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方言大辞典》中的蔬菜名称构成
蔬菜史话-芫荽
蔬菜史话-芫荽
芫荽为伞形花科芫荽属中以叶及嫩茎为菜肴调料的栽培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香菜、胡荽、香荽等。
芫荽原产地中海沿岸及中亚地区。
约在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时期,由中亚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许慎(约公元58~147年)在《说文解字》(公元100~121年)中载有“葰”,即“芫荽”。
“胡荽”的称谓早期可见于西晋时期张华(公元232~300年)的《博物志》:“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采用此说:“其茎叶细而根须多,绥绥然也。
张骞使西域得种归,故名‘胡荽’。
”
公元4世纪的上半叶,北方的少数民族羯族首领石勒建立了后赵政权。
后赵政权从公元319~351年,曾先后控制中原地区30多年。
据晋·陆翙《邺中记》:石勒认为“胡”字对少数民族带有贬义,所以十分忌讳人说“胡”,命凡是采用“胡”字命名的事物全部要改易名称。
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些地方因为“胡荽”带有浓郁的辛香气味而改称“香菜”;有些地方以其植株柔细,茎叶自然散布有致而改称“蒝荽”。
由于后赵政权存在时间短暂,加之带有强制性,改名并不彻底。
北魏时期《齐民要术》中,仍采用“胡荽”一名,且书中有其栽培技术及腌制方法的记载。
“芫荽”称谓始于元代。
成书于元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的《王祯农书》称之为“葫荽”,之后不久,在元代御医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中已把“芫荽”作为正式名称列入“菜品”之中。
该书问世于元文宗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至今已有680年了。
中国菜肴名称的词汇分析
关键词:菜肴名称 词汇
构成
饮食文化
中 国号 称 “ 仪 之 邦 ” , 自古 就 有 尚礼 的传 统 。意 大 以下 几 种 组 合形 式 : 礼 利 人 利 玛 窦 在 他 的 《 玛 窦 中 国札 记 》 中 说 : “ 国 人 在 利 中
1主 料一 主料 :鸡 槌海参 、白 肉血 肠 、鸡蓉 鱼骨 、鹌 .
汇 ,大 多是 日常 所 见 的 基 本 词 汇 和 常 用 词 汇 。 本 文 将 从 菜 调 料 。 肴 名 称 的命 名 方 法 、词 汇 的 构 成 和 词 汇 中 突 显 的 文 化 特 征 三 个方 面 来 分析 。
一
5 调料一 配料一主料 :奶汤竹荪鲍 鱼、茄汁花生 里脊 .
我 国是个饮 食大 国,大 部分菜肴名称 都包涵着丰 富的
名 称 不 是 一 种 简 单 的语 言 符 号 , 它 注 重 词 语 的 意 义 ,讲 究
文 化 信 息 , 这 与 菜 肴 的 艺术 化 命 名 有 着 密 切 的 关 系 。艺 术 筋、龙井虾仁、樟茶鸭子。
词 语 的运 用 , 但 绝 不 是 一 味 追 求 华 丽 的词 藻 , 而 是 从 平 淡 冰糖 湘 莲 、红 油 肚丝 。 中见 新 奇 。 从 搜 集 来 的菜 肴 名 称 可 以看 出 , 它 所 运 用 的 词 如 “ 波 鳜 鱼 卷 ” 中 的 “ 波 ”是 加 入 了含 菠菜 汁 的 碧 碧
如 “ 槌 海 参 ” 中 , 鸡 槌 就 是 向一 方 推 成 鼓 槌 状 的鸡 鸡
每 次 社 交 或 宗 教 活 动之 后 都 伴 有 筵 席 , 并 且 认 为 宴 会 是 表 鹑 茄 子 、枸杞 头 肉丝 。 示 友 谊 的 最 高 形 式 。 ” 而 且 我 们 有 着 独 特 的 饮 食 风 尚和 习
中式菜名的命名理据
中式菜名的命名理据摘要:本文从语音、语法结构、语义模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对中式菜名的命名进行研究,并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人文的角度去挖掘菜名中的隐晦的语义、文化因素。
关键字:中式菜名;命名理据;Abstract:From the speech, grammatical structure, semantic model, in terms of rhetorical devices to study the naming of Chinese Dishes, combined with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a human point of view to tap the name of the dish in the obscure semantics, cultural factors.Key words:Chinese Dishes Named arguments引言中国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历来强调“民以食为天”,加上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物产不同,饮食习惯各异,烹饪方法也是多种多样,而中国菜的命名理据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菜名的语音分析从语音的角度看菜名,是长短不一,没有规律的,但其实它的音节的数量是有限制的,多由二到八个音节组成。
最短的菜名只有两个音节,如:凉粉,凉菜,酱菜,豆花,扣肉,最长的却达到十几个音节,如椰盅阿参汤炒海鲜伴雪茄小馒头,花雕芙蓉蒸阿拉斯加蟹配麻拉冰琪琳等。
最常见的是四个音节和五个音节的菜名,占所收集菜名总数的76.95%,其中四个音节的菜名几乎占总量的一半,如:番茄炒蛋,.干锅鹅唇,麻婆豆腐,虎皮青椒,榨菜肉丝,宫保鸡丁,粉蒸排骨,酸溜白菜,锅巴肉片,剁椒鱼头,干煸藕丝,姜汁豇豆,夫妻肺片,蚂蚁上树,五彩果味,酱爆蟹黄,凉拌三丝,油风猪肝,叉烧香肉,冰糖燕窝,金钱明虾等等。
二,菜名的结构分析菜名是搭建商家与消费者之间信息的桥梁,因此菜名的主要理据是:菜名主要包括主料、配料、刀法、和烹饪方法。
常见蔬菜的中英文名称与简介
常见蔬菜的中英文名称与简介小白菜 pakchoi小白菜别名青菜、鸡毛菜、油白菜,属十字花科蔬菜,是一种普遍栽培的大众化蔬菜。
小白菜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
其品种多、生长期短、适应性广、高产易种,可全年生长与供应。
小白菜是蔬菜中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最丰富的菜,小白菜所含的钙是大白菜的2倍,含维生素C约是大白菜的3倍多,含有的胡萝卜素是大白菜的74倍,小白菜所含的糖类和碳水化合物略低于大白菜。
小白菜以无黄叶、无烂叶,外形整齐者最好。
大白菜 Chinese cabbage大白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大白菜亚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又称为卷心白菜、黄秧白、结球白菜等。
中国自古栽培,是北方叶菜类主要栽培品种。
按生态可分为直筒型、卵圆型及平头型,按叶球抱合程度可分为结球变种、半结球种、花心变种、散叶变种,按季节时序分,可以分为春白菜、夏白菜、秋冬白菜。
圆白菜 cabbage圆白菜又称为包菜、卷心菜、包心菜、洋白菜、大头菜、结球等,它的特点是叶片紧密包裹成球,形似心脏。
圆白菜来自欧洲地中海地区,在西方是最为重要的蔬菜之一,16世纪开始传入中国。
圆白菜和大白菜一样产量高、耐储藏,是四季的佳蔬。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叶酸、钾、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德国人认为,圆白菜是菜中之王,它能治百病。
生菜 lettuce生菜即叶用莴笋,属菊科莴苣属,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作物,因适宜生食而得名,质地脆嫩,口感鲜嫩清香,是一种常见的大众蔬菜。
生菜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古希腊人、罗马人最早食用。
生菜传入我国的历史较悠久,东南沿海特别是大城市近郊、两广地区栽培较多。
近年来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由宾馆、饭店进入寻常百姓的餐桌。
生菜按叶片的色泽区分有绿生菜和紫生菜,按叶的生长状态区分,有散叶生菜和结球生菜。
生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很多益处。
花菜 cauliflower花菜又叫菜花、椰菜花、开花菜、花椰菜,是为十字花科芸苔属一年生植物。
江南蔬菜
本色气息坦荡呈现。一段时间,以素油加荤油混合煸炒, 金菜”,系“菜之黑叶者“香格里拉”。
白菜”,或为“洋白菜”,更大可能是“大白菜”。总之,“拨
青菜四季皆宜种宜食。最佳自然是“霜降”之后。 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只要适时食,白菜总
有语“霜打的茄子蔫了”,而经霜后的青菜则糯绵甘肥 可口。如果是绝品“黄芽白”,那么,不必渲染,也不必
46
亮走我也走”,不出三五天,一地鸡毛初长成。叶菜淡季, 东太湖边,有福了。
鸡毛菜不知救了多少急。当年我的乡校老师,经常以鸡
与青菜有关联的菜肴,肯定不少。生菜系舶来品,
毛菜炒鸡蛋招待不速客,皆大欢喜。
并由沿海城市传入内地。想不到,我母亲的小菜圃也与
充分长成的青菜,有小家碧玉秀色,也有徐娘半老 时俱进,种植了生菜。只是母亲不把它当“贵族”伺候,
油油的菜,色泽与香味,株与籽,均幽幽然,浓郁。北方
青菜鲜食有余,则洗净晾干,腌作咸菜。酸溜溜,爽
语境中,油菜就是青菜,食其叶;南方语境中,“油菜”则 口,可直接取食。尤其是那鲜黄的菜心,小时口淡嘴馋,
是榨油的菜,食其油。但似乎也是剪不断理还乱,早春 就当做小吃零食。腌菜炒丝(豆腐干丝、笋丝、肉丝等),
的乡镇,肉类与食油供应日趋敞开。青菜新鲜摘或随时 然后陈述:菘有两种,一种茎圆浓微青,一种茎扁薄而
买,切成寸许长,急火油煸。碧翠,甜糯;下箸时,犹闻油 白。白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有多个变种,包括俗称“小
粒子在菜帮上哔卟哔卟作响。香不说了,清水出芙蓉的 白菜”的青菜。清代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提到的“乌
“雨水”一过,油菜开始抽薹,“油菜芯”上市,一茬接一 开胃,佐稀饭,没有二话。吃不尽的腌菜,净缸,晒成干,
茬。那种油菜,叫塌棵菜,浓墨重彩,也谓“乌塌棵”。 又成了梅干菜烧肉的一大食材,别开生面。
保健蔬菜南北方别名
保健蔬菜南北方别名1、高丽菜(又称:甘蓝菜、包菜、包心菜、卷心菜,也叫甘蓝、椰菜)是一种叶片紧紧包在一起呈圆球形的蔬菜,属于甘蓝(白菜一类),其叶片是一种常见蔬菜。
高山高丽菜:口感较脆、颜色较绿。
平地高丽菜: 口感较不脆。
一般紫色高丽菜(紫色甘蓝)用于生菜沙拉居多。
A.台湾高丽菜(甘蓝)B.甘蓝原产地:福清圆球形,紧实,浅绿色C.紫甘蓝原产地:山东潍坊D.甘蓝原产地:山东地区D.椰菜原产地:中国注:也有称椰菜指的不是普通甘蓝菜,而是是硬花球花椰菜的(菜花、花椰菜), 也叫茎椰菜, 花茎甘蓝。
2、花椰菜(菜花)花椰菜俗称菜花。
十字花科的一种草本植物(芸苔属甘蓝或花椰菜),与洋白菜和花茎甘蓝有联系,生有白色未充分发育的花朵和有大的可食的花头。
白(黄)花椰菜绿花菜注:也有称椰菜就是指花椰菜的。
3、芥蓝菜芥蓝:学名中国甘蓝(CHINESE KALE)。
是中国特产蔬菜,主要分布在华南,近年来北方种植芥蓝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开白花的称白花芥蓝,开黄花的称黄花芥蓝,目前以栽培白花芥蓝为多。
芥蓝嫩花茎叶含有甘蓝类特有的芳香物质,是甘蓝类蔬菜中营养比较丰富的一种,我国华南地区也把它作为重要出口蔬菜。
芥蓝每100克含维生素C 51.3-68.8毫克、钙176毫克、镁52毫克、磷56毫克。
芥蓝(白花芥蓝)白花芥蓝主食嫩薹,叶质较粗;黄花芥蓝为叶薹兼用种,叶质柔嫩,而菜薹较细。
芥蓝主要食用肉质莱薹,薹叶也可食用。
食用方法都为熟食,把莱薹切成7-8厘米然后清炒,也可与荤菜同炒。
烹煮时,油要多,时间要短,这样就可得到清香、脆滑、口味特佳的莱肴。
4、芥兰花原产地:山东营养价值高,在东南亚、日本等国畅销。
5、芥兰原产地:北京6、芥菜芥菜:一种二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花,茎叶及块根可吃,种子味辛辣研成细末可调味,特别是棕芥和芥菜。
欧亚大陆芸苔属中的各种植物的一种,芥末由一些这些植物的种子磨成粉末制成的佐料调味品。
芥末:是芥菜种子研成的粉末。
四季学堂一文读懂白菜、青菜与油菜
四季学堂一文读懂白菜、青菜与油菜据说北方人讲的油菜是南方人讲的青菜,南方人讲的青菜是北方人讲的(小)白菜,南方人讲的白菜是北方人讲的大白菜,南方人讲的油菜是榨油的那种,很少用来吃。
所以,要从称呼上要分清白菜、青菜和油菜,是无意义的,故须抛开南北方对它们不同的称呼,从功效上做区别。
直接看图说话,有图有真相。
“菘”与“白菜”首先,大白菜、上海青、鸡毛菜、卷心菜、黄芽菜、娃娃菜,无论叶青或黄,这些可以称为“白菜”(后文统称“白菜”,以上诸菜功效基本一致),古代叫“菘”(《埤雅》:“菘性隆冬不凋,四时长见,有松之操”)。
《随息居饮食谱》里讲得很清楚:“菘,一名白菜,以其茎色白也,亦有带青色者,然本丰茎阔,迥非油菜。
”甘平。
养胃,解渴生津。
荤素皆宜,蔬中美品,种类不一,冬味最佳。
腌食晒干,并如上法,诸病不忌。
喻氏尝曰:白饭青蔬,养生妙法。
肉食者鄙,何可与言?鲜者滑肠,不可冷食。
白菜味甘性平,因为其汁液充足,故能解渴生津,通利肠胃,燥热便秘者宜食。
白菜熟食是养胃的,但不宜生食,生食偏寒凉,且滑肠,容易引起腹泻。
比如我们现在常吃的蔬菜色拉里面往往会有甘蓝(卷心菜),加上其他生冷蔬果,是不是能减肥我不清楚,但作为主食,不仅可能会拉肚子,长期吃很伤阳气的。
熟食白菜,诸病不忌,平时大便溏泻的,吃熟的、热的也没有问题,但也不要吃太多。
冬天吃白菜最好,味道也最好,夏天则不宜多吃,尤其不宜吃生的,因为夏天脾胃阳气偏弱。
主食配蔬菜即养生妙法喻嘉言(清初医家)白饭青蔬,养生妙法。
肉食者鄙,何可与言?米饭是补的,容易消化吸收,王孟英就称粥是“世间第一补物”;青蔬呢,就是白菜萝卜之类的是偏清的。
这样清补都有了,且偏性很小,养人而不易伤人。
但我们都觉吃肉才补,甚至觉得要海参、鱼翅、燕窝之类才补。
血肉有情之品固然能够滋补我们,但是不好消化,且偏性相对大些,好食酒肉而少食饭蔬的人可能看似强壮,但反而更容易生病。
另外,肉吃多了人的气质就会浊,容易散乱昏沉。
蔬菜有关的汉字
蔬菜有关的汉字蔬菜是我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还有益于身体健康。
在汉字中,也有许多与蔬菜相关的字,通过这些字的解析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蔬菜的种类、特点和文化含义。
一、古代蔬菜的命名古代的汉字是象形字,许多蔬菜的名称也是通过形状和特点进行命名的。
比如,“菜”字是由“艹”和“木”组成,表示菜的叶子和根茎;“藕”字是由“艹”和“鱼”组成,表示藕的形状像鱼;“葱”字是由“艹”和“重”组成,表示葱的叶子很多。
这些字的构造反映了古人观察和感知蔬菜的方式,同时也展现了古代蔬菜的独特之处。
二、蔬菜的分类和特点蔬菜的种类繁多,通过汉字可以了解到不同蔬菜的特点和分类。
比如,“白菜”是指叶片厚实、颜色白色的蔬菜;“萝卜”是指根部肥大、呈圆柱形的蔬菜;“豌豆”是指果荚内有多颗籽粒的蔬菜。
这些字通过形象生动的描述,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不同蔬菜的特点和形态。
三、蔬菜的文化含义蔬菜不仅仅是我们餐桌上的食物,它们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
在汉字中,有一些字和蔬菜相关,反映了古人对蔬菜的情感和观念。
比如,“菊”字表示菊花,也是中秋节的象征,菊花的香气和美丽被古人用来比喻高雅和高尚的人格;“芥”字表示芥菜,也有忍辱和善于吃苦的意思,这源于芥菜的辛辣和苦涩。
这些字通过和蔬菜的联系,给予了蔬菜更加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四、蔬菜的健康价值汉字中的一些字还可以让我们了解蔬菜对健康的重要价值。
比如,“绿”字表示绿色,绿色是蔬菜的主要颜色,也是健康和生命的象征;“生”字表示活动和生长,蔬菜的生长过程中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生成,对人体有益。
这些字的含义通过与蔬菜的联系,传达了蔬菜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蔬菜是我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汉字可以更好地了解蔬菜的种类、特点和文化含义。
汉字的形象描述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蔬菜的形态和特征,同时也让我们领略到蔬菜文化的博大精深。
蔬菜的健康价值通过汉字的解析传递给我们,提醒我们要注重蔬菜的摄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蔬菜瓜果的命名有讲究
蔬菜瓜果的命名有讲究
蔬菜原产中国的不多。
《诗经》里提到的132种植物,作为蔬菜的有20余种,随着时代变迁,部分品种已退出蔬菜领域,成为野生植物,如荇、苕、苞之类。
原产中国的水果也很少,也就桃、杏、李、梅、梨、柑橘、荔枝、猕猴桃等。
从域外传输到中原的粮蔬瓜果很多,其引进有三个高峰期。
一是西汉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后,许多原产西域、印度、地中海地区的植物大量涌人中原,粮食有高梁等,蔬菜有黄瓜、蚕豆、豌豆、扁豆、菠菜等,水果有葡萄、石榴、核桃等。
第二次是明朝,随着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地理大发现,许多原产非洲、欧洲尤其是美洲的植物源源不断进入中国。
粮食有玉米等,蔬菜有红薯、土豆、辣椒、四季豆等,水果有菠萝、木瓜、芒果等。
第三次是清末,西方列强进入中国,引进的就更多了,像苹果、草莓、生菜、菜花、洋葱、番茄、西葫芦等。
这么多的外来蔬菜瓜果要怎么命名呢?我们的祖先有办法,一是按其原产地来命名。
像葱原产葱岭(昆仑山),菠菜产于波斯,石榴产于西域的石国。
二是加番、胡、西、洋等字眼,如番茄又叫西红柿、洋柿子,土豆又称洋芋,蚕豆叫胡豆,黄瓜汉代时叫胡瓜,因东晋十六国时后赵皇帝石勒忌讳“胡”字,给更了名。
三以其味道命名,比如辣椒、香菜、甜瓜等。
四以颜色命名。
茄子原产东南亚和印度,约于晋代传人我国,隋炀帝对其特别偏爱,钦命为“昆仑紫瓜”。
还有以形状(马铃薯)、直接音译(芒果)等方式来命名的,不勝枚举。
【遍地诗经】植物笔记之五:茄子
【遍地诗经】植物笔记之五:茄子文/低眉茄子是个老实人。
蹲在我妈的菜地里一声不吭。
紫色的茎上一片两片三片四片叶子,形相老气横秋。
它似乎从来就没嫩过,从小就这样子,一直到老,还是这样子。
叶子中间的经,也是紫色的。
不生不响就开出了花来。
也是老实得没魂。
五瓣六瓣七瓣的紫色花瓣连在一起,中间一坨黄花蕊。
一点香味也没有。
我就搞不明白了,既然都是花,它的品类还多些,深紫、淡紫,深黄也有,为什么就一点也不妩媚娇艳呢?蚕豆花多妩媚啊!蚕豆花是霸王别姬里张国荣的眼神。
许多串蚕豆花开在枝头,许多股异香在田野的心间流窜,许多双张国荣的眼睛挂在蚕豆的枝头,把春事进行得隐秘又汹涌。
再说长在茄子身旁的黄瓜吧,那花多娇艳呀,掐得出水来。
一度我曾经以为,黄花闺女的黄花,说的就是黄瓜花,虽然并不是。
为什么茄子它要这么老实,像一辈子都没有经历过人事的木讷女子,没有一点风情。
竟然也结出了果子。
啊,茄子。
你就是蔬菜界的钟无艳。
植物学分类上,茄子不属于瓜,完全另外一个家族。
从长相上看,它也蛮像瓜的。
这就尴尬了。
十分见不得茄子耷拉着腰身挂在枝头的样子。
老觉得它这样子挂在叶子里,有点不雅。
具体说来,有点像一个不检点的老头。
挂在枝头,风一吹,晃啊晃的。
茄子一点也不好吃。
作为炒菜,它的皮太厚了,又很吃油。
这样一来,吃茄子就是在吃油。
如果是生吃,它的水又太少了,一股清雅气。
更兼茄子一点也带不得老,它只要稍微在枝头多长几天,那茄籽,就跟软沙子一般的,硌人舌头,老得不得了。
它要么就蒸了吃,或者切丝用盐淖。
可是,这样吃法,不还是吃的配菜和作料吗?那我为什么还要说茄子呢?因为它倒霉呀!茄子在乡下,肩负着骂小孩的重任,是没头没脑的代言人。
小孩子做了一个没来历的梦,东牵西扯地告诉爷爷奶奶,他们要骂他是“无头茄儿”。
说话不一顺,突然来一句不搭界的,也要说他是“无头茄儿”。
做事没根据,无名堂,瞎吃二八,蛮斜舞棍,不上道道儿,也是“无头茄儿”。
东一榔头,西一棒,前言不搭后语,胡搅蛮缠,麻田牵到菜田,都是“无头茄儿”。
芥菜和苋菜
芥菜和苋菜
布丁
芥菜和苋菜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我一直弄不清楚两种菜所对应的菜名。
查字典,知道芥读jiè或gài,苋读xiàn。
那么,那种腌起来吃的就是芥菜(台州话读如ga菜)的菜蕻。
而苋菜(台州话读如hai菜)则是有红绿之分的。
《新华字典》上称芥(gài)菜也称盖菜,是芥(jiè)菜的变种。
叶子大,表面多皱纹,是普通的蔬菜。
芥菜的菜蕻,我们称做芥菜株,可鲜食,亦可腌食。
而苋菜,则好象都是鲜食的。
但据说其菜蕻也可腌制来食用的。
周作人的《苋菜梗》中写到:‚苋菜梗的制法须俟其‘抽茎如人长’,肌肉充实的时候,去叶取梗,切作寸许长短,用盐醃藏瓦坛中,候发酵即成,生熟皆可食。
平民几乎家家皆制,每食必备,与干菜腌菜及螺狮霉豆腐千张等为日用的副食物,苋菜梗卤中又可浸豆腐干,卤可蒸豆腐,味与‘溜豆腐’相似,稍带桔涩,别有一种山野之趣。
‛台州和绍兴的习俗是很相近的,也许台州也是如此腌制苋菜的也说不定。
周作人在上述文章里还写到:‚这个年头儿人们似乎应该学得略略吃得起苦才好。
中国的青年有些太娇养了,大抵连冷东西都不会吃,水果冰激淋除外,我真替他们忧虑,将来如何上得前
敌,至于那粉泽不去手,和穿红里子的夹袍的更不必说了。
‛不过,真到了外敌入侵之时,倒是青年们上得了前敌,而吃得苦茶的知堂老人却成了汉奸!。
菜薹为何称蕻子、菜心?雪里蕻本是雪里红?
菜薹为何称蕻子、菜心?雪里蕻本是雪里红?○湖广渔夫·趣说方言○菜薹也称菜蕻子、蕻子、菜心。
武汉“洪山菜薹”与“广东菜心”同属十字花科植物芸薹的变种。
而襄阳“大头菜”,与雪里蕻,及涪陵榨菜,均是十字花科植物芥菜的栽培变种。
上回说了蒜薹(蒜苗),渔夫接着说下菜薹。
菜薹分红菜薹、白菜薹、青菜薹、油菜薹。
武汉人说的菜薹,一般特指红菜薹。
红菜薹,也称紫菜薹。
武汉“洪山菜薹”,全国有名。
菜薹老了不好吃,甚至不能吃。
武汉话有个俗语“老菜薹”,嘲笑年纪大的人。
菜薹,广东人说为菜心。
菜薹是从菜苗中心部长出的,所以称菜心。
湖北、湖南及江浙一些地方,也称为“菜蕻子”。
“去在菜园里掐碗菜蕻子。
”菜蕻的“蕻”,读hòng(四声,讧)。
蕻字还有一个读音。
雪里蕻,此处蕻读二声hóng(红)。
菜薹为何称为菜蕻?宋朝文献有记载。
北宋字书《广韵》:蕻,草菜心长。
(即菜心长出的花茎)北宋诗人梅尧臣写有:宣城北寺来上人,独有一丛盘嫩蕻。
(嫩蕻应指菜薹)《现代汉语词典》:蕻hòng——1.茂盛。
2.方言指某些蔬菜的长茎:菜蕻。
菜蕻之蕻,可能就是茂盛之义。
芸薹属植物抽薹,生长迅速,一天一个样。
在武汉酒店餐馆里,洪山菜薹(红菜薹)是名菜,广东菜心也是名菜。
其实红菜薹与广东菜心是属于同一变种,均为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
襄阳大头菜说了菜蕻子,再说雪里蕻。
湖北襄阳“大头菜”全国有名,其实与涪陵榨菜、雪里蕻是一家人,均是十字花科植物芸薹属芥菜的变种,都是适宜做盐腌菜的蔬菜。
榨菜是茎用芥菜,大头菜是根用芥菜,雪里蕻是叶用芥菜。
吃生鱼、生虾所用的调料芥末,就是芥菜的种子碾磨成的。
雪里蕻这个名称是什么含义?明代医家王磐写有《野菜谱》(也称《救荒野谱》),书中有:“四明有菜名雪里蕻,雪深,诸菜冻损,此菜独青。
”四明指浙江宁波一带。
秋冬后,所有青菜受冻枯萎,唯独此菜不会,哪怕是下雪了,此菜依然存活。
也有说法,此菜本名为“雪里红”,因为在北方地区,到了秋冬季节,此菜叶子会变为紫红色。
蔬菜手册:识菜篇,荷兰豆
蔬菜手册:识菜篇,荷兰豆豌豆起源于数千年前的亚洲西部、地中海地区和埃塞俄比亚、小亚细亚西部,等地。
属春播一年生或秋播越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因其茎秆攀援性而得名,圆身的又称蜜糖豆或蜜豆,扁身的别称很多,又称为青豆、荷兰豆、小寒豆、麻豆、青小豆、回回豆、麦豌豆、麦豆、毕豆、麻累、国豆等。
古希腊和罗马人公元前就栽培褐色小粒豌豆,后来又将豌豆传到欧洲和南亚,16世纪欧洲开始分化出粒用、蔓生和矮生等品种并较早普及菜用豌豆。
中国最迟在汉朝引入小粒豌豆。
《尔雅》中称“戎菽豆”,即豌豆。
荷兰豆观其名便知是外来菜,据福建方志载,其引进广东约在乾隆间。
吴名凤《此君园文集》卷十九有“贺兰豆”条:――谓其种出自贺兰国。
豌豆(Pea)植物分类:豆科(Leguminosae)土壤酸碱度:pH值在6.5左右最好发芽天数:8-10天成熟天数:春季栽种需50-80天成熟;秋季栽种需6个月后才可以开始采收。
株距:30厘米种子覆土深度:12毫米栽种时间:春季于2月下旬到3月中旬栽种。
秋季于9月初栽种。
其生长期适温12-16℃,结荚期适温15-20℃。
特性豌豆是一种非常耐寒的蔓生植物。
幼苗不畏寒霜,但开花结果却需要比较温暖的天气。
豌豆能够利用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因此不需要额外的氮肥,但是需要丰富的磷、钾肥促进豌豆结实。
育苗先在育苗盆育苗。
每盆撒3粒豆种。
等长出真叶后移栽到地里。
移栽挖出播种穴,倒入肥料,盖上一层土。
将幼苗放入,埋好。
施一些液体肥,浇足水。
周围铺上覆盖物。
直接撒种栽种先在定植穴中倒入肥料,然后用土将穴填平。
上面撒上3-4粒豆种,用土盖好。
待幼苗长出后,在幼苗周围铺上覆盖物。
日常管理豌豆需要搭架。
春季雨水多,基本上不需要浇水。
但花落结荚时,需浇水。
注意覆盖。
结荚前期,不要追肥;后期,由于根部固氮能力减弱,需要追肥,促进果实生长。
采收若是吃豆荚,就要趁豆粒还没有大时采摘;若是要吃豆粒,就要等豆粒饱满时采摘。
豌豆在采摘后两小时以内,糖粉会转变成淀粉,因此若不马上食用,要想办法保存。
地理视野:我国蔬菜水果名字里面带“胡”“番”“洋”都是什么含义?
地理视野:我国蔬菜水果名字里面带“胡”“番”“洋”都是什么含义?温馨提示:为了保证大家可以及时看见小轻松老师的推送,可将“轻轻松松学地理”设为星标(或者置顶)就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小轻松老师的推送哦,看完如果能够给小轻松老师来个“赞”和“在看”那小轻松老师将会浑身充满力量,为大家奉送更多精彩的地理资讯和材料!我国引进物分为“胡”“番”“洋”三大类,分别于3个时期主要引自中西亚(两汉、两晋直至隋唐时期)、美洲(宋元至明末清初时期)、欧洲(清代中后期)。
《诗经》中提到的200多种瓜果蔬菜,我们今天能吃到的只有20种左右——而且其中大多还是野生的。
据《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统计,我国汉代栽培的蔬菜也只有21种,到魏晋时期缓慢增加到35种。
随着对外交往不断增多,到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我国端上餐桌的瓜果蔬菜已经增至176种。
这些增加的绝大多数是从世界各地引进的。
我国引进物分为3个阶段:一、两汉、两晋直至隋唐时期,从陆路引入的作物种类,多数用“胡”字标明春秋战国时代,中原诸侯并称诸夏与中国,周边各族则被统称“胡”。
两汉时期到西晋末年的“五胡”,就分指匈奴、鲜卑、羯、羌、氐这几个大部落。
隋唐时期,由于对外贸易迅猛发展,“胡”进一步引申为西域诸国(包括天竺、波斯、大秦等)。
来自这些地区的商人统称为“胡商”,由他们带来的东西也都会被冠上一个“胡”字。
比如白居易在诗中曾提到风靡中原的西域面食“胡饼”。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胡蒜(大蒜)、胡荽(香菜)。
此外,还有胡瓜(黄瓜)、胡萝卜、胡豆、胡桃。
这一时期,还有以“西”字开头的(指来自西域),如西瓜、西红柿。
二、宋元至明末清初时期,从域外传入的作物多冠以“番”字标明宋元至明末清初时期,从域外传入的作物多冠以“番”字,表示是由“番舶(外国海船)”带来的。
带“番”的作物,往往是从闽粤地区流传开来。
根据闽粤地区的方言,外国人被称为“番人”。
随着世界航海大发现,原产于美洲大陆的许多瓜果蔬菜都在明代远渡重洋来到中国。
泥胡菜-猪兜菜、艾草、剪刀草、石灰菜、绒球、花苦荬菜
泥胡菜-猪兜菜、艾草、剪刀草、石灰菜、绒球、花苦荬菜泥胡菜编辑词条泥胡菜为菊科植物泥胡菜Hemistepta1yrataBunge。
别名:苦马菜、牛插鼻(《质问本草》),石灰菜(《江苏野生食用植物》),糯米菜、猫骨头(《贵州草药》)。
开花前的嫩叶,又名糯米菜。
泥胡菜嫩叶每百克含蛋白质2.6克,脂肪1克,纤维素7.3克,钙400毫克,磷60毫克,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等。
泥胡菜性味苦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瘀的功效。
治痔漏、痈肿疗疮、外伤出血、骨折。
《贵州草药》载“清热解毒,法瘀生肌。
”基本信息•中文学名泥胡菜•拉丁学名Hemistepta lyrata (Bunge) Bunge•别称猪兜菜、艾草、剪刀草、石灰菜、绒球、花苦荬菜、苦郎头、糯米菜•二名法Hemistepta lyrata•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亚纲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科菊科 Compositae•亚科管状花亚科CARDUOIDEAE KITAM.•族菜蓟族CYNAREAE Less.•属泥胡菜属•种泥胡菜•分布区域我国?除新疆、西藏外各省,朝鲜、日本、南亚及澳大利亚等•功用药用目录1概述2药品简述3用药禁忌4常用选方5营养分析6饲用价值7生药材鉴定8栽培要点9科属简介折叠编辑本段概述泥胡菜出自《救荒本草》。
泥胡菜二年生草本,高30-80cm。
根圆锥形,肉质。
茎直立,具纵沟纹,无毛或具白色蛛丝状毛。
基生叶莲座状,具柄,倒披针形或倒披针状椭圆形,长7-21cm,根提琴状羽状分裂,顶裂片三角形,较大,有时3裂,侧裂片7-8对,长椭圆状披针形,下面被白色蛛丝状毛;中部叶椭圆形,无柄,羽状分裂;上部叶条状披针形至条形。
头状花序多数,有长梗;总苞于形,长12-14mm,宽18-22mm;总苞片5-8层,外层较短,卵形,中层椭圆形,内层条状披针形,各层总苞片背面先端下具1紫红色鸡冠状附片;花紫色。
汉字思维蔬菜名字有学问,茄子的“茄”最初读ji,长知识
汉字思维蔬菜名字有学问,茄子的“茄”最初读ji,长知识《中国美食》是一篇图片课文,通过各种各样的菜品图片,介绍了了我国的几道美食,及其各种做菜方法。
孩子们通过认识这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认识中国的美食文化,爱上中国的美食文化。
今天,就来和汉字思维一起了解一下蔬菜们名字的由来和家禽们的故事吧!蔬菜的名字有学问“葱”的繁体字写作“蔥”,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悤(cōng)”。
“悤”既表音,也表示“通”的意思(“悤”中“囱”的本义是“天窗”,用来透光通风)。
“葱”之绿叶是中空的,白色的茎也是中间相通。
俗话说“蒜辣口,葱烧心”,吃了大葱后会感到心里(其实是胃部)辣辣的。
“囱”通常简写成“匆”,因此“葱”的中间部分有一点。
菠 = 艹 + 波。
其下面的“波”是波斯的意思,因为菠菜是从波斯传来的一种蔬菜,所以菠菜又名“波斯菜”。
菠菜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00 年前的波斯(今伊朗)。
《唐会要》上明确记载:菠菜种子是唐太宗时期作为贡品从尼泊尔传入中国的。
“茄”最初读作ji`,表示莲藕上发出来的细茎,“加”是“增加”的意思,后来用“茄”代表“荷”。
再后来从热带地区传来一种叫作“落苏”的蔬菜,茎直立,果实呈圆形或圆柱形,与“荷”形似,两者都喜欢高温,因此后来人们将“落苏”也叫作“茄”,并且为了区别这两种不同的植物,将读音改为qie。
我们现在看到的茄子、番茄最早都是外来蔬菜,非中国本土的品种。
“韭”是一个象形字。
古文字是“”,是“地上长着一丛细密的韭菜”的样子。
“芹”原本写作“菦”,是一种野菜,生长在古时的楚国。
由于当时其在房前屋后水田旱地随处可见,故中间有“近”,后省略“辶”写作“芹”。
现在,“芹”又有外来的品种,为了与之区别,称之为“西芹”。
鸡、鸭、鹅,三家禽古时人们把天上飞的禽类经过驯化后变成家禽,鸡、鸭、鹅就是最常见的三种。
“鸡”在甲骨文中是象形字,是一只鸡的样子,到了篆书时改为会意字“鷄”。
其左边的“奚”是用手和绳索抓,表示“束缚”,被束缚的鸟就是鸡。
钸涔呰礋鐩涘悕镄勯晣姹熺殑绱犺彍
淮扬风味以扬州、两淮(淮安、淮阴)为中心,以大运河为主干,南起镇江,北至洪泽湖周近,东含里下河并及于沿海。
这里水网交织,江河湖荡所出甚丰。
肴馔以清淡见长j味和南北,概称为“淮扬菜”。
摘自《中国十大菜系评述之六——江苏菜》和楔殿下的博客《江苏菜概况》久负盛名的镇江素菜作者/ 许金龙一、镇江寺院斋菜由来已久风靡于世§1素食文化源远流长亘古之初,素食沿于采集植物,荤食来自狩猎野牲。
随着生产的发展,先秦时已经有了菜羹斋食。
《礼记·玉藻》说,“子卯,稷食菜羹”,即在忌月要以稷谷为饭,以菜为羹。
《庄子·人间世》记载了颜回的一番话:“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因此则可以为斋乎?”《南华经》也有“蔬食邀游,泛若不系之舟”的记载,说明古时素食在我国已具雏型。
北魏永熙二年至东魏武定二年,贾思勰的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中的农副产品加工和烹饪技术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素食谱。
秦汉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高峰。
张骞通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入了许多蔬菜和瓜果,以及相传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豆腐,大大地丰富了素食的内容。
西晋时期,一般士族文人崇尚清谈,笑傲公候,自甘淡泊。
他们向来认为“肉食者鄙”,大多以吃素为荣。
佛教自汉代始传入中国,但当时的佛教徒并不要求食素。
寺院开始吃素,始于南北朝。
东晋南北朝时期,有三位开国皇帝出生在镇江,分别是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寄奴)、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和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信佛君主。
金山寺大雄宝殿正门外两侧的浮雕,右边一幅就是关于宝志和尚为梁武帝父子驱蛇妖的故事。
梁武帝以帝王之尊,笃信佛教,素食终身,并竭力推崇素食,促使素食迅猛普及与提高。
他还下诏令《断酒肉文》,严禁僧人吃肉饮酒,否则以国法、僧法处治,并将此令与佛教善恶相报、生死轮回的教义结合起来,大力倡导素食。
唐宋时期,我国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烹调技艺日臻完善。
广泛使用植物油,豆类制品和果蔬菜大量增加,茹素之风比前代更加兴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汉语方言大辞典》中的蔬菜名称构成
作者:纪向宇
来源:《山东青年》2017年第04期
摘要:蔬菜在人们日常饮食中担任最为基础的角色,本文主要以《汉语方言大辞典》作为主要研究范围,按照科学的统计方法搜集其中所收录的蔬菜名称,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其中蔬菜名称的构成情况,充分展现我国蔬菜名称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汉语方言大辞典》;蔬菜名称;名称构成
蔬菜名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民族繁多、方言繁杂,致使蔬菜名称多种多样,雅俗共存。
《汉语方言大辞典》(简称《方言大辞典》)中共收录760个蔬菜名称,从这些蔬菜的“俗名”或“别名”出发,对其进行梳理与总结,进一步了解我国蔬菜名称的构成,感受其独特的构词方式。
一、《方言大辞典》中蔬菜名称的音节构成
蔬菜名称属于名词范畴,每种蔬菜的名称都由不同的音节、词义构成。
通过对《方言大辞典》中蔬菜名称的整理得出我国方言中的蔬菜名称可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
(一)单音节词
《方言大辞典》中包含8个单音节蔬菜名称,绝大多数是某些蔬菜的简称或古代方言用语。
(见表1)
这八个单音节词都来源于古方言,随着时间流逝,“茆”(莼菜)、“莕”(荇菜)、“菣”(香蒿)这三个蔬菜名称目前已经逐渐被新的名称所取代。
“茆”在《诗经》、《释文》等文献中有明确的记载,《诗·鲁颂·浮水》有“思乐伴水,薄采其茆”,其中“茆”为水生植物,存在两种解释,一种是指莼菜,另一种为荇菜。
《现代汉语方言大字典》中只记录为“莼菜”,本文以此字典为准。
“菣”是“香蒿”的俗称,“香蒿”又称为“青蒿”,其多用为药材,这里的“菣”很少使用,多称“青蒿”或“香蒿”。
宋代诗人苏轼写道:“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其中的“青蒿”就是这里所说的“香蒿”。
另外,有些汉字拥有不同的形体,与“茆”“菣”不同,表中的“莕”代表一种蔬菜“荇菜”。
以上三个单音词目前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已经逐步消失,图表中“苞”“莲”“初”“苕”“荽”仍在我国某些方言区使用。
如:“苕”(韶)是甘薯的俗称,河北邯郸、湖北等地区称苕,另宦应清《竹枝词》(1909)自注:“俗谓大冤桶为大苕。
”
(二)双音节词
《方言大辞典》中的蔬菜名称共有317个为双音节词,如:“夏生”(萝卜)、“山薯”(甘薯)、“三元”(番茄)等。
从数字上看,方言中的双音词并没有像普通话中的双音节词那样占有绝对优势,甚至数量没有达到总数的百分之五十,这点大出笔者的意料之外。
这些双音节词基本上都是从古代遗留下来的,至今我国一些方言区仍在继续使用。
例如:在元代时期萝卜的种植栽培逐渐成熟,王祯的《农书》中将萝卜按照春、夏、秋、冬四个时期给予命名,分别命名为:“破地锥”、“夏生”、“萝蔔”和“土酥”,至今仍然可以在身边寻找到这种萝卜的称呼,我国河北等地仍然使用“夏生”这个名称。
另一方面比较特殊的就是这些双音节词中,有些是由古代的单音节名称通过切音方式而发展为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蔬菜名称。
例如:汉代以后称“芜菁”为“葑”,“葑”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葑,须从也”。
后人将“芜菁”命名为“须从”。
某些双音节词主要是通过谐音的方式形成的,例如:“胡卢”、“瓠芦”、“扈鲁”,这些蔬菜名称都与“壶卢”谐音,都是“瓠瓜”的俗称。
(三)多音节词
《现代汉语大辞典》中的蔬菜名称共有443个为多音节词,其中三音节词有356个,显然已经超过双音节词的数量。
这些三音节词有些被我们大家熟知,例如:“山药蛋”(土豆)、“洋芋头”(土豆)等。
另有很多是较为罕见的蔬菜名称,这些名称目前只有在我国的少数方言区使用,例如:“赤萝卜”(胡萝卜)、“洋番椒”(西红柿)、“洋海椒”(西红柿)等。
罕见的蔬菜名称包含某些蔬菜的古称,例如:“马王菜”(芜菁)、“波斯草”(菠菜)、“和事草”(大葱)等。
三音词中有个独特的现象就是大部分词都是由“洋”、“红”、“山”、“大”、“小”等表示事物原产地或性状的词素加上蔬菜正式名称或简称而形成的新蔬菜名称。
三个音节以上汉字组成的蔬菜名称有67个,其中四音节词为61个,由五个音节所组成的蔬菜名称有5个:“三百两银药”、“占背儿南瓜”、“老母猪耳朵”、“芽儿葫芦儿”、“芥溜儿溜儿”、“冒缨子白菜”,这些多数与当地民间故事有关。
二、《方言大辞典》中蔬菜名称的词义构成
纵观《方言大辞典》中记录的蔬菜名称,基本上是以“蔬菜的正式名称、别称或简称+类词缀”的形式构成的,其中的类词缀位置灵活,可以在蔬菜正式名称、别称或简称的前后,也可以同时出现在蔬菜正式名称、别称或简称的前后。
例如:“水芹菜”(芹菜)是由类词缀“水”+蔬菜的正式名称“芹菜”构成的,“韭子”(韭菜)是由韭菜的简称“韭”+类词缀“子”构成的,“洋辣子”(西红柿)是由类词缀“洋”+西红柿的别称“辣子”构成的。
类词缀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包含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描摹蔬菜的形状与颜色:“大”、“小”、“圆”、“倭”、“矮”、“红”、“赤”、“黄”“白”等。
例如:“大炮筒”(大白菜)、“小林姜”(嫩姜)、“圆豆子”(豌豆)、“倭瓜”(南瓜)、“红兜菜”(菠菜)。
当然有些蔬菜名称中的类词缀的含义与蔬菜实际的形状或颜色并不相符,例如:在四川方言中称“豆腐”为“灰毛儿”,其中的类词缀“灰”并不能描摹豆腐的颜色。
2.表示某些蔬菜的原产地域或引入地:“洋”、“胡”、“番”等。
例如:“洋红薯”(马铃薯)、“洋茄儿”(西红柿)、“西瓜子”(丝瓜)等。
3.表示某些蔬菜的食用器官(部位):“根”、“叶”、“子”、“瓜”、“豆”、“仔”、“芽”、“花”等,其中的“子”、“瓜”、“豆”、“仔”多在蔬菜正式名称之后。
“子”、“瓜”、“豆”表示蔬菜的果实,例如:“荸子”(荸荠)、“茭瓜”(茭白)等。
“仔”、“芽”、“花”表示蔬菜的茎、梢、苗,例如:“韭菜仔”(韭菜)、“花菜”(花椰菜)、“芽菜”(绿豆芽)等。
通过对《方言大词典》中蔬菜名称构成的梳理,笔者发现我国蔬菜俗称错综复杂,这些蔬菜俗称往往在构成或构词上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它们的形成与变化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直至近代才将蔬菜的某个名称确认为其正式名称。
尽管各个方言区使用蔬菜名称情况比较混乱,但每个蔬菜名称的构成都不是任意的,是具有一定规律的,这些蔬菜名称大多为双音节和三音节词,三音节以上的俗称并不常用,它们的形成基本上都是由一个点出发,指出典型特点为义,加上相关词缀进行命名。
[参考文献]
[1]许宝华.汉语方言大辞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4月.
[2]张平真.中国蔬菜名称考释[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10月.
[3]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
[4]邓英树、张一舟.四川方言词汇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
[5]甘于恩.七彩方言——方言与文化趣谈[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6]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朱建颂.方言与文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8]刘义满、魏玉翔.由“薄采其茆”之“茆”谈起[J].中国农史,1990年第3期 85-86.
[9]胡文权.青蒿黄韭试春盘[J].上海蔬菜,1988年,第4期:27-27.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新乡 45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