失。

重视员工忠诚度。

优先选择认可公司价值观、技能与职位要求匹配的员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并在培训前签订服务协议以减少员工流失现象。

后的文本更加清晰地阐述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我国企业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第2篇:企业资金运行与资金盈利能力研究[摘要] 资金运营是企业长期可持续生产经营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人力资源实训报告5篇

人力资源实训报告5篇

人力资源实训报告5篇【篇一】人力资源实训报告精选一、实习简介:1.实习目的:通过实习,巩固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对实际工作的适应性,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

了解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体系和管理流程,找到自己需要巩固和发展的专业方向。

实习起着过渡作用,让我了解社会现实,从实践中拉近与社会的距离,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完善自己,做好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转变,为将来更好地投入工作和社会生活做准备。

2.实习地点:3.实习时间:二、实习单位、岗位简介:1.单位简介:2.岗位介绍:人力资源助理,执行人力资源日常性事务工作,辅助人力资源部管理人员完成人力资源目标规划。

三、实习内容:(一)内部考勤及编辑、打印、存储等文稿工作之前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学习理论知识,并没有从事过相关的工作且对公司各方面不熟悉,带我实习的上级安排了公司最基层的工作,主要包括利用现代化办公网络进行的编辑、发送、接受、存储等。

这类的工作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却容不得半点马虎大意,每一个细节都必须注意到,养成了我严谨认真的好习惯。

在内部考勤过程中,需要每天记录员工的出勤等状况,我对公司的各个部门及其工作岗位有了大概的了解。

这也是考验我的沟通能力的时候,与公司员工保持良好的沟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大家协调一致高效完成任务。

这为我后来的人力资源助理工作做了准备。

(二)人力资源相关工作在进入公司几天之后,我对公司的运作流程和管理有了相应的了解,开始辅助人力主管从事人力资源基础工作。

1.考勤管理我了解到考勤对于一个公司的重要性,它更多的是一种约束监督。

为维护良好的经营秩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使员工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旺盛的精力,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我们会严格实行考勤管理。

完成每月考勤记录,并根据考勤情况进行薪资计算与发放。

这是相当重要的一块内容,计算薪资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细心的工作状态以及高度的责任感。

企业人力资源资本化探析

企业人力资源资本化探析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年第8卷第4期企业人力资源资本化探析李海新,银俊白(中国石油西北销售呼和浩特分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摘要]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的趋势下,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取得和维系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但是,要将人力资源从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进而转化为人力资本,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资本化将会为企业带来更丰厚的利润并节约企业的经营成本;一个企业只要将人力资源、物质资本、教育培训、人员激励、企业文化建设等手段有效配合起来,就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将人力资源真正转变为人力资本,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劳动生产率[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44(2010)04—0142—04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企业能否发挥出人才的真正潜能是企业能否壮大的重要原因;只有将人力资源资本化,发挥出企业人才的真正作用,才能为企业带来更丰厚的利润。

一、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内涵理解关于人力资源,目前有多种解释,但不外乎三种观点:一是具有一定能力的人(总和);二是包含于人体内的特定能力(智力或体力);三是具有服务潜能的抽象的人。

相对而言,第一种观点更为科学、合理,因为它不仅体现了人力资源的质的规定性(即“人”),而且体现了其量的规定性(即“人口”),同时,它也强调了作为人力资源的人应具备的基本前提——有劳动能力或服务潜能。

关于什么是人力资本,也有许多不同的理解。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或非人力资本而言的,是指体现在人身上的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收入的一种资本,是指个人具备的才干、知识、技能和资历,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并不断增值的能力。

贝克尔则进一步把人力资本与时间因素联系起来,认为人力资本不仅意味着才干、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意味着时间、健康和寿命。

浅析人力资源资本化与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实现

浅析人力资源资本化与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实现

形成要素” , “ 劳动和 自然 界在一起它 才是一切 财富的源泉 , 自 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 , 劳动把 材料转变 为财 富。”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定义 , 同时指出了 自然资源客观存在 和
人 的因素的重要性 , 以及 人的因素是财富的另一个不可或缺 的
马克思 的剩余价值理 论是 赋予 物质资本 雇佣劳动 的企业
的一个专有解 释。 这里举个例子来说 , 假如某一个企 业的物质资源是 由劳动
有能 力的人才 ; 不 同的是 , 就资本来说 , 人们就不会从如此简单
的角度出发 ,会考虑投入与产 出的关系 ,会考虑成本 和利 润。
者或工人整体拥 有的 , 而且不 实行按资分 配制度 , 这个企 业的 工人没有固定的工资 , 全音 际0 余收益都是按劳动贡献进行分配的。
也不存在资本 问题 。但是 我们认为 这类企业仍 然存在资 本问 题, 这个企 业的全部剩余 都 由其所拥有 的人力资源获得 , 这就
是人力 资源资本化 的一种特殊存在形态 。 所以如果想 要把物质 资源资本 化中的规律或 理论应用 到
( 1 ) 马克思 的剩余价值理论 。 物质资源之所以成为资本 , 是 因为
来源。
于承担风 险的企业 , 所 以承担 了企业风险的物质资源就应该获
取利润。 换 一种说法 , 物质资源是一种抵押 品。 在企业 的生产经
营过程 中 , 随物 质资源 的投入 和使用 , 物 质资源不断 的全部被
质押和更 新折 旧。 质押 和更新 的过程就是承担风险的过程 ; ( 3 )
本却经过精心 的开发和筹划 , 成 为企业产生利润的基础。( 2 ) 在 使用 的角度上来说资源和资本是完全不 同的。就资源来说 , 每 个人 都想要更好的 , 比如 人们都想要更 多的钱 , 更好 的技术 , 更

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创新研究

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创新研究
应采用成本和价值同时计量的方法。 【 )成本计量 1 成本计量应遵循历史成本原则 ,等于人力资本所有 者进入企业前的社会投资和个人投资及企业招聘 、 培训 、 定 岗位等支出之和 ,即 :V = I V + 3 V+ 2 V 。 其中: ——人力资本成本; 1 V V ——社会投资; 2 V
对企业的破产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人 力资源会计工作的创新点
1 计量问题 .
由于人力资本 负载于人体之上 ,具有所有权和使用 权 的不可分离性 ,因而人力资本计量的范围应包括蕴藏 在企业契约范 围之 内所有人力资本劳动者体 内的人力 。
也就是说 ,凡与企 业签定有关劳动力投入契约的人力资
自身所具有的创造财富的能力与其他人有所不同 ,即人 力资源具有差异性。所 以,人力资源会计不能同质地对 待全部人力资源 ,必须突出人力资本的重要性。笔者认 为,对于人力资本进入企业 ,应采 用资本化 的方式 ,作 产权 。即企业应 以经评估和各生产要素提供者均认可的 价值分别在资产负债表 中以资产——人力资产和所有者 权益—— 人力资本列示 。资本所有权特性决定 了人力资 本有权参与企业剩余收益 的分配 。不仅如此 ,随着证券 市场 的完善, 非人力资本可 以通过资本市场来规避风险 , 而人力资本则往往要承担企业转轨 和被解雇的风险,所 了风 险,就应享有剩余收益的分配权 。人力资本所有者 是剩余控制权与索取权 的拥有者之一 ,应站在投资人的 当企业发生亏损时 ,人力资本要承担责任 ,并且应 对此承担主要责任 。因为亏损不是物力资本所有者投入 企业 的资金 问题,而是企业的全体劳动者的责任 。应由
维普资讯
CA EER HOR I N R 0R ZO Z0N

专 题 探 讨

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式在中国企业的应用

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式在中国企业的应用

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式在中国企业的应用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面临更加复杂的经营环境,越来多的企业开始变革和创新传统的人力资源分工模式,着手构建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式。

但作为西方理论,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式在本土化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难点,如企业对三支柱模式的战略定位模糊、各支柱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等。

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在明确三支柱角色定位的同时,要加强沟通反馈,重视培养专业人才,向智能化、平台化、交付化转型。

关键词:三支柱模式;本土化;智能化;平台化;交付化一、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式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业务划分为规划招募、员工甄选等六大板块。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大师戴维·尤里奇提出的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构建了COE、HRBP、SSC的三支柱理论模型,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结构,转化为循环三角模型,涵盖诸多事务,将人力资源管理打造成一个整体,形成了新的职责体系,简化日常繁琐事务,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提升。

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式的高效以及成本精简特性将人力资源部在组织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重新定义,它的战略性、便捷性以及人性化助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1.COE(专家中心)COE(CentreofExcellence)是指精通人力资源业务,提供专业咨询的专业人员或机构等。

COE是人力资源专家,通常扮演设计、管控者和技术专家的角色,运用领域的专业知识制定创新的政策、程序和方案,以确保企业方案的一致性[1],提高人力资源程序和方案的应用效率,并为人力资源BP的服务业务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从专业的角度制定管理规定,进而指导SSC的服务活动的开展。

2.人力资源BP(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人力资源BP被称为“业务伙伴”,他们可以被认为是业务领域的人力资源助手,给业务部门提供咨询服务和找到解决方案,同时传递企业价值观。

从业者通常利用他们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一线部门帮助组建团队和管理人才。

同时,人力资源BP不是等待业务部门提要求,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找团队管理中的问题,并提供准确的解决方案,同时考虑到如培训目标、招聘计划、员工需求分析、薪酬激励等,帮助企业提高绩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交易费用理论及内部人控制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的存在是因为它可以节约交易成本。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科斯(R.H.Coase)在1937年发表的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中指出:“企业最显著的特征是,它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科斯指出,以价格机制构成的市场中的每一个交易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企业的组织管理也需要成本,当企业组织的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成本时,人们就会以企业来替代一部分市场。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相互替代的2种资源配置方式,企业替代市场会降低利用市场机制的交易费用,但同时又会带来企业内部管理费用的上升。所有的交易费用也都是组织成本。组织的实质是不同的契约安排。如果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或其它重要员工作为企业的并购对象,通过他们人力资本的股权化或股份化,达到这部分员工的内部化,从而成为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本的收益率。
在委托者与代理人之间存在契约不完备、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由于给定契约不完备,包括企业家在内的所有员工的积极进取精神成为企业经营成败最关键、最重要的因素。在固定支薪制度下,企业的经营业绩与重要员工的收益之间表现出弱相关性。因此,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不会自发形成。相反,这种弱相关性因信息不对称还会诱导出员工的道德风险、经理层的短期行为、普通员工的消极怠工行为等。
另外,我国体制正处于转型时期,整个经济的市场化水平还很低,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参与国际化的竞争能力还很脆弱。企业要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并将他们的根本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也就是说,这类人力资源的效用函数要与公司的效用函数一致,创建经济共享机制。这要求我国对人力资源与实物资本的关系问题做出进一步的努力探索和研究。此外,我国传统计划经济遗留的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也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实行的是高工资、低就业的政策。人力资源的支出完全被看作是一种费用,他们所得到的工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所创造的大部分利润沉积形成国有资产。而人力资源资本化可以为解决这一历史问题提供一个良好的途径,为顺利推进国企的产权改革提供非常好的思路。
由于人力资本不能与拥有这种资本的个人脱离开来,因此,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表现出显著的个体性或私人性,其人力资本效用的发挥完全依赖于拥有人力资本的个人意愿,因此,其它经济行为主体或外在制度安排一旦违背了人力资本的归属体个人的意愿,那么人力资本就会“不听使唤”甚至“宁死不从”从而人力资本就会大大贬值,成为无用或报废的资产。
人力资本理论创立与20世纪中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现已成为“经济学中经验应用最多的理论之一”,被推广应用于各个应用学科和研究领域。人力资本理论同样被用于企业产权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安排及变革问题的研究领域。对于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变革和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人力资本化,是指将人力资源看作与实物资本同样重要的因素来进行管理和运作。而股权化,是指在公司制企业条件下的企业人力资本化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促进经济组织的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制度安排的变革,使企业成员能够自觉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技能,平等自主地选择和享有经济增长带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以使自己的个人特性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在依托自然资源等推动的物本型经济已日趋乏力的今天,人力资源资本化运作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新潮流。
人力资本化运作的提出及理论基础
一、人力资本运作问题的提出
随着企业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事实上,企业组织中关于“人”的管理发生了2次重要转变:第一次是从人事管理(Personnel Management,PM)领域到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HRM)领域的转变;第二次是从人力资源领域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Strategic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SHRM)领域的转变。简单地说,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系统地将人与企业联系起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是明确的,具体包括:1、将人力资源视为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首要资源;2、强调通过HR规划、政策及具体实践,可以达到获取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的配置;3、强调获取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够与企业战略垂直匹配,并能在内部各种活动间水平匹配;4、强调所有人力资源活动皆为一个目的,即达到企业目标。
作者于2002年8月参与主持四川省著名房地产企业成都置信实业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四川置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的方案设计及实施工作,这激发了我对人力资本股权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兴趣,也增加了我将这一研究课题进行系统化研究的信心。
当然,在中国,要科学地全面实施人力资源资本化,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艰苦卓绝的路要走,尤其是人力资本化的评估与权益确认及其核算等诸多方面在理论和实践操作中都还面临很多难题。但是,随着新经济的逐渐壮大,人力资源资本化及股权化必将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全文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人力资源资本化运作的提出原因,并从委托代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内部人控制理论和激励理论等多方面论证了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从人力资源对企业的价值性和独特性角度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了分类,并以此为2个维度建立了企业内部不同人力资源的差别化管理模型。第三部分,对中国实施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尤其是制约因素进行了阐述。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首先介绍了实施了人力资本化的方式及其在不同企业中选择,然后从操作原理、模式要素、操作流程等方面对人力资源资本化在公司制企业条件下的2种基本模式进行了描述。第六部分,在前面5部分的基础上,结合四川置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具体情况,分析了该公司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关键因素和难点问题,并设计出了该公司的人力资本股权化方案,最后对该方案做了简单的评价。
内部人控制理论认为,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东对董事会及经理层的监督与约束,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设计与运行,不仅直接关系到公司的控制权问题而且关系到公司的发展问题。由于现实与制度的缺陷造成法人治理结构的失衡,使企业的控制权不是掌握在其所有者手中,而是掌握中“内部人”手中,这样就出现了内部人控制现象。在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严重不匹配的情况下,内部人则可以利用其所拥有的控制权侵占股东资产。经济学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科斯强调了合适的制度安排及制度创新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企业组织可以通过人力资本股权化,把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合理的转变成法律上的内部人控制,并且彻底改变内部人的地位与收入状况,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
在企业组织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本运作是最重要的内容。人力资本运作的理论基础首先是人力资本产权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同时也涉及激励机制的问题。现代企业是实物资本和经理知识能力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复杂合约,企业的人力资本保证了企业的非人力资本保值、增值和扩张。如何充分动员企业内部各种人力资源,即发展“激励性契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成为有效利用企业实物资本的前提,也因此日益成为当代企业保持长治不衰的中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人力资本股权化,将关键员工的收益与企业长期利益“捆绑”在一起,赋予企业重要员工参于企业剩余收益权的分配,把对企业重要员工的外部激励与约束变成自我激励,鼓励他们更多地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不仅仅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短期的财务指标上。人力资本股权化或股份化,就是创造员工的收益函数与企业收益函数相一致的制度。提高这两者之间的正相关性,将委托者与代理者之间的经济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最终实现委托者与代理人双赢的格局。
人力资本,是指人们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这种资本,就其实体形态来讲,是活的人体所拥有的体力、健康、经验、知识和技能及其它精神存量的总称,它可在未来特定经济活动中给有关经济行为主体带来剩余价值或利润收益。
作为体现在人身上的一种资本形式,人力资本是在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投资而形成的。人类自身的生产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或基础部门,以教育培训为主要手段或主导产业,以医疗卫生为生理养护条件或社会保障措施,来进行的一种投入产出活动;通过这种生产活动,人身在生物或生理学意义上技能等精神存量得以增进。借助这种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人们结合一定的投资形式进行教育投资、健康投资等投资活动,从而形成各自的人力资本,并与企业的金融资本、物质资本等非人力资本形成企业的生理理论是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出发,提出由于存在事实上的信息不对称,代理人可能会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角度着想,采取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因此,委托人必须强化对代理人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同时也要加大激励的力度,增加代理人采取不道德行为的机会成本。那么,在组织执行和监督机构设计和安排的过程中,就务必要考虑合理地设计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损害整体效率的代理问题。委托代理理论认为资产所有者将其所拥有的资产根据预先达成的条件委托给经营者经营。所有权仍归出资者所有,出资人按出资额享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经营者在委托人授权范围内,按企业法人制度的规则对企业财产等行使占有,支配和处置的权力。所有者是委托人,经营者是代理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通过预先达成的契约将双方的责、权、利作出了明确的界定,从而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激励的机制。现代企业就是建立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的基础上,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其中包含3层委托代理关系,其一是作为公司所有者的股东(委托人)委托董事会(代理人)监督控制企业的运营;其二是董事会(委托人)委托经理层(代理人)经营管理企业的日常运作;其三是经理层(委托人)委托一般员工(代理人)进行企业的具体业务的开展工作。
所以,人力资本作为经济行为主体实现身利益最大化的手段之一,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能否真正发挥作用,根本上取决于外在制度安排是否有利于“积极”地去启动、支配和使用它所拥有的人力资本以取得最大收益。也就是说,通过某种制度安排,要达成员工与经济组织的目标函数一致,从而减少员工的短期行为及其对所有员工的监督和管理成本。
本文紧密结合实践,提出了人力资本股权化概念,分析了我国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外部法律法规环境及内部条件,详细阐述了人力资源资本化的要素设计、操作流程等多方面人力资源股权化模式及设计方案,并为四川置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设计出了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方案。全文内容具有非常强的普遍性和操作性,对企业实施人力资源资本化和推进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