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有多少个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有多少个研究院?一、中国科学院的研究院体系中国科学院是由中国科学院院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各个研究所组成。
中国科学院院部负责协调和管理全院的工作,而研究所则是中国科学院的基本单位,负责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二、中国科学院的研究院数量截至2020年,中国科学院共有104个研究所。
这些研究所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是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三、中国科学院的著名研究院在中国科学院的104个研究所中,有一些研究所因其在相关领域的重大成果和卓越贡献而成为科学界的佼佼者。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著名研究院:1.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简称“中国物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最早成立的研究所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物理研究机构之一。
该研究所以物理学为主要研究方向,涉及到了凝聚态物理、高能物理、量子信息等多个前沿领域。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高能物理、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简称“生物物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是我国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机构之一。
该研究所致力于生命科学的前沿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在结构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细胞生物学、蛋白质结构解析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生物医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简称“中科院网络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是我国网络与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负责中国科学院的信息化建设和网络技术研究工作。
中科院网络中心在信息安全、大数据分析和网络技术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突出贡献,为保护我国信息安全和推动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中国科学院的研究院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中国科学院的研究院在我国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研究院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在医用天然可降解材料、合成可降解材料及复合材料的研究方面形成了特色。研制的生物材料已应用于药物 缓释系统、引导/诱导组织再生膜、组织工程支架、载药物/基因纳米载体等研究。这些研究有些已经形成产品, 有些则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或基础研究阶段。
5个实验室构成了天津市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它们与生物医学材料表征与测试平台、生物医学材料生 物效应研究平台、动物实验中心组成了生物医学材料研究与开发中心,为新型生物材料的设计、合成、评价与应 用研究等提供了技术支撑条件。
电子学研究
电子学研究
包括以超声影像技术为重点的医学影像技术、生命信息检测与生理监护技术、医学物理测量方法与生物组织 医学功能成像、脑功能与神经工程研究、激光医学等,其中眼科医学超声影像技术、磁声耦合组织电特性功能成 像(MAT)技术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研究、高频脑神经磁刺激技术与体感诱发电位(SEP)实时检测、激光医学等研 究方向处于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
重大疾病早期诊断技术与仪器研究平台、新型人体信息检测与治疗技术研究平台、新型功能成像技术研究平 台和神经导航技术与仪器研究平台为医学工程电子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条件和创新能力。
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名单
谢谢观看
课题项目
课题项目
“十一五”期间研究所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7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项目、863 项目、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共计30余项。发表期刊论文2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 文70余篇。申请专利83项,获得专利授权26项。2011年在读研究生共计60余人。
研究所是国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硕士培养点,设有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是呼吸与危重症诊疗 技术与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市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免疫生物材料与纳米技 术重点实验室和天津市医学电子诊疗技术工程中心的依托单位。研究所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工程新方法、新技术、 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分为生物医学材料研究和生物医学电子学研究两大领域。
2015年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考研院校介绍、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安排
02 医用激光技术
武晓东
同上
03 显微光学仪器设计
张运海
同上
04 全固态激光及其变频技术
高静
同上
05 全固态激光与光学频率变换 檀慧明
同上
06 激光医用仪器
顾华东
同上
07 医用全固体激光器设计及非 线性频率变换技术的研究
田玉冰
同上
08 光学工程,半导体光电子学, 崔锦江
激光医学
同上
09 临床检验医疗仪器
083100 生物医学工程
01 神经工程
王守岩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 一③301 数学一④856 电子线路 或 857 自动控制理论或 859 信号 与系统
02 医学超声,医学影像,信号处 崔崤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同上
专注中科院考研辅导
理
03 磁共振,医学影像,原子核 物理
胡军
13 基因定点整合 085202 光学工程
张春
01 激光医用仪器
顾华东
02 医用全固体激光器设计及非 线性频率变换技术
田玉冰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 一③301 数学一④806 普通物理 (乙)或 856 电子线路或 859 信号 与系统 同上 同上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 一③301 数学一④806 普通物理 (乙)或 846 普通生物学或 859 信 号与系统 同上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 一③301 数学一④824 生物化学 (乙)或 852 细胞生物学 同上
2015 年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考研院校介绍、
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安排
实验室简介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
实验室简介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实验室简介: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是一个专注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机构。
通过应用工程科学与医学知识相结合的方法,我们致力于解决医学领域中的相关问题,推动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本实验室拥有一支由跨学科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他们具备丰富的医学背景和工程技术经验,致力于开展创新的研究项目。
一、研究方向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我们通过研究新型的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技术,致力于开发可替代人体组织和器官的方法。
这将有助于解决许多医疗领域中的问题,如器官移植、再生医学和生物医学器械的开发。
2. 医学成像与信号处理我们利用先进的成像技术和信号处理方法,研究医学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以提高医学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我们还探索新的成像技术,以便更好地观察和理解人体器官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3. 生物传感器技术在实验室中,我们致力于研究和开发新型的生物传感器技术,用于监测和检测人体生理指标和疾病标志物。
这些传感器可以用于早期预警、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4. 健康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我们致力于开发健康管理和医疗信息系统,以提供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整合医疗信息资源,改善医患沟通、优化临床决策,并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健康解决方案。
二、研究项目1. 可控释药材料的开发我们正在研究新的可控释药材料,以实现药物在人体内的定点释放。
这将有助于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并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2. 医学图像的自动分析我们正在开发自动化的医学图像分析方法,以辅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这将极大地提高医疗效率,并减少误诊的可能性。
3.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我们正在实验室中测试和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用于监测患者身体的生理指标。
这将有助于及早发现疾病的迹象,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健康管理平台的开发我们正在开发综合性的健康管理平台,通过整合医疗健康数据和信息资源,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
术 ,劳 特伯 教 授赞 同在 中 国用其 名 字命 名科 研 机 构 ,并于 20 年将 其 获得 的诺贝 尔 奖牌 和奖 章赠 送给 07 中 国科 学 院先 进技 术 研究 院 生物 医 学与 健 康工 程研 究 所 。劳 特伯 生 物 医学 成像 研 究 中心是 中国首 个 以 诺 贝尔 获 奖者 命名 的科研 单位 。该 中心 的创 始 人和 首 席科 学 家 、美 国 u C 学梁 志培 教 授是 劳特 伯 的 I 大 u
学 生 ,现 任 国 际 I 生物 医学 工程 学会 ( M E EE E B )主 席和 国 际医学磁 共 振学 会 ( R )F 1W 中心 另 S IM M IO 。 S e 聘 请潘 晓川 、周 晓洪 、 胡小 平 、李 德彪 等 世 界著 名专 家 为 学术 顾 问 ,并成 功 引进 郑 海荣 、刘 新 、夏丹
中 科 院 圳 进 术 究 ・物 学 健 工 研 所 国 学 深 先 技 研 院 生 医 与 康 程 究
@ 伯医像中 劳生学研心 特物成究
中国科 学 院深圳 先进 技术 研 究 院是 中科 院直属 的国立科 研机 构 ,下 设先 进技 术集 成 、计算 与数 字工
程 和生 物 医学 与健 康 工程 三 个研 究 所 。生 物 医学 与健 康 工程 研 究所 是 中科 院深圳 先 进 院第一 个 生物 医 学 与健 康 工程 领域 的正 式编 制 研究 机构 ,致 力于 高 端 医学 成像 技术 装 备 与 医疗器 械 研发 ,以及创 新 低 成 本健 康 技术 研究 。经过 两 年 多 的发展 ,该所 已形成 一 支拥 有 2 O 多人 的研究 队伍 ,包括 6 海 外首 席 0 位 科 学家 ,2名全 职研 究 员和 副研 究员 。研 究所 下设 劳特 伯 生物 医学 成像 等 8 0 个研 究 中心 ,拥有 “ 中科 院 生 物 医学 信 息与健 康 工 程学 重 点 实验 室 ” 、 “ 中科 院 高精 度多 模 态 医学 成像 国际创 新 团队 ”和 “ 东 广 省 引进科 研 创新 团 队” 。截 至2 0年 底 ,研究 所 共获 批包 括 9 划 “ 9 0 7计 3 心脑 血管 易损 斑块 的高 分辨成 像 识 别 与风 险 评 估预 警 体 系 重大 问题 的基 础 研 究 ”和 8 3 目在 内的各 类科 研项 目7 余 项 ,经 费 总额 达 6项 0
协和考研复试班-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天津)生物医学工程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协和考研复试班-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天津)生物医学工程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国医学科学院(下称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
北京协和医学院(下称校)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7年创办,是我国最早设有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本科教育的重点医学院校。
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历届领导人对院校的发展十分关心支持。
江泽民主席1997年亲笔为院校题写了“严谨、博精、创新、奉献”的院校训;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对院校发展寄予了深切关注和殷切期望,温家宝总理指出:“协和具有办学的有利条件和优良的教学传统,应该办好,也一定能够办好,办出协和的特色,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是国家级社会公益类研究所,直属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疗仪器研究所,1960年成立于北京,1978年更名为现名。
由于历史的原因几经迁址,现坐落于天津市南开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重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30亩,科研办公楼16000㎡,在职职工人数12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43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14人,国内外客座教授11人。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是国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硕士培养点,设有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也是天津市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
研究所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工程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分为生物医学材料研究和医学工程电子学研究两大领域。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简称BME)是一门由理、工、医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多种工程学科向生物医学渗透的产物。
它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在多层次上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其生命现象,为防病、治病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的学科。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_企业报告(业主版)
目录
企业基本信息 .................................................................................................................................1 一、采购需求 .................................................................................................................................1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17 日 生成
2/15
1.4 行业分布
近 1 年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的招标采购项目较为主要分布于办公消耗用品及类似 物品 物业管理 仪器仪表行业,项目数量分别达到 8 个、1 个、1 个。其中仪器仪表 物业管理 建筑 装饰和装修业项目金额较高,分别达到 430.00 万元、292.82 万元、121.85 万元。 近 1 年(2022-03~2023-02):
(6)计算机设备(1)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 北京芸创科技有限 术研究所采购电子验收单公示 公司
0.5
2022-08-29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二、采购效率
2.1 节支率分析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近 1 年项目月度节支率在 0%~14.0%之间浮动。从地区来看, 节支率表现出较强的行业差异性,仪器仪表、建筑装饰和装修业、物业管理等节支率相对较高。 近 1 年(2022-03~2023-02):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界的新军——记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胡军
中 国生物 医学工程界 的新军
记 中国科学 院苏州 生物 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胡军
本 刊记者 王 涵
“ 阴阳 ”相互作 用也 相合拍 .但化 学和 亚大学继续深造 。刚到国外的他 .经历 生物 分 子 的结 构 、变化 和 传递 千 变万 了他们这代 留学生在英语 的蹩脚 .文化 化 ,是无法只从 宏观 现象 中得到其 中的 的反差 生活 习惯 的迥 异等方面的种种 真谛的 。 困难 。但 是 为 了知 识 和 学术 ,他 咬牙
胡军 告诉我们 .目前生物 医学工程 坚 持 了下 来 ,没 想到 一 下子 就 在 美 国 的一个 首要任务是在科学层面 上进一步 待 了 二十 几年 。在 美期 间 .随着 学术
探 索以分 子结构 .变化 为基础 的生物信 的 不 断深 造 他 辗转 了很 多学 校 ,从 息传递 的根本原理 ;在技 术层 面上发展 硕 士 到博 士 再到 博 士后 ,从 西弗 吉 尼 先进 的化学 ,生物 以及纳 米、超分子 、 亚 大 学到 普度 大 学 再到 德 克 萨斯 , J t 1 立
9 9 9 年 仿 生 等检 测 和 制备 方 法 :在 工程 层 面 大 学 、北 卡 罗琳娜 州 立大 学 。 1 月 ,他终 于结束 了他 的求学 生涯 .开 2 2 年前 ,他 勇于 踏 出 国 门 .在 别 上 ,以在科学和技 术层面上获得的新知 9 人 还 在 寻 找方 向的 时候 ,他 已经 起飞 识 和 高技术 .可持续地开发 出新的诊疗 始 了在 美 国阿 克伦 大 学化 学 系 的独 立 了 :2 2 年 后 .他 毅 然 回 国 ,带着 多 年 产 品。 “ 可持续”主要是指能在市场上盈 的教学和科研 工作 。 教 学和科研 的方 方面面的积累 ,充 满了 利,这也是工程学的基本原理。 “ 所 以生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与前景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与前景一、引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将工程技术与医学科学相结合,旨在研发和应用生物材料、医疗仪器和技术,以解决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问题并提高医疗保健水平。
本文将探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前景。
二、发展历程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美国政府开始资助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以期达到在医学、生物科学、工程学三个领域的交叉方向上寻求创新突破的目的。
在美国的推动下,生物医学工程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研究领域已经广泛覆盖了人体各个器官、组织和细胞层次,如生物材料、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医疗仪器及设备等。
三、现状分析在国际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已经成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向,涵盖医学、生物、化学、物理、电子、机械、计算机等众多学科。
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也取得了许多的成就。
比如,在国内已经有多所高校专门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吸引了一批热爱生物医学工程事业的学生,并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在近年来,生物医学工程的热度日益增长。
通过对人体结构的探索,生物医学工程在医疗领域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例如,近年来各种高科技医疗设备已经成为医院的重要配备,不仅改变了医疗手术方式,而且也为患者带来了更舒适和更精准的治疗方式。
同时,生物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也在不断发展,身体组织的再生及再造技术、新型药品的制备与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四、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从宏观上看,未来应当着重于以下几个方向的研究:1. 制造生物医学材料:因为人工合成材料不仅具有极高的生物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还能够完全适应人类生理状态,因此,生物医学材料的制造和应用在未来将成为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
2. 研究人体器官的组织工程: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体器官的组织工程逐渐成为另一项热门研究领域。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综述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综述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学科交叉性极强的学科。
它涉及到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学、机械工程学、材料科学以及生物医学学等多个学科。
通过这些学科的交叉结合,便可以研究出一些能够帮助人们提高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新技术和方法。
本文将对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一、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医学图像处理技术是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通过对医学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能够得到被检查出来的人体器官的各种信息,如位置、大小、形状和密度等,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数据,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目前,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医学检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深度学习技术在医学图像分析方面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提供高精度的影像智能诊断和辅助诊断来加速临床医生的工作,同时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使得医疗资源可以更好地利用。
三、生物医学传感器技术对于危重病人的检测、治疗、监护等环节,传感器技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感器技术能够通过对人体各项生理参数(如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的实时监测,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控,并向医生发出各种警报和提醒。
这样便可以将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障起来,并最大程度地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
四、生物医学仿生学生物医学仿生学是一种新兴的交叉学科,其目的是通过人体生物结构的研究和仿真,提供与人体生理能力相适应的新型医疗设备和技术。
仿生学还可以研究人体的基本构造和运动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人体的本质,并为生物医学工程提供更好的构造和设计思路。
五、生物医学材料学生物医学材料学是一门研究材料在生物体内的应用的学科。
医疗材料不仅要对人体无害,同时还要有足够的生物相容性,不会引起患处的感染或排斥反应。
目前,生物医学材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广泛运用在人工关节、骨刺等领域。
总而言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研究十分广泛,其中的技术应用涵盖了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医学传感器技术、生物医学仿生学、生物医学材料学等领域。
中国内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10强大学排名
中国内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10强大学排名中国内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10强大学排名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由理、工、医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多种工程学科向生物医学生物医学渗透的产物。
它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在多层次上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其生命现象,为防病、治病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的学科。
下面由店铺为各位同学盘点一下中国内地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10强高校名单。
中国内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10强大学:东南大学一、东南大学东南大学(Southeast University),简称东大,坐落于南京市,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中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入选高校,“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主要成员。
中国内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10强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二、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的唯一一所重点医科大学,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院校一体,是中国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
北京协和医学院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7年捐资创办,1919年10月开办八年制医学本科,是我国最早设有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本科教育的医学院校,被誉为中国医学殿堂。
中国内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10强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三、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JiaoT ong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等9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七所211工程、首批九所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九校联盟”、Universitas21成员,中管副部级建制。
报告人简介
报告人简介1、林君,男,1966 年11 月13 日生,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主任,Scientific Reports、中国稀土学报(中英文版)和发光学报编委。
1989 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1995 年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无机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6-2000 年分别在香港、德国和美国做访问学者及博士后。
1997 年获得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王宽诚奖学金;1999 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00 年4 月回国工作;2001 年获得吉林省杰出青年基金,2002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3中科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中获得优秀;2004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自2000 年回国以来一直从事纳-微米结构发光材料的控制合成、形态结构和性能调控及其在显示照明及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
在各种稀土发光材料的形貌控制技术(包括核壳结构球形发光材料合成技术)、发光薄膜及其图案化技术、特色FED发光材料、多功能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在生物成像和药物控制传递与释放等方面做出了具有原始创新和国际影响的研究工作。
作为负责人曾经/正在承担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一项、重点项目两项以及若干面上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
2009年和2014年分别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均排名第一);2014、2015、2016连续三次入选“汤森路透全球材料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录。
至今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如Chem. Rev.、Chem. Soc. Rev.、Mater. Today、J. Am. Chem. Soc.、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CS Nano、Chem. Mater.等上面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截止目前这些论文共被他人引用27000余次(H指数= 87);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项;应邀参加和参与组织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并做邀请报告80余次。
全国高校生物医学工程排名和专业介绍
全国各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的排名A+ 等(4个):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A 等(11个):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南方医科大学B+ 等 (23个):电子科技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燕山大学、江苏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北大学、咸宁学院、贵阳医学院、西南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B 等 (22个):中国医科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江西中医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南华大学、暨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东医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广东药学院、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郑州大学、四川农业大学、长治医学院C 等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简介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技术学的交叉学科。
也是运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人体的生命现象,并从工程角度解决人体医疗问题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目前国际上发展极为迅速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旨在利用现代工程技术的手段解决生物医学上的检测、诊断、治疗、管理等问题以及进一步探索生命系统的各种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性,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
主要专业课程: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数字信号与处理、工程生理学、定量生理学、医学成像与图象处理、生物医学电子学、生物传感技术、现代医学仪器、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分子生物学等。
其他易混专业辨析大致分成如下几类:第一类,生物科学专业生物科学是从分子、细胞、机体乃至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的起源进化、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黄家驷教授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
2020年㊀5月第40卷㊀第5期基础医学与临床Basic&ClinicalMedicineMay2020Vol.40㊀No.5收稿日期:2020 ̄02 ̄15㊀㊀修回日期:2020 ̄03 ̄19基金项目: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职业素养工程重点支持项目(DY201901501)∗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xianghua126@163.com文章编号:1001 ̄6325(2020)05 ̄0733 ̄04医界名人传记㊀黄家驷教授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王向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ꎬ天津300192)摘要:黄家驷教授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奠基人ꎮ他领导创建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ꎬ倡导生物医学工程研究ꎬ重视国际交流ꎬ推动生物医学工程学向纵深发展ꎬ为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兴起㊁开拓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ꎮ关键词:黄家驷ꎻ生物医学工程学ꎻ奠基人中图分类号:R318㊀㊀文献标志码:AProfessorHuangJiasiandbiomedicalengineeringinChinaWANGXiang ̄hua∗(InstituteofBiomedicalEngineeringꎬCAMS&PUMCꎬTianjin300192ꎬChina)Abstract:ProfessorHuangJiasiisthefounderofbiomedicalengineeringinChina.HeadvocatedandestablishedthebiomedicalengineeringdisciplineinChinaꎬstrengthentheinternationalexchangesꎬandpushthedevelopmentofbiomedicalengineeringin ̄depth.HemadeoutstandingcontributionintheriseꎬopeningupanddevelopmentofbiomedicalengineeringinChina.Keywords:HuangJiasiꎻbiomedicalengineering㊀㊀黄家驷教授是我国杰出的医学科学家㊁医学教育家㊁胸心外科专家ꎮ他不仅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老院长㊁老校长ꎬ而且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奠基人ꎮ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是在他的倡导下组建ꎬ生物医学工程第一个科研发展规划是在他的主持下审批通过ꎮ他先后担任第一任国家科委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组组长㊁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㊁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主编ꎮ他通晓欧美医学科学体系ꎬ先后担任美国胸腔外科专家委员会创始委员㊁苏联医学科学院国外院士ꎬ并获得美国医学会世界医学教育家奖ꎬ对包括生物医学工程学在内的国际医学科学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ꎮ1㊀前瞻医学科学未来ꎬ积极倡导生物医学工程研究㊀㊀黄家驷一贯关注国内外医学科学发展的动向ꎬ多次著文介绍医学及外科学在国内外的进展ꎬ展望现代化建设的趋势和方向ꎮ早在1962年ꎬ他就邀请张孝骞等教授一起商谈医学遗传学的规划ꎮ他发表在«中国科学院院刊»的«医学科学研究的某些重要进展»则深刻剖析了现代医学科学在预防医学研究㊁临床医学研究㊁药物抗菌素生物制品研究㊁中西基础医学与临床㊀㊀Basic&ClinicalMedicine2020 40(5)医结合研究㊁基础医学研究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研究等多个领域的发展趋向ꎮ概况总结了中国医学科学的成就和不足ꎬ明确指出了医学科学的发展总是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相伴相随ꎮ当前不同学科之间交叉融合日趋明显ꎬ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和电子学已经成为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现代化的带头学科和有力工具ꎬ为中国医学科学研究发展指明了方向ꎮ国际上生物医学工程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已进入快速发展期ꎬ人工器官和医用高分子材料应用迅速ꎮ中国由于工业基础薄弱㊁起步晚ꎬ直到20世纪70年代ꎬ生物医学工程学才逐渐被我国医学界所关注ꎮ作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倡导者ꎬ黄家驷以他特有的学者的敏感和远见卓识ꎬ充分意识到工程技术将对医学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ꎮ他认为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综合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ꎬ从工程学角度了解和认识人的生命过程ꎬ并以其独有的特点配合医学解决防病治病问题ꎬ以达到维护人类健康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1]ꎮ 因此ꎬ即使在古稀之年ꎬ他仍以老骥伏枥的精神立即对该学科知识进行了宣传㊁介绍和普及ꎬ倡导与扶持这门边缘学科在中国的发展ꎮ1974年6月ꎬ他亲自出席在天津举办的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第一次全国性学术活动 医用高分子座谈会ꎬ并给予热情支持ꎮ会后ꎬ他马上向卫生部领导汇报ꎬ积极倡导在我国开展生物医学工程学研究ꎬ建立研究基地ꎬ先后在上海㊁广州㊁天津等地开展人工心脏实验研究ꎬ逐步组织起由医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队伍ꎮ2㊀借全国科学大会春风ꎬ领导建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㊀㊀1977年12月ꎬ全国科学技术规划会议召开ꎬ黄家驷有关以人工心脏来带动生物医学工程的发言引起大会重视ꎬ将生物医学工程纳入要发展的新兴学科之列ꎮ1978年3月ꎬ全国科学大会召开ꎬ通过«1978 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ꎬ正式决定在中国建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2]ꎮ在大会发言中ꎬ时任卫生部副部长钱信忠明确提出ꎬ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ꎬ创立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ꎬ必须在中国开展生物医学工程研究ꎬ并建立相应的研究基地ꎮ自此ꎬ生物医学工程学迎来了春天ꎬ黄家驷也以极大的热情担负起创立学科的领导工作ꎮ2 1㊀主持审定中国第一部生物医学工程学的科研发展规划(1978 1985)ꎬ担任国家科委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组组长1978年7月ꎬ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规划会议在天津蓟县召开ꎬ黄家驷主持会议ꎬ会上审定通过我国第一部生物医学工程学的科研发展规划(1978 1985)ꎮ1978年11月ꎬ全国第一届人工心脏学术交流会在广州召开ꎬ黄家驷主持会议ꎬ这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界的第一次盛会ꎬ会上成立了全国人工心脏研究协作领导小组ꎮ1979年11月ꎬ国家科委生物医学工程学学科组在重庆宣告成立ꎬ黄家驷任组长ꎮ他领导学科组开展了大量有关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的相关工作ꎬ并和其他学科组成员一起ꎬ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国家发展需求ꎬ以及学科重大改革发展问题进行研究ꎬ向国家提供咨询提出建议ꎮ2 2㊀组建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为适应医学科学研究的新形势ꎬ特别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的新发展ꎬ1978年初ꎬ黄家驷率先在刚刚迁京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建立了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3]ꎮ其后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简阳分院重新组建了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ꎬ将生物医学工程确定为研究所的战略科研方向和主要任务ꎮ1978年6月2日ꎬ在黄家驷的领导下ꎬ中国医学科学院向卫生部报告ꎬ将中国医学科学院简阳分院医学仪器研究所改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ꎮ1978年12月ꎬ卫生部批复同意更名ꎬ至此中国第一家以生物医学工程命名的国家级研究所组建完成ꎮ期间ꎬ1978年6月3日ꎬ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召开ꎬ黄家驷在发言中明确提出狠抓生物医学工程这一薄弱环节作为发展医学科学的一个突出问题ꎮ1978年7月ꎬ黄家驷主持审定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规划(1978 1985)讨论稿中进一步提出ꎬ三年内ꎬ首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建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ꎮ不仅如此ꎬ黄家驷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选址做了大量工作ꎮ早在1979年437王向华㊀黄家驷教授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11月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组成立大会上ꎬ黄家驷组长就和专家们提出ꎬ为加快发展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ꎬ必须建立一个中心研究基地ꎬ具体建议就是四川简阳的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ꎬ并考虑将其迁至北京或天津ꎬ使之有利于与各有关单位加强协作交流ꎮ1982年底ꎬ黄家驷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ꎬ受动脉硬化影响身体出现了间歇性跛行ꎬ即便如此ꎬ他仍然多次往返于京津之间ꎬ为生物医学工程所迁址天津不辞劳苦[4]ꎮ2 3㊀担任第一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主编1980年11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ꎬ基于他对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的贡献ꎬ黄家驷被推荐并当选第一任理事长ꎮ他为增进全国各地研究人员的团结ꎬ促进各学科之间的协作ꎬ争取经费做了大量的工作ꎮ随后ꎬ协会的各项工作在他的领导下逐步开展起来ꎮ1982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创刊ꎬ由黄家驷担任主编ꎮ他在发刊词中明确指出ꎬ«学报»的任务就是为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界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沟通学术思想㊁交流学术经验的园地ꎮ作为学会理事长ꎬ黄家驷多次莅临各省市分会ꎬ通过介绍国内外学科发展情况㊁宣讲学科知识㊁主持学术活动等方式ꎬ关心分会的建设和发展ꎮ1983年5月ꎬ他不顾年迈体弱ꎬ前往上海分会ꎬ亲自到曾为其题写过 新的学科ꎬ新的园地 创刊词的«上海生物医学工程通讯»编辑部ꎬ同编辑人员亲切交谈ꎬ对刊物今后的发展提出殷切希望ꎮ3㊀加强国际交流ꎬ推动生物医学工程学向纵深发展㊀㊀黄家驷非常重视国际交流ꎬ坚持走出去战略ꎮ1980年5月ꎬ他率中国医学科学院人工心脏考察团赴日本考察ꎬ成员包括杨子彬㊁罗致诚㊁杨成民㊁张化新等学者ꎬ先后访问了东京大学㊁早稻田大学㊁大阪大学㊁国立循环器病研究中心㊁人工肾透析中心等单位ꎬ围绕人工心脏㊁医用材料㊁电子仪器等内容与渥美和彦㊁樱井靖久等知名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ꎬ并参加了在冈山召开的第十九届医用电子与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年会[5]ꎮ这是我国在确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后ꎬ派出的第一个专项技术考察团ꎬ历时22天ꎮ这推动了中国人工心脏研究的发展ꎬ对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产生了深远影响ꎮ1980年9月ꎬ他率中国生物医学工程代表团赴美国㊁联邦德国等地做专业考察ꎬ并出席了第33届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年会ꎬ受到以冯元桢教授为首的各界同道热诚欢迎与接待ꎬ建立了广泛的国际联系ꎮ这是中国正式派出的第一个生物医学工程综合性学术考察团体ꎬ历时48天ꎬ其中在美国30天ꎬ先后访问了NIH及其心肺血液研究所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㊁哈佛大学㊁麻省总医院㊁HP公司等19个单位ꎻ在西德18天ꎬ先后访问了亚琛工科大学Helmholtz生物工程研究所㊁波恩大学附属医院㊁西门子公司等11个单位[6]ꎮ通过考察ꎬ实现了了解美国和西德在生物医学工程科学管理㊁教育体制㊁培养人才以及学科最新成就和发展动向的目的ꎬ为以后两国学科联系奠定了交流基础ꎮ李宗明㊁乐以伦㊁周伯达等参访成员ꎬ后来都成长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各二级学科的带头人ꎮ另一方面ꎬ坚持请进来战略ꎬ通过举办国际会议ꎬ邀请国外学者来华访学ꎬ扩大中国学界的国际影响力ꎮ1983年5月他带病主持了在武汉举行的中㊁日㊁美第一届生物力学会议ꎬ和冯元桢㊁深田荣一一起担任大会主席ꎬ与来自中㊁日㊁美㊁加㊁法㊁意㊁荷等国家的170位生物力学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大会交流[7]ꎮ随后他接受腹主动脉瘤切除和更换腹部主动脉的大手术ꎬ即使术后体质非常虚弱ꎬ黄家驷仍忘我工作ꎮ在1983年11月主持了在天津召开的血液灌流及人工器官国际学术讨论会ꎬ与加拿大人工细胞创始人张明瑞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人工心脏创始人布什尔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生物材料专家克林克曼等来自14个国家的141位专家进行了学术交流ꎬ报告了这一领域许多重大成果新进展ꎬ有力助推了中国血液灌流及人工器官研究深入开展[8]ꎮ1984年5月14日ꎬ在前去主持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的途中ꎬ黄家驷因心脏病发作而去世ꎮ他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发展呕心沥血ꎬ鞠躬尽瘁ꎬ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ꎬ他的奉献和辛劳无愧于生物医学工程学奠基人的称号ꎮ正如黄文美在«悼父亲黄家驷»中所写: 父亲属马ꎬ自幼喜欢马的形象ꎮ他的一生是在马不停蹄537基础医学与临床㊀㊀Basic&ClinicalMedicine2020 40(5)的开拓进取中度过的ꎮ无论是岁月坎坷之日ꎬ还是誉满功高之时ꎬ他从不畏缩停滞ꎬ更不自满苟安ꎬ总是辛勤忘我地攀登着新的高度ꎬ为后人开拓通向明天的道路[9]ꎮ参考文献:[1]黄家驷.医学科学研究的某些重要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ꎬ1986ꎬ3:210 ̄212.[2]杨国忠.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奠基人 黄家驷教授[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ꎬ2005ꎬ24:641 ̄642. [3]刘德培ꎬ刘谦.外科医生黄家驷[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ꎬ2006:185 ̄188.[4]罗致诚.黄家驷教授与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J].中国科技史料ꎬ1986ꎬ7:28.[5]罗致诚.日本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与近况[J].医疗器械ꎬ1981ꎬ3:45 ̄47.[6]陈明进.中国生物医学工程代表团访美㊁西德考察报告 人工肾部分[J].生物医学工程通讯ꎬ1981ꎬ1:10 ̄12.[7]钱民全ꎬ盛家宁.第1届中㊁日㊁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J].力学进展ꎬ1983ꎬ3:335ꎬ344.[8]俞跃庭.国际血液灌流及人工器官学术讨论会在天津召开[J].化学通报ꎬ1984ꎬ3:63.[9]黄文美ꎬ黄文昆.黄家驷传略[J].中国科技史料ꎬ1986ꎬ7:18 ̄26.新闻点击含糖饮料果汁可能会增加癌风险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Open)的一项观察性研究表明ꎬ含糖饮料(包括100%果汁)的消费与癌风险之间存在联系ꎮ研究人员认为ꎬ100%由水果制成的饮料ꎬ即使没有添加糖ꎬ也可能与癌风险有关ꎮ啮齿动物的一些研究表明ꎬ软饮料中添加的糖可以驱动癌的扩散并促进肿瘤的生长ꎮ现在ꎬ新的研究进一步发现高含糖饮料的摄入与癌之间存在关联ꎮ来自法国巴黎索邦市流行病学和统计研究中心的查塞拉斯(EloiChazelas)是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ꎮ他和研究小组调查了101257名42岁的法国成年人中含糖饮料的摄入量与各种癌之间的关系ꎮ研究人员从来自法国一项名为NutriNet ̄Sant的饮食健康追踪研究项目中获得核心数据ꎮ他们检查的饮料包括 加糖饮料 ꎬ如软饮料㊁糖浆㊁水果饮料㊁100%不加糖的果汁㊁牛奶含糖饮料㊁运动饮料和能量饮料ꎮ研究人员还考虑了人工增甜饮料ꎬ也就是说ꎬ 所有含有非营养甜味剂的饮料ꎬ如无糖软饮料㊁无糖糖浆和无糖牛奶饮料ꎮ研究人员使用24小时在线食物调查问卷ꎬ对3300种不同类型的食物和饮料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评估ꎮ此外ꎬ参与者的临床观察持续了9年ꎬ在这段时间里ꎬ研究人员研究了 总体㊁乳腺癌㊁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 的风险ꎮ查塞拉斯和他的同事解释了潜在的混杂因素ꎬ包括年龄㊁性别㊁教育程度㊁癌的遗传风险和生活方式因素ꎬ如吸烟行为和运动模式ꎮ在随访期间ꎬ2193人首次患上癌ꎬ平均59岁ꎮ其中乳腺癌693例ꎬ前列腺癌291例ꎬ结直肠癌166例ꎮ分析显示ꎬ每天摄入100mL含糖饮料ꎬ患癌的风险上升了18%ꎬ患乳腺癌的风险上升了22%ꎮ当研究人员分别分析了100%果汁的风险时ꎬ它们也提高了整体癌症和乳腺癌的风险ꎮ然而ꎬ研究发现与结直肠癌或前列腺癌没有联系ꎮ相比之下ꎬ减肥饮料并没有增加癌的风险ꎮ不过科学家们解释说ꎬ食用减肥饮料的人这样做的量很小ꎬ所以对这个结果须持谨慎态度ꎮ刘晓荻㊀译王㊀欣㊀编637。
天然来源免疫佐剂的研究进展
• 454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20年丨2月第43卷第6期丨nt J Biome(丨Eng. December 2020. Vo丨.43. No.6天然来源免疫佐剂的研究进展马兵邓博刘丹冷希岗刘兰霞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天津300192通信作者:冷希岗,Email:lengxgyky@;刘兰霞,Email:liulanxiabme@163.c.o m•综述.【摘要】随着人们对疫苗的不断研究和创新,免疫佐剂在疫苗的研发和制造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可从自然界中获取一些能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的物质,并制成佐剂应用于疫苗中,以此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力这些天然来源的免疫佐剂往往具有毒性低、稳定性高、价格低廉等优点,为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对一些已被发现和使用的天然来源的免疫佐剂进行综述,主要包括植物来源(皂苷、多糖、蜂胶)、动物来源(细胞因子、树突状细胞)和微生物来源(病毒、细菌)的免疫佐剂,论述它们的作用与临床应用进展【关键词】佐剂,免疫;疫苗;天然来源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87092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健康长寿先导科技专项(青年奖掖项目)(2019-RC-HL-015);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X程项目(CAMS-I2M-3-004)D0I: 10.3760/ 121382-20200604-00606Research progress in natural source immune adjuvant Ma Bing, Deng Bo. Liu Dan, Leng Xigang, Liu LanxiaInstitute oj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TianjinKey Laboratory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Tianjin 300192, ChinaCorrespondingauthors:LengXigang,Email:******************:Liu Lanxia, Email:********************【Abstract】With the contiiuious research an(l innovation of vaccines, imn仙adjuvants have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e of vaccines. Researchers ran oi)tain some substances thatcan enhance the body^s immune response from nature, and use them as adju\ants in vaccines, so as to improvethe immune efficacy of vaccines. These natural-derived immune adjuvants often have the advantages of low toxicity,high stability, and low price, which provide more possibilities for vaccin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some natural-derived immune adjuvants that have been discovered and used were reviewed, including plant sources (saponins, polysaccharides, propolis), animal sources (cytokines, dendritic cells) and mitT〇l)ial sources (vimses, bacteria). The role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these immune adjuvants were discussed.【Keywords】Adjuvants, immunologic; Vaccine; Natural sourceFund programs: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31870920);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Sciences Innovation Fund for Health and Longevity Pilot Project (Youth Award Program) (2019-RC-HL-015); Chinese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Innovation Fund for Medical Sciences (CAMS-I2M-3-004)DOI: 10.3760/ 121382-20200604-00606〇引言为阻止病原菌对机体的侵害,人们将病原微生 物及其代谢产物经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T程 等方法,制成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并 称之为疫苗。
探索生物医学工程的最新突破
探索生物医学工程的最新突破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正不断涌现出令人瞩目的新突破,为人类健康带来前所未有的希望。
从疾病的诊断到治疗,从医疗器械的创新到生物材料的研发,生物医学工程的每一个进步都在改变着我们的医疗保健方式。
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的革新是其中的一大亮点。
过去,传统的 X 射线、CT 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虽然为医疗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但在分辨率、准确性和对人体的潜在危害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诸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与MRI 融合的成像技术,能够更精确地检测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
这种融合成像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器官的结构,还能反映其代谢和功能状态,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也是一项重大突破。
CRISPRCas9 技术的出现,使得科学家能够对生物体的基因组进行精确的编辑。
这为治疗遗传性疾病带来了新的可能。
例如,通过修复导致镰状细胞贫血和地中海贫血等疾病的基因突变,有望从根本上治愈这些顽疾。
然而,基因编辑技术也面临着伦理和安全性的挑战,如何确保其合理、安全地应用于临床治疗,是当前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在医疗器械方面,微创手术器械的不断创新为患者带来了更小的创伤和更快的康复。
例如,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能够让医生通过控制台精确地操作机械臂进行手术,其高精度和灵活性使得复杂的手术变得更加安全和有效。
此外,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发展也让健康监测变得更加便捷。
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心率、血压、睡眠质量等生理指标,并将数据上传至云端,方便医生进行远程诊断和健康管理。
生物材料的研究也是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新型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如用于心脏支架的可降解聚合物和用于人工关节的耐磨陶瓷材料,正在不断改善医疗器械的性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发展使得利用生物材料构建人造器官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