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及答案

合集下载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话题背景)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

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

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调查数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精选案例)书法是戴敏的一项特长。

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待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

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对于用依帆来说,少年时代的练字更多的是痛苦的任务,“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每次都拖到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

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也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我身边许多人都这么认为”。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各方声音)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上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

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不多,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偷地改上语文课了。

网友吞可吞: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陈列的名家作品。

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

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

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时间练字了。

沈尹默(书法家):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书写,表达一种感情,与电脑写不是一种状态。

如果一切都机械化了,就没有审美,变得贫乏而没有了想象力。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某校九(1)班开展以“自强奋进”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按要求修改下面的邀请函。

②邀请函中使用不恰当的一个词是“________ “,应替换为” ________ “。

③邀请函的内容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2)结合下面几则名言,探究“自强不息”的内涵。

①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②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三十三章③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

——贝多芬(3)某同学在活动中,搜集到了一副残缺不全的对联,将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此对联的上联应是()。

(a)________铸就辉煌(b)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A.苦乐同享三载 B.三载苦乐同享 C.三载同享苦乐 D.同享三载苦乐【答案】(1)拼博;拼搏;光临;莅临;应点明具体时间,如“本周二(10月23日)下午第三节课(或3点)”。

(2)自立自信;勇于克服自身缺点;不向困难低头。

(3)B;b【解析】【分析】【分析】(1)①根据平时对字形的积累可知,“拼博”应为“拼搏”;②莅临,多用于书面用语,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尤指上级到来。

光临,多用于口语:敬辞,称宾客来到。

故“光临”应改为“莅临”③邀请函中的时间是本周二(10月23日)下午,这个时间不具体,应该为具体的时间,如“本周二(10月23日)下午第三节课(或3点)”。

(2)认真阅读这几句话,通过关键词语体会句子的内涵,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是指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

也就是说君子能认识在自身的缺点并改正,小人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当然也不会克服。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谓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有力量,而能克服自身的缺点才是真正强大。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及答案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及答案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及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黄海中学准备举行“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报告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活动一:标语我设计】为了营造氛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活动二:通知我来改】学生会拟定了一则通知,请指出下面这则《通知》的两处错误。

格中的信息。

“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调查表【答案】(1)经济发展绘宏图,改革开放谱新篇。

(2)缺少地点;应去掉“此致”“敬礼”。

(3)①四十年来粮食产量大幅提升;②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升;③国内生产总值排名跃居世界第二;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解析】【分析】(1)紧扣“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活动主题,语言简洁有号召力,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2)“通知”一般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等。

①标题:写在第一行正中。

可只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紧急,也可写“重要通知”或“紧急通知”,以引起注意。

②称呼: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

在第二行顶格写。

有时因通知事项简短、内容单一,书写时略去称呼,直起正文。

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

正文因内容而异。

开会的通知要写清开会的时间、地点、参加会议的对象以及开什么会,还要写清要求。

④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

根据通知内容可知,通知中少了报告会的地点。

“此致”“敬礼”一般用作信末祝颂问安,不能用于通知中。

(3)根据表头、表格中的项目和数据可知,从1978年到2017年,粮食总产量和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的排名也越来越靠前,据此,分点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1)经济发展绘宏图,改革开放谱新篇。

(2)缺少地点;应去掉“此致”“敬礼”。

(3)①四十年来粮食产量大幅提升;②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升;③国内生产总值排名跃居世界第二;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

2020-2021部编版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运用(附答案)

2020-2021部编版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运用(附答案)

2020-2021部编版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运用(附答案)2020-2021部编版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运用(附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根据下面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一:近年来,以《战狼2》《红海行动》等为代表的一批军事题材电影既叫好又叫座,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

这些主旋律影片,不同于那些脂粉气十足的青春偶像剧、故弄玄虚的魔幻剧和无病呻吟的家庭伦理剧,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

材料二:影片《空天猎》,展现了我军新型战机自如地穿梭于狭窄山谷,并通过截获目标辐射源的方式探测到潜藏在夜幕里的敌方导弹,对其进行精准打击的场景。

《红海行动》则展示了我国海军战舰远程指挥作战、快速拦截导弹以及投放无人机的强大功能。

观众看后热血滞腾,连连赞叹:“厉害了,我的国!”材料三:讲好当代中国军人的故事,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是广大军事题材作品创作者的共同目标。

如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没有传统军人的棱角与强势,憨厚本分,重感情轻荣誉。

电影《战狼2》中的冷锋也同样如此,看重友谊、爱情,不计较个人得失、荣利。

他们不同于以往作品中“高大全式”的英雄,也不同于虚假抗日“神剧”里的“痞子式”英雄。

这些“接地气”的人物形象,显然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材料四:2018年10月11日,贵州军人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1)根据前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

(2)建军节来临之际,某影视频道将进行军事题材影片展播,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20字以内)。

(3)2019年5月22日,中央宣传部授予杜富国“时代楷模”的称号,请你为这位英雄写一段颁奖词。

(4)你所在班级将开展“论英雄”主题班会,请结合所给材料,举例谈谈你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答案】(1)①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②展示了我国军事力量的强大;③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

中考试题语言应用及答案

中考试题语言应用及答案

中考试题语言应用及答案中考试题:语言应用及答案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蓦然(mò)瞠目结舌(chēng)拈轻怕重(niān)B. 剽悍(piāo)恣意妄为(zì)锲而不舍(qiè)C. 箴言(zhēn)戛然而止(jiá)铿锵有力(kēng)D. 蹒跚(pán)揠苗助长(yà)饕餮盛宴(tāo)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从不骄傲自满。

C.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

D. 他那和蔼可亲的面容,慈祥的微笑,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李老师对小明说:“你要注意,不要在课堂上讲话。

”B. “我明白了,”小明说:“谢谢你的提醒。

”C.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我们一起去看电影。

”D.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我们一起去看电影?”答案:A4. 根据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绿油油的柔软的娇嫩的可爱的B. 柔软的绿油油的娇嫩的可爱的C. 柔软的娇嫩的绿油油的可爱的D. 绿油油的娇嫩的柔软的可爱的答案:C5. 根据语境,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他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雨景。

②雨越下越大,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

③他想起了小时候在雨中玩耍的情景。

④忽然,一阵风吹来,雨点打在窗户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⑤他感到一阵凉意,不由得裹紧了衣服。

A. ①④②⑤③B. ①④③②⑤C. ①③④②⑤D. ①②④⑤③答案:A二、阅读理解(共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共10分)《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沈阳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及答案)

沈阳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及答案)

沈阳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及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1)【我阅读我朗诵】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A. 舒缓B. 欢快C. 激昂D. 深沉(2)【我阅读我分享】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3)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

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

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4)【我阅读我创作】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晨曦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我的创作:________。

【答案】(1)A(2)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3)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不耻下问;请教(4)每一朵小花/都是歌颂生命的乐章【解析】【分析】(1)诗歌朗诵的语调主要有:轻快型,沉稳型,舒缓型,强疾型。

从“梦乡”“失去喧响”“歌声沉寂”“不再欢嚷”等词句可以看出,诗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夜景图,因此朗诵时语速应慢,语调舒缓。

故选A。

(2)“幽暗的松林”是主语,“失去”是谓语中心语,“喧响”是宾语,它们中间都应该停顿。

(3)【甲】处属于前后矛盾,“诗歌”就包含了“古典诗词”。

【乙】处是成语“不耻下问”不得体,“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因此,“不耻下问”不能用于向老师,家长请教。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及答案100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及答案100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及答案100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经典著作是经光阴淘洗的精神粮食,阅读经典不行或缺。

请依据要求,达成有关题目。

(1)下边是一段对于“为何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归纳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

(每点不超出六个字)今日,我们为何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晚白,月是故土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信口开河“国内存知音,天涯若比邻”,传达一份旷达。

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我们的基因里。

更况且,作为一其中国人,假如你不想扔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模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

但其意义又不只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

受文化濡染比许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相反的。

当好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时,一个时代的社会民风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2)阅读方框内“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好,注意语意连接。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需。

以下方法供参照:一,不如先读序言、后记和目录。

这样就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状况、写作目的和大概内容有个初步的认识,如同①________ 。

二,略读与精读相联合。

略读全书,有益于整体掌握主要内容;②________ 。

两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③________ 。

能够抄名言、写纲要、作标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念书”的优秀习惯。

别的,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照资料,来④________ 。

( 3)“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常有的标题形式,常常采纳对仗的方式,一方面归纳章节内容,另一方面示意构造主题。

下边是以“回目”的形式为两篇经典文章拟写的标题,请参照下边的示例,增补出空缺之处。

示例:《智取生辰纲》——杨志押解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三顾茅庐》:________三顾茅,诸葛亮________。

【答案】( 1)①体悟经典之美;② 继承传统文化;③ 经历文化濡染;④ 发生气质变化。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国家宝藏》节目点燃了亿万观众的国宝热。

2018年央视春晚也设置了“国宝回归”的精彩环节,向观众讲述了国宝《丝路山水地图》历经数十载回归祖国的动人故事。

《丝路山水地图》是一幅属于明朝宫廷的皇家地图,于20世纪30年代流落国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结合上述材料,补充下列句子。

守护历史,守住国之瑰宝;守护历史,守住________;守护历史,守住________。

(2)不少拥有极高艺术和历史价值的中国文物在战火硝烟里、在时代变迁中“流离失所”,现仍散落在海外。

有人说,政府应该斥巨资购回流失文物。

也有人说,购回流失文物会掉进西方少数文物贩子设置的爱国主义陷阱中,让他们坐收巨额经济利益。

对此,请具体阐述你的观点。

【答案】(1)盛世威仪;文化遗产(文化基因;精神命脉)(2)示例一:政府购回文物这一行为本身的象征意义是不可替代的,接流失文物“回家”,是政府乃至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向外界强有力地表明了我国对待流失文物的态度,展现了我国成功购回文物的信心。

示例二:海外流失文物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无论在哪里都承载了我们民族的精神与文明,而它们“流落”他乡的命运更是那段屈辱历史的真实写照,这些流失文物就是爱国主义的“活教材”。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平时学习中一定要有与“国宝”有关的知识储备,比如常见的国宝,国宝的价值,国宝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意义等,然后紧扣“国宝”的价值和对国家民族的意义补充即可。

(2)本题要求阐述自己的观点,无论持什么样的观点,都要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立场上阐述理由,在此基础上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即可。

故答案为:⑴盛世威仪文化遗产(文化基因;精神命脉)⑵示例一:政府购回文物这一行为本身的象征意义是不可替代的,接流失文物“回家”,是政府乃至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向外界强有力地表明了我国对待流失文物的态度,展现了我国成功购回文物的信心。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2)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2)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含答案分析(2)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阅读以下资料,按要求作答。

“四书”包含:《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表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看法及教育原则等;《孟子》书中记录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看法和政治活动;《大学》是一部中国古代谈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涵养的散文,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单独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办事、人性涵养有重要影响。

“四书”蕴含了儒家思想的中心内容,在中华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谓积厚流光的文化精华。

(1)请用一句话归纳以上内容,不超出30 字。

(2)依据资料内容,以“《中庸》”为描绘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答案】( 1)“四书”包含《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积厚流光的文化精髓。

(2)示例一:《中庸》论述了儒家人性涵养,提出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包含了儒家思想的中心内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示例二:《中庸》是为人办事、人性涵养的一面镜子,正直着人们的行为。

【分析】【剖析】( 1)认真阅读这段话,可知这段话分别讲了四书的主要内容,文段最后一句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可把这句话压缩到30 字以下即可。

( 2)《中庸》是一本论述儒家人性涵养的散文,可从“涵养”这个词进行生发联想,如能够把他比作一面镜子,一个心灵的导师等。

故答案为:⑴ “四书”包含《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积厚流光的文化精髓。

⑵ 示例一:《中庸》论述了儒家人性涵养,提出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包含了儒家思想的中心内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示例二:《中庸》是为人办事、人性涵养的一面镜子,正直着人们的行为。

【评论】⑴本题考察对资料的梳理及归纳能力。

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认真阅读资料时,将重点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归纳的方法将各样重点词语进行整合,依据要求,形成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及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郑州市开展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在中小学校园全面展开,为了营造“我运动,我健康”的氛围,我校开展了以“阳光体育运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校体育组对周边中小学1600名同学每天进行的课余运动情况进行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图示,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调查结果。

(2)临近中考,小兰同学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学习,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劝说小兰参加课余活动,注意语言得体。

【答案】(1)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2)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解析】【分析】(1)认真读中小学生课余运动情况调查统计图,可以看出在1600的调查对象中,每天用于运动的时间再20分钟以上的只有464人,有1008个人每天用于运动的时间在10到20分钟,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2)这是一个劝说题,劝说的时候要有礼貌性的称呼,劝说的语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偏离话题,另外语言要得体。

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如: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故答案为:⑴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⑵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点评】⑴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图文转换类题综合性、技巧性较强,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相关数据或者要素,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最终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它符合语文核心素养对中学生的要求,是中考题中的高频考点。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中考语言运用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中考语言运用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语言运用(温州)同学们驻足观赏《琵琶记》经典选段《糟糠自餍》。

请你借助“戏文卡”,与同学分享体会赵五娘心境的过程。

戏文卡(赵五娘)唱词:滴溜溜难穷尽的珠泪,乱纷纷难宽解的愁绪。

骨崖崖难扶持的病体,战钦钦难捱过的时和岁。

这糠呵,我待不吃你,教奴怎忍饥?我待吃呵,怎吃得?(选自《元本琵琶记校注》)【剧情简介】蔡伯喈辞别新婚妻子赵五娘,进京赴试,远去三年杳无音讯。

家乡连年旱灾,赵五娘把仅有的米饭给了公婆,自己吃糠,换来的却是婆婆的猜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浙江宁波)下面是在杨贤江故居研学时的一段对话。

请你根据语境向讲解员提一个问题,填写在横线处(20字以内)。

同学:听我爷爷说,杨贤江先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

是这样吗?讲解员:是的。

他写有《新教育大纲》等著作,提倡“全人生指导”。

其实,他不仅是教育家,还是个革命家呢。

同学:我爷爷倒没跟我说起过这点,您能跟我讲一讲吗?讲解员:好的。

杨先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

他积极投身革命运动,用他的行动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爱国青年,引导他们走上了革命道路。

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解员: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带领师生一起高呼:“还我青岛,勿做亡国奴!”他还曾参与组建“上海教职员救国同志会”,成立演讲团,去学校宣传救国道理。

同学:听您这么一说,我要去查查资料,好好地了解他。

三、(浙江金华)坐好,准备开考咯!请用上“行思坐忆”写一两句话,给考场上的自己加油。

示例:过去的数月,我行思坐忆,认真准备考试,终于迎来今天。

2022--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09 语言表达与运用 (含解析)

2022--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09 语言表达与运用 (含解析)

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09 语言表达与运用(含解析)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7字)为何儿童更爱吃甜食?研究表明,甜是婴儿在出生之后最先接触到的味道,婴儿在出生之后最先吃母乳,,所以儿童爱吃甜食是一种本能反应。

另外,众所周知,人体中一半以上的能量来自于糖,,能量消耗迅速,甜食中的糖分能够及时为他们补充能量。

2.【寻找人生灯塔】在学校“心中的灯塔”讨论中,你需要拟写完成下面的文字。

请选择一个材料,在横线处补写事例,使语意连贯,内容完整,句式基本一致。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马班邮路坚守者”王顺友,一人一马,递送邮件,孤独坚守三十年,唱响了“党的领导指引我,为人民服务要到底”的歌谣;“最美奋斗者”杨善洲,退而不休,植绿不止,将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变成绿洲,兑现了“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

这些时代楷模,都是指引我们青少年成长的人生灯塔。

【材料一】辽宁鞍钢集团的郭明义,少年时就以雷锋为榜样。

退伍转业40年来,他在不同岗位上都取得突出成绩。

他还热衷志愿服务,成立“郭明义爱心团队”1400余支,志愿者总数超过240万。

他“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被称为“当代雷锋”。

【材料二】丈夫癌症去世后,张桂梅主动申请到贫困山区华坪县任教。

十年时间,克服重重困难,筹建起云南丽江华坪免费女子高中。

至今,已帮助16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考上大学。

“我想改变一代人。

”她身患十多种疾病,却甘愿做一名“燃灯校长”。

3.结合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句子,使语意连贯,每处不超过8个字。

汉字是全世界最美丽的文字之一。

汉字之美,①。

一是形态之美。

篆书、汉隶、行草等各有千秋;篆书古朴端庄。

行书潇洒飘逸、草书龙飞凤舞、楷书严整俊秀。

②,汉字本源上便带着自然意蕴,后经历代演变,意蕴更丰富。

汉字连缀成文,成为诗化的意象。

散发着诗意的清香。

三是音韵之美。

汉字四声、发音字正脸圆,轻重有序,巧用双声叠韵,抑扬领挂,仿佛跳动的音符、和谐悦耳。

宜春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试卷语言运用题分类汇编(及答案)

宜春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试卷语言运用题分类汇编(及答案)

宜春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试卷语言运用题分类汇编(及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与先贤对话、与智者神交的过程。

品读juàn永、深刻的学术著作,沐浴字里行间弭散的理性光辉,我们能领略历代硕儒的宏博哲思;品读大师的文学作品,浸润其中,含英jǔ华,我们能获得人生的启迪和向美而生的力量。

阅读,为你打开一扇大门,吸引你探寻斑澜的世界;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为你点亮一盏明灯,指引你迈向辉煌的未来。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juàn jǔ________永含英________华(2)下划线的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在横线处续写句子,使之与前后句构成一组排比。

阅读,为你打开一扇大门,吸引你探寻斑澜的世界;阅读,________,________;阅读,为你点亮一盏明灯,指引你迈向辉煌的未来。

(4)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假如明年的世界读书日主题是“阅读关乎文明素养”,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

【答案】(1)隽;咀(2)弭——弥;澜——斓(3)为你扬起一张风帆;引领你畅游蔚蓝的王国(为你插上一双翅膀,带领你翱翔自由的天空)(4)示例一:倡导读书风尚,促进文明和谐!示例二:开展全民读书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答题,注意“隽永”的“隽”不要写成“携”或'“镌”;“咀嚼”的“咀”不要写成“狙”。

(2)根据平时对字词的掌握并结合语境辨析,“弭散”应为“弥散”;“斑澜”应为“波澜”。

(3)例句写自己对阅读的理解,而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此仿写的句子在内容和形式上也要有这个特点,另外还要注意结构和字数。

(4)本题要求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这样的题虽然没有统一答案,但也要注意所拟写的宣传标语①要能吸引人;②要易于传播;③内容要符合本次活动主题。

2020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含答案与解析)

2020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含答案与解析)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语言运用【河北省】3.下而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标语,请你选出最喜欢的一条,并说出理由。

(3分)①与时间赛跑,同疫情抗争。

②众志成城,防控疫情。

③不要出门!不要出门!!不要出门!!!④人多莫去凑热闹,出门记得戴口罩。

⑤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选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条,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 分)示例:第③条,这条标语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每句后的感叹号依次递增,语气强烈,突出“不要出门”的重要性,具有很好的宣传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标语。

任选一条,言之成理即可。

具体来说,可以从句式工整的角度切入,如①②⑤:可以从语言简洁的角度入手,如①②: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如③:还可以从语言的通俗易•懂的角度来说,如④。

【河北省】4.下而是我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季羡林为自己书斋所绘的一幅画。

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共6分)乱中有序(1)请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这辐画画而的主要内容(画中的文字不必介绍)。

(4分)(2)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怎样的志趣?(2分)4. (6 分)(1)(4 分)示例:画而中间靠近窗户的地方是一张书桌,桌子上放若书籍、眼镜、台灯等物品。

窗台上摆放着花和英他物品。

书桌前面是一把椅子,书桌一侧的书架和另一侧的柜子上都放着一些书。

(2)(2 分)读书治学。

【解析】本题考査图文转换。

答题是要注意,第一问是要求使用说明性的语言进行描述,即要求做到说明顺序合理,说明对象要包含书桌、书籍、窗台、椅子、柜子、书架等,说明语言要通畅、简洁。

第二问要结合画而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从而挖掘书斋主人的志趣,言之有理即可。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及答案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及答案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及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任务一】下面是某班同学以“古典诗文的功用”为专题整理的古诗文材料。

请在画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同学设计出了三种版面,究竟哪一种更适合挂在教室里呢?请你选择一种并说明理由。

【答案】(1)逝者如斯夫;寂寞沙洲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萧萧班马鸣;君子好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示例一:我选乙,理由:乙图中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望岳》,传达出想登临高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

背景是群山,图文相符,适合挂在教室里。

示例二:我选丙,理由:丙图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背景是翠竹,翠竹代表着一种刚正不阿的气节,适合挂在教室里。

【解析】【分析】(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携”“萧”“逑”“缘”等字词的书写。

(2)甲图,“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写的是离别时憧憬重逢的快乐,重逢时再道离别的伤感。

表达了诗人离别的感伤,对重逢的祈盼。

所以自然不能挂在教室里。

其它两幅均可。

乙图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望岳》,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适合挂在教室里。

丙图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中考试题语言应用及答案

中考试题语言应用及答案

中考试题语言应用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悠远流长一愁莫展B. 再接再励锐不可挡C. 相辅相成川流不息D. 出类拔萃一视同仁答案:C2. 填入句子空白处最恰当的词语是()春天来了,公园里的花朵竞相开放,真是____。

A. 五彩缤纷B. 五光十色C. 五颜六色D. 五花八门答案:A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有条不紊,从不慌乱。

B. 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独具匠心。

C. 他总是马马虎虎,做事从不认真。

D. 他对待工作总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答案:B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乐于助人。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因为迟到了,所以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答案:B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叫什么名字?”B. “你叫什么名字?”他问我。

C. “你叫什么名字?”,他问我。

D. “你叫什么名字?”他问我。

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 请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____。

答案:阅读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

2. 请填写下列成语的后半部分:逆水行舟,____。

答案:不进则退。

3.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英文:他不仅会弹钢琴,还会拉小提琴。

答案:He can play not only the piano but also the violin.4. 请用一个成语来描述“做事不认真”。

答案:敷衍了事。

5. 请将下列句子改为被动语态:学生们正在阅读这篇文章。

答案:This article is being read by the students.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天的早晨》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微风轻拂。

各省中考语文真题专题练习汇编:语言综合运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各省中考语文真题专题练习汇编:语言综合运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各省中考语文真题专题练习汇编:语言综合运用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二部分语言综合运用专题八:仿写补写、语文知识类型1仿写补写1.(2020.浙江金华)阅读《海浪》节选部分,仿照诗句,续写一节诗。

要求内容贴切,结构相似。

(5分)海浪海浪是娃娃手牵手,笑着,一起跑过来。

海浪是橡皮擦,把沙上的字,都擦去了。

【答案】示例:海浪是糊涂虫,/把很美很美的贝壳,/忘在了沙滩上。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

本诗以海浪为意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海浪的特点,表达对海浪的喜欢。

在理解诗所表达的主题的基础上,进行续写,要求续写一个诗节。

注意在文风上与原文保持一致,语言要富有和谐的音韵美。

2.(2020.重庆A)将情思融入景物之中,景物就成了意象。

请参照示例,从备选景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句用意象表达情思的话,修辞和句式不限。

(4分)示例:月—月,一条银色的扁担,这端挑着天涯,那端挑着故乡。

备选景物:落叶大海夕阳【答案】示例一:落叶——落叶在空中飞旋着,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舞出生命的极致。

示二:大海——海面翻腾奔涌,潮起潮落,而心之深处一片宁静。

示例三:夕阳——夕阳吻着山峦的额,迟迟不肯坠落。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示例运用了比喻的必修,通过月这一意象表达了乡愁。

仿写的时候,也要注意从备选景物中任选一个,作为意象,运用某一修辞,表达一种情感。

如景物落叶:我们要注意落叶是接近于生命的尾声,在飞落的时候仍展现自己的美,所以我们围绕这展开想象,表达情思即可;大海:我们知道大海是具有翻腾奔涌,潮起潮落的特点,但大海深处也是呈现平静的特点,可以根据这点来写;夕阳:即即将落山的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最后一刻仍要展示它的美,由此可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思。

3.(2020.山东青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不会引用诗句,不会使用修辞手法,表情达意只会用网络流行语……这是目前一些年轻人使用语言的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及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综合频道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收获如潮好评,九年级(5)班也开展了“教材经典咏流传”活动。

(1)【语言之妙我来赏】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思考并写出节目组所取名称中“咏”字的内涵。

(2)【教材经典我推荐】老师让同学们推荐适合传唱的教材经典(诗、词、文皆可)向节目组推送,请从课本的经典作品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篇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并仿照示例写出推荐理由(至少用一种修辞,30字左右)。

示例:《大道之行也》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大同社会的道路。

【答案】(1)“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解析】【分析】(1)“咏”,本义是唱,声调有抑扬地念。

这个字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另外,“咏”和“永”谐音,永远的意思,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能从教材中推荐一篇适合传唱的经典文章,诗、词、曲、短小的散文等皆可,推荐理由可从思想感情方面考虑,注意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如: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故答案为:⑴“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⑵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节目名称内涵的能力。

答题时要结合实际分析节目名称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

⑵本题既考查对经典文章的理解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要认真学习,积累字词、文学及文化常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等。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把经典篇目的内容或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2.学校举行“悦读文化周”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刘姥姥二进贾府,受到款待,家席上,“凤姐手里本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二镶银箸,按席摆下”,“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

同学们发现“筷子”的称呼有变化,于是做了一番探究,以下是同学们的两个发现:一是称呼的变迁。

“筷子”最早称为“箸”,因“笔”与“住”、“蛀”同音,江浙皖一带的船民担心船被停住、被蛀,于是反其意称“箸”为“快儿”。

又因为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

二是筷子的形状、构成、长度很有文化内涵。

筷子一头圆,象征天,一头方,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古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

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古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

中国人遊守太极和阴阳的理念,认为万事万物都由两个对立面组成,阴阳结合成对出现,意味着完美的结果。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在餐厅里呼唤服务生“拿一双筷子吧”,那肯定是中国人;如果说“拿两根筷子吧”,那一定是外国人。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寓意为①________________这是古人对生活的朴素理解,也是生活的智慧。

(1)在横线处填上你的理解。

(2)“箸”和“筷”都属于哪种造字法?()A. 会意B. 象形C. 指事D. 形声(3)对“箸”到“筷”的称呼变化,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答案】(1)示例一:人有七情六欲。

示例二:做事要有分寸。

(2)D(3)“箸”到“筷”的演变,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顺利、吉样的心愿。

【解析】【分析】(1)根据筷子文化的意蕴和对筷子文化的了解来分析作答。

“七寸六分长”,代表人有“七情六欲”,是不同于一般动物的情感动物,也时刻提醒人们吃饭时要节制不当的欲望。

(2)“箸”和“筷”都是上形下声,属于“形声字”,选D。

(3)结合对材料的理解来分析,“筷子”称呼的变迁是因为江浙皖一带的船民的心理需求,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顺利、吉样的心愿。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人有七情六欲。

示例二:做事要有分寸。

⑵D ⑶ “箸”到“筷”的演变,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顺利、吉样的心愿。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了,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本,读懂文化意蕴,结合相关的文化进行分析回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基本的语法知识要掌握,并且能够运用。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要求考生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那些历史沉淀下来的书法经典,随着历史的冲刷洗礼,更加璀璨耀眼,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书法文本堪称绝伦造成的。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笔画(),潇洒流利,直观呈现了行书独特的字体风貌,展示出王羲之()的书法技艺,其文本内容()儒、道两家思想,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聚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对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

字体、技法和文本内容()结合,深刻体现出书者对所处时代文化精神的精准把握。

(1)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文段开头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书法文本是书家精神品格和情感表达最直接的载体②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③受到历代书家的高度重视④作为书法,其内容就是书法文本A. ①③④②B. ②①④③C. ②④①③D.④③①②(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那些历代沉淀下来的书法经典,经过时间的冲刷洗礼,更加璀璨耀眼,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书法文本堪称绝伦造成的。

B. 那些历代沉淀下来的书法经典,随着历史的冲刷洗礼,更加璀璨耀眼,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书法文本堪称绝伦。

C. 那些历代沉淀下来的书法经典,随着历史的冲刷洗礼,更加璀璨耀眼,原因就是书法文本堪称绝伦造成的。

D. 那些历代沉淀下来的书法经典,经过历史的冲刷洗礼,更加璀璨耀眼,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书法文本堪称绝伦。

(3)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浑厚雄健巧夺天工融和完美B. 纤细轻盈出神入化融汇完满C. 浑厚雄健巧夺天工融和完满D. 纤细轻盈出神入化融汇完美【答案】(1)C(2)D(3)D【解析】【分析】(1)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确定②句是这一段的总起句,故排除AD,因为第①句是承接第④句来说明的,因此正确排序应为②④①③。

(2)句式杂糅,应删去“原因”或“造成的”;应词不当,应把“随着”改为“经过”。

故选D。

(3)浑厚雄健:朴实雄厚有一种强健的雄风姿态。

纤细轻盈:非常细且比较轻柔秀丽一般用来形容笔画。

这里说笔画不好选择,两个都可以。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形容技巧艺的高超。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这里用来形容王羲之书法好技艺高因此应选出神入化,可排除AC。

融和:指融洽,和谐。

融汇:融合汇聚。

这里说的是融合两家思想,故应选融汇,也可排除AC。

完满:没有缺欠。

完美:完备美好,没有缺点。

这形容字体、技法和文本内容的结合,故应选完美。

故排B。

故答案为:⑴C;⑵D;⑶D【点评】⑴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能力。

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⑵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

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⑶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的能力,辨析近义词可以从感情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语体色彩等方面进行辨析。

这样的题,可以用排除法,排除不太恰当的词语,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了。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末回家,中学生青珊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在低头玩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

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自己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

”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内容。

(2)假如你是青珊的朋友,你该如何对她进行委婉劝说。

【答案】(1)学生家长对孩子离不开手机倍感无奈。

(2)略【解析】【分析】(1)可分析“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等句,即可得出学生家长对孩子离不开手机倍感无奈的结论。

(2)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

不能偏离“过度玩手机伤害身心”这一劝说主题。

故答案为:⑴学生家长对孩子离不开手机倍感无奈。

⑵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及概括能力。

答题时要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

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5.九年级(1)班开展了以“关爱儿童”为主题的活动。

下面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不超过15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材料中所说明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材料:陕西某幼儿园园长因小朋友不能完全背诵课文,使用火钳将孩子们的手烫伤;浙江慈溪某幼儿园5岁女童因“很吵”被老师用胶布封住了嘴巴;云南建水县某幼儿园老师只要孩子不听话就用注射器针头扎;山西太原一幼儿园老师“狂扇”女童;浙江温岭一幼儿园老师颜某,因“一时好玩”在该园活动室里强行揪住一名幼童双耳向上提起,同时让另一名女教师用手机拍下,之后该视频被传到网上……(3)活动后,九年级(1)班举行了“关爱儿童”的演讲比赛。

下面是张宇同学演讲稿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修改。

关爱儿童,让失去双亲的孤儿走进新家,沐浴亲情的温暖,重新开放天真烂漫的笑靥;让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童和残疾儿童衣食无忧,拥有生活和医疗的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