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企业与跨国公司不对称竞争状况的分析概要

合集下载

跨国公司管理中的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跨国公司管理中的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跨国公司管理中的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第一篇:跨国公司管理中的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跨国公司管理中的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全球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急剧增加,中国企业与海外企业的合作更加密切,中外跨国企业也日益增多,在跨国经营中,跨文化冲突已成为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

深入研究和了解产生跨文化冲突的原因,应对文化冲突的管理策略,对于跨国经营背景下的中外企业来讲具有现实意义。

一、对跨国公司文化冲突的认识从国内企业发展到国际企业,从国内经营转向跨国经营,企业的发展规模、经营模式、面临的背景及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尤其是企业的经营团队、经营活动氛围除了面对多元而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外,同时面临有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强烈印记的独特的社会文化、地域文化,这些文化的根植性、文化的渊源、文化的背景的不同产生了较激烈的文化差异,从而形成了有着不同教育和文化背景以及价值观体系的企业决策者、职员之间的显著的文化差别,继而形成有着鲜明特征的文化冲突。

跨文化冲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它既指跨国企业在他国经营时与东道国的文化观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又包含了在一个企业内部由于员工分属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而产生的冲突。

当企业跨国经营时各国企业的组织结构、技术方法、决策方式、控制程序已基本趋同。

但员工的不同文化背景使文化差异成为一个影响管理者的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而给管理者的管理提供了难度。

因此,跨文化冲突成为跨国企业经营过程中实施成长战略所不能回避的核心问题,面对跨文化冲突的风险,对国际企业的跨文化冲突进行背景、成因分析以及冲突的解决方案的挖掘将有助于跨国企业推进深层的跨文化管理,对于跨国企业吸纳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有重要意义。

很多实例都向我们揭示,一旦跨国公司不能适应多元的文化背景,文化冲突就会出现,最终导致失败的跨国经营。

跨国公司的文化差异问题分析与整合策略 (3)

跨国公司的文化差异问题分析与整合策略 (3)

跨国公司的文化差异问题分析与整合策略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已成为常态。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这给跨国公司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难题。

本文将对跨国公司的文化差异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合策略。

二、跨国公司面临的文化差异问题1. 语言与沟通障碍: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这往往成为跨国公司沟通和协作的一大阻碍。

语言障碍会导致误解、信息传递不畅以及效率低下等问题。

2. 价值观与信仰冲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价值观、道德观和信仰有着各自独特的理解和追求。

当这些差异直接冲突时,可能导致团队之间产生分歧和摩擦,甚至影响到公司整体运营。

3. 行为规范与礼仪习惯: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的行为规范和礼仪习惯。

如果没有了解并尊重对方文化的特点,可能会因为无意间触犯对方的敏感点而引发负面情绪。

4. 组织结构与决策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会直接影响到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和决策方式。

有些国家更注重集体主义,而另一些国家则倾向于个人主义。

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公司运营方式的分歧。

5. 工作态度与效率观念: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和效率观念也存在差异。

一些国家强调慢工出细活,而另外一些国家则追求效率至上。

这种差异可能因为各自理解问题而带来合作上的困难。

三、跨国公司整合策略1. 文化理解与尊重:在实施任何整合策略之前,跨国公司应该首先进行深入的文化了解,并将其融入到组织战略中。

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带来的多样性是实现整合目标的关键。

2. 跨文化培训与交流:为跨国员工提供跨文化培训和交流机会是解决文化差异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了解对方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工作习惯,可以减少误解并促进团队之间的合作。

3. 合理调整组织结构: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点,适当调整公司的组织结构是推动整合的重要手段。

可以借鉴各国经验,在组织层面上实现文化融合和协调。

是否应该禁止大型跨国公司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大型跨国公司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大型跨国公司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大型跨国公司。

首先,大型跨国公司对于许多国家来说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它们往往能够通过资金和资源的控制来影响政治和经济决策。

这种情况下,大型跨国公司可能会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来剥削弱势群体,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例如,美国历史上的标准石油公司垄断了石油市场,导致了石油价格的激增,严重影响了普通民众的生活。

其次,大型跨国公司往往会逃避国家法律的监管,通过跨国经营的方式来规避税收和环保法规。

这种行为不仅会损害国家的财政和环境利益,也会对当地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苹果公司曾被曝光在中国生产基地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直接损害了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环境。

最后,大型跨国公司的存在还会对当地的小型企业和产业造成冲击,导致当地经济的不稳定和失业率的上升。

这种情况下,大型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会阻碍市场的公平竞争,导致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例如,亚马逊公司的崛起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了许多小型零售商的倒闭。

因此,基于以上理由,我认为应该禁止大型跨国公司的存在,以保护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利益。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大型跨国公司。

首先,大型跨国公司的存在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资源支持。

它们通过跨国经营的方式能够为不同国家和地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机会。

例如,中国的阿里巴巴集团通过全球化战略,为许多国家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其次,大型跨国公司的技术和资金实力能够促进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它们往往能够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和资源,推动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

例如,谷歌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了全球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为全球用户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服务。

最后,大型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也能够促进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推动世界各国之间的和平发展。

它们通过跨国合作和投资,能够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互补和资源共享,为全球化时代的和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浅谈中国跨国公司并购问题

浅谈中国跨国公司并购问题
这是 中国企业的一大软肋。经典的例子有上汽收购韩 国双龙 5 .企 业发展的核心 动力是把握市场发展脉搏 ,加强创 6 .不要将 繁荣格 局认 为是经济发展 的永恒规律 ,流动 而发生的规制关系, 因而, 相比较于国外健全的法律体 系而言, 新 , 建立标准。如果一直吃老本一定会走到通用的悲剧 下场 。
融资 渠道狭 隘。 中国虽 于 2 0 0 1年加 入 了 WT O,但市 兼 并或 收购,企业就 能搞 活。都搞企 业集团,误 以为 “ 大”
场经 济仍未得到很 多发达 国家认可 。金融市场还很不完善 , 等 于 “ 。 实则不然 。企 业采取 兼并、收购 ,还是分 拆、 好” 金融体 系也没有健全 , 这导致我国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 ,资 放弃 , 均要视 企业 、 市场的实际情况与企业的发展 战略而定 , 本市 场运作 乏力 ,并购资金不 足制约 了企 业作 为主动方去 并购并非灵丹妙药。 并购外国企业而只能坐 以等待国外企 业的并购 。 2.并购不是单纯 为扩 大规模 ,而应注意结构 的调 整。
随着近 年来 中国经 济的飞速发展 ,公 司的海外扩 张已
双 方企业文 化融合程 度、双方人 力资源的趋 同性 与互补性 经成 了公 司快速发展壮 大的一条 “ 捷径 ” ,然而 由于 自身的
等。跨 国并购涉及 2个 国家,涉及 不 同民族 不同语言 不同 资金 ,管理 以及 各方面 的瓶 颈限制 ,很多企业 都未能取得 信仰 的两国代表 ,文 化整合 困难 在任何 一次跨 国并 购中都 如愿的结果 。因此提 出以下几点建议 , 以防并购的 “ 双刃剑 ”
国际 商法 以及 国际营销等各个 领域。从我 国多年来 累积 的 带来新 的动力。而不单纯是 简单 的扩 大规模 ,或建立产 品

跨国公司的文化冲突分析与处理

跨国公司的文化冲突分析与处理

跨国公司的文化冲突分析与处理随着全球化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向跨国化。

在跨国化过程中,企业遇到的文化差异,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跨国公司的文化冲突分析与处理,是跨国公司成功落地的重要保障。

一、跨国公司文化冲突的原因分析1. 价值观的差异跨国文化冲突最根本的原因是价值观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注定了人们的思考方式、价值观和人际交往模式的不同。

跨国公司在不同的国度和地区开展业务,必须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要符合当地的文化价值观。

例如,语言因素、饮食习惯、礼仪习惯等,都会对企业的经营和文化交流产生影响。

2. 传统与现代的差异在跨国公司的文化背景下,文化差异也表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差异”。

传统文化一方面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另一方面也是影响当地人们价值观的源头。

而现代文化则将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化价值观,是一种崭新的文化背景。

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冲突在跨国公司中,也可以表现为传统与现代的差异。

跨国企业在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特色的国家市场中,需要注意的是尊重传统文化、与当地市场的文化价值观相结合,以此来适应市场环境,推进业务。

3. 企业规模和结构的差异在跨国公司的经营过程中,规模和结构的差异也会导致文化差异的加剧。

在小规模的跨国公司中,公司结构简单、层级少,与其他公司的典型东方公司相比,管理模式相对单一。

而在大型跨国企业中,公司结构复杂、层级较多,高效的沟通是文化冲突中关键的解决手段。

二、跨国公司文化冲突的应对策略在国际贸易和企业境外投资的过程中,不同文化的碰撞会不可避免地产生。

如何正确地应对文化冲突,是企业跨国化经营中的重要问题。

1. 尊重不同文化文化是每个民族的独特标志和文明遗产。

在跨国公司经营中,尊重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前置条件。

尊重当地文化,通过礼仪、语言、信仰等方面的了解和沟通,可以降低跨国公司在海外经营中遇到的文化冲突。

2. 适应当地文化适应当地文化是在尊重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对特定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应用。

跨国公司管理中的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跨国公司管理中的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跨国公司管理中的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跨国公司管理中的文化冲突是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员工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习俗和沟通方式而产生的。

这些文化冲突可能会妨碍团队的协作和沟通,对公司的运营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解决跨国公司中的文化冲突是一个重要的管理任务。

首先,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如下:1.语言和沟通方式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不同的语言和沟通方式,可能导致误解和沟通障碍。

例如,一些文化强调直接表达意见,而另一些文化更倾向于避免冲突和委婉表达。

2.价值观和信仰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比如,一些文化重视自主性和个人成就,而其他文化更注重集体利益和团队合作。

3.工作方式和习俗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和习俗。

例如,一些文化注重工作和责任,而其他文化更注重家庭和休闲。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解决跨国公司中文化冲突的对策:1.培训和教育:提供文化敏感培训和教育,使员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学习如何尊重和适应这些差异。

这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别人的行为和态度。

2.团队建设:通过定期的团队建设活动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这有助于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减少文化冲突产生的可能性。

3.跨文化领导:任命具有跨文化经验和能力的领导者来管理跨国团队。

这些领导者可以帮助团队成员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差异,并促进跨文化沟通和合作。

4.建立共享价值观和目标:确保跨国团队在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下工作。

这可以帮助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减少冲突的可能性。

5.促进多元化文化:鼓励员工分享和庆祝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以增强团队合作和理解。

6.灵活和开放的沟通:建立一个开放和灵活的沟通渠道,使员工有机会提出和解决文化冲突。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反馈和集体讨论来实现。

最后,为了有效解决跨国公司管理中的文化冲突,公司管理层应意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并采取适当的对策。

通过培训、团队建设、跨文化领导以及促进多元化文化和灵活的沟通,管理层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促进团队合作和持续发展。

中外企业竞争力差异原因

中外企业竞争力差异原因

国企业竞争力弱于国外企业的原因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企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随着企业的生存环境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工厂制转向公司制,我国企业竞争也从产品竞争和服务竞争转向深层次的文化竞争,企业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壮大。

但同时也应注意到,与许多国际知名企业相比,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很多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

一中国企业品牌效应问题从企业的实践来看,品牌作为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在有形和无形的层面都对于企业的生产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企业利润的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如果把全球价值链看做一条微笑曲线的话,曲线中的高端企业及多数的发达国家通过自身的品牌获取了产品中增加值最大的部分,这在制造品领域尤为明显。

品牌的特殊性表现在,品牌没有像其他的生产要素一样在价值链的高端和低端实现流动,即便这样的流动也是有一定的限制的。

这一方面是品牌自身流动性较弱的特点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出于“链主”型企业对于品牌的重视和保护。

这样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中国企业由于没有自身的品牌,只能获取产品的加工制造所带来的较少的价值。

这类企业没有自身品牌的现实限制了他们在相关产品领域的发展,而且生产制造外包协议中的同业禁止条款也阻碍了此类企业在相关产品领域的发展。

相关研究表明,品牌建设能力能够帮助全球价值链中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和长期的全球竞争力,在不确定市场环境中更有竞争优势二、中国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一)企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涵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但这些“企业文化”往往只是名义上的口号,并没有真正植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和决策中,没有真正形成企业特色。

如,有的企业虽然打着“务实、责任”的口号,但员工工作不严谨、消极怠工,有的员工不爱惜公司财物,没有责任心。

究其原因在于企业文化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深入员工的心里。

另外,我国一些企业的所谓“文化”过于追求形式,不切实际,广大员工不能理解,奋斗目标不切实际,这样的企业文化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企业战略决策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

企业战略决策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

企业战略决策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在企业战略决策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挑战。

信息不对称指的是不同参与者在交易过程中所持有的信息水平不一致,这可能导致不完全合理的决策和资源分配。

本文将对企业战略决策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分析。

信息不对称在企业决策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决策者的判断和决策出现偏差。

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决策者往往会依赖有限的信息进行决策,这样可能导致决策结果的不准确性。

其次,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当。

当企业内部或与外部合作伙伴存在信息不对称时,很难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效益。

最后,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企业竞争力的降低。

如果企业在决策中无法获得准确和充分的信息,就很难把握市场动态和竞争对手的动向,从而错失机会。

对于企业战略决策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

首先,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和管理系统。

企业应该设置专门的部门负责信息收集和处理,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保证决策者获得准确和充分的信息。

其次,加强内外部沟通与合作。

企业应鼓励员工之间的信息共享,打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同时,与供应商、客户等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发生。

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还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透明化信息来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从而促进销售和市场份额的增长。

另外,企业还可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信息素养和理解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获取和分析信息,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尽管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企业战略决策中常常存在,但并非无法解决。

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内外部沟通与合作,以及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信息分析,企业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发生,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民族企业与跨国公司不对称竞争状况的分析(1).

民族企业与跨国公司不对称竞争状况的分析(1).

民族企业与跨国公司不对称竞争状况的分析(1)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表现为各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企业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全球性企业不仅在一个或数个行业居于领导支配地位。

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微乎其微,即使在国内中资企业的现状也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很不相称。

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每年一度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虽然2002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国家经济实力由2001年的16位提升至2002年的14位,但是我国企业管理的国际竞争力却由2001年的36位下降至2002年的44位。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宏观经济的微观主体,民族企业的发展壮大既是一个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紧迫实际问题,又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经济良性运行和发展,需要学术界认真分析和严肃回答的重大理论课题。

在研究这一课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对民族企业和跨国公司之间竞争的研究做一下回顾。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从跨国公司的角度研究市场进入和竞争策略。

西方学者一般用跨国投资理论来分析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动机。

其中比较著名的主要有:196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斯蒂芬·海默在其博士论文《民族厂商的国际化经营:一项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提出跨国公司是市场不完全性的产物,他以市场的不完全性作为理论前提,将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垄断原理用于对跨国公司行为的分析,形成了垄断优势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弗农则在1968年他的论文《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中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邓宁在综合以往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解决了以往理论的片面性,更系统地阐述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动因和条件,在西方国际投资理论界影响很大,被称为“通论”。

但折衷理论只适宜于解释规模大的跨国企业,而不适宜于解释中小跨国投资企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Kiyoshi Kojima)根据日本对外投资的特点,创立了“小岛清模式”,是一种从企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变迁角度来解释日本企业国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阐述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

跨国公司在华面临的挑战-文化差异与跨文化管理-赵曙明概要

跨国公司在华面临的挑战-文化差异与跨文化管理-赵曙明概要

跨国公司在华面临的挑战:文化差异与跨文化管理1. 前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

然而,虽然中国市场带来的商机不容忽视,跨国公司在华的日常经营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挑战便是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和消费者在文化层面上的差异。

为了在中国市场中获得成功,跨国公司需要通过跨文化管理来克服这一障碍。

2. 文化差异对跨国公司的影响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或消费者在文化上的差异是跨国公司在华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这些文化差异可能包括口语沟通误解、文化价值观的不同、社会习俗与礼节的不同等等。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跨国公司失去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经营。

更为严重的情况下,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失误和失败,使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蒙受巨大损失。

3. 跨文化管理在文化差异中的重要性跨文化管理是一种管理形式,它致力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合作、交流和协作。

在跨国公司的运营过程中,跨文化管理技能尤为重要。

跨文化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理解,增强管理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抗压能力,帮助管理者培养良好的文化意识,从而提高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和成功率。

4. 如何有效实施跨文化管理为了有效地实施跨文化管理,跨国公司需要下列措施:4.1 调查研究在进军中国市场之前,跨国公司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查研究。

通过对当地文化、社会习俗和经济环境等的了解,跨国公司可以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并在此建立稳健的业务基础。

4.2 加强人才培训为了在不同文化下更好地管理和协调企业运营,跨国公司应该加强人才培训。

培训课程可以涵盖语言能力、文化适应能力、管理技能等多个方面,培训能够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背景,适应中国市场和文化差异。

4.3 适应本地市场适应当地市场是跨国公司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跨国公司应该适应中国市场的商业模式、产品规格和定价策略等。

此外,了解当地社会习俗和礼仪也是十分重要的。

民族企业与跨国公司竞争的模型分析

民族企业与跨国公司竞争的模型分析

c龇 l i
m dl eli m e adsn n m d1 t h a s ・ip v e t s i n t oyo i utam t i oe・dcnn o l n ad ig d t i g oe. ht a 1 i t m l sh s tn g er f n s i a r Wi e n ) s d e u a i h r d rl u -
业与跨 国公 司竞争的分部模型和整体模型及其演化模型。分部模型分为价格 竞争模型、产品和成本竞 争模 型以及研发竞争模型 ;整体演化模型分 为螺旋上升模 型、恶性循环模型和 维持现状型。通过上述 模 型分析为我 国产业的成长提供 理论 支持并为 民族企业的成长提 出决策建议 。 关键词 :民族 企业 ;跨 国公 司;模型分析
MENG a . i Xin We
( uie &hdPpesUirt o hn , e' 0 82 Cia Bs s o eb ’ nvsy /C i Bo g 107 , hn ) ns ei a i n
Ab ta : B sdo ea t l o dt n f hn - tep pra aye l o e t o ew e c l o it n ln - sr  ̄ ae nt cu n io so ia h a e n lzstecmp i nb te nl a m.n sa dmut a h ac i C l i t o t i
19 年的 41 %上升 到 20 年 的 88 %,在经济特 91 . 5 03的强对外依赖 、跨 国公 司对我国产业 的产业 控制 和深层 的产业压制等。 我国已经加 入 W O T ,这 意味着更 多的跨 国公 司将进
入中国,因此中国产业要健康成长, 在与狼共舞的过 程中 ,必须寻找到适合 自己的成 长模 式 ,只有这样 , 我国产业才会具有国际竞争力 , 我国经济才能健康稳 步的增长 。笔者 的主旨也就是基于分析 民族企业与跨 国公司之间的竞争 ,来寻找在我 国企业发展壮大的道

民族企业与跨国公司的不对称竞争——从企业竞争力来源和形成过程角度的思考

民族企业与跨国公司的不对称竞争——从企业竞争力来源和形成过程角度的思考
争 : 的 现 实 》 将 企 业 竞 争 力定 义 为 “ 自 由 良好 的市 场 条 件 新 中 在 下 , 业 能 够 在 国 际市 场 上 提 供 好 的 产 品 、 的 服 务 . 时 又能 企 好 同
提 高 本 国 人 民生 活水 平 的 能 力 ” 2 。1 1
在 当今 经 济 全 球 化 背 景 下 , 家 与 国 家 、 国 民族 与 民族 之 间 的
跨 国公 司竞 争 力 之 J 显 著 的差 别 就 是 不 对 称 性 .包 括 物 质 来 最 源 的 不 对称 、 化 来 源 的不 对 称 以 及 形 成过 程 的 不对 称 . 文 由此 决
企业 竞 争 力 是 市 场 竞 争 的 产 物 ,而 且 同 国 际 间 企 业 的 分 工 与 竞 争 有 着 更 为 密 切 的 关 系 。 我 国 的 市 场 化 改 革 开 始 于 17 98 年 ,0世 纪 8 2 O年 代 中后 期 开 始 , 国 公 司 才 大 规 模 进 入我 国市 跨 场 ,这 时我 国民 族 企 业 才 真 正 感受 到强 大 的 国际 竞 争 压 力 。 于 是 , 关 企 业 竞 争 力 的研 究 引起 了学 术 领 域 的关 注 。 国 勋认 为 有 罗 企 业 的竞 争 力 是 “ 企业 和 企业 家 在 适 应 、 协调 和 驾驭 外 部环 境 的 过 程 中 , 功 地 从 事 经 营活 动 的能 力 ” 志 强 等 人 认 为 . 成 。I 张 企业 竞 争 力是 “ 立 企 业 在 市 场经 济环 境 中 相对 于其 竞 争 对手 表现 独
【 键 词 】 民族 企业 ; 国公 司 ; 业 竞争 力 ; 对 称 ; 对 称 竞争 关 跨 企 不 不 【 中图 分 类 号 】F 7 26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0 — 7 82 0 )9 0 2 — 3 文 04 2 6 (0 6 0 — 2 1 0

跨国公司的文化冲突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的文化冲突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的文化冲突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下,跨国公司在各个国家展开业务已成为常态。

然而,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各种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导致跨国公司在管理和运营过程中遇到各种文化冲突。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案例来分析跨国公司文化冲突的发生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

2. 案例描述假设ABC跨国公司在过去几年内扩张至亚洲市场,进入与其总部所在国国家文化截然不同的市场。

由于缺乏针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和适应能力,ABC公司在与当地员工和合作伙伴的沟通和协作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3. 文化冲突的原因3.1 价值观差异: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比如对权力、组织结构、个人和集体的看法。

ABC公司由于没有对当地文化进行充分了解,在决策和管理方式上与当地员工存在不一致,导致了潜在的冲突。

3.2 沟通障碍:语言和沟通方式的差异也是文化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ABC公司的管理层和当地员工之间存在语言障碍,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理解,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

3.3 习俗和礼节差异:在亚洲地区,很多习俗和礼节对于企业的日常运营和商务往来具有重要意义。

ABC公司由于对当地文化的缺乏了解,可能会在交往中犯下文化陷阱,给合作伙伴留下不好的印象,进而影响业务合作。

4. 文化冲突对公司的影响4.1 业务受阻:文化冲突可能导致工作流程和沟通受阻,影响到公司业务的顺利进行。

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团队的协调也可能受到影响,进一步阻碍公司的发展。

4.2 员工离职和人才流失:由于文化冲突的存在,员工可能感到无法融入公司文化,导致员工流失。

这不仅造成了人才流失,还增加了公司在寻找人才和培训上的成本。

4.3 影响品牌形象:跨国公司在当地的形象和声誉是其业务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化冲突可能导致公司被误解或产生偏见,进而影响公司在当地市场的形象和品牌价值。

5. 解决文化冲突的方法5.1 文化培训:为了避免文化冲突的发生,跨国公司应该提供适当的文化培训,帮助员工了解和适应当地文化。

浅谈跨国企业文化冲突的根源与对策

浅谈跨国企业文化冲突的根源与对策

浅谈跨国企业文化冲突的根源与对策摘要:经济全球化使得跨国经营活动迅速发展,加快了企业管理的国际化进程。

研究如何正确的认识跨国企业的文化冲突,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处于国际化进程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拟对跨国企业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跨国企业文化冲突的解决对策和管理办法。

关键词:跨国企业文化差异冲突原则方法要了解企业文化冲突,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一下文化冲突。

文化是人类由自然存在物转化为社会存在物的中介和基本特征。

人类在漫长的自然界的适应与改造过程中,创造出了与动物界完全不同质的文化世界,形成了文化的人为核心的文化社会和自然社会。

正因为人的文化化和社会化,人的情感和理念才具备人性的内容,成为人在不同文化冲突中的意义显现。

离开人这个根本,一切文化都将失去意义和价值。

所以,人不仅是文化的主体,也是文化不断创造、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目的。

美国人在西方现代文化中生活,培育成美国式的真诚与欺骗的人性内容;中国人在悠久的东方文化中生存,养成了中庸、和合的做人原则。

当它们在一国相遇构成冲突时,必然带着主体国家文化的厚重累积,成为映照它国文化鲜明差异性和缺失的参照。

既然文化是相对静止的,而现代化又使不同文化间的交往不断增多,那么,不同文化相遇时,必然会发生冲突。

一、跨国企业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一)不同国家价值观方面存在差异。

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一部分,它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动,是决定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取行动的根本出发点。

不同企业的员工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员工之间的冲突本质上是价值观的冲突。

荷兰著名跨国企业文化研究专家霍夫斯特德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归纳出比较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四个方面,即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对权利距离的态度、对不确定因素的回避程度以及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美国等西方国家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在这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管理者对于文化的认识的偏差。

企业管理者在跨国企业文化差异的认识上,往往存在一些认识偏差。

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的竞争关系分析

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的竞争关系分析

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的竞争关系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本地企业想要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需要认识到跨国公司的竞争策略与优势,找到自身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本文将从竞争环境、竞争策略、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的优劣势等方面,分析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的竞争关系。

一、竞争环境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市场和消费者需求日趋多元化,竞争环境异常复杂,跨国公司所面对的国际化市场和本地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眼前的挑战几乎无所不在。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要掌握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的特点,不断适应并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战术,洞悉当地消费者需求,而本地企业则面对着跨国公司顶级的领先技术与资金优势,导致本地企业缺少竞争力,这需要本地企业提高自身水平和能力,以在市场竞争中得到优势地位。

二、竞争策略战略是竞争的核心,对于跨国公司和本地企业都必须制定具有差异性和优势的战略,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跨国公司的战略一般采用“标准化”和“定制化”相结合的方式,标准化生产可以在多个国家共享技术和资源,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定制化则可以根据当地消费需求进行适度调整。

跨国公司还采用全球价值链战略,来优化全球资源配置和供应链,以降低成本和风险。

而本地企业则需要根据当地市场和消费群体需求,加大针对性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强化“本土化”战略的执行,这样既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也可以取得更加优势的竞争地位。

比如,本地企业可以借助本土文化和传统,制定本土化营销策略和市场定位,从而在市场中获得更大优势。

三、优劣势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竞争中有着优势,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具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大量资源、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全球供应链优势。

这些优势使得跨国公司更加灵活、更加敏捷,并且能够对本地企业构成挑战。

但是,本地企业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在本地市场上,具有熟悉的经济、政治和人文环境,本土品牌和文化影响力更强,面对本地市场和消费者更加了解。

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

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

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在市场经济中,信息对称是一种理想状态,它体现了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拥有同样的信息资源,能够依据这些信息进行决策。

当消费者和生产者拥有均等的信息时,就能够构建起公平、透明的市场。

而当信息对称被破坏时,消费者和生产者就会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企业作为生产者,也必须面对这一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拥有不同、不均衡的信息资源,而这种信息差异又是由其它市场机制所导致的。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处于一种重要的地位,因此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常常会影响市场的正常运作。

接下来将从四个方面探讨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产品质量不对称在市场交易过程中,消费者和生产者通常拥有不同的信息资源,而这种信息差异会导致消费者无法认识到产品的真实价值,从而在交易中可能会受到一些局限。

例如,在购买产品时,如果生产者有意或无意地隐瞒一些产品的缺陷,消费者在交易中就可能受到损失,这会给市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生产企业应该完善其产品质量控制机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尽可能地提升产品的质量。

二、广告宣传不对称广告是企业推销产品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广告过度宣传或者虚假宣传,就容易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生产企业在广告宣传中有时会有意或无意地掩盖产品的某些信息,而消费者可能会受到误导。

因此,企业必须承担起其在市场传播中的责任,避免对消费者进行虚假和过度的宣传。

三、企业财务信息不对称在市场经济中,投资者必须根据企业的财务信息来评估企业的实力和市场价值,而如果企业在财务报表中隐瞒或夸大某些数据,就会对投资者产生误导。

因此,企业应当遵循会计准则依法依规披露财务报表,并及时向投资者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为市场提供更加透明的信息环境。

四、行业标准不对称行业标准是企业生产过程中遵循的基本规范,如果行业标准存在信息不对称,就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某些生产企业可能会利用其在某些行业领域掌握的充足信息资源,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这会对市场的正常竞争造成不利影响。

跨国公司跨文化差异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跨国公司跨文化差异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跨国公司跨文化差异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跨国公司跨文化差异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摘要] 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跨文化差异,正确认识这些跨文化差异现象并进行积极的处理是跨国公司成功经营的关键。

本文主要讨论跨国公司常遇到的跨文化差异,以及跨文化差异对跨国公司的影响,并提出解决跨国公司对跨文化差异影响的措施,这对跨国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跨国公司;跨文化差异;影响;应对措施“跨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的差别。

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有独特性、延续性、非物质性的特点,各个民族间的语言、传统、性格和生活方式不尽相同,造成各个国家、民族在文化方面的千姿百态。

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背景差异,不仅是跨文化差异的来源之一,而且,每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组织文化”的风格差异以及员工个体文化素质的差异,也是跨文化差异的重要来源。

例如,从国家民族文化的差异来看,西方强调个性和创新,而东方更强调集体和稳健;从企业文化和组织文化的差异来看,高科技企业更强调创新,工厂性企业更强调稳健。

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表现为积极的创业文化,成熟阶段的企业表现为稳健的守业文化;从员工个体文化素质差异看,经营管理者是组织文化形成的中枢,其个人素质、偏好与感召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文化的个性,感召力越强则这种个性越强。

一、跨国公司面临的跨文化差异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都积累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文化。

各种不同的文化之间千差万别。

1、语言交流方式的差异语言是传递信息和思想最基本的工具。

人们进行交流时,需要借助某种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想法,语言是交流的主要媒介。

语言交流分为高关联度模式和低关联度模式。

在高关联度模式中,说话人和听话人都依赖于对语境的共同理解来进行交流。

在低关联度模式中,大多数信息通过语言明明白白地传达出来。

以美国和日本为例,日本属于高关联度模式,而美国属于低关联度模式。

外资并购民族企业的分析及思考

外资并购民族企业的分析及思考

汇报人:2023-12-01•引言•外资并购民族企业现状分析•外资并购民族企业的动因分析•外资并购民族企业的效果分析•外资并购民族企业的风险及挑战•外资并购民族企业的对策建议•结论与展望目录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并购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中国,外资并购民族企业也成为了经济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近年来,许多国内知名企业被外资并购,如汇源果汁、南孚电池、娃哈哈等。

外资并购民族企业不仅涉及到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和民族利益等问题。

01020304背景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外资并购民族企业的动机、策略、影响和风险等问题,对于保护民族利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外资并购民族企业的深入研究,可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考,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探索。

外资并购民族企业现状分析跨国并购成为全球企业发展重要策略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跨国并购成为许多企业扩大市场份额、获取技术资源、打开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

技术驱动型并购成为主流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驱动型的跨国并购日益增多,成为全球跨国并购的主要趋势。

全球跨国并购的趋势中国民族企业被外资并购的现状近年来,外资并购中国民族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也日益广泛。

外资并购民族企业规模扩大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并购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金额和资产规模也越来越大。

外资企业在中国进行并购主要是为了实现其全球战略布局,获取中国市场的资源和技术。

外资企业战略性投资外资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对民族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地位给予了高度关注,希望通过并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消费者认可。

民族企业品牌价值被重视随着科技的发展,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并购重点逐渐转向技术创新和研发领域,希望通过并购获得更多的技术资源和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成为并购重点外资并购民族企业的特点外资并购民族企业的动因分析跨国公司通常会在全球范围内调整战略布局,以适应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

10.国际公司民族矛盾解决分析

10.国际公司民族矛盾解决分析
国际公司民族矛盾解决分析
姓名:蒋宏伟 班级:国贸一班
实例: 实例:国际银行马来西亚分行的高层管理人员矛盾
矛盾实质对公司个人而言 要尊重文化差异。各个国家、地区的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文化有强势和弱势。 作为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应当消除民族 中心主义思想,要尊重文化差异,培养自 己的文化包容精神。
调和关键
对公司整体而言 必须认真理解和认识文化差异。对跨国经 营企业的异域文化环境进行分析,了解东道 主国的文化习惯、宗教信仰、道德、政治法 律规范,分清各种文化规范对跨国投资经营 活动的影响程度。
具体措施 具体措施
第一,加强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让他们能 更好的理解对方文化。 第二,将国际银行在马来西亚的业务合并入 一个当地的金融网络,长久的消除公司的外 来背景,带来的不利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企业与跨国公司不对称竞争状况的分析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表现为各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企业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全球性企业不仅在一个或数个行业居于领导支配地位。

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微乎其微,即使在国内中资企业的现状也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很不相称。

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每年一度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虽然2002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国家经济实力由2001年的16位提升至2002年的14位,但是我国企业管理的国际竞争力却由2001年的36位下降至2002年的44位。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宏观经济的微观主体,民族企业的发展壮大既是一个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紧迫实际问题,又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经济良性运行和发展,需要学术界认真分析和严肃回答的重大理论课题。

在研究这一课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对民族企业和跨国公司之间竞争的研究做一下回顾。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从跨国公司的角度研究市场进入和竞争策略。

西方学者一般用跨国投资理论来分析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动机。

其中比较著名的主要有:196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斯蒂芬·海默在其博士论文《民族厂商的国际化经营:一项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提出跨国公司是市场不完全性的产物,他以市场的不完全性作为理论前提,将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垄断原理用于对跨国公司行为的分析,形成了垄断优势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弗农则在1968年他的论文《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中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邓宁在综合以往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解决了以往理论的片面性,更系统地阐述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动因和条件,在西方国际投资理论界影响很大,被称为“通论”。

但折衷理论只适宜于解释规模大的跨国企业,而不适宜于解释中小跨国投资企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Kiyoshi Kojima)根据日本对外投资的特点,创立了“小岛清模式”,是一种从企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变迁角度来解释日本企业国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阐述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

2.国内文献回顾。

随着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对于中国市场环境、中国企业以及在华跨国公司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更多关注,包括各种实证研究,例如对管制条件下的环境及其对战略形成的影响,转型经济国家的市场环境特点,文化比较以及跨文化管理以及许多特殊的环境因素都有探讨。

上述文献主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民族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没能就特定市场环境对产业中企业之间竞争的影响进行详细阐述。

脱离中国的特定背景和环境来谈企业竞争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本文在分析民族企业与跨国公司竞争之前先引入了一个前提的分析——即中国民族企业跨国公司竞争的不对称性。

本文接下来的内容都是在这一前提下展开的。

在分析民族企业跨国公司竞争之前我们首先对这种不对称竞争进行定义和描述。

二、中国市场竞争的不对称性中国民族企业在本土面临着与世界级企业的竞争,中国民族企业也采取种种措施提升竞争能力,求得生存与发展,展开与跨国公司的竞争。

也就是说,中国企业要在同世界级企业博弈中培育能力、持续成长。

这一过程自然离不开中国这一大的背景,民族企业在与跨国公司进行竞争时所面对的内外部条件是不一致的,也就引出了不对称竞争的概念。

不对称竞争是源于生物学的概念,是指在两个物种之间竞争时,如果一方的繁衍速度和能力远远超过另一方,这样,这一个物种就会很快占领另一物种的生存空间,直至将其淘汰。

这种竞争过程就叫不对称竞争。

将这一概念引入到企业竞争领域,我们就可以将不对称竞争定义为:当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参与竞争的企业在竞争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实力相差悬殊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这种竞争成为不对称竞争。

然后我们将这一概念引入到民族企业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来,我们会发现民族企业和跨国公司面对着大量的不对称竞争状态,具体说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生产成本的不对称。

第一方面是劳动力成本(包括自然资源)的不对称。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劳动力数量也是世界第一位,随着人口总量不断增长,劳动参与率提高、劳动力总量呈逐步上升趋势。

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尽管一国在所有产品上劳动生产率都比较低,但仍可以通过生产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而获利。

资源禀赋理论进一步认为,由于各国所拥有的资源是不同的,各国生产相对密集地使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具有比较优势,可以获得比较利益。

按照上述理论,虽然在许多行业,国内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不高,但仍应该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或劳动密集环节上积极地利用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这是任何国家的企业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优势。

另一方面是规模经济导致的生产成本(包括运营成本)不对称。

借助全球化链条,跨国公司能进一步营造类似于他们本土的商业环境,他们在商业价值链上互为客户,并通过重新整合供应商与销售渠道的纵向联系直接获取低成本优势。

而国内的民族企业由于相对规模较小,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较弱,因此在这方面会造成生产成本较高。

此外,跨国公司可以获得有保证的质量高而且成本低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其他投入以及低成本融资。

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高效率的生产工艺技术与机器设备,从而大大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2.技术水平的不对称。

这不仅体现在外资企业拥有先进的并在法律上享有垄断特权的技术,当地民族企业无法与之相比;而且,还体现在这两类企业的动态技术来源上,发展中国家民族企业在缩小与外资企业之间巨大的技术差距方面也存在着极大的劣势,因为外资企业不但具备较强的研究与开发功能,而且还可以从其所属总公司的研究开发基地获取先进技术,而发展中国家民族企业大都不具备研究与开发能力,并且在技术引进中还可能受到差别性对待。

3.中国市场结构的不对称。

波特认为:不管任何公司,其为服务于某一细分市场设计的价值链对另一细分市场来说,不可能是最优的,如果再同时为两个细分市场服务则会损害其服务于其中任一市场的能力,从而产生折衷成本。

跨国公司不可能覆盖整体市场的方方面面,即使全面涉及,也不可能绝对占优。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投资、生产、营销主要是根据对目标市场需求情况的理解和分析作出的。

这种以目标市场需求为基本出发点而发展起来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营销经验是否有利于建立起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目标市场需求状况的分析。

中国由于幅员辽阔、文化差异大、收入水平不均等情况形成了独特的市场结构。

因为不同区域的消费者的规模、购买力不尽相同,消费者偏好也不相同,企业应该设计适合不同区域的营销策略。

4.品牌优势的不对称。

大量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企业的核心能力往往要通过品牌优势来形成核心竞争力。

综观全球500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人们不难看出,品牌效应为500强企业的迅速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500强企业规模和效益的提高有进一步提升了其品牌的知名度,提升了企业的无形资产,增强了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品牌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资本,是比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技术资本更为重要的核心资本。

中国企业由于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时间不长,起步较晚,对品牌的培育重视不够,品牌效应不明显,品牌知名度不高,与西方企业相比差距很大,与全球500强的品牌影响力相比相差很远,中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已成为当务之急。

5.地缘优势的不对称。

国内民族企业与国外跨国公司企业相比在了解国内市场上占有许多天然的优势,如地理位置上的毗邻、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传统和习惯。

跨国公司即使在中国设有分支机构或工厂,甚至雇佣了很多国内的管理人员,但由于最高管理层和决策层都来自国外,很难完全、深入地了解国内市场。

与跨国公司相比,民族企业尽占地利、人和之优势,民族企业的亲和力与人脉关系是跨国公司所远远不能企及的。

中国市场的渠道结构十分复杂,虽然这几年跨国公司发展很快,但在中国很多地方,传统的市场、区域强势的经销力量还是广泛存在,从而与跨国公司形成不对称的格局。

6.政府作用的不对称。

民族企业的成长离不开政府政策的作用。

原因在于:第一,不能将国内企业间竞争等同于国际竞争,不能忽略民族企业与跨国公司竞争的特殊性;第二,不能忽视我国民族企业与跨国公司在竞争力方面存大巨大差距的事实,在不同条件下按照相同的游戏规则竞争,这种竞争是一种形式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的竞争;其三,“以市场换技术”,并非意味着要让出巨大的市场份额,技术是稀缺的,然而,市场更稀缺,所以,只有当我国出让市场份额的边际成本小于技术边际收益时,才是有意义的。

同时,国际经验已将掌握外国先进技术只有对外资大量出让市场这一命题证伪:日本、韩国等在没有出让大量国内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就拥有并超过了外国先进技术,而许多发展中国如墨西哥、巴西等在不断失去国内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并没有掌握外国先进技术。

我们认为保护民族工业与利用外资并不存在矛盾,而是要找到两者的均衡点。

显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是一个动态、模糊的过程。

参考文献:1.Jonathan M Levine,Mark Rees.Coexistence and relative abundance in annual plant assemblages:The role of competition and colonization. The American Naturalist. Chicago:Oct 2002,160(4):45.2.戴金平.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竞争力.国际经济合作,2003,(5):41-43.3.程春梅.中国外贸竞争力现状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001,(1):42-46.4.卫志民.20世纪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前沿.国外社会科学,2002,(5):76-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