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旅次朔方刘皂客舍并州①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释:①并州:地名,诗人长期客居并州。
1.简要分析“客舍并州已十霜”中“霜”字的妙处。
2.本诗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说说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答案】1.“霜”,本义是露所凝聚的冰珠,这里的含义是“年”。
这里给人以凄凉之感,表现出诗人人生的酸楚。
2.诗人的感情复杂,表现的情感有:诗人久居并州,思念家乡;一旦回乡,又觉得舍不得久居之地;感慨命运对人的追弄,让人惆怅不已,又无可奈何。
【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
句中的“霜”在诗中的含义是“年”,给人以凄凉之感,表现出诗人人生的酸楚,这种意象更富有凄凉、酸楚之感,更易于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
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诗的前半写久客他乡的思乡之情。
十年是一个很久的时间,十年积累起的乡愁,对于旅人来说,显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每天每夜,无时无刻不想回去。
可是由于在并州住了十年,不知不觉地对并州也同样有了感情,它已经成为诗人心中第二故乡,所以当再渡桑乾,而回头望着愈去愈远的并州时,怀念并州的情绪竟出人意外地涌上心头,从而形成了另外一个沉重的负担。
这两种感情,让诗人不觉感慨命运的追弄,惆怅不已又无可奈何。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语文分类汇编--诗歌赏析题 docx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语文分类汇编--诗歌赏析题(129套题)2019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真题(三)古诗词赏析(共1题,6分)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6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21.(1)D(3分。
诗中没有表达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2)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3分)(2)示例:赞同。
①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即“以声写静”;②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
(答出一个方面即可,联系“弹琴”“长啸”作分析2分;答出“烘托”或“反衬”1分;仅答“赞同”或“不赞同”不得分)2019年湖北省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2019年湖北省荆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二、阅读(4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5分)题大庾岭北驿①【唐】宋之问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③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④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⑤头梅。
【注】①驿:驿站。
②阳月:农历十月。
③殊:实。
④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
⑤陇:此处指大庾岭,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
(1)这首诗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请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唐)刘禹锡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1.说说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2.试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案】1.以动衬静,以鹊噪,蝶飞的动景烘托晚禾秋草的静景,突出送别环境的寂静。
2.照应诗题,表明全诗主旨;呼应首句,点明送客地点;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依依惜别之情【解析】1.考查颈联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两句,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鹊噪衬托禾地之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
当然,也可答视听结合(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远近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
2.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又一骑驿马急驰而来,在驿站旁的树荫下打住。
驿使下马奔站内交差去了,留下驿马因疲惫而长一声短一声的嘶鸣。
这些传送重要急件的驿使,身背公文袋,不论烈日、寒风,还是大雨、冰雪的天气,不分昼夜,快马加鞭,飞奔在尘土飞扬的驿道上。
从结构上看:此句照应诗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呼应首句“候吏立沙际”。
从内容上看:点明送客地点,表明全诗主旨。
从表现手法上讲: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渲染)依依惜别之情。
2.阅读下面(甲)(乙)两首诗词,完成各题。
(甲)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①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②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①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
②舴艋(zé měng):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乙)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赏析》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赏析》1.(2019*天津)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拾当的一项是()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山随平打尽”一句中,“随尽”两个字,让铮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顼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宠,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杆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靖。
【分析】本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奇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现感,后以思念作结。
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牡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答】ABC.正确:D.有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二不说白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
诗人间接抒发了白己的思乡之情。
故选:D。
【点评】这首苛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商远,风格雄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遥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牡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2.(2019•泪博)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荃赏有误的一项()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白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铀二乔。
A.这是一首咏史诗。
苛中的“前朝二指东汉末年的成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曾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由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分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曾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常州4.阅读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绝句,完成题目。
宴词柳堤春水绿悠悠,畎①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②,桃溪浅处不胜。
【注释】①畎:quǎn,田间小沟。
②棹:zhào,船桨。
(1)请为末尾句补一个字,使诗句完整。
(2)诗人参加宴会是为了4、【分析】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虽然是在宴席上所写,描写了宴会的情景和周围美好的景色,但却以乐景写爱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深深的离愁。
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1)此题考查诗歌的补充,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古诗中的表现手法都常见就是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此外还在引用典故、烘托和反衬等,了解这些根据诗句内容判断。
“桃溪浅处不胜”的意思是就怕这桃花溪太浅,承受不了什么。
结合全诗内容,诗人寄情于景(或融情于景),借桃溪水浅载不动的应该是离别,联想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所以此处可填写“舟”,实写离愁之深重,舟船难以承载,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所展示的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
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
特别是“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意思是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显然是为了送别才去赴宴。
答案:(1)舟(2)送别译文:长堤下,春水碧明一片悠悠,和漳河一起慢慢流;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淮安(一)阅读下面诗歌,充成5-6题(6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3分)6.《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机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2019年中考真题古诗阅读赏析分类汇编(word)
2019年古诗词阅读赏析汇编(共72套)汇总分类说明:依据百套中考试卷及近二三年考试分析,古诗词阅读赏析题早已成为全国多数地区中考必考题型(内容)之一。
它的考查题型变化不大,考查内容在稳定以课内传统名篇为主的基础上,近二年,不少地方也在尝试调整和创新;近两年出现了课内对比、课外、纯课外对比等不同的情况,由今年样题看,纯课外对比阅读的考查地区有所增加——应引起今后中考复习备考的重视。
所以本套2019年中考真题古诗词阅读赏析,就按考查内容特点分成四类:①传统课内单篇、②课外赏析单篇、③对比阅读赏析篇。
分类一---------------------------------------------------------------------------------------1分类二---------------------------------------------------------------------------------------16分类三---------------------------------------------------------------------------------------28分类一传统课内单篇【北京中考】(二)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10-11题。
(共5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0.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①”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②之情,也表现了诗人③的人生态度。
(3分)1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2019年中考语文 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
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答案:1.孤雁XXX的《孤雁》通过描写孤雁的形象,表现了孤独、执着的主题。
诗中“孤雁不饮啄”“相失万重云”等词语,表现出孤雁一心只想飞回原处,不顾一切。
这种执着的精神,与人类的追求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1) 上阕通过“秋”字表现秋天的气息,营造出秋夜的寒凉感。
2) “惊破梦魂无觅处”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夜深人静时,思绪万千,难以入眠的感受。
同时,“寒蛩促机杼”则表现出秋天的季节特点,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3.秋兴八首(其一)XXX的《秋兴八首(其一)》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诗中“唯见长江天际流”“白帝城高急暮砧”等句,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而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XXX”则为全诗营造出凄凉、孤寂的氛围。
4.宿牛群头XXX的《宿牛群头》通过对荞麦花、蘑菇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出大自然的丰富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而“拙”“满”二字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5.潭上作由于没有给出完整的诗歌,无法回答问题。
2.(1)(2分)诗人通过对流水的描写,表现了它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暗示了人们应该有坚韧不拔的品质。
2)(2分)诗人通过对石头的描写,表现了它的坚硬和不屈不挠的品质,暗示了人们应该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3.(1)(3分)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现了它在严寒中的顽强和坚韧,暗示了人们应该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2)(2分)诗人通过对自己的描写,表现了他对自己境遇的无奈和无助,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不满和抗争的决心。
4.(1)(3分)诗人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现了它在春天中的生机和活力,暗示了生命的力量和不断发展的希望。
2)(2分)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现了它的美好和生机,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5.(1)(3分)前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追求。
2)(2分)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眷恋和痴迷,不舍离去的情感。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试题)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试题)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安徽省】(二)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8-10题。
(共6分)次北固山下XXX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XXX生残夜,XXX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的感慨。
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1分)9.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个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3分)答:10.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
在我们国家古代诗词中,还有很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和“②”。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福建省】(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
(5分)XXXXXX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XXX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墨客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辉煌,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情形?请扼要分析。
(2分)【甘肃省兰州市】(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5分)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XXX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①,同到XXX家。
[注]①警《荆楚岁时记》载,XXX曾派XXX出使西城,寻找黄河源头。
XXX奉命沿黄河西行数月,在贵河源头“见室内有一女织。
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
自此有黄河源头与天上银河相通的传说。
2019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3 诗歌鉴赏(第02期)(解析版)
专题13:诗歌鉴赏1.【2019年中考广西梧州卷】古诗赏析,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
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
C.有误。
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并不是抒发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2019年中考江苏徐州卷】古诗词鉴赏。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分类汇编:专题十 古诗词鉴赏【详细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分类汇编:专题十古诗词鉴赏【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滁州西涧韦应物①独怜②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晩来急,野渡③无人舟自横。
注:①韦应物:中唐前期诗人,先后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
他十分关心民生疾苦,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但是无能为力。
②独怜:唯独喜欢。
③野渡:郊野的渡口。
1.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写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春潮带雨晚来急”中的“急”字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3.这首诗情景交融,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景象,并揣摩这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第一句从视觉角度,第二句从听觉角度,营造了清幽宁静的意境。
2.春水上涨,水流迅疾。
3.注意要将“横”的状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并将景物的意境与人物的心境联系。
示例一:在郊野的渡口,看不见人迹,只有一条小船孤零零地横斜在水边,潮水不断拍打它的这沿,它无助地晃动着。
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对现实无力而茫然的心情。
示例二:在夜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经没有人渡船,只有一条小船悠闲自得地飘荡在水面,任意东西。
可以看出作者摆脱了世俗纷扰,回归自然的闲适之情。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描写角度的理解。
诗句“独怜幽草涧边生”是从视觉角度来描写的,“上有黄鹂深树鸣”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的。
通过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勾勒出了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宁静的意境。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
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
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
如有修辞格,可综合起来分析作答。
诗句“春潮带雨晩来急”中的“急”字,传神地写出了春潮携着春雨的情形,突出了春水上涨,水流迅疾的景象。
2019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精选古诗词赏析语文
201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精选:古诗词赏析内容预览: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赏析2019年河南省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
(共4分)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2分)答案:21.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
(意思对即可。
2分)22.“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意思对即可。
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页 1 第浙江省衢州2019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5~23小题。
(一)(4分)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5、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
(2分)16、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5、地白(白) 凄清(第二回答“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16、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湖南省娄底市2019(二)古诗文阅读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两句诗是由页2 第当前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的憧憬。
16.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5.离别愁苦相聚的欢乐16.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江苏省宿迁市2019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6分)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唐)刘禹锡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1.说说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2.试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案】1.以动衬静,以鹊噪,蝶飞的动景烘托晚禾秋草的静景,突出送别环境的寂静。
2.照应诗题,表明全诗主旨;呼应首句,点明送客地点;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依依惜别之情【解析】1.考查颈联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两句,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鹊噪衬托禾地之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
当然,也可答视听结合(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远近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
2.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又一骑驿马急驰而来,在驿站旁的树荫下打住。
驿使下马奔站内交差去了,留下驿马因疲惫而长一声短一声的嘶鸣。
这些传送重要急件的驿使,身背公文袋,不论烈日、寒风,还是大雨、冰雪的天气,不分昼夜,快马加鞭,飞奔在尘土飞扬的驿道上。
从结构上看:此句照应诗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呼应首句“候吏立沙际”。
从内容上看:点明送客地点,表明全诗主旨。
从表现手法上讲: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渲染)依依惜别之情。
2.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徽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阅读这首词,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出猎场景的。
2.词中两次写到“射”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弓,《说文解字》的释义为“兵也,所以发矢”,后引申出“形状或作用像弓的器物”之意。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古诗词曲鉴赏(15篇)
古诗词题库15首一、(作者是江西人)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每小题2分,共4分)白沟行[宋]王安石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
蕃马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
万里鉏耰接塞垣,幽燕桑叶暗川原。
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交代了白沟河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宋辽交界之地,年年都发生送迎辽国使臣的事情。
B.颔联写辽国人常常借口打猎侵扰边界,而宋驻军只知道点燃烽火发出警报而不积极御敌。
1C.颈联点明白沟护卫着广阔的农业生产地区,幽燕两州韵蚕桑生产又占据极重要的地位。
D.尾联抒发诗人对宋朝边将视边防如同儿戏的指责,找不到像李牧、廉颇那样的良将的痛惜。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颔联以辽国人常来汉地侵扰而北宋军队却轻敌麻痹作了对比,鲜明地表现出了辽的野心。
B. 颈联借用史实,指责宋朝边将视边防如同儿戏,批评轻视边防不用良将的宋朝统治者。
C. 尾联将古今将领作比较,形象鲜明,含意深远,吸引读者的注意。
D. 全诗写实简明,议论独到,用韵上以四句转韵,层次清晰。
参考答案:一、1.(2分)B 【解析】“汉兵不道传烽燧”是说边界上的驻军却不知道点燃烽火发出警报。
B项的“而宋驻军只知道点燃烽火发出警报而不积极御敌”表述有误。
22.(2分)A 【解析】颔联是说辽国人常常借口打猎侵扰边界,边界上的驻军却不知道点燃烽火发出警报。
与A项的“鲜明地表现出了辽的野心”相矛盾,故C 项表述有误。
二、(作者是江西人)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每小题2分,共4分)金陵驿二首(其二)[宋]文天祥万里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叙写了国家情势像从天上落入泥涂,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统治者宏伟的谋划。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分类汇编:专题十 古诗词鉴赏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分类汇编:专题十古诗词鉴赏一、诗歌鉴赏1.古诗文阅读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①[宋]张先②龙头舴艋③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幕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①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
②张先:字子野,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张先善于写“影”,据说因为他的诗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等写影妙句,而有“张三影”的美名。
③舴艋:形状如蚱蜢似的小船。
1.下列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开头两句写出了吴地青年的龙舟竞渡的场景,有游女成双成对笑玩秋干的画面。
“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
B.上阙后两句只是写景,这种浓墨重彩、翠曳红摇的笔墨,平添了许多旖旎春光,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息。
C.下阕前两句承上启下,前句说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后句说笙歌已歇,喧器天的池院,此刻显得分外清静,一“静” 字又为下面写夜景做铺垫。
D.这首词词风疏淡清丽,轻巧自然。
运用华丽浓重的词语和精巧的构思,让人回味无穷。
E.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春与赏月的词。
上阕通过一组春游嬉戏的镜头,生动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节的热闹场面。
下阙描绘出春天月夜的景色。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词的末句“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进行赏析。
【答案】1.BD2.末句采用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月光下,杨花飘落,没有影子,显出月光的清明,表现了恬淡清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格外恬适和舒畅的心情【解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
ACE三项正确。
B项错误,上阕着重写人事,通过热闹的场景,描写春光的美好和游人的欢乐。
D项“运用华丽浓重的词语”错误,本词语言工巧。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赏析。
2019年中考语文按考点分类汇编 含解析古诗词鉴赏
2019年中考语文按考点分类汇编含解析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江城子,从本词的题材及语言风格看,是一首豪放词。
(2)词的下片中用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考点】EH:怀古咏史诗.【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苏轼的“狂”表现在他的行为和御敌报国的思想感情.【解答】(1)本题是对文学常识和表达方式的考查.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解答.这首词的作者是我国宋代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作品.(2)本题考查理解典故的意思.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典故意思是:“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答案:(1)江城子、豪放(2)“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译文: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9.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这首诗歌给我们描绘了哪三幅画画?(2)请简要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1)一、惜时收割,妻儿送茶饭;二、丁壮勤收割;三、有贫妇拾遗穗,居易感悲伤.(2)写夏天天热昼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体现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
“惜”字用得非常好,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的感情烈度。
【解析】【详解】(1)《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
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
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据此概括即可。
(2)这是古诗鉴赏常见题型,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为:写作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作者思想感情。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正面描写收麦劳动。
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舍不得浪费。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1.50分)诗歌鉴赏(4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词写于1182年,作者被免官闲居信州后,在博山寺旁筑“稼轩书屋”,时常往来于信州到博山的路上。
(1)上句“破纸窗间自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1分)屋外狂风急雨,吹动窗上破纸,瑟瑟作响,就像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动纸响给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特别是“自”字衬托了诗人“独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
(1分)(2)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于塞北江南,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结局,辛酸之情跃然纸上。
他半夜惊觉,眼前的景象不再是沙场点兵而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和自己的满头白发,落差之大可悲可叹。
(1分)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河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可见他失意时心系的不是自身处境的艰难而是中原统一的大业,表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
(1分)7.【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7——18题(4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广州市】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2)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福建省】(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4~5题。
(5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5.“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2分)【答案】4.(3分)C5.(2分)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江西省】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甲)春尽[唐]韩偓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入闲易有芳时恨,地胜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乙)春尽[宋]郑獬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夜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6. 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两首诗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流露出伤春之感与家国之悲。
B. 甲诗首联写诗人因“惜春”而连日喝酒的行为和醉昏昏的状态。
C. 乙诗颈联描绘了山回路转、气象万千的景象。
D. 甲诗尾联写诗人愧对流莺清晨到西园的厚意,乙诗尾联写诗人喜于山间宜人之景。
7. 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情感沉挚动人;乙诗重在写景,情寓景中。
B. 甲诗使用“细”“浮”“别”“断”“孤”等词语描写景物,反衬诗人悲凉情绪。
C. 乙诗“春风应怪在天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含蓄风趣。
D. 甲诗“地迥难招自古魂”表达的心境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
【答案】6. A 7. B【解析】【6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两诗确实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但是乙诗并未流露出家国之悲,而是表达羁旅之愁和对污浊现实的憎恶。
故选A。
【7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诗句的赏析。
B:甲诗中“细”、“浮”、“别”、“断”、“孤”这类字眼,更增添了景物的凄清色彩,烘托了诗人的悲凉情绪。
不是“反衬”。
故选B。
【河南省】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9. 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情“狂”态?请简要概括。
20.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答案】19. ①“牵黄”“擎苍”的行为。
②“锦帽貂裘”的装束。
③“千骑”狂奔的场面。
④自比孙权的语气。
20. 示例一:运用比喻,将拉满的弓比作满月,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
示例二:运用“射天狼”典故,抒发了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荆州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2分)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地点写时间,写出了被放逐的无限悲凉和酸楚。
B.颔联用典故,写自己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
C.颈联以“沉舟”“病树”自比,语多愤激,格调沉郁。
D.尾联紧扣诗题,点酬答之意,表感谢之情,有共勉之趣。
【答案】C.“语多愤激,格调沉郁”错,颈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表现乐观豁达。
故选:C。
【黄石市】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 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 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D. 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襄阳市】古诗词赏析。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
“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 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 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 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10.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
【答案】9. B 10. 诗句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解析】【9题详解】B“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鸡鸣见日升”仅仅是“闻说”而已。
【10题详解】分析诗句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理解诗句大意后,结合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解读。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这两句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同时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高度决定眼界。
【孝感市】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4. 甲词中“悠悠”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______。
15. 甲乙两首诗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4. 思绪之绵长(无穷)15. 写法共同点:借古讽今(借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情怀)。
情感:甲词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乙诗作者借汉文帝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历史典故,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解析】【14题详解】考查词语的表现力。
一定要把词语放入诗句或语境中去理解,切忌断章取义。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所以这里的“悠悠”运用叠词的手法,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漫长,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
按以上分析填充即可。
【15题详解】比较阅读。
一问,写法上的共同点。
甲词“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为用典,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
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
乙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一句借汉文帝的荒唐对当权统治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也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所以两首诗都使用了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二问,通过对写作手法的分析,即可归纳出两首诗不同的思想感情。
甲词借对孙权的赞颂,表达了作者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以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乙诗通过鞭挞文帝不重视人才,感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等史实,对像贾谊一样怀才不遇的人寄以同情,对命运的坎坷磨难发出自己的慨叹,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同时对造成这一结果的上层统治者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讽刺和揭露。
【永州市】古代诗歌阅读【甲】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山行[唐]项斯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绿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①栎:同“栋”,一种乔木;②茗:茶的稚称。
12. 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 【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B. 【甲】诗尾联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C. 【乙】诗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
D. 【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
13. 【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
【答案】12. C 13. ①都写了山村风光的美丽;②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③都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项错误,“箫鼓追随春社近”一句表达的是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乡村风俗的赞赏;B项错误,尾联的意思为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据此可知,这个“闲”是闲游的意思,不是空闲的意思;C项正确;D项错误,“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的意思为在路上遇见了卖药归来的山客,心甘情愿随他进入如岛的白云,不是遇到了当地采药人。
故选C。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以及“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