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①微雨里,建业②暮钟时。漠漠③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④深不见,浦树⑤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⑥。

(注)①楚江:长江。②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③漠漠:水气密布的样子。④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⑤浦树:水边的树。⑥散丝;雨丝。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是一首充满着诗情画意的送别诗,首联“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了白水的动态,虽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B.甲诗颈联两句对仗很工整,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飘忽隐喻游子漂泊不定,落日缓缓隐喻故人依依惜别之情,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了游子意、故人情。

C.乙诗是一首暮雨中的送别诗。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D.乙诗颈联写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境界开朗,写出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

2.乙诗的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漠漠帆来重”一句中“重”字的表达效果。

3.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尾联抒情方式的不同之处。

【答案】

1.D

2.重,沉重。既写出了船帆为雨所湿显得重而滞的实景,又表现了惜别时的沉重心情,情景交融,渲染了深深的离愁别恨。

3.李诗结尾借助自己和友人挥手分别,两匹马似有无限不舍之情而萧萧长鸣的动人场景,间接传达出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韦诗尾联直抒胸臆,无限的离愁别绪使泪水和雨丝交融在一起沾湿衣襟。

【解析】

1.D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乙诗颈联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氛围,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界迷蒙,极为邈远。此情此景更是诗人心中之感受,表达出对友人的怀恋和担忧。2.本题考查对诗歌句子的赏析能力,考生作答时,可以从语言、表达技巧、情感抒发等角度考虑。诗歌的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两句意思是“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

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由此可见,这“迟”、“重”二字用意精深,化动为静,写出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的情形,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借这景物描写来表现离别之时心情的沉重与不舍。同时,作者还用“漠漠”“冥冥”这两个叠词来渲染昏暗沉重的氛围,来烘托出自己沉重的心境。考生作答时,要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进行赏析,并分点作答。

3.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抒情方式的鉴赏能力,采用的是两首诗对比鉴赏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指定诗句,分别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对比得出答案。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送友人》尾联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意思是此刻挥手离去,我耳边只听到离群之马的哀鸣,采用的是间接抒情的方式。诗人没有直接写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而是借助两匹马之间的依依不舍表达自己与友人的不舍。“《赋得暮雨送李胄》尾联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意思是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情无限”,泪水“沾襟”,直接

抒发出自己无限的离愁别绪。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重,晓驾炭车辗冰。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这首诗是白居易因“宫市”低价强购货物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B.诗人用“两鬓苍苍”突出人物的老迈,用“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复杂的工序。

C.加横线的句子采用设问的修辞,一问一答,通过叙写卖炭翁愿望的卑微,巧妙地表现出其生活的贫困。

D.“惜不得”富有表现力,生动地描绘出老人炭被夺走,尽管可惜却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

(2)展开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波浪线句子呈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2)示例:夜里,天空飘起纷纷扬扬的雪花,城外的积雪足足有一尺来厚。一大早,老翁就驾着牛拉的炭车碾轧着冰冻的车辙,吱吱呀呀地往集市上赶去。

【解析】

【详解】

(1)ACD.正确。B.有误,用“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故选:B。(2)本题考查再现诗中画面。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

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加入适当的细节描写来再现画面即可。

【点睛】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菩萨蛮

舒亶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①,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注:①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1.赏析“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的表达效果。。

2.“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画船上的船夫捶着鼓催促着你启程,在高楼上我端着酒想把你留住。该句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把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景映衬得十分强烈,突出强调了作者与好友的深厚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2.从将别想到别后,笔意拓展,以问句结尾,表达了作者与好友的深厚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寄托了重逢的希望,情深意长。

【解析】

1.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诗句“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把船夫捶鼓催促启程和朋友把酒挽留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地表达了作者与好友之间的深情厚意和依依惜别之情。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诗句“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的意思是:今天这酒杯空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同饮!叙写的是情景和思忖的结合。将送别之人心中的不舍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抒发了词人希望再与君重逢的迫切愿望。据此理解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