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在当代社会的利用对策研究
文庙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文庙社会实践心得体会首先,文庙的历史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是孔子的思想殿堂,更是中国古代士人精神的象征。
在文庙的参观中,我深刻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
文庙所蕴含的儒家思想和文化传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其次,通过社会实践,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文庙在当地社会的重要地位。
文庙不仅是一座文物古迹,更是一座承载着当地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
在文庙的周边,我们看到了许多带着古色古香的建筑和文化街区,这些都是文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和传承文庙文化的重要基础。
在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了文庙对当地人民的重要意义,文庙周边的各种文化活动和民俗传统都与文庙密不可分,这让我更加体会到了文庙在当地社会的深厚影响力和地位。
再者,通过社会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社会实践者,我们不仅仅是观察者和参与者,更是传播者和守护者。
在文庙的社会实践中,我们除了参观和了解文庙的历史文化,还要通过各种方式传播文庙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文庙。
同时,我们也要守护文庙的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街区的传统风貌,与当地居民一起共同守护好文庙和文庙周边的文化遗产。
最后,通过社会实践,我认识到了文庙社会实践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不仅要了解社会,更要思考社会,提升自身的素养和能力,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在文庙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参与了各种文化活动和交流活动,这些都是对我们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一种锻炼和提升。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不仅对文庙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我对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认识。
在文庙的社会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了文庙的独特魅力和社会意义,也意识到了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重要性。
我相信,通过这次社会实践的历练和积累,将对我的未来学习和工作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思考与探索
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思考与探索文物建筑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
如何更好地活化利用文物建筑,让其继续发挥其价值和作用,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进行思考与探索。
一、保护为前提,活化为目标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第一步,是保护。
文物建筑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其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活化利用之前,首先要做好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包括对建筑本身结构的修复、保护和维护,以及对建筑周边环境的保护。
只有在保护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对文物建筑进行活化利用,让其继续发挥其历史和文化的作用。
二、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目的,是使文物建筑继续发挥其价值和作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保护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让文物建筑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可以通过在文物建筑内部进行功能性设计,将其改造为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等文化场所,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了解历史和文化、感受艺术的平台。
也可以在文物建筑周边建设商业区、酒店、餐饮等现代设施,使文物建筑成为一个集文化、商业、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可以让文物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遗迹,更成为一个具有活力的文化载体。
三、社会参与与管理机制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形成一个多方合作的管理机制。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规划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
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机构,建立文物建筑的运营管理机构,让专业人才对文物建筑进行维护和管理,保证文物建筑的持续利用和发展。
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捐赠、赞助等形式参与文物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形成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
四、市场化运营与可持续发展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需要形成可持续的运营机制。
可以通过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将文物建筑打造成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可以开发文物建筑相关产品,推出文化创意商品、主题活动等,形成多元化的文化产业链,为文物建筑的经济收入提供保障。
文庙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文庙,又称孔庙,是中国古代祭祀孔子的庙宇,也是儒家文化的象征。
为了深入了解文庙的历史文化价值,我们组织了一次文庙调查社会实践。
本次调查以某地文庙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查阅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文庙的历史、建筑、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1. 调查对象:某地文庙2. 调查方法:(1)实地考察:对文庙的建筑、环境、设施等进行实地观察和拍照记录。
(2)文献查阅: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资料,了解文庙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
(3)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对游客、当地居民等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文庙的认知、态度和期望。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文庙的历史背景某地文庙始建于明朝,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文庙作为祭祀孔子的场所,承载着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历史长河中,文庙见证了我国古代教育、文化、政治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 文庙的建筑特点(1)布局:文庙整体布局严谨,分为前殿、中殿、后殿三个部分,两侧有配殿和钟鼓楼。
(2)建筑风格:文庙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特色。
建筑色彩以红、黄、蓝、绿为主,富有庄重、肃穆的氛围。
(3)雕刻艺术:文庙建筑中的石雕、木雕、砖雕等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 文庙的文化内涵(1)儒家文化:文庙是儒家文化的象征,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如“仁、义、礼、智、信”等。
(2)教育功能:文庙作为古代教育场所,承载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使命。
许多学子在此拜师求学,以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道德教化:文庙通过祭祀孔子,弘扬儒家道德,对人们进行道德教化,促进社会和谐。
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1)游客对文庙的认知:大多数游客认为文庙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是了解儒家文化的重要场所。
(2)游客对文庙的态度:游客对文庙持积极态度,认为文庙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研学价值。
(3)游客对文庙的期望:游客希望政府加大对文庙的保护力度,加强对文庙文化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儒家文化。
中国文庙在当代社会的利用现状研究
根据不完全统计 .加上清代遗留下来的一些文庙主体建筑 尚存 . 生一定 的经济效益来源于社会 ;同时经济效益又可以用于文庙的
但 尚未恢复其清代格局 .目前仍被 占做他 用的文庙来看,中国现 日常维护和运转 ,以更好地为当代社会服务 .形成 良性循环 .这 存孑 庙建筑尚有 30 L 0 余处 。 这其 中九成以上 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是 一 种 比较 理 想 的利 用 模 式 。然 而现 实情 况 是 .许 多保 护 状 况 较 这些孔庙普遍保存了以大成殿 为代表的一部分清代 以前的单体建 好 的文庙依靠 自身无法养活 自身 .而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又不足 . 筑。属于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 的 10余处 .主体建筑大成殿保存完 这使得许多文庙陷入开放利用和维持 日常维修 运转 的困境。一些 o 整 ,或者单体 建筑有特色。尤其值 得关注的是 . 20 年 国务院 文庙在这种情况下 .往往会采取一些方式增加收益 .有些方式甚 至 06 北京青年报》曾有报道 已经公布的六批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 . 属于各地文庙或文庙 至在社会上造成 了一定的不 良影响。如 《 .即吉林市文庙曾在文庙博 相 关建筑的已有4 余处 . O 这些文物保护单位 是中国各地区文庙建 称 : 发高考财吉林文庙万元一炷香” 中 筑的典型代表 .基本上较好的保持 了清代或更早 的文庙建筑的基 物馆大成殿前挂出了 “高 ( )考前 夕 .每天早晨请第一炷香 本格局 .具有很高的文化遗产价值 。 9 9 .O 9 9 0元 ,可提前预约 ”的招牌 .以吸引高考和 中考考生及家 我 国现存文庙 中绝大多数虽已经被政府部 门列为各级文物保 长取得考试好成绩 的祈愿心理 。吉林文庙推出这个做法主要 目的 护单位并得到了一定的重视 . 但各地文庙在历史年代 、建筑规模 是想募集文庙的修缮资金 .因该馆每年修缮资金只有几万 、几十 l 等级 人文内涵及保存状况上都存在着相当的差异性 ,考虑到上 万 .而实际上需要上百万元 .缺 E很大。推 出这个天价香 ,是想 述各因素 .大致可分 以下三种类型 : 引起人们 的关注 .动员社会 力量筹措资金。虽然据报道这种天价 1 主体建筑大成殿及部分建筑 尚存 .但保存状况不佳 ,或 因 . 香并没有人真正去烧过 .但这种做法引起了社会舆论的争议 ,成 为历史原因,尚被当地的学校或其他部 门占用的。这种类型的文 为文庙利用过程中的不 和谐 因素 。由吉林 文庙 的做法可 以看出 庙在全国现存文庙 中还 占有相 当大的比例 。 各地文庙 的确存在着现实的困境 .在试 图突破这种困境 的过程中
庙宇的可行性报告
庙宇的可行性报告一、背景庙宇作为人们信仰的场所,承载着文化传承、宗教信仰和社会功能等多重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庙宇的地位和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
然而,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一些庙宇面临着维护困难、信教人数减少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庙宇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可行性分析1. 历史文化价值庙宇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通过对庙宇的维护和保护,可以有效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2. 社会功能庙宇在传统社会扮演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如举办宗教活动、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等。
在现代社会,庙宇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信徒,增加庙宇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3. 经济效益庙宇作为一种文化旅游资源,可以为当地经济带来一定的收益。
通过开发庙宇周边的旅游资源,如文化街区、特色小吃等,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增加当地旅游业的收入。
4. 环境保护庙宇作为一种古建筑,需要得到良好的保护和维护。
保护庙宇不仅可以维护历史文化遗产,还可以促进当地环境的改善和提升,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可行性建议1. 加强文化保护应加强对庙宇的文物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的文物保护体系,保护和传承庙宇的历史文化价值。
2. 拓展文化活动可以通过举办文化展览、传统节日庆祝等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和信徒,提升庙宇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3. 开发旅游资源可以开发庙宇周边的旅游资源,如文化街区、特色小吃等,提升庙宇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4. 加强管理与维护应加强对庙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确保庙宇的安全和整洁,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四、结论综上所述,庙宇作为一种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的场所,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通过加强文化保护、拓展文化活动、开发旅游资源和加强管理与维护,可以有效提升庙宇的综合效益,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庙宇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实践。
崞阳文庙的传统文化意义与当下保护利用意见初探
□肖利春一、崞阳文庙的形制规模在封建传统社会里,大大小小的建筑都有严格的礼制要求,文庙的建造也有统一的标准。
其主要建筑的布局形制如下:庙前设照壁、棂星门和东西牌坊形成的庙前广场,棂星门前设半圆形水池。
泮池之后是文庙的第二道大门,称戟门。
戟门内为大成殿和两庑。
大成殿外设宽阔的平台,称为祭台,供祭祀时乐舞和行礼使用。
大成殿内正中供孔子坐像,像两旁设有“四配”和“十二哲”的立像。
大成殿后建崇圣祠,用于祭祀孔子先祖。
此外孔庙中还有明伦堂,用于学官视生和生员集会;尊经阁,用于藏书;敬一亭,放置明世宗朱厚熜的《敬一箴》等。
两侧为乡贤祠、名宦祠和师生的教学用房[1]。
崞阳文庙基本按照传统的文庙规制进行建设,内部规模宏大,建筑完整,功能完备。
崞阳文庙从元大德年间起,经明清两代修葺,到现在已占地近两万平方米,其中殿、祠、坊、阁等建筑巧妙布局,构设精巧,是山西北部少有的地方文庙,可见其受重视的程度。
在2004年6月,崞阳文庙入选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开始了新一轮的修缮。
二、崞阳文庙的传统文化意义自汉代以来,儒家文化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同样,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也成为了统治阶层所推崇的对象。
文庙作为纪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庙建筑,从其发展史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华文化传承的轨迹。
汉初虽然已确定了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但由于道教文化与佛教文化对儒家文化的争战,使儒家文化很难取得独尊的地位。
至隋唐时期,天下一统。
孔子及其创建的儒家学派所阐发的精神与思想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儒家文化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从而使大规模兴建孔庙与长期传播儒家文化成为可能。
对孔子的认同,就是对儒家思想的认同,对于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剔除文庙的政治功能,文庙在保留文化设施、修缮人文载体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期,文庙对于保留汉族知识分子传统文化情愫、传播儒学“仁义礼乐”的儒家之道和促进民族融合上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尤其政治对儒道的汲取,特别是建立有序社会之后且实现专制统治。
中国的文庙文化遗产价值及其利用的分析
中国的文庙文化遗产价值及其利用的分析.df文档全文免费阅读、在线看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中国文庙又哥称为我寤,发端于公无前478年孔子逝世第二年,最初是用以祭祀中阑古代伟大的镪学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纪念性建筑。
在其两千多年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伴随着由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地位不断提升这一过程,文庙的数量不断增加,等级也不断得到提升。
它从最初单纯用以祭祀孔子,到后来产生因文庙悉设立学校或因学校设立文庙的“唐学会一’’制度,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历史上许多名儒名贤也被请进文庙加以祀奉褒扬,使得文庙这一建筑所包含的内涵不断扩大。
它凝聚了各个历史时期上层统治者对于孔子思?一想及儒家学说酶认厨、推崇帮褒扬,同时又浓缩邀体现了文庙发震之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复合载体,体现了一种源远流长的人文传统。
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的、艺术的、科学的突出价值的人类文化遗存。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庙无疑是具有珍贵价值的文化遗产。
就其性质上来说,文庙是兼具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的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的价值需要被社会和公众所认识和重视并便其从中受益,但是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中国现存的摆当数量的文庙的保护和利用状况并不容乐观。
本论文将选题确定为中国文庙的文化遗产价值及利用研究,并试图在以下三方面做出创新:.第一,将文庙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和文化符号进行研究,探讨文庙在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第二,挖掘这一传统儒学载体的珍贵文仡遗产价值,建立中国文庙文化遗产价值体系,弗找出其与现实社会的契合点,使文庙所具。
浅析文庙在新时代的保护与利用
浅析文庙在新时代的保护与利用文庙,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庙建筑,发展成为祭庙与官学的学宫相结合的产物,即庙学合一。
历史时代的发展渐渐的各级州府都有文庙存在。
其数目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璀璨,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都是瑰宝级的存在,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精华的部分。
本论文针对长春文庙的历史变革与发展,浅析文庙的保护与利用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标签:长春文庙;历史沿革;保护现状;利用策略文庙,又称“孔庙”、“夫子庙”、“至圣庙”、“文宣王庙”“先师庙”等,是用以祭祀和纪念孔子的建筑。
公元前478 年,山东省孔子的故乡曲阜,出现我国第一所文庙。
在之后的2000 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对儒家学说大力推崇,不断提升孔子地位,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不断兴建、整葺文庙,文庙建筑也不断完善、定制。
文庙不仅是我国古代建筑文化、建筑艺术的物质载体,更是我国古代文明、几千年历史的载体,对文庙建筑的研究,更有助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有助于传承和发扬古代优良文化传统。
1.长春文庙历史及现状长春文庙,坐落于南关区亚泰大街与二道街交汇之处,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由当地乡绅朱琛捐资首建而成。
已有百年历史。
史书记载当时“门前古榆参天,花草滿坛,泮池如新月,虹桥飞架其上”的美好景象。
随着风雨的侵蚀和历史原因影响,长春文庙一定程度上遭到严重破坏。
2011年,市政府投入近2亿元,对长春文庙进行了改扩建,并向东、西两侧扩建成了孔子文化园,于2012年9月28日竣工。
改扩建后,长春文庙的建筑格局更加齐整多样。
建成后的长春孔子文化园由文物保护区、文庙小学、孔子文化广场三部分构成,成为了长春市内集文化、教育和休闲于一体的大型景区。
这里真正演变成属于长春的人文作品汇聚之地、国学文化传承发展之地、历史文明重现之地和市民群众休闲娱乐之地。
2.长春文庙的保护价值近年来,对全国部分有代表性的文庙,特别是东北三省的文庙作了实地考察。
结合有关资料分析,各地文庙的开放都呈现出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如何开发利用哈尔滨文庙的几点思考
ΞΞΞ哈尔滨师专学报 2000年第3期如何开发利用哈尔滨文庙的几点思考杨 华 王禹浪 黄 澄[摘 要]哈尔滨文庙是东北地区现存的最大的一座孔庙,具有特殊的观光游览价值和人文历史价值。
本文就如何利用现有建筑特色和设施发挥其旅游和文化功能的作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开发;利用;哈尔滨文庙[中图分类号]X 321 [文献标识码]A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的省会,祖国北部边陲名城,素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称。
但是,人们却很少知道这个城市还有一座典型的华厦建筑:哈尔滨文庙。
这座金碧辉煌、雄浑壮观的仿清建筑群,是东北地区现存的最大的一座孔庙。
它是祭祀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庙宇。
哈尔滨文庙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文庙街25号。
1926年由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焕相、张景惠提倡,中外各界人士捐助及地方政府拨款于1929年建成的,耗资73万元(哈大洋)。
原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现仅存围墙之内的23000平方米了,建筑面积3750平方米,是全市乃至全省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唯一仿古建筑,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文庙。
它的总体规格,虽然比不上山东、北京、四川德阳等地的孔庙,但在局部上却有其独道之处。
哈尔滨文庙是按大祀祭孔仪式的规格设计建造的。
面阔十一开间的大成殿,其格局恐怕是全国少有的。
这种格局甚至可与北京故宫皇帝临朝执政的太和殿相比。
整座文庙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形成一条中轴线。
从南端的影壁墙向北,经泮地、泮桥、棂星门、大成门至二院大成殿形成高潮,最后收尾于三院的崇圣祠。
东西牌楼、两庑、掖门、石碑等则基本均衡、对称座落在中轴线两侧。
三进院落在中轴线的贯穿下层层递进,有起点、结尾,抑扬顿挫,一气贯通。
连续不断的空间序列,起伏有致,就象一部美妙的交响乐章,人们浏览于其中,伴随时间的流动,捕捉着建筑空间之美。
封建等级的差别在哈尔滨文庙建筑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文庙主体建筑物,使用了我国最尊贵的“黄琉璃瓦”,即“皇顶”,它是帝王及所特别恩准的人物所用的建筑规格。
浅析文庙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位——以太原文庙为例
浅析文庙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位——以太原文庙为例作者:王艳忠来源:《文物世界》 2016年第2期王艳忠“文庙”是孔庙的别称,是专门祭祀孔子及其儒家代表人物的国家礼制性建筑,中国最早的孔庙建于2500年前,在历代的王朝发展中,出现了数种关于孔庙的称谓,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最为普遍。
全称是“文宣王庙”,“文宣王”是历代封建王朝追封孔子的谥号。
“文庙”中的“文”一方面表明孔子所受的封号“文宣王”,另一方面也说明历代王朝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尊崇备至,从唐代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以来,中国的一些孔庙就固定地称为文庙。
文庙兴建及文庙祀典历经唐、宋、明代的发展,清代达到最盛,被列入国家祀典,建造在各级国立学校内的孔庙多达1740多座。
文庙历经千百年不衰,主要是基于其强大的政治教化功能,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以文庙祭孔的名义,对人们进行儒学思想的渗透,桎梏人们的思想。
明代以来,文庙从传统的政治教化功能进一步发展到了教育功能,各地实行“科举必由学校”,文庙的教育功能至此开始凸显,对于古代社会培养人才、选拔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进一步深化,能进入文庙学习成为一种殊荣,庙学成为了一种地位与才能的象征,进入文庙学习的学子可以享受免徭役、减赋税等特殊待遇,甚至被地方官召见时可免跪。
那么,在现代社会中,该如何定位文庙这一在传统社会中大放异彩的产物呢?我们以太原文庙为例,作一简要探讨。
太原府学始建于金天会年间(1123~1137年),与稍后建于大定年间(1161~1189年)的太原县学均在县治之西,府县两学宫并峙,内各有府县两文庙,结构完整,规模宏大。
两院落门外共有两大牌坊,东为“德配天地”,西为“道冠古今”。
文庙和学宫主要建筑如棂星门、泮池、石桥、戟门、大成殿、东西庑、名宦、乡贤祠、孝悌忠义祠、崇圣祠、文昌祠、明伦堂、斋房、教谕、训导宅等齐备。
后历代各有修建。
文化自信视域下文庙的当代发展与传播策略研究——以河南文庙为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1]文庙作为传承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国内现存文庙的保护利用与传承创新,有利于引导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增进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从而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
文庙又称孔庙、夫子庙、先圣庙、学宫等,是纪念祭祀孔子和其他先贤的祠庙建筑,也是传播传承儒家文化、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目前我国现存文庙数量达1600多所,遍布全国,是儒家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
河南地处中原,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是儒家文化形成、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地域。
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传播和教育功能的河南文庙,不仅推动了儒家文化在中原地区的传承与发展,也使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拓展。
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河南地区现存的文庙数量较少,许多文庙存在重视程度不够高、保护利用不充分等问题。
因此,了解河南地区文庙历史与传播现状,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文化传播与教育价值,对发挥文庙在新时代环境下的社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内的4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文庙、郏县文庙、汝州文庙、许昌文庙)、2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归德府文庙、开封府文庙)进行实地调查,梳理归纳目前河南省文庙在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出有效的传播策略,希望能够为当今社会更好地发挥文庙的功能提供重要借鉴。
一、河南省现存文庙概况中国孔庙网显示,河南省内列入参考名录的文庙有39所,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所,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所。
文庙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
文庙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庙的历史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组织了一次文庙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文庙的历史渊源、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增强历史文化素养。
2. 通过参观文庙,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
4. 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1. 参观文庙:学生跟随导游,详细了解文庙的历史、建筑和文化内涵。
2. 体验传统礼仪:在文庙内,学生可以学习并体验古代的祭孔仪式,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3.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参与文庙知识问答、书法比赛等活动,加深对文庙文化的了解。
4. 撰写心得体会:活动结束后,学生需撰写一篇关于文庙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1. 时间:2022年X月X日(星期X)上午8:00-12:002. 地点:XX市XX文庙五、活动组织1. 活动负责人:班主任2. 活动指导老师:历史老师3. 活动参与人员:全校学生六、活动流程1. 早上8:00,学生在学校集合,由班主任带领前往文庙。
2. 8:30,抵达文庙,由导游为学生讲解文庙的历史和文化。
3. 9:00,学生跟随导游参观文庙,了解文庙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
4. 10:00,学生体验传统礼仪,学习祭孔仪式。
5. 10:30,组织学生参与文庙知识问答、书法比赛等活动。
6. 11:30,活动结束,学生返回学校。
7. 活动结束后,学生撰写心得体会。
七、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文庙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文庙的历史和文化,还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次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相信学生们会将此次活动中的所学、所感、所悟运用到实际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打造吉林文庙文化旅游景区的措施和建议
文章标题:打造吉林文庙文化旅游景区的措施和建议一、引言吉林文庙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代建筑,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儒家学宫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如何打造吉林文庙文化旅游景区,提升其知名度和吸引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二、当前形势与问题1. 文庙的建筑维护和保护现状吉林文庙建筑历史悠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出现了或多或少的老化和损坏情况,需要进行维护和保护。
2. 文庙作为文化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不足虽然吉林文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其知名度和吸引力相对不足,游客数量有限,需要提升。
三、措施和建议1. 完善文庙的建筑维护和保护工作1.1 对建筑进行全面的修缮和加固,保持其历史原貌和风采。
1.2 建立健全的文庙建筑定期检查和维护计划,确保建筑长期保存和完好。
2. 挖掘并宣传文庙的历史文化价值2.1 深入挖掘文庙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编纂相关著作并出版发行,增加文庙的历史文化知名度。
2.2 开展历史文化讲座和文化传承活动,吸引更多民众了解和关注吉林文庙。
3. 开发文庙的文化旅游资源3.1 丰富文庙内的文化旅游项目,推出具有文化特色和传统韵味的活动,如传统文化演出和手工艺制作等。
3.2 设计周边旅游线路,将文庙与周边景点相结合,形成文化旅游的整体产品,提升游客体验和吸引力。
四、总结和回顾通过对吉林文庙文化旅游景区的措施和建议的全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文庙建筑的保护和维护、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宣传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上,都有很多值得关注和努力的地方。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才能让吉林文庙成为一处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文化旅游景区。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吉林文庙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代建筑,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保护。
通过有效的宣传和开发,将其打造成为一处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文化旅游景区,让更多人能够了解、体验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以上是我根据您提供的主题撰写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社会实践活动文庙简述(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文庙,又称孔庙,是中国古代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儒家文化的象征。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我校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们走进文庙,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文庙的历史渊源和儒家文化的发展;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传统文化的情感;3. 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四、活动地点某市文庙五、活动内容1. 参观文庙:学生们在导游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文庙的棂星门、泮池、大成殿等主要建筑,了解了文庙的建筑特色和历史文化。
2. 学习儒家文化:在参观过程中,导游为学生们详细介绍了孔子的生平事迹、儒家思想以及文庙的历史演变。
学生们通过聆听讲解,对儒家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体验传统文化:学生们在文庙内参加了汉服体验活动,穿上汉服,感受古代文人的风采。
此外,还参与了书法、剪纸等传统工艺的学习,亲手制作了一份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剪纸作品。
4. 感受古代礼仪:在文庙内,学生们观看了古代礼仪表演,了解了古代学子们进学的过程,亲身感受了儒家文化的礼仪之邦。
5. 互动交流: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提问,与导游、老师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儒家文化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六、活动总结1. 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学生们对儒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 学生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3.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基础。
4. 活动中,老师们对学生们进行了耐心指导,发挥了良好的榜样作用。
5. 学校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七、活动感悟1. 通过参观文庙,我深刻认识到儒家文化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 儒家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对我们现代人仍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文庙项目运营方案最新
文庙项目运营方案最新一、项目背景文庙在中国古代是供奉孔子的地方,是古代帝王拜见孔子时的场所,也是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现代社会,文庙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场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教育意义。
文庙项目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项目,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追求,还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二、项目定位文庙项目的定位是以孔子文化为内容,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目标,通过文化展览、教育培训和旅游体验,向公众传递孔子文化的精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项目运营方案1. 完善设施:(1) 便利设施:为游客提供饮水、卫生间、休息区等便利设施,让游客在参观过程中有良好的体验。
(2) 信息指引:增加信息导览牌、地图等指引设施,方便游客进行参观,提高参观体验。
2. 丰富文化活动:(1) 主题展览:定期举办孔子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等主题展览,丰富文庙的文化内涵,吸引更多游客。
(2) 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孔子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讲座,让游客了解更多有深度的知识。
(3) 传统文化体验:开展中国书法、国画、剪纸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游客亲自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 教育培训:(1) 学生教育:与当地学校合作,开展学生参观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孔子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2) 培训课程:开设孔子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等相关培训课程,吸引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参与学习。
4. 创建品牌:(1) 品牌形象:打造文庙特色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吸引力。
(2) 营销推广:通过媒体宣传、网络推广、文化节庆等方式,增加文庙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 提升管理水平:(1) 中心建设:建立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文庙的各项服务,提高管理效率。
(2) 人员培训:对文庙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提升服务水平,满足游客需求。
6. 吸引资金:(1) 吸引投资:以文庙项目为核心,吸引文化旅游投资,保障项目的资金支持。
(2) 政府支持:与地方政府合作,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
浅析文庙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位——以太原文庙为例
□王艳忠浅析文庙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位“文庙”是孔庙的别称,是专门祭祀孔子及其儒家代表人物的国家礼制性建筑,中国最早的孔庙建于2500年前,在历代的王朝发展中,出现了数种关于孔庙的称谓,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最为普遍。
全称是“文宣王庙”,“文宣王”是历代封建王朝追封孔子的谥号。
“文庙”中的“文”一方面表明孔子所受的封号“文宣王”,另一方面也说明历代王朝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尊崇备至,从唐代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以来,中国的一些孔庙就固定地称为文庙。
文庙兴建及文庙祀典历经唐、宋、明代的发展,清代达到最盛,被列入国家祀典,建造在各级国立学校内的孔庙多达1740多座。
文庙历经千百年不衰,主要是基于其强大的政治教化功能,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以文庙祭孔的名义,对人们进行儒学思想的渗透,桎梏人们的思想。
明代以来,文庙从传统的政治教化功能进一步发展到了教育功能,各地实行“科举必由学校”,文庙的教育功能至此开始凸显,对于古代社会培养人才、选拔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进一步深化,能进入文庙学习成为一种殊荣,庙学成为了一种地位与才能的象征,进入文庙学习的学子可以享受免徭役、减赋税等特殊待遇,甚至被地方官召见时可免跪。
那么,在现代社会中,该如何定位文庙这一在传统社会中大放异彩的产物呢?我们以太原文庙为例,作一简要探讨。
太原府学始建于金天会年间(1123~1137年),与稍后建于大定年间(1161~1189年)的太原县学县两学宫并峙,内各有府县两文宏大。
两院落门外共有两大牌地”,西为“道冠古今”。
文庙和学星门、泮池、石桥、戟门、大成殿、贤祠、孝悌忠义祠、崇圣祠、文昌祠、明伦堂、斋房、教谕、训导宅等齐备。
后历代各有修建。
清光绪七年(1881年),汾河泛滥,两学宫文庙均毁于水。
清光绪八年(1882年),山西巡抚张之洞倡议在火毁的崇善寺废墟上重建文庙。
民国以降,文庙兴盛不再。
文庙活化利用方式
文庙活化利用方式文庙,又叫孔庙,是供奉孔子的庙宇,是儒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筑。
文庙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如今,文庙已经成为了一种旅游景点,但是我们应该更注重文庙的活化利用,挖掘其更多的价值。
一、举办文化活动文庙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建筑,应该在其中举办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化活动,如中国书法、中国画、乐器演奏等展示。
这些传统文化活动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对其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二、建立博物馆在文庙中建立博物馆,展示有关儒家、孔子的文化历史和相关文物、文献等,以此来体现儒家文化的内涵。
博物馆也可以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展现当地文化的异彩。
三、举办教育活动在文庙中开办古文阅读、古代音乐等课程,通过传授时代精华的知识对现代人进行纠正,让人们认识到一些当代社会中出现了的价值观问题、心灵层面的问题,并结合儒家将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
四、开辟宁静的文化茶馆文庙内可以开辟文化茶馆,借助文化的载体,展示文化艺术,打造文化品味的好去处,人们可以在此静享自己的时间,闲话家常,聊些文化的话题,也可以通过相关书籍进行知识的获取,这不仅仅是一个咖啡馆,更是一个文化的交流场所。
五、开辟旅游线路将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结合,将文化庙宇作为重要的资源,将其建立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景点。
在游玩过程中,不仅可以欣赏到建筑的历史典故,也可以参与一些文化体验活动,感受文化的魅力。
总之,对于文庙这样的特殊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挥文化资源的特点和优势,运用现代科技和思维方式,切实将文化庙宇活化利用起来。
从而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的需求相结合,探索传统文化的新途径。
文庙活化利用方式
文庙活化利用方式
文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场所,作为敬祖祭神、学习经
典和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历经千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
价值。
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庙的作用,以下是一些文庙活化利用的方式:
1. 举办文化活动: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讲座、书法、绘画等
文化活动,让民众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弘扬文化精神。
2. 展览文物:利用文庙的场馆展示文物,如书画、青铜器、陶
瓷等,让人们领略传统文物的魅力。
3. 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可以通过邀请外地艺人、学者等来文庙
进行文化交流,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互相了解和学习。
4. 发展文创产业:可以利用文庙的资源进行文创产品开发,推
出各种以文庙为主题的文化产品,来丰富文化市场,带动经济发展。
5. 应用于教育领域:利用文庙的场所,可以成立传统文化教育
机构,进行诸如儒学、经典等传统文化教育。
这些只是文庙活化利用方式的几个例子,当然还有很多不同的利
用方式。
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和认识,尽可能地发掘
和利用文化遗产,让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文庙运营方案
文庙运营方案一、文庙概况文庙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其地位和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不可替代的。
文庙建筑常常规模宏大,结构精致,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载体和传播中心。
文庙内通常供奉着孔子及其弟子,也是儒家学者举行祭孔、讲学、考试等活动的场所。
文庙是推广儒家文化,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二、文庙运营的现状目前,一些文庙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是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有些文庙管理者对文庙的历史文化价值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管理水平不够,导致文庙利用率不高,有些文庙甚至处于半废弃状态。
其次是宣传力度不够,一些文庙的宣传方式较为陈旧,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学者来访。
再次,活动策划欠缺,一些文庙的活动策划不够有创意和吸引力,很难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
三、文庙运营方案1、制定规范管理为了更好地运营文庙,首先要进行规范管理。
文庙是承载中华文化的场所,对于其管理,不能采取一些敷衍塞责的方式。
应该注重加强对文庙的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确保文庙的安全和稳定。
提高文庙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加强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使文庙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
2、加强宣传推广宣传是文庙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文庙的宣传应该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既可以通过传统的方式,如举办庙会、专题讲座等活动,也可以通过现代的方式,如社交媒体的宣传,推动文庙信息化建设。
提升文庙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学者,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丰富活动策划一个成功的文庙应该是充满活力的,活动策划作为重要的一环,需要加强。
文庙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举办一些有创意的活动,如孔子诞辰纪念活动、经典诵读比赛等,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和学者参与其中。
同时,也可以合理利用文庙的空间和资源,举办一些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展览等活动,为游客和学者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参观机会。
四、文庙运营的风险和对策在文庙运营过程中,也会面临着一些风险,如游客纠纷、文物损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庙在当代社会的利用对策研究
作者:柳雯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年第08期
【摘要】文庙作为一种具有珍贵价值的文化遗产,应当引起当代社会的重视并对其进行有效利用。
在当代社会合理开发和利用文庙应坚持公益性质为主、市场化运作为辅的原则,以传统功能的延续和拓展为主要方式,各地方文庙应以自身的资源特点为基础,积极探索多种利用方式。
【关键词】文庙文化遗产利用对策
文庙在中国历史上又有孔庙、至圣庙或宣圣庙等称法。
历史上首个文庙出现于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改孔子的旧宅为庙堂,将孔子生前所用“衣冠琴车书”进行陈列,并加以奉祀(见《史记·孔子世家》),这就是后世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曲阜孔庙。
孔子死后的两千多年间,伴随着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逐步增强并被历朝历代奉为封建统治思想的正统,孔子的地位也得到不断提升,与之相适应的,是各地以祭祀孔子为主要功能的文庙不断涌现。
到十九世纪末,中国的文庙数量超过了1500多座,并遍布各地,成为中国历史上极富特色及代表性的建筑群体。
在中国历史上,文庙的性质最初较为单一,只是用以祭祀孔子的纪念性建筑。
文庙的功能开始发生重大转变始于“庙学合一”的制度。
该制度出现于魏晋南北朝,发展至唐代形成定制。
伴随这一趋势,文庙承担作为官方学校教育功能的性质开始占据了重要地位。
伴随着文庙在中国封建社会地位的不断上升,很多被上层统治者加以褒扬的名儒先贤也不断地被请进文庙进行祀奉。
因而文庙的内涵得以不断扩大,从一种单纯的祭祀孔子的纪念性建筑,逐渐成为了各个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的一种物化体现,集中体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传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文化遗产定义为文物、建筑群和遗址三类。
随着文化遗产概念的不断发展,可以认为,凡是具有历史的、艺术的、科学的突出价值的人类文化遗存,都可将其归入文化遗产的范畴。
将文庙纳入文化遗产的视野进行考察可以得知,文庙是一种具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
在当代,如果一种文化遗产无法融入现实社会并与之产生互动,就无法使其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得到体现。
就目前现状来看,各地都对文庙采取了一定的保护和开发措施,如将文庙列为各级文保单位进行保护和修复利用,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文庙面临困境,甚至难以维持自身生存。
如何使文庙这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得到有效利用,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
文庙的利用原则应坚持公益性质为主、市场化运作为辅
任何一种文化遗产对于自身所属的文化都是具有突出代表性的智慧结晶,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
文化遗产一直被认为是具有很强公益性质的社会资源,政府应该作为主体承担起对其进行保护和支持的责任,公众则应主要作为受益者出现。
将文庙纳入文化遗产范畴进行考察可知,文庙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公益性质很强的公共社会资源,对其经济效益的追求在利用过程中不应占主导地位。
但从客观来讲,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单纯依靠政府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进行投入是十分有限的,这往往使文化遗产的生存面临一定困境。
因而文庙可以适当寻求其文化遗产价值与现代社会需求在市场开发领域中的结合点,其产生的经济效益除了可以解决自身生存的问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本身所具有的公益性质的实现起到促进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此过程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即公益性质应为主而市场化运作应为辅,不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否则将严重背离文庙本身所应具有的公益性质。
目前,各地文庙在修复和日常维护方面所需要的资金投入是巨大的。
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投入非常有限,而通过开放文庙进行参观收取门票等方式所获取的收益也往往无法维持文庙的正常修复和维护。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应抓紧制定和完善文化遗产工作中有关社会捐赠和赞助的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
因而应积极探索多种资金投入的渠道,发动全社会力量关注文化遗产保护这项公益事业,才是解决当代社会文庙所面临困境的有效途径。
文庙的利用应以传统功能的延续和拓展为主要方式
纵观中国文庙的发展史可知,文庙传统上具有两大基本功能,一是祭祀孔子及历代名儒先贤,二是作为官方认可的学校行使教育功能。
文庙作为官学的文教功能伴随着清末科举制度的废止渐渐不复存在,其传统的祭祀功能也在现代社会逐渐失去意义。
尽管文庙的两大传统功能渐渐式微,但其影响依然存在,一个重要的表现即为,进入民国时期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逐渐丧失了原有功能的文庙都曾经相当普遍地被用做各地中小学校的驻地。
如前文所述,文庙因其具有的珍贵的文化遗产价值,使得它成为一种中华文化传承的集中载体,对于塑造中华民族文化整体认同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社会,对于文庙的保护和利用,则不能忽视对传统功能的延续和传承。
这既符合保护文化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基本原则,也是对其价值进行深入挖掘以求能找到与当代社会的契合点,从而能与时代进行和谐互动的必然要求。
传统祭祀功能的挖掘、延续和拓展。
祭祀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在民众中的深厚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天,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社会,将文庙作为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历史上的先圣先贤进行祭祀的场所,主要体现了大众对于传统文化杰出代表的尊崇之情,其意义已经与传统上作为宣扬封建纲常礼教手段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以保证文庙
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原则为基础来恢复其传统的祭祀功能,既不背离历史,又能够满足当代人的文化需求。
传统学校教育功能的挖掘、延续和拓展。
文庙在历史上作为官方学校,曾对于中国的文化传播乃至科举取才都有过深远的影响,但在当代社会,这种功能早已不复存在。
但其从历史上延续至今的承载中华文化传承和文化认同价值的教育功能则不能被忽视。
对于公众而言,文庙这种珍贵文化遗产能够起到加强对传统历史文化知识的修养,提升个体乃至整个社会人文素质的作用。
因而必须重视文庙传统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延续,使文庙最终能够成为进行国民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佳地点。
各地方文庙应以自身的资源特点为基础,积极探索多种利用方式
积极发展文化遗产旅游事业,将文庙作为各地文化遗产旅游线路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目前各地已有很多相关实践,主要是利用文庙开展文化遗产旅游。
发展文化旅游事业是为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以期实现文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并最终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发展旅游事业应将文庙作为城市文化遗产旅游线路中的一环进行整体规划,通过对相关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联合及整合,提高文庙作为旅游资源的关注度和利用度。
同时,还应注意文庙的周边环境应与文庙本身建筑风格及文化氛围相适应,并保持文庙这种传统文化场所的严肃性,不能无原则地进行旅游业开发,以降低消极因素对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影响。
发展既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又符合文庙自身资源性质的博物馆化利用方式。
目前,各地将文庙作为各级博物馆及文馆所的馆(所)址的做法也相当普遍。
文庙因其丰富的殿、堂、亭、庑等建筑模式,适于举办各种类型的历史文化陈列及展览。
将博物馆设在文庙内,也对文庙的保护工作起到了加强和推进的作用。
就目前而言,大而全的综合性博物馆这一单一建馆模式已经被打破,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博物馆建设成为趋势,这也是文庙实现馆庙结合利用方式的良好契机。
各地文庙博物馆应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具有自身资源特点又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发展道路。
同时,应使博物馆的展品内容、陈设方式与馆舍的整体氛围相和谐,既要充分实现博物馆的功能,又不能使文庙自身具有的文化遗产价值被淹没。
以文庙为场所,打造城市传统文化艺术中心。
在中国历史上,文庙曾经作为各地礼乐教化的中心而长期存在。
在当代同样应对这种传统加以延续和拓展,一个可行的方式即为将其打造成为城市传统文化艺术中心。
应充分挖掘文庙所特有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各地文庙场所为依托,着力开发高品位的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各种文化活动,如组织进行传统艺术的展示和演出;举办诸如国学讲堂、传统文化讲座等文化普及活动等,使文庙真正成为公众接触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场所。
同时,积极面向青少年,承担起青少年人文素质养成培养的责任,开展各种励志教育及有利于青少年自身道德成长的相关文化活动。
如可深入发掘传统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的内涵,采取传统与时代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各类活动引导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
同时可将多种高品味传统文化仪式如开笔礼、成人礼等项目
引入文庙,积极吸引青少年参与其中,使文庙的文化遗产价值能够更好地贴近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并使之从中获得收益。
其他相关利用方式。
在当代中国,如何对文庙的文化遗产价值加以有效利用,各地都已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和尝试,也为我们研究文庙在当代社会的利用对策提供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与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相适应,各地的文庙实践也始终处在一个持续发展变化的进程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庙在当代社会必将会有形式更加丰富、影响更加深远的利用方式出现,不断丰富我们的理论研究。
(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