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计,而教师教育则是教育事业的基础。
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试行,将对我国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试行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将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等方面的要求明确化、量化化,从而为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通过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可以使教师在专业素养方面得到更加系统和全面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其次,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试行将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规范教师的培养过程,强调教育实践和教学技能的培养,使教师在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上得到全面提升。
同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试行也将促进教师教育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试行还将有助于促进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师人才,促进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和更新换代。
通过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试行,可以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总之,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试行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水平和促进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期待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试行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我国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1.06.08•【文号】教基[2001]17号•【施行日期】2001.06.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附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二〇〇一年六月八日附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课程》考点预测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课程》考点预测最新版(二)1、填空题从课程功能的角度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工具性课程、____、____技能性课程参考答案: 知识性课程实践性课程2、单选题我国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是_____A : 以综合课程为主B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C : 以分科课程为主D : 实践与课程分科课程相结合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第三条明确规定:“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填空题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____。
参考答案: 隐性课程4、填空题我国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具备____、普遍性、基础性的特征。
参考答案: 强制性5、单选题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初中阶段设置_____的课程。
A : 以综合课程为主B : 以分科课程为主C :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D :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新课程在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
【参考答案】C【名师点睛】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6、填空题学科课程又称____,重视学科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
参考答案: 分科课程7、单选题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_____,它也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
A : 内容标准B : 课程目标C : 课程结构D : 实施建议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课程标准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五部分组成,其中课程目标是其核心部分。
课程目标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
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一)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三、实施建议(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
根据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制定小学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小学教师入口关;制定小学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
《教师教育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区别
《教师教育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区别教师教育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定义1.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是指为教师专业发展所规定的标准和要求,是衡量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重要尺度。
它规定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
2.课程标准是指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它详细说明了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达到的行为表现和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二、目的1.教师教育专业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课程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教学提供指导和规范,帮助教师明确课程的目的和内容,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内容1.教师教育专业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等方面,涵盖了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
2.课程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涵盖了某一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
四、应用范围1.教师教育专业标准的应用范围主要是针对教师教育机构和教师个人,用于指导教师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
2.课程标准的应用范围主要是针对学校和教育机构,用于指导教学和评价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教育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都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而制定的规范和指导性文件。
但是它们在定义、目的、内容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教师教育专业标准主要是针对教师个人和专业发展的要求而制定的,而课程标准主要是针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和评价要求而制定的。
两岸高校幼教专业伦理课程的比较与思考
No.11,2015General No.6732015年第11期(总第673期)幼儿教育(教育科学)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Educational Sciences)·教师教育·*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研究”(项目批准号:11YJA880001)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缺失与生成”(项目批准号:11JCJY02Z )的研究成果之一。
**通讯作者:步社民,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教授,E-mail :【摘要】专业伦理素养是幼教工作者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高校应开设有关专业伦理素养的课程。
本文从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的外部支撑三方面比较了两岸高校有关专业伦理课程发展的差异,同时深入思考了大陆高校该如何进一步改进专业伦理课程与教学的问题。
【关键词】两岸高校;幼教专业伦理;课程比较【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11-0030-04专业伦理素养是幼教工作者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职前培养机构的相关高校为此开设了什么样的课程?如何定位这门课程?如何实施这门课程?这关系到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是否具备判断和应对教育教学现场大量伦理问题能力的问题。
为此,本文从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的外部支撑三方面比较了两岸高校有关专业伦理课程发展的差异,同时深入思考了大陆高校该如何进一步改进专业伦理课程与教学的问题。
一、课程性质比较1.台湾地区专业伦理课程性质《幼儿教育幼儿保育相关系所科与辅系及学位学程学分学程认定标准》是依据台湾行政部门2012年1月1日颁布的《幼儿教育及照顾法》第21条第2项规定而出台的台湾地区幼儿教育专业的课程标准,该课程标准将“教保专业伦理”课程与“幼儿发展”“幼儿教保概论”“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设计”等课程一起列入13项“教保专业知能课程”之中。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doc
附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育部2011-10-08)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教师教育课程广义上包括教师教育机构为培养和培训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
本课程标准专指教育类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以及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一)育人为本教师是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研究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课程应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研究新成果,体现社会进步对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新要求。
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参与教育实践,丰富专业体验;引导未来教师因材施教,关心和帮助每个幼儿、中小学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谢谢阅读(二)实践取向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
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三)终身学习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课程应实现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增强适应性和开放性,体现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
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更新知识结构,形成终身学习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二、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一)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帮助未来教师充分认识幼儿阶段的特性和价值,理解“保教结合”的重要性,学会按幼儿的成长特点进行科学的保育和教育;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学会把教育寓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保护与发展幼儿探究、创造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幼儿园生活中健康地成长。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4.12.15•【文号】教师[2004]9号•【施行日期】2004.12.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0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为贯彻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师[2004]4号)有关要求,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我部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标准》是指导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
我部将依据《标准》研究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健康发展。
附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二00四年十二月十五日附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
第一部分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一、意识与态度(一)重要性的认识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教育类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教育类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资料留存)《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送审稿2010版,36稿)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造就⾼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
教师教育课程⼴义上包括教师教育机构为培养和培训幼⼉园、⼩学和中学教师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
本课程标准专指教育类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案、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以及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依据。
⼀、基本理念(⼀)育⼈为本教师是幼⼉、中⼩学学⽣发展的促进者,在研究和帮助学⽣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课程应反映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吸收研究新成果,体现社会进步对幼⼉、中⼩学学⽣发展的新要求。
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正确的⼉童观、学⽣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与能⼒,参与教育实践,丰富专业体验;引导未来教师因材施教,关⼼和帮助每个幼⼉、中⼩学学⽣逐步树⽴正确的世界观、⼈⽣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实践取向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
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三)终⾝学习教师是终⾝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课程应实现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体化,增强适应性和开放性,体现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
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正确的专业理想,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养成独⽴思考和⾃主学习的习惯;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更新知识结构,形成终⾝学习和应对挑战的能⼒。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页眉内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教师教育课程广义上包括教师教育机构为培养和培训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
本课程标准专指教育类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以及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一)育人为本教师是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研究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课程应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研究新成果,体现社会进步对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新要求。
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参与教育实践,丰富专业体验;引导未来教师因材施教,关心和帮助每个幼儿、中小学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取向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
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三)终身学习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课程应实现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增强适应性和开放性,体现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
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更新知识结构,形成终身学习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二、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一)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帮助未来教师充分认识幼儿阶段的特性和价值,理解“保教结合”的重要性,学会按幼儿的成长特点进行科学的保育和教育;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学会把教育寓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保护与发展幼儿探究、创造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幼儿园生活中健康地成长。
2019 下半年教师资格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试试题
2019 下半年教师资格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试试题2019 年下半年国考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科二(科目代码:302)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照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答案】A【解析】《学记》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活动【答案】B【解析】环境3.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
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 )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人口变化D.文化传统【答案】C【解析】人口4.2015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答案】B【解析】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5.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
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 ( )A.继承性B.等级性C.历史性D.民族性【答案】B【解析】等级性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答案】A【解析】学科课程7.2001 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 ) A.国家一级管理B.国家、地方二级管理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D.国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答案】C【解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华国教师8.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 )A.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还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B.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实践教学为主C.以学科教学为主还是以活动教学为主D.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答案】D【解析】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9.班主任王老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学生学习、品德、体育锻炼等各方面的日常表现,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淮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实施方案【模板】
附件:淮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实施方案为适应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形势和教师教育制度的历史性变革,适应江苏省对基础教育师资质量的更高要求,依据学校“做精师范专业、做强师范品牌与特色”的发展定位,结合国家《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教育部及江苏省《师范专业认证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特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实施方案。
一、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教师教育课程要求修读38学分。
其中,必修课程20学分,包括心理学(2学分)、教育学(3学分)、中学生教育心理学(2学分)、中学学科教学论(4学分)、中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3学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1学分)、教师口语(1学分)、书法基础(1学分)、现代教育技术(3学分)。
选修课程4学分,设立三个模块,即A类课程(教育研究与拓展课程)、B 类课程(学科教学研究与拓展课程)和教师教育素质讲座。
其中A类课程由教育科学学院在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开设6门微型课程(每门课程1学分,16课时),供师范生选修至少2学分;B类课程由各二级学院与学科教学论教师一道围绕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要求及各学科师范生培养需求,在教学研究、习题设计、实验教学、教学艺术等方面自设4门学科教学研究与拓展微型课程(每门课程1学分,16课时),学生至少选修2学分;C类课程是教师教育素质讲座,第六学期的前半学期由教育科学学院开展“教育研究方法”专题讲座4-5次(文理分开),其他时间各学院聘请中小学教师开设讲座,学生提交相关讲座记录,各学院考核学生听讲座情况。
教学实践环节12学分,包括教育见习(2学分)、教育实习(6学习)、课题研习(2学分)、教师通用技能与学科教学技能训练(2学分)。
通识通修平台课程中选修2学分,在第四学期通识通修平台课程选修课程中中安排“德育与班级管理”供师范生选修,因为是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内容,所有师范生必选。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4422篇)
A、伦理性原则
B、检验性原则
C、公共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
【答案】:D
【解析】:
略。
3.暑假期间,小学生王某和李某相约在学校踢足球,结果在争抢过程中,王某不慎将李某绊倒,导致李某小腿骨折,应当承担主要赔偿责任的是( )。
A、组织教学
B、检查复习
C、巩固新教材
D、布置课外作业
>>>
【答案】:B
【解析】:
检查复习的目的在于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对学业的责任感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25.将教育评价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其划分依据是( )
A、教育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
>>>
【答案】:C
【解析】:
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教材的矛盾。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学生的认识活动,故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的实质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
14.李老师就校务公开问题向学校提建议,李老师的做法是( )。
A、行使教师权利
B、履行教师义务
C、影响学校的秩序
D、给学校出难题
>>>
【答案】:A
【解析】: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认为应该把课程重点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与社会活动计划等方面。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的观点。
2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育目的评价范围的是( )
A、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效益
B、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试题B卷 附答案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试题B卷附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_考号: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晓春上课时把老师的讲解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在课本上,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他采取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计划策略D.精加工策略2、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材D、教科书3、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
A.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考得高分数B.促进学生获得与理解新知识C.促进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D.促进教师能够设计出优秀的课程4、韩波进入中学后,经常独立思考“我是谁” ,未来从事何种职业,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韩韩波的人格发展处于()。
A.主动对内疚阶段B.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C.自我整合阶段D.自主对羞耻和疑虑阶段5、中学生晓华和几个同学为了参加全省航模大赛,组成了航模小组。
他们为了在大赛中表现出色,达成了共识:牺牲各自的一些课余休息时间,放弃各自的一些爱好,以规范自己的参赛行为。
这种情况,小组成员遵循的纪律属于()。
A.教师促成B.群体促成C.任务促成D.自我促成6、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
A、以学生为本B、以学校为本C、以知识为本D、以成绩为本7、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
A.班级活动B.文学艺术活动C.群众性活动D.社会公益活动8、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做于使之实现。
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称为()。
A、指导性教学B、情境教学C、非指导性教学D、程序教学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2017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与解析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赞可D.布鲁纳2.教育人类社会共始终,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展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这表明教育具有()A.阶级性B.历史性C.永恒性D.平等性3.社会成员经由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间的转换和调动。
这种教育的功能是( )A.社会流动功能B.文化传递功能C.社会改造功D.人口控制功能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发表了小说体的教育名著,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这部教育名著是()A.《理想国》B.《巨人传》C.《教育论》D.《爱弥儿》5.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和阶层中生活的人的思想、品行、才能和习性,无不打上历史地域、民族和阶层的烙印,表现出很大的差别。
这种现象表明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A.遗传因素B.社会环境C.教育影响D.个体实践6.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因素()A.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B.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C.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7.李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特长。
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不断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
李老师的这种做法适应了人身心发展的哪一特点?()A.顺序性B.阶段性C.连续性D.差异性8.像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学生品德的发展也是由其内部矛盾推动的。
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是( )A.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B.学习德育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C.学生品德发展的社会要求与学校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D.学生品德发展的新需要与其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的特点是( )A.主动性、阅读性和引导性B.探索性、间接性和引导性C.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D.间接性、引导性和复杂性10.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方式是( )A.以分科课程为主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C.以综合课程为主D.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结合11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学方案D.教学指南12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 )A.关键期B.发展期C.转折期D.潜伏期13.图1是由三个扇开和三条折现组成,但是人们会把它知觉为两个三角形和三个圆形怏的知觉特性是( )A.整体性B.选择性C.稳定性D.恒常性14.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2-18岁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 A.强化自我主动性B.培养勤奋感C.建立自我同一性D.获得亲密感15.下列教师课堂行为中,体现教师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的是( )A.对教学重点在语音语调上予以强调B.发现个别学生上课走神时,立即点名批评C.讲课前公布学生成绩D.用彩色粉笔把黑板边缘装饰得格外醒目16.地理老师教学生记忆[亿师学考试研究院整理]“乞力马扎罗山”时,为方便学生记忆,将之戏称为“骑着马打着锣”。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教师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2011年版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是在前几个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的,旨在进一步规范和提升我国教师教育的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课程目标:明确了教师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课程结构:对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作出了详细规划,包括专业基础课程、教育实习、教育技术课程等,为培养优秀教师提供了系统化的教育环境。
3. 课程内容:提出了教师教育的各个领域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包括教育心理学、教学理论、教育方法等,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教师提供了学科方面的支持。
4. 课程要求:对教师教育的课程要求进行了细化,明确了各个环节对教师培养的要求,以期望培养具备一定素质和能力的教师。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发布,对提高我国教师教育质量,培养优秀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教师的培养提供了系统化的课程结构和内容,让每位学习教师教育的学生都能在一个科学、完善的教育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它明确了教师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让每位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和目标,以便更好地投入到教育学习中去。
再次,它对教育实习和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进行了规划,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发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为培养优秀教师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保障,有助于提高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希望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一标准,为培养更多优秀教师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是一项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教师教育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教育部发布的2011年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一标准的发布,是为了规范我国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提升教师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教师,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读解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解读
中国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走过了百年历程,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教育,始终存在学科学术本位与专业职业本位的争论,百年来,学科学术本位论课程设计始终处于优势状态,专业职业本位论课程设计始终处于学院派教育学者制造的思潮之中,未能得到实施[1]。至今为止,许多高校的教师教育专业都以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学、历史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音乐学、美术学、体育学命名,只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是以教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方向)、教育专业(外语教育方向)、教育专业(历史学教育方向)、教育专业(地理学教育方向)、教育专业(数学教育方向)、教育专业(物理学教育方向)、教育专业(化学教育方向)、教育专业生物学教育方向)、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方向)、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方向)、教育专业(体育教育方向)、教育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命名的。20世纪90年代,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的师范类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好不容易在师范专业的学科后加了“教育”二字,结果随着升格潮流,再次回潮到原位。新世纪以来,许多师范大学再次探索改革,其中西北师范大学是先锋,将各个学科教学法教师全部调动到教育学院,打破了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老三门的传统,开设了系列小课程,比如儿童发展,学习心理学、课程标准研究、心理辅导、班级管理等等。这次教育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显然是经过了长期的舆论准备和改革实践探索的结果。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读解[1]
张海钟
(兰州城市学院教师教育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70)
职前学前教师教育领域的课程模块包括:儿童发展;幼儿认知与学习;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等。教育发展史略;教育哲学;课程与教学理论;学前教育原理等。幼儿游戏与指导;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幼儿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0-3岁婴儿的保育与教育;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幼儿园教育评价;教育诊断与幼儿心理健康指导等。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幼儿园班级管理;家庭与社区教育;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幼儿教育政策法规等。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方法;师幼互动方法与实践;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语言技能;音乐技能;舞蹈技能;美术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课程,要求三年制、五年制、四年制专业必须达到40、50、44个学分,连同选修课程要达到60、72、74个学分。教育实习见习必须达到18周,也就是一个学期[5]。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是指对教师进行教育和培训的一系列要求和规范,旨在确保教师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能够胜任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应当明确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
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能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
同时,教师应当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应当明确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养要求。
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再次,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应当明确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要求。
教师应当具备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和专业交流活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最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政府应当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机会。
家长和社会各界应当尊重教师,关心和支持教师的工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总之,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方应当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共同支持,共同推动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课程》考点巩固最新版(二)_2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课程》考点巩固最新版(二)1、单选题 _____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将进人新课程学习。
A : 1999B : 2001C : 2003D : 2005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新课改实施情况的了解。
【参考答案】D【名师点睛】2005 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学习。
2、简答题简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与方法。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进行社会调査; (2) 审查学生活动,总结和反思教学经验; (3) 开发实施条件;(4) 研究学生情况; (5) 鉴别利用校外资源; (6) 建立资源数据库; (7) 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3、单选题显性课程的主要特征是_____,这是区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
A : 计划性B : 外显性C : 目的性D : 直接性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略。
4、多选题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_____。
A : 均衡性B : 综合性C : 选择性D : 平均性参考答案: ABC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新课程结构的理解。
【参考答案】ABC【名师点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主要体现在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它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地方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显著的特色适应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者是新课程结构的三条基本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原则。
5、单选题 _____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强化练习534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1、判断题现代学生观强调学生主体性的观点,学生主体性包括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正确本题解释:【答案】Yo2、单选题我国—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的。
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B:教师道德行为规范C:教师角色D:教师素养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o参考解析: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3、单选题反映教育活动中个性化要求的现代教育特征是—oA:教育的民主化B:教育的全民化C:教育的多元化D:教育的终身化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 o解析: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4、单选题1993年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国家颁布了O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0参考解析:我国于1993年颁布了教师法。
这部法律的基本精神就是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
5、判断题智力差异是指智力水平的差异。
参考答案:错误本题解释: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智力差异不仅仅指的是智力水平的差异,还包括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性别差异和智力类型的差异等。
6、简答题生理成熟参考答案:【答案】生理成熟:是指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7、单选题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这符合中学德育的原则。
Λ:言行一致B: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D:通过集体进行教育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0解析:言行一致原则也叫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理论和思想的教育,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留存)《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送审稿2010版,36稿)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教师教育课程广义上包括教师教育机构为培养和培训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
本课程标准专指教育类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以及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育人为本
教师是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研究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课程应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研究新成果,体现社会进步对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新要求。
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参与教育实践,丰富专业体验;引导未来教师因材施教,关心和帮助每个幼儿、中小学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取向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
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
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三)终身学习
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课程应实现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增强适应性和开放性,体现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
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更新知识结构,形成终身学习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二、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一)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帮助未来教师充分认识幼儿阶段的特性和价值,理解“保教结合”的重要性,学会按幼儿的成长特点进行科学的保育和教育;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学会把教育寓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保护与发展幼儿探究、创造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幼儿园生活中健康地成长。
(二)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引导未来教师理解小学生成长的特点与差异,学会创设富有支持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和求知欲;理解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场资源的重要意义,学会设计和组织适宜的活动,指导和帮助他们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交往对小学生发展的价值和独特性,学会组织各种集体和伙伴活动,让他们在有意义的学校生活中快乐成长。
1.课程目标
(三)中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中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引导未来教师理解青春期的特点及其对中学生生活的影响,学习指导他们安全度过青春期;理解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方式,学会创建学习环境,鼓励独立思考,指导他们用多种方式探究学科知识;理解中学生的人格与文化特点,学会尊重他们的自我意识,指导他们规划自己的人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四)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框架建议
在职教师教育课程分为学历教育课程与非学历教育课程。
学历教育课程方案的制定要以本标准为依据,考虑教师教育机构自身的培养目标、学习者的性质和特点,并参照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框架;非学历教育课程方案的制定要针对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需求,参照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框架,提供灵活多样、新颖实用、针对性强的课程,确保教师持续而有效的专业学习。
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要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经验与优势,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目标,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加强对教师教育课程的领导和管理,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做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施工作。
依据课程标准,加强教师教育质量的评估和监管,确保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质量。
(二)教师教育机构要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科学安排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的结构比例。
根据学习领域、建议模块以及学分要求,确立相应的课程结构,提出课程实施办法,制定配套的保障措施。
建立课程自我评估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课程方案。
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完善教育实践课程管理,确保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
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探索建立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合作培养师范生的新机制。
(三)教师教育机构要研究在职教师学习的特殊性,提供有针对性的在职教师教育课程,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发展需求。
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要反映相关研究领域的新进展,联系教育实际,尊
重和吸纳学习者自身的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在职教师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