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总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北京卷解析)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北京卷解析)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

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

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

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

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

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

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

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

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

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完整版)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

2017 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照答案一、【北京卷】阅读下边这首词,达成15— 17 题。

(共 12 分)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1】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说明:【 1】树杪:树梢。

(15)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明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书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有条不紊,二水流过,格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到达巴峡,山川之趣宽心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以下诗句采纳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 ( ) ( 3 分)A.欲暮黄鹂啭,悲伤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好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相同是描述山峡,《晓行巴峡》与以下诗句对比,在运意图象、抒发感情方面有何不一样?请联合诗句,详细剖析。

( 6 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二、【江苏卷】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0-11 题。

( 11 分)秋兴陆游鹤发萧萧欲满头,回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 注 ] ①迮:狭小。

10. 依据中间两联,概略作者“愁”的原由。

(6 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成效。

( 5 分)三、【新课标I 】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15 题。

( 11 分)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品德,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及答案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及答案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参考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

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北京卷,含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北京卷,含解析)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

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

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

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

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

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

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

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

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

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2017北京高考诗歌鉴赏

2017北京高考诗歌鉴赏

翻译: 在这个暮春的黎明我行经巴峡,心中却思念着遥远的京城。清 江边有浣衣的少女,朝阳里传来一片鸡鸣。人们习惯在舟中做 买卖,山间的木栈道就像架在树顶。登上高处看得见千泉万涓, 极目远眺看得清两条支流。人们说着异乡的方言,莺啼却还是 故乡的声音。幸得山水有许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缓解我的离别 之情。 赏析: 本诗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诗句清丽,景象雄伟。
参考答案
• 意象:本诗选取浣女、鸡鸣、舟市、山桥、万井、莺啼等 富有生活气息的意象,而另两首诗歌选取的猿鸣、枫树林 等意象多为自然景物。 • 抒情:本诗作者陶醉于山水之趣,宽解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另两首诗歌都有沉郁惆怅凄凉之感,离家远去思乡之意 。 • 答案
《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 朝日”“鸡鸣”“水国”等意象。显示了巴峡 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 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猿鸣”“玉露”“枫树”等
抒情方法
•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 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 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欲暮黄 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 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 仲良春晚即事》)
感情把握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 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 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 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读诗
《晓行巴峡》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清江 ”“浣衣的少女” “鸡鸣”“江面上舟船”“江岸远山”“山桥”等,这些 美丽的景象。因为在异乡,难免有思乡之愁。尤其是听 到人们说着异乡方言,莺啼还是故乡声音的时候。幸得 山水有许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缓解他的离别之情。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用“猿鸣”, 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正好与人临于险境时之不安心声 相撞击,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深味行路之难 。“泪沾裳”,从而产生“怀士”之心,后悔何为而远 离家乡,远离亲人,涉险至此。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选用“玉露”“ 枫树林”等景物,“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 一片萧条。“巫山巫峡”,诗人所在。用“凋伤”、“ 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

北京高考语文2017年真题及答案(word版)

北京高考语文2017年真题及答案(word版)

北京高考语文2017年真题及答案(word版)点击下载北京高考语文2017年真题及答案(word版)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字版)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

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

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

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

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

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

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

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

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

2016-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2016-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学生版语文高考古代诗歌汇编一、【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7题。

(共12分)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书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3分)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二、【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11分)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

(6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5分)三、【新课标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11分)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2013-2017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

2013-2017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

(2017北京卷)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 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18.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①本诗描绘的是巴峡风俗,而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的则是田园风光,其诗云:“_______,________。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②本诗写到了登高望远,王勃《滕王阁序》中也有登高望远的语句:“披绣闼,俯雕甍,_______,________。

”③本诗与辛弃疾《菩萨蛮》同为游记之作,辛词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水。

________,_________。

”(2017江苏卷)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①,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2017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

2017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参考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

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诗歌鉴赏专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诗歌鉴赏专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诗歌鉴赏专题(含答案)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XXX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XXX。

XXX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XXX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参考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

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XXXXXX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XXX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XXX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XXX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XXX时知杭州。

③唐代XXX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XXX有第一人XXX,公是否?”XXX怕被扣留,骗他说:“彼XXX,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XXX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XXX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XXX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XXX非常相似。

2017年北京语文高考真题(含答案)

2017年北京语文高考真题(含答案)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XX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

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

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

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与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

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

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

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

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

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XXXX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

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杨雪梅、黄洋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B.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内涵,发挥其作用C.文物热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D.奥斯汀从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中得到了启发2.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甫一开始:“甫〞读作pǔ意思是“刚刚〞B.告罄:“罄〞读作qìng 意思是“尽〞C.乏人问津:“津〞读作jīn意思是“路〞D.憨态可掬:“掬〞读作jū意思是“令人喜爱〞材料二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可是与海量文物库藏相比,目前展出的文物只是九牛一毛。

2017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高考季又到,唯有祝愿各位考生得心应手高考顺利,十年努力今日成功!高考加油!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北京高考语文真题,仅供大家参考!2017北京高考语文真题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荐举与科举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因为优秀的政治人才通常不是考试所能选拔出来的。

就结果而言,荐举制在乱世环境与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所取得的效果判然有别。

在春秋战国及曹操时代,荐举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尤其是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选官标准,宣布一个人不管出身如何卑微、品德如何恶劣、曾有过何等的劣迹,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他都会重用。

荐举之所以能在乱世执行较好,主要原因是乱世存在有效的危机约束机制。

生死存亡的竞争环境使大家真正成为“同一战壕的战友”,成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命运共同体。

无论上司简拔下属,还是下属拥戴上司,都不得不把真才实干放在首位。

可是,荐举一旦到了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没有乱世里的那套生死存亡的危机约束机制,人的私心及贪欲很快就暴露出来,将荐举制中脆弱的理性及公平掏空。

无论是两汉察举制还是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实行不久都很快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名不副实。

察举制的结果是“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九品中正制的结果是,负责选人的中正(官名)一点也不中正,屁股完全坐到了世家大族那一边,使该制度彻底沦为世家大族把持政治的工具。

而科举制实际上也就是中国人情非得已时所划的一道杠杠而已。

科举制与其说是较为优秀的官僚选拔制度,不如说是至为优秀的文人选拔及塑造制度。

科举及第者多是一流的文人,而一流的文人却多非一流的政治家。

文人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简单的问题弄得很复杂,而政治家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复杂的问题提炼为很简单;文人最需要的是多情,而政治家最忌讳的是妇人之仁。

从从政的需要来看,科举出身的文人多属智商很高、情商偏低之类。

诗歌鉴赏 掌握诗歌比较鉴赏的九个角度

诗歌鉴赏  掌握诗歌比较鉴赏的九个角度

诗歌鉴赏|| 掌握诗歌比较鉴赏的九个角度角度一鉴赏诗歌的意象(2017·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树杪:树梢。

【问题】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解析】意象方面,应注重分析诗歌描写的具体内容。

王维的诗使用了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舟市、山桥、万井、莺啼等意象;郦道元的诗使用了三峡、猿鸣等意象,杜甫的诗使用了玉露、枫树、巫山、巫峡等意象。

情感方面,王维的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沿途所见所闻的喜爱之情,并通过写山水之趣,来宽解诗人的离愁别绪;郦道元和杜甫的诗歌,主要通过描写悲凉的景色,表达诗人的惆怅、悲苦之情。

【答案】《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温馨提示]“意象”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载体,熟知诗歌常见意象的特点和含义是理解诗歌感情、走进诗人心灵的“钥匙”。

概括意象的内涵须联系该意象在古诗词中的普遍含义,而后再结合原文诗句作具体分析概括,切忌以偏概全。

角度二鉴赏诗歌的意境(2014·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2017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及解析

2017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及解析

2017北京高考语文真题第一部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裨益bì 盘桓huán 偌大nuò 潜移默化qiánB.昭示zhāo 挫折cuò 刹那shà 既往不咎jiùC.教诲huì 粘贴zhān 着陆zhuó 徇私舞弊xùnD.造诣yì 即便jí 溯源shuò 胜券在握quà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帐篷寒暄唇枪舌箭弊绝风清B.遐想拇指真知灼见雍容华贵C.匮乏城阕短小精悍相形见绌D. 文采戍边凭心而论声名鹊起3.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现代自然科学是研究单个的事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从此以后,黑格尔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每当要出现、贬低别人、粗暴打断别人说话苗头的时候,他都会想起父亲的提醒:“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A.不止异曲同工自以为是B.不只异曲同工自行其是C.不止殊途同归自行其是D.不只殊途同归自以为是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车辆如万一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事故,交通部门要及时在规定位置设置警告标志,以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B.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C.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D.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5.下列各句中,填入下面一首古诗划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 )小园即事淡黄杨柳著烟轻,细草茸茸亲屐行。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诗歌鉴赏专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诗歌鉴赏专题(含答案)
2017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
一、【新课标 I 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 分) 参考答案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 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B 项说法错误。E 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 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五、【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 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 分)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3 分)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 分) 【答案】 (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 自欣赏美景。 (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 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 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总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①—②题。

(6分)登鹳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

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3分)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②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

你认为王之涣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3分)附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蝉虞世南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緌,指蝉。

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

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

“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

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鸣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3.读下面的词,完成①-③题。

(7分)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①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的天空寥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诗人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②“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③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①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②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分)5、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4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③.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5分)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

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

此乃写物之功。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请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相同点:不同点:附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注:指南朝宋檀道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7、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芣苢①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李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

⑥袺:手持衣角盛物。

⑦襭: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

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

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8、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10分)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①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

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4分)9、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10分)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千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

这首词是作者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①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②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③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5分)10、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7分)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景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在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安然的宿在梧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示秬秸1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遶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1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分)①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 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担忧饼冷难卖。

D. 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二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②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不少于200字)(10分)一、北京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总答案1. ①C②A③(5分)第一问两个要点。

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