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合集下载

什么是自然?自然对人的生态环境和生命有何影响?

什么是自然?自然对人的生态环境和生命有何影响?

什么是自然?自然对人的生态环境和生命有何影响?自然是指没有受到人类的干扰或改变的自然界,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物质。

自然对人类的生态环境和生命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其重要性。

一、自然对人类的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包括空气、水源、地表覆盖、土壤等,如果不加以保护和管理,就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威胁。

2. 人们和大自然的结合。

人们需要经常接触大自然,以维持身心健康,包括户外活动、娱乐健身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减轻精神压力、增强免疫力,有利于人们的健康。

3. 自然疗法。

自然疗法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已经受到广大人群的接受,因为它的安全性高、无副作用。

如草药、采晒、森林浴等,可以帮助人们调节身心健康,缓解各种疾病。

二、自然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生命的影响1. 生态平衡。

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和物质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态平衡系统,每个元素都起着相互制约和平衡的作用。

如果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态平衡系统。

2. 自然资源保护。

在当今世界上,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只有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才能使这些资源可持续发展。

否则,将会出现许多短缺、滥用和浪费的问题。

3. 种类多样性。

自然界拥有各种各样的生命,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这种多样性使得整个生命系统充满活力和生命力。

生命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生态环境和生命的重要手段。

总之,自然对人类的生态环境和生命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上,人们需努力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以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和工作的自然条件,包括大气、水、土地和生物等要素的组合。

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不仅决定了人类的生存与繁衍,还对人类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自然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自然资源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基础,它们的分布和利用状况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水平。

例如,水资源的充足与否决定了农业的发展水平和粮食产量。

河水灌溉农田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然而,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经济活动造成了巨大压力。

此外,空气质量也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着重要影响。

污染严重的空气不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也会影响到工业生产和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其次,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美丽景色是人类创作的灵感源泉,也是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的基础。

许多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都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表达作家和艺术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意。

例如,中国古代诗人李白的诗歌中常常描绘出壮丽的山水,这不仅是文学艺术的体现,也反映出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崇敬。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受到了破坏和威胁,这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人类文化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也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发展离不开稳定的自然环境和可持续的资源利用。

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例如,地震、洪水和风暴等自然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也对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保护自然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和挑战。

总之,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产生着重要而复杂的影响。

在人类追求经济繁荣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环境的有限和脆弱,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它。

只有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定义与组成。

2.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人类如何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

4. 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相关案例素材。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丽图片,引起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自然环境的定义与组成,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作业布置2. 设计一份环保活动方案,如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等。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掌握情况。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如考察当地自然环境,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也学会了如何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较强的环保意识。

但仍需加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环保行为。

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成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为保护自然环境贡献力量。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工业 农业 地形 气候 水文 自然因素
交 通 线 路 分 布
人口 社会经济因素 资源 城市 科技
2. 地形、地势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
第一级阶梯 交通线路密 小 度 海拔 主要地形
地形 布局 形态
第二级阶梯 较大
第三级阶梯 最大
4000米以上 米以上 高原
(1)下列说法可能与实地一致的是 C )下列说法可能与实地一致的是: A.①位于新西兰 B.②位于欧洲某地 ① ② C.③位于亚洲某地 D.④位于欧洲某地 ③ ④
(2)下列关于四个地区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四个地区位置的叙述, A.四地位置自北向南的排序为①②③④ 四地位置自北向南的排序为①②③④ 四地位置自北向南的排序为 C B.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④②③① 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④②③① 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 C.位于南半球的是②④ 位于南半球的是②④ 位于南半球的是 D.位于北半球的是②③ 位于北半球的是②③ 位于北半球的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四地中向阳坡与迎风坡不一致的是②③ 四地中向阳坡与迎风坡不一致的是②③ 四地中向阳坡与迎风坡不一致的是 B.四地可能位于同一纬度 四地可能位于同一纬度 C.四地可能出现在一个大洲 四地可能出现在一个大洲 D.四地近地面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为①②③④ 四地近地面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为①②③④ 四地近地面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为
C
(2008江苏)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 2008江苏) 江苏 影响的叙述, 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D 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 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

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我们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滋养和支持。

自然环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基础条件,还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以及灵感的激发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从身心健康、情绪调节、创造力和社会互动四个方面论述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

身心健康方面,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健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大自然中的富氧空气和负离子不仅能增加血氧含量,促进血液循环,还能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

同时,大自然中的绿色植物和花草香气也能有效减轻压力、缓解疲劳,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和恢复。

这就是为什么走进森林、靠近湖泊、呼吸新鲜空气会让人感觉良好的原因。

情绪调节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的情绪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发现,与自然环境接触能够促进释放愉悦激素,如内啡肽和多巴胺,从而提升人的情绪状态。

在郊外徜徉、欣赏美丽的风景、观赏鸟儿的飞翔,每一个细节都能让人感受到宁静和快乐,消除烦恼和烦躁情绪。

自然环境的广袤和宁静能够帮助人们摆脱烦闷的生活,恢复内心的平和与愉悦。

创造力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的创造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自然的美丽和多样性是我们的灵感之源。

无论是诗人、画家、音乐家还是作家,都能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创造出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大自然中蕴含的规律、对称美以及丰富的色彩和形状,都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此外,自然环境还为我们提供了安静和专注的空间,使我们能够充分投入到创造性思考和创作过程中。

社会互动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的社交互动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了许多休闲活动的场所,如公园、海滩、山脉等。

不同的人们在同一个自然环境中,可以进行各种活动,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建立友谊和亲密关系。

例如,在户外运动中,人们可以互相激励,共同挑战自我,并在互助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

这种社交互动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增进幸福感,提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效率。

总结起来,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情绪调节有力、创造力激发有效,还对社交互动起到推动作用。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言: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的总和,对人类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古至今,人类的生活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地理环境不仅给予了人类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条件,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和灾害。

本教案中,将分别从地貌、气候和土壤三个方面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地貌的影响: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状、起伏、变化等特征,在地理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山地:山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山地不利于农业发展,由于峻岭纵横、地势陡峭,山地的耕地面积相对较少,使得山区人们的粮食生产困难重重。

其次,山地多雨,地势高,导致山区的交通困难,交通不便影响着山区人们的生产生活。

2. 平原:平原地貌对人类活动有着诸多便利。

首先,平原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种植,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食物。

其次,平原地区交通便利,有利于物资流通和人员交流,为人们的生产和发展带来便利。

3. 河流:河流地貌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河流带来的水资源,为人类提供生活和农业用水,也为人们的生产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此外,河流的水力资源也为水力发电、工业生产等提供了动力。

二、气候的影响:气候是地球上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的统计结果,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1. 温带气候:温带气候条件下,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发展农业。

温带气候还有利于发展工业,尤其是冷却设备需求较少的轻工业。

2. 热带气候:热带气候条件下,高温多雨,适宜种植水稻、茶叶等经济作物。

同时,热带地区的热带雨林也是人类重要的生态资源。

3. 寒带气候:寒带气候条件下,气温较低,对农业生产不利。

但是,寒带气候中存在大量的森林资源,用于木材生产和林业经济。

三、土壤的影响: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天然界面,对植物生长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1. 黄土地:黄土地是中国北方广大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这种土壤肥沃、透水性好、蓄水能力强,适宜种植作物和发展农业。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以长江洪灾为例)
(1)自然原因。
①水系、地形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下游多 为平原,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 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 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 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 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 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 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 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 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3.利4.用和平优时势发期,与加中屈人强国调之石煤配兵油多。工的,作战煤略变储油备技术
5.经济结构的调整,限制某些大耗能产 业的发展
6.技术改造、设备更新,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耗
7.提高国民素养,节能减排要深入人心, 落到实处。
9.(2013·太原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稀土是17种金属元素的合称,目前稀土已成为高科技领域不可缺
C 是得能用2AC.否;不于..有都都同用是生关是是时于从产上可 来满生自生题再 自中足产然活生 太物资 阳以和界,质源 辐下生中故和射能两活直其的量能点。接都的源:例获不说从如得属法B.,自汽,于都正然油闪 自D是确.界、电然不的都可是中棉资目是再(直花源前物生质接、。不资)资源获电能源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最为集中: 干旱缺水地、低洼易涝、盐碱化
为 围湖造田 使湖泊与河流的调蓄能力大幅度下降
原 因
植被破坏
植被减少,削洪补枯作用减弱,泥沙 淤积在湖泊、河床,加剧水患
(2013·济宁模拟)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 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 尽量取最短距离(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7、8题。

第四部分 专题一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部分 专题一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研练真题
找准考向
核心突破
主干整合
程序解题
思维建模
专题一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研练真题
找准考向
核心突破
主干整合
程序解题
思维建模
【备考指南】 复习本讲应注意的问题是: ①不同的地表形态→
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分布 高原、山区、平原等 → 。②重点掌握水 影响交通线路的布局
资源和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③复习全球气 候变化,重点在于对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掌握,主要从气候变暖 的原因和对策方面进行理解和掌握。④ 掌握各种自然灾害的特 点、 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用所学的理论解释当前的热点问题, 如长江流域的干旱、洪涝灾害、日本地震等。
碳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故选B,排除②与⑤。 答案 B
研练真题
找准考向
核心突破
主干整合
程序解题
思维建模
自然灾害
(2013· 天津文综,11)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 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 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图,
回答第7题。
研练真题
找准考向
核心突破
主干整合
程序解题
思维建模
研练真题
找准考向
核心突破
主干整合
程序解题
思维建模
7.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A.完善预警系统 C.修筑沿海堤坝 解析 B.围海造田 D.建防护林
(
)。
本题考查抵御风暴潮的措施。修筑沿海堤坝,能
阻止风暴潮发生时的海水入侵,C项正确。
答案
C
研练真题
找准考向
核心突破
主干整合

高中地理笔记: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中地理笔记: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①聚落的含义和分类②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3.全球气候变化①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②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4.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5.自然资源概述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6.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①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②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图示▲7.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8.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的含义和分类▲9.自然灾害的危害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10.中国的洪涝灾害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了解聚落的概念与分类。

2.理解地形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等的影响。

3.了解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概念: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分类:按照性质与规模聚落,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表现案例:半坡村落遗址,大多分布在河谷阶地上: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还有防御作用。

地形类型:P89图4-4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耕地广阔,便于(大规模)农耕;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

使聚落(的位置选择比较自由,)规模较大,形态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多,聚落密度较大;宜发展成城市。

P89图4-3丘陵、山地:由于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而分散,(有利地形位置选择比较有限),只在山间缓坡、山间盆地、河谷谷地,地形较平缓,土壤肥沃,接近水源,便于小规模农耕;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

但规模较小不易扩大,形态多呈点状或带状;人口较少,相对分散,密度较小。

(完整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完整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提示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知识框架考点解析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对乡村聚落的影响地形地形对乡村聚落的影响明显,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和平坦,村落的形状多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村落集中,且规模较大;而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或山区,村落沿河或谷地伸展,形态多呈带状,村落分散,且规模较小。

水源聚落一般都尽量靠近水源,多沿河流两岸、湖泊四周分布。

一般而言,在水源供给充足的地区,聚落比较集中,规模较大。

在水源供给匮乏的地区,聚落比较分散且规模较小。

在干旱的沙漠地区,聚落则分布在绿洲或地下水丰富的地区。

气候降水:降水丰富的地区,聚落住宅房屋多为斜顶,有利于雨水下流;降水多,植被一般较好,建筑材料多为木竹;降水多,一般也较潮湿,故一些少数民族的竹楼和吊脚楼下部要架空,以利于通风隔潮。

降水少的地区住宅屋顶为平顶,建筑材料多为土石,如黄土高原窑洞。

气温:气温高的地区,住宅墙壁薄,房间大,窗户小或出檐远以避免太多的阳光辐射;气温低的地方,墙壁厚,房间小,窗户大,以充分接受太阳辐射。

风向:冬季寒冷的地区,迎风的墙壁往往不开窗。

在我国北方冬季盛行偏北风,因此窗户一般不朝北开,门也朝南开,院落布局也非常紧凑。

对城市聚落的影响地形对世界城市分布的影响地形城市分布区位优势<200米的平原80%的大城市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城市扩展,减少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热带地区的高原如巴西利亚、亚的斯亚贝巴低地湿热,高原凉爽山区的沿河谷地如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水源充足,水运条件便利,但进一步发展受地形条件制约气候对世界城市分布的影响①气候影响城市区位影响因素:气温和降水。

影响分布:大部分城市分布在气候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而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以及过分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城市相对较少。

地理课教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课教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课教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课教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引言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科学,它关注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类的活动受制于自然环境的条件,我们需要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便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自然资源。

二、自然环境与人类聚居地1.地理位置的选择-地理位置对人类聚居地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理位置决定了气候、土地资源以及交通便利性。

例如,温暖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往往吸引人们定居。

2.气候与聚居-气候对人类的聚居和活动有重要影响。

气候因素包括温度、降水、日照等。

人们会根据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聚居地,如寒冷地区建设暖屋、炎热地区开展农作活动。

3.水资源对聚居地的影响-水资源对人类活动至关重要。

城市通常建立在河流或湖泊附近,以获得水源供给和交通便利。

此外,水还能够提供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

4.环境的保护与聚居区规划-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合理规划对人类聚居地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应制定相应政策和规划,确保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三、自然环境与农业发展1.土地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土壤肥沃程度、土地坡度等决定了农作物的种植适宜性。

农业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地,并采取相应的耕作方法,以保证农作物产量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2.水资源对农业的重要性-农业离不开水资源的供应。

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并节约用水。

因此,灌溉系统的规划和管理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3.气候对农作物的生长-不同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对于某些作物来说,寒冷的气候可能更适合种植,而对另一些作物来说,炎热的气候更合适。

了解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可以帮助农民选择合适的作物种植。

五、自然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自然资源对城市经济的支撑-自然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如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城市需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以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2.空气质量对城市居民的健康-城市的空气质量对居民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分析与指导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分析与指导

标准一样 .关 注地形对人类活动 中聚落和交通线路分 布的影响。地形对 聚落 的影响 ,重点分析地 形对城市 区位的影 响 。分析地形对聚落分布密度的影响以及地
形对 聚落空间形态 的影 响。见下表
地 表 形 态 平 原 对 聚 落 的 影 响 聚 落 人 口较 沿 交 通 干 线 团 聚 型 多 规 模 较 或河湖沿岸 盘式 大 .密度大
越突出,当今世界 ,各国之间综合 国力竞争 日趋激烈 ,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 聚力 和创造力 的重要源泉 ,越 来越成为综合 国力竞争 的重要 因素 :文化创新是社会 实践发展的必然要 求 ,文化创新是文化 自身发展的内 在动力 :文化创新是文化 富有生机和活力 的重要保证 .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 实践 的发展 ,文化创新能够促 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科技属于文化范畴 ,因此 ,我 国 必须大力提倡科技创新 。②进行科技创新 ,要立足 于
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着 力提高低 收入者的收入 .扩 大 中等收人 者的 比重 ,调节过 高收入 ,取缔非法 收入 。 并通过强化税收调节 .整顿分配秩序 ,把收入差距控
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防止 出现严重 的两极分化 ,实现 社会公平分配。④ 要不 断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 ,确
保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 ( )①文化在综合 国力竞争 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 2

“ 自然环境对 人类活动 的影 响” 考点分析 与指 导
一张仕 平
自然 环境是人类 生存和发展 的场所 ,资源问题 、 自然灾 害和气候变 化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高考 考查 自然环境及其要素 的演化对人类活动 的影响 ,符
合新课程学 习 “ 生活 中有用 的地理 ”的理念 。与现实 结合 紧密 ,因此这部分 内容是高考 的常考点 。本部分 内容 的主要考点有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的影 响 :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 的影响 : 自然资源对人 类生存与发展 的意义 : 自然灾害发生 的原 因及主要危 害。下面分别就几个考点作分析 。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高中地理 4.1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4.1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湘教版必修1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⑯_地__形___、气候、⑰水__文____等; 社会经济因素:⑱_人__口___、资源、⑲_城__镇__分__布__、 工农业生产水平、⑳_科__学__技__术____等。
探究
3.山区公路的修建必须沿等高线修建吗?
答案: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虽然山区地形 崎岖,地势起伏较大,多数情况下,为减少难 度,降低成本,公路都是沿等高线修建
探究
1.为何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答案: 青藏高原因平均海拔高而气候寒冷, 河谷地带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 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适宜于农作物 的生长和人类的生存。
探究
2.我国华北平原地区乡村聚落与云贵高原地区 的乡村聚落相比有哪些差异?
答案: 平原地区乡村聚落规模大、多呈团聚 状、棋盘式的格局,人口也比较多,而山区的 聚落一般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 也比较多。
教材图4-1 半坡原始村落复原模型
教材图4-2 半坡原始村落功能区示意,据 图分析:
为什么半坡原始村落的居民点位于河谷阶地 上?
答案: 村落遗址坐落在河谷阶地上,这里 既接近水源又可避免洪水的侵袭,充分说明 了地形因素对聚落的影响。
教材图4-15 成昆铁路盘山路段
教材图4-16 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铁路,据图 分析:
的。但公路的修建要受多种因素如长度、地质 状况等制约,不一定是必须沿等高线修建,而 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提出多种方案,从中选 取最优方案。
探究
4.地形是决定交通线路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吗?
答案: 地形因素对交通线路的走向、施工难度、 投资等方面影响很大,但现代社会中,决定交通 线路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 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 术。

地理中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地理中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地理中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气候和季节气候是地理中非常重要的自然环境因素之一,对人类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巨大,决定了该地区适宜进行何种农作物种植以及养殖业、林业等经济发展方向。

例如,在温带地区,四季分明,人们可以根据不同季节选择合适的农作物进行种植;而在热带雨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热带水果、咖啡、可可等经济作物比较适宜生长。

2.土壤和水资源土壤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能力以及城市建设规模。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粮食作物和蔬菜等农产品丰收,并能提供充足的营养;而贫瘠或盐碱化严重的土壤则限制了相关产业发展。

此外,水资源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水源是否充足、水质是否安全对于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有着重要影响。

适宜的水资源可以支持农业灌溉、发电以及城市供水等活动,而缺乏水源或者受到污染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3.地势和地形地势和地形在人类活动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山脉、河流、海洋以及平原地区都给人们提供了不同类型的资源利用机会和挑战。

比如,山脉能够提供可再生能源(如风力发电)、木材等资源;而沿海地区可以开展渔业、旅游业等产业,并运输海产品进出口;平原地区则非常适合进行农田耕种。

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土壤退化与通量增加随着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大规模工厂和农场涌现出来,过度利用土壤导致了土壤退化问题。

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土壤养分流失,同时大面积控制排放废弃物也引发了污染问题。

此外,城镇扩张导致土壤被覆盖,进而耕地减少。

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的生产力和环境质量。

2.水资源利用与污染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农业、工业和城市供水需求的激增。

大量用于灌溉的水源来源于河流和湖泊,随着取水量不断增加,很多地区出现过度抽取引发的可持续性问题。

此外,生活废弃物、农药以及工业废水等也造成了水体污染,并对饮用水安全构成威胁。

3.能源消耗与环境破坏人类对化石能源(如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的依赖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在全球气候变暖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分布】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高考脉搏】本部分内容从考查的角度看,重点是能源和自然灾害,由于近年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猛涨,引起了政治、经济和人民生活多方面的反响,应将能源问题(含能源安全)作为热点;从考查的形式上,本部分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图,各种经济地理的统计图,配以热点文字材料来设计问题,是今后高考命题的方向。

由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区域建设、国土整治有密切关系,因此常以国家重大政策的出台、重点工程的施工等资料为背景,考查某区域或国家自然环境特征、资源分布与人文地理特征,并分析工程建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又或者与世界典型区域资源、发展变化进行横向比较综合分析【关键考点真题再现】(08,海南)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

据此完成:1.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2.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A. ①④B. ①③C. ②③D. ②④【答案】1. D 2. B【详解】1.本题考查了数据表格的分析处理能力及地表植被与水土流失形成的关系。

从不同植被覆盖情况下的泥沙含量分析可知,其泥沙量从小到大排列依次为: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和坡耕地。

即D选项正确。

2.结合图示表格中数据资料综合分析可知,自然恢复植被(荒草地)的生态效益优于单一树种针叶林,开垦坡耕地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好,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不一定优于退耕还草的生态效益,即B选项正确【重点方向规律提升训练】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

填图并回答问题。

(1)2007年4月2日,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附近发生8级强烈地震。

该群岛发生的地震与其所处的板块位置有关,该群岛位于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

该地震发生后,澳大利亚当局立即关闭东部海岸的海滩旅景点,以防__________(灾害)侵袭。

所罗门群岛及所处板块位置示意图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2)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

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

(3)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

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

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__________波【答案】(1) 印度洋太平洋海啸(2) 详见下图:(3) 横【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地震波的危害和应用。

第(1)题,全球岩石圈可划分为六大板块,由题图所示可知,所罗门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在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是地震多发区,且容易引起海啸。

第(2)题,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第(3)题,由地震波的特点可知,横波在液态物质中不能通过,所以,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变化的是横波【易错考点点对点突破精练】读某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A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风沙、旱涝、盐碱 B.水土流失C.土壤酸化 D.土地荒漠化2.关于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地有丰富的煤炭和稀土资源B.B地是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C.冬季严寒多暴风雪是c地发展牧业生产的不利条件之一D.B地的河流在此段不易出现凌汛现象【答案】1.AD【解析】我国增温速率最大值为每lO年升高0.80C,从1951年到2002年,大约50年期间,约升高4℃。

【答案】2.AC【解析】全国各地的增温幅度不均匀,北方增温幅度大于南方。

增温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气温提高的速度,而增温幅度是指规定时间内气温升高数值灰霾是指空气中悬浮着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颗粒物,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大气现象。

近年珠江三角洲及国内一些区域,因空气质量差,灰霾天气严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读下图,回答:3.有关广州灰霾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1954年至2004年灰霾天数逐年增加B.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灰霾天数迅猛递增C.灰霾天数达200天以上的年份是1997年D.连续三年内灰霾天数增长最快的是1991年至1994年4.改善珠江三角洲的空气污染状况最有效的措施是:A.控制经济发展规模和人口规模B.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力度,削减珠江三角洲燃料消费总量C.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公交事业D.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答案】3.C 4.B【解析】读图可知广州灰霾天数在1997年达到200天以上;广州灰霾天数在改革开放前就开始增加,但并不是逐年增长;1991年到1994年广州灰霾天数不是增长最快的。

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空气质量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削减珠江三角洲燃料的消费总量.减少向大气中排放固体悬浮颗粒物。

目前珠江三角洲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向大气中排放的固体悬浮颗粒物较多,只有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改善目前严重的空气污染状况右图中,甲图为某地等高线图,乙图为甲图中A城某学校测得的全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当记录太阳在a位置时。

北京时间为12:40。

回答:5.图中聚落:A.沿河流分布B.沿海岸线分布C.沿公路干线分布D.沿山谷分布6.我国与A城发展区位因素相同的城市有:A.北京 B.上海C.武汉 D.大庆7.A城所处的经纬度位置是:A.190N,1100E B.190S,1100EC.190N,1300E D.190S,1300E8.A地计划在当地丰富的农业原料基础上建设一种新的工业,这种工业可能是:A.棉纺织工业 B.苹果罐头加工业C.毛纺织工业 D.制糖工业【答案】5.C 6.C 7.A 8.D【解析】A城市位于河流的交汇处。

上海位于河口,武汉位于河流的交汇处。

图中A城一年当中有两次直射,a时刻阳光从北方射入,为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b时刻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所以A点位于北半球,其坐标是(190N,1100E),位于我国海南岛,甘蔗种植较为普遍,适宜发展制糖工业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地区先后出现四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过程。

这次天气过程与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图右)和拉尼娜现象(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大规模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下图左)密切相关。

读图回答:9.据图分析.形成此次灾害天气的原因是:A.冷空气频繁南下B.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多C.暖湿气流带来大量水汽D.大气中的凝结核增多10.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赤道太平洋东岸沿海地区降水量减少B.东南亚降水量增多C.太平洋南、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D.秘鲁渔场渔获量减少【答案】9.A C【解析】形成此次灾害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冷暖空气在我国南方地区长时间对峙造成。

西南季风出现的季节是夏季而非冬季。

所以选项AC正确。

【答案】10.AB【解析】拉尼娜现象的表现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水持续异常偏冷,下降气流强烈,干燥度加大。

而西太平洋海水异常偏暖,暖空气势力强大,空气对流旺盛,降水增多。

右下图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

回答:11.下列有关我国195l——2002年各地增温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国各地的增温速率、幅度有大有小B.我国北方地区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C.增温幅度最大地区年增温可达0.80CD.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答案】11.AD【解析】我国增温速率最大值为每lO年升高0.80C,从1951年到2002年,大约50年期间,约升高4℃。

12.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C.华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答案】12.AC【解析】全国各地的增温幅度不均匀,北方增温幅度大于南方。

增温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气温提高的速度,而增温幅度是指规定时间内气温升高数值读右下图,回答:13.图示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春季的主要有:①干旱②台风③凌汛④泥石流⑤寒潮A.①② B.①③⑤C.③④⑤ D.②③④14.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河段河流水与地下水是互相补给的关系B.图中古冲积扇分布区土壤比较贫瘠C.塑造该区地貌形态主要是流水作用D.夏半年该区有梅雨与伏旱现【答案】13.B【解析】图示地区为我国的华北山东半岛地区。

【答案】14.C【解析】图中显示的冲击扇说明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

读图回答:(双项选择题)15.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B.滩涂面积减少C.淹没部分耕地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16.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A.臭氧层被破坏B.森林被大量砍伐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答案】15.AB 16.BC【解析】:通过仔细阅读示意图,可以发现由于有大堤的保护,耕地不会被海水淹没。

而港口将被淹没在海水下面,也就谈不上“有利于港口设施的建设”。

由于海水倒灌,使得土壤盐碱化现象加剧。

全球变暖是由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含量增加,而使得大气的温室效应增强,大气温度上升。

砍伐森林和燃烧矿物燃料是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