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7年河南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有解析)

2017年河南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有解析)

2017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石油分馏 C.铁水铸锅 D.麦磨成面【答案】A【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石油分馏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铁水铸锅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麦磨成面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下列科学家中,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的是()A.拉瓦锡B.门捷列夫 C.道尔顿D.阿伏伽德罗【答案】B【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解析】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

C、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D、阿伏伽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3.“河南味道”名声远播。

下列食品或食材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原阳大米 B.叶县岩盐 C.西峡猕猴桃D.道口烧鸡【答案】C【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解析】A、原阳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B、叶县岩盐中富含无机盐,故选项错误。

C、西峡猕猴桃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D、道口烧鸡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4.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A.海水、干冰B.冰水、水银C.食醋、黄铜D.煤、金刚石【答案】D【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解析】A、海水属于混合物,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冰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氧化物,水银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C、食醋、黄铜都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化学参考答案

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化学参考答案

2017河南中招化学试卷解析1. A【解析】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石油分馏只是将石油中的各种成分分离,铁水铸锅是铁由液态变成固态,麦磨成面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这三个过程中都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

2. B3. C【解析】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蔬菜和水果,所以选项中富含维生素的物质为西峡猕猴桃。

4. D【解析】海水(水、氯化钠等)、食醋(醋酸、水等)、黄铜(铜和锌)、煤(碳、硫等)都含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CO2),冰和水都是水(H2O),所以干冰和冰水都属于化合物(或氧化物);水银是汞的俗称,金刚石的成分为碳,均属于单质。

5. C【解析】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的水为硬水,含有较少或不含钙、镁离子的水为软水,通过闻气味、观察颜色、加食盐水都无法检验水中是否含有钙、镁离子;而加入肥皂水,出现浮渣较多,泡沫较少的水为硬水,反之为软水。

6. A【解析】铵态氮肥与碱(氢氧化钙)混合研磨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

7. C【解析】8. B【解析】如图所示,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圈外数字表示核外电子数,A正确;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有11=2+n+1,可知n=8,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钠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根据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可判断出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D正确;从原子结构示意图还可看出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C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B。

9. A【解析】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液质量增大;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液质量减小;浓硫酸和浓盐酸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B、C不符合题意;烧碱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的俗称,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液的俗称,它们均能和空气中的CO2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OH+CO2=== Na2CO3+H2O,Ca(OH)2+CO2=== CaCO3↓+H2O44 100通过上面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氢氧化钠吸收了空气中的CO2,溶液质量增大;氢氧化钙虽然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增加了44),但反应后有CaCO3沉淀生成(减小了100),所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

2017年河南省中招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7年河南省中招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P:31 Cl:35.5K: 39Ca:40 Fe:56 Cu:64 Zn:65 Br:80 Ag:108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石油分馏C.铁水铸锅D.麦磨成面2.下列科学家中,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的是A.拉瓦锡B.门捷列夫C.道尔顿D.阿伏伽德罗3.“河南味道”名声远播。

下列食品或食材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原阳大米B.叶县岩盐C.西峡猕猴桃D.道口烧鸡4.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A.海水、干冰B.冰水、水银C.食醋、黄铜D.煤、金刚石5.能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A.闻气味B.观察颜色C.加肥皂水D.加食盐水6.下列化肥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

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A.NH4Cl B.KNO3C.NaNO3D.Ca3(PO4)27.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收集氢气B.稀释浓硫酸C.检查气密性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8.右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图中n的值为10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9. 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后,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小的是A.石灰水B.浓硫酸C.浓盐酸D.烧碱溶液10.右图表示向一定量C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的变化过程,x表示Na2CO3溶液的质量,则y可能表示A.气体的体积B.沉淀的质量C.NaCl的质量D.混合溶液的pH11.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N2B.NO2C.NH3D.SO212.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置换反应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H3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3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13.甲乙丙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A.C、CO2、COB.H2O2、O2、H2OC.CuO、Cu、Cu(NO3)2D.NaOH、NaCl、NaNO314.2.3 g铁和M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0.2 g氢气,则M可能是A.镁B.铝C.碳D.钠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___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河南省商丘市2017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商丘市2017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2017年河南省商丘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4分)1.将下列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 B.白糖 C.味精 D.花生油2.下列材料属于合金的是()A.玻璃 B.合成橡胶 C.氧化铁D.生铁3.夏天防雷电,远离金属.这是因为金属具有()A.导电性B.导热性C.延展性D.光泽4.下列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能使水温度升高的是()A.硝酸铵B.硫酸铜C.生石灰D.氯化钾5.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Fe2O3+6HCl═2FeCl3+3H2O B.H2+Cl22HClC.Cl2+2NaBr═2NaCl+Br2D.2H2O22H2O+O2↑6.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是()A.喷漆 B.镀一层耐腐蚀的金属C.制成不锈钢D.存放在潮湿的空气中7.如表是某同学记录的常见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情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酒精擦洗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D.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8.下列关于乳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乳化就是将油污溶解而除去B.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C.用醋洗去水壶里的水垢是乳化现象D.洗洁精有乳化功能,可用来洗涤餐具上的油污9.下列关于“10%的硝酸钾溶液”含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100g水中溶解了10g硝酸钾B.100g硝酸钾溶液中有10g硝酸钾C.将10g硝酸钾溶于90g水中所得的溶液D.将硝酸钾与水按1:9的质量比配制的溶液10.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Fe>Cu>Ag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Cu+FeSO4═Fe+CuSO4可以发生B.反应Fe+2AgNO3═2Ag+Fe(NO3)2可以发生C.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颜色由无色变成蓝色D.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1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多C.长期放置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的溶液为纯净物1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B.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20℃时,把30g甲放入50g水中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5D.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35℃降温至10℃时,二者溶质质量分数相等13.一定温度下,将少量氧化钙固体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作出图象甲、乙和丙,则其中图象丙中反映的情况是()A.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B.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C.溶质的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D.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14.某合金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A.Zn和Fe B.Cu和Au C.Zn和Cu D.Mg和Al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5.地壳则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中含碳量较高的是.16.某同学将铁刀放入了一种溶液中,结果“铁刀变铜刀”,这种溶液可能是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7.将一根洁净的钢丝放入少量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则含有的离子有,所得溶液的质量(填“增加”、“不变”或“减小”)18.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饱和澄清石灰水,小试管和U形管中有适量水,现向小试管中注入适量浓硫酸,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U形管中a、b液面的变化情况是.19.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20℃时,称取31.6gKNO3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称取31.6g KNO3固体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2)当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提纯KNO3所采用的方法为.20.已知A﹣E均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1)若A与B均为黑色固体,且B中金属元素所占质量分数为80%,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E是气态单质.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E的一种用途.(2)若A与B发生的是多分解反应,若E是CO2,则B的化学式为.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三、简答题(共10分)21.实验室用已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cm3),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mL.某同学试剂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请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有哪些?22.如图所示,取3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钉,其中两根放入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中,A试管上方加一层植物油;C试管中的铁钉放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盖密封.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C铁钉都没有生锈,而B中铁钉生锈.根据探究回答以下问题:(1)A试管中加植物油的作用是什么?(2)分析A、B、C试管中铁钉的锈蚀情况,因此可以得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什么?23.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1)实验室不能用铜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2)将纯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画,纯铜片上留下划痕.(3)铝比铁活泼,但铝比铁的抗腐蚀性能强.24.碳和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1)下列关于CO和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序号)A.CO和CO2均具有可燃性 B.CO和CO2均能与H2O反应C.CO和CO2的密度均大于空气的密度 D.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炭黑或一氧化碳①CO具有还原性,写出其在工业上的一种具体用途;②填写档案时常采用碳素墨水,其原因是.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25.金属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1)把金属制成合金,应用更加广泛.加工业上常用黄铜制造机器零件.原因是合金(答出一条即可)(2)为保护金属,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要及时除去,而铝表面的氧化铝却不能除去,为什么?(3)某学习小组通过实验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用到的药品有铁丝、铜丝、银丝、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该实验的废液进行了探究.通过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废液中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①甲同学只选用了以上药品中的三种,便通过实验得出了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甲同学选择的药品是.②乙同学用pH试纸测得废液的pH小于7,证明废液显酸性.请简述乙同学的操作方法.(4)利用如图装置可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C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2.①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装置不能重复使用)②E装置的作用是.(5)黄铜是铜锌合金,将10g的黄铜放入盛有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9.8g.求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2017年河南省商丘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4分)1.将下列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 B.白糖 C.味精 D.花生油【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 错;B、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 错;C、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正确;故选D.2.下列材料属于合金的是()A.玻璃 B.合成橡胶 C.氧化铁D.生铁【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分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合成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C、氧化铁属于氧化物,不是合金;D、生铁是铁的合金;故选D.3.夏天防雷电,远离金属.这是因为金属具有()A.导电性B.导热性C.延展性D.光泽【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析】根据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夏天防雷电,远离金属,这是因为金属具有导电性,故选项正确.B、夏天防雷电,远离金属,这是因为金属具有导电性,而不是导热性,故选项错误.C、夏天防雷电,远离金属,这是因为金属具有导电性,而不是延展性,故选项错误.D、夏天防雷电,远离金属,这是因为金属具有导电性,而不是具有光泽,故选项错误.故选:A.4.下列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能使水温度升高的是()A.硝酸铵B.硫酸铜C.生石灰D.氯化钾【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物质溶于水后的放热与吸热现象来考虑,要由物质溶于水的整个过程来分析,到底是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还是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解答】解: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故A错;B、硫酸铜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B错误.C、生石灰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C正确;D、氯化钾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D错.故选C5.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Fe2O3+6HCl═2FeCl3+3H2O B.H2+Cl22HClC.Cl2+2NaBr═2NaCl+Br2D.2H2O22H2O+O2↑【考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分析】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Fe2O3+6HCl═2FeCl3+3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B、H2+Cl22HCl,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C、Cl2+2NaBr═2NaCl+Br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D、2H2O22H2O+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6.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是()A.喷漆 B.镀一层耐腐蚀的金属C.制成不锈钢D.存放在潮湿的空气中【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分析】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因此隔绝水和氧气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解答】解:A、喷漆能使铁制品与水和氧气隔绝,能够防止生锈,故A不符合题意;B、镀一层耐腐蚀的金属能使铁制品与水和氧气隔绝,能够防止生锈,故B不符合题意;C、制成不锈钢能够改变铁制品的结构,能够防止生锈,故C不符合题意;D、铁制品放在潮湿的空气中时,能够和水与氧气充分接触,容易生锈,故D符合题意.故选:D.7.如表是某同学记录的常见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情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酒精擦洗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D.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常见的溶剂;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分析】A、根据碘易溶解在汽油中分析;B、溶液有的是有色的;C、根据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分析;D、根据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分析.【解答】解:A、由于碘易溶解在汽油中.所以,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故A说法正确;B、溶液有的是有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B说法不正确;C、由于水、汽油、酒精都可以其他物质.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故C说法正确;D、由碘易溶解在汽油、酒精中,不易溶解在水中;高锰酸钾易溶解在水中,不易溶解在汽油中,说明了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D说法正确.故选B.8.下列关于乳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乳化就是将油污溶解而除去B.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C.用醋洗去水壶里的水垢是乳化现象D.洗洁精有乳化功能,可用来洗涤餐具上的油污【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分析】A、根据乳化作用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醋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洗洁精的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乳化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说法错误.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能够溶解油污,不是利用的乳化作用,故选项说法错误.C、用醋洗去水壶中的水垢是因为水垢中的物质能和食醋反应,从而把水垢除去,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9.下列关于“10%的硝酸钾溶液”含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100g水中溶解了10g硝酸钾B.100g硝酸钾溶液中有10g硝酸钾C.将10g硝酸钾溶于90g水中所得的溶液D.将硝酸钾与水按1:9的质量比配制的溶液【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据此解答.【解答】解:A、10%的硝酸钾溶液表示的是在100g溶液中含有10g硝酸钾,即90g水中溶解10g硝酸钾,错误;B、10%的硝酸钾溶液表示100g硝酸钾溶液中有10g硝酸钾,正确;C、10%的硝酸钾溶液表示90g水中溶解10g硝酸钾,正确;D、10%的硝酸钾溶液中硝酸钾是10g,水是90g,故是将硝酸钾与水按1:9的质量比配制的溶液,正确;故选A.10.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Fe>Cu>Ag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Cu+FeSO4═Fe+CuSO4可以发生B.反应Fe+2AgNO3═2Ag+Fe(NO3)2可以发生C.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颜色由无色变成蓝色D.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可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解答】解:A、由于金属活动性Fe>Cu,反应Cu+FeSO4═Fe+CuSO4不可以发生,故错误;B、由于金属活动性Fe>Ag,所以反应Fe+2AgNO3═2Ag+Fe(NO3)2可以发生,故正确;C、由于金属活动性Cu>Ag,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会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颜色由无色变成蓝色,故正确;D、由于金属活动性Fe>Cu,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会发生反应置换出铜,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故正确.故选:A.1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多C.长期放置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的溶液为纯净物【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分析】A、溶液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B、比较溶质多少需要有溶液质量的限制;C、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D、根据溶液属于混合物考虑.【解答】解:A、溶液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故A说法正确;B、比较溶质多少需要有溶液质量的限制,故B错;C、溶液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长期放置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故不一定是溶液,故C错;D、溶液中含有溶质和溶剂,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A.1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B.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20℃时,把30g甲放入50g水中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5D.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35℃降温至10℃时,二者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A、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B、不知温度,无法比较溶解度大小;C、据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解答;D、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则溶解度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并结合二者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解答】解:A、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正确;B、不知温度,无法比较溶解度大小,如: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错误;C、2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的甲,所以把30g甲放入50g水中,最多溶解20g,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0g:50g=2:5,故错误;D、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35℃降温至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二者仍然是饱和溶液,所以其饱和溶液中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故错误;故选:A.13.一定温度下,将少量氧化钙固体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作出图象甲、乙和丙,则其中图象丙中反映的情况是()A.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B.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C.溶质的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D.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据此解答.【解答】解: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把氧化钙加入到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时候,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开始溶液温度升高,则溶液中氢氧化钙会析出导致溶质减小,当温度降低时,氢氧化钙会继续溶解在水中,溶质质量增大,但是由于一部分水参加了反应,导致溶质质量比开始时溶质质量减少,故丙图象反映了该过程中溶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故选A.14.某合金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A.Zn和Fe B.Cu和Au C.Zn和Cu D.Mg和Al【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可以根据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生成氢气的质量进行分析、计算.【解答】解:A、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5,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根据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可知,如果生成0.2g氢气时,单独消耗锌的质量是6.5g,单独消耗铁的质量是5.6g,如果铁和锌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成6g时,生成的氢气可能是0.2g.故选项正确;B、铜和金都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错误;C、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假设合金6g中全部是锌,生成的氢气质量也小于0.2g.故选项错误;D、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7,由Mg+H2SO4═MgSO4+H2↑,2Al+3H2SO4═Al2(SO4)3+3H2↑可知,如果生成0.2g氢气时,单独消耗镁的质量是2.4g,单独消耗铝的质量是1.8g,镁和铝不管以怎样的比例混合,生成氢气的质量都是大于0.2g的.故选项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5.地壳则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中含碳量较高的是生铁.【考点】生铁和钢;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分析】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是铝;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根据生铁与钢的含碳量来分析.【解答】解: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是铝;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生铁的含碳量是2%﹣4.3%,钢的含碳量是0.03%﹣2%,所以生铁的含碳量较高.故答案为:铝;铁;生铁.16.某同学将铁刀放入了一种溶液中,结果“铁刀变铜刀”,这种溶液可能是硫酸铜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判断,在金属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可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溶液及反应的化学化学方程式.【解答】解:由于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把铁刀变成铜刀”,是利用了铁与铜的可溶性盐溶液反应生成了铜,这种溶液可能是硫酸铜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故答案为:硫酸铜;Fe+CuSO4═Cu+FeSO4.17.将一根洁净的钢丝放入少量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则含有的离子有Fe2+,NO3﹣,所得溶液的质量减小(填“增加”、“不变”或“减小”)【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可以判断溶液的组成及质量的问题.【解答】解: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反应的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因此溶液中的离子有亚铁离子和硝酸根,根据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会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因此溶液质量减轻;故答案为:Fe2+,NO3﹣;减小.18.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饱和澄清石灰水,小试管和U形管中有适量水,现向小试管中注入适量浓硫酸,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形管中a、b液面的变化情况是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分析】根据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结合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结合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则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故答案为:变浑浊;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19.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20℃时,称取31.6gKNO3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是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称取31.6g KNO3固体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继续加KNO3固体至天平平衡.(2)当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提纯KNO3所采用的方法为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称量器﹣托盘天平;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根据表格即可查出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确定硝酸钾能否全部溶解,再计算其溶液的质量;要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根据具体的溶解度判断其温度范围;根据图示结合具体的数据判断溶液的状态,据此解答.【解答】解:(1)根据表格即可查出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故称取31.6gKNO3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称取31.6gKNO3固体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说明KNO3偏少,故接下来的操作是继续加KNO3固体至天平平衡;(2)当KNO3的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提纯KNO3所采用的方法为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故答案为:(1)饱和;继续加KNO3固体至天平平衡;(2)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20.已知A﹣E均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1)若A与B均为黑色固体,且B中金属元素所占质量分数为80%,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E是气态单质.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E的一种用途.(2)若A与B发生的是多分解反应,若E是CO2,则B的化学式为Na2CO3.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 (OH)2═CaCO3↓+H2O .。

2017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2017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化学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P:31 Cl:35.5K: 39 Ca:40 Fe:56 Cu:64 Zn:65 Br:80 Ag:108第一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7河南省,1,1)下列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石油分馏 C.铁水铸锅 D.麦磨成面【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选项符合题意;石油分馏是利用沸点不同使原有物质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故B选项错误;铁水铸锅只是形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C选项错误;麦磨成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选项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2.(2017河南省,2,1)下列科学家中,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的是()A.拉瓦锡 B.门捷列夫 C.道尔顿 D.阿伏伽德罗【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常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发现了空气的成分,故A选项错误;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B选项正确;道尔顿发现原子,提出了原子论,故C选项错误;阿伏伽德罗创立了分子学说,故D选项错误;【知识点】化学常识3.(2017河南省,3,1)“河南味道”名声远播。

下列食品或食材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原阳大米 B.叶县岩盐 C.西峡猕猴桃 D.道口烧鸡【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重要的营养元素;原阳大米主要富含糖类,A不符合题意;叶县岩盐富含无机盐,B 不符合题意;西峡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符合题意;道口烧鸡富含蛋白质,D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人类重要的营养元素4.(2017河南省,4,1)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A.海水、干冰 B.冰水、水银 C.食醋、黄铜 D.煤、金刚石【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分类;海水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是由。

河南省2017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2017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2017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4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葡萄“变”美酒B.水果“变”果汁C.树根“变”根雕D.玉石“变”印章2.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金属导电 B.花棚里香气扑鼻C.湖面上柳絮飘扬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3.如图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 D.4.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有关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中,镁带要经打磨,用坩埚钳夹持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要把红热的木炭迅速放入集气瓶底部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要铺一层细沙,并在通风厨内进行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生理盐水 B.止咳糖浆 C.碘酒 D.液氧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呼吸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来做汽水C.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所以常用于人工降雨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常用于灭火7.下列操作可有效降低水的硬度的是()A.沉降 B.过滤 C.煮沸 D.吸附8.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置换反应且书写正确的是()A.氢气还原氧化铜 H2+CuO Cu+H2O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CuO Cu+CO2C.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CaO+H2O═Ca(OH)2D.盐酸与碳酸钠反应 2HCl+Na2CO3═2NaCl+CO2+H2O9.汽车自燃时,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加速行驶,让风把火吹灭B.把引擎盖、车窗全部打开C.小火时,用灭火器对准火源喷灭火剂D.打开汽车空调,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10.“蒜你狠”再度成为时下中国流行的网络语.大蒜中富含大蒜素(化学式为C6H10S2),下列关于大蒜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蒜素是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的B.大蒜素中碳、氢、硫的原子个数比为3:5:1C.大蒜素中硫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是×100%D.每个大蒜素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5个氢分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11.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10℃时,分别用10 g水配制饱和溶液,所用甲物质多于乙D.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12.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表示N2B.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C.核外电子数由小到大依次为C<X<OD.碳原子的质量等于碳原子质子的质量加上核外电子的质量13.在“2A+3B═2C+4D”的反应中,已知8g 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g 物质C和9g物质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A.64 B.48 C.32 D.1614.如图是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已知:CaCO3+CO2+H2O=Ca (HCO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点时的溶质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B.a点时发生反应的类型为化合反应C.b点表示Ca(OH)2与CO2恰好完全反应D.c点时溶质为碳酸氢钙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6分)15.(3分)按下列要求填写物质的化学式.(1)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和作焊接金属保护气的物质是.(2)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的2种物质是.(3)由空气中含量占第二位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所形成化合物.16.(2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制取多种气体,请写出制取它们的化学方程式.(1).(2).17.(2分)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能够证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的实验是 .(2)能够证明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的实验是 .18.(2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熄灭仪器 所用的原理是 .19.(4分)根据如表填空.(1)实验1中,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没有燃烧,说明 .(2)实验2中,由A 、B 得出的结论是 .(3)实验3中,a 管中的气体是 .(4)实验4中,试管中的现象是 .20.(3分)拉瓦锡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空气的成分.他把适量汞放在密闭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红色粉末生成,同时容器里的空气减少了;请问:(1)曲颈瓶里所用汞的量应 (填“不足量”、“足量”或“任意量”).其目的是 .(2)实验前后钟罩内汞液面的变化是.三、简答题21.(5分)康康同学做“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时,发现反应后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请回答:(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康康猜想:“天平发生偏转是因为红磷量不足”.你若认为康康同学的猜想正确,请说明原因.若认为康康的猜想不正确,请说出一个可能的原因.22.(5分)配制90g 6%氯化钠溶液,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时把氯化钠放在了右盘(1g以下用游码,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6%(填“>”、“<”、“=”或“不能确定”).请说明的原因.23.(5分)如图所示是炼铁高炉及炉内化学反应过程示意图.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炉内所发生的3个主要反应.24.(5分)铝、铁、银是三种常见的金属.(1)在空气中,铝比铁耐腐蚀,原因是什么?(2)康康同学把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检测溶液中的离子,并未发现Fe2+,为什么?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20分)25.(20分)2016年12月份,我国华北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雾霾的产生,除气候因素外,煤、汽油和柴油等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针对雾霾的产生原因,我市近年积极地采取了以下措施:(1)加快燃煤企业的“煤改气”(改燃煤为燃天然气)工程.今年,我市供暧就已经改为燃天然气了.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积极推进煤化工工程.如将焦炭和水蒸汽反应制取水煤气(主要成分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等.请写出检验干燥的水煤气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方法(简述操作、现象及结论).(3)大力治理汽车尾气污染①用“乙醇汽油”替代“汽油”可节约石油资源、减少空气污染.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②对汽车尾气管加装催化装置剂,进行尾气处理.右图是治理汽车尾气反应的微观过程.其化学方程式为.(4)提醒市民出行注意自我防护.如出行配戴填充活性炭的口罩等.口罩中“绵纱”和“活性炭”的作用分别是.(5)积极提倡使用氢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①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②已知2g 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热量285.6kJ,16g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热量809.3kJ.请计算:用氢气作燃料比用甲烷作燃料少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多少克?若取得同样多的热量需要燃烧氢气多少克?(注:燃烧均为完全燃烧)2017年河南省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4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葡萄“变”美酒B.水果“变”果汁C.树根“变”根雕D.玉石“变”印章【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葡萄“变”美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水果“变”果汁过程中只是大小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树根“变”根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玉石“变”印章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金属导电 B.花棚里香气扑鼻C.湖面上柳絮飘扬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金属导电,是因为金属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电子,故选项错误.B、花棚里香气扑鼻,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正确.C、湖面上柳絮飘扬,柳絮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错误.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如图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 D.【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已有的实验操作结合图示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用滴管取用液体时,瓶塞拿下后要倒放在桌面上,错误;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错误;C、闻药品的气味要用扇闻的方法,正确;D、过滤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4.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有关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中,镁带要经打磨,用坩埚钳夹持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要把红热的木炭迅速放入集气瓶底部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要铺一层细沙,并在通风厨内进行【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A、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中,镁带要经打磨,以除去表面的氧化膜,用坩埚钳夹持,故选项说法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要把红热的木炭缓慢放入集气瓶底部,以利于木炭与氧气充分接触,故选项说法错误.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以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并在通风厨内进行,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生理盐水 B.止咳糖浆 C.碘酒 D.液氧【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解答】解:A、生理盐水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故A错;B、止咳糖浆中含有糖分和多种添加剂,属于混合物,故B错;C、碘酒中含有碘和酒精,属于混合物,故C错;D、液氧是由氧气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呼吸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来做汽水C.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所以常用于人工降雨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常用于灭火【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以用来做汽水,故选项说法正确.C、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常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常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与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下列操作可有效降低水的硬度的是()A.沉降 B.过滤 C.煮沸 D.吸附【考点】硬水与软水.【分析】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离子的水为硬水,而含较少钙、镁离子的水为软水;再结合题干即可作答.【解答】解:降低水的硬度关键是减少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A、硬水中的钙、镁离子是溶于水的,是溶液,是均一的,静置后钙镁离子不会沉淀,所以沉降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错误;B、过滤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但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错误;C、当硬水被加热后,可溶性的钙镁离子被转化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使钙、镁离子从水中沉淀下来,降低水的硬度,故正确;D、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会吸附可溶性杂质,故错误;故选:C.【点评】过滤和蒸馏是实验室常用的两个操作,这两个操作要区分开.过滤是分离不溶性的物质与可溶性的物质,而蒸馏是分离液态混合物.8.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置换反应且书写正确的是()A.氢气还原氧化铜 H2+CuO Cu+H2O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CuO Cu+CO2C.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CaO+H2O═Ca(OH)2D.盐酸与碳酸钠反应 2HCl+Na2CO3═2NaCl+CO2+H2O【考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H2+CuO Cu+H2O,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且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B、CO+CuO Cu+CO2,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C、CaO+H2O═Ca(OH)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D、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置换反应的特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与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汽车自燃时,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加速行驶,让风把火吹灭B.把引擎盖、车窗全部打开C.小火时,用灭火器对准火源喷灭火剂D.打开汽车空调,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分析】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而灭火只要去除其中任意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目的,可以据此答题.【解答】解:A.风有可能加大火势,故错误;B.把引擎盖、车窗全部打开,会增大火势,故错误;C.小火时,用灭火器对准火源喷灭火剂可有效灭火,故正确;D.汽车着火不能再开空调,故错误;故选C.【点评】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灭火可采取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撤离可燃物的原理进行灭火.10.“蒜你狠”再度成为时下中国流行的网络语.大蒜中富含大蒜素(化学式为C6H10S2),下列关于大蒜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蒜素是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的B.大蒜素中碳、氢、硫的原子个数比为3:5:1C.大蒜素中硫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是×100%D.每个大蒜素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5个氢分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B.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解答】解:A.大蒜素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大蒜素的一个分子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则大蒜素中碳、氢、硫的原子个数比为6:10:2=3:5:1,故选项说法正确.C.大蒜素中硫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故选项说法正确.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大蒜素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1.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10℃时,分别用10 g水配制饱和溶液,所用甲物质多于乙D.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甲大;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错误,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0℃时,分别用10g水配制饱和溶液,所用甲物质多于乙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大于乙;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该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相等;【解答】解:A、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错误,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10℃时,分别用10g水配制饱和溶液,所用甲物质多于乙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该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2.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表示N2B.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C.核外电子数由小到大依次为C<X<OD.碳原子的质量等于碳原子质子的质量加上核外电子的质量【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7号元素为氮元素,X是氮元素的元素符号,其符号为N,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8,表示原子序数为8,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分别是6、7、8,故选项说法正确.D、碳原子的质量等于碳原子质子的质量加上中子的质量,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13.在“2A+3B═2C+4D”的反应中,已知8g 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g 物质C和9g物质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A.64 B.48 C.32 D.16【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反应的B的质量,而后依据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之比求出B的相对分子质量即可.【解答】解: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的B的质量是:11g+9g﹣8g=12g,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2A+3B=2C+4D64 3x8g 12gx=32故选:C.【点评】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计算质量时与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无关,在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时,与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是有关的,这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是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已知:CaCO3+CO2+H2O=Ca (HCO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点时的溶质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B.a点时发生反应的类型为化合反应C.b点表示Ca(OH)2与CO2恰好完全反应D.c点时溶质为碳酸氢钙【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过量的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解答】解:A、0点时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没有二氧化碳,故A错误;B、a点时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C、b点表示Ca(OH)2与C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最多,故C正确;D、c点时碳酸钙恰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所以溶质为碳酸氢钙,故D正确.故选CD.【点评】我们可以利用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来检验一种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但二氧化碳的量若通过的过多,则沉淀消失,所以我们在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时,通过二氧化碳的量要适量.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6分)15.按下列要求填写物质的化学式.(1)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和作焊接金属保护气的物质是He .(2)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的2种物质是H2O、H2O2(或CO2、CO).(3)由空气中含量占第二位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所形成化合物Al2O3.【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解答】解:(1)氦气的密度很小,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和作焊接金属保护气;故填:He;(2)水与过氧化氢、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填:H2O、H2O2(或CO2、CO);(3)空气中含量占第二位的元素是氧,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两者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故填:Al2O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16.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制取多种气体,请写出制取它们的化学方程式.(1)2H2O22H2O+O2↑.(2)2HCl+CaCO3═CaCl2+CO2↑+H2O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解答】解:(1)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2H2O22H2O+O2↑(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2HCl+CaCO3═CaCl2+CO2↑+H2O【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17.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能够证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的实验是①②、④⑤.(2)能够证明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的实验是①④、②⑤.【考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分析】(1)根据同一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分析;。

2017年河南中招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7年河南中招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P:31 Cl:35.5 K: 39Ca:40 Fe:56 Cu:64 Zn:65 Br:80 Ag:108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石油分馏C.铁水铸锅D.麦磨成面2.下列科学家中,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的是A.拉瓦锡B.门捷列夫C.道尔顿D.阿伏伽德罗3.“河南味道”名声远播。

下列食品或食材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原阳大米B.叶县岩盐C.西峡猕猴桃D.道口烧鸡4.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A.海水、干冰B.冰水、水银C.食醋、黄铜D.煤、金刚石5.能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A.闻气味B.观察颜色C.加肥皂水D.加食盐水6.下列化肥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

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A.NH4Cl B.KNO3C.NaNO3D.Ca3(PO4)27.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8.右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图中n的值为10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9. 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后,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小的是A.石灰水B.浓硫酸C.浓盐酸D.烧碱溶液10.右图表示向一定量C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的变化过程,x表示Na2CO3溶液的质量,则y可能表示A.气体的体积B.沉淀的质量C.NaCl的质量D.混合溶液的pH11.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N2B.NO2C.NH3D.SO212.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置换反应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H3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3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13.甲乙丙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A.C、CO2、COB.H2O2、O2、H2OC.CuO、Cu、Cu(NO3)2D.NaOH、NaCl、NaNO3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___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017年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

2017年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

2017年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4分)1.(1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葡萄“变”美酒B.水果“变”果汁C.树根“变”根雕D.玉石“变”印章解析:A、葡萄“变”美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水果“变”果汁过程中只是大小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树根“变”根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玉石“变”印章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A2.(1分)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A.金属导电B.花棚里香气扑鼻C.湖面上柳絮飘扬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解析:A、金属导电,是因为金属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电子,错误。

B、花棚里香气扑鼻,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正确。

C、湖面上柳絮飘扬,柳絮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错误。

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错误。

答案:B3.(1分)如图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解析:A 、用滴管取用液体时,瓶塞拿下后要倒放在桌面上,错误;B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错误;C 、闻药品的气味要用扇闻的方法,正确;D 、过滤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错误。

答案:C4.(1分)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有关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中,镁带要经打磨,用坩埚钳夹持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要把红热的木炭迅速放入集气瓶底部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要铺一层细沙,并在通风厨内进行解析:A 、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说法错误;B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中,镁带要经打磨,以除去表面的氧化膜,用坩埚钳夹持,说法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要把红热的木炭缓慢放入集气瓶底部,以利于木炭与氧气充分接触,说法错误;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以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并在通风厨内进行,说法错误。

2017年河南中招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7年河南中招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P:31 Cl:35.5 K: 39Ca:40 Fe:56 Cu:64 Zn:65 Br:80 Ag:108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石油分馏C.铁水铸锅D.麦磨成面2.下列科学家中,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的是A.拉瓦锡B.门捷列夫C.道尔顿D.阿伏伽德罗3.“河南味道”名声远播。

下列食品或食材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原阳大米B.叶县岩盐C.西峡猕猴桃D.道口烧鸡4.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A.海水、干冰B.冰水、水银C.食醋、黄铜D.煤、金刚石5.能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A.闻气味B.观察颜色C.加肥皂水D.加食盐水6.下列化肥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

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A.NH4Cl B.KNO3C.NaNO3D.Ca3(PO4)27.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8.右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图中n的值为10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9. 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后,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小的是A.石灰水B.浓硫酸C.浓盐酸D.烧碱溶液10.右图表示向一定量C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的变化过程,x表示Na2CO3溶液的质量,则y可能表示A.气体的体积B.沉淀的质量C.NaCl的质量D.混合溶液的pH11.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N2B.NO2C.NH3D.SO212.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置换反应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H3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3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13.甲乙丙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A.C、CO2、COB.H2O2、O2、H2OC.CuO、Cu、Cu(NO3)2D.NaOH、NaCl、NaNO3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___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河南省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河南省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P:31 Cl:35.5K: 39 Ca:40 Fe:56 Cu:64 Zn:65 Br:80 Ag:108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石油分馏 C.铁水铸锅 D.麦磨成面【答案】A2.下列科学家中,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的是A.拉瓦锡 B.门捷列夫 C.道尔顿 D.阿伏伽德罗【答案】B【解析】A.拉瓦锡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首次利用天平为化学研究的工具进行定量实验,并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B.门捷列夫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首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C.道尔顿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首先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论; D.阿伏伽德罗阿伏伽德罗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分子学说,道尔顿提出原子论,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论,都是对物质构成的理论解释,结合二者的理论,有的物质是分子构成的,也可以是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中的不同种类和数目的原子将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生成新的分子.选B 3.“河南味道”名声远播。

下列食品或食材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原阳大米 B.叶县岩盐 C.西峡猕猴桃 D.道口烧鸡【答案】C【解析】A.原阳大米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 B.叶县岩盐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无机盐; C.西峡猕猴桃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D.道口烧鸡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

4.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A.海水、干冰 B.冰水、水银 C.食醋、黄铜 D.煤、金刚石【答案】D5.能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加肥皂水 D.加食盐水【答案】C【解析】硬水是含可溶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加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选C6.下列化肥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

河南省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答案

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2017学化注意事项:分钟。

50分,考试时间50 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项的要求直接把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5.5 ::31 Cl23 Mg:24 Al:27 PH:1 C:12 N:14 O:16 Na:相对原子质量:108 80 Ag:::64 Zn:65 Br K: 39 Ca:40 Fe:56 Cu 1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下列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D.麦磨成面.石油分馏 C.铁水铸锅A.粮食酿酒 B .下列科学家中,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的是2.阿伏伽德罗 C.道尔顿 D BA.拉瓦锡.门捷列夫 3.“河南味道”名声远播。

下列食品或食材中富含维生素的是.道口烧鸡 C.西峡猕猴桃 DA.原阳大米 B.叶县岩盐.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4 .煤、金刚石.食醋、黄铜 DA.海水、干冰 B.冰水、水银 C .能用于区5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D.加食盐水 B.观察颜色 C.加肥皂水A.闻气味 6.下列化肥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

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 (POCa). CNaNO D...ANHCl BKNO243433 7.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收集氢气B.稀释浓硫酸C.检查气密性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8.右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 n的值为.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图中A 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后,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小的是9. .烧碱溶液 C.浓盐酸 DA.石灰水 B.浓硫酸x CO溶液的变化过程,Na 表示右图表示向一定量CaCl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CO10.32223y可能表示溶液的质量,则 A.气体的体积 B.沉淀的质量 NaCl的质量C.pHD.混合溶液的 11.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SONH C. D.A.N B.NO2232.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12A.属于置换反应 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H31:3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和反应条件13.甲乙丙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CO 、A.C、CO2O 、HO、OHB.2222 Cu、Cu(NO)、C.CuO23 NaNONaCl、D.NaOH、3 16分)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__________15.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 _______________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河南省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P:31 Cl:35.5K: 39Ca:40 Fe:56 Cu:64 Zn:65 Br:80 Ag:108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石油分馏 C.铁水铸锅 D.麦磨成面【答案】A2.下列科学家中,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的是A.拉瓦锡 B.门捷列夫 C.道尔顿 D.阿伏伽德罗【答案】B【解析】A.拉瓦锡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首次利用天平为化学研究的工具进行定量实验,并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B.门捷列夫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首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C.道尔顿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首先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论; D.阿伏伽德罗阿伏伽德罗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分子学说,道尔顿提出原子论,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论,都是对物质构成的理论解释,结合二者的理论,有的物质是分子构成的,也可以是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中的不同种类和数目的原子将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生成新的分子.选B3.“河南味道”名声远播。

下列食品或食材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原阳大米 B.叶县岩盐 C.西峡猕猴桃 D.道口烧鸡【答案】C【解析】A.原阳大米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 B.叶县岩盐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无机盐; C.西峡猕猴桃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D.道口烧鸡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

4.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A.海水、干冰 B.冰水、水银 C.食醋、黄铜 D.煤、金刚石【答案】D5.能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加肥皂水 D.加食盐水【答案】C【解析】硬水是含可溶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加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选C6.下列化肥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

2017年河南省中招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资料

2017年河南省中招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资料

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P:31 Cl:35.5 K: 39Ca:40 Fe:56 Cu:64 Zn:65 Br:80 Ag:108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石油分馏C.铁水铸锅D.麦磨成面2.下列科学家中,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的是A.拉瓦锡B.门捷列夫C.道尔顿D.阿伏伽德罗3.“河南味道”名声远播。

下列食品或食材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原阳大米B.叶县岩盐C.西峡猕猴桃D.道口烧鸡4.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A.海水、干冰B.冰水、水银C.食醋、黄铜D.煤、金刚石5.能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A.闻气味B.观察颜色C.加肥皂水D.加食盐水6.下列化肥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

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A.NH4Cl B.KNO3C.NaNO3D.Ca3(PO4)27.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收集氢气B.稀释浓硫酸C.检查气密性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8.右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图中n的值为10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9. 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后,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小的是A.石灰水B.浓硫酸C.浓盐酸D.烧碱溶液10.右图表示向一定量C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的变化过程,x表示Na2CO3溶液的质量,则y可能表示A.气体的体积B.沉淀的质量C.NaCl的质量D.混合溶液的pH11.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N2B.NO2C.NH3D.SO212.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置换反应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H3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3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13.甲乙丙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A.C、CO2、COB.H2O2、O2、H2OC.CuO、Cu、Cu(NO3)2D.NaOH、NaCl、NaNO3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___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017年河南省郑州校级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最新精品文档

2017年河南省郑州校级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最新精品文档

2017年河南省郑州校级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康康同学爱做家务劳动,他所做的家务劳动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用洗洁精刷碗B .用活性炭吸为冰箱除异味C .用小苏打蒸馒头D .把洗干净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2.随着去年年末北京地区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下列措施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①城市增加楼顶绿化 ②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监管③发展城市公共轨道交通和快速交通 ④严厉查处焚烧垃圾、秸秆.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3.下列物质,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氧化物的是( )A .水、二氧化硫B .生铁、二氧化锰C .氢气、高锰酸钾D .金刚石、干冰4.每年的5月13 日是世界无烟日,香烟的成分很复杂,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强致癌物质和有害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分别是尼古丁(化学式为C 10H 14N 2)、焦油、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吸烟严重危害身心健康B .尼古丁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60:7:14C .尼古丁中含有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D .一氧化碳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故而有剧毒5.如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中燃烧B.铁丝在O2稀释浓硫酸C.读取液体体积D.称量NaCl6.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A.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B.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温度升高是因为其溶于水放热,生石灰加入水中温度升高也因为氧化钙溶于水放热C.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能够燃烧D.水通电能够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7.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提纯8.向含有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人一定量的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含Ag、Cu、ZnB.滤渣中一定不含FeC.滤液中一定含AgNO3、Cu(NO3)2、Zn(NO3)2D.滤液中一定不含AgNO3、Cu(NO3)29.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数目改变C.反应物中包含两种化合物D.发生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10.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在稀盐酸中:Ba2+、CO32﹣、Zn2+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Mg2+、Cl﹣C.在氯化钠溶液中:K+、Ca2+、NO3﹣D.在硫酸铵溶液中:Na+、Cu2+、OH﹣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有CO3B.某无色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C.某溶液中滴加了BaCl22﹣有SO4溶液,有白色沉D.验证碱溶液中是否有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AgNO3淀出现证明含有Cl﹣12.在家庭中进行的下列实验或做法可行的是()A.用白酒区分食盐和纯碱B.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制品和涤纶制品.C.用加铁酱油与食醋反应制氢气D.用汽油洗掉白衬衫上的铁锈13.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B.将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倒人盛有铁钉的烧杯中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14.已部分变质的Ca(OH)2固体试样10g,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2.2gCO2,则该固体试样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A.30% B.40% C.50% D.60%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写化学式);(2)为改良酸性土壤,可施用适量的碱是(填俗称);(3)吃柑橘等水果主要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是.16.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两个氢氧根离子;硫酸铁.17.除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括号内物质为杂质)(1)CaCl2(CaCO3).(2)CO2(CO).18.森林火灾时常砍伐一条隔离带,这样做依据的灭火原理是.生活中常用的硬水软化的方法是.19.如图为常见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B装置的优点为,请写出一个用 A 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该气体可用装置收集.20.(4分)如图所示是有关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已知常温下B、C为气体,D、F均为无色液体,E为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根据关系图回答:(1)F的化学式为,化学反应①的方程式为.(2)若A为一种盐,则A可能是,若A为一种氧化物,则反应②的方程式是:.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21.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温室效应,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减缓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的趋势,有科学家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其原因是:.(2)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会增加,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2.郑徐高铁已于去年 9 月开通,使得郑州到上海只需 5 个小时,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高铁的修建需要使用大量金属材料.(1)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写出一种可行方案所需的物质.23.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应用非常广泛,请答出(1)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甲烷不充分燃烧还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请写出 24g 甲烷和 80g 氧气燃烧生成 54g 水、22gCO2和一定质量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3)请分析燃气(燃料为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热水器不能装在密闭卫生间的原因.24.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泥沙和 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图(用于沉淀的试剂均过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 3 所用的玻璃仪器有什么?(2)写出操作 1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该实验方案还需要完善,请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25.(10分)钠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根据生活经验推测,汗水中产生咸味的物质可能是,该物质是由(填“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2)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有效成分,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盛放氢氧化钠的试剂瓶若密封不严会使氢氧化钠发生变质.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某无色溶液可能由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过滤后滤液仍为红色,由实验现象可推断出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写化学式),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写化学式);(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入盐酸,得到如图曲线,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6)食用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取某食用纯碱样品10g,加入一定量稀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同时产生了3.3g气体,试计算该食用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2017年河南省郑州校级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康康同学爱做家务劳动,他所做的家务劳动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用洗洁精刷碗B.用活性炭吸为冰箱除异味C.用小苏打蒸馒头D.把洗干净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洗洁精刷碗利用了乳化原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用活性炭吸为冰箱除异味,是将异味吸附在表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用小苏打蒸馒头是利用小苏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喝二氧化碳,使馒头疏松多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把洗干净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是由于水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随着去年年末北京地区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下列措施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的是()①城市增加楼顶绿化②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监管③发展城市公共轨道交通和快速交通④严厉查处焚烧垃圾、秸秆.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考点】65: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PM2.5作为教材新引入的内容应引起同学们的重视,PM2.5又称可入肺颗粒,其颗粒大小远远大于微观的分子,其来源主要有生活中的不合理焚烧以及汽车尾气、工业烟尘等,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主因.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一些燃料、有害气体和异味等,以此来解答.【解答】解:①城市增加楼顶绿化,可以净化空气,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②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监管,可以减少PM2.5颗粒物,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③发展城市公共轨道交通和快速交通,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④严厉查处焚烧垃圾、秸秆,会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的产生,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注意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习题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下列物质,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氧化物的是()A.水、二氧化硫B.生铁、二氧化锰C.氢气、高锰酸钾D.金刚石、干冰【考点】A3: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A7: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析】本题考查单质和氧化物的识别,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解答】解:A 、水、二氧化硫都属于氧化物,故A 错;B 、生铁属于混合物,二氧化锰属于氧化物,故B 错;C 、氢气属于单质,高锰酸钾属于化合物,故C 错;D 、金刚石属于单质,干冰属于氧化物,故D 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较简单,主要从概念上来抓住判断的关键点,两个关键点缺一不可,要同时具备.4.每年的5月13 日是世界无烟日,香烟的成分很复杂,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强致癌物质和有害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分别是尼古丁(化学式为C 10H 14N 2)、焦油、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吸烟严重危害身心健康B .尼古丁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60:7:14C .尼古丁中含有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D .一氧化碳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故而有剧毒【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6V :一氧化碳的毒性;D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分析】A .根据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强致癌物质和有害物质;进行判断;B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C .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D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解答】解:A .根据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强致癌物质和有害物质;故A 说法正确;B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质量比为60:7:14;故B 说法正确;C .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所以每个尼古丁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故C 说法错误;D.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窒息,甚至死亡;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化学式含义及题中信息的理解,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计算方法的掌握.5.如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中燃烧B.铁丝在O2稀释浓硫酸C.读取液体体积D.称量NaCl【考点】68:氧气的化学性质;42:测量容器﹣量筒;43:称量器﹣托盘天平;4D: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分析】A、铁丝燃烧的实验要注意瓶底放少量细沙或少量的水,防止炸裂集气瓶;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D、使用托盘天平时,要注意左物右码.【解答】解:A、铁丝燃烧的实验要注意瓶底放少量细沙或少量的水,防止炸裂集气瓶,故选项操作正确;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操作正确;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操作错误;D、使用托盘天平时,要注意左物右码,食盐和砝码应放在大小相同的同种纸上,故选项操作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A.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B.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温度升高是因为其溶于水放热,生石灰加入水中温度升高也因为氧化钙溶于水放热C.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能够燃烧D.水通电能够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考点】7F: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68:氧气的化学性质;71:电解水实验;C6: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析】A、原子排列不同,故碳的单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C、由于空气中氧气浓度低,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D、水通电能够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解答】解:A、碳元素有金钢石、石墨、无定形碳等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错误;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说法错误,错误;D、水通电能够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类推法,属于易错题目,因而建议学生对一些典型的概念、理论准确记忆,理解把握,并多涉猎题型进行训练.7.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提纯【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4H: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7P: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是正确的;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不正确,因为没有说明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相等;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是正确的;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提纯,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乙大.【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是正确的,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不正确,因为没有说明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相等,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是正确的,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提纯,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乙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结晶的知识,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8.向含有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人一定量的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含Ag、Cu、ZnB.滤渣中一定不含FeC.滤液中一定含AgNO3、Cu(NO3)2、Zn(NO3)2D.滤液中一定不含AgNO3、Cu(NO3)2【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锌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向含有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人一定量的铁粉时,铁不能和硝酸锌反应,先和硝酸银反应,如果铁有剩余,再和硝酸铜反应;银和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解答】解:A、因为铁不能和硝酸锌反应,因此滤渣中不含有锌,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即铁过量,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即铁过量,因此滤渣中一定含Fe,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即铁过量,硝酸银、硝酸铜都已经完全反应,因此滤液中不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即铁过量,硝酸银、硝酸铜都已经完全反应,因此滤液中不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9.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数目改变C.反应物中包含两种化合物D.发生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考点】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A7: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FA: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为一种化合物的4个分子与另一种单质的3个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单质的2个分子和一种化合物的6个分子,其中有一个单质的分子没有参加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有一个单质的分子没有参加反应,可以去掉,因此其反应的微观过程为:A、根据反应微观示意图中分子结构图,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生成物是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改变,故错;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故错;D、根据反应微观示意图中分子结构图,该反应为一种化合物的4个分子与另一种单质的3个分子发生反应,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4:3,故错.故答案为:A.【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还需要知道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构成的物质是单质,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10.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2﹣、Zn2+A.在稀盐酸中:Ba2+、CO3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Mg2+、Cl﹣﹣C.在氯化钠溶液中:K+、Ca2+、NO3D.在硫酸铵溶液中:Na+、Cu2+、OH﹣【考点】9R: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2﹣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解答】解:A、在稀盐酸中,稀盐酸中的氢离子能与CO3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氯化钠溶液中大C、K+、Ca2+、NO3量共存,故选项正确.+、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铜离子和OH﹣两种D、在硫酸铵溶液中,NH4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有CO3B.某无色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C.某溶液中滴加了BaCl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22﹣有SO4溶液,有白色沉D.验证碱溶液中是否有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AgNO3淀出现证明含有Cl﹣【考点】4X:证明碳酸盐;4V:证明盐酸和可溶性盐酸盐;4W:证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91: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分析】根据实验室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去分析.【解答】解:A、若向固体铁中滴入稀盐酸也会产生气体,此时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故A错;B、并不是只有碱才能使酚酞显红色,只要显碱性的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色,故B正确;C、某溶液中滴加BaCl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白色沉淀可以2是硫酸钡,也可以是氯化银,故C错;D、检验Cl﹣,不能先滴加盐酸,因为这样要引进Cl﹣离子,故D错;故选B.【点评】溶液中离子的检验一定要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如:检验Cl﹣,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SO42﹣,先滴加盐酸,再滴入氯化钡溶液.12.在家庭中进行的下列实验或做法可行的是()A.用白酒区分食盐和纯碱B.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制品和涤纶制品.C.用加铁酱油与食醋反应制氢气D.用汽油洗掉白衬衫上的铁锈【考点】IB: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93:酸的化学性质;9U:酸、碱、盐的鉴别.【分析】纯碱属于碳酸盐和氯化钠都不能和白酒反应.羊毛属于蛋白质,燃烧时由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涤纶燃烧时没有此气;加铁酱油中的铁不是铁单质,而是加铁酱油中含有含铁元素的物质.铁锈不溶于汽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2分)下列物质的性质,前者属于物理性质,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的吸附性石墨的润滑性B.甲烷的可燃性氧气的助燃性C.浓盐酸的挥发性碳酸的不稳定性D.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金属的导电性【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活性炭的吸附性是利用活性炭的疏松多孔,把杂质吸附在表面,利用了物理性质;石墨的润滑性是利用了石墨的滑腻感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B、甲烷的可燃性是通过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氧气的助燃性是利用氧气能支持可燃物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C、浓盐酸的挥发性是盐酸中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碳酸的不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D、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是利用一氧化碳与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化学性质,金属的导电性是物理性质,故D错.故选C.【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2.(2分)化学与生产、生活等紧密相连.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可以用工业明胶制造盛放药品的胶囊B.如果家中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进行排气C.人体缺钙往往引起骨质疏松,所以饮食中我们必须大量摄取钙元素D.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可撒适量的熟石灰【分析】A、工业明胶是废旧皮革熬的其中含有重金属,对人体有害;B、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C、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补钙知识判断;第1页(共13页)D、显酸性的物质能够和显碱性的物质发生反应.【解答】解:A、工业明胶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食用工业明胶制造的胶囊会危害身体健康.不正确;B、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开灯会产生电火花,不能开灯查明泄漏原因,故选项说法错误;C、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但不是越多越好,故错误;D、氢氧化钙呈碱性且腐蚀性不强,可与酸性土壤中的酸发生中和反应而改良酸性土壤,正确;故选D.【点评】“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对营养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考查也就成了热点之一,特别是它们的分类、存在形式、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3.(2分)在太空舱里,为了保持舱内O2和CO2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宇航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NiFe2O4中铁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NiFe2O4中Ni的化合价为:x+(+3)×2+(﹣2)×4=0,则x=+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4.(2分)美国加州大学在加速器中用氦核轰击锿原子,制得了101号元素.为纪念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它命名钔(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氦核轰击锿原子,制得钔原子过程中,质子数发生了改变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58.0%D.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57个电子【分析】A.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解答;B.根据元素的名称解答;C.根据元素周期表信息解答;第2页(共13页)D.根据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解答;【解答】解:A.由于氦核轰击锿原子,制得钔原子,生成了新的元素,元素不同质子数不同;故正确;B.有元素名称可知该元素是金属元素,故错误;C.元素周期表信息可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0;故错误D.元素周期表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01个电子,错误.答案:A【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把握周期与族的化分、原子结构与元素位置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5.(2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推理中正确的是()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B.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C.酸与碱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反应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分析】可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组成元素进行分析,并通过列举例子来判断.【解答】解:A、H2O、NaOH、NaHCO3等物质中都含有H元素,但都不是酸,所以A不正确.B、紫色石蕊试液与碱性溶液变蓝色,这是碱性溶液的共性,所以B正确.C、CuO+2HCl═CuCl2+H2O,CO2+2NaOH═Na2CO3+H2O都是有盐和水生成,但反应物不是酸和碱,所以C不对.D、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反应很多,如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等,但反应物都不是碳酸盐,所以D不正确.故选B【点评】解题首先要分析题型,然后确定解题方法.本题可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进行判断,同时本题是通过具体事例考查对概念的理解,所以也可以通过列举例子的方法进行排除.6.(2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第3页(共13页)A.液体的倾倒B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C.给液体加热D .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分析】基本实验操作中天平用来称量固体的质量.在使用天平时应满足左物右码的规则.而在本题中砝码和药品放反了.【解答】解:D中药品和砝码放反了,这样称取的固体的质量比实际质量小.故选:D.【点评】在基本实验操作中,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所以应加强基本实验操作的学习.7.(2分)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第4页(共13页)第5页(共13页)A .AB .BC .CD .D【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 、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 、CaCO 3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CO 2反应生成,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 、CaCl 2溶液和HCl 均能与适量的Na 2CO 3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D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2分)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 .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B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C .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D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分析】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B、稀硫酸稀释时,酸性减弱,pH升高;C、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后和氯化铁反应;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解答】解:A、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时,盐酸先和氧化铁反应,当氧化铁完全反应后,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当铁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氢气,该选项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时,pH应该升高,该选项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不正确;C、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时,刚开始时不能产生沉淀,该选项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不正确;D、煅烧石灰石时,固体剩余物中含有氧化钙和一些杂质,不能为零,该选项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不正确.故选:A.【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得出科学结论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得出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一分,共15分)9.(4分)请你用所学的化学原理解释.(1)如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 X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请回答:①试写出 X 与 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②如图所示的三个反应中,有一个不属于复分解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2)铝在空气中抗腐蚀的原因4Al+3O2═2Al2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甲醇(CH3OH)和乙醇一样,也能在空气中燃烧,其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H3OH+3O22CO2+4H2O .第6页(共13页)【分析】(1)根据物质之间的反应分析物质,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2)根据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进行分析;(3)根据甲醇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解:(1)由图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可知,其中X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可以为氢氧化钙,所以:①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2)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3)甲醇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H3OH+3O22CO2+4H2O.故答案为:(1)①Na2CO3+Ca(OH)2═CaCO3↓+2NaOH;②CO2+Ca(OH)2=CaCO3↓+H2O;(3)4Al+3O2═2Al2O3;(4)2CH3OH+3O22CO2+4H2O.【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然后找出反应物、生成物,最后结合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方程式.10.(4分)2015年4月6日,福建漳州古雷腾龙芳烃PX项目联合装置区发生爆炸,造成严重污染,PX 是对二甲苯(p﹣xylene)的简写,其结构式如图,分子式为C6H4(CH3)2,它是一种透明液体,不溶于水,具有芳香气味,有毒,蒸汽可以和水蒸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请根据所学回答如下问题:(1)对二甲苯属于纯净物、有机物.(填“纯净物”“混合物”“无机物”“有机物”中的两项).(2)对二甲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4% (准确至0.1%),(3)碳、氢原子个数之比是4:5 (最简比)(4)对于该事件,下列说法中,你认为合理的是②③④(填序号).①附近的居民一定要尽快向下风口转移②消防官兵一定要穿戴好防护衣服第7页(共13页)③尽快切断火源和泄漏源④严防泄漏物进入水道等,防止污染水源.【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对二甲苯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化合物中的有机物;对二甲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9.4%;碳、氢原子个数之比是4:5;对于该事件,下列说法的合理的是:消防官兵一定要穿戴好防护衣服,尽快切断火源和泄漏源,严防泄漏物进入水道等,防止污染水源;附近的居民一定要尽快向下风口转移不正确,应该向上风口转移.【解答】解:(1)对二甲苯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化合物中的有机物,故答案为:纯净物、有机物(2)对二甲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9.4%;故答案为:9.4%(3)碳、氢原子个数之比是4:5,故答案为:4:5(4)对于该事件,下列说法的合理的是:消防官兵一定要穿戴好防护衣服,尽快切断火源和泄漏源,严防泄漏物进入水道等,防止污染水源;附近的居民一定要尽快向下风口转移不正确,应该向上风口转移;故答案为:②③④【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1.(2分)如图是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象回答:(1)温度为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B=C>A ;(2)t3℃时,将30克A物质放入50克水中,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3.3%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温度为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B=C>A;t3℃时,A的溶解度是50g,因此将30克A物质放入50克水中,其溶液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为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B=C>A;故答案为:B=C>A;(2)t3℃时,A的溶解度是50g,因此将30克A物质放入50克水中,其溶液的质量分数=;故答案为:33.3%;第8页(共13页)【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2.(5分)A为黑色固体,A、C、D、Y都是氧化物,E是单质,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 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1)X溶液中所含有的溶质为CuSO4、H2SO4,固体A的化学式为CuO ,F溶液显浅绿色,其中所含有的溶质是FeSO4.(2)写出反应③中生成无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3)指出物质G和A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分析】找出突破口,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化碳,再根据其中B、E、G属于单质,和常见现象的判断:红色固体是铜、浅绿色溶液是亚铁离子溶液.进一步进行推断.【解答】解:(1)由于A是黑色固体,是氧化物,而且能和稀硫酸反应,故A是氧化铜,X溶液中含有硫酸铜,由于稀硫酸是过量的,故X溶液中还含有硫酸;由于F是浅绿色溶液,说明其中含有Fe2+,E是红色固体单质,说明E是金属铜,因此单质B是Fe.(2)由于X是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B是铁所以G是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3)由(2)可知G是氢气,且A是氧化铜,所以两者加热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H 2+CuO Cu+H2O,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所以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1)CuSO4、H2SO4;CuO; FeSO4;(2)Fe+H2SO4═FeSO4+H2↑ (3)置换反应;【点评】本题为框图型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框图,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直接得出物质的化学式,然后顺推或逆推或由两边向中间推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13.(6分)实验中学学习小组围绕“气体的实验室制取”进行研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第9页(共13页)(1)图①装置制取气体的适用条件是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需加热.(2)图③装置相比图②装置的主要优点是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3)若将③装置和④装置的b端相连,可用于实验室制取H2气体,其反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Zn+H2SO4=ZnSO4+H2↑(4)氯酸钾(KClO3)固体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能较快的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小刚同学欲在实验室中以此方法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①⑤④(或①⑤⑦)(填写仪器序号字母).【分析】(1)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2)根据带小孔的隔板通过气体的压强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进行分析;(3)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4)收集干燥的氧气,所以要先制取,再干燥,再收集.【解答】(1)该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来制取气体,故填: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需加热;(2)B装置用到的是长颈漏斗,加入酸后反应无法控制,而C装置带小孔的隔板通过气体的压强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可通过关闭止水夹来调节装置内的压强来控制反应的进行;故填: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3)③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气体,④中若从短管进入是用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则为氢气;故填:H2;Zn+H2SO4=ZnSO4+H2;(4)①装置是用来制取氧气的装置,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气体,所以再通过浓硫酸把氧气干燥后再进行收集,由于要收集干燥的氧气,根据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④来收集,则由长管进入;所以仪器的连接顺序为①⑤④(或①⑤⑦);故填:①⑤④(或①⑤⑦).【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连接和气体的除杂和干燥,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14.(7分)小娜及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黄铜中铜和锌的含量及其性质展开了探究.【查阅资料】HCl+AgNO3═AgCl↓+HNO3,AgCl是一种白色沉淀,这个反应在化学上用于检验和鉴别.【提出问题】测定黄铜中锌、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设计】(略).【探究实验】第10页(共13页)(1)先将黄铜在热碱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除去表面的油污.然后再放在稀盐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除去合金表面的氧化膜.用蒸馏水清洗干净,干燥,取少量研碎,称取质量为ag.(2)将ag试样放入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搅拌使其充分反应.(3)将小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请将此实验步骤补充完整).(4)称取固体的质量为bg.(5)计算出黄铜中锌和铜的质量分数.【反思与评价】在步骤1中,若试样用蒸馏水洗涤之后,不干燥,则计算出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将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拓展探究】(1)重复【探究实验】步骤1.(2)将ag试样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并对滤液的组成进行探究.①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2AgNO3=Zn(NO3)2+2Ag .②同学们对蓝色滤液中所含的溶质做出多种猜想,其中只有两种猜想可能成立,这两种猜想是:①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铜;②溶质为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③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来验证以上猜想:【分析】【设计并进行实验】(1)根据金属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金属的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进行分析;(2)根据从溶液中过滤出的物质的表面一般沾有溶液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根据在步骤1中,若试样用蒸馏水洗涤之后,不干燥,则使称量的混合物的质量增加,如果减去铜的质量后,锌的质量增大,最后分析对计算出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的影响;【拓展探究】①根据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进行分析;②根据锌、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进行分析③根据稀盐酸(或其他氯化物溶液)与硝酸银的反应分析溶液中的溶质.【解答】解:【设计并进行实验】(1)由于金属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金属的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所以,将黄铜在放在稀盐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除去合金表面的氧化膜;(2)由于从溶液中过滤出的物质的表面一般沾有溶液,所以将过滤出的物质需要进行洗涤、干燥;第11页(共13页)【反思与评价】在步骤1中,若试样用蒸馏水洗涤之后,不干燥,称量的a值偏大,求出锌的质量偏大,则计算出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将偏大;【拓展探究】①锌和硝酸盐溶液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是:Zn+2AgNO3=Zn(NO3)2+2Ag;②将黄铜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当锌反应完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当锌的量不足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硝酸锌和硝酸铜或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③方案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在滤液中插入一根铜丝,如果铜丝表面无变化,说明了溶液中无硝酸银,则猜想①成立;如果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了溶液中有硝酸银,则猜想②成立;方案二:可以根据稀盐酸(或其他氯化物溶液)与硝酸银的反应鉴别溶液中是否含有硝酸银,所以,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如果滤液无明显变化,说明了溶液中无硝酸银,则猜想①成立;如果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了溶液中有硝酸银,则猜想②成立.故答案为:【探究实验】(1)除去合金表面的氧化膜;(2)洗涤、干燥;【反思与评价】偏大;【拓展探究】①Zn+2AgNO3=Zn(NO3)2+2Ag;②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③无白色沉淀生成,有白色沉淀生成.【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四、计算题(6分)15.(6分)为了测定某品牌小苏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假设该样品中只含有氯化钠一种杂质).请计算:(1)生成CO2气体的质量;(2)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据此可以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求算,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第12页(共13页)(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100g+100g﹣205.6g=4.4g (2)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NaHCO3+HCl=NaCl+H2O+CO2↑84 44x 4.4gx=8.4g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84%答案:(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4.4g(2)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84%【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题干提供的数据进行.第13页(共1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