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题诗歌汇总

合集下载

2019-202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真题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

2019-202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真题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五年高考北京卷2019—2023真题一、(2023北京,12—14,12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杜甫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

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 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

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

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

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

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

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

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

④总戎:主帅。

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

B.“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C.“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入城骚扰。

D.“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

2.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

B.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

C.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

D.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3.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

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

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

(6分)答案答案解析暂缺。

二、(2021北京,12—14,12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①苏轼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

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

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②,恨不茅三间。

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

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③。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

北京市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之古代诗歌题详注详释详1

北京市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之古代诗歌题详注详释详1

北京市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之古代诗歌题详注详释详解李锦超一.原题呈现(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 题。

(共12 分)寄东鲁二稚子【1】李白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

【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

B.李白思念一双儿女,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

C.这首诗叙事朴实,语言明白如话,亲切自然,堪称“天然去雕饰”。

D.这首诗展现李白柔情的一面,其风格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

14.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人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B.诗人先感慨“谁种龟阴田”,最后又说“因之汶阳川”,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

C.“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这两句由金陵酒楼引发东鲁家园之思,过渡巧妙。

D.“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

15.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

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

(6 分)二.答案呈现13.B14.D15.答案要点:①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

②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

③桃树是抒情的线索,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

④桃树是构造意境的要素,酒楼春景、娇女流泪、儿女行走,这些画面都包含桃树,形成优美的意境。

二.原诗详注1.关于本诗的几种不同版本的文字问题。

①本诗,两宋本的题目下有一个注,该注为:在金陵作。

②“此树我所种”句,咸本作“昔”,注云:一作“我”。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理解5年真题汇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理解5年真题汇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理解5年真题汇总一、(2024·新高考Ⅰ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千岁庵听泉刘克庄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B.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C.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16.本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颈联写泉水的声音既响亮又微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2024·新高考Ⅱ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叶梦得①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

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16.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三、(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吕本中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人不至③,清樽画航倩分题④。

[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一、【新课标 I 卷】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15 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品德,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 5 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庄严而又怡人的环境,烘托出作者的愉悦心情。

B.第三句要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勇往直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德是选送的首要依照。

D.朝廷对考生寄托了殷切的希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认可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赖其余考官来达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代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参照答案14. 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更加见出考场的威严沉寂;③增强作者充满希望的愉悦之情。

【分析】14.试题剖析: B 项说法错误。

E 项全诗流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诚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论D。

15.试题剖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成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论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 15 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荒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进出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朝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以后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能否?”李揆怕被拘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朝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正确贴切,由于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特别相像。

【专项300练】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及答案)

【专项300练】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柳(唐)郑谷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1)杨花即________,两首诗都运用了这一意象,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

(2)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有我之境”有这样的解释:“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根据王国维的论述分别找出两首诗体现“有我之境”的诗句,并作简要批注。

【答案】(1)柳絮;拟人(2)“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英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飘动,加入了留春的队伍。

诗人融情于自然,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借此启示珍惜春光,不失时机。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之情,柳絮飘荡,风情万种,惹动着彼此缭乱的高绪。

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中,把索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借“千丝万絮”表现出来,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

【解析】【分析】(1)本题中杨花就是柳絮,是晚春时节特有的景物,诗人常用杨花入诗,表现春景,表达愁绪,惜春之情。

这两首诗都用了杨花这一意象,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把杨花赋予了人的情感来写,写杨花“无才思”“惹春风”。

(2)本题要求根据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来鉴赏情景关系。

《晚春》中“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理解为“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杨花榆英都加入了留春的队伍。

诗人融情于景,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

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22年北京高考诗歌

22年北京高考诗歌

22年北京高考诗歌2022年北京高考诗歌如下:
1. 七言绝句:《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 七言律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 五言律诗:《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 词:《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北京高考语文基础知识一轮复习题:古代诗歌阅读

北京高考语文基础知识一轮复习题: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高都护骢马行【注释】杜甫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

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

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

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

【注释】高都护,即安西副都护高仙芝。

天宝六载(747年),高仙芝率军万人,平定小勃律国,因这次战功,入朝升官。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八、九载(749、750年)间杜甫困居长安时。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西”两句,写安西高都护的青骢马,随主人打了胜仗,东至长安。

B.“功成”两句,写青骢马从遥远的西域来到京城,蒙受了恩惠与优待。

C.“雄姿”两句,写青骢马不屈服于被束缚的命运,总怀念战场的胜利。

D.“长安”两句,写长安壮士不敢骑它,它在城里风驰电掣,全城皆知。

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中的“青骢马”和《孔雀东南飞》中“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中的“青骢马”都是指一种毛色青白的骏马。

B.这首诗中的“伏枥”与曹操《步出夏门行》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中的“伏枥”都是指马在槽枥之间吃草料被豢养。

C.这首诗中的“交河”和李颀《古从军行》中“黄昏饮马傍交河”中的“交河”都是指西域的交河,以此代指兵戈交接的战场。

D.这首诗中的“青丝络头”和李贺《马诗》“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中的“金络脑”都是指沙场建功后佩戴的名贵马笼头。

3.托物寄情是古诗常用的手法,结合诗句说说作者借“马”寄托了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病柏【1】杜甫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

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

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2】。

出非不得地【3】,蟠据亦高大。

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

鸱鸮志意满【4】,养子穿穴内。

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

2002-2019年北京高考诗歌汇总(附答案)

2002-2019年北京高考诗歌汇总(附答案)

北京历年高考古诗鉴赏【2002北京卷】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6分)登颧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颧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颧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颧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

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2003北京卷】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

(6分)江楼旧感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2004北京卷】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4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古曼卿①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

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

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还叹学齐优②。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③!【注】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

②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

③生子何须似仲谋:《三国志·孙权传》中曹操曾云“生子当如孙仲谋”。

(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技巧。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作者却感叹“生子何须似仲谋”。

二者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作比较赏析。

【答案】(1)借景抒情;拟人手法(2)①都表达对孙权的赞美;②都有借英雄人物,慨叹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并有暗讽时世,没有孙权这样的人物。

即使生子如孙权,仍无用武之地。

但辛弃疾的词直接称他为“英雄”,直抒胸臆;陆游在诗中采用化用手法,正话反说,情感激愤不平。

【解析】【分析】(1)本题,“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写江涛吼鸣,似前朝英雄的怨恨之声;草木临秋,荣枯皆有天意。

这里自有当年曹操不获吞吴、周郎未擒老贼之恨,更有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恨;而眼前草木入秋,纷纷凋零,犹如千古英雄相继消陨,自己也终不免与草木同腐,于是不能不感叹天意无私、不遂人愿了。

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由借景鸣心中的不平,又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生子当如孙仲谋”原是曹操当年望见吴军阵营整肃时的一句叹语,现在诗人面对赤壁陈迹,自然感慨万千。

他把曹操的赞语改作“生子何须似仲谋”,正语反说,集中表现出对抗战前途的深深失望和悲伤,同时也包含了对主和派执政的激愤之情。

而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词人盛赞孙权,他继承父兄基业,西拒黄祖,北抗曹操,战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后迁都建康,称霸江东,为世人公认的一代英雄豪杰。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宋之问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

【注释】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③裛(yì):通“浥”,沾湿。

④莱(lái):草名,即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B.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

C.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

D.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

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2)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答案】(1)D(2)①联想。

“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的情状。

②比喻。

“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天早晨,月亮渐圆,就好象蚌慢慢张开一样,珠光闪现在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晨写得极富于生机。

③动静结合。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两句中,前一句描写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画出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勃勃的情态;后一句描写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苔的情景,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盎然生趣的画面。

北京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附答案

北京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附答案

北京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附答案东城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千年调①辛弃疾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

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

吾使丰隆②前导,叫开阊阖③。

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

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

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④。

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

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⑤。

注释:①本词约创作于庆元六年。

其时辛弃疾因遭谏官攻击,被罢去职,隐居于江西铅山。

②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

③阊阖:指传说中西边的天门。

④此句化用《史记•赵世家》中赵简子梦游天国之典。

天帝赏赐赵简子,日后赵简子接连攻城掠地,成为晋国实权派。

⑤末三句借用《离骚》“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句意。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手把青霓”与“霓为衣兮风为马”两句中的“霓”都是“彩虹”的意思。

B.“径入寥天一”中“径”一词写出了词人纵横驰骋,遨游天界上下的自由。

C.“赐汝苍壁”意为“我要将苍壁赐予你”,是词人模仿天帝口吻设想的语言。

D.“嶙峋突兀”意为“气势雄伟的石壁突然出现”,给词人带来了意外与惊喜。

17.本词运用了借助古事,委婉地抒发情感的手法,使作品意蕴丰富,表达凝练。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C.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苏轼《初到黄州》)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8.①辛弃疾词作描绘出瑰丽神奇的仙界。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营造出了(仙境名称)这一仙境,并借助诗词曲画等方式暗示了(姓名)、(姓名)等女子的不幸命运。

(3分)②本词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调动想象对神仙世界进行了描写,简述这两首诗词所描述的仙境及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专项300练】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含答案)(1)

【专项300练】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含答案)(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寄岑参(节选)①杜甫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注】①天宝十三年秋,长安一代“霖雨积六十余日”,关中大饥,农田淹没,“稼穑不可救”,诗正作于此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标题中的“九日”指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诗歌中的“东篱菊”“醇酎”“黄金花”等意象紧扣时令特点,但是又因霖雨积日而无法花满衣袖,写出了诗人心中的失望。

B.诗歌前四句中,“出门复入门”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诗人急切又无奈的心理;“思君令人瘦”句与“为伊消得人憔悴”相似,以形貌肖像的变化表现诗人思念情深。

C.第五至八句中,前两句写出诗人独坐家中心绪纷乱,饭食颠倒的生活状况;“寸步曲江头”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距离之短,却无法到曲江相见友人。

D.九至十二句中,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表达了对百姓苍生的同情和感叹,体现了杜甫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情怀。

(2)诗歌中“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句围绕“雨”写景抒情,相当巧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运用了夸张和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写出了眼前雨水之大,想象中高山仿佛要被雨水冲走,变成一片汪洋。

②借写雨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对唐王朝命运的忧虑。

【解析】【分析】(1)D项,“九至十二句中,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表达了对百姓苍生的同情和感叹,体现了杜甫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情怀”中“九至十二句中,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赏析有误。

九至十二句“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意思是“唉,可怜!那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被水淹毁的庄稼是无可挽救了。

北京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模拟专项训练

北京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模拟专项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辛弃疾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

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1】。

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

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2】,决策尚悠悠。

此事费分说【3】,来日且扶头【4】。

注释:【1】物华幽,物华,美好的景物。

幽,清幽。

【2】蕞尔,微小的样子。

【3】费分说,一时难以说清。

【4】扶头,扶头酒,一种易醉人的酒。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子”句说朋友久未来登楼远眺,此刻楼外秋景仍值得观赏。

B.“西楼”句是对马叔度说尽可专心吟诗赏景,不用管时间早晚。

C.“唤起”句说明月之下我寒彻心扉,报国之念如百川付诸东流。

D.“英雄老矣”让人联想到作者《永遇乐》中“廉颇老矣”一句。

2.“剑气已横秋”句中,以“剑气”喻指建功立业的豪迈志向。

下列诗句中“剑气”不含..这种志向的一项是()A.囊锥脱颖久峥嵘,剑气干霄恨莫平。

(杨冠卿《次韵王宣干秋怀》)B.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C.拂牛剑气洗兵威,定乱归功更是谁。

(释正觉《颂古一百则·其六十八》)D.剑气寒高倚暮空,男儿日月锁心胸。

(王令《寄洪与权》)3.“借景抒情”是古诗词常用的手法。

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作者对这一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1.C2.B3.上阕中作者与友人吟诗赏景,流露出一种惬意。

作者登楼远眺,看到普照九州的明月,锦绣山河的美景,激发起满腔的英雄豪迈之气。

“鲸饮、剑气”道出了作者的壮怀和豪气。

天空高远,月下景物清幽。

让作者联想到此刻沦陷的中原,但是朝廷无人想到抗战的英雄已老,还没有建功立业。

且朝廷尚没有出师北伐的计划。

作者失望至极,由壮而悲,只好借酒消愁,抒发出北伐理想无法实现的满腔悲愤。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作内容的能力。

北京高考背诵篇目

北京高考背诵篇目

北京高考背诵篇目
1. 古文篇目:
-《论语》中的《学而篇》
-《孟子》中的《尽心篇》
-《诗经》中的《关雎》
-《左传》中的《昭公十四年》
-《世说新语》中的《望舒》
-《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
2. 现代文篇目:
-小说《红楼梦》中的第120回
-散文《呐喊》中的《故乡》
-杂文《泥鳅》
-诗集《边城》中的《青春》
-报告文学《大江东去》中的《酒泉子》-戏剧《雷雨》中的第一幕
3. 诗歌篇目:
-李白的《将进酒》
-杜甫的《登高》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杨维桢的《兵车行》
-北岛的《波》
4. 文言文篇目:
-司马迁的《史记》中的《项羽本纪》
-魏晋的《晋书》中的《江淹之疾》
-唐代杜牧的《秋夕》
-南宋黄庭坚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代蔡襄的《洛阳女儿行》
-明代陈维崧的《少年游》
5. 散文篇目:
-鲁迅的《狂人日记》
-朱自清的《春》
-沈从文的《边城》
-二月河的《丰乳肥臀》
-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刘心武的《浮生六记》。

2010—2019年北京市高考诗歌汇编(学生版)

2010—2019年北京市高考诗歌汇编(学生版)

高20届第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一)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9北京)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

(共12分)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

【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

【3】从教:任凭。

【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

【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14.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15.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

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6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8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

(共12分)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北京高考语文诗歌练习(丰台精选)

北京高考语文诗歌练习(丰台精选)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
离乡万里
离乡万里
时值悲秋
漂泊他乡
人到老年 体弱多病
多难渺小
孑然孤苦
请以“沉醉千年”为题,用古典 诗歌为“证”写一段200字左右 的片段,来表达你自己对中国古 典诗歌中蕴含“酒”的思考。
①比及三年 ②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④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⑤惊魂甫定 ⑥舞勺:谓古代儿童学文舞。《礼记.内 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 射御。后以舞勺指幼年。

诗歌鉴赏北京十年高考(精选)共39页

诗歌鉴赏北京十年高考(精选)共39页

国外农业节水发展状况与启示1 世界水资源概况与农业用水1.1 世界水资源概况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

据统计,世界五大洲的161个国家的淡水资源总量为488254亿m3,人均占有量为8520m3,见图1。

由图2可见,水资源分布在全球范围内极不均匀。

亚洲(统计的48个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4440m3,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是人均占有量最高的大洋洲(5个国家)的1/13。

美洲与大洋洲国家水量充沛,非洲和西亚国家严重缺水。

加拿大人均拥有淡水资源12万m3,而肯尼亚和约旦只分别拥有600m3和300m3。

图1 各大洲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比较图2 世界各大洲(161个国家)水资源占有比例季节分布不均也是世界水资源的一大特点。

孟加拉国在季风季节往往洪灾泛滥,而其后的干旱季节又可使农作物颗粒无收。

前苏联的西亚地区,由于雨量的不均,严重影响农业的收成。

1.2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用水结构在所统计的161个国家的年用水总量为29576亿m3,约占水资源总量的6.1%。

其中农业用水约占68.6%,工业和生活用水分别占22%和9.4%。

各部门用水所占的比例见表1。

表1 各地区用水量与用水结构①人均占有量的平均值是根据《世界之水》(1998~1999淡水资源报告)和FAO数据库所列的五大洲161个国家的有关资料统计分析得到。

从全球范围内看,各大洲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差异较大。

亚洲由于人口较多,尽管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10.7%的世界最高水平,接近开发利用率最低的大洋洲的10倍左右,但人均年用水量仅为473m3/人,仅高于非洲,排在倒数第二。

美洲国家(统计的28个国家)的人均年用水量最大,接近亚洲国家和全球统计国家人均年用水量的两倍,但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亚洲的1/3。

非洲国家的人均用水量最少。

就用水结构而言,亚洲与非洲的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5%以上,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其他地区的农业用水所占的比例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北京卷】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6分)登颧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颧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颧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颧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

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2003年北京卷】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

(6分)江楼旧感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2004年北京卷】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4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古曼卿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情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③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5分)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

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

此乃写物之功。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 2005年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相同点:不同点:【2006年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将:岂纪:经营(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

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分)【2007 年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7分)芣苢①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fúyǐ):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du ō):摘取、拾取。

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

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

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1分)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

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2分)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

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4分)【2008年北京卷】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

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4分)【2009年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10分)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

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①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②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③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5分)【2010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11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示秬秸①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分)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2)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不少于200字)(10分)【2012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7分)柳堤 [明]金銮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手法。

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与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