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检查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一章_走进实验室单元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_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一章_走进实验室单元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_教科版

PM2.5监测数据,
(填长度单位)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然后又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图中橡皮擦
.测同一长度时常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样可以减
,错误的原因是
.用这把钢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夏天测得的长度值比冬天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
2.5cm D
你一定还见过另外一些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吧,请你再举出一例。


17
估测黄河流经宁夏的长度。

已知图中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同学为测定物理书的纸张厚度,采取如下步骤:
④计算每张纸的厚度
步,应改为
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
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
的酒,现给你一把直尺,如何测出酒瓶的容积大约是多少
22、小明想探究足球滚动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
(1)小明想到自行车轮胎充气不足时很难骑快,猜想:足球充的气越足,滚动就越(2)如图所示,小明在一处斜坡上进行实验,他测出足球在A处从静止释放,滚动10m 到B处所用的时间为8s;将足球用球针放掉一些气后,在B处从静止释放,测出足球滚动10m到C处所用的时间为14s.小明在实验时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3)小明实验中存在不足之处,请你指出一点:。

d=L/50

、量程是。

教科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达标检测卷》(附答案)

教科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达标检测卷》(附答案)

第一章达标检测卷(100分,90分钟)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1.如图所示,在以下的测量仪器中,属于电学测量仪器的是()2.元旦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

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

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收集证据D.交流与合作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时,测量工具越精密,测量越准确越好B.用分度值不同的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相同的C.测量长度的准确值只与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关,与刻度尺的长短无关D.测量长度要估读数字,估计的数字越多越好4.一次课堂计算比赛中,四位同学的计算过程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7.2 mm=7.2 mm×10-3=7.2×10-3 mB.15 m=15×106=1.5×107μmC.2.5 km=2.5 km×104 cm=2.5×104 cmD.3.0×106 cm=3.0×106×10-2m=3.0×104 m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认真测量可以消除误差B.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C.测量时应避免产生错误D.测量中错误和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6.下面哪个部位最接近10 mm()A.成人食指指甲的宽度B.成人拳头的宽度C.成人脚的长度D.成人眉毛的长度7.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A.量程是0~3 m,分度值是 1 mm B.量程是0~10 m,分度值是 1 dm C.量程是0~30 cm,分度值是 1 mm D.量程是0~15 cm,分度值是0.5 mm8.小明用分度值为 1 mm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以下是他所记录的数据:17.86 cm,17.88 cm,17.87 cm,18.8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是() A.17.86 cm B.17.87 cm C.18.85 cm D.18.115 cm9.测得某同学的身高是 1.650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用尺的分度值是1毫米B.测量结果准确到厘米C.0.650 m是估计值D.末位数字零可以省去不写10.在考试中,婉彤同学对考场内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试卷纸的厚度是0.005 mm B.课桌的高度约 1.4 mC.教室门的高度约 2 m D.2B铅笔的长约30 cm11.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12.如图所示为用A、B两把刻度尺同时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A、B的读数分别为()A.刻度尺A:3.80 cm,刻度尺B:3.80 cmB.刻度尺A:3.80 cm,刻度尺B:2.8 cmC.刻度尺A:2.80 cm,刻度尺B:2.80 cmD.刻度尺A:2.80 cm,刻度尺B:2.8 cm(第12题图)(第14题图) 13.有下列器材:a.白纸条;b.钟;c.大头针;d.刻度尺;e.重锤;f.圆柱体。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参考)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参考)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0~5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 m/sB.0~7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 m/sC.2s~5 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D.5s~7 s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2.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在诗人看来云是不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岸边的江堤B.江边的树C.树上的飞花D.诗人的小船3.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木制的刻度尺因受潮而膨胀,在用受潮后的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会()A.测量值的误差大,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大B.测量值的误差大,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小C.测量值没有误差D.测量值将是错误的4.兔子和乌龟比赛跑步,起初兔子以恒定的速度飞快地向前奔跑了一段路程,当它看见乌龟在后面慢慢的爬行时,便骄傲的在路边睡起了大觉,兔子醒来后又匀速向终点飞奔而去,却发现乌龟早已在终点守候多时了.图中的四个选项,能正确描述兔子运动情况的有()A.B.C.D.5.下列换算过程正确的是()A.10 m/s=(10×km)/(h)=36 km/hB.10 m/s=10 m/s×3.6 km/h=36 km/hC.54 km/h=54×=15 m/sD.54 km/h=54 km/h×=15 m/s6.中学生小明从学校步行回家,随身携带的手机记录共走了5 000步,则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家的时间最接近实际的是A.0.2 hB.0.5 hC.0.8 hD.1 h7.两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B.通过路程长的物体,所用的时间一定长;C.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D.在相等的时间内两个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8.乒乓球被誉为我国的“国球”,其直径约为()A.40μmB.40 mmC.40 cmD.4.0 mm9.某同学用一把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7.81 cm、17.82 cm、17.83 cm和17.58 cm,其中错误的是()A.17.81 cmB.17.82 cmC.17.83 cmD.17.58 cm10.大堂矗立一花瓶,一位身高约1.8 m的游客拍照留念如图示,则瓶高最有可能是()A.1 mB.3 mC.5 mD.8 m11.如图,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的读数示意图,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A.B.C.D.12.用标准的金属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如果直尺遇冷后,长度减少,那么()A.测量结果比实际长度长了一些B.测量结果比实际长度短了一些C.测量结果与实际长度相同D.上述说法均不正确13.“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14.人的发丝粗约50()A.纳米B.微米C.毫米D.厘米15.我国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A.2 nmB.2μmC.2 mmD.2 cm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小东用同一把刻度尺测了某一个物体的长度,数据分别是:6.78 cm、6.79 cm、6.782 cm 6.77 cm、6.90 cm.在和同学交流评估中,发现有些数据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分别是________,请你分析这些数据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中学生一节课45 min=________h=________s.18.小黄测得自己每分种的脉动次数为70次,他用脉搏作为计时工具,测得从跑道的一端走到另一端的脉动次数是140次,则他用的时间约为______秒.三、实验题(共3小题)19.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所用的时间为7 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20.某同学为了研究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情况,分别对行驶在公路上的三辆汽车进行观察,记录了有关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该同学观察到小轿车运动得最快,大客车其次,卡车运动得最慢.表一小轿车表二大客车表三卡车(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在相同时间内所行路程越大,物体运动越快.21.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所用的时间为7 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四计算题(共3小题)22.从上海到南京的2526次普通列车运行时刻表如表Ⅰ所示,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列车组运行时刻表如表Ⅱ所示.表Ⅰ2526次普通列车表ⅡD412次动车组(1)由上海驶往南京,乘坐D412次动车组比乘坐2526次普通列车可节省多少小时?(2)2526次普通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3)D412次动车组由苏州驶往常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23.长200 m的火车通过某隧道用去了时间10 min,若火车速度为30 m/s,求隧道的长.24.下表是福州至厦门D6201次动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1)列车从福州到泉州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2)列车在8:18的速度多大?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根据路程-时间坐标图像可知,在0~2 s时间段,小车前进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成正比,即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2~5 s时间段,小车的路程没有发生改变,说明小车处于静止状态;5~7 s时间段,小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比0~2时间段增大.所以,C、D选项错误.0~5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0.4 m/s,选项A正确;0~7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2 m/s,所以B选项不正确.2.【答案】D【解析】最后一句“不知云与我俱东”可知,相对于地面来说,诗人与云都是向东运动的,也就是说,二者的运动状态相同,相对静止.所以诗人以自己乘坐的小船为参照物看云时,会出现“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效果.3.【答案】B【解析】受潮而膨胀后的木制的刻度尺会变长,分度值会变大.用此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会将物体的长度测小,举个例子:物体的长度为2 cm,而受热膨胀的刻度尺2 cm要比物体长,用这个刻度尺来测量,示数就小于2 cm.误差变大.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木尺不膨胀时也会有误差.4.【答案】A【解析】兔子在比赛中的运动情况是跑——睡觉——快跑,即匀速运动——静止——匀速运动,则兔子的s-t图像分三段:先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后来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最后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由各图像知A符合兔子的运动实际;兔子的v-t图像是:先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后来速度为零,图像与时间轴重合,最后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由各图像知,没有符合兔子运动情况的v-t图像;综合分析可知,符合兔子运动情况的图像是A.5.【答案】A【解析】10 m/s===36 km/h,选项A正确,B错误;54 km/h=54×1 km/h=54×=54×=15 m/s,选项C,D错误.6.【答案】B【解析】人一般情况下,正常行走的步速是每秒两步到三步,5 000步用时应该用时为2 000秒左右,相当于30分钟左右,即0.5小时左右.7.【答案】C【解析】物体通过路程由速度和时间共同决定,所以速度大但如果时间短,路程也不一定长,A不符合题意;通过路程长的物体,如果速度较大,所用的时间可能也会很短,B不符合题意;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C符合题意;在相等的时间内,只有两个物体速度相同时所通过的路程才相等,D不符合题意.8.【答案】B【解析】鸡蛋的直径在4 cm=40 mm左右,乒乓球的直径与鸡蛋的直径差不多,在40 mm左右.9.【答案】D【解析】17.58 cm与17.81 cm、17.82 cm、17.83 cm这三个数相比,测量结果偏差大,所以其中错误的数据是17.58 cm.10.【答案】C【解析】花瓶约高1.8米×3=5.4米,最接近的答案为5米.11.【答案】D【解析】A图中视线未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该选项不正确;B中没有用带刻度的那一条边测量,故该选项也是错误的;C中图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所以该选项不正确;D中该选项符合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即该选项正确.12.【答案】A【解析】直尺遇冷后,变短了,而刻度线是不变的,举个例子来说明,原来1 m的尺子被缩成了0.9 m,测量0.9 m的物体就会读成1 m,测量值比真实值大,所以选项A说法正确;13.【答案】B【解析】由图知,ABCD中,只有B中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相等则B做匀速直线运动.14.【答案】B【解析】人的发丝粗达不到1 mm,1 mm=1000μm;即达不到1 000μm;故发丝粗约50μm,即选择单位微米符合实际.故B正确,ACD错误.15.【答案】C【解析】我国一元硬币的厚度大约为2 mm,只有C选项最接近.16.【答案】:6.782 cm,6.90;6.782 cm错误原因是:估读错误,6.90 cm错误原因是:读数偏差大.【解析】由题意知刻度尺最小分度值是1 mm,以cm为单位,小数点后应有两位数,6.782 cm小数点后有三位数,读数错误.在6.78 cm、6.79 cm、6.782 cm 6.77 cm、6.90 cm数据中,6.90 cm偏差较大,这个数据是错误的.17.【答案】0.752700【解析】45 min=45×h=0.75 h;45 min=45×60 s=2 700 s18.【答案】120【解析】小黄每分钟脉动次数为70次,当小黄的脉动次数为140次时,他用的时间约为t=2×60 s=2×60 s=120 s.19.【答案】(1)运动(2)0.08 m/s(3)慢【解析】(1)以气泡为参照物,塞子相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2)由题意知,路程S为0.56米,时间t为7 s.利用速度计算公式可以求得气泡的速度:v===0.08 m/s(3)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20.【答案】运动相同的路程,时间越短的物体运动越快;4、7(或5、8或6、9).【解析】(1)比较实验数据1与4(或2与5、3与6)可知,运动路程相同,时间不同,且运动时间越短的小轿车运动的越快,所以得出的结论是:运动相同的路程,时间越短的物体运动越快.(2)由实验结论可知,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基本要求,需要控制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路程不同,表中数据符合要求的是4、7(或5、8或6、9);21.【答案】(1)运动(2)0.08 m/s(3)慢【解析】(1)以气泡为参照物,塞子相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2)由题意知,路程S为0.56米,时间t为7 s.利用速度计算公式可以求得气泡的速度:v===0.08 m/s(3)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22.【答案】同上【解析】(1)从上海到南京的2526次普通列车运行时间:t1=11:30-06:30=5 h;乘坐D412次动车所需时间为t2=11:45-09:15=2.5 h;可节省时间t=t1-t2=5 h-2.5 h=2.5 h;(2)2526次普通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答===60 km/h(3)D412次动车组由苏州驶往常州的平均速度为:v动====121.5 km/h答:(1)由上海驶往南京,乘坐D412次动车组比乘坐2526次普通列车可节省2.5 h;(2)2526次普通列车由苏州驶往常州的平均速度是60 km/h;(3)D412次动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21.50 km/h.23.【答案】解:火车通过的路程为s=vt=30 m/s×600 s=1.8×104m隧道的长度:L=1.8×104m-200 m=17 800 m仅供参考答:隧道的长度为17800米.【解析】本题应注意:火车全部通过隧道通过的路程等于列车车身长加上隧道的长度,即车头驶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的距离,利用公式s=vt,计算出火车全部通过的路程,然后减去火车的车身长,得到隧道的长度.24.【答案】同上【解析】(1)从表格中可知,列车从福州到泉州行驶的路程s=174 km-0 km=174 km;运动时间t=8 h17 min-7 h12 min=1 h5 min=1h;平均速度v===160.6 km/h;(2)列车在8:18的速度是零.11。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综合能力检测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综合能力检测题

第一章综合能力检测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小明用刻度尺测得一支水性笔的长度为14.10,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是( A )A.cm B.km C.m D.mm2.如图所示,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B )3.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B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大于2.5 mm的细颗粒物B.目前为止,人类奔跑的速度最快可达到约40 km/hC.正常情况下,用停表测量,人的脉搏每跳动10次所用时间约为45 s D.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65 dm4.如图所示,是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是运动的C.以战斗机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5.下列速度-时间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B )6.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北运动。

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7.国际田联110 m栏钻石联赛上海站敲响战鼓,冠军争夺在刘翔和奥利弗之间展开。

比赛临近结束,选手全力冲刺时,观众看到如图所示的场景,齐声欢呼“刘翔最快”;很快,根据表中所示的比赛成绩,裁判裁定刘翔获胜,观众和裁判判断刘翔快过奥利弗的方法分别是( B )A.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B.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C.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D.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8.一个运动的物体,在第一次10 s内移动4 m,第二次5 s内移动2 m,第三次15 s内移动6 m,则可以肯定此物体一定是( D )A.做匀速直线运动B.做变速直线运动C.既有匀速直线运动,又有变速直线运动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9.小华同学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如图甲所示),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C )A.135 m/s B.168.75 m/s C.2.25 m/s D.2.81 m/s错误!,第10题图)10.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单元测试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单元测试

初二物理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1.如图所示,女子锣鼓队正在隆重表演,其中的一环节是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此时鼓声就立即消失,其主要原因是()A.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B.手吸收了声音的传播C.手使鼓面的振动停止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2.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打鼓时,放在鼓面上的沙粒不停的跳动,说明发声体在不停的振动B.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少,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贝多芬双耳失聪后,用棍子顶在琴盖上聆听自己演奏的琴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D.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说明液体能够传声3.人们在空气中唱歌或说话,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力喊出的声音音量很大,它传播得就快,小声说出的声音传播得就慢B.声音尖也就是音调高的声音传播得快,声音粗也就是音调低的声音传播得慢C.音量越大、音调越高的声音传播得越快D.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任何声音的传播速度都相同4.关于敲鼓时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鼓面振幅越大,音调越高B.鼓面振动越快,响度越大C.听到的声音由鼓槌的振动产生的D.远处的人听到鼓声是由空气传播的5.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有同学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瓶琴”。

如图所示,用棒敲打其中两个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A.音调音色B.响度音色C.音调响度D.只可能是音色6.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立即消失B、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D、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7.图甲是一手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

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活塞”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哨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B.哨音是由筒内空气振动产生的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响度8.如图,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种声音,它们的部分特性声音强弱等级/dB频率/Hz甲100600乙601100A.甲的音调高B.乙的响度大C.发出甲声音时,声源的振幅较大D.发出乙声音时,声源振动得较慢9.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改变发动机的音色B.悠扬的笛声是由于笛子的振动而产生的C.人们过春节的时候都会放鞭炮以増加节日喜庆气氛,所以鞭炮声是乐音D.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10.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锤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物理试题 第1页(共6页) 物理试题 第2页(共6页)………………○………………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9-2020学年物理人教上册第1章检测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选项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测量的结果是( ) A .1.25 cm B .3.25 cm C .0.225 mm D .2.25 cm2.在月光下,李明看到月亮在云层中穿梭,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房屋 B .云层 C .停在路边的汽车 D .远处的高山3.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 .船B .山C .河岸D .岸边树木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5.《西游记》里,孙悟空“腾云驾雾”,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

这些镜头通常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同时在他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会感觉孙悟空在腾云驾雾。

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 )A .演员B .平台C .急速飘动的白云D .摄像机6.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 、B 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 )A .B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 .A 物体B 变速运动C .v A >v BD .B 物体运动1.5 s 通过的距离是3 m 7.如图是反映新龟兔百米赛跑的s –t 图象,请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比赛结果是乌龟获胜B .比赛开始时,乌龟先出发C .比赛途中,兔子和乌龟共计相遇三次D .整个比赛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 8.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70分钟完卷,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3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

B。

)。

A.9米/秒B.12米/秒C.4.5米/秒D.无法确定2.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则书宽度平均值是(。

D。

)。

A.12.38cmB.12.365cmC.12.36cmD.12.37cm3.如下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图是(。

B。

)。

A.B.C.D.4.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

D。

)。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5.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依次是(。

A )。

A.船和山B.山和船C.山和水D.水和山6.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7.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B。

)。

A.经过4秒,两车相距10米B.经过6秒,两车相距10米C.通过40米的路程,甲用时比乙少2秒D.通过60米的路程,甲用时比乙少2秒8.关于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物体在相等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大9.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测试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测试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测试试题(附答案)综合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A•课程标准检测(60分)一.精心选一选(3分×10=30分) 1.1999年8月17日凌晨,在土耳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致使一万多人丧生.有关人士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请指出切实可行的是() A.大声呼救 B.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 C.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D.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2.我国已进行了“神舟”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宇宙飞船邀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3.一般来说,大礼堂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这是为了() A.提高装饰的效果 B.增强声音的反射 C.减小声音的反射 D.增加声音的响度 4.如图6-1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声音的音调不同 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5.全班同学在齐声合唱同一首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唱歌同学的声带在振动 B.歌声宏亮时,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C.能分辨男、女同学的歌声,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D.能分辨男、女同学的歌声,主要是因为音调不同 6.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m~4m高的透明板墙,如图6-2所示,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 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的污染 7.“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A.声音太小 B.超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8.有关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B.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C.射击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戴耳塞,是为了减弱进入耳朵的噪声 D.宇航员在月球上进行谈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这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9.如图6-3所示,玻璃缸的水中有金鱼,在鱼缸旁边拍掌,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鱼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鱼缸→水→鱼 D.水→鱼 10.(多选)下列现象中利用回声的是() A.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 C.蝙蝠用超声波捕捉蚊虫 D.录音棚内用软泡沫塑料隔音二.耐心填一填(3分×6=18分) 11.在海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呐”),它的探测系统将所获得的数据送到中央处理器进行运算显示,如图6-4是测量船利用超声测位仪测定海深的示意图,测量中,探测系统必须探测的物理量是_______和_______,而中央处理器只需运用______这一简单公式进行运算就能显示出海深. 12.如图6-5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6-6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___.(只填对应序号).(2)用棒敲击试管,则发出的声音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__.(只填对应序号) 14.一名男低音歌手正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歌手.的音调高,的响度大.音乐会的声音我们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______效应. 15.用鼓锤敲鼓,鼓就发出声音,这时将细砂放在鼓面上,会看到砂粒在跳动,这说明声音是由鼓面的而产生的,声音通过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当鼓面发声也停止了. 16.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_____.中国传统中医中“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____的意思,它是利用声波能传递_______.三.实验探究(6分) 17.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综合应用(6分) 18.有一首校园歌曲《童年》中,歌词是这样的:“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吱吱喳喳嗄嗄写个不停.”分析歌词的内容异找出哪些物体发出了声音,发声体分别是什么? B•创新思维拓展(40分)五.认真选一选(4分×2=8分) 19.下列实验活动,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A.观察蟋蟀翅膀在摩擦振动时,能够听到清脆的声音 B.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些纸片在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 C.雨天先看到闪电,几秒钟后才听到远处的雷声 D.把一个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播音 20.在下雨打雷时,每一次雷电后,雷声总是隆隆不绝于耳,这是因为() A.声音的反射 B.多次打雷的原因 C.双耳效应 D.雷声分裂所致六.细心填一填(4分×2=8分) 21.如图6-7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说明,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去做,你会发现. 22.当别人嚼脆饼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脆饼时,你会吸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播,后者的声音是靠_______传播,_____的传声能力较强.七.科学探究(8分) 23.如图6-8所示的是小明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在竹管开口处①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音调可以改变,吹奏歌曲.(1)吹奏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________.(2)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_____,音调最低的位置是_______.(3)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还有哪些乐器的发声原理与竹笛相似?请你举出一例_________.八.综合应用(4分×4=16分) 2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如图6-9所示,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她能听到窗外鸟的“歌声”;她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解释为什么女孩在乙房间内能看见室外的鸟儿,而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25.在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为了计时准确,能不能在听见枪声时按下跑表,若不能,应该如何记时,为什么?26.英模报告团在礼堂里作报告,同时用播音器直接播出.试问坐在离报告人40m远处的听众和离礼堂400km远的收音机前的听众谁先听到报告?(已知,)27.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时候,如图6-10所示,注意听能听到“嗡嗡”的声音,整个灌水过程中声音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试题答案综合测试 1.C 2.B 3.B 4.A 5.C 6.D 7.D 8.A 9.B 10.AC 11.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时间;12.物体发声时在振动(或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3.(1)ABCD (2)DCBA 14.女高音;双耳 15.振动;空气;振动停止 16.能量;听;信息 17.乙、丁甲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丙说明了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 18.知了;粉笔 19.C 20.A 2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小球被弹起,但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20.气体;固体;固体 21.(1)空气(2) a c (3)笛(箫、笙) 22.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乙房间的双层玻璃间抽真空,无法传声;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且能在透明介质中传播. 23.不能在听见枪声时按下跑表,这样的记时方法会出现很大的误差,正确的记时方法应该以看见的烟为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很多. 24.不能在听见枪声时按下跑表,这样的记时方法会出现很大的误差,正确的记时方法应该以看见的烟为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很多. 25.所以收音机前的观众先听到 26.随着水位的上升,听到声音的音调逐渐升高.这是因为,水位逐上升,瓶内水面上方的空气柱的长度逐渐变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逐渐加快,所以音调逐渐变高.。

初二物理上册苏版(通用)习题:第一章检测卷

初二物理上册苏版(通用)习题:第一章检测卷

初二物理上册苏版(通用)习题:第一章检测卷时刻:45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_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2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A.8cm B.8mm C.8dm D.8μm2.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1mm B.1cm C.1dm D.1m3.下列情形中,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A.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够周密C.观看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D.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4.小云同学在一次测量木块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

则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长度真实值的是()A.3.2cmB.3.30cmC.3.3cmD.3.5cm5.鲁迅的《社戏》中有如此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看起来是积极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B.船C.流水D.河岸6.如图所示为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7.一个人骑自行车沿笔直的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4m,则()A.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B.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C.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D.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8.如图为高速摄像机拍照的子弹穿过柿子的照片。

若子弹的平均速度是900m/s,则子弹穿过柿子的时刻大约为()A.0.1minB.0.1sC.0.1msD.0.1μs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9.甲图中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如乙图所示方法测量一枚“5角”硬币的直径,测得的直径是________cm。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 单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 单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检测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历史上把如图所示的长度定为1英寸,1英寸约为()A.2.5km B.2.5m C.2.5dm D.2.5cm2.小明骑着自行车上学,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A.路旁的树木B.小明背着的书包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小明身边驶过的汽车3.发育正常的小雷身高约1.7m,为了准确测量两手伸开的臂展长度,应选用的刻度尺是()A.量程0~2m,分度值1cm B.量程0~10m,分度值1dmC.量程0~1m,分度值1cm D.量程0~15cm,分度值1mm4.某同学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四次,记录数据分别为2.10cm、2.13cm、2.12cm、2.15cm,则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2.125cm B.2.13cm C.2.14cm D.2.12cm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C.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D.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6.如图所示是男子100米决赛冠军冲线瞬间的照片,照片右上角显示的时间为其成绩,根据这些信息()A.可知冠军跑得最快B.可排出各选手的最终名次C.不能求出冠军全程的平均速度D.可知冠军跑完全程用的时间最长7.骑自行车的人自西向东运动,固定在路旁的摄像系统两次拍照分别如图甲、乙,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以小轿车为参照物,货车与自行车都向东运动B.以地面为参照物,货车、小轿车、自行车均在运动C.以人为参照物,小轿车向西的速度大于货车的速度D.以货车为参照物,小轿车向西运动,自行车也向西运动8.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每格为1s(转动未超过一周)。

下面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下滑的小车做匀速运动B.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是13.3cm/sC.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2cm/sD.以金属片为参照物,下滑的小车是静止的9.小明骑自行车去书店,开始以2m/s的速度骑行了40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骑行了500m,则他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2.5m/s B.3m/s C.3.5m/s D.7m/s10.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A.135m/sB.168.75m/sC.2.25m/sD.2.81m/s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1.单位换算:(1)20m/s=km/h; (2)27mm=μm;(3)1h=s; (4)28nm=m。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01(1)(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01(1)(含答案)

第一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测量金属块的长度,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2.小明在记录一些长度的测量结果时,忘记了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A.物理书的长是2.25B.一支圆铅笔的直径是7.1C.茶杯的高度是9.5D.黑板的宽是1.283.用下列物理量描述火车上行人的运动情况时,与参照物选择无关的是()A.时间B.速度C.位置D.路程4.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

若两火车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不可能的是()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D.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5.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 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作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 s刹车。

在限速为110 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A.3 m B.7 mC.15 m D.25 m6.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前4 min 乙同学速度比甲同学速度大B .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 m/sC .乙同学第4 min 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D .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 m7.甲、乙两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图2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 、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BCD图28.某同学用歌曲中的节拍来估测时间,测出中速歌曲的10个节拍用时约8 s ,他用同样的节拍估测一位同学跑60 m 所用的时间,正好他打完9个节拍该同学到达终点。

初二上册物理第一章测试题附答案

初二上册物理第一章测试题附答案

初二上册物理第一章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物体的长度接近10厘米的是()A.篮球的直径B.乒乓球的直径C.手掌的宽度D.物理课本的长度2、下面几个有趣的物理现象中,属于热现象的是()A、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能煮熟食物B、1988年在我国山东蓬莱海面出现一次奇特的日出景象,双日重叠,蔚为壮观C、下雨时,天上先出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D、每年八月,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此时海水像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扑来3、小轩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图1-1所示),方法准确的是〔〕4、一次课堂计算比赛中,四位同学的计算过程中准确的是〔〕A. mm= mm = m B.15m= =1.5×107μmC. km= km cm= cm D. cm= m= m5、小玲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物体,记录中准确的是()A、184cmB、18.4cmC、1.84cmD、184.0cm6、某刻度尺的刻度大于标准刻度,用它测量长度时,测量值和真实值相比较()A、偏大B、偏小C、一样大D、无法判断7、小新三次测量课桌的宽度,结果分别为48.17cm,48.15cm,48.15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48.14cm B.48.17cm C.48.15 cm D.48.16cm8、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开始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9、分别用分度值为1m、1dm、1cm、1mm四种直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并用米为单位作记录,则记录数据中小数点后面的位数最多的是()A.用米尺测量的结果B.用分米尺测量的结果C.用厘米尺测量的结果D.用毫米尺测量的结果10. 下列情况只中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A. 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B. 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C. 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D. 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11. 商场内的营业员量服装时,应选用()A. 分度值为1cm的1m长的直尺B. 分度值为1mm的1.5m长的直尺C. 分度值为1mm的1m长的直尺D. 分度值为1cm的1.5 m长的直尺12.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A.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相关B. 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有C. 误差不能避免,但是能够尽量减小D. 以上说法都不准确二、填空题13、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时间的主单位是,实验中,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星光闪闪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2.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3.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 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4.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5. 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

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A.地球 B.“火卫一”探测器 C.太阳 D.火星6、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准确的是()A.认真细致的测量能够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能够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7、图4(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4(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 ( )8.李军的家距学校600 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 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 1.5 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A.1.2 m/s B.1.25 m/s C.2 m/s D.2.5 m/s9.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10.下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玉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3.2×105m,则()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 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h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 D.该汽车只要4小时就可到达贵阳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1、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A.所谓参照物,就是指绝对不动的物体B.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是最合适的,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C.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一定是不同的.D.研究宇航员在飞船中的运动情况,选择飞船作参照物较方便12.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丙的速度最小,它们的s-t图像为图2所示,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 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甲的s -t图可能为图线aC. 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bD. 丙的s-t图可能为图线c13、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准确的是()A. 测一张纸的厚度能够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B. 测细金属丝的直径,能够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NC. 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D. 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能够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4、“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为参照物的.15、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 min内通过了300 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这个物体在前10 s内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16.完成下列单位转换(1)50m=__________km (2)36km/h=_________ m/s(3)0.6min=_______h17.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下右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__________ h.18.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和________;经过5 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__.(18小题)(17小题)四.实验题(4分+2分+9分=15分)19. 如图1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木块的长度为 ______cm。

物理八年上册第一单元机械运动单元同步检测含答案解析 (79)

物理八年上册第一单元机械运动单元同步检测含答案解析 (79)

物理八年上册第一单元机械运动单元同步检测含答案解析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该实验须用到的测量工具有_____.(2)实验中气泡运动的起点不从玻璃管底部记录的原因是_________.(3)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用的时间为7s,则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 m/s.(4)小明换用粗玻璃管又做了2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二所示.观察数据可知:__________(选填“长”或“短”)气泡运动的较快.由于气泡上升较快,会造成时间的测量误差较大,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请你提出一点建议:______________。

【答案】刻度尺和秒表实验开始时,气泡没有做匀速直线运动0.08 长尽量选较短的气泡进行试验【解析】【分析】(1)实验中需要测量距离和时间,所以用到的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2)气泡开始运动时,是加速运动,之后变为匀速运动,所以不从底部开始测量;(3)已知距离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速度;(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气泡越长运动速度越快,所以应使用较短的气泡进行测量。

【详解】(1)实验中需要测量距离和时间,故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2)开始实验时,气泡没有做匀速直线运动,为了准确记录时间,故记时起点位置不标在玻璃管底部;(3)路程为56cm ,用的时间为7s ,则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0.56m 0.08m/s 7ss v t ===; (4)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在运动路程20cm 、40cm 、60cm 、80cm 时,长气泡用的时间较短,所以长气泡运动的较快;由于气泡上升较快,会造成时间的测量误差较大,所以应尽量选较短的气泡进行试验,以减小时间测量上的误差。

82.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所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A 、B 、C 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按照实验过程,请补全数据记录及处理(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表格中要填数据)路段距离(c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cm/s)AB40.0220BCAC90.0330(2)斜面选择的斜度不能过大,以免,也不能过小,以免.【答案】(1)路段距离(c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cm/s)AB 40.0 2 20BC 50.0 1 50AC 90.0 3 30(2)测不出时间;小车不下滑【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示刻度尺及秒表读出BC段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该段的平均速度.(2)斜面斜度过大、小车下滑快,不好测量时间;过小,小车滑不动.解:(1)由图可知:s BC=50cm,t BC=1s,所以v BC===50cm/s;(2)坡度太大时,小车下滑时间很短,不便于时间的测量,坡度太小时,小车车可能不下滑.故答案为:(1)(2)测不出时间;小车不下滑.【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能从图中读出三个过程的距离和所用时间是本题的关键.83.2018年,江西省将全面实现义乌教育均衡发展,其中有一项督导工作就是检查实验报告.以下是小璟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摘要).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_________(实验器材)小车、_________、_________、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表所示_________(实验分析)(1)小车全程是做_________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_________斜面的坡度.(选填“增大”或“减小”)【答案】刻度尺 停表 变速 减小 【详解】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v =s t ;实验器材:测量距离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时间要用停表或秒表.实验数据:小车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v AB =AB AB 453.0s cm t s ==15cm/s ;小车在BC 段的平均速度为:v BC =BC BC 562.8s cm t s ==20cm/s ;(1)由上面实验数据知: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BC 段的平均速度,所以小车做变速运动;(2)斜面的倾角越小,即坡度越小时,小车运动时间越长,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所以,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应减小斜面的坡度.【点睛】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st ,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和运动时间;(1)由表格数据求出小车在AB 段和BC 段的平均速度可知,小车做变速运动;(2)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下滑速度越大,运动时间越短,时间不容易记录,所以选择坡度小的斜面.84.在学校操场进行测量正常行走的平均速度的学生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器材有________和________,还有用以发令的小红旗.每个实验组至少5个人,活动过程如下:(1)在操场上,测出30m的路程,每隔10m做一记号.(2)选出三位同学做计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处.(3)选一名发令员,以小红旗的下落表示________.(4)选手采取正常步行完成30m路程.请在下面空白处设计记录此次测量步行平均速度数据的表格_______________.【答案】刻度尺秒表计时开始见解析所示【解析】【详解】由速度公式v=s/t知道,要测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所以需要相应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3)由于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且三个计时员分别站在不同的位置,为了避免由此产生的误差,所以计时员以小红旗的下落表示开始计时;(4)表格中应该有路程、时间、平均速度几项,其中需要记录10m 的时间、20m的时间、30m用的时间、然后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故表格设计如下:【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均速度的测量仪器和实验原理,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包括设计实验表格及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测量器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
1.人类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 ,拨动的琴弦发声靠的是琴弦的( ) ,鼓发声时用手按住鼓面,鼓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 .
3.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来,表明( ) 能传声;“土电话”表明( ) 能传声.声音不能在( ) 中传播.
4.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 ) 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弹不同的琴键,发出声音的( ) 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声音的( ) 不同.
5.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附近的居民家的窗户玻璃震碎,说明战斗机飞行时会产生很大的( ) ,同时声波还可以传递( ) .
6.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组织传给( ) ,( ) 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们就听到了声音.
7.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附近的居民家的窗户玻璃震碎,说明战斗机飞行时会产生很大的( ) ,同时声波还可以传递( ) .
8.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______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_dB.
9、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靠传播;在一根足够长的钢管一端敲击,在另一端可以听到次响声。

10、声音的特性有三个要素,分别是、、;其中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越高,音调越()。

13、物理学上把发声体做()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对人们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要听的声音产生的一切声音都是噪声。

14、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m/s。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要能区别自己的喊声和回声,你至少要离峭壁米。

15、人们用()来划分声音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16、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中国传统中医有“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听的意思,这是利用声波能传递()。

17、有一木头锤子轻轻的敲击鼓面和重敲鼓面,音调、响度中,发生变化的是();不发生变化的是()。

18、童话故事中的狼为了想吃掉兔子,学着兔妈妈的声音说:“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小兔子却回答:“不开,不开!”,小兔子能听到狼的声音是因为声音能在( )
和()中传播,小兔子知道这不是兔妈妈的声音,主要是狼和兔妈妈的( ) 不同。

19、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______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_dB.
择题(每小题3 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可能听不到正在振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声音可以从地球传到其它星球
D.吹哨子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0
A.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都是超声波
B.超声波传播的能量大,能沿直线传播
C.超声波是传播速度超过声音传播速度的声波
D.在刮强台风时,我们听到的风声是次声波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乐音就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它不可能是噪声
B.打开门窗,加快空气的流动,可以减弱马路上的噪音
C.噪声可以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学习,但不会影响健康
D.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减弱噪音
4.医生用听诊器能够清楚地听到病人胸腔内的声音,是因为听诊器可以()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响度
C.降低声音的音调
D.增强音色
5.钢琴和笛子不可能发出相同声音的()
A.频率
B.响度
C.音色
D.音调
6. 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入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7.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下声音,这三下声音依次是由下述物质传播的()
A.钢、空气、水
B.钢、水、空气
C.水、空气、钢
D.空气、水、钢
8.同学们在教室中听不到老师讲话的回声,这是因为()
A.老师讲话声音小
B.教室内不能发生声的反射
C.回声和原声传到同学耳朵的时间差小于0.1s
D.老师讲话声音洪亮
9.下列事例中,属于使用次声的是( )
A.用声呐技术测海底深度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D.预报海啸、台风
三.探究题(15分)
1.(10分)小明同学为了研究一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为:泡沫塑料扳、玻璃、木扳、硬纸扳)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先把闹钟放入一只烧杯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时的位置与声间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为:
材料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m)
泡沫塑料板0.3
玻璃0.6
木板0.4
硬纸板0.5
按隔音效果由好到坏依次排列:
、、、 .
总结好的隔音材料的共同特点之一是: .
2.(8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下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只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简答题
1、说说我的们四周有哪些烦人的噪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