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听特级教师王崧舟教《草船借箭》有感学习专用
于无声处听惊雷
于无声处听惊雷——感受名师优课中“精研文本”的艺术海涅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再向前推进一步。
”新《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勾画了阅读教学极富魅力的课堂新景致,倡导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那么,语文课堂如何方可达此境界?从以下两则名师优课对文本关键点的“精研”案例中,当不难令人有所启示。
【案例一】巧问妙点领悟智慧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教师适时的巧问妙点常能使这种“独特体验”更加深远、广袤。
著名特级教师、杭州拱宸桥小学校长王崧舟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时,紧紧抓住“神机妙算”一词,大处落笔、整体勾勒,引领学生全方位、多层面地感受诸葛亮的惊人智慧。
而在教学行将结束时,王老师的“回马枪”则更是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
请看——(教师指着黑板上已整理出的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三大要点:即知天文、懂地利、识人心。
)师:大家看,诸葛亮在事先竟然想得如此周到、如此成熟,简直可说是滴水不漏。
同学们,你们说诸葛亮他神不神?生:(齐答)神!师:妙不妙?生:(齐答)妙!师:更神更妙的还在后面呢?课文写诸葛亮的话共有11处,只有一处有提示语,是个“笑”字,先找到再想想,诸葛亮此时在“笑”谁?为什么“笑”?(学生搜索文本,后在文章第七自然段中将“笑”字定格)生:诸葛亮在笑周瑜妒忌自己,大战还没开始就先设圈套陷害,结果却落空。
诸葛亮对周瑜一方面感到挺遗憾,另一方面也会想周瑜真是自不量力。
师:嗯,说得有道理。
那,诸葛亮对周瑜,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呢?生:这是一种自信的笑,一种胜利的笑!生:诸葛亮还在笑曹操胆小如鼠,这是一种嘲讽的笑、一种鄙视的笑。
师:那么,鲁肃既借船给他,又没有向周瑜“告密”,可算是帮了大忙了,诸葛亮会不会笑他?生:我想,诸葛亮也会笑鲁肃吧,笑鲁肃宽厚仁慈、忠心为人,这就只能说是一种幽默的笑、宽厚的笑了。
草船借箭读后感作文10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作文10篇《草船借箭》也是出自于《三国演义》,说的是蜀、吴两国联合攻打魏国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情。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读后感作文,盼望对大家有关心。
读了《草船借箭》有感600字今日老师把新课本发给了我们,我贪欲的读着书上的每一篇课文,其中我最喜爱《草船借箭》这篇文章了。
这篇文章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发觉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到处高于自己,于是他一心想把诸葛亮置于死地,周瑜就想出一计,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但是,独具慧眼的诸葛亮看出了周瑜的阴谋,不但满口答应了他,还立下了军令状,三天之内保证就能造出十万支箭。
果真,诸葛亮在三天之内"借'了十万支箭,当周瑜知道了诸葛亮的借箭详情后,对他赞扬不已、自叹不如。
早就听说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今日读了《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我发觉诸葛亮的确是一个多谋善断、长于巧思的人。
在这篇文章中,他顺当地完成了周瑜交给他的任务,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推想第三天有大雾,实操君不知虚实,还不停地把船头、船尾来回地调换,使两边的草人都插满箭,他还知道第三天刮的是什么风,使船顺风顺水,像飞一样地行驶20多里,让曹军追也来不及了更重要的是他了解了鲁肃和曹操的性格。
他了解曹操做事有分寸,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些箭;他也了解鲁肃是个狡猾、厚道的人,所以只把妙计跟鲁肃说,不让他告知周瑜,要不然就借不到箭了我读完这篇文章心里想:为什么诸葛亮会这么聪慧呢?于是,我查了资料才得知:原来诸葛亮读书与大多数人不一样,他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
通过用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
我们要向诸葛亮那样用心钻研,认真思索,刻苦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向他那样虚心,宽宏大量,心胸宽敞,用自己的才智证明自己的成果,而不要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傲岸自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早日成材,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草船借箭》读后感魏运昊《草船借箭》也是出自于《三国演义》,说的是蜀、吴两国联合攻打魏国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情。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诗意语文(一)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诗意语文(一)━━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诗意语文【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诗意语文的创立者——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成长经验、诗意语文解读和经典课例欣赏三个部分。
目的是引领广大教师走进名师、学习名师、研究名师,最终超越名师、使自己自成为名师。
【关键词】语文名师;核心理念;经典课例;诗意语文。
一、专业成长经验王崧舟,男,1966年10月出生于浙江上虞。
现任杭州市拱宸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兼拱宸桥小学校长。
他是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老师、国家级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杭州市小语会会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理事。
先后被评为全国小语会先进工作者、全国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先进个人、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绍兴市学科带头人、上虞市十大杰出青年、上虞市十佳优秀教师,其事迹先后被收入《当代中国人才库》、《中国专家人才库》。
自1984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王崧舟长期醉心于小语文教育改革实践和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追求,凭着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坚实功底,逐步形成了一种灵巧而扎实、雅致而简洁的教学风格;他积极倡导“诗意语文”的理想和信念,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语感素养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来观照和深化语文教育改革,在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协同发展(即生命和谐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我生命的和谐发展,让师生在语文的大地上诗意地栖居。
自1998年被评为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以来,他先后应邀赴全国20个省份160多个城市开设观摩课近1000节次、讲座300多场次,有的语文课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中播出,受众达20余万人次,并成功地举办了“王崧舟语文教学艺术展示周”活动。
他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完善“精致、和谐、开放”的杭派语文教学特色,并探索独创“自读感悟━━开放引导”教学模式,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醉心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同时,他还一直潜心于小学语文教育科研,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草船借箭》听课心得(精选6篇)
《草船借箭》听课心得(精选6篇)《草船借箭》听课心得精选篇1每当我阅读《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故事的时候,都十分敬仰诸葛亮,他真不愧是智与勇的化身。
故事讲述的是在赤壁大战时期,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干,于是叫诸葛亮三天赶制十万支箭。
这本是根本办不到的事,没想到诸葛亮一口答应了。
后来,原来是诸葛亮假装向曹操发动进攻,诸葛亮知道曹操疑心大,不会水上交兵,于是诸葛亮成功地利用了草船“骗”到了十万支箭。
读完以后,我内心十分敬仰诸葛亮,他神机妙算,考虑过曹操不会派兵交战,考虑过第三天晚上的风可以让他顺利借箭。
是啊,其实诸葛亮最大的优点是敢于挑战,心思缜密,这也是我敬仰诸葛亮的真正原因。
我也从中推敲到:如果吴国和蜀国闹不和,那就会消弱两国的力量,在这时,魏国就此来攻击两国,可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呀!如果诸葛亮没有顾全大局,没有敢于挑战的精神,没有把每件事安排得最好的能力,怎么会干出一番大事业呢?在我的生活中,我也常常学习诸葛亮的勇于挑战:勇敢面对第一次游泳,勇敢面对第一次跳长绳,勇敢面对第一次写英语小作文。
一直到每次游泳都被称为健将,跳长绳稳拿第一,英语作文那都是轻而易举!这都是挑战的结果。
我想告诉我身边的人,要有挑战的勇气,要有精心的准备,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草船借箭》听课心得精选篇2《草船借箭》是一部值得我们欣赏的作品。
*的主要内容是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杀了他。
他想让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
最后,诸葛亮用计谋“借”来了箭。
这篇文让我认识了很多历史人物,让我觉得周瑜:高深莫测,心胸狭窄;诸葛亮神奇的机器,懂天文,懂地理,懂人民;鲁肃非常忠诚,曹操谨慎、多疑、狡猾、奸诈、谨慎。
读了这篇*,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知道曹操不敢轻举妄动,只好叫来弩手射箭。
所以船一字排开,用绳子绑起来,以便把行动起来,受箭的面积大。
士兵们“擂鼓”以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的注意,并引曹操的部队出去射箭。
王崧舟教学设计——《草船借箭》
王崧舟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草船借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 了解古代兵法和战略思想,并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课文导读:引导学生理解《草船借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故事中的战略思想和智慧。
2. 理解课文:学生小组合作,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解读关键词汇和句子,探讨背后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3. 文化背景:介绍古代战争的策略和兵法,让学生了解古代军事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
5. 创意绘画: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和自己的想象创作插图,展示故事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6. 写作训练:学生写一篇感想或者小故事,结合课文的内容和自身的经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7. 课后讨论: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总结故事中的智慧和教训,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学习体会。
教学方法: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2.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
3. 创意绘画:通过绘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5. 课后讨论:学生回答问题,互相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学习体会。
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角色扮演的表演能力、创意绘画的质量等。
2. 学生作品评价:包括写的感想或小故事的内容和表达能力等。
3. 学生问题回答评价:包括问题的回答的准确性和清晰度等。
王崧舟草船借箭
王崧舟草船借箭第一篇:王崧舟草船借箭王崧舟《草船借箭》实录笑谈《草船借箭》的智慧【观点】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探究【现场】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哪些同学看过《三国演义》?可以是小说,可以是连环画,可以是电视连续剧。
生:(自由举手应答。
绝大多数学生表示看过。
)师:能说说你对诸葛亮的印象吗?生1: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的军师。
生2:诸葛亮是个很讲情义的人,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十分感激,就帮助刘备打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师:说得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写尽了诸葛亮的一生。
生3: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学问非常大,被人称为“卧龙先生”。
师: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亮更知人心。
生4:诸葛亮跟周瑜斗智,最后把周瑜给活活气死了。
周瑜临死前说:“既生亮,何生瑜?”意思是说,既然生了诸葛亮,又何必生我周瑜。
师:哟!你知道得还真多!当然,周瑜之死不能全怪诸葛亮。
等会儿学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生5:诸葛亮神机妙算,他能借东风,会八卦阵,我觉得他是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一个人。
师:好!看来大家对诸葛亮都有一定的了解和判断。
今天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大家就多了一份亲切感,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诸葛亮。
学《草船借箭》就等于是会会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是吧?生:(齐答)是!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赶紧去见见诸葛亮这个老朋友。
读完课文以后,老师请你从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名次,你觉得可以怎么排?明白吗?生:(齐答)明白。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好!读完课文,对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这四个人应该有了大致的印象,是吧?这四个人,如果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他们排排队,你会怎么排?生1:我认为诸葛亮排第一位,周瑜排第二,曹操排在第三,鲁肃第四。
师:诸葛亮最聪明,鲁肃最笨。
有不同意见吗?生2:我觉得鲁肃应该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
《王崧舟诗意语文课谱》读后感范文
《王崧舟诗意语文课谱》读后感范文王崧舟——一个很早就被我铭记于心的语文大家,而诗意语文,也是在很早就听到过这个名词,但未细细研究何为诗意语文。
这回利用寒假,我认真地拜读了王崧舟老师的《王崧舟诗意语文课谱》一书。
读罢此书,让我更加佩服这位语文大师,佩服他丰厚的专业学养、开阔的课程视野和高超的实践智慧。
在这本书中,我深入体会了诗意语文的内涵,对我影响之大的是王老师的人格魅力。
这对正处于教学迷茫中的我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
一、王崧舟,让我铭记: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二、王崧舟,让我感悟到:语文不用概念和命题说话,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因此语文是感性的。
而小学生心理发展正处于感性时期,他们的心理特征往往是形象关照长于抽象演绎,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优于逻辑分析,因此学生也是以感性的方式掌握语文的。
因此在教学中,王老师注重将语言还原成画面、场景和情节的解读方式,将外向于学生的“对象之物”转化为内在于学生的“体验之物”,比如王老师在教学《万里长城》时,将文中“成千上万”一词读出画面(即老师描述,学生想象成千上万参观者的某一幅画面)。
三、王崧舟,让我认识到:语文教师要有细读文本功夫。
通过细读将文本化为己有,由“文本语文”转化为“师本语文”。
王老师在文本上是肯花时间,下大力气的。
所以他的课堂才会如此“精致、大气”。
每每看到王崧舟老师课例的精彩之处,都不由得叹服王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如此深刻又独到。
他对文本中言简意丰的,既能概括文章主题,又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内心情感的词句,总是不遗余力地引导学生进行研读,拓展思维空间。
在我们看来平淡无奇的字词,都能被王老师变成“宝”。
如在《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能根本就不会重视一个简单的提示语——“笑着说”,然而王老师却独具慧眼地抓住了这个“笑”字,于平淡处设疑,引导学生贯通文本进行感悟,探究“笑”的丰富内涵。
一堂实施研究性学习训练的探讨课──王崧舟《草船借箭》教例赏析(通用13篇)
一堂实施研究性学习训练的探讨课──王崧舟《草船借箭》教例赏析(通用13篇)一堂实施研究性学习训练的探讨课──王崧舟《草船借箭》教例赏析篇1【设计理念】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草船借箭》一课,无论从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设计特色】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
经研究后一致认定为“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1、“谁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指名回答: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
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鲁肃会感到很害怕。
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假如你是鲁肃,怎样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诸葛亮会暗自高兴。
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假如你是诸葛亮,怎样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2、“但是,先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你得再往前面读一读,你得联系联系上文。
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子?”(指名回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听特级教师王崧舟教《草船借箭》有感
师 : 老 师 非 常 遗 憾 地 告 诉 同 大 雾 ,我 的根 据 是 “ 时 候 大 雾 漫 王 这
学 生探 究性 阅读 的能 力 。耶 么 . 怎 学 们 , A。 们 提 的 这 些 问题 都 比 天 , 上 连 面 对 面 都 看 不 清 。 因 为 刚 你 江 ”
样 在 阅 读 课 中 寅 施 探 究 性 阅 读 教 较 浅 , 都 可 以 通 过 初 读 课 文 来 解 如 果 没 有 大 雾 , 葛 亮 的 借 箭 计 划 诸
■听 课 随 想
“ 箭 ” 火 ?
听 特级教师王崧舟
教
生 : 肃 是 周 瑜 的 下 鲁
人 , 什 么 不 向他 报 告 诸 很 投 人 、 专 心 ,可 见 这 个 问 题 确 为 很 葛 亮 借 船 的事 ?
有
一
读课 文 中的材 料 ) ;然 后 再 具 体
地 说 一 说 我 是 怎 么 根 据 这 个 材 料
学 呢 ?特 级 教 师 土 崧 舟 执 教 的 《 草 决 那 么 , 底 是 哪 个 问题 困 扰 着 就 会 全 部 落 空 , 么 他 一 定 会 落 在 到 那
船 借 箭 》对 我 启 发 甚 大 ,现 撰 文 如 工 老 师 呢 ?( 板 书 : 葛 亮 在 跟 周 周 瑜 的 圈 套 2 中 。 师 诸 _ - 下 , 飧 同 行 以
生 : 什 么 诸 葛 亮 向 鲁 肃 借 船 文 中 哪 些 材 料 确 这 个 问 题 有 虚 实 . 要 轻 易 出动 。 只 叫 弓弩 手 为 决 不
一
瑜 立 军 令状 之 前 ,到底 想 过 什
么? : 凄 J 生 齐
生 : 认 为诸 葛亮 在跟 周瑜立 我 军 令 状 之 前 肯 定 会 想 到 鲁 肃 一 定
王崧舟示范课后学习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王崧舟示范课后学习心得体会篇一:“王崧舟老师讲座”学习心得篇二:王崧舟教学报告会心得体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王崧舟教学报告会心得体会朱村中心学校李春香“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实践性课程。
”这是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本质的诠释。
之前的语文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知,行,意的结合。
注重的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工具性的重复演练,对情的释放少之甚少。
其实语文是情感传递的一种载体,追溯到功夫子的年代,咬文嚼字,行文流畅,满口之乎者也,然让人领略到的却是做人处事,人之本性的真谛。
孔子用自己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流传几千年的文化遗产,经久不衰。
那是其中的韵味,不同的人能品出不同的味道,寄托不同的情思。
可见情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东西。
王崧舟老师的一席话,更是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突然茅塞顿开。
他倡导的“诗意语文”真实的放映出了现在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他执教的课堂除了让学生“美美的读”之外,还要让学生体会一篇文章的灵魂,也就是文眼。
回到作者原有的情感上,推敲字词句的准确度,情感面。
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传递的是一种学习语文的能力,以及很简略的写作方式。
通过开放式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传递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食粮。
这样的课堂就要求教师不仅会备课,还要用心备课。
把握一篇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
看一篇文中有没有语文的价值,有没有文本的个性,有没有统领的功能,有没有迁移的价值。
根据核心价值设计相应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课堂中会议语文学习的中心价值。
最终达到让学生自己找到文眼,牵一发而动全身,深深的体会文本背后的情感世界。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只有在语文课堂上才能拥有。
这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
王老师的课让我们这些正处在迷茫中教师,有了新的思想。
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我们还必须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慢慢的摸索,才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本领。
传递给学生的是素养,是情感,而不是技能。
王崧舟:《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王崧舟:《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王崧舟:《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王崧舟:《草船借箭》(第二课时) 课堂实录老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
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你读一遍。
学生1: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周瑜是长叹一声,你把那个叹加上去,再来读这句话,谁来?学生2: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不错,请你来。
学生3:诸葛亮神机妙算,唉,我真不如他。
老师:那口气叹在后面也行,好,请你来。
学生4: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呀!老师:周瑜到最后就是这副神态、这副形象、这副样子。
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呢?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用波浪线划下来,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老师:我看到同学们找了很多地方,是吧?的确像同学们所体会的那样,这篇课文很多地方都在描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那咱们就这样,在那么多地方当中,挑你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处,说一说这个地方你是怎么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好吗?学生1:(朗读课文中的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我从这里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因为他以虚代实才能草船借箭,因为大雾漫天,能见度很低,所以敌人看不见他,当然他也用不着看见敌人,曹操怕江边有伏兵,就只能用远距离的武器防御,这样诸葛亮才能草船借箭成功,这才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老师:先别忙着坐下去。
我发现你挺能说的,但王老师觉得你理解得非常不错。
咱们学语文,光有理解没有感受那是不行的,你要把自己读这句话的时候内心的感受读出来。
王崧舟《草船借箭》教学细节微评
王崧舟《草船借箭》教学细节微评在教学课文《草船借剑》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对这个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人物非常感兴趣,就顺势利导:我们来进行课本剧表演,好吗?好!大家一致同意。
于是,我们决定选取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作为剧本。
在看完了精彩的表演之后,他们余兴未尽。
于是,我请同学们再回头读读课本,体会体会人物的内心。
这时,有个同学提问了:老师,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了,怎么总是周瑜问,周瑜说呢?你这个问题提的真好!我连忙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大胆质疑,是啊,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
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译过来的,古人写文章用提示语一般很简洁,某人曰就好了。
这位同学点了点头。
那好,我们接下来就根据刚才同学们的.生动表演,以及你对课文的理解来把文中的提示语补充进去,好吗?下面是一个同学们的发言片段。
生:我给第一句加上故意,因为一个大都督怎会不知道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读)生:我指出用明知故问更好(念周瑜明知故问:我们就要跟曹军激战。
水上激战,用什么兵器最出色?)生:我给周瑜第二句话前加狡猾地一词。
诸葛亮是一个文人,他没有兵工厂,怎么造十万枝箭?分明想陷害他。
生:我指出军情应急,一开严禁笑话一句前面可以加之高兴。
因为周瑜看见诸葛亮上当受骗了,心中一定会非常高兴。
生:我用心中暗喜,嘴上却说。
【思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
语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代替。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在教学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场,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解放。
本案例中,我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课本剧,凭借生活体验来感悟周瑜的面似和善却暗藏杀机,诸葛亮的料事如神成竹在胸。
从上例可以看出,在教学中,阅读这种个性化的活动,教师的讲解远远代替不了学生的阅读实践,一旦学生有了个性化思维,个性化体验,必然会产生精彩独到的感悟、理解。
《草船借箭》听课心得
《草船借箭》听课心得本周我认真聆听了青教赛的优秀课例——雷艳老师执教的《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统编教材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教材以“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
本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
课文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成功。
在认真钻研了本课的教材后,听完了老师的讲课和对设计思路的阐述,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一、课堂主线清晰、明确。
通过课后雷艳老师的阐释,我知道了她在设计这节课时就把重难点定位“抓住关键语句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在她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也是紧紧围绕找出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来展开教学,学生在找到关键词句后,引导学生从识天文、知人心、校地理、巧谋划四个方面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整节课下来学生感受到了人物的特点并学习到了阅读方法,一节课突破一个重难点,学生在一方面有所收获这就是坚持了一课一得。
一节语文课,无论是20分钟还是40分钟,终归是有限的,如果内容多、目标多、面面俱到,就会像雷老师说的可能学生一面都得不到。
解读文本,取一瓢而饮也是我每节课追求的目标。
二、注重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雷老师的课堂上没有琐碎的问题,没有老师的满堂灌,我能感受到她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读书,去思考。
但是到了深度阅读的时候她就会及时进行引导,这样就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我们大多数老师引导孩子感受诸葛亮识天文的部分都会让孩子们找到描写大雾的句子,然后带领学生发现在第六自然段的时候诸葛亮就算准大雾来的时间,从而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但是雷老师在这里没有结束,继续追问引导学生思考诸葛亮会不会比这更早就算准天气了,学生继续读文思考,从第二自然段中可以发现原来他早在周瑜请他商议的时候就提前算准了。
听到这里的时候,我就非常佩服雷老师了。
一个追问,引出深度思考,到这里学生就能更加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15篇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15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1《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为了切实落实好“生本高效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我在备课时深刻领会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潜力为出发点,设计每个教学环节。
尽量思考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活动的开展。
一、我首先“从题入手,因题质疑”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展开思考,设疑。
师:看了《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你想明白什么?学生质疑:“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谁用用草船借箭”?“为什么用草船借箭”?为什么说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骗”箭?等等。
用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潜力,教师从中寻找有价值的问题,确定教学活动的重点。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学生的用心性高涨,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课堂中我利用导学案教学,小组合作研读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在学生汇报到透过三天之后的漫天大雾,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时,我让学生探究,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说说看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情绪呢?”从而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与鲁肃的老实忠厚。
体会周瑜的妒才阴险与诸葛亮的机智、胸有成竹。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议论纷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此时,课堂的气氛到达了最高点。
学生不但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了解,而且深化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了本课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才阴险,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__对人物的语言描述中体会到的。
这也是《三国演义》刻画人物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透过语言,能帮忙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内心。
草船借箭读后感
草船借箭读后感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60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草船借箭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草船借箭读后感篇1草船借箭是一部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一个故事,作者罗贯中把当时的情况描写的栩栩如生。
诸葛亮就是草船借箭的主角,三国时期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让他十天造出十万只箭,诸葛亮说三天就可以,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准确地计算出三天之后有一场大雾,就派出二十条船,在船上扎上稻草人。
等到第三天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诸葛亮料到曹操不会轻易出兵,果真如此。
曹操说雾太大看不清只需放箭不许派兵,随后数万只箭划破长空,结果诸葛亮回到营地把稻草人身上的箭拔了竟然已经超出了十万只箭,此事过后周瑜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的比不过他。
诸葛亮这个人神机妙算在三国中真是为谁用谁称霸呀,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无人能敌,就像我们的生活,有智慧才有事业,有了事业才有人生呀。
草船借箭读后感篇2寒假我通读了名著《三国演义》一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草船借箭》。
文章主要讲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故意为难他,叫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三天就可以造好。
诸葛亮暗中让鲁肃备好船、士兵、草把子这些东西。
第三天诸葛亮巧妙地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
周瑜知道了这件事,自叹不如诸葛亮。
在这篇文章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料到三天后江上必起大雾。
他还十分知人善用,他知曹操生性多疑,不会出兵相迎,知鲁肃憨厚老实,顾全大局。
诸葛亮真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令人佩服不已。
周瑜呀周瑜,明明知道不如诸葛亮,却不虚心好学,反而嫉妒他的才能,还落得个心胸狭窄的坏名声。
如果我是鲁肃,我一定会劝周瑜早早明白这个道理,这样他才不会早早去世。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嫉妒之心不可有,宽容之心不可无”,嫉妒心只会害了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我们生命中就会多一点空间,多一点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特级教师王崧舟教《草船借箭》有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那么,怎样在阅读课中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呢?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草船借箭》对我启发甚大,现撰文如下,以飨同行。
一、设境质疑,触发探究
师:同学们,前些天,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王老师。
王老师想来又想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把《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整整读了25遍。
你们想知道是个什么问题吗?(学生大声回答:想!)我暂时不告诉你们,请你们先仔仔细细地读读课文,猜猜困惑王老师的会是一个什么问题?看谁有水平,猜的准。
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课文,思索)
师:好,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是哪个问题困扰着王老师?
生:3天怎么能造好10万枝箭?
生:为什么诸葛亮向鲁肃借船这件事儿不能让周瑜知道?
生:诸葛亮的计策妙在哪里?
生:曹操为什么不射“火箭”?
生:鲁肃是周瑜的下人,为什么不向他报告诸葛亮借船的事?
【感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的源泉藏在深处,
你得去挖掘,才能发现它。
王老师通过创设猜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初读探究的强烈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探究的自主性、主动性。
同时,这一初读探究环节的实施,还有助于学生感知课文的“语表层”,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为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呈现专题,潜心探究
师:王老师非常遗憾地告诉同学们,刚才你们提的这些问题都比较浅,都可以通过初读课文来解决。
那么,到底是哪个问题困扰着王老师呢?(师板书: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到底想过些什么?生:齐读)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哪些方法?
生:可以看《三国演义》。
生:可以上网查询。
师:是呀,可咱们现在是在课堂上,身边既没有《三国演义》,又没有电脑,怎么办呢?
生:我们可以动动脑子。
生: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来解决。
师:不错,反复读书,认真思考,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分组研究这个问题。
王老师建议每个小组中的人员分好工:先是一人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材料与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读完课文后互相交流、讨论,一人准备汇报,其余同学准备补充。
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研究得很投入、很专心,可见这个问题确实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接下去我们来汇报,按照这样的规则:我认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肯定想到(什么),我的根据是(读一读课文中的材料);然后再具体地说一说我是怎么根据这个材料想到这点的。
生:我认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肯定想到周瑜想暗害他,我的根据是课文中写道“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因为诸葛亮的才能要超过周瑜,而周瑜又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所以对他很妒忌,恨不得杀害他。
生:我认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肯定想到三天后必有大雾,我的根据是“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因为如果没有大雾,诸葛亮的借箭计划就会全部落空,那么他一定会落在周瑜的圈套之中。
生:我认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肯定会想到鲁肃一定会借船给他,课文中说“鲁肃私自拨了20只快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候诸葛亮调度。
”“私自”是偷偷地干,说明鲁肃没有把借船的事报告周瑜;“照诸葛亮说的”“等候诸葛亮调度”说明
鲁肃很听诸葛亮的话,他是不会为难诸葛亮的。
生:我认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肯定想到在大雾漫天的天气下,曹操一定不会派兵出来。
课文中写了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弩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师:可见,诸葛亮在立军令状之前想得那么周到、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生齐答:神。
)妙不妙?(生齐答:妙。
)
【感想】这部分教学是探究性阅读课的关键,王老师的处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确立了高质量的探究性阅读专题。
这个专题具有四个特点:集中性,因为它涵盖了课文的最大内容;深广性,因为它有相当难度,足以让学生花一番精力研究、探索;开放性,因为它答案多维,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个性;逆向性,因为它必须根据文中已知内容去推断未知,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指导,如引导学生选择解决专题的方法,对小组合作研究的分工建议,学生自主探究中教师的巡视、点拨、参与以
及要求学生按照规则来交流汇报等等,这些指导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潜心探究,更是引导学生很好地解决专题,提高探究性阅读的效率,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性阅读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因为对于探究性阅读来说,探究过程往往比探究结果更重要,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汇报交流中,王老师运用精妙的“片言只语”,或以引导,或以点拨,或以矫正,或以碰撞,或以激励,或以启迪,使学生认识不断深化,探究不断深入,信心不断增强。
三、巧问妙点,深化探究
师:同学们,王老师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课文写诸葛亮的话共有11处,只有一处有提示语,而且是个“笑”字,请你联系课文,想想诸葛亮此时在“笑”谁?为什么而“笑”?
生:诸葛亮在笑周瑜,笑他妒忌自己的才干,笑他设计圈套来陷害自己,结果却落空。
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生:这是一种自信的笑,一种胜利的笑!
生:诸葛亮在笑曹操,笑他胆小如鼠、生性多疑、这是一种嘲讽的笑、一种鄙视的笑。
生:诸葛亮还在笑鲁肃,笑鲁肃宽厚仁慈、忠心为人,这是一种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师:同学们,诸葛亮这一“笑”,“笑”出了他的本事,更“笑”出了他超人的智慧,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请你把想到的写下来。
写后交流)
生:我觉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生: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感想】王老师的探究性阅读课真是精彩!在学生潜心探究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基础上,抓住诸葛亮神秘的一“笑”和“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这两个关键点,适时、适度地巧问妙点,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和众多信息,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大大深化了探究的成果,令人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