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癌发生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口腔癌疾病研究报告

口腔癌疾病研究报告

口腔癌疾病研究报告口腔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发病原因、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发病原因口腔癌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吸烟、酗酒、高热量饮食、病毒感染(如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口腔黏膜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等。

其中,吸烟和饮酒是口腔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两者的联合作用对癌症的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流行病学特征口腔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的发病率普遍较高,而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较低。

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且年龄分布呈现出逐渐向年轻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三、临床表现口腔癌的临床表现各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口腔溃疡、颈部淋巴结肿大、吞咽困难、咀嚼无力、牙齿松动等。

在早期,口腔癌常表现为白斑、红斑、颗粒样肿物或溃疡,随着病情的进展,肿物会逐渐增大,并可能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

四、诊断和治疗口腔癌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通常需要进行口腔镜检查、组织活检等检查方法来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对于早期患者,手术切除常常能够彻底治愈;对于晚期患者,则需要联合放疗和化疗来提高治愈率。

五、预防和健康教育由于口腔癌的高发和恶化与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进行预防和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应加强吸烟和饮酒的宣传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及合理饮食等措施,从而降低口腔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总结:口腔癌是一种常见而危险的肿瘤疾病,其高发和恶化与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措施,同时加强预防和健康教育也是降低发病率的必要举措。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相信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口腔癌的发生。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口腔健康是人体整体健康不行轻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经济进步和个人的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和人们对口腔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逐渐得到改善。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本次调查遮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城市和农村居民,选择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域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口腔卫生习惯、口腔疾病患病率、牙龈出血状况、龋齿患病率、牙周炎患病率等。

调查结果显示,整体而言,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起首,个人口腔卫生习惯方面,中国居民的口腔卫生意识普遍增强,刷牙次数和刷牙时间有所增加。

然而,调查结果显示,仍有部分居民存在刷牙不彻底、不规范等问题。

此外,口腔保健知识的普及度仍有待提高,许多居民对于如何正确使用牙线、漱口水等口腔清洁工具仍不够了解。

其次,口腔疾病患病率方面,调查表明牙龈出血以及其他牙周疾病的患病率较高。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包括口腔卫生习惯不良、吸烟、饮酒、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

此外,龋齿患病率依旧较高,主要是由于过多食用高糖食品、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以及不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等原因所致。

再次,口腔健康状况在不同人群之间存在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口腔健康状况相对较差,牙周疾病和龋齿患病率均高于城市居民。

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居民普遍存在缺乏口腔卫生知识和意识,以及经济条件限制等因素所致。

针对以上问题和差距,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实行了一系列措施,以改善居民口腔健康状况。

政府加大了口腔卫生知识的普及力度,通过举办宣扬活动、开展义诊、培训口腔卫生志愿者等方式,提高居民的口腔保健意识。

此外,政府还鼓舞建立更多的社区牙科诊所,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口腔保健服务。

将来,我们还需要深度探究和分析口腔健康的相关问题,探究提高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的有效方法。

下颌牙龈转移性肝癌1例

下颌牙龈转移性肝癌1例

下颌牙龈转移性肝癌1例周及仁陈玉山患者,男,74岁。

因左下颌牙龈肿物2个月人院。

患者2个月前发现左下颌磨牙区长一肿物约黄豆大小,疼痛不明显,肿物生长较快,人院时达鸡蛋大小并出现下唇麻木、左下颌后牙松动并脱落1牙。

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肝炎及结核病史。

人院检查:全身一般情况好,心肺脾肾未发现异常,肝右肋下5cm剑突下6cm,质硬,表面不光滑,轻压痛,腹水征(—)。

口腔情况:左下颌后牙区肿物主要位于舌侧约4cmx4cmx3cm,颜色暗红,形态不规则表面尚光滑,无蒂,触质中等,活动度较差。

「8松动Ⅲ度,「67残根,「5缺如。

左颌下可触及4个黄豆大小淋巴结,较硬,相互粘连,固定.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HBsAg阳性,AFP阴性。

X线片:下颌骨左侧体部可见不规质骨质破坏区,约4.5cmx 2.5cm,其上缘骨质消失,侧缘及下缘边界不规则,硬化边缘。

B超及CT均显示肝脏弥漫性占位性病变,以右叶为主。

初步诊断:①左下颌牙龈癌;②左下颌牙龈转移癌。

人院后患者左下颌肿瘤反复出血,每次100—200mI且不易止血,为彻底止血以延长患者生命,于1994年3月9日全麻下行左侧下颌骨及肿瘤切除术,左舌骨上淋巴清扫术,术中结扎左侧颈外动脉,手术过程顺利。

标本病理报告:左下颌牙龈转移性肝细胞肝癌。

患者术后经过顺利,伤口I期愈合。

由于患者家属拒绝继续治疗,于术后16d自动出院。

患者于1年后病亡。

下颌骨转移性肝癌(附2例报告及文献分析)>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8年2月44卷1期>论著>刘洪伟,冯元勇,李宁毅,贾暮云,袁荣涛,尚伟【摘要】目的探讨下颌骨转移性肝癌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

方法结合有关文献报道,对2例经病理确诊的下颌骨转移性肝癌病人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结果下颌骨转移性肝癌多见于中年人,男性多发,表现为下颌骨膨隆伴下唇麻木,多数病人HBsAg阳性。

局部手术切除肿瘤后转肿瘤科继续治疗。

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

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

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是一项关于肿瘤发生、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研究。

通过对人群中肿瘤发生率、死亡率、病因和预防等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揭示肿瘤的发生规律,为制定预防、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约1800万人被诊断为肿瘤,其中约950万人死于肿瘤,这使得肿瘤成为全球首要死因之一。

在中国,肿瘤已经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每年新增肿瘤患者人数已超过300万。

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了解肿瘤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发现肿瘤发生的高危人群和地区,研究肿瘤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评估肿瘤的预后和治疗效果,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 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调查:通过对特定人群的调查统计,了解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分布特点、趋势和变化,以及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种族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其流行水平和高危人群。

3. 肿瘤的危险因素调查:调查分析与肿瘤的发生风险相关的各种危险因素,如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环境污染、遗传因素等,以评估其对肿瘤发生的贡献程度,并指导人群的生活方式改变和环境改善。

4. 肿瘤的预防研究:通过调查和对比分析人群中早期筛查、预防措施等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估肿瘤预防和筛查的能力和效益,并提出改进措施。

此外,还可以研究不同种类的肿瘤的预防方法和干预措施。

5. 肿瘤的治疗效果调查:通过对患者的追踪观察和资料统计,了解肿瘤患者的治疗情况、预后和存活率,评估不同治疗手段和方案的有效性和副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肿瘤流行病学调查需要采集大量的流行病学数据和样本,包括人口基本信息、发病情况、危险因素暴露、治疗方法等。

同时,根据调查目的和对象的不同,还可以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人口统计学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

口腔癌流行病学研究

口腔癌流行病学研究
基因变异
部分口腔癌患者存在基因变异,如抑癌基因失活或癌基因激活等。这些基因变异可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和癌变。
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关系
饮食习惯
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低纤维的食物,以及喜食腌制、熏烤等食品的人群,口腔癌发病风险较高 。这些食物中可能含有致癌物质或前致癌物质。
营养状况
维生素A、C、E等抗氧化营养素摄入不足,以及锌、硒等微量元素缺乏,也可能增加口腔癌的发病风 险。这些营养素对维持口腔黏膜健康和免疫功能至关重要。
临床表现
口腔癌的常见症状包括口腔溃疡不愈、疼痛、斑块、肿块、 出血等;晚期症状可能包括局部淋巴结肿大、张口受限、吞 咽困难、语言不清等。
诊断方法
口腔癌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如X 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治疗方法及预后评估
治疗方法
口腔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具体治疗 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
05
预防措施与政策建议
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普及工作
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动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宣传册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口腔健康知识 和口腔癌预防方法。
提高公众对口腔癌的认知度
利用媒体和网络平台广泛宣传口腔癌的危害性和早期发现的重要性 ,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戒烟限酒、合理饮食、保持口腔卫生等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口 腔癌的发生。
境卫生等因素有关。
国家间死亡率对比
发达国家由于医疗水平较高,口腔 癌死亡率相对较低;而发展中国家 由于医疗资源匮乏,死亡率较高。
跨国研究合作
为深入了解口腔癌的流行病学特征 ,各国积极开展跨国合作研究,共 享数据和经验。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一、本文概述《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是一篇全面反映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的重要文献。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流行病学方法,深入了解我国居民口腔疾病的流行状况、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口腔健康干预策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报告基于大规模的样本调查和严谨的数据分析,涵盖了全国范围内不同年龄、性别、城乡及地区居民的口腔健康状况。

报告详细阐述了龋齿、牙周病、口腔癌等常见口腔疾病的患病率、分布特点及其与生活习惯、口腔卫生、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关系。

报告还关注了口腔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利用情况及其与口腔健康状况的关联。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以全面了解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的现状和问题,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报告也呼吁广大民众增强口腔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共同推动我国口腔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调查方法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中国居民的口腔健康状况,我们进行了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了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确保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调查范围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抽取了超过10万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两部分。

问卷调查主要收集居民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等,以及口腔健康相关行为和习惯,如刷牙频率、使用牙线或漱口水情况等。

口腔检查则由专业口腔医生进行,包括牙齿数量、龋齿、牙周病、口腔黏膜病变等指标的检查和记录。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标准化的调查表和检查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对调查员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调查技巧和方法。

我们还采用了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多元回归分析等多种方法,我们全面了解了中国居民的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口腔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牙龈癌from CNKI

牙龈癌from CNKI

【疾病名】牙龈癌【英文名】carcinoma of gingiva【缩写】【别名】【ICD号】C03.9【概述】牙龈癌(carcinoma of the gingiva)在口腔癌中仅次于舌癌和颊癌居第3位,占口腔癌的22%左右。

男性多于女性。

多见于40~60岁。

多为分化程度较高的鳞状细胞癌,生长缓慢,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以溃疡型多见。

牙龈癌可发生于唇颊侧牙龈黏膜,亦可发生于舌、腭侧牙龈黏膜。

上下唇颊侧牙龈黏膜与颊黏膜毗邻,以唇颊沟为其分界线。

下颌舌侧的牙龈黏膜与口底毗邻,以颌舌沟为其分界线。

上颌腭侧的牙龈则与腭黏膜相连续,临床上并无明确分界,因此腭侧牙龈的范围迄今尚无定论。

【流行病学】牙龈癌在口腔癌中仅次于舌癌和颊癌居第3位,占口腔癌的22%左右。

男性多于女性。

多见于40~60岁。

下牙龈较上牙龈多见,下牙龈癌居口腔癌第3位,上牙龈癌居口腔癌的第5位。

下牙龈癌与上牙龈癌之比约为2∶1。

一组资料报道1751例口腔癌及唇癌中牙龈癌443例,占25.29%;在口腔癌中占27.12%。

如将上下牙龈癌分开计算,则以下牙龈癌较上牙龈癌为多见,433例中,下牙龈癌286例占牙龈癌中的64.6%;上牙龈癌157例,占35.4%。

下与上之比为1.82∶1。

赵福运等报道195例牙龈癌,下与上的比例为2.14∶1。

牙龈癌在唇癌、口腔癌中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已从最高32.06%下降至 22.48%。

【病因】牙龈癌的发生可能与口腔卫生不良,不良牙体或义齿修复有一定关系;有时亦伴癌前病损存在。

临床上可见到同期多发性牙龈癌的患者(图1),其发生原因尚不完全清楚。

【发病机制】长期吸烟、饮酒、嚼槟榔或戴着不合适的义齿等都会使口腔黏膜反复损伤、充血、增生,口腔黏膜细胞的反复损伤、增生,使细胞核的代谢逐渐增加,整个细胞增殖周期中的G期细胞不断进入S期(DNA合成期),促使S期细胞数增加。

经过几年、几十年(口腔组织损伤达到数百万次,甚至更多),最终出现DNA含量异常增高,产生染色体异常、细胞多核,反复口腔组织损伤还使细胞质的成分丢失或严重抑制细胞质的生长,细胞质无法生长成熟,引起细胞幼稚,产生癌症。

牙龈瘤:分型、流行病学以及致病机制

牙龈瘤:分型、流行病学以及致病机制

Epulis: classification. epidemiology and pathogenesis mechanism
LU Anhao ,SHl Rong. ( Department of Periodontolog) .Shanghai Ninth People * 5 Hospital, Shanghai 2()()()11, China)
1牙龈瘤的分型与命名
牙龈瘤的分型与命名在不同二级学科与教育体 系间存在较大出入2015年WHO最新疾病分型2
作者*i位:I:海交通大学兴学院附瓜第儿人比医院牙周科.I:海 (200011) .通信作者:束 蓉 E-mail :shurong 123 @ hotmaiLcom
将牙龈瘤分为纤维性牙龈瘤、F'细胞性牙龈瘤、外周 性M细胞肉芽肿、化脓件肉芽肿4类;也有学者将 牙龈瘤分为缝龈瘤、化脓忤:肉芽肿、肉芽肿性龈瘤、 外周性巨细胞肉芽肿、外周性骨化纤维瘤/外周性骨 化纤维性牙龈瘤5类3 ;国内的教材丄一般将其分 为纤维性牙龈瘤、血管性牙龈瘤、巨细胞性牙龈瘤、 肉芽肿型牙龈瘤4类;而也冇国外的教材」将分类 细化为了肉芽肿性牙龈瘤、纤维性牙龈瘤、纤维肉芽 肿性牙龈瘤、骨化性肉芽肿、血管性牙龈瘤、巨细胞 •性牙龈瘤6类。
将国内外教材当中的分型进行对比后可以发 现,分型程度及所用词汇繁多.缺乏系统与条理性、 记忆繁琐 因此郑家伟5对WHO 2及Neville等3 的分型做出了改善.即舍弃一些如先天性牙龈瘤、妊 娠性牙龈瘤以及缝龈瘤等临床用词.并将各类分型 按照组织病理特点初步归纳为纤维性牙龈瘤、血管 性(或肉芽肿性)牙龈瘤、巨细胞性牙龈瘤三大类 型 而于世凤等。也制定类似L:述内容的框架,并 根据额外成分设计亚分型。这种分型具有以下 优点:①层次分明、有粗有细,可以按需求决定分型 程度,且利于记忆和使用;②可以复合使用.避免了 冗长的重复命名;③组织病理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反

牙龈癌发病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分析

牙龈癌发病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分析

牙龈癌发病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分析发表时间:2014-07-09T16:15:32.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张永春[导读] 综上所述,少吸烟、饮酒,经常饮用净化水,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牙龈癌的发生。

张永春(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 024000)【摘要】目的:探讨牙龈癌发病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

方法:以2008年8月~2013年8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牙龈癌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从我院附近社区选取9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记录两组成员的口腔护理、饮水习惯、吸烟、饮酒、家庭经济情况及三代直系亲属家庭肿瘤史,并测量其血压、血糖值。

结果:观察组成员定期进行口腔护理,经常饮用净化水、低收入家庭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吸烟、饮酒、高血糖及具有家庭肿瘤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成员高血压的比例与对照组相差不多,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少吸烟、饮酒,经常饮用净化水,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牙龈癌的发生。

【关键词】牙龈癌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中图分类号】R7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1-0157-02牙龈癌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多为分化较高的鳞状细胞癌,生长缓慢,以溃疡型为主,早期肿瘤会侵犯牙槽突及颌骨,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局部伴有疼痛[1]。

据2013年统计数据[2],我国口腔癌患病率已从过去每年每百万人中有81人患病,剧增至现在每年每百万人中有202人患病,而牙龈癌的发病率占口腔癌的1/2,故研究与牙龈癌有关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尤为重要。

本研究主要以2008年8月~2013年8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牙龈癌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牙龈癌发病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8年8月~2013年8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牙龈癌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纳入观察组。

牙龈转移癌3例临床回顾及讨论分析

牙龈转移癌3例临床回顾及讨论分析

牙龈转移癌3例临床回顾及讨论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牙龈转移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对发现原发灶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3例本院牙龈转移癌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结果:牙龈转移癌易与牙龈瘤等良性病变相混淆,应早期明确病理,早期发现原发灶并进行相关的积极治疗。

结论:牙龈转移癌较易于原发灶先发现,早期发现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牙龈转移癌;原发灶;临床回顾牙龈癌简介1流行病学牙龈癌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生率位于第二,仅次于舌癌【1】。

根据对牙龈癌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研究分析得出,引起牙龈癌的高危因素有年龄较大、吸烟饮酒、高血糖、低收入家庭、家族肿瘤史等,同时提出降低患病风险的措施有定期进行口腔护理、经常饮用经处理的水【1】。

2临床表现牙龈癌好发于男性,好发年龄段50~70岁,下颌牙龈癌较上颌多见,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状上皮来源的鳞状细胞癌,占90%~95%【2】,恶性黑色素瘤、肉瘤和转移癌较少见【3】。

临床表现为在病变牙龈处发现溃疡或肿块,伴有出血、疼痛,病变可波及牙槽骨引起相关牙齿松动和疼痛,向后发展到磨牙区及咽部时,可引起张口困难【2】;下颌牙龈癌浸润发展至下牙槽神经管引起下唇麻木,上颌牙龈癌浸润发展至上颌窦,引起鼻塞、鼻衄、面部麻木等症状【4】。

牙龈癌可通过淋巴循环引起颈部淋巴结转移,下颌牙龈癌多转移到患侧颌下、颏下淋巴结及颈深上淋巴结;上颌牙龈癌则多转移到患侧颌下及颈深上淋巴结【2】。

牙龈癌远处转移较少见,文献报道有肺部、胫骨等远处转移【5-6】。

本文整理了本院近八年牙龈转移癌患者3例,2例原发肺部肿瘤转移,1例原发肝癌转移。

病例汇报1患者一男性,67岁,入院时发现左下颌牙龈肿物二十余天。

口内查体:肿物位于左侧下颌磨牙区,大小3.0*2.0cm,棕色,分叶状,质中偏软,带蒂,探诊出血。

全景片示,35、36残根,颌骨未见明显骨质吸收。

术前考虑牙龈瘤可能性较大,手术局麻下完整切除肿物,拔除残根。

研究发现严重的牙龈疾病与增加的癌症风险相关

研究发现严重的牙龈疾病与增加的癌症风险相关

研究发现严重的牙龈疾病与增加的癌症风险相关
颁发在《JNCI: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白,牙周疾病与不同类型癌症的风险增加相关。

由塔夫茨大学医学院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专家领导的健康专家团队汇总了来自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ARIC)研究的数据。

该队列包罗来自美国各个州(例如马里兰州,明尼苏达州,密西西比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的多达7,466名参与者,并从1990年代末到2012年对其进行了随访。

研究小组测量了所有牙齿上六个部位的探测深度和牙龈退缩,以确定患者牙周疾病的严重程度。

同样,专家们使用了双面统计检验来确定患者的癌症风险。

结果显示,在14.7年的中位随访期间,有1,648例患者患了癌症,而547例患者死于该病。

研究还显示,与轻度牙周病和其他健康对照比拟,重度牙周病患者的总体癌症风险更高。

该研究小组还不雅察到牙周疾病与大肠癌和肺癌的爆发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而后者在不吸烟的患者中更为显着。

科学家补充说,除了肺癌和结直肠癌外,黑人参与者的总体癌症风险较弱或不明显。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牙周病患者患肺癌和大肠癌的风险增加。

但是,他们补充说,调查结果值得进一步调查。

牙龈癌的病例分析要点

牙龈癌的病例分析要点

⼝腔颌⾯部鳞状细胞癌,简称⼝腔癌,多发⽣于40~60岁,男性多于⼥性,部位以⾆、颊、⽛龈、腭、上颌窦为常见。

常向区域淋巴结转移,晚期可发⽣远处转移。

鳞癌⼀般可为三级:Ⅰ级分化较好,Ⅲ级分化最差,未分化癌的恶性程度。

由于鳞癌发⽣的部位不同,其组织结构、恶性程度、转移部位及治疗⽅法等⽅⾯也均有所不同。

⽛龈癌的病例分析要点如下:
⼀、诊断要点
1.男性多于⼥性,多数为分化较⾼的鳞癌。

2.下⽛龈较上⽛龈多见。

3.⽣长较慢,以溃疡型为最多见。

4.早期向⽛槽突及颌⾻浸润,引起⽛松动和疼痛。

5.下⽛龈癌⽐上⽛龈癌淋巴结转移早。

远处转移⽐较少见。

⼆、鉴别诊断
1.良性溃疡
良性溃疡⼀般7~10天可⾃愈,边缘整齐,基底不硬,周围可见炎性反应医学教|育搜集整理。

必要时切除或切取活组织检查来确诊。

2.⼝腔黏膜良性肿物
如*状瘤、⽛龈瘤等良性肿物可见在*状突起,可有蒂或⽆蒂,表⾯⼀般⽆糜烂和坏死,基底不硬。

必要时切除或切取活组织检查来确诊。

三、治疗原则
以⼿术切除为主的综合疗法。

牙龈癌疾病研究报告

牙龈癌疾病研究报告

牙龈癌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牙龈癌所属部位:口就诊科室:肿瘤科,口腔科病症体征:颌骨内似牙的硬组织,张口困难,牙齿萌出疼痛,下唇麻木,骨质破坏,颈部淋巴结肿大疾病介绍:什么是牙龈癌?牙龈癌多为高分化的鳞状细胞癌,以溃疡型为最多见,下牙龈较上牙龈多发,肿瘤生长缓慢,男性多于女性,临床可表现为溃疡或乳头状突起,那,牙龈癌是怎么回事?在临床上,牙龈癌是的发病还是比较少见的,这是一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牙龈溃疡;拔牙后伤口不愈;肿块;牙松动;痛疼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以癌最广泛,在癌瘤中又以鳞状癌肿瘤细胞癌为最多见症状体征:牙龈癌有什么症状?牙龈癌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溃疡型或外生型,其中以溃疡型为多见。

起始多源于牙间乳头及龈缘区。

溃疡呈表浅、淡红,以后可出现增生。

由于黏骨膜与牙槽突附丽甚紧,较易早期侵犯牙槽突骨膜及骨质,进而出现牙松动,并可发生脱落。

X线片可出现恶性肿瘤的破坏特征虫蚀状况部分规则吸收。

牙龈癌常发生继发感染,肿瘤伴以坏死组织,触之至出血。

体积过大时可出现面部肿胀,侵润皮肤。

牙龈癌侵犯骨质后,常出现下颌下淋巴结转移,后期则颈深上群淋巴结受累。

以上就是关于牙龈癌有哪些症状的介绍,一定要重视,尽早发现治疗病症。

化验检查:牙龈癌要做什么检查?X线临床诊断检查示颌骨呈扇形骨质损坏,边沿呈虫蚀状。

牙龈癌的检查,还有病理病因组织学临床诊断检查确定诊断。

鉴别诊断:牙龈癌的诊断方法牙龈癌的诊断并不困难,活检确诊也很方便。

早期的牙龈癌,特别是局限在牙龈缘或牙间乳头部时很易误诊为牙龈炎或牙周炎其次,早期特别是弥散性牙龈边缘的溃疡病损伴有疼痛时还可误诊为牙龈结核。

临床上在诊断上述疾病时应警惕牙龈癌的可能性。

晚期牙龈癌应与原发性上颌窦癌及下颌骨中心(央)性癌相鉴别,因其在处理及预后估计上都不相同。

上颌窦癌:早期不易发现,但以后可能出现鼻塞、鼻出血及一侧鼻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如向下发展,可使上牙松动和疼痛;向上发展,则可使眼球突出,有时发生上唇麻木感;向后方发展,可导致张口困难。

口腔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口腔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口腔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张建祖
【期刊名称】《包头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29)001
【摘要】口腔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口腔癌的发病率约在3.6/10万~8.0/10万人之间,已居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10位。

现已证实,口腔癌是复杂的多基因疾病,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1],现就其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吸烟和饮酒与口腔癌的关系吸烟被认为是引起口腔癌发生发展的最危险因素[2]。

【总页数】2页(P114-115)
【作者】张建祖
【作者单位】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内蒙古,包头,01401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12例口腔癌患者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分析 [J], 刘宇;罗治彬;王彝;邓悦
2.乙醇与口腔癌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J], 孙玉娟;孙正
3.140例口腔癌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J], 徐培;陶冶
4.口腔癌的流行病学:中日口腔癌及吸烟饮酒相关性研究 [J], 周吉海
5.饮食与口腔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J], 孙玉娟;孙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发表时间:2013-08-02T11:22:51.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4期供稿作者:唐兴志[导读] 与肝硬化及OPC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唐兴志(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人民医院 614100)【中图分类号】R730.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3-0210-01【摘要】目的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高发因素和流行病学现状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124例,对其高发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对12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主要致病因素为物理性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机体易感因素、遗传因素等。

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高发因素较多,致病因素较复杂,有利于对口腔鳞状细胞癌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高发因素流行病学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口腔鳞状细胞癌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发生率的3%。

近些年来伴随环境的污染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并且呈上升趋势增长。

相关文献和实践结果显示男性发病人数对于女性,尤其是大龄男性较为高发。

伴随近些年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癌症的治疗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但生存率和死亡率呈对半趋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困扰[1]。

为更好的了解口腔鳞状细胞癌高发因素,对我院收拾的口腔癌患者12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想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1.1一般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124例,其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50.5±2.5)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口腔检查、活组织病理检查等,均明确诊断为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均排除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药物过敏等。

癌症传染性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癌症传染性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癌症传染性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引言癌症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每年造成数百万人的死亡。

虽然许多癌症的发病原因与环境、遗传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某些癌症可能与传染性病毒感染有关。

本文将探讨癌症传染性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相关研究的进展。

一、癌症与传染性病毒的关系1. 乳腺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关联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HPV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病毒。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PV感染与乳腺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

一项针对乳腺癌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乳腺癌组织中检测到的HPV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此外,实验室研究也证实了HPV感染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促进作用。

2. 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关联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而HBV和HCV是最主要的肝癌相关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HBV和HCV感染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一项大规模的队列研究发现,HBV携带者患肝癌的风险比非携带者高出数倍。

类似地,HCV感染也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CV感染者患肝癌的风险也显著增加。

二、癌症传染性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1. 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于评估疾病与潜在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癌症传染性病毒的研究中,病例对照研究可以通过比较癌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病毒感染率来评估两者之间的关联。

该方法可以提供初步证据,但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2. 纵向队列研究纵向队列研究是一种追踪研究对象一段时间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在癌症传染性病毒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对大量人群进行长期随访,收集其感染病毒和发展癌症的信息,来评估病毒感染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可靠的证据,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三、癌症传染性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进展1. HPV与乳腺癌的关联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HPV与乳腺癌的关联。

一项针对乳腺癌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高危型HPV感染与乳腺癌的发生存在显著关联。

280例牙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280例牙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280例牙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刘文书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10(031)032
【摘要】目的:探讨牙龈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病理类型的构成比。

方法:对280例牙龈恶性肿瘤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

结果:280例牙龈部恶性肿瘤生存率一年为90%(252/280),三年为53.6%(150/280),五年为23.2%
(65/280)。

结论:牙龈部恶性肿瘤以中老年、男性、下颌的鳞状细胞癌占绝大多数,早期综合治疗预后效果理想。

【总页数】2页(P5799-5800)
【作者】刘文书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口腔科,吉林长春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105
【相关文献】
1.硝苯吡啶诱导牙龈增生15例临床病理分析 [J], 张冬辉;李杰
2.280例牙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J], 刘文书
3.牙龈癌患者血清白介素-6和白介素-8的水平改变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J], 符攀峰
4.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与口腔及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J], 赵世杰;原
翔;刘怡文;杨海军;张耀文;冯连杰;周福有
5.580例牙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J], 高庆红;龚浩;温玉明;王昌美;华成舸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d h e s i o n ,s u p p r e s s e s LP S - i n d u c e d s e c r e t i o n o f I L- 6 f r o m mu r i n e
达到或接 近 目标水平。廖华 报道称 ,对习惯性
流产患者给予 叶酸治疗 ,可提高患者成功怀孕及 安全分娩 的概率 ,降低 不孕及流产 的概率。刘海 彬等 Ⅲ同样 采用 叶酸 联合 主动 免疫 治疗不 明原 因复发性流产 ,认 为大剂量 叶酸联合主动免疫治 疗不明原 因复发性流产的疗效肯定 。此外 ,本组 数据显示 观察 组妊娠成 功率显著高 于对 照组 ( 户 <0 . O 1 ),两组新生儿性别 、出生胎龄 和体重 比
[ 1 0 ]C u c t o H T ,R i i s A H,H a t c h E E,e t a 1 . P r e d i c t o r s o f p r e c o n e e p t i o n a l
f o l i e a c i d o r mu l t i v i t a mi n s u p p l e me n t u s e : a c r o s s — s e c t i o n a l s t u d y o f
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提 示 叶 酸 联
m a c r o p h a g e s [ J ] . C y t o k i n e ,2 0 1 5 ,7 1 ( 1 ) :4 5 - 5 3 .
[ 5 】 罗美华 . 不 同流 产方 式 和次 数对 再 妊娠 分 娩并 发 症 和结 局 的影 响 [ J ] . 国际 医药 卫生 导报 ,2 0 1 3 ,1 9( 1 5):2 3 2 7 — 2 3 2 8 . [ 6 】 龚护民,茹美燕,陈安琴 . 主动免疫联合安胎治疗原因不 明习惯 性 自然 流产 『 临床研 究 [ J ] . 中 国妇幼 保 健 ,2 0 1 1 ,2 6( 8):1 1 8 6 一
合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 因复发性流产相较 于单纯 主动免疫治疗可显著提 高患者妊娠成功率。其可
能 的机 制 是 主 动 免疫 治 疗 用 特 异 性 抗 原作 为致 敏 原 ,产 生 有 利 于胎 儿 胎 盘 单 位 存 活 的 封 闭抗 体 ,
[ 9 】 廖华 . 叶酸治疗 3 0 例习惯性流产的l f 缶 床效果分析 [ J ] . 现代诊断与 治疗 ,2 0 1 3 ,2 4( 8 ):1 8 6 6 — 1 8 6 7 .
提高患者的免疫反应性 , 加上大剂量叶酸的补充 ,
进 一 步改 善再 次妊 娠结 局 [ 1 0 - 1 1 ]
D a n i s h p r e g n a n c y p l a n n e  ̄[ J ] . C l i n E p i d e m i o l ,2 0 1 2 ,4 :2 5 9 — 2 6 5 .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 0 1 5 年第 2 1 卷第2 0期
I MH G N,O c t o b e r 2 0 1 5 ,V o 1 . 2 1 N o . 2 0
体 内一碳单 位的供体 ,参与核酸、蛋 白质和磷脂 参考 文献 的代谢。本组数据显示 ,叶酸联合主动免疫治疗
患 者 治疗 3个 月 后 血 清 和红 细 胞 叶 酸 水 平 分别 为
( 1 7 . 3 9± 6 . 3 9 )n m o l / L和 ( 8 9 5 . 6 8 4 - 3 5 6 . 0 9) n m o l / L ,
[ 1 】 刘 海 彬 ,赵 向红 ,康 秀 花 . 叶 酸联 合 主动 免疫 治 疗 不明 原 因复 发 性 流产 9 5例 [ J 】 . 菏泽 医学 专科 学校 学报 ,2 0 1 2 ,2 4( 4 ):1 - 2 ,
1 4.
[ 2 ] 王 文娟 . 原 因不 明 复 发性 流 产 调 节性 T细 胞 对 T h l 7细胞 、巨 噬 细 胞的 调控 [ D ] . 上 海 :上海 交通 大学 ,2 0 1 0 . [ 3 ] 段 玉玲 ,陈 妙华 ,李 华维 . 主动免 疫疗 法联 合 HC G及 黄体 酮治疗 习惯 性 流产 [ J ] . 疾 病监 测与 控制 ,2 0 1 1 ,5( 9 ):5 3 3 — 5 3 5 .
[ 4 ] K a w a u c h i Y,T a k a g i H,Ha n a f u s a K,e t a 1 . S I GN R1 一 m e d i a t e d
p ha g o c y t o s i s ,bu t no t S I GNR1 - me d i a t e d e nd o c y t o s i s o r c e l l
l 1 8 8 .
【 7 】 T a mu r a T ,P i c c i a n o M F . F o l a t e a n d h u m a n r e p r o d u c t i o n 忉. A m J C l i n N u t r ,2 0 0 6 ,8 3 ( 5 ) :9 9 3 — 1 0 1 6 . [ 8 ] G o h Y I ,K o r e n G . F o l i c a c i d i n p r e g n a n c y a n d f e t a l o u t c o m e s [ J ] . J O b s t e t G y n a e c o l ,2 0 0 8 ,2 8 ( 1 ) :3 - 1 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