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第二课时
课题2__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二课时
Mg Zn
Mg+2HCl=MgCl2+H2↑ Zn+2HCl=ZnCl2+H2↑
Fe
Zn+H2SO4=ZnSO4+H2↑ +2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氯化亚铁,浅绿色) (硫酸亚铁,浅绿色)
3.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如: 化学方程式 HCl+Fe2O3 H2SO4+Fe2O3 +3 +3 -1 Fe2O3+ 6 HCl= 2 FeCl3+ 3 H2O +3 +3 -2 Fe2O3+ 3H2SO4=Fe2(SO4)3+ 3 H2O (无色) (硫酸铁,黄色)
复习上节知识 课题2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构成的化合物。
3.中和反应的实质: H+ + OHH2O 酸中的H+和碱中的OH-反应生成水。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常用熟石灰) 2、处理工厂的废水H2SO4 + Ca(OH)2=CaSO4 + 2H2O 3、医药(中和胃酸3HCl + Al(OH)3= AlCl3 + 3H2O ) 制成含碱性物质的药水,防蚊虫叮咬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3粒,一日3次,空腹服用 [规格] [贮藏] 0.4g/粒
密封,置干燥阴凉处 [包装] 20粒/盒 两年
好药用心制造
[有效期]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 进行; ②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 7的土壤中生长; ③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注:正常雨水(含H2CO3)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 5.6];
课题2第二课时
教学课题: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2课时)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溶液酸碱度的定义,了解pH的变化范围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
2. 初步形成测定溶液pH的实验技能。
教学重点: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溶液酸碱度的涵义。
教学用具: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橘汁、白醋、氨水、牛奶、肥皂水、自来水、pH试纸等。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栏情境创设:回顾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情况,如果两种物质都是酸,能用指示剂分辨它们酸性的强弱关系吗?【演示实验】向两杯不同的酸溶液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一、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学生实验】用指示剂试验几种溶液的酸碱性:橘汁、白醋、稀盐酸、石灰水、氨水、肥皂水、蒸馏水等。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溶液的酸碱性可用指示剂试验。
现在我们一起来给溶液分分类:(教师引导)提问:橘汁、白醋、稀盐酸显酸性,那么哪种物质酸性强?石灰水、氨水和肥皂水显碱性,哪种物质碱性强?讲解: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简称酸碱度。
溶液酸碱度常用pH表示。
提问:那pH与溶液酸碱性是什么关系呢?投影: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点拨:pH是一数值,范围是0~14之间。
二、pH的测定方法讲解: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
展示:pH试纸提示:pH试纸显黄色,测定范围是0~14之间,且为整数值。
【实验演示】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提问:(1)能否将pH试纸伸入待测溶液中?(2)能否将试纸预先用蒸馏水润湿?【活动与探究】用pH试纸测定一些溶液的pH提问: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究竟有什么用呢?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小组合作并记录实验现象。
酸性溶液学生:中性溶液碱性溶液学生:讨论。
学生:理解酸碱度的含义。
学生总结:1. pH<7溶液显酸性,愈小酸性愈强;2. pH=7溶液显中性;3. pH>7溶液显碱性,愈大碱性愈强。
学生:观察pH试纸。
学生:讨论,不能,会污染待测溶液等。
课题2 元素(第二课时)
4、相对原子质量;
5、元素分类 个横行, 18 个纵 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 周期 ,每一个纵 行叫做一个 族 (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 成一个 族 )。 8、用“=”“>”和“<”填空,正确表 示下列各数在原子中的关系。
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
= 核外电子数
课本 P77 第1题、第2题
如果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 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1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H表示 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Fe表示 铁元素;一个铁原子
如何表示几个原子?
在元素符号前写上相应的系 数(不再具有宏观的意义)
例:H表示:氢元素(宏观)、一 个氢原子(微观) 2H表示:两个氢原子
A.一种化合物
C.化合物与单质的混合物 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B.一种单质
D.即可能是单质,也
3、二氧化碳由 氧元素、碳元素 组成 4、二氧化碳由 二氧化碳分子 构成 5、二氧化碳分子由 碳原子、氧原子 构成。 6、判断正误: (1)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说明氧化汞 中含有氧分子。( 错 ) (2)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构成 的。( 错 ) (3)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两种单质组成的 (错 )
注意:
要表示多个原子时,原子的数目应写在元素 符号的正前方如要表示两个镁原子,应写为 “2Mg”,但此时该符号就不再表示元素概 念了,不能说成两个Mg元素,因为元素只能 讲种类,不能讲个数
例如:
“2H”表示: 两个氢原子 “3C”表示: 三个碳原子 “8Na”表示: 8个钠原子
练习: 1、说说下列符号的意义 O : 氧元素或一个氧原子 2H: 2个氢原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2、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重点】核外电子的排布。
【难点】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方法】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学过程】一、预习自学探究新知认真阅读课本54页1-3自然段。
观察图3-10和3-11,3分钟后完成下列问题:问题一:原子中核外电子运动有的特点?电子在原子中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
问题二:原子中核外电子排布有的特点?排布,由里向外分别为一、二、三……七层。
问题三:怎样表示原子的结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意义?怎样画原子的结构图?二、小组合作相互研讨观察课本第54页图3-12,4分钟后,完成下列问题:问题四: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规律?①原子的第一层最多排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个)。
②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排满第层个电子,再排第二层,排满第二层个电子,再排第层.(先排层,后排层)问题五:各类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点?结论:原子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三、交流展示巩固知识四、反馈测评强化知识(1)、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1、比镁原子少1个质子的原子;2、原子核只有1个质子的原子;3、核电荷数为18的原子;(2)、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第二层电子数是第一层与第三层电子数之和的2倍,则该元素是什么元素?(3)具有下列核电荷数的原子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A、11B、7C、18D、14五、归纳总结知识拓展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主要有哪些?知识间存在哪些联系?六、作业布置:第57页第1题。
课题二第二课时核外电子排布
第2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蚂蚁
体育场(原子)
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体育场,那么原子核只相当 于体育场中的一只蚂蚁。可见:原子核很小,原 子核外面的空间很大,电子在里面作高速运动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没有 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
【思考】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它
[例1]六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1)A、B、C、D、E、F共表示 元素。 (2)表示原子的粒子是 下同)。 (3)表示离子的粒子是 ACF BDE
四
种 (填序号, 。
[例2]铜是由 铜元素 组成 铜原子 构成的;水 的,由 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由 水分子 构成的;氯化钠 是由 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的, 由 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1)“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 1 ”,可省略。 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约为:1 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质子数 1 6 8 中子数 0 6 8 核外电子数 1 6 8 相对原子质量 1 12 16
B
4、“嫦蛾一号”的任务之一是探测月球上的氦-3资源, He-3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
x ,图中x为(
B
)。
A.1
B. 2
C. 3
D. 4
5、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化学性
质最稳定的是(
+10
A
A )。
+12 2 8 2
C
2 8
+11 2 8 1
B
+17 2 8 7
第五单元 课题2 化学方程式(第二课时)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
点燃
C + O2
CO2
观
2 C + O2 点燃 2 CO
察 法
通电
2 H2O
2 H2 + O2↑
这种方法对一些简单的方程式很有效,凑数进行配平。
最小公倍数法 化学方程式中两边原子个数差异 较大时,可以采用最小公倍数法 配平。使式子两边原子的数目相 等,再观察配平。
最小公倍数法
点燃
P + O2
P2O5
2Hg+O2↑ ,该反
(2) 燃 料 丙 烷 (C3H8) 完 全 燃 烧 , 生 成 二 氧 化 碳 和 水 : __C_3_H__8+_5_O__2__点__燃___3_C_O__2+_4__H_2_O___。
课堂小结
化学方 程式的
配平
配平原理 配平方法
观察法 最小公倍数法
奇数配偶法 设1法
随堂练习
典例1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4 CO+
1
高温 Fe3O4 ═══
3
Fe+
4
CO2
(2)
2
点燃 CH3OH+ 3 O2 ═══
2
CO2+ 4 H2O
(3) 2 Al+ 6 HCl═══ 2 AlCl3+ 3 H2↑
典例2 根据信息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回答问题。
(1)氧化汞受热分解: 2HgO 应的基本类型是__分__解__反__应____。
新知探究 知识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的概述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
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各元素 原子的数目相等。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学习目标1、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通过“置换”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
3、发展学生敢于置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二、学习任务刷基础1.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述了金、铜、铁、锌等金属的开采和冶炼方法,记述的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金B.铜C.铁D.锌2.(2018湖南衡阳中考)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和Z溶解并产生气体,Y无变化;如果把X放入Z的盐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的表面有Z析出。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A.X>Y>ZB.Y>Z>XC.X>Z>YD.Z>X>Y3.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性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不会发生的是( )A.Zn+Sn(NO3)2Zn(NO3)2+SnB.Sn+2HCl SnCl2+H2↑C.Sn+2AgNO3Sn(NO3)2+2AgD.Sn+MgSO4SnSO4+Mg4.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A.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B.银的导电性强于铜C.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D.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5.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X>Y>ZB.X>Z>YC.Y>Z>XD.Z>Y>X拔高题★6.已知:2Fe(NO3)3+Cu2Fe(NO3)2+Cu(NO3)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核的结构,掌握质子、中子的组成和性质。
2.理解原子核的结合能概念,认识核反应中能量的释放与吸收。
3.能够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等。
4.学会使用粒子模型来表示原子核及其组成粒子,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培养学生直观认识原子核结构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原子核结合能的概念及其在核反应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分工合作,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原子核结构、结合能的概念及其在核反应中的作用。
3.使学生认识到原子结构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价值认识。
4.通过对核能利用的讨论,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原子核结构模型,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原子核及其组成粒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在上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如原子核和电子等。本课时将继续深入探讨原子核的结构,包括质子、中子以及原子核的结合能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实验环节,我将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
准备收集气体
步骤3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和一 瓶呼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
现象 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 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 灭 结论 空气中氧气含量较 多,呼出的气体含 量很少
步骤4
取两个集气瓶,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 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
现 空气瓶中石灰水无明显变 象 化,呼出的气体中石灰水 变浑浊 结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 论 少,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 碳含量较多
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 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方案三:
吹气
吸气
澄清的石灰水
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
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 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人呼吸
方案四:
吸气 澄 清 的 石 灰 水 呼气
吸气
呼气
澄清的石灰水
吸气:左手捏胶 皮管,右手松开。 呼气:右手捏胶 皮管,左手松开。
2、氧气可以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木 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步骤1
收集两瓶空气样品。
步骤2
用排水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
①用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好 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 ③将软管插入集气瓶口,向集气瓶缓缓吹气,直到集 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④在水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 放在实验桌上
、 复习提问
外焰 、 内焰 、 焰心 三层, 1.蜡烛火焰分: 外焰 温度最高,焰心 温度最低。 2.如何操作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壁 上有水珠出现,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3.如何操作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二课时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已知反应共性的归纳总结,初步建立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
并能对已学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氧化反应的理解。
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归纳法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知识,写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自学合作交流: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氧气的性质,请完成课本P35页讨论12.[提问]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化学反应的种类繁多,为了便于研究,人们把它们分门别类,从上述反应表达式可看出生成物的种类都是多少种?(寻找共同点)3.请学生总结化合反应的概念。
4.提问:在这三个反应中都有一种共同的物质出现,是什么呢?教师点拨提高升华:1、写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特点:多变一提醒学生注意:化合反应不仅仅是对两种物质而言,也可以是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板书】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是的,这三个反应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我们把这种反应称作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的生成物都是氧化物,如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等,这说明氧气具有氧化性,是一种氧化剂【板书】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提问]该定义中提到物质与氧的反应,那么在反应中氧气应做为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应写在文字表达式的哪一边?[设疑]写出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板书】石蜡+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引导]此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为什么?此反应是否为氧化反应?为什么?化合反应是否一定是氧化反应?[小结]氧气在以上氧化反应中提供氧,使其它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因此氧气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学设计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二课时实验室化学试剂取用规则及操作方法【过渡】了解了实验室化学试剂取用规则,我们知道了在取用化学试剂时需要注意的事项,那具体我们怎么操作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怎么取用固体的试剂吧!【板书】2.固体试剂的取用【问题1】回忆图中容器的名称及用途,思考大理石应该存放在哪个容器中?【学生1】集气瓶,装气体试剂的;广口瓶,装固体试剂的;细口瓶,装液体试剂的。
【学生2】大理石是固体,应该放在广口瓶中。
【问题2】下列是常用的固体试剂,观察其外形,你有什么发现?【学生3】不同的固体试剂有不同的形态,有粉末状、块状、颗粒状、晶体状的。
【总结】大家都观察得非常仔细,不同形态的试剂我们要对应选择不同的仪器取用,这样可以提高我们取用的效率,像块状和较大颗粒状的试剂我们用镊子取用,而粉末状或小颗粒试剂我们则用药匙或纸槽(纸折叠而成)来取用。
【过渡】用不同的仪器取用不同状态的试剂时怎么操作呢?【板书】1.密度较大的块状或较大颗粒状试剂的取用【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思考:如何操作以免试管破裂?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试剂或较大颗粒状试剂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试剂或较大颗粒状试剂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板书】步骤要点:一横二放三慢竖【学生练习】学生练习,同组互助,教师指导。
【板书】2.粉末状或小颗粒试剂的取用【教师讲解并演示】学生观察思考:怎样操作以免试剂沾附在试管壁上?所用仪器:药匙或纸槽。
步骤:先把试管斜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试剂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试剂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试剂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注: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板书】步骤要点:一斜二送三竖立【学生练习】学生练习,同组互助,教师指导。
【教师演示或实验视频】实验1-3(1)取少量块状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备用。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 离子
• 1.粒子中表示带2个正电荷阳离子的是 (
+10
28 +11
C
)
28
+12
28
+13 28 D (D)
A
B
C
• 2.一种原子变成离子时
A.一定失去电子 C.电子层一定变化 B.一定得到电子 D.得失电子都可能
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D)
+11
28
+8
26
+12
28
+8 D
28
二、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1、原 子 的 实 际 质 量
一 个 碳 原 子 的 质 量:
1.993×10-2 6 千 克
0.000000000000000 00 000000001993 千 克
原子质量的数值太小,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
2、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⑴ 定 义: 以 一 种 碳 原 子 质 量 的1/12作 为 标
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碳-12原子质量×1/12 实 质: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是 一 个 比 值, 其国际单位为一。
这种碳原子叫做碳12,每个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 个中子,它的质量的1/12等于1.66x10-27kg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但
在课本62页找出52页表3-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与质 子 数 和 中 子 数 的 关 系: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 离 子:带电的原子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
Na Al s 2- Cl -
+
3+
课题二溶解度课件第2课时
(1)
等量的植物油
(2)
较多的蔗糖
较少的熟石灰
10ml水
10ml汽油
10ml水
10ml水
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 关。且受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影响。
一、物质的溶解性 (2) (1) 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 等量的植物油 较多的蔗糖 较少的熟石灰 力叫做溶解性。
10ml水
10ml汽油
练习: 0.01g
.
.
.
度 溶 200 解 180 g
170
160 150 190
/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 度
. .
硝 酸 钾
140
/
℃ 溶 解 度 /g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30 120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90 100
.
70 80
硼酸
温度/℃
60
度 溶 200 解 180 g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190
/
小结
3、面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点: 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 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 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 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 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 剩余。 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 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 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 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 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 一定量的溶剂。
课题2 氧气(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堂随笔
课题2氧气(两课时)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氧气的性质
[讨论]上述几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引导学生从生成物和反应物组成的角度分析,突出有没有新物质生成的特征)
[小结]从生成物和反应物组成的角度分析,上述三个反应都生成了反应前所没有的物质,即新物质,在化学上把这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本节课我们就来介绍这一类化学反应。
[补充]缓慢氧化也具有非常有用的一面,缓慢氧化产生的热,有时可以加以利用,例如在界本身就存在的吗?
[讲解]化学反应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化学反应既可以提炼出自然界原来存在的物质,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如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又可以制造出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物质,来丰富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如塑料、化肥、合成纤维、纳米材料等。总之,化学的发展促使了我们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复习]:化学反应的概念,举出生活中有哪些都属于化学反应?
例如①煤炭燃烧②蜡烛燃烧③钢铁生锈④食物腐烂
[小结]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许多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刚才大家举的一些例子就是。再如:木材制成纸张,用石油产品制成衣料,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制成氨气,呼吸作用等都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就是生成新物质。
教学内容
课堂随笔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和理解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氧化物概念。
[布置作业]习题5、6
[课外作业]搜集身边所见到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缓慢氧化的例子,逐渐体会化学的重要作用。
板书设计
二、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课时 金属活动性顺序 答案
1.“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在这五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金B.银C.铜D.铁【解答】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Au、Ag、Cu、Fe、Sn五种金属中铁的位置最靠前,其金属活动性最强,所以D正确.故选D.2.如图所示反应,有关说法的错误的是()A.铝丝需要砂纸打磨B.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C.金属活动性强弱:Al>Cu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uSO4═Cu+AlSO4【解答】解:A、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铝丝需要砂纸打磨,除去薄膜的氧化铝薄膜,故选项说法正确.B、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溶液和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故选项说法正确.C、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Al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故选项说法正确.D、该化学方程式硫酸铝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3Cu+Al2(SO4)3,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3.下面四种金属中,有一种金属能与其余三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则该金属是()A.Ag B.Cu C.Al D.Zn【解答】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则可知:Al>Zn>Cu>Ag,又因为:“其中一种金属能与其它三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则可知它为金属活动性最强的金属铝.所以,C 正确,A、B、D错误.故选C.4.如图是X、Y、Z、W四种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状况的示意图,据此判断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A.X B.Y C.Z D.W【解答】解:根据漫画中,四种金属的表现可知:Z的最活泼,X次之,W再次之,Y最稳定.故选:B.5.钛铁合金是生产链条钢、锚链钢等的重要原料,如果要比较钛(Ti)和铁的金属活动顺序,以下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A.查阅初中化学课本上的金属活动顺序表B.利用金属钛和FeCl2溶液进行实验C.利用金属铁和TiSO4溶液进行实验D.利用金属钛、金属铁与稀硫酸进行实验【解答】解:A、初中化学课本上的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不包含钛,故选项方法不能达到目的.B、利用金属钛和FeCl2溶液进行实验,根据反应是否能发生,能比较钛和铁的金属活动顺序,故选项方法能达到目的.C、利用金属铁和TiSO4溶液进行实验,根据反应是否能发生,能比较钛和铁的金属活动顺序,故选项方法能达到目的.D、利用金属钛、金属铁与稀硫酸进行实验,根据反应是否能发生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能比较钛和铁的金属活动顺序,故选项方法能达到目的.故选:A.6.为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下列试剂可以选用的是()A.ZnSO4溶液B.稀盐酸C.AgNO3溶液D.CuSO4溶液【解答】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银都在锌的后面,不能与硫酸锌反应,不能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顺序,此方案不可行;B、试剂中铜、银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无法比较金属铜与银的活泼性的大小,此方案不可行;C、试剂中锌、铜都能与AgNO3溶液反应,无法比较金属锌与铜的活泼性的大小,此方案不可行.D、锌可以置换CuSO4溶液中的铜而出现红色固体,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银和CuSO4溶液不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可行;故选D.7.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同种试剂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试剂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A.蒸馏水B.硫酸钠溶液C.稀硫酸D.氢氧化钠溶液【解答】解:A、铁丝、铜丝在蒸馏水中能生锈,但所需时间较长,不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B、铁丝、铜丝均不与硫酸钠溶液反应,不能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C、铁丝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正确.D、铁丝、铜丝均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故选:C.8.现有甲、乙、丙、丁甲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相同的稀硫酸中,只有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甲产生气泡较快;再把丙和丁投入相同的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丁没变化.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丙>乙>丁>甲 B.丁>乙>丙>甲 C.甲>乙>丙>丁 D.乙>甲>丁>丙【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甲、乙、丙、丁四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只有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甲产生气泡较快,可推出甲的活泼性大于乙,且都大于丙、丁;由再把丙和丁投入相同的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丁没变化,说明了丙的活泼性大于丁.由此可得出甲、乙、丙、丁四种的金属的活泼性大小是:甲>乙>丙>丁.所以C 正确,A、B、D错误.故选C.9.我国早在古代,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意思是可溶性铜的化合物与铁发生反应,得到单质铜.例如:CuSO4+Fe═Cu+FeSO4.(1)Cu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其溶液颜色为蓝色.(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3)除去ZnSO4溶液中少量CuSO4杂质,下列试剂中最好的是DA.NaOH溶液B.Fe C.CuO D.Zn.【解答】解:(1)在硫酸铜中,铜显示+2价,氧显示﹣2价,所以硫元素显示+6价,硫酸铜溶液显蓝色;(2)通过分析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反应原理,可知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满足置换反应的条件,所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3)除杂原则是:除去杂质,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除去ZnSO4溶液中少量CuSO4杂质是加入过量的锌粉,故选:D.故答案为:(1)+6,蓝色;(2)置换反应;(3)D.10.现有a、b、c三种金属,a、b分别与稀硫酸,c的硝酸盐溶液作用的现象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所给的实验结果,判断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c、b、a B.a、b、c C.b、a、c D.a、c、b【解答】解:由题意可知,a与稀硫酸中不反应,b在稀硫酸中溶解并放出气体,说明a排在氢之后,b排在氢之前;a和b在c的硝酸盐溶液中都能置换出c,说明a和b都在c之前,综合分析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b、a、c,所以,C正确,A、B、D都不正确.故选C.11.化学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C.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D.实验甲中的CuSO4改为CuCl2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解答】解:A、由实验甲将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会有红色物质出现,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故正确;B、由实验乙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会有银白色物质出现,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故正确;C、由实验甲将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无变化,同样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所以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故正确;D、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实验甲中的CuSO4改为CuCl2能完成本实验探究,故错误;故选:D.12.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一定不会发生的是()A.Mg+Sn(NO3)2═Mg(NO3)2+Sn B.Sn+H2SO4═SnSO4+H2↑C.Sn+Hg(NO3)2═Sn(NO3)2+Hg D.Sn+ZnSO4═SnSO4+Zn【解答】解:A、因为镁位于铁的前面,锡(Sn)位于铁的后面,所以锡(Sn)位于镁的后面,故A能发生反应;B、因为锡(Sn)位于铁和铜之间,如果锡位于氢的前面,就能与酸反应,故B 能发生反应;C、因为锡(Sn)位于铁和铜之间,汞位于铜的后面,所以锡位于汞的前面,故C能发生反应;D、由于锌位于铁的前面,锡(Sn)位于铁的后面,所以锡不能置换硫酸锌中的锌,故D不能发生反应.故选D.13.小军欲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做了如下实验:①把X和Y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表面产生大量气泡,Y表面无现象;②把Y放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Z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X>Y>Z B.Z>Y>X C.Y>X>Z D.X>Z>Y【解答】解:由题意可知,①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表面产生大量气泡,Y表面无现象,说明X在氢前,Y在氢后;②把Y放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Z析出,说明了Y排在Z的前边,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Y>Z.所以A正确.故选A.14.金属M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2AgNO3=M(NO3)2+2A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金属M可能是铝C.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D.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改变【解答】解:A、该反应有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正确;B、如果M是铝,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铝,由于硝酸根﹣1价,铝+3价,所以硝酸铝写为:Al(NO3)3,图示中M是+2价,所以M不能是铝,故说法错误;C、由于金属M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M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故说法正确;D、反应前M是单质化合价为0,反应后生成了M(NO3)2M的化合价是+2价,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D说法正确.答案:B.15.金属及其金属制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1)铜锌合金的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市场上一些不法分子以假乱真,祸害百姓.利用简单的化学知识,将其放入稀盐酸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即可鉴别其真伪.(2)铝、铁、银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三种金属.对Al、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能达到目的一组试剂是②(填序号)①Ag、FeCl2溶液、AlCl3溶液②Fe、AlCl3溶液、AgNO3溶液③Ag、Fe、AlCl3溶液.【解答】解:(1)将其放入稀盐酸中,如果不产生气泡,说明是金,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是铜锌合金.故填:气泡.(2)①把Ag分别伸入FeCl2溶液、AlCl3溶液中时,都无明显现象,说明银不如铁和铝活泼,但是无法确定铝和铁的活泼性;②把Fe分别伸入AlCl3溶液、AgNO3溶液中时,铁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固体的是硝酸银溶液,说明铁比银活泼,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铝溶液,说明铁不如铝活泼;③把Ag、Fe分别伸入AlCl3溶液中时,都是无明显现象,说明铝最活泼,无法确定银和铁的活泼性;由以上分析可知,能达到目的一组试剂是Fe、AlCl3溶液、AgNO3溶液.故选:②.16.某废液中含有硫酸锌、硫酸镍(NiSO4)、硫酸铜和硫酸,初三化学兴趣小组欲从中回收铜和硫酸锌晶体.老师给出信息:硫酸镍溶液呈绿色,硫酸锌溶液呈无色.(1)为探究镍的金属活动性,同学们做了以下两个实验:①将镍丝(Ni)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②将镍丝(Ni)插入硫酸锌溶液中,观察到镍丝上无固体附着物,溶液颜色仍为无色.请根据实验结果,把锌、铜、镍的元素符号填在图1的相应格中:(2)同学们按照实验目的设计了如图2实验方案,请你协助完成方案:①实验操作Ⅰ和Ⅱ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②X是Zn,M是H2SO,固体Y中含有Cu和Ni.写出X与废水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Zn+CuSO4═ZnSO4+Cu.【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由于将镍丝(Ni)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镍在氢前;将镍丝(Ni)插入硫酸锌溶液中,观察到镍丝上无固体附着物,溶液颜色没有发生变化,说明镍的活动性比锌弱,金属的活动顺序是:Zn Ni (H)Cu;所以填图如下:(2)①由于实验操作Ⅰ把固体混合物和硫酸锌溶液分开,因此操作Ⅰ是过滤,而实验操作Ⅱ是从硫酸锌溶液中得到硫酸锌晶体,因此操作Ⅱ是蒸发结晶,故两个操作中都会用到玻璃棒.②从图中不难看出,在废水中加入足量的金属X得到的是硫酸锌溶液,说明加入的X应是金属锌,由于锌可以和废水中的硫酸镍、硫酸铜、硫酸反应,过滤后得到的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镍、铜,可能还混有过量的锌.由于铜在氢后,不和稀酸反应,而镍和锌都可以和稀酸反应,因此溶液M应是稀硫酸或稀盐酸;锌与废水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Zn+CuSO4═ZnSO4+Cu,(Zn+NiSO4═ZnSO4+Ni.故答为:(1)Zn Ni (H)Cu;(2)①玻璃棒;②Zn,H2SO4,Cu和Ni,Zn+CuSO4═ZnSO4+Cu (Zn+NiSO4═ZnSO4+Ni).。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二课时)
A
B
C
D
解析: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于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
伸入其中,更不能接触试管壁。
2.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 初次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 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1mL,则该学生实际倒 出液体的体积( B )
A.小于8mL B.大于8mL C.等于8mL D.无法判断
取用化学试剂时需要注意“三不”原则。
节约试剂 规定取用试剂的量时,按规定取用; 未规定取用试剂的量时,注意节约试剂。
固体试剂铺满 试管底部
液体试剂取 1~2 mL
处理规则
不能放回原瓶
对于实验时剩余的试剂
不能随意丢弃 不能拿出实验室
要放入指定容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观察下列试剂状态和所用试剂瓶,你有什么发现?
蒸馏水
双氧水
硫酸铜 碳酸钠
蒸馏水
双氧水
硫酸铜 碳酸钠
细口瓶盛放 液体试剂
广口瓶盛放 固体试剂
下列是常用的固体试剂,观察其外形,你有什么发现? 大理石 金属锌粒 碳酸钠 硫酸铜
大理石 金属锌粒 碳酸钠 硫酸铜
块状
较大颗粒 粉末状
晶体
块状固体试剂的取用
粉末状固体试剂的取用
形状
选用仪器
块状或 镊子
较大颗粒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一单元 课题2
第2课时 九上化学 RJ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试剂的取用规则,学会粉末状固体和块状 固体的取用方法; 2.学会用量筒、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试剂的方法以及倾 倒液体试剂的操作。
课堂导入
做实验时我们不能把整瓶试剂直接拿来使用,那么装 在试剂瓶中的试剂怎么取出来呢?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二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能认识酒精灯、给物质加热、仪器装置的连接、玻璃仪器的洗涤的基本实验操作2.能独立或与同伴合作进行简单实验操作并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
3.通过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使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仪器装置的连接和洗涤玻璃仪器等操作;2.认识化学学习的特点。
教学难点:1.气密性检验的方法。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题内容的特点,采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观察相结合,实验操作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试管、酒精灯、导管、试管架、试管夹、橡胶塞、胶皮管等教学过程【情境创设】上节课我们已经走进化学实验室,学习了部分仪器的使用和化学试剂的取用,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
在化学实验中常用到加热操作,那么如何给物质加热呢?【活动一】物质的加热[过渡]生活中有很多加热的方法,例如柴火加热、天然气加热、电加热、微波加热等,而酒精灯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加热仪器,我们先来了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1.酒精灯的使用教师活动1.展示酒精灯2.介绍酒精灯的构造3.演示点燃酒精灯的操作过程4.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于火焰中,观察火柴梗的变化。
5.归纳总结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如何加热试管中的液体?2.给物质加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1.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过程2.归纳总结给液体加热时操作注意事项(1)试管外壁应该干燥,试管内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2)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套上、取下,夹在距试管口1/4-1/3处,加热时,手指不要放短柄上;(3)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约45 角,以增大受热面积;(4)加热时,应先夹住试管在酒精灯的外焰来回移动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固定加热,不要使试管底部接触到灯芯,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炸裂;1.阅读课本19页,说明加热试管内的液体应注意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时第2课时
主备人执教人编号52
教学目标1、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批注一、预习导学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例如,由于酸雨等原因,导致一些地区的土壤变成
酸性,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可将适量的加入土壤来降低土壤
酸性。
(2)处理工厂废水。
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可以用进
行处理;印染厂的废水呈碱性,可加入进行中和。
(3)用于医药。
例如,胃酸过多,可以服用某些含有的药物,
如等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被蚊虫(能分泌出蚁酸)叮咬时,皮肤肿痛,可以涂一些含有的
物质,如、、等。
能不能涂氢
氧化钠溶液或石灰水?原因是
二、课堂探究
【交流讨论】
1、皮蛋味涩,如何做可以除去涩味,亲自动手试试看。
2、被蚊虫叮咬处肿成大包,这是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
而使皮肤肿痛,涂一些碱性物质的药水可减轻痛痒,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还可用什么物质?
3、盐酸可以将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份是氢氧化镁和碳酸
钙)除去,原理是什么?
4、早晨空腹时,为什么要少吃苹果(或酸性食物)?凉胃后医生建议吃的药丸主要药物应该是酸性还是碱性?治疗胃病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三、达标检测
1、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说明:写出上面4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下列物质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Fe
2O
3
B、CaCO
3
C、NaOH溶液
D、Zn
3、据报道,陕西汉中市区,一辆运输浓盐酸的车辆发生事故,导致酸液泄露闹市,经喷水和撒石灰处理后,排出了险情。
下列对喷水和撒石灰做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喷水可以减少浓盐酸挥发
B、喷水可以降低盐酸酸性
C、撒石灰是为了消除盐酸污染
D、喷水是为了尽快把盐酸冲进下水道
4、某地有间大型火力发电厂(燃烧煤发电),排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其方程式为_________,这种气体会形成酸雨,造成土壤酸化,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为了减小土壤的酸性,可在土壤中加入适量
________,以中和酸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
5、查得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有大量NaOH,若直接排入河流会造成水体污染,应怎样处理此工厂中的废水?写出你的想法,并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6、人的胃酸过多,会造成消化不良或是胃痛,此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某些碱性物质,如_______或________,以中和过多的胃酸,写出它们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胃穿孔,则不宜用__________方法(填第一种或是第二种)
四、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