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DI的装配式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的风险研究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风险与对策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风险与对策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施工方式,其优势逐渐被重视和应用。
然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潜在的质量风险,这可能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造成影响。
本文将就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1. 设计不合理导致构件质量问题装配式建筑设计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如果设计不合理或者缺乏细节上的考虑,会导致构件尺寸、强度等方面存在问题。
例如,在模块拼接处容易出现漏水、裂缝等情况。
2. 施工人员技术能力不足装配式建筑要求施工团队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和操作经验。
如果施工人员技术不到位或缺乏培训,可能会在组装过程中出现错误操作和拼接不精确的问题,从而影响整体质量。
3. 交通与安装工况不利装配式建筑需要经历运输和吊装等环节,在这些过程中会受到交通条件和施工现场条件的制约。
如果道路状况不良或者吊装设备不稳定,可能导致构件损坏或安装困难,进而影响施工品质。
4. 施工期间管理不到位装配式建筑施工期间需要严格的管理,包括材料、施工机械设备、人员协调等方面。
如果管理不到位,例如材料堆放不合理或者没有及时补充物资等,则容易引发安全隐患和施工质量问题。
三、应对措施1. 强化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在设计阶段,应加强对装配式建筑的细节考虑。
这包括精确测量、合理布局以及增加模块的连接方式等。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需进行多轮次校审,并邀请相关专家参与评审,以提高设计质量。
2. 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为了保证施工人员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施工团队应提供系统的培训,并不断更新最新的技术和操作方法。
此外,建立技术支持热线或咨询服务,及时解答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3. 合理规划交通和安装工况在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勘察和评估,了解道路状况和吊装条件,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运输方案和吊装方案。
此外,应选用符合要求的交通工具和吊装设备,并确保其安全可靠。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潜在质量风险的分析与防控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潜在质量风险的分析与防控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房建设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为了满足快速而实惠的住房需求,装配式建筑迅速崛起并引起人们的关注。
然而,装配式建筑在迅速普及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质量风险。
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施工过程中潜在质量风险分析1. 材料选择与供应装配式建筑需要依赖大批量生产和供应合格材料。
然而,在实际情况下,由于各个环节中涉及到多个供应商和参与者,材料选择和供应链管理容易面临诸多问题,如材料质量不合格、配送延误等。
2. 施工环境限制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更加依赖于工厂化生产。
然而,在实践中,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如高温、低温、湿度等,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同时,工厂化生产也要求具备专业技能人员和适宜的设备,而这些方面的不足也可能造成施工质量上的隐患。
3. 固定连接问题装配式建筑通常是由一系列预制部件组成,并通过固定连接相互支撑。
然而,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固定连接不牢固或者存在安装误差,将导致整体结构受力失衡、变形等问题。
特别是大型装配式建筑,一旦出现固定连接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4. 质量监控与验收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在施工阶段需要加强对质量的监控和管控。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时由于时间紧迫或其他原因,可能会忽略对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的质量验收。
这样就会引发各种潜在的质量风险。
二、潜在质量风险的防控措施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潜在的质量风险,在以下几个方面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1. 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可以确保材料质量和供应效率。
首先,与有资质、信誉好的供应商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尽量避免选择质量不合格或信誉不佳的供应商。
同时,要加强对整个供应链环节的监控和追溯,确保材料品质得到有效把控。
2. 严格控制施工环境为了确保装配式建筑生产过程中质量的稳定性,必须加强对施工环境的控制。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问题的风险分析与改进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问题的风险分析与改进措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问题是一个重要且不容忽视的方面。
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风险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风险分析1. 模块制造质量问题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模块制造是一个关键环节。
如果模块制造过程存在质量问题,将会对整个建筑质量产生影响。
常见的模块制造质量问题包括尺寸偏差、强度不足以及连接部位漏水等。
这些问题有可能导致建筑结构强度不够、防水效果差等后果。
2. 运输和吊装安全隐患在将装配式模块运输至工地并进行吊装时,存在一定的风险。
例如,运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能发生碰撞或翻车事故,导致模块损坏。
此外,吊装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造成模块的损坏甚至人身伤害。
3. 模块之间连接问题装配式建筑由多个模块组合而成,模块之间的连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体建筑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如果连接不牢固或者使用低质量的连接件,会在装配好后出现开裂、漏水等问题。
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来说,这种风险更为突出。
二、改进措施1. 加强模块制造质量管理为了提高模块制造的质量,需要加强对制造环节的管理与监督。
首先,建立严格的制造标准和工艺流程,并进行全面合格率检查。
只有合乎标准的产品才能被使用于实际施工中。
其次,在制造过程中应强调质量意识,并加大对员工培训力度,确保其理解和执行各项制度要求。
2. 完善运输和吊装安全规范为了确保运输和吊装过程中的安全,应加强对运输车辆和吊装设备的检查和维护。
定期检测车辆状态、提升设备的性能、确保安全装置的有效性等,有助于降低运输和吊装环节中的事故风险。
此外,制定专门的操作规范,对司机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必要的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
3. 优化模块之间的连接方式为了增强模块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应选择质量可靠且适用的连接件。
基于IDI的装配式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的风险研究
工程管理与技术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29期152㊀㊀为的分成三六九等,造成了强烈的择校热.因此,公平教育机会,既能长期有效地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给社会稳定以基础;又能充分发挥中国人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给经济持续增长以保证.第二,尽量避免区域之间已经存在的差异致使发生教育机会的公平性缺失的情况,如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等,都能够有力推进我国经济滞后区域发展经济和教育的步伐.使教育机会公平化,能够长足为我国个体文化素养的提升提供动力,中期间有助于中等级收入群体增加或形成,短期有助于暂缓就业方面的情况并且起到具有实用性的积极作用,因而,还需要大力促进.与此同时,将教育机会公平化,这个最合理的初始点应该是将个体作为基础进行公平,这也是现代市场经济以及发展需求的共同需要.第三,发展教育层面,必须要得到解决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整体发展滞后的区域,特别是农村地区,以上区域群体间的教育落后跟师资力量有很大的关系,当然,师资整体水平也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政策应该使每一所学校都能拥有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条件.针对以上问题,不仅要使用常见的方式进行解决,还必须要用到特殊措施以及政策指引.比如,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志愿群体了解教育资源匮乏地区孩子们的情况,并且自愿成为一名贡献者去该地区进行教育扶贫.其实,个别区域的生存群体更倾向于接受这样的方式,这种模式同时还能够进一步促进教育机会的公平性.世界上众多发达国家在解决此问题初始阶段时,这种志愿模式的发展规模也是非常巨大的.3㊀结论总之,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逐渐转变的阶段,贫富差距的存在具有必然性.致力于解决此问题,从而促进动态形式的利益调节具有必要作用.本文对于相关问题的论述就是想说明,处于动态形式的利益调整过程当中,让教育机会具备公平性,会成为最具长远性㊁稳定性㊁有力性的利益调整方式.参考文献[1]赵红霞.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贫富差距问题研究[D ].兰州:兰州大学,2007.[2]阎树群,张艳娥. 制度 社会 矛盾的化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2(02):57G63.[3]方辉振.和谐社会的基础结构及构建关键[J ].理论前沿,2005,(16):14G16.[4]姬秀娟.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乡教育公平建设[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06):83G84.基于I D I 的装配式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的风险研究田卓宇㊀刘卓凡㊀赵玉洁㊀任航谊㊀李嘉诚(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89)摘㊀要:为了改善装配式住宅工程的整体工程质量,基于I D I 制度对装配式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进行风险研究.首先论证I D I 制度引入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之后通过结合扎根理论的研究思路和数次的实地调研,进行了风险识别,探索并构建出一套风险评价体系,再依据该体系提出进行风险控制的思路.关键词:I D I;装配式住宅工程;风险评估中图分类号:T B 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c n k i .1672G3198.2020.29.0700㊀引言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与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 n h e r e n tD e f e c t I n s u r a n c e ,I D I)制度相继被各国采用,装配式住宅工程的问题与缺陷逐渐被人们重视.从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㊁运输㊁存贮和安装四个环节进行分析,问题大致有构件的设计规范不完善㊁运输方式不合理㊁贮存场地缺乏管理和安装人员素质和操作水平低等.而这些问题均有可能导致工程的质量潜在缺陷,将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 D I)制度引入我国可以降低业主维权成本㊁提升工程保修期内服务水平同时释放资金成本压力.同时I D I 制度可以给工程质量潜在缺陷的风险评估研究提供风险点范围,方便风险点的收集与定义.1㊀装配式住宅工程与I D I 制度1.1㊀装配式建筑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一线劳动力成本也在明显上涨.同时,劳动力整体随着产业结构变化向第三产业转移,建筑行业劳动力量整体也因此大大减少,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成本高将是我国建筑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和挑战.而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生产流程㊁高度机械化㊁需要劳动力少的优点便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装配式建筑也可以帮助改善城市施工环境㊁缓解资源供求的矛盾,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因此装配式建筑便成了国家推行的㊁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方式,研究装配式建筑并推动其发展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1.2㊀装配式住宅工程生产流程作为建筑行业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与每一个体密切相关的部分,住宅工程在建筑业中有很大的重要性并且占据较高的生产比例,将装配式建筑应用于住宅工程便成了研究装配式建筑必不可少的一环.与传统现浇式住宅工程相比,装配式住宅工程最为特殊的部分便是引入了 预先生产构件 的概念,而这一概念的引入使得工程的每一部分与整体生产流程都有了改变.按照时间顺序,可大致将装配式住宅工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项目决策;(2)勘察设计;(3)构件生产与运输;(4)构件现场吊装㊁拼接;(5)竣工验收;(6)运营与使用.其中构件的生产运输和现场的吊装拼装为新加入的部分,同时,勘察设计与传统住宅工程相比具有需要统一模数的模块化设计和深化设计的特点.这些特点与不同使得原有的传统生产流程框架与制度需要做出适配化的改变.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29期153㊀1.3㊀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 D I)制度为了完善装配式住宅工程生产的相关制度,优化装配式住宅工程的生产流程框架和整体的工程质量,实现对其生产全过程严格的监督与检查,可以选择借鉴西方国家工程实践中常用的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进行改革.I D 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相对成熟的体系与实际案例,将其引入我国的工程实际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其中, 工程质量潜在缺陷 是指工程在设计与施工中未能及时解决和发现㊁在竣工验收时也未被检查出,但会影响工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正常使用甚至引发质量问题的一类工程质量缺陷,具有难发现㊁难弥补的特点.而I D I 便为合理处理这些质量缺陷而产生.I D I 由建设单位投保,投保后保险公司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委托技术检查服务(T e c h n i c a l I n s p e c t i o nS e r v Gi c e ,T I S)机构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的检查与监督,尽可能减少工程进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质量潜在缺陷.若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十年内的使用时间里发现影响正常使用的质量问题,便会由T I S 机构进行问题的判定,并由保险公司进行理赔,保证质量问题有明确的责任方,并且有充足的资金来解决这些质量问题.T I S 机构的质量检查与监督从工程的设计阶段便可开始,直到工程的竣工验收方可结束,而T I S 机构进行检查的重点问题便是工程质量潜在缺陷.1.4㊀装配式住宅工程与传统住宅工程问题对比装配式住宅工程与传统的住宅工程相比具有不同的㊁额外的质量潜在缺陷风险点.在设计阶段,与传统现浇式住宅工程相比,装配式住宅工程需要进行方便构件安装的统一化模数设计,要求设计思路从构思阶段便产生改变,而不是在设计工作后为了引入装配式建筑而去随意对结构进行拆分.这一转变过程便可能引发质量潜在缺陷.与现浇式住宅工程的生产相比,构件的生产与运输目前对我国而言仍是新兴产业,相关法律制度㊁生产工艺㊁配套设施都不够合理与完善,需要生产单位和T I S 机构结合国际案例与我国工程实际进行工作与检查,进行质量检查的场景则应拓展到构件生产车间与构件的运输过程中.而现场的吊装拼接过程也作为新的概念,需要进行额外的检查与监督.综上所述,需要构建出一套合适的风险识别方法与风险评价体系以帮助T I S 机构对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进行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同时也可供政府单位与工程参与各方参考,推动我国装配式住宅工程与I D I 制度的发展,也可以提升实际工程的工程质量.2㊀风险识别2.1㊀扎根理论在通过对可用来进行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对比后,选择使用扎根理论结合对各利益相关方代表企业的调研采访来进行对装配式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的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2.2㊀检索词确定在工程实际中 质量 一词往往伴随 漏洞 问题等词汇出现,含义与缺陷相近,因此选择 质量 作为检索词.同时,为了保证能充分概括原始材料,补充另一出现较多的词汇 问题 也作为检索词.2.3㊀开放式编码通过关键词对原始采访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进行筛选并提取出概括性概念,经过开放式编码将概念归结到相应的操作问题上,形成开放式编码表1,在该表中尽数体现了访谈材料中涉及到的工程质量潜在缺陷的相关问题.表1㊀开放式编码表概念副范畴材料采购不达标(a 01)材料采购问题(A 01)审图不注重质量(a 02)审图质量问题(A 02)基础工程质量问题(a 03)基础工程问题(A 03)施工实际操作不合格(a 04)构建接头工艺(a 10)实际施工问题(A 04)保温工程质量问题(a 05)保温工程问题(A 05)产业成熟度不够(a 06)制度流程问题(A 06)装饰工程质量问题(a 07)装饰工程问题(A 07)渗水问题(a 08)防水工程问题(A 08)图纸整体性问题(a 09)图纸编制问题(A 09)构件接头工艺(a 10)构件连接问题(A 10)二次装修问题(a 11)二次装修问题(A 11)模数标准化问题(a 12)模数设计问题(A 12)风控无法全覆盖(a 13)风险把控问题(A 13)特殊性问题(a 14)特殊问题(A 14)二次构件问题(a 15)二次构件问题(A 15)2.4㊀核心式编码将表1副范畴中的每一项归结到相应的工程阶段或者相关部分,形成主范畴列表,并且对每一主范畴进行定义.在这一环节形成了不同风险点发生于不同阶段的时间逻辑与形成的问题之间的并列关系.表2㊀核心式编码表主范畴副范畴主范畴涵义制度风险(A A 01)制度流程问题(A 06)审图质量问题(A 02)装配式住宅工程在我国刚开始进行实践,相关制度㊁规范与相关企业运作模式不够合理带来的质量潜在缺陷风险设计风险(A A 02)图纸编制问题(A 09)模数设计问题(A 12)在进行对装配式住宅过程专门化设计中出现的专门化程度不高带来的质量潜在缺陷风险材料风险(A A 03)材料采购问题(A 01)承包商选择构件或其他材料时出现问题而带来的质量潜在缺陷施工风险(A A 04)实际施工问题(A 04)基础工程问题(A 03)保温工程问题(A 05)防水工程问题(A 08)构件连接问题(A 10)装饰工程问题(A 07)二次构件问题(A 15)特殊问题(A 14)施工单位从基础工程开始到整体施工结束整个施工阶段中因为其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或规划问题而带来的质量潜在缺陷风险风控风险(A A 05)风险把控问题(A 13)相关咨询公司在进行风险控制过程中未能做到周密全面,遗漏部分质量问题而带来的质量潜在缺陷风险使用风险(A A 06)二次装修问题(a 11)住户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为满足个性化需求,擅自对房屋装修㊁改变房屋结构等而带来的风险工程管理与技术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29期154㊀㊀2.5㊀选择式编码表3㊀选择式编码表核心范畴主范畴政府单位风险(T 1)制度风险(A A 01)设计单位风险(T 2)设计风险(A A 02)承包商风险(T 3)材料风险(A A 03)施工风险(A A 04)咨询单位风险(T 4)风控风险(A A 05)用户使用风险(T 5)使用风险(A A 06)㊀㊀将主范畴中的每一项划分到相应的责任方里,给每一阶段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责任方,进行进一步分类,形成选择式编码表3.2.6㊀风险评价体系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逐层的编译构建出了装配式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风险的风险评价体系,而该体系可以帮助质检单位和咨询单位层层把控目前大多数工程的风险.风险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具体的风险评估工作可以藉由A H P-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图1㊀风险评价体系图3㊀风险控制3.1㊀政府单位3.1.1㊀制度风险现行的政府行政管理制度对设计㊁生产㊁施工安装分开独立管理,缺乏对设计㊁生产㊁运输㊁安装一体化经营模式的政策体系设计,客观上阻碍绿色装配式建筑的发展.3.1.2㊀改进思路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市场现状,尤其是P C 构件生产厂商㊁材料供应商等各参与主体,国家应尽快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包括设立专门部门负责装配式建筑推广㊁完善.加强工程造价计价管理,规范经济指标,维护正常市场秩序.3.2㊀设计单位通过调查与分析,设计阶段最可能发生的㊁应该着重考虑的因素主要有:技术风险㊁经济风险㊁管理风险㊁人员风险.具体来说是指:构件拆分不合理㊁设计精度低㊁构件安装施工困难㊁设计变更导致成本增加㊁设计 生产 安装各环节间缺少协同管理平台㊁缺乏专业设计人才㊁图纸整体性问题㊁模数标准化问题等风险因素.针对以上提出的设计风险,可以提出一些弥补和防范的措施:(1)积极应用B I M 技术,加强标准化设计;(2)推进审查机制,提高设计质量;(3)建立协同管理平台,实现一体化设计;(4)建立产学研合作体系,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5)在进行对装配式住宅过程专门化设计中,要提高专门化程度.3.3㊀承包商3.3.1㊀材料风险在实际施工中有些企业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会在建筑工程上偷工减料,使用劣质的材料进行施工,极易出现质量问题,无法满足施工质量要求.对材料进行严格的质检将是对该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法.3.3.2㊀施工风险施工中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实际施工问题㊁基础工程问题㊁保温工程问题㊁防水共工程问题㊁构件连接问题㊁装饰工程问题㊁二次工程问题以及其他特殊问题如特殊地基处理等.以上问题多由于相应的施工环节被忽略而产生,需要在施工中注意严格按照已经制定好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且及时与相关各方协调㊁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最大可能地减少施工中可能产生的质量潜在缺陷.3.4㊀咨询单位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往往含有一些非定量因素,这给评估过程带来一定困难.要做到风险评估工作的高效性和客观性,需要咨询单位做到以下几点:(1)组织架构简单化;(2)咨询服务承包商集成化程度高;(3)咨询服务承包商资源投入集中;(4)咨询服务商权责明晰.4㊀结论通过对装配式住宅工程㊁I D I 等概念的介绍和对目前我国国情以及工程现状的分析,论证了将I D I 制度引入我国工程领域的必要性.并且通过分析得出了I D I 制度中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有效进行工程质量潜在缺陷风险点的识别.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思路,结合数次实地调研与访谈,成功进行了范例性质的风险识别,构建了装配式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的风险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控制思路的建议.对我国I D I 制度的推进有着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意义,一定程度上推进行业发展.参考文献[1]周浪,唐伟.P C 装配式建筑结构质量问题分析与预防控制[J ].工程与建设,2018,32(6):888G890.[2]巩剑.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探析 以上海市为例[J ].中国保险,2018,(10):27.。
安徽省住房质量问题研究——基于IDI保险视角
现代物业Modern Property Management一、IDI保险的相关概述(一)IDI保险的概念IDI保险是指由建筑工程相关方以建筑物本体的质量问题向保险公司投保,保险公司对于符合承保条件的建筑单位予以承保,在保险期间,保险公司会在保险责任范围内对建筑物本体由于质量瑕疵问题发生的损失进行补偿、维修、重置等的保险。
(二)IDI保险的特点1、承保期限较长,保费会考虑货币膨胀。
IDI保险一般承包的期限至少为10年,所以建筑单位会和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时,保险公司会考虑保费在保险期间的通货膨胀,在保险合同内会要求保费按比例逐年增长。
2、保险范围大体相同,但各地有细微差别。
IDI保险在各地试点文件中明确表明主要承保“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以及“保温和防水工程”两大类,但是因为各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等有所不同,所以承包范围有所区别,例如:海南省经常出现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居民住房经常出现漏水情况,所以保险期限会延长到15年以上且会添加多种附加险。
还有四川省,由于地理环境,经常有滑坡、泥石流等事故,可能造成住房地基不稳,对于地基基础方面需要加大投保。
3、投保对象为建设单位,业主不承担费用。
一般IDI保险主要防范的是因为建筑设计、施工、建筑材料等方面的质量不合格而产生的纠纷,所以国家法律认为主要是由于建筑单位的工程不符合标准,才导致居民利益受损,所以由建筑单位承担一切投保费用,居民住房遇到质量问题时,直接让相关人员负责处理。
4、只解决建筑质量问题,不保障人身安全。
IDI保险只对住房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修理、重置、赔偿等,但对于住房质量问题导致的人身损害不予赔偿。
(三)IDI保险的发展历程法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内在缺陷保险制度(IDI)的国家,时间可以追溯到《拿破仑法典》时期。
讲述该制度通过事先由建筑相关人购买内在缺陷保险的方式,切实承担了修复住房质量缺陷的义务和责任,从而保护了住房居民的合法权益。
从上述内容看出,法国的IDI保险是建立在法定建造者责任基础,要求十年保证期内,建筑工程利益的相关建造者对参加建设的工程承担自实际竣工起十年的建筑质量责任。
住宅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体系建设研究
住宅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体系建设研究2重庆梁开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重庆市4052993筑智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重庆市4000304筑智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重庆市400030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住宅建筑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住宅建筑工程的质量更是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为了提高工程的质量,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在我国开始了广泛试点。
本文从我国住宅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现状入手,分析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希望能够有效地提高住宅建筑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住宅;建筑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引言根据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的房地产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7127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42968万平方米,住宅投资更是高达27072亿元,因此住宅建筑工程在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住宅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更是关乎民生的大事。
住宅建筑工程规模的日益扩大使得住宅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日益突出,房屋渗漏、保温脱落以及房屋开裂等质量问题困扰着越来越多的购房者,但是由于责任界定难度比较大、开发商之间互相推诿,购房者无法进行投诉,也难以得到应有的赔偿,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安定。
面对此种情况,我国颁布了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IDI)的政策,并且在很多的地区开始实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住宅工程质量,更保障了住宅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一、我国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现状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实现了迅猛发展,这也为建筑企业带来了极佳的发展契机,各种住宅建筑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多,进一步促进了各大建筑企业的发展。
但是就现阶段而言,很多的建筑企业将承揽作为首要任务,反而忽视了对住宅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不仅无法保证住宅的质量,也会对企业的形象以及经济效益带来严重的损失,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例如,在住宅建筑工程的建设阶段,很多的项目质量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的综合素质比较低,同时为了减少建筑成本的投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往往更加倾向于质量低劣、价格便宜的材料,在进行住宅内墙粉刷时,由于涂料的质量不过关,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墙体变色、墙皮脱落的情况,给住宅的外观和质量都带来了极大程度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影响房屋结构的安全,对住宅内相关用户的居住安全造成威胁。
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点
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点在当今建筑领域,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施工方式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成为了装配式建筑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本文将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设计阶段质量风险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前期的设计阶段,存在着一些潜在的质量风险。
首先是设计不合理带来的问题。
由于装配式建筑具有高度标准化和模块化特点,因此设计时应注重构件之间的连接、安全性以及施工可行性等细节。
否则,在实际生产和安装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并导致整体结构稳定性下降。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设计和施工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其次,在设计阶段还需要考虑各种复杂外界环境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周边环境的噪音、污染等因素。
只有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够确保装配式建筑施工后的质量可控。
二、工厂制造阶段质量风险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室内生产,因此在工厂制造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
首先,原材料及构件的选择对整体质量至关重要。
若使用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者由于工艺不当导致构件缺陷,将直接影响到最终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结构安全。
其次,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
从材料进厂开始到产品离厂之前,都需要进行多项检测和测试来确保各个环节的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还需加强员工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生产人员对于关键工序操作和材料品质检验的认识与专业水平。
三、现场施工阶段质量风险装配式建筑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
首先是运输环节带来的问题。
装配式建筑大部分在工厂制造完成后需要运输到现场进行组装,在运输过程中需要确保构件的安全和完整性,避免挤压、碰撞等情况。
其次是施工人员的素质要求。
装配式建筑相对传统施工方式来说,需要更高水平的技能和专业知识。
因此,在现场施工阶段需要确保所有从事施工工作的人员具备足够的经验和资质,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作业,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装配式建筑中潜在的质量问题分析
装配式建筑中潜在的质量问题分析概述: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先进的建筑技术,其快速、可重复和可移动性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与传统施工相比,装配式建筑也面临着一些潜在的质量问题。
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中可能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材料质量问题装配式建筑材料是影响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如果选用低品质材料,容易导致整体结构不稳定、抗风抗震能力差等问题。
此外,由于装配式建筑需要承受更多运输和安装过程中的力学应力,强度不足也会成为一个潜在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保证供应商提供高品质的材料,并对每批次进行严格检查。
其次,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结构所需强度和稳定性,并采用适合的加固措施来提高整体结构性能。
二、水密性问题装配式建筑由于具有模块化特点,在各个部件之间存在连接点。
如果连接点未经过充分的密封处理,容易导致水密性问题。
这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质量隐患,因为漏水问题可能导致室内渗水、结构腐蚀或者甲醛超标等安全和健康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接缝处的密封处理,确保关键连接点无漏洞。
其次,在设计阶段应采用合适的防水技术和材料,并进行严格检验和测试。
最后,在施工现场执行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连接点与周围环境充分贴合。
三、隔热性能问题装配式建筑通常采用了更轻薄的外墙材料,例如夹芯板、塑钢门窗等。
虽然这样可以提高整体重量轻便性和装配速度,但也带来了隔热性能不足的潜在问题。
不良隔热性能可能导致夏季过热、冬季难以保暖等舒适性差异。
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时应根据气候条件和建筑用途选择合适的隔热材料和方法,并进行充分测试评估。
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施工细节,确保隔热层与建筑结构之间无缺陷。
四、装配精度问题由于装配式建筑有很多预制构件,因此装配精度是一个关键问题。
如果对组件尺寸、拼接精度等要求不高,容易导致后期使用中出现开裂、渗漏等问题。
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潜在风险对策
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潜在风险对策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方式,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开发。
然而,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工程的复杂性增加,潜在的风险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潜在风险之一:质量控制不足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涉及到多个组件和各种连接件,如果质量控制不到位,就容易导致安全隐患。
特别是在组件生产过程中,如果工人技术水平不高或者设备老化损坏,就会直接影响到组件的质量。
而这些质量问题很可能会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
解决质量控制问题的关键是从源头把关。
首先要确保所有原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并严格执行产品检验标准。
其次,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对每个环节都要有专人进行把关。
最后,在产品出厂前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需求。
二、潜在风险之二:施工协调不畅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如设计、生产、运输和安装等。
由于涉及的参与方众多,如果协调不畅,就会导致时间和资源浪费,延误项目进度。
为了解决施工协调问题,首先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
各个环节的参与方应建立定期例会,并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拆解任务,明确责任和要求。
此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远程协作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等方式实时交流和解决问题。
三、潜在风险之三:安全隐患存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安全隐患。
由于该建筑方式具有高空作业、大型组件运输等特点,一旦安全措施不到位,就容易发生事故。
为了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首先需要正确使用和检验安全防护设备。
例如,在高空作业过程中应及时设置安全网和保护栏杆,并进行定期检查。
其次,在货物装置和运输过程中,要确保使用适当的起重设备和固定方式。
最后,在施工现场要进行安全培训,并制定明确的应急预案,以规避潜在风险。
四、潜在风险之四:技术难题困扰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建筑方式,其中涉及到的技术问题可能会成为施工过程中的一个潜在风险。
探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缺陷与改进措施
探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缺陷与改进措施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具有高度工业化生产特点的建筑方式,它通过工厂预制、现场组装的方式实现快速施工和短工期交付。
然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质量缺陷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认真探究和改进措施。
本文将就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感知质量缺陷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了许多质量缺陷,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感知质量缺陷。
由于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的迅猛发展和远离传统现场施工的特点,购买方难以亲身参观或检查产品质量。
首先,在设计阶段就需考虑提前整合监造等服务形态,从而让购买方有机会更好地了解产品质量和性能特点。
其次,在生产过程中引入第三方技术评估机构来对产品进行把关,并根据各项指标给予客观评价。
最后,在交付环节加强验收工作,结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参考,确保产品质量。
二、施工工艺不当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不当也是一种常见的质量缺陷问题。
具体表现为材料加工精度不足、安装失误以及场地组织不规范等。
首先,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每个节点都符合要求。
其次,在安装阶段加强监理和调试,确保每一个构件的准确安装。
同时,可以引入信息化技术来监测和控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最后,在组织方面,要从整体施工进程考虑,在项目计划中充分考虑物资供应、人员调配等因素。
三、拆装损坏在装配式建筑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房屋需要拆卸或移动等原因,可能导致部分构件损坏或变形。
这也是装配式建筑质量缺陷的一种常见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设计阶段选用更加耐用、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并优化构件连接方式。
此外,在拆除和移动之前需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指南,并提供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指导,以减少损坏的发生。
同样重要的是,在装配式建筑的维护与保养阶段,要有完善的计划和措施,及时修复损坏或变形的构件。
四、环境适应性差装配式建筑不同于传统施工方式,其特点在于产品化程度高、标准化程度高。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风险与质量问题分析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风险与质量问题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高效、环保和经济的建筑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然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质量风险与质量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材料质量问题分析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的选择和质量直接影响了整个项目的品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监管不力,部分企业可能会采购低质量的材料。
这些低质量材料容易导致构件强度不足、耐久性差以及其他潜在安全隐患。
针对材料质量问题,首先需要加强供应链管理。
引入可追溯机制,确保从材料生产到运输再到使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监测和记录;其次,在选择供应商时要进行严格把关,并与合格供应商签订明确的合同约束;最后,在现场布置专业人员负责材料品质把关,避免低质量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二、施工技术问题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需要高度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操作不当或者技术不达标等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质量。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连接件安装不牢固、构件尺寸精度偏差、安装顺序错乱等。
针对施工技术问题,一是加强培训与管理。
企业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与提升,确保每位操作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素质;同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监督和指导各类操作活动;二是引入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及时发现和排查潜在问题;三是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设计方案与实际操作之间的有效衔接。
三、设计及规范问题分析装配式建筑需依赖详细准确的设计方案以及相关规范标准来进行操作。
若设计方案有缺漏或规范标准更新滞后会带来严重的质量问题。
比如,构件连接设计不牢固、构件几何尺寸偏差过大等。
为了解决设计及规范问题,首先需要加强设计与施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通过定期会商或现场协调会议可以确保设计师对实际操作的理解与要求;其次,定期审核和更新设计方案和规范标准,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技术和市场需求;最后,建立相关检查制度,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验收和检测。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缺陷分析与缺陷预防方法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缺陷分析与缺陷预防方法概述: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快速、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建造方式,在现代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往往容易出现一些质量缺陷。
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常见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方法。
一、质量缺陷分析1. 安全隐患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在运输、吊装和安装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风险。
如果操作不当或者设备不符合要求,可能会导致构件损坏或人员伤亡。
2. 漏水问题由于装配式建筑的构件之间存在接缝,在施工过程中若未处理好接缝密封,就容易导致漏水问题。
这不仅给住户带来不便,还可能引发墙体腐蚀等严重后果。
3. 结构失稳部分装配式建筑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若在设计或施工中存在错误,可能会导致结构失稳问题。
如柱子强度不足、连接处缺乏刚性等。
4. 施工精度问题装配式建筑由于构件的预制加工,对施工精度要求较高。
如果在制造或安装中存在误差,就会导致构件拼接不平整、墙面出现裂缝等问题。
二、质量缺陷预防方法1. 加强人员培训为了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培训操作人员是非常重要的。
操作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设备使用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施工标准执行。
2. 加强质量监控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应设置合理的质量监控措施。
通过实时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隐患和问题。
包括使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对构件进行抽样检验等。
3. 提高设计水平设计是预防质量缺陷的关键环节。
设计师应充分考虑结构稳定性、材料选用、接缝处理等因素,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出现潜在问题。
4. 采用高质量材料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高质量材料对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很重要。
在采购过程中应严格把关,确保材料的性能和质量符合要求。
如选择防水性好、强度高的接缝胶水,能有效预防漏水问题。
5. 增加施工工序控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每个工序的管控。
包括构件制造、运输、吊装、安装等;通过设立严格的施工规范和操作流程来控制质量。
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存在的潜在问题
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存在的潜在问题潜在问题是指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但尚未显现的隐患或风险。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有可能会对建筑质量和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一、材料选择与质量管控1. 材料不合格:装配式建筑需要大量使用预制构件,在材料选择上必须严格把关。
如若使用质量低劣或不符合标准的材料,则容易导致施工中难以安装、拼接等问题,甚至影响整体房屋的稳固性和耐久性。
解决方案:加强供应商评估和质检,确保采购到经过认证合格的材料,并实施全程监控与抽检。
同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后续能够持续获得高质量的材料。
2. 监测与验收不足:装配式建筑施工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测与验收,包括预制构件尺寸、骨架连接等方面。
如果相关监测与验收工作不到位,则有可能造成构件安装错误、结构强度不足等问题,存在安全风险。
解决方案:建立有效的监测与验收机制,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检查和测试,并确定合理的标准和指标。
同时,加强与监测机构和第三方专业验收人员的合作,提高施工质量的可控性。
二、施工过程管理1. 协调配合困难:装配式建筑施工需要多个工种之间的密切协作,如设计、生产、运输、安装等环节。
如果各个环节之间无法良好协调配合,容易导致材料损坏、拼接不准确或者整体进度延误。
解决方案: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工作流程,明确各方责任和任务,并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协调能力。
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对施工过程各环节实时监控和协同处理,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2. 安全风险管控不足:装配式建筑项目需要考虑到材料提供商、运输过程中以及现场安装等多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
如果安全管控不到位,容易出现工人伤亡、设备损坏等严重事故。
解决方案: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对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和应急处理。
加强现场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缺陷分析与改进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缺陷分析与改进措施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方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由于装配式建筑具有构件制作、运输、安装等环节,其施工过程中常存在着一些质量缺陷问题。
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质量缺陷分析1.1 施工过程中的材料选择不当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的选择是关键一步。
若选择不当,材料本身就可能存在各种隐患,从而导致质量缺陷。
例如,如果使用了低质量或劣质材料,则容易出现强度不够、耐久性差等问题;如果对某些特殊材料的性能要求没有认真考虑,则会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1.2 管理流程不规范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良好且规范的管理流程对于确保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施工单位在监督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如人员配备不齐全、审核程序不完善等。
这种情况下,质量问题常常容易被忽视,导致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缺陷。
1.3 操作技术水平不高装配式建筑施工相对于传统建筑来说具有独特性,需要操作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一些施工单位缺乏专业技能培训和提升机制,致使工人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要求和操作规范了解不够深入。
这就会导致各种差错和质量问题的产生。
二、改进措施2.1 强化材料选择与采购审查为减少装配式建筑中材料选择造成的质量缺陷,可以引入合格供应商制度,并开展定期材料抽检或者第三方检测服务。
此外,也有必要加强与材料供应商的沟通合作,确保所选材料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并具备优良性能。
2.2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各个环节的流程规范、责任人员配备、内部审核制度等。
通过规范流程与严格监督,可以降低施工质量缺陷发生的可能性。
2.3 加强操作人员技能培训为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施工单位应加强对于相关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预警研究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预警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建筑施工速度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传统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受制于各种因素,如气候、环境等,造成了许多质量问题。
而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具有施工周期短、环保节能、抗震性能好等优势,在满足上述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重点探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风险,并分析其预警方法和应对措施。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风险1.材料选择不当材料是构成装配式建筑的关键因素之一。
若选择不当或使用低质次材料,则可能引发严重安全事故,例如使用不符合规定或低标准钢材容易导致结构强度不够,无法承受正常使用载荷。
2.组件连接问题装配式建筑采用模块化的构造方式,需要经过紧密连接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如果组件之间连接不牢固或使用了不合格的连接件,会导致整个建筑在运输、安装或正常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倾斜甚至崩塌等严重后果。
3.质量监控不完善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流程相对复杂。
若监控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可能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整个建筑质量。
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和程序可能对施工效果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二、质量风险预警方法1.监测技术应用利用传感器、摄像头等技术设备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测,记录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及组件安装精度和连接强度等关键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专业人员进行分析。
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进行处理。
2.数据分析与挖掘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数据,建立起风险识别模型。
利用机器学习等算法对施工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预警。
同时,还可以结合专家知识和经验,对模型进行修正和完善。
3.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和流程。
通过培训和考核等手段提高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并落实好相关的规章制度。
不断优化质量管理流程,并及时反馈和总结经验教训,确保质量风险得到预警和控制。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风险预警研究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风险预警研究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施工方式,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周期短、质量可控、环境友好等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开发商和建筑企业的青睐。
然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由于材料、连接方式、工艺等各个环节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
因此,在这样一个高频使用装配式建筑的时代背景下,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风险预警显得尤为重要。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风险来源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导致质量问题的因素。
首先是材料因素,由于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模块化构件通常为预制件,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材料不合格或者分部位形态尺寸偏差的情况。
其次是连接方式问题,错位安装、螺栓松动等问题都有可能引发结构安全隐患。
再次是基础处理不当导致地基沉降或者不均匀等问题。
此外,施工管理不规范、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以及恶劣的环境条件都有可能对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风险1. 结构稳定性风险: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一旦存在设计缺陷或者连接方式不牢固,就会导致整个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严重问题,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
因此,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结构稳定性是需要高度关注和预警的一个重点。
2. 抗震性能风险:地震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而装配式建筑由于其特殊的构造和组成形式,在抗震性能方面比传统混凝土结构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需要根据地理特点和使用需求进行合理设计,并加强抗震预警与监测。
3. 施工质量控制风险: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在于质量可控,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也需要各方面的保障。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对工艺的要求缺乏严谨性等问题都有可能引发装配式建筑质量风险。
三、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风险预警策略1. 严格规范管理:制定一套完善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标准和规范,并加强对各环节操作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提高其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同时,加强对材料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保证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缺陷与不良处理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缺陷与不良处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建筑行业的需求日益增长,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施工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然而,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在质量控制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重点讨论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缺陷,并探讨相应的不良处理方法。
一、质量缺陷1.设计缺陷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前期,设计缺陷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
这可能包括错误的结构计算、尺寸偏差等。
设计缺陷如果未经及时发现和纠正,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会造成严重后果。
2.材料质量问题在装配式建筑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低劣材料或者无法满足规定标准的材料使用可能导致整体结构弱化,进而引发安全隐患。
此外,由于材料生产和供应链环节较多,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也容易发生损坏,增加了质量缺陷的发生几率。
3.组装精度不高装配式建筑对于构件之间的连接和组装精度要求较高。
如果组装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可能会导致构建的不平整、漏水等问题。
并且,施工现场条件复杂多变,环境因素也会对组装造成一定的影响。
4.施工人员技术不足有效的施工管理是保证装配式建筑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施工人员可能缺乏相关经验或培训。
他们对于各种施工细节理解不深或技术操作不规范,容易引发质量缺陷。
二、不良处理方法1.加强设计阶段质量控制在装配式建筑项目启动前,建立完善的设计检查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详细审查设计文件、进行专业评估和验证,并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多次沟通和协商以确保设计方案合理且符合规范标准。
2.严格材料选择及监管在采购过程中需选择优质材料,并在接受后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
供应商的合作也非常关键,建立起稳定可靠的供应链。
此外,及时发现和处理损坏或不符合标准的材料,并进行记录与索赔。
3.强化过程控制在施工现场,严格遵循装配式建筑的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规范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对施工人员进行充分培训和技能提升,加强施工流程中各环节的交接与沟通,确保操作过程符合设计和质量要求。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潜在质量问题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潜在质量问题随着人们对于住宅建设的不断需求和改进,装配式建筑逐渐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选择。
与传统施工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快速、高效、节能等诸多优势。
然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潜在的质量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
1. 材料质量问题材料质量是装配式建筑中影响施工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现场加工减少,许多构件都是在厂房内预制完成后直接运至现场安装。
因此,首先要确保预制构件的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材料强度、抗压性能以及稳定性都是决定质量的重要指标。
2. 设计与加工精度问题设计与加工精度是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中不容忽视的方面。
对于结构件和连接件来说,其准确度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安全和稳定性问题。
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项参数,并确保在加工过程中控制好精度,避免相互之间的偏差。
3. 施工过程中的组装问题装配式建筑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在现场进行组装和安装。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装配步骤的准确性和顺序性。
当零部件连接方式不正确或者固定方式不牢固时,会给建筑物结构稳定性带来风险。
此外,在进行悬空式安装时也需要特别注意施工技术,并使用合理的操作方法。
4. 隔热防水问题隔热和防水是影响居住舒适度和建筑寿命的重要因素。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应注意安装隔热保温材料时的厚度均匀性以及与墙体连接处的密封处理。
同时,防水层应采用可靠且高效的材料,并进行好连接处理,以确保整个建筑物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5. 管道与设备安装问题管道与设备是影响室内用水、电力供应和采暖等功能正常运行的关键要素。
在施工中,应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精确定位并安装管路系统和设备。
在具体操作中,还需要防止管道堵塞、渗漏和设备损坏等问题,确保室内环境的正常运行。
6. 装饰装修质量问题装配式建筑通常标榜“工厂生产、现场安装”,所以对于室内装饰装修质量也要有严格的要求。
墙面平整度、地面错台度、吊顶平整度都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
此外,还需要合理选择各类材料,避免室内甲醛超标等污染问题。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潜在的质量风险与防控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潜在的质量风险与防控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质量风险。
本文将从材料选用、加工制造、运输安装等方面探讨这些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1. 材料选用方面的潜在质量风险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材料的选用是关键环节之一。
不合格或次品材料的使用,将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因此,有必要进行严格检查和把关。
首先,对于主要承重构件所使用的钢材等金属材料应当进行抽样检验。
检验内容包括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等方面。
同时,还需对表面处理情况进行检查。
其次,墙板等非承重构件所使用的隔音、保温等功能性材料应符合相应标准。
例如,隔音材料应具备良好吸声性能,并符合相应吸声等级。
保温材料则需有较好的保温性能,且不得有明显变形。
最后,关注材料制造商的资质和信誉度也很重要。
选择具备相关认证资质的正规厂家,减少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的风险。
2. 加工制造环节的潜在质量风险装配式建筑需要通过集中化生产来实现构件的标准化制造。
然而,在加工制造环节中,也存在一些潜在的质量风险,如尺寸偏差、接口不匹配等问题。
首先,对于构件尺寸控制方面,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
采用精密设备对材料进行切割和加工时应确保尺寸精度达到设计标准。
其次,关注构件之间接口的匹配问题。
由于各个构件之间需要进行连接或组合,存在着接口质量问题。
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应确保准确度和平齐度等指标,并通过专用检测设备对接缝、孔洞等进行检查。
另外,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还需考虑防火、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针对装配式建筑的防火隔墙,应严格按照防火材料选取、施工工艺等标准进行操作,确保防火性能。
3. 运输安装中的潜在质量风险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运输和安装,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质量风险。
例如,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构件碰撞、倾斜等情况,导致结构损坏或变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IDI的装配式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的风险研究作者:田卓宇刘卓凡赵玉洁任航谊李嘉诚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29期摘要:为了改善装配式住宅工程的整体工程质量,基于IDI制度对装配式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进行风险研究。
首先论证IDI制度引入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之后通过结合扎根理论的研究思路和数次的实地调研,进行了风险识别,探索并构建出一套风险评价体系,再依据该体系提出进行风险控制的思路。
关键词:IDI;装配式住宅工程;风险评估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0.29.0700 引言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与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nherent Defect Insurance,IDI)制度相继被各国采用,装配式住宅工程的问题与缺陷逐渐被人们重视。
从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运输、存贮和安装四个环节进行分析,问题大致有构件的设计规范不完善、运输方式不合理、贮存场地缺乏管理和安装人员素质和操作水平低等。
而这些问题均有可能导致工程的质量潜在缺陷,将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制度引入我国可以降低业主维权成本、提升工程保修期内服务水平同时释放资金成本压力。
同时IDI制度可以给工程质量潜在缺陷的风险评估研究提供风险点范围,方便风险点的收集与定义。
1 装配式住宅工程与IDI制度1.1 装配式建筑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一线劳动力成本也在明显上涨。
同时,劳动力整体随着产业结构变化向第三产业转移,建筑行业劳动力量整体也因此大大减少,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成本高将是我国建筑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而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生产流程、高度机械化、需要劳动力少的优点便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装配式建筑也可以帮助改善城市施工环境、缓解资源供求的矛盾,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因此装配式建筑便成了国家推行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方式,研究装配式建筑并推动其发展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1.2 装配式住宅工程生产流程作为建筑行业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与每一个体密切相关的部分,住宅工程在建筑业中有很大的重要性并且占据较高的生产比例,将装配式建筑应用于住宅工程便成了研究装配式建筑必不可少的一环。
与传统现浇式住宅工程相比,装配式住宅工程最为特殊的部分便是引入了“预先生产构件”的概念,而这一概念的引入使得工程的每一部分与整体生产流程都有了改变。
按照时间顺序,可大致将装配式住宅工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项目决策;(2)勘察设计;(3)构件生产与运输;(4)构件现场吊装、拼接;(5)竣工验收;(6)运营与使用。
其中构件的生产运输和现场的吊装拼装为新加入的部分,同时,勘察设计与传统住宅工程相比具有需要统一模数的模块化设计和深化设计的特点。
这些特点与不同使得原有的传统生产流程框架与制度需要做出适配化的改变。
1.3 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制度为了完善装配式住宅工程生产的相关制度,优化装配式住宅工程的生产流程框架和整体的工程质量,实现对其生产全过程严格的监督与检查,可以选择借鉴西方国家工程实践中常用的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进行改革。
ID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相对成熟的体系与实际案例,将其引入我国的工程实际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其中,“工程质量潜在缺陷”是指工程在设计与施工中未能及时解决和发现、在竣工验收时也未被检查出,但会影响工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正常使用甚至引发质量问题的一类工程质量缺陷,具有难发现、难弥补的特点。
而IDI便为合理处理这些质量缺陷而产生。
IDI由建设单位投保,投保后保险公司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委托技术检查服务(Technical Inspection Service,TIS)机构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的检查与监督,尽可能减少工程进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质量潜在缺陷。
若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十年内的使用时间里发现影响正常使用的质量问题,便会由TIS机构进行问题的判定,并由保险公司进行理赔,保证质量问题有明确的责任方,并且有充足的资金来解决这些质量问题。
TIS机构的质量检查与监督从工程的设计阶段便可开始,直到工程的竣工验收方可结束,而TIS机构进行检查的重点问题便是工程质量潜在缺陷。
1.4 装配式住宅工程与传统住宅工程问题对比装配式住宅工程与传统的住宅工程相比具有不同的、额外的质量潜在缺陷风险点。
在设计阶段,与传统现浇式住宅工程相比,装配式住宅工程需要进行方便构件安装的统一化模数设计,要求设计思路从构思阶段便产生改变,而不是在设计工作后为了引入装配式建筑而去随意对结构进行拆分。
这一转变过程便可能引发质量潜在缺陷。
与现浇式住宅工程的生产相比,构件的生产与运输目前对我国而言仍是新兴产业,相关法律制度、生产工艺、配套设施都不够合理与完善,需要生产单位和TIS机构结合国际案例与我国工程实际进行工作与检查,进行质量检查的场景则应拓展到构件生产车间与构件的运输过程中。
而现场的吊装拼接过程也作为新的概念,需要进行额外的检查与监督。
综上所述,需要构建出一套合适的风险识别方法与风险评价体系以帮助TIS机构对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进行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同时也可供政府单位与工程参与各方参考,推动我国装配式住宅工程与IDI制度的发展,也可以提升实际工程的工程质量。
2 风险识别2.1 扎根理论在通过对可用来进行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对比后,选择使用扎根理论结合对各利益相关方代表企业的调研采访来进行对装配式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的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
2.2 检索词确定在工程实际中“质量”一词往往伴随“漏洞”“问题”等词汇出现,含义与缺陷相近,因此選择“质量”作为检索词。
同时,为了保证能充分概括原始材料,补充另一出现较多的词汇“问题”也作为检索词。
2.3 开放式编码通过关键词对原始采访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进行筛选并提取出概括性概念,经过开放式编码将概念归结到相应的操作问题上,形成开放式编码表1,在该表中尽数体现了访谈材料中涉及到的工程质量潜在缺陷的相关问题。
2.4 核心式编码将表1副范畴中的每一项归结到相应的工程阶段或者相关部分,形成主范畴列表,并且对每一主范畴进行定义。
在这一环节形成了不同风险点发生于不同阶段的时间逻辑与形成的问题之间的并列关系。
2.5 选择式编码将主范畴中的每一项划分到相应的责任方里,给每一阶段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责任方,进行进一步分类,形成选择式编码表3。
2.6 风险评价体系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逐层的编译构建出了装配式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风险的风险评价体系,而该体系可以帮助质检单位和咨询单位层层把控目前大多数工程的风险。
风险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具体的风险评估工作可以藉由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
3 风险控制3.1 政府单位3.1.1 制度风险现行的政府行政管理制度对设计、生产、施工安装分开独立管理,缺乏对设计、生产、运输、安装一体化经营模式的政策体系设计,客观上阻碍绿色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3.1.2 改进思路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市场现状,尤其是PC构件生产厂商、材料供应商等各参与主体,国家应尽快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包括设立专门部门负责装配式建筑推广、完善。
加强工程造价计价管理,规范经济指标,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3.2 设计单位通过调查与分析,设计阶段最可能发生的、应该着重考虑的因素主要有:技术风险、经济风险、管理风险、人员风险。
具体来说是指:构件拆分不合理、设计精度低、构件安装施工困难、设计变更导致成本增加、设计—生产—安装各环节间缺少协同管理平台、缺乏专业设计人才、图纸整体性问题、模数标准化问题等风险因素。
针对以上提出的设计风险,可以提出一些弥补和防范的措施:(1)积极应用 BIM 技术,加强标准化设计;(2)推进审查机制,提高设计质量;(3)建立协同管理平台,实现一体化设计;(4)建立产学研合作体系,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5)在进行对装配式住宅过程专门化设计中,要提高专门化程度。
3.3 承包商3.3.1 材料风险在实际施工中有些企业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会在建筑工程上偷工减料,使用劣质的材料进行施工,极易出现质量问题,无法满足施工质量要求。
对材料进行严格的质检将是对该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法。
3.3.2 施工风险施工中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实际施工问题、基础工程问题、保温工程问题、防水共工程问题、构件连接问题、装饰工程问题、二次工程问题以及其他特殊问题如特殊地基处理等。
以上问题多由于相应的施工环节被忽略而产生,需要在施工中注意严格按照已经制定好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且及时与相关各方协调、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最大可能地减少施工中可能产生的质量潜在缺陷。
3.4 咨询单位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往往含有一些非定量因素,这给评估过程带来一定困难。
要做到风险评估工作的高效性和客观性,需要咨询单位做到以下几点:(1)组织架构简单化;(2)咨询服务承包商集成化程度高;(3)咨询服务承包商资源投入集中;(4)咨询服务商权责明晰。
4 结论通過对装配式住宅工程、IDI等概念的介绍和对目前我国国情以及工程现状的分析,论证了将IDI制度引入我国工程领域的必要性。
并且通过分析得出了IDI制度中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有效进行工程质量潜在缺陷风险点的识别。
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思路,结合数次实地调研与访谈,成功进行了范例性质的风险识别,构建了装配式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的风险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控制思路的建议。
对我国IDI制度的推进有着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意义,一定程度上推进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1]周浪,唐伟.PC装配式建筑结构质量问题分析与预防控制[J].工程与建设,2018,32(6):888-890.[2]巩剑.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探析——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保险,2018,(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