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新人教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卷-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卷-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6·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畎(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

”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A.代田法已经出现B.注重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发达D.耕地面积增加2.下表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此表可以证明()(单位:件)中原西北东北江南岭南战国11729———西汉238541347—东汉467954113829A.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B.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C.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D.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3.古代民众生活艰难的现象,战国时期的记载大多类似“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西汉以后多有类似“卖田宅、鬻子孙”的记载。

这种变化反映了()A.战国时期井田制得到完善B.汉代民众生活更加艰难C.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D.商品经济呈发展趋势4.(2017·武汉调研)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

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

上述规定反映了()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5.据统计,唐前期兴修的163项水利工程中,北方五道有101项。

唐后期兴修的101项水利工程中,南方五道就有76项,其中江南道占49项。

这种变化表明唐代() A.政府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B.南北经济出现失衡的态势C.江南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D.经济重心呈现转移的趋势6.(2016·昆明三模)《文献通考》记载了宋代全国岁入情况(如下表),材料反映了()A.南宋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B.宋朝财政开支巨大C.南宋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北宋D.宋朝人民负担沉重7.唐末徐夤有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新人教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介绍景德镇 的瓷器、佛山镇的铁锅和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广泛销售为例,说明明清时 期商品流通突破狭隘地方市场,选B。 答案:B
视角5 隐性热点·历史上的城市化进程 唐代,运河沿岸的汴州(开封)“舟车辐辏;人庶浩繁”,运河流经的扬、润、 苏、杭等州发展成为重要的都会,而六朝时期的大都会金陵(南京)却成为润州(镇 江)的属县。上述现象说明当时( ) A.城市经济与政治功能分离 B.南北经济交流带动城市发展 C.江南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D.交通状况决定城市地位
(3)从城市的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繁华城市的数量增多, 而且还兴起了大量的工商业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的重点分布区域发生了由北向 南转移的变化,特别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兴起了大批工商业市镇。
3.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1)影响着人口迁移的流向,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 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2)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逐渐由北方内陆向南方东南沿海、沿江一带发展。 (3)影响着城市布局的变化,从曹魏时期开始,在城市建设中有了明确的规划,城 市的中轴线出现,城市的主体——宫城坐北面南、左右对称,加强了中轴线的纵 深,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城市设计思想。
观点五:不赞成宋代积贫积弱的观点。宋初采取一系列措施,结束了自唐中期以 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宋代自960年建立到1276年灭亡,历时300 多年;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 子”,商业市镇有较快发展;宋代与亚洲、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商税收 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较大;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 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 峰。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_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19讲_含答案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_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_第19讲_含答案

第19讲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一、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的发展1.商业发展历程(1)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2)秦汉:商业发展艰难,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得到了发展。

(3)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得到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4)宋元①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②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5)明清①商业繁荣,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作用加大。

③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2.市的变迁3.城市的发展(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2)表现①北方:长安、洛阳、开封、大都等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南方: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4.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表现①西汉:由于开通陆海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②唐朝: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外贸。

③南宋: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④元朝:泉州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⑤明清: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特点:以朝贡贸易为主;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为目的。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①商周社会上出现了商业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②封建统治者以此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2)表现①战国首倡: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

②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

③明清时期:明太祖强调“厚本抑末”;清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继续实行专卖制度。

(3)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8讲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8讲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新人教版

材料二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 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 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北山子茶坊…… 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问题驱动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宋代的“市”与唐代相比发生的变化。
提示: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 所放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市场交易活动不再受 官府的直接监管
Hale Waihona Puke 2.城市发展: (1)北方:长安、洛阳、开封、大都等既是不同时期政 治中心,也是商业中心。 (2)南方: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_扬__一__ _益__二__”说法。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西汉:_陆__上__、__海__上__丝绸之路开通,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起来。 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 舶使。 3.两宋: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 个国家进行贸易。
2.【古代市的变化】 材料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 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 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 三更,到五更又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迁移运用:根据材料,指出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的 变化。
提示:打破了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2.商业发展的影响 (1)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2)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 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3)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 变化。
3.古代商业发展中的两次突破 (1)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突破了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 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原因是社会经济 迅速发展,奴隶制崩溃。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总结提升(六)课件人民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总结提升(六)课件人民版
——据《康有为全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 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 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解答模板】 第一步:判断题型及特点:本题为古今贯通主题递进类材料解析题, 其主题是“人口膨胀问题”,涉及古代明清和近代晚清时期的时段。 第 二 步 : 紧 扣 主 题 审 题 : 题 目 所 给 第 (1) 问 实 际 就 是 回 答 “ 为 什 么”“是什么”,依据材料,迁移所学知识,分段落提取材料关键信息, 迁移清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及时代背景,第一小问原因, 从社会秩序稳固、政府政策、生产技术、作物品种推广、土地开垦等方 面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从环境破坏、社会矛盾等方面分析。第(2)问回 答“是什么”“怎么样”。根据材料信息,迁移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 流及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等知识,第一小问,从
——赵津《从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看技术革命 发生的可能性:李约瑟之谜再探》
观点二 明朝后期尚未产生促进社会转型的近代性的因素 “明后期社会转型研究”,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来说,就是我国的古 代社会究竟是向前发展变化的,还是停滞无发展的,在我国的古代社会 能不能产生近代性的因素,我国古代社会能不能向近代社会转变。在这 个问题上,我国史学界和国外史学界长期以来都存在较为激烈的争论和 分歧。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 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 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解析:选 C。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故 A 项错误;“资本主义 萌芽”体现在雇佣关系,材料未涉及,故 B 项错误;“其余或换钱易粟”, 表明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故 C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业是国家财政 收入的主要来源,故 D 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答案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答案解析

单元检测(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雅安一模)汉代的铁农具在我国东北、西北均有大量出土,陕西还有成批成组的铁农具出土,其种类有耕具、起土器、中耕器和收割器等,式样多,规格统一。

这反映了汉代() A.官营手工业以生产农具为主B.农具生产的标准化和系列化C.铁犁牛耕技术开始普遍推广D.农具种类式样走向完备成熟解析:选B材料强调的是汉代的铁农具种类而非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由材料“种类有耕具、起土器、中耕器和收割器等,式样多”可知农具生产系列化,由材料“规格统一”可知生产标准化,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汉代以后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C项错误;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出现标志农具种类式样走向完备成熟,故D项错误。

2.西汉政府在丝织业发达地区设置官营丝织作坊,如齐郡有“三服官”主管制作“天子之服”,所属“作工各数千人,一岁所费数巨万”。

长安有东、西织室,汉元帝时,每年花费五千万钱以上。

这反映出汉代()A.丝织业的生产技术高超B.官营生产超过私营作坊C.官营丝织业生产规模大D.丝织业为政府垄断专卖解析:选C“作工各数千人,一岁所费数巨万”表明生产规模大,花费多,但没有涉及生产技术高超,故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没有关于私营作坊生产的情况,二者无法比较,故B项错误;丝织业为政府垄断专卖与史实不符,家庭手工业也生产丝织品,故D项错误。

3.(2019·南宁摸底)下图为汉画像石《纺织》,画面上清晰地呈现出汉代纺织的三道工序,即一人调丝,一人络丝、并丝,一人踏机织作,图中所使用的脚踏提综式斜织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布工具。

据此可知,汉代()A.劳动人民勤劳智慧B.棉纺织业水平高超C.发明擀弹纺织技术D.文明程度世界领先解析:选A据材料“汉代纺织的三道工序”和“脚踏提综式斜织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布工具”说明汉朝的纺织技术非常先进,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棉纺织业兴起于南宋后期而不是汉朝,故B项错误;据材料“一人调丝,一人络丝、并丝,一人踏机织作”可知没有擀弹纺织技术,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汉朝纺织技术世界领先而不是文明,故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单元整合六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单元整合六

第六单元
单元整合 提升素能
宏观图解 纵向梳理 横向比较 大题突破
-17-
设问 材料关键句
作 用
提取信息 民众重要的食物来 “‘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 源 使中国人的食物结 “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构合理化 “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 推动了中国农业的 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 发展 “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 大豆为备荒物资 记录”
第六单元
单元整合 提升素能
宏观图解 纵向梳理 横向比较 大题突破
-14-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 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 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 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 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 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 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 和作用。
第六单元
单元整合 提升素能
宏观图解 纵向梳理 横向比较 大题突破
-9-
2.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1)影响着人口迁移的流向。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 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2)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逐渐由北方内陆向南方东南沿海、 沿江一带发展。 (3)影响着城市布局的变化。从曹魏开始,在城市建设中有了明确 的规划,城市的中轴线出现,城市的主体——宫城坐北面南、左右 对称,加强了中轴线的纵深,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城市设计思想。 (4)影响着城市市民生活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验收评估(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验收评估(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

阶段验收评估(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在古代中国,农业被统治者看作是立国之本。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中国早在七八千年前的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就形成了农耕经济②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③古代中国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是在春秋战国时期④唐代的曲辕犁能够控制耕土的深浅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2.(2012·肇庆一模)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述:“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

”材料表明( )A.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B.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D.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3.(2012·茂名模拟)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男女分工明确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4.(2012·太原测评)古罗马普林尼在其《自然史》中写道:“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材料反映出( ) A.当时中国与罗马有直接贸易往来B.苏州是当时著名丝织业中心C.中国的丝织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D.当时罗马朝廷生活奢侈腐化5.(2012·苏州调研)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

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

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

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工场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6.(2012·吉林二模)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6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必修2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6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必修2含解析

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时间:分钟满分: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计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河南八市测评)据资料统计,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数目则有所减少。

这表明( ).经济发展赖于政治稳定.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解析] 魏晋时期北方经济水平更发达,故水利技术水平比南方高,故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动乱,影响社会发展,水利工程数目减少,故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南方水利工程数量增加,不能反映出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故项错误;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出现在南宋以后,故项错误。

.(·吉林百校联盟联考)唐代《独异志》(卷下)载:“李衡,江陵种桔千树,赚钱收其利,谓其子曰:‘吾有木奴千头,可为汝业,当终身衣食也。

’”这反映出当时( ).粮食产量已满足需求.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农产品的商品化现象.江淮地区经济最发达[解析]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南宋时期,故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种植桔树可以成为生计来源,不能说明粮食产量已经满足社会需求,故项错误;在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之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北方黄河流域,故项错误;从材料中李衡种桔子就能赚钱,可知农产品商品化现象明显,故项正确。

.(·广东惠州一模)明末清初张履祥的《补农书》中记载了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桑田三亩供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按低标准计,足可抵十人之食,即年余五十石,扣除田粮等苛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

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

该方案重在强调( ).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精耕细作技术的应用[解析] 材料“桑田三亩供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说明在理想状态下的小农经营规划:以粮食、经济作物等复合式的生产结构,进行多种商品化的生产经营,即强调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能为农村家庭消费提供可能性,故项正确;材料“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说明该方案强调的不是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故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农业产业结构,不涉及精耕细作技术,故项错误;材料“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反映了商品化经营,已逐步超出了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的范畴,故项错误。

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试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试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

单元综合测试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河北邯郸一模·24]成书于春秋晚期的《考工记》记载,周朝都城采取“左祖右社”的布局,“祖”为宗庙,是供奉周王室祖先的地方,“社"为社稷,是国家举行大典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

这一布局反映了当时( )A.“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统治思想B.森严的宗法等级关系C.“天人合一,时空一体”的哲学思想D.“君权神授"思想萌芽解析:材料中“祖为宗庙”体现宗法制,“社为社稷”体现分封制,“左祖右社的布局”体现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统治思想,故A 项正确;宗法制强调血缘,分封制强调等级,故B项错误;“天人合一”是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管理国家的思想而非君主权力的来源,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9·福建师大附中月考]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

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男耕女织生产模式确立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大意是亲自率领妻子儿女,竭尽全力耕田种粮,植桑养蚕,灌溉果园,经营产业,以向官府交纳赋税;“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

"大意是自己在垄上耕田,妻子在前面除草;“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

”大意是立春举行耕田仪式,用土堆人像各两人.根据材料可知,其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当时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开始,C项正确。

答案:C3.西汉时期的犁铧比战国时有所改进,有铁口犁铧、尖峰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以及大型犁铧等;政府曾下令禁止杀牛和盗牛,并在北方边境设苑养马。

这主要表明西汉时期()A.封建政府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B.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C.农业生产技术出现了重大突破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支配地位解析:材料并未体现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犁铧的改进,政府“禁止杀牛和盗牛"并且“设苑养马"等信息可以看出西汉政府重视铁犁牛耕,这有利于推动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仍是铁犁牛耕,农业生产技术并未出现重大突破,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小农经济的地位,故D 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解析】选A。材料中“百年前”与“如今”雇工待遇 的变化,反映的是明代手工业者地位上升,这与市镇经 济及手工业发展密不可分,故选A。材料反映明代手工 业者社会地位提高,未涉及是否重农,故B错误。“社会 矛盾日益尖锐”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C。随着一条 鞭法出台,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排除D。
经历了由西向东、从北到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 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
农本商末是中国古代长期奉行的经济思想,在明 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环境下,黄宗羲提出“工商 皆本”思想,冲击了农本传统思想
方面 经济结构
经济政策
特点
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封 建经济母体内孕育出了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古代政府大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明清时 期还实施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 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
选项本身 错误
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
4.思想观念因素:自战国以来,古代中国以“农本” 作为立国的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往往对工商业采取压 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 商业。
一、明清时期的市镇经济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作“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
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 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 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 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
【解析】选A。结合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可知, 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仍大体保持领先地 位。具体解析如下:
选 与正确答案 项 的对应度
判断理由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检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检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

第六单元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安徽合肥二模)“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B.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C.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D.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解析:A 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中国古代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的是自然经济,A项正确;宗法制、外儒内法的思想都属于上层建筑层面,B、C两项错误。

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不能起决定作用,D项错误。

2.(2018·山东济南一模)光武帝刘秀曾两次下令度田(清丈土地,核实户口),但均告失败。

特别是像河南、南阳等地,度田官都知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根本不敢如实度田。

据此可知光武帝度田( )A.触犯了地方豪强地主的利益B.削弱了中央政治经济力量C.破坏了均田制度的顺利推行D.推动了田庄经济迅速发展解析:A 据材料可知,阻碍光武帝度田的主要是“近臣”“近亲”等地方豪强势力,这说明该举措触犯了其利益,故A项正确。

光武帝“下令度田(清丈土地,核实户口)”目的在于加强中央经济力量,故B项错误。

均田制自北魏开始实行,光武帝生活在东汉时期,在此之前,故C 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中央意在削弱田庄势力,故D项错误。

3.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

这反映了( )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B.经济南移趋势明显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解析:B 南北经济交往密切与材料中仅强调江南一带变化不符,故排除A项;根据材料得出唐宋时期南方经济获得发展,土地利用率极大提高,进而出现饮食方面的变化,故答案为B项;饮食文化日益丰富仅为材料现象而非本质,故排除C项;耕作技术不断提高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新人教版

2 关于中国人工冶铁出现时间的不同看法 (1)观点一:中国的人工冶铁始于商代中期。因为考古工作者曾在河北藁城台西村遗址发现过一件商 代中期的铁刃铜钺,经鉴定是经过人工锻打过的。此外,在北京平谷商代中期墓葬中也出土过一件铁刃铜 钺,在河北藁城台西村遗址还出土过两块赤铁矿石和十几块铁渣,都是物证。但是,许多学者认为,河北 藁城台西村遗址以及北京平谷商墓出土的铁刃铜钺是以陨铁为原料。河北藁城台西村遗址中出土的赤铁矿 石和铁渣,应是炼铜的矿渣而不是人工冶铁的遗物。 (2)观点二:西周初期可能出现人工冶铁。据传于 1931 年在河南浚县出土的一件西周初年铁刃铜钺和 一件铁援铜戈,就是物证。 (3)观点三:西周中晚期出现人工冶铁。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三门峡虢国大墓中发现了属于西周末年的铜 柄铁剑和铁刃铜钺各一件、铁工具三件可为佐证。 (4)观点四:春秋始有人工冶铁。这种观点流行于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
史学前沿 百家争鸣 1 对小农经济的不同评价 (1)小农经济是否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①一种观点认为,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国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就是建立在广 泛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 ②另一种观点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着小农经济,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经济体系,其所 处的地位视各个社会占支配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而定。 (2)小农经济是否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源。 ①一种观点认为,小农经济是落后贫困愚昧的根源,造成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 ②另一种观点认为,小农经济不是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的根源,相反它是推动农业 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自耕农数量的增减往往标志着社会发展的快慢和经济的兴衰,直接关系着 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寡。造成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的根源,在于建立在地主土地所有制基础上 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及其推行的政策。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9讲巩固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9讲巩固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9讲巩固练1.史载,汉高祖四年曾颁布规定:成年男女每人每年纳税一算,称“算赋”,计120钱,商人及奴婢加倍;同时禁止有市籍的工商业者买地。

这说明汉初( )A.注重抑制土地兼并B.政府的财政收入匮乏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解析:D 材料中汉高祖时期对商人征税加倍,禁止工商业者买地,说明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故D项正确。

A、B两项材料无体现,材料现象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C错误。

2.唐代后期盐铁使刘晏推行新盐法,只在产盐区设置盐官,收购盐户所煮成的食盐,“粜(转卖)商人,纵其所之”;在非产盐区设常平盐仓以调剂盐价。

这一改革( )A.取消了政府对盐政的监管B.导致了商人任意抬高盐价C.形成了官商分利经营机制D.增加了盐政机构行政成本解析:C 题干中提到“在产盐区设置盐官”“在非产盐区设常平盐仓”,说明政府依然对盐政实行了监管,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在非产盐区设常平盐仓以调剂盐价”,说明商人不能任意抬高盐价,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政府设置盐官,“收购盐户所煮成的食盐,‘粜(转卖)商人,纵其所之’”,说明政府与商人都在经营盐的过程中获得利益,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涉及增加盐政机构成本的描述,故D项错误。

【新知生成】官商分利:盐铁官营弊端重重:如效率低下,经营呆板,官僚机构臃肿,有权的官吏常常欺压、勒索百姓等。

于是,“官商分利”应运而生,凡官营和专卖中感到棘手的经营环节或经营单位,一律承包给商贾,分部分专卖利润给商人。

国家的专卖利润虽由全部变成部分,开支却大为减少,而且商人参与经营使效率提高、总利润增加,政府的实际收入反而成倍增长。

唐宋以来,官商分利原则运用日益广泛,出现了盐引、茶引等各种禁榷商品的转卖凭证。

很多商人尤其是盐商,在与官府合作、为国家服务中发家致富,地位尊崇。

3.(2018·河北衡水二调)明代后期,广东一位缪族长在他的家训中,虽声称“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但又劝家族子弟“量力勉图,各审所尚”,即从事工商等行均可。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大一轮课件(含2019届新题):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综合提升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大一轮课件(含2019届新题):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综合提升

科技
[对点训练] 正确结论是( 时间 1781~ 1790 年 1781~ 1793 年
1.下表所示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情况。 据此可得出的 ) 货物名称及输 出国 茶叶,中国 价值(银元) 提示说明 每年从英国流入 中国几百万银元 仅及中国输英货 价的六分之一
9 600 多元
呢绒等,英国
Hale Waihona Puke 1 600 多万异
发展 环境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 慢,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 义道路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迅速, 瓦解了封 建社会, 确立了资本 主义制度

结果、 影响
①都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出 同 现的;②都以手工工场的出现为标志;③产生的 时间大体上都在 14~16 世纪,中国比西欧稍晚
4.工商业方面: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 界领先地位。 5.经济结构方面: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 出资本主义萌芽。 6.经济政策方面:中国古代政府大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 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 发展。
[对点训练]
1.(2019· 成都检测)汉代, 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
A.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茶叶是中英贸易中唯一大宗商品 C.中国处于中英贸易中的顺差地位 D.英国商品质劣无法打开中国市场
解析:选 C。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故 A 项错误;茶叶是中英贸易中的大宗商品,但无法得出“唯一” 的结论,故 B 项错误;1781~1790 年,每年从英国流入中国几 百万银元,表明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顺差地位,故 C 项正确; 英国商品质劣无法打开中国市场,表格中没有涉及,故 D 项错 误。

2020届高考历史新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同步: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8讲巩固练

2020届高考历史新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同步: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8讲巩固练

第18讲巩固练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8·安徽安庆二模)《左传》昭公十六年:晋韩宣子聘于郑,欲得郑贾人(商人)之玉环,“买诸贾人,既贾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

韩子请诸子产。

”子产以先君桓公与商人有盟誓而反对,结果“韩子辞玉”。

这说明春秋时( )A.私商仍受封建领主的制约B.卿大夫处处为国君着想C.工商食官是商品经济主流D.郑国玉器实行专卖制度解析:A 据材料可知,韩宣子与郑商人的商业交易须请示“君大夫”子产,且子产以政治盟誓为由而反对,导致交易失败,说明私商商业行为受到封建领主制约,故A项正确。

B项“处处”表述过于绝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错误;工商食官是商周政府占有工商业者并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材料中的郑商人能与韩宣子私自交易,应为私商,故C 项错误;专卖制度是指国家对某些特定产品的产运销全过程或部分环节实行垄断经营的制度,而材料表明私商可以经营玉器,故D项错误。

2.(2018·黑龙江哈尔滨三模)下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相关记载,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南方商业发展超过北方B.重农抑商政策引发了社会动荡C.此时民族融合趋势加强D.南北方城市经济功能均有提升解析:D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期实现南移,排除A;材料的主旨不是重农抑商政策引发了社会动荡,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融合的信息,排除C;材料提到洛阳、巴蜀、建康和秦淮河两岸的商业发展信息,说明南北方城市经济功能均有提升,故选D。

3.(2018·北京东城区模拟)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

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

这反映了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B.商人群体逐步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C.统治阶级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D.商人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解析:A 据材料可知,居于四民之末的商人通过联姻的方式跻身上层社会,甚至进入官僚队伍,这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引起社会阶层的变动,故A项正确。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新人教版(含参考答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新人教版(含参考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单元质检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 每小题 4 分, 共48 分)1.(2018 河北沧州12 月教学质量监测,1) 《诗经·周颂》中写道: “噫嘻成王, 既昭假尔( 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 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 。

率时农夫, 播厥百谷。

”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

材料反映了( )A.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B.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答案 A解析“率时农夫, 播厥百谷”“先知稼穑之艰难”表明当政者对农业的重视, 故A 项正确; 当政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主旨不符, 故B 项错误; 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故C 项错误; 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故D项错误。

2.(2018 黑龙江哈尔滨三中第三次验收考试,2) “小农经济一锄、一镰, 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 一旦和土地结合, 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这主要体现了小农经济( )A.稳定性强B. 生命力顽强C.基础脆弱D.生产工具简单答案 B解析小农经济的稳定性体现在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 并以家庭为单位, 与材料不符, 故A项错误; 材料中“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的再生产”, 这恰恰是小农经济生命力顽强的一种体现, 故B项正确; 根据材料“小农经济一锄、一镰, 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 一旦和土地结合, 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可知, 小农经济的基础是相对稳固而非脆弱, 故C项错误; 小农经济的生产工具尽管具有简单化的特点, 但不是材料所强调的重点, 故D项错误。

3.(2018 内蒙古呼和浩特质量普查调研,4) 明洪武元年(1368 年), 全国产铁总量高达1847.5 万市斤。

七年, 铁总产量近905.3 万市斤, 其中官铁占总额的1/2 。

二十八年, 内库存铁3743 万市斤, 故明太祖下令官冶停办, 对民营铁矿的课税率取1/10 。

2020届高考历史新人教版一轮总温习同步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大体结构与特点单元检测试题

2020届高考历史新人教版一轮总温习同步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大体结构与特点单元检测试题

第六单元检测试题(时刻:40分钟总分值:85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安徽合肥二模)“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大体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

显现这种现象的要紧缘故是( )A.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B.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C.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D.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解析:A 依照唯物主义观点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中国古代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的是自然经济,A项正确;宗法制、外儒内法的思想都属于上层建筑层面,B、C两项错误。

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历史进展有必然阻碍,但不能起决定作用,D 项错误。

2.(2018·山东济南一模)光武帝刘秀曾两次下令度田(清丈土地,核实户口),但均告失败。

专门是像河南、南阳等地,度田官都明白“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全然不敢如实度田。

据此可知光武帝度田( )A.触犯了地址豪强地主的利益B.减弱了中央政治经济力量C.破坏了均田制度的顺利推行D.推动了田庄经济迅速进展解析:A 据材料可知,阻碍光武帝度田的主若是“近臣”“近亲”等地址豪强势力,这说明该举措触犯了其利益,故A项正确。

光武帝“下令度田(清丈土地,核实户口)”目的在于增强中央经济力量,故B项错误。

均田制自北魏开始实行,光武帝生活在东汉时期,在此之前,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中央意在减弱田庄势力,故D项错误。

3.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显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

这反映了( )A.南北经济交往紧密B.经济南移趋势明显C.饮食文化日趋丰硕D.耕耘技术不断提高解析:B 南北经济交往紧密与材料中仅强调江南一带转变不符,故排除A项;依照材料得出唐宋时期南方经济取得进展,土地利用率极大提高,进而显现饮食方面的转变,故答案为B项;饮食文化日趋丰硕仅为材料现象而非本质,故排除C项;耕耘技术不断提高在材料中无法表现,排除D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质检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河北沧州12月教学质量监测,1)《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

材料反映了( )A.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B.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播厥百谷”“先知稼穑之艰难”表明当政者对农业的重视,故A项正确;当政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

2.(2018黑龙江哈尔滨三中第三次验收考试,2)“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这主要体现了小农经济( )A.稳定性强B.生命力顽强C.基础脆弱D.生产工具简单,并以家庭为单位,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的再生产”,这恰恰是小农经济生命力顽强的一种体现,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可知,小农经济的基础是相对稳固而非脆弱,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的生产工具尽管具有简单化的特点,但不是材料所强调的重点,故D项错误。

3.(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质量普查调研,4)明洪武元年(1368年),全国产铁总量高达1847.5万市斤。

七年,铁总产量近905.3万市斤,其中官铁占总额的1/2。

二十八年,内库存铁3743万市斤,故明太祖下令官冶停办,对民营铁矿的课税率取1/10。

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A.铁矿冶炼水平超过前代B.官营工场规模不及民营C.铁矿经营政策相对保守D.朝廷鼓励民间兴办矿业,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涉及官营和民营规模的比较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故明太祖下令官冶停办,对民营铁矿的课税率取1/10”得出明代政府的铁矿经营政策相对保守,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与题目中“对民营铁矿的课税率取1/10”不相符,故错误。

4.(2018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11月联考,7)制瓷工艺中的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

唐代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

这说明唐代( )A.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B.南青北白制瓷体系形成C.手工业生产技术非常先进D.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说明技术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涉及唐代越窑使用匣钵的结果,并未说明形成了南青北白的体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说明使用匣钵这一技术,不能说明其先进与否,故C项错误;官窑的产品不入市场,故D项错误。

5.(2018山东潍坊期中,16)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繁荣。

南翔镇是著名棉布贸易中心,“地不产米,仰食外郡”。

盛泽镇“四乡农民,重织轻耕”,盛泽丝绸畅销海内外。

这些现象表明该地区(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出现早期工业化特点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农民已率先成为市民,故A项错误;这些现象说明江南地区手工业和商业较为发达,出现了专业化生产区域,表明江南地区出现了早期工业化(工业革命之前的乡村手工生产专业化)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因此无法体现该地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该地区农民向市民的转化,故D项错误。

6.(2018山东济宁期末,4)下表为选自唐代典籍的某些记载,这些记载可以作为史料来实证唐代( )典籍记载内容《旧唐书·玄(741年)禁九品以下清资官置客舍、邸店、车坊(车坊,经营宗纪》车马出租业务的店栈)《全唐文》卷八十一应公主家有庄宅邸店,宜依百姓例差役征课《唐会要》卷六十九天宝九载(750年)十二月敕,郡县官寮(僚),共为货殖,竟交互放债侵人,互为徵(征)收,割剥黎庶《唐会要》卷八十六大历十四年(779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A.基本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城市布局已经开始发生重大变化C.有不少官僚涉足商业活动D.对商业贸易活动的管理更加规范,中国古代并未放弃过“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客舍、邸店、车坊和邸肆的设置只是商业活动的辅助性经营场所增多,并不能影响城市的布局,故B项错误;材料中“禁九品以下清资官置客舍、邸店、车坊”“郡县官寮(僚),共为货殖”“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从正面和侧面反映了唐代存在官僚涉足商业获利的情况,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讲述政府限制官员经商,并未完全体现政府对商业贸易的管理更加规范,故D项错误。

7.(2018吉林二模,4)宋太宗时期,东京开始出现侵街现象,临街摆摊、坊中开铺屡屡发生,致使京城街巷狭小。

宋真宗咸平五年,因街坊侵街现象严重,“诏开封府街司约远近置籍立表,令民自今无复侵占”。

然而诏令有如一纸空文,权豪大户侵街现象仍是屡禁不止。

这一现象说明( )A.草市的繁盛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B.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城市管理制度C.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的欠缺和疏漏D.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冲击着市坊制度,故A项错误;题干叙述了宋代“侵街现象”的屡禁不止,反映了商业的发展冲击着市坊制度,对城市的基本管理制度提出挑战,故B项正确;这一现象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管理制度上的欠缺和疏漏,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宋朝的商业活动,没有反映豪强地主的行为,故D项错误。

8.(2018陕西榆林一模,3)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B.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C.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D.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使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加上中国自然经济为主体的特征,导致外国白银在中国只进不出,成为“吸泵”,故C项正确。

9.(2018陕西安康期中,17)《抱朴子·吴失篇》说:东吴大姓“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

这说明当时东吴( )A.农业商品化加强B.士族制度十分腐朽C.不注重保护环境D.地主田庄自给自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得出东吴大姓奢侈腐化等信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可知反映的是欣欣向荣的庄园经济景象,与保护环境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可知反映了传统庄园经济无所不有,不假外求的封闭性、自给自足性,故D项正确。

10.(2018河南八市第二次测评,4)唐代敦煌户籍残卷记载:公元700年,户主张玄均34岁为丁男,户内另有丁男1人,寡1人,合应授田230亩,而其实际授田为75亩;721年,董思切一户应授田131亩,而实授田为28亩。

这反映了唐代( )A.均田制已遭到破坏B.分配土地严重不均C.官吏的腐败贪污D.各地的经济不平衡,隋唐沿袭,从材料看实际授田远远小于应授田,故A项正确;均田制是按照性别、年龄分田的,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均田制的授田情况,无法反映官吏廉洁与否,故C项错误;材料只提及了敦煌一地的情况,而且只涉及土地分配情况,故D项错误。

11.宋真宗在位期间(997—1022年),土地兼并严重,但农作物产量倍增,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

这一现象说明( )A.土地兼并的现象并不影响社会和谐B.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贫富分化严重C.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D.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故A项错误;题干强调土地兼并和经济发展繁荣的现象,无法得出贫富分化严重和社会阶层固化,故B、C两项错误;兼并中失去土地的农民靠租佃形式生活,对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故D项正确。

12.(2018湖北八校联考,27)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所谓的“本”“末”之别。

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

在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

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重本轻末”思想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

材料旨在说明( )A.农业生产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B.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C.生产经营方式决定社会经济思想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

在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

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得出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本末”的关系,不是生产经营方式决定社会经济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湖南长沙期末,25)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朝代粮食亩产水平(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春秋战国91(全国)614.8 2.3 94%秦汉117(全国)1048.35 5.72 94%魏晋南北朝122(北方)215(南方)1167.7 3.85 90%隋唐124(北方)328(南方)1450.92 6.42 90%——摘编自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商业革命”的不同表现,分析两者结果迥异的根本原因。

(10分)(3)指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7分)趋势:粮食亩产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南方经济发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下降。

(2)表现:中国(宋朝):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的监控;农村集镇兴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西方:商业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商品种类增多。

原因:前者的封建生产方式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后者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迈进,推动了西欧的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