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教科版)】用橡皮筋驱动小车-4课后练习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第3、4课同步练习(教科版 含答案)
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科学课上我们设计制作了橡皮筋小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筋缠绕一圈和多圈时,产生力的大小一样B.橡皮筋缠绕的方向不同,小车行驶方向也不同C.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一定行驶得越远2.()能延长动力作用于小车的时间。
A.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B.橡皮筋缠绕圈数少C.气球吹的尽可能小3.下列物体不具有弹力的是()。
A.自然状态的弹簧B.被压缩的弹簧C.被拉伸的弹簧4.橡皮筋动力不足时,我们可以采取的解决方案是()。
A.减少橡皮筋B.增加橡皮筋C.调正5.如图,撑杆跳运动员在比赛中要借助1根杆子来达到跳高的目的,这时撑杆产生的力属于()。
A.摩擦力B.反冲力C.弹力6.下列物体中,没有产生弹力的是()。
A.压弯的直尺B.保持原状的弹簧C.拉开的弓7.小明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
实验中,小明要探究的问题是()第1次第2次第3次10圈 5.5米 5.3米 5.7米20圈8.6米9.1米9.3米A.小车行驶距离与皮筋缠绕圈数有关吗B.皮筋缠绕方向会影响小车行驶方向吗C.小车行驶距离与实验次数有什么关系8.如图,甲、乙、丙三根橡皮筋分别挂上1、2、3个钩码,产生弹力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9.下面的气球小船中,所标示运动方向(箭头所示方向)正确的是()。
A.B.C.10.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强大的()。
A.反冲力B.弹力C.重力二、填空题11.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__________,力的单位是___________。
12.蹦床、海绵垫、跳板、撑杆、健身球,都是生活中运用_________的实例。
13.物体在受到___________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___________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当物体恢复到原来形状后,弹力就会____________。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课本教材问题参考答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课本教材问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声音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答:通过弹拨橡皮筋、拨动钢尺、敲击音叉等活动,我们发现物体发声时是振动的,因此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答:竖笛是利用空气振动发声和空气柱共鸣的原理制成的。
当我们吹竖笛时,气体从吹孔进入竖笛内部,笛管内的空气就会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用手指按住不同的笛孔,产生振动和共鸣的空气柱的长短就会发生变化,使笛管内空气振动的频率不同,就产生了高低不同的声音。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答:物体发出声音时的振动也会引起周围物质的振动,振动会向周围扩散开,就会让声音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
声音的传播要借助它周围的物质,如气体、液体或固体。
2.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这是为什么?答: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
三、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认为鼓膜的作用是什么?答:人耳由外耳(耳郭、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耳蜗、听觉神经)构成。
外耳集音,中耳传音,内耳感音。
其中耳郭收集声音,外耳道将声音传到鼓膜引起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递到耳蜗,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声信号,听觉神经传递声信号。
鼓膜是一个很薄且有弹性的组织,它的作用是产生振动。
2.耳郭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解释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吗?答:把用纸喇叭听旁边同学发出的微弱声音和不用纸喇叭听旁边同学发出的微弱声音相比,用纸喇叭听到的声音更响亮,用纸喇叭可以防止声波扩散。
耳郭与纸喇叭在聚焦声音的时候非常相似,起到收集声音的作用。
医生用的听诊器的听诊头也是起到收集声音的作用,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胶管中的空气传到医生的耳朵里。
教科版(2017版)科学四年上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让 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用橡皮筋的弹力作为动力,弹力 作用子车轴,带动小车轮子转动,即"轮驱动";活动二是研究橡皮筋 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也就是研究小车运动状态与橡皮 筋产生的弹力之间的关系,是对"运动和力"概念的进一步构建和理 解
(二)研究小车运动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多少的关系 1. 提问: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有什么关系呢?理由是什么? 学生推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并交流猜测的理由。
2. 设计实验验证猜测。 学生交流,如果学生能说“缠绕很多圈看小车是否行驶得更远”的想法, 教师则继续追问:只测试缠绕很多圈这一组实验,就能得出缠绕圈数与 运动距离的关系吗?目的是引导学生设计多组实验进行比较后,再归纳 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4. 阅读资料,了解弹力: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 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这个力叫弹力。
5. 你还能列举出生活中关于弹力的例子吗? 学生列举生活中用到弹力的例子,如衣裤的松紧袋、弹弓、弹力绳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引出关于“弹力”科学的解释,符合 学生对概念理解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水平。
注意:如果出现车轮在原地转动,或中途打滑使橡皮筋释放掉能量影响 小车正常行驶距离,则此次实验数据无效,需要重做。
4. 课件提示实验过程需要仔细观察和思考的内容。 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缠绕多圈时,产生的力大小一样吗? 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缠绕多圈时,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一样吗? 教师组织学生谈一谈对这两个问题的想法,并提醒学生在实验时要仔 细观察。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 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第3.3课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同步练习(含解析)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第3.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同步练习(含解析)3.3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中与被拉伸的弹弓所产生的力不同的是()。
A.被举起的杠铃B.被踩踏的蹦床C.拉开的弓弦2.同学们在同一条橡皮筋下悬挂钩码并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其中产生弹力最大的是()。
A.挂1个钩码的橡皮筋B.挂2个钩码的橡皮筋C.挂3个钩码的橡皮筋3.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根相同的橡皮筋分别挂上质量不等的物体,产生的弹力最小的是()。
A.甲B.乙C.丙4.射箭主要是利用了弓弦产生的()A.推力B.摩擦力C.弹力5.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促使小车运动的力是()。
A.重力B.弹力C.反冲力6.你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吗?这个实验能说明橡皮筋拉伸的越长,其受到的拉力()。
A.越小B.越大C.不变7.同样一根橡皮筋,在一定限度内,把它拉长到15厘米和20厘米,哪种情况下产生的弹力更大()。
A.15厘米B.20厘米C.一样大8.电视里正在播放蹦床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人体向空中运动的力是蹦床的弹力B.蹦床产生的弹力没有限度C.蹦床形状变化越明显,产生的弹力越小9.下面物体一定具有弹力的是()。
A.弹簧测力计中的弹簧B.做声音实验用的钢尺C.在小车车轴上缠绕了好多圈的橡皮筋二、填空题10.小强同学使用橡皮筋制作了橡皮筋动小车,小强转动车轮将橡皮筋缠绕到车轴上,橡皮筋缠绕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
11.在一定的限度内,竖直悬挂的橡皮筋下端挂的钩码越多,产生的弹力(填“越大”或“越小”)。
12.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使小车运动起来的动力是。
春节燃放烟花时,使烟花升空的力叫。
烟花在空中炸开后,使烟花落下的力是。
13.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物体有恢复原来的的力,这个力叫。
当物体恢复原来的后,消失。
三、判断题14.气球作动力装置产生的力和橡皮筋作动力装置产生的力是相同的。
( )15.制作橡皮筋动力小车时,为了缠绕更长的橡皮筋,车身可以长达50厘米。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橡皮筋的弹性和能量转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详细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指导,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思考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橡皮筋和小车这些实验器材也不陌生。
但是在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引导他们如何观察数据,分析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橡皮筋的弹性和能量转化。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橡皮筋的弹性和能量转化。
2.难点:如何操作实验,观察数据,并分析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培养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橡皮筋、小车、测量工具等。
2.教学材料:教材、PPT、实验指导等。
3.场地准备:宽敞的实验室或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即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并展示实验器材。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观察数据,分析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数据分析是否准确,引导他们如何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这一章节的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主要介绍了橡皮筋的弹性和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原理。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加深对力和运动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橡皮筋的弹性,掌握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原理。
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实验和总结,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践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橡皮筋的弹性和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观察、实验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对橡皮筋的弹性和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原理可能还不够了解。
学生喜欢动手实践,对科学实践有一定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老师出示一根橡皮筋,并向学生解释橡皮筋的特点和弹性。
老师:同学们,这是一根橡皮筋,它有什么特点呢?你们有没有玩过橡皮筋跳?橡皮筋有很强的弹性,可以拉长然后恢复原状。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如何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举例:比如,你们玩过橡皮筋跳吗?当你们拉紧橡皮筋,然后放开时,橡皮筋会迅速恢复原状,使你们跳起来。
第二环节:实践活动1.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小车模型,并解释小车是如何被橡皮筋驱动的。
老师:同学们,这是一个小车模型。
我们将利用橡皮筋的弹性来驱动它。
你们看,我将橡皮筋固定在小车的后轴上,并将橡皮筋拉紧。
举例:比如,我们可以想象小车是一个玩具车,而橡皮筋就像是车的引擎,通过释放橡皮筋的弹性能量来驱动小车前进。
2. 老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小车模型和一根橡皮筋。
老师:现在,请大家分成小组,每组一辆小车模型和一根橡皮筋。
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实践。
3. 学生们按照老师的指导,将橡皮筋固定在小车的后轴上,并将橡皮筋拉紧。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橡皮筋的弹性和能量转化,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究问题。
但对于橡皮筋的弹性原理和能量转化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橡皮筋的弹性和能量转化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橡皮筋的弹性原理和能量转化。
2.如何调节橡皮筋的紧度来控制小车的速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小车一辆,橡皮筋若干,测量工具一把。
2.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橡皮筋的弹性,引发学生对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好奇心。
2.呈现(5分钟)通过PPT呈现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橡皮筋的紧度对小车速度的影响。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如何通过调节橡皮筋的紧度来控制小车的速度。
教师总结并强调实验原理和操作技巧。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橡皮筋,还可以用什么来驱动小车?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尝试。
6.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橡皮筋的弹性和能量转化原理,以及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橡皮筋的其他特性,如拉伸长度、回复力等。
下节课分享实验结果。
8.板书(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包括橡皮筋的弹性原理、能量转化和实验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5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3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3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一. 教材分析《3.3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这一节内容位于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橡皮筋的弹力可以驱动小车运动,并能够运用这一知识制作一个简易的小车。
这一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橡皮筋和小车这些器材也不陌生。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橡皮筋的弹力如何驱动小车运动的原理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橡皮筋的弹力可以驱动小车运动。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橡皮筋的弹力可以驱动小车运动。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一知识制作一个简易的小车。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探究橡皮筋的弹力如何驱动小车运动。
六. 教学准备1.器材:橡皮筋、小车、测量尺等。
2.课件:实验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谁能来说一说?”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呈现实验过程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橡皮筋的弹力如何驱动小车运动。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橡皮筋的弹力如何驱动小车运动,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橡皮筋的弹力如何驱动小车运动。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这一课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让学生探究橡皮筋的弹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以实验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橡皮筋和小车的概念也有所了解。
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学生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橡皮筋的弹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可能缺乏深入理解和探究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橡皮筋的弹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橡皮筋的弹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并进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橡皮筋的弹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探究知识。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小车、橡皮筋、尺子、计时器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如橡皮筋的弹力和小车的运动。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材料,并简要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橡皮筋的弹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并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观察结果,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橡皮筋对小车驱动力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过程,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也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释。
但在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橡皮筋对小车驱动力的影响。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橡皮筋对小车驱动力的影响。
2.难点:如何设计实验,准确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橡皮筋对小车驱动力的影响。
2.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小车、橡皮筋、测量工具等。
2.教学课件:图片、文字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车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小车是如何运动的?是什么力量驱动了小车?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实验原理和过程,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橡皮筋对小车驱动力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巩固实验原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小车的运动吗?如何进行实验验证?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实验原理和结果,强调橡皮筋对小车驱动力的影响。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3.3《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3.3《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一. 教材分析《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这一课是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以及如何利用橡皮筋的弹性能量来驱动小车。
教材通过详细的实验步骤和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橡皮筋的弹性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现象能够进行观察和描述。
但是,学生对于橡皮筋的弹性原理和能量转换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如何设计实验和解决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学会使用橡皮筋来驱动小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学会使用橡皮筋来驱动小车。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橡皮筋的弹性原理和能量转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问题引导法和讲解法。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和小车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小车运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小车运动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橡皮筋驱动小车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橡皮筋的弹性原理和能量转换。
3.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橡皮筋的弹性原理和能量转换。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设计不同的实验来探究橡皮筋的弹性特性,教师进行指导和支持。
5.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和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过程。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科学探索 探索一: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实验材料:小车、车轴套、橡皮筋。
制作步骤: (1)把橡皮筋连接起来,一 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 在车轴上。
科学探索
(2)转动车轮,让橡皮筋 在车轴上缠绕,松开手车 轮就会转动。
科学探索
制作须知与原理
制作 须知
(1)橡皮筋套在车架上稍拉伸后,接近车轴位置,不要太长,也不要太 短。太长了,缠绕的前一两圈没有弹力;太短了,多缠绕几圈弹力就 太强,车轮容易打滑。 (2)如果车轮多缠绕几圈橡皮筋后开始打滑,可以给小车加上一些重物, 如在小车上加一些钩码,直到小车可以顺利向前运动。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同步练习题
2
71
70
中等
3
69
科学探索
实验记录(3)
橡皮筋在车轴 上缠绕的圈数
实验次 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厘米) 小车行驶距离
数
(远、中等、近)
测量距离
平均距离
1
88
20
2
90
90
远
3
92
我发现: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橡皮筋被拉伸的长度越( 长 ),橡皮筋 产生的弹力越( 大 ),驱动小车行驶的距离越( 远 )。
制作 原理
实验用的小车车轮与车轴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车轴转动就会带着车轮 一起转动。我们把橡皮筋缠绕在小车车轮的车轴上,松开转动车轮的手, 橡皮筋就会带动车轴转动,从而使小车运动起来。
科学探索 小车行驶方向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方向的关系。
当我们把橡皮筋往后绕时,松开转动 车轮的手,橡皮筋就会回缩,从而带 动车轴向前转动,使小车前进。 当我们把橡皮筋往前绕时,松开转动 车轮的手,橡皮筋就会回缩,从而带 动车轴向后转动,使小车后退。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优质教案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目标】1. 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并认识橡皮筋在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2. 在探究活动中,收集数据,能说出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并尝试用弹力进行解释,建立力与运动之间的联系。
3. 在收集、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有依据的推测。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草跑道、测量辅助板、记录单、磁性小车贴、橡皮筋(人手一条)。
为全班准备:板贴、数据大磁贴、没绑皮筋的小车 1 辆。
【学习活动设计】一、课前谈话怎么样让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二、导入聚焦(5 分钟)1.玩橡皮筋,说感受2.问题聚焦:你能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吗?三、尝试用橡皮筋驱动小车(10 分钟)1.观察小车,思考橡皮筋缠绕的位置。
2.观看视频,尝试用皮筋驱动。
3.研讨: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哪里?4.小结:车轮转动的力来自橡皮筋,像橡皮筋这样,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松手时,这个弹力作用在车轴上,让小车运动起来。
四、探究橡皮筋圈数与小车运动的关系(23分钟)1.形成猜测,讨论研究方法。
如果改变橡皮筋的缠绕圈数,小车运动的距离将会怎样?如何验证?2. 播放操作微视频。
3.小组合作探究。
4.汇报研讨。
层次一:观察数据,指向“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层次二:分析原因,指向“圈数越多,橡皮筋伸长越长,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距离越远”。
层次三:运用推理,运用前面的结论和分析,推测行驶更远距离需要的圈数,并说说推测的理由。
四、总结拓展(2 分钟)总结:今天我们用弹力作为动力驱动小车前进,生活中还有哪些力也能作为动力让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而运动起来的小车为什么又会慢慢停下来?人生格言:我们要知道别人能做到的事,只要自己有恒心,坚持努力,就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
在我们心里必须懂得:1.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2.人生想学习一点东西,就应该先学会谦逊。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3课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发条玩具
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把橡皮筋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 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轴上。
转动车轮,让橡皮筋在车轴上 缠绕,松开手车轮就会转动。
2 推测一下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
的圈数有什么关系?
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怎么设计实验
点击播放
3 怎样比较小车行驶的距离?
►雨水打在窗户上,发出嘀嗒,嘀嗒的声响。这天空好似一个大筛子 ,正永不疲倦地把银币似的雨点洒向大地。远处,被笼罩在雨山之中 的大楼,如海市蜃楼般忽隐忽现,让人捉摸不透,还不时亮起一丝红 灯,给人片丝暖意。 ►七月盛夏,夏婆婆又开始炫耀她的手下——太阳公公的厉害。太阳 公公接到夏婆婆的命令,以最高的温度炙烤着大地,天热得发了狂, 地烤得发烫、直冒烟,像着了火似的,马上要和巧克力一样融化掉。 公路上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汽车在来回穿梭奔跑着。瓦蓝瓦蓝的天空 没有一丝云彩,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 使人觉得憋气不舒服。外面的花草树木被热得打不起精神来,耷拉着 脑袋。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冲冠一怒为红颜,英雄难过美人关。只愿博得美人笑,烽火戏侯弃江山。 宁负天下不负你,尽管世人唾千年。容颜迟暮仍为伴,倾尽温柔共缠绵。 ►蜜蜂深深地迷恋着花儿,临走时留下定情之吻,啄木鸟暗恋起参天大树, 转来转去想到主意,便经常给大树清理肌肤。你还在等待什么呢?真爱是 靠追的,不是等来的!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聚焦
我们都玩过橡皮筋,拉一拉有什么感觉?
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 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 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 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