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案
小学教案设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小学教案设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二、教材分析1. 诗歌地位与主题《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一首富有深刻哲理的现代诗。
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它以鲜明的对比,歌颂了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真理。
2. 诗歌结构与特色全诗共七节,每节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从诗的语言来看,简洁而有力,富有节奏感。
诗中的形象鲜明,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样的诗句,用最直白的话语却传达出深邃的思想,非常适合六年级学生在理解诗歌艺术的同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 教材的教育价值本诗有助于六年级学生进一步提升对现代诗歌的理解能力,体会诗歌中的对比、象征等表现手法的作用。
同时,通过对鲁迅精神的学习,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考人生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1. 知识基础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现代诗歌阅读基础,他们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诗歌意象和情感表达。
对于鲁迅这个人物,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也有所接触,知道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 学习能力学生在这个阶段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但对于诗歌中深刻的哲理和复杂的表现手法的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
他们需要更多的引导来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
3. 心理特点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社会现象和人生价值有了初步的思考,这首诗所传达的思想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但他们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进一步深化。
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 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理解“不朽”“摔垮”等词语的含义。
- 了解诗歌的结构,理解对比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情感。
课文《有的人》教案
课文《有的人》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有的人》。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课文中不同人物的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2)教育学生学习课文中所赞扬的那种人,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人。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中不同人物的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深层次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有的人》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简要介绍课文作者、背景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不同人物的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深入体验课文中的人物情感。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完成课后作业,巩固知识点。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析课文人物特点和写作手法的能力。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优秀诗歌作品。
3. 邀请作家或诗人到校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课文《有的人》教案
课文《有的人》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有的人》。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
(3)分析课文中不同人物的特点和表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有的人》的朗读和理解。
2. 分析课文中不同人物的特点和表现。
3. 探讨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有的人》。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
(3)分析课文中不同人物的特点和表现。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对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课文内容。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不同人物的特点和表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课文《有的人》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课文:(1)让学生跟随老师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僻词语的读音和理解。
3. 理解课文内容:(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旨。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不同人物的特点和表现。
4. 分析课文:(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不同人物的特点和表现。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 探讨社会现象和价值观:(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和思考社会现象。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中所反映的价值观的理解和体会。
《有的人》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
《有的人》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有的人》教案设计篇一[设计理念][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难点]1、理解两种人的含义[教学流程]一、轻叩鲁迅,引入课题师:同学们,深情地呼唤他!(幻灯出示鲁迅图片)师:鲁迅,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它勾起了同学们怎样的记忆?师:接下来让我们看一段影像资料。
(课件播放《鲁迅》电影片尾葬礼部分)师:为什么你的眼里饱含泪水?心里在想些什么?师导或接:(来给鲁迅送葬的人这么多,鲁迅这株野草烧尽了,迎来的却是到处青青的野草!)是呀!“鲁迅死了,他还活在我们的心中!”(课件出示)师导: 1949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13周年,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地纪念鲁迅,著名诗人臧克家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了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生:读题二、读准诗歌,理顺思路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走进诗歌——自由的诵读。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读一读?(以评促读)师:你还想展示哪里?师:看一看、听一听朗读家是如何诵读的?(课件播放2023年新诗会沙桐诵诵的《有的人》)师:同学们,你似乎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师问:臧克家记录了哪两类人?三、拨反为正,积蓄情感师:哪些诗句刻画了反动派的丑陋面目?生:找出来读一读。
师:指导读好师:用你的词语或句子说一说这些人是什么样的人?师:你喜欢这样的人吗?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吗?师引读:a 骑在人民头上的——(生读完“人民把他摔垮”后,接臧克家在《三谈“有的人”》中说到曾在这里进行了一次小小的修改,原句是:人民把他摔倒)(课件出示)生品词:师引读:b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c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师:你看到了他们怎样的下场?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仅是不喜欢,那简直就是恨呀!是呀!这些人就是行尸走肉,他们没有了人道,没有人亲情,没有了民族…… (课件出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生:齐读四、走进鲁迅,对比烘托师:同学们,仅仅就是你恨吗?还有谁恨?生:(人民、鲁迅)师:毛主席也曾经这样评价鲁迅: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有的人》语文教学教案
《有的人》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有的人》。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和平、追求进步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铭记英雄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有的人》的背诵与默写。
(2)诗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3)诗歌中修辞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
(2)诗歌情感表达的把握。
(3)修辞手法的创新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有的人》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阐述对诗歌情感表达的理解。
5. 创意写作:(1)学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2)分享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写作表现。
(2)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作业完成情况:(1)诗歌背诵和默写的完成情况。
(2)创意写作的质量和创新性。
3. 综合评价:(1)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2)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和运用。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1)诗歌《有的人》的文本展示。
(2)诗歌背景资料的图片和文字。
(3)修辞手法的案例分析。
2. 教学素材:(1)相关诗歌的选篇。
(2)诗歌朗诵视频或音频资料。
课文《有的人》教案
《有的人》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有的人》。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结构层次。
(3)分析课文中不同人物的描写手法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人生百态,认识到生活的多样性。
(3)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有的人》的朗读与背诵。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2)如何把握课文中所体现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4.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有的人》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引导学生谈论对课文的第一印象,引发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布置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2)选取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
4. 案例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如有的人、有的人等。
(2)引导学生从人物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倾向。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中所体现的人生哲理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有的人》。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经典教案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认知本文语言的特色。
2. 理解诗歌用对比方法写出了鲁迅对不同的人、不同生活的不同态度,热情讴歌了鲁迅先生愿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
3. 引导学生从诗句中产生美好的想像,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诗歌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诗歌两节分别从哪些方面写了鲁迅生前的伟大事迹和逝世后所产生的影响。
2. 理解对比在诗句中的作用。
3. 理解诗歌用对比方法所表达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鲁迅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早在青年时代,他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伟志向;在文学创作之外,鲁迅还在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涉猎和独到的见解。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他逝世的噩耗传开后,举国都沉浸在失去“民族魂”的悲痛之中。
他的忠诚、他的执著、他的无私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所写的诗《有的人》。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意1. 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的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1)音序查字法查出本文生字:溜、卓、著、迭、禄、倘、尼、蝠、俩。
(2)形近字组词:卓()桌()迭()秩()禄()茁()逝()浙()腐()履()役()迂()(3)多音字组词:俩俩()瓢()处()给()liǎng piáo chǔjǐ俩()瓢()处()给()2. 学生齐读生字词。
3. 学生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字音,互相纠正字音。
4. 教师指名读诗,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并让学生提出在朗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5. 学生再读诗文,理解诗意。
想一想,这首诗每小节各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出来。
并把答案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
答案要点是:第一小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第二小节: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教学设计 教案
《有的人》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有的人》。
(2)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作者对不同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思考。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有的人》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内容的分析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深层含义的把握。
(2)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雪花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有的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有的人”代表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并示例分析。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感受作者对不同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进行情感交流。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诗歌《有的人》。
2. 写一篇关于诗歌《有的人》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2. 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象征意义的理解是否深刻?3.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如何?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如何?5. 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七、评价与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朗读、背诵、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
有的人教案
《有的人》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体会诗歌中包蕴的思想感情。
2. 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 提高学生品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
2. 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品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常规课件,小黑板。
2.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有关作者臧克家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当我们置身于美丽的校园,穿梭在教室与办公室之间,我们会发现身边有那么多熟悉的身影,有那么多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的人。
他们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应当真诚地感谢他们——老师。
臧克家先生为了纪念鲁迅先生,深情地写下了《有的人》,以此歌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者,鞭挞一切腐朽没落的灵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明确目标:1.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体会诗歌中包蕴的思想感情。
2. 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 提高学生品读诗歌的能力。
三、整体感知:1. 知诗人,解诗题。
(课件出示背景资料)学生静听,补充资料。
2. 读通读顺。
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并正音。
3. 初探大意。
喜欢哪一节就读哪一节,并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预计学生可能喜欢第三节和最后一节)(课件出示第三节和最后一节的内容)学生个别读,齐读。
(板书: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4. 再读质疑。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5. 试着解决问题。
(对于较简单的问题可让学生自行解决,而较难的问题或与中心关系不大的问题可留在精读时解决)6. 感情朗读。
(配乐)自由读,指名读。
四、精读课文,互动探究:(一)学习第一小节:1. 学生齐读第一小节。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朗读。
2. 学生自读第一小节并思考:这一小节有几句话?每句话表达了什么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 学生交流汇报。
(预计学生可能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汇报:)(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课文《有的人》教案
《有的人》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有的人》。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不同类型的人的描述和表达。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品质。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有的人》。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品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有的人》,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 写作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现场完成写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6. 课堂小结:(2)强调课文中的优秀品质和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有的人》。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写作练习的成果。
4.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人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初中语文《有的人》教案(诗歌)
初中语文《有的人》教案(诗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有的人》。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诗歌《有的人》的内容和主题。
(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难点:(1)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2)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介绍诗歌《有的人》的作者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感悟和欣赏。
5. 情感共鸣:(1)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人生哲理。
(2)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有的人》。
(2)写一篇关于诗歌《有的人》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内容和意义,以及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诗歌中的情感。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歌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有的人》教案:如何引导学生关注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有的人》教案:如何引导学生关注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有的人》,帮助学生理解关注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核心观点,即要想成为真的朋友,必须关注和尊重他人。
难点: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信息,推断并理解作者的意图。
三、教学方法阅读和理解、分组讨论、小组演讲、个人写作、课堂评价等。
四、教学步骤1.预习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问一些问题给学生进行适当的预习。
如:- 我们在学习、玩乐或者交往时,是否经常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如果你是一位朋友,你会怎样关注和尊重他人?- 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2.阅读和理解(25分钟)老师领读《有的人》,鼓励学生精读课文,并反复阅读关键句子。
学生可以在读完一段后互相讨论,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它们的意思。
老师也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作者通过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尊重他人重要吗?为什么?3.小组讨论和小组演讲(30分钟)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讨论和研究一段文字。
每组讨论结束后,要派出一名代表做小组演讲,讲解小组的讨论结果。
4.个人写作(2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写一篇短文,从不同角度说明为什么关注和尊重他人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学生可以回答以下问题:- 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是否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 关注他人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有没有不关注他人的时候你后悔的经历?什么让你后悔?5.课堂评价(10分钟)老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听讲、发言、演讲、写作等方面。
五、教学反思《有的人》教案通过阅读和理解、分组讨论、小组演讲、个人写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关注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并帮助他们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既利用了小组合作的优势,也提供给学生进行个体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更多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潜能。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三篇】《有的人》教案一教学设想学习这首诗,要能够理解诗歌的深刻含义,理解使用的对比手法。
在讲清重点章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实行朗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在一篇纪念革命英雄张思德的文章中,毛主席指出:“(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指出死的意义有轻有重。
人都有生和死。
对待生和死,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
活着的人,有的活得崇高、伟大;有的活得无耻、卑微。
(举例说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人臧克家的诗歌名篇《有的人》。
二、作者介绍以及背景介绍1.作者:臧克家,诗人,生于1905年,山东诸城人。
他的诗作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
主要作品收在《臧克家文集》中。
2.写作背景:1949年全国解放后,臧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
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
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3.释题:学生自读副标题后明确:“有的人”这个题目包含了诗中所写的两种人:即作者歌颂、赞美的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作者揭露、批判的是一切*。
联系诗的副标题,我们能够看出这首诗是以歌颂、赞美为主旋律的。
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也就是把揭露和批判作为歌颂与赞美的一种反衬,在鲜明的对比中,抒发作者的感情。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歌内容1.播放朗读带。
因为本诗不存有语音方面的疑难,所以,要求学生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然后齐读全诗。
3.思考讨论:这首诗能够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全诗能够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所了解的关于鲁迅的生平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有的人》,询问他们对这个题目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
三、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的主旨。
四、分析课文写作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对比手法,让学生举例说明。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邀请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味。
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意象,如何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三、写作实践1.教师给出一个写作话题,如“有的人”,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写作方法进行创作。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邀请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味。
二、课文背诵1.学生自主背诵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给予点评和指导。
三、欣赏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关于人生哲理的诗歌,如《将进酒》、《登高》等。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年级语文上《有的人》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有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有的人》。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体会作者对不同类型的人的描述和对比。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有的人》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和理解。
(2)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诗歌《有的人》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有的人》。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向学生介绍诗歌《有的人》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诗歌:(1)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2)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理解诗歌内容:(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不同类型的人的特点和对比。
4. 分析修辞手法:(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让学生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5. 讨论与思考:(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他们的启示和影响。
五、作业布置1. 朗读并背诵诗歌《有的人》。
2. 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对诗歌中不同类型的人的理解和感悟。
3. 收集相关的诗歌或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思考等环节,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有的人》语文教学教案
《有的人》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有的人》。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敬仰之情。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有的人》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象征意义的理解。
(2)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有的人》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发表对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崇敬之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2. 朗读与背诵: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的能力。
3. 理解与分析: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歌《有的人》。
2.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诗歌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3. 收集其他有关革命先烈的诗歌或故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利用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课文《有的人》教案
课文《有的人》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有的人》,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默写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有的人》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意义。
2. 学会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有的人》文本。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有的人》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受作者的情感。
3. 默写课文:让学生默写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4. 解析课文:分析课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5.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汇报讨论成果:邀请部分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全班学生共同思考和探讨。
7. 小结课堂: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表达的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品质。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编写一篇关于课文《有的人》的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情感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七、课堂活动1. 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3.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文学素养。
课文《有的人》的教案
课文《有的人》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有的人》的主题思想和内容,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深情和敬意。
2. 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有的人》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2. 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3. 课文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文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具体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有的人》的作者和背景知识。
2.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
4. 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有的人》的主题思想和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课文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文化的了解程度。
4. 学生对课堂讨论和互动的参与程度。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有的人》的原文。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3. 词典或其他参考资料。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有的人》的主题思想和内容,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背景知识的理解。
八、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有的人》的原文和相关资料。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等。
3. 准备课堂讨论和互动的问题。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让学生进行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课文《有的人》的读后感。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诗歌或文学作品,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案总第 1 页
课题有的人课型新授授课时间9月6 日
第1 课时(共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90%。
2.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3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理解诗的内容、把握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
80%。
70%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诗歌所表达的生与死的辩证关系,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内容、把握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主要
教法
讨论,点拨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内容、把握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主要
学法
局部理解;朗读背诵
教具
投影
板书设计
有的人臧克家
对比的手法两种人的生与死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全然取决于对人民的态度:造福人民者永生,压迫人民者速朽
教学目标达成度归因分析及目标矫正措施
时间教学环节教师组织教学学生活动
阶段目标
及教学意图
3 一、导入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
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
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
哲理,融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
学习时,
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
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
比手法
学生倾听,思考回
答
设置情景导入
新课
5 20
5 二、讲授新
课
:
(一)简要介绍作者:(见投影)
(二)理解诗的内容:
1、学生集体朗读诗歌。
2、思考本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老师出示对比的表格
⑴分析对比项首节中的“活”与“死”
的含义。
⑵请同桌用文中的诗句或短语共同填
写表格
⑶请同学结合两类人的表现用一句话
概括“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
表现结局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4.自由朗读诗歌。
5.找出能体现这是纪念鲁迅的诗句。
(通过“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和“情
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引导学生
理解鲁迅的为人民服务,甘愿牺牲自己
的品格和精神。
(三)主题思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明确:
这首诗热情赞颂了鲁迅先生甘愿“俯下
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等着
地下的火烧”的伟大精神;有力鞭笞
了解作者
朗读欣赏
思考讨论
在理解的理解的
基础上归纳两种
人的表现和结局
理解两种人的具
体含义
朗读体会
理解主题
了解作家作品
了解创作背景:
培养学生的朗
读能力
培养理解和归
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理
解能力
培养理解能力
把握主题思想
时间教学环节教师组织教学学生活动
阶段目标
及教学意图了“骑在人民头上”,“他活着别人就不能
活”的人;深刻地揭示了为了人民的人在
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
的道理。
1. 对比,把两个阶级两种人的人生观
进行比较,把人民群众对两种人的态度
进行比较,表达鲜明的爱憎情感。
2. 语言质朴,形象鲜明,表达了鲜明的
主题。
课下完成
1 三、小结1.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一篇随笔写出生
与死的不同价值,要有正确的观点2.课
下背诵《有的人》
3.课下总结第一单元内容并完成有关
练习(见篇子)
3 四、作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
保尔·科察金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
命。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
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为
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
耻:在临死的时侯,他能够说:…我的整
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
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
进行的斗争。
‟”我们有所作为,生命才
有意义;投身全人类的解放事业,生命才
有价值。
1.抄写、背诵本首诗歌
2.抄写和背诵保尔的名言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
一、判断正误:
1. 《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富有深刻哲理的抒情诗。
()
2. 这位当代著名诗人还曾先后创作了《老马》、《罪恶的黑手》、《回延安》、《生命的零度》等。
()
3. 这首诗的题目《有的人》,是指鲁迅先生和一切革命者。
如果理解为“有这样两种人”,是不对的。
()
4. 鲁迅先生在逝世前不久写的《死》这篇文章里,叮嘱后人,在他死后“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叫人们“忘记”他。
这和那种“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的人形成强烈的对比。
()
5.下面是鲁迅《野草·题辞》中的一段引文,只是语序不正确:“①熔岩一旦喷出,②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③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④将烧尽一切野草,⑤我自爱我的野草,⑥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正确的语序应为:()
二. 阅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在_____________年2月创作的,其中“沁园春”是__________________,雪是_______________。
2. 本诗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的赞歌,是一幅__________________的画卷,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_的高歌。
3. 全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重在__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__字领起,下片重在___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_字领起。
4. 下片中,作者评述了__________________历史人物,在“惜”字之下,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个词加以评述。
5. 如何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