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教融合助力“一带一路” 浙江日报
《〈浙江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23
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建立以设区市为单位的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实行统筹招生。
各设区市政府
2025年
24
深入推进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工作。
省教育厅
年度常规工作
25
探索长学制、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率先推动高水平专业群开展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试点,在部分中职学校高水平专业开展五年制人才培养试点。
省人力社保厅
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总工会
2025
28
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
省教育厅
省人力社保厅
年度常规工作
29
各地要支持和规范职业培训,由人力社保部门统筹相关部门的技能培训资源和项目,建立职业培训服务平台,实行培训项目公开竞争机制。
省人力社保厅
35
支持国有大型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依法举办职业院校,鼓励支持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
省国资委
省教育厅
2025年
36
遴选10所左右省级混合所有制产业特色学院,培育20家左右省级职业教育集团。
省教育厅
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
2025年
37
对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各地要按照有关规定,细化落实金融、财政、税收、土地、信用等各项激励政策。
省教育厅
省人力社保厅
2025年
21
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兼薪制度。
省人力社保厅
省教育厅
2025年
22
鼓励职业院校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社会能工巧匠等兼职任教,具备一定条件的可以聘任为产业教授。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制定产业教授队伍管理办法。
职教热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体两翼五重点
“一体”共同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建设新模式。
鼓励地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和本地区产业发展需求,一省一策,形成符合地方实际的省情和教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生态。
“两翼”一是聚焦区域,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整合优质资源要素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职业学校办学,打造兼具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市域产教融合体,也就是职业教育改革下沉一级,下沉到市域层面进行改革。
二是聚焦行业,企业牵头,整合上下游资源联合学校、科研机构共同建设一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育人、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五重点”一是提升职业学校的关键办学能力,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发展,优化专业设置打造“四个核心”:职业教育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实践项目、核心师资团队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还要发挥数字化赋能作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的渠道,建设“双师型”的、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
三是建设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要对标产业发展前沿,集中建立一批集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服务学生实习实训,同时为企业员工培训、企业工艺改造、技术研发提供场景。
四是拓展学生成长成才通道进一步加大职普融通力度,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衔接,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
五是职业教育要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新机制“引进来”“走出去”要统筹起来:一方面把海外、境外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引进来,同时鼓励中国职业教育“出海”。
鲁班工坊、丝路学院等一批项目在“一带一路”国家中具有重要影响力,要有组织地在“一带一路”部署这样一批好的项目,力争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的标准、教学资源、教学装备项目,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的国际化。
同时也为“一带一路”沿线所在国当地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一带一路”国家的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新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形势与任务
新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形势与任务5月29日,中央政治局围绕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厘清教育强国,职教何为的重要认识,回答好教育强国,职教何为的时代命题。
今年一季度以来,教育部组建专班,凝聚战线智慧,共同谋划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将教育强国刻划的美好蓝图,转化为切实可行具有操作性的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力求实现系统性的跃升与质变。
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答题,已经列入到教育部工作要点,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贯穿其中的一条重要主线。
去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党的二十大后,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教育改革的首个指导性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作出了总体部署,简单来说,就是以一体两翼作为改革的载体,着重抓好五个重点工作,所谓一体,指的是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
具体来讲就是围绕着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和重大战略,由国家主导推动,地方创新实践,央地协调联动,一省一策,省省推进,形成符合地方实际、省情、教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生态。
我们已首批开展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四个省试点。
目前第二批正在启动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省份试点。
所谓两翼,即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一方面聚焦区域,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弓1、学校主体的作用,由政府主导,围绕区域重点产业,统筹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以产业园为基础,整合优化资源要素,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市域产教联合体。
今年4月份,我们已经发文启动了这项工作,计划到“十四五”末,每年要布局50家左右,同步加强过程管理和动态管理,到2025年,要形成150个左右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也由此带动建设一批省级联合体。
一带一路 倡议下的教育交流合作模式创新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教育交流合作模式创新“一带一路” 倡议下的教育交流合作模式创新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教育交流也成为了各国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理解“一带一路” 倡议的同时,如何创新教育交流合作模式,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成为了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一带一路” 倡议的意义出发,介绍教育交流合作的基本情况,并探讨新的合作模式的构建。
一、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秉持“合作共赢”理念、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大倡议之一,通过建设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旨在打造“利益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有助于加强各国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而且有助于全球经济体系的繁荣稳定,是对现有国际关系的有益补充。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教育交流合作的意义也日益凸显。
教育是各国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基础,也是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
教育交流合作不仅能够为各国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而且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了解,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有助于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的“民心相通”的目标。
二、基本情况当前,各国在教育交流合作领域加强的合作是“一带一路” 倡议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术交流、人员培训、课程合作和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不断加深不同国家教育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各国之间的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1. 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是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包括学术讲座、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等多种形式。
学术交流有利于不同国家之间学术思想的交流和学术成果的分享,有利于激发各国学术界的创新和探索精神。
2. 人员培训人员培训是教育领域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学生交流、教师交流等等。
通过人员培训,各国学校与机构将会互相分享和学习教育理念,把ensp;不同国家的最先进的教育技术、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标准进行比较讨论,以寻求与自身文化优秀儿茶盘的融合。
3. 课程合作课程合作既促进了中外学校在核心课程体系、普及规模方面的高质合作,也有助于双方的学生建构双重文化和价值认同。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动杭州高起点上的新发展
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掀起的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高潮,鼓励杭萧钢构、浙富控股等企业到沿线国家承建港口、铁路、公路、水利、电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三要加快“走出去”投资步伐。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大胆走出去投资,在“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和港口共建产业园区,积极参与矿产资源开发合作,通过“走出去”推动产业转移,为杭州产业升级腾出发展空间,培育新兴产业和提升产业层次。
四要积极引进重要资源和关键技术。
抓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机遇,扩大相关资源性产品进口。
抓住国际先进技术和设领导小组,确立定期工作协商机制,共同研究制定重大政策、协调重大问题、设定时间任务进度表。
加强与宁波、义乌等的合作,共同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形成浙江的大合唱。
二要深化合作交流机制。
挖掘对外友好交往资源,完善“一带一路”沿线友城布局,加强教育、文化、科技、医疗、体育、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实现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互动并进。
三要建立金融服务保障机制。
加快建立专项资金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机制,积极加强与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合作,探索成立丝路光伏基金等新金融载体,加大对“走出去”。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今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
十年来,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了3000多个互联互通、社会民生等合作项目,丰富了全球发展新图景,展现了一个开放中国的担当和作为。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和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为全球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释放积极信号,注入蓬勃动力。
一、“一带一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新方案近年来,国际宏观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发展中国家面临能源、粮食、金融、气候等多重危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进程受挫。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理念相通、路径相同,相互成就、相得益彰。
在2017和2019年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一系列合作举措,涉及经贸合作、科技、粮食安全和农业、教育、医疗卫生、气候变化、减灾、水资源、能力建设、人文交流等诸多领域,充分展现了中国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的强有力决心和力度,为全球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近年来,中国更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一)为国际合作塑造新范式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一带一路”意在推动平等互利的新型发展合作,为全球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因此,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是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不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积极同发展中国家的战略规划和优先事项对接,以互联互通为抓手,寻找利益共同点和合作同心圆,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和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提供新机遇,加快融合联动发展,促进共同繁荣。
“一带一路”视域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视域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研究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在这一背景下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一带一路”视域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探讨如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引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合作与交流的新时代。
在这一倡议的指引下,国家加大了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提出了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然而,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专业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等。
二、“一带一路”视域下的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状1.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一方面,国际交流合作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民族地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差距,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2. 产教融合方面的问题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企业的需求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的偏差;其次,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无法满足当地产业的需求;最后,师资力量不足,难以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培训。
三、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对策1. 深化企业与学校合作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是促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方面,可以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将学校的培训与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可以引进国际知名企业和专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2. 调整专业设置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需要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相匹配。
鉴于“一带一路”倡议对海洋经济和现代农业的重视,可以加大相关专业的建设力度,培养与之相关的人才;同时,还应注重信息技术、创新创业等领域的培养。
3. 提升师资水平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至关重要。
调研报告:多元文化融合发展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调研报告
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调研报告根据省委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和领导干部蹲点调研的要求,前段时间,我们调研组来到“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XX市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期间,我们走访相关企业5家、相关社会组织2个、基层单位3家,召开由相关管理单位、社会组织、文化服务机构、外向型企业负责人及外商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5次。
通过蹲点调研,摸清了基本情况,也得到了启发,加深了思考。
一、探索与成效(弘利教育)XX市人口超过200万,其中外来人口达145.3万。
每年到XX采购的境外客商有50余万人次,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名外商常驻XX,52个民族的人群集聚XX创业生活。
近年来,XX市积极探索和实践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汇聚本地文化、传播传统文化、引进外来文化,实现了多元文化融合,由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到文化交融、民心相通,实践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升了文化自信。
一是汇聚了本地文化。
在调研中了解到,XX市成立了新丝路经贸文化交流协会,其主要任务就是讲好“XX故事”,传播“XX精神”。
重点打造“我们的节日”文化活动品牌,举办外国人迎新春联谊会、清明上祀节中外友人采茶活动、端午节中外友人赛龙舟和包粽子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外国人参与活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在与Party365等企业的座谈中,我们获悉,XX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企业、品牌企业与重点企业,以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影视动漫等为主体的新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二是传播了传统文化。
调研中,我们走访了“世界商人之家”“美国之窗-马斯卡廷中心”“鸡鸣山国际社区”等3个“丝路文化驿站”。
这是由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与热心人士创意并发起的一个公益性文化资源平台,采取政府引导、机构运营、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模式运营,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调研中还了解到,XX大力发展国际教育,出台了外籍学生就读XX公办学校扶持政策。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旨在推动参与国家之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实现共同发展。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背景、目标和对产业融合的积极影响。
一、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各国之间的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变得愈发紧密。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各国科技创新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
一带一路涵盖的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区是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热点,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市场潜力。
二、目标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促进参与国家的共同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合作,提升参与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研发水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 促进科技资源共享:推动参与国家之间的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加强科技人才的流动与交流。
3.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不同产业的融合发展,增强各国产业协同性,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对产业融合的积极影响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推进对产业融合有着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一带一路国家间的科技创新合作,有助于将高新技术从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
各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可以加速技术交流和迭代创新,推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2. 促进产业链优化与升级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促进了全球分工的新格局,加强了产业链的优化与升级。
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各国在特定产业领域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推动产业链的上下游一体化发展。
这种产业链的优化与升级将提高各国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
3. 推动人才培养与人才流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推动将推动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流动。
各国之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将促进人才的互动与合作,加速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人才的流动有助于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经验交流,推动科技创新的跨国合作。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教育部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大契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加强合作、共同行动,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
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扩大人文交流,加强人才培养,共同开创教育美好明天。
一、教育使命教育为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之本,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教育交流为沿线各国民心相通架设桥梁,人才培养为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支撑。
沿线各国唇齿相依,教育交流源远流长,教育合作前景广阔,大家携手发展教育,合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是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教育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教育改革发展潮流。
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繁荣,既是加强与沿线各国教育互利合作的需要,也是推进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区域教育大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合作愿景沿线各国携起手来,增进理解、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互学互鉴,谋求共同利益、直面共同命运、勇担共同责任,聚力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形成平等、包容、互惠、活跃的教育合作态势,促进区域教育发展,全面支撑共建“一带一路”,共同致力于:推进民心相通。
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流,不断推进沿线各国人民相知相亲。
提供人才支撑。
培养大批共建“一带一路”急需人才,支持沿线各国实现政策互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
实现共同发展。
推动教育深度合作、互学互鉴,携手促进沿线各国教育发展,全面提升区域教育影响力。
三、合作原则育人为本,人文先行。
加强合作育人,提高区域人口素质,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
坚持人文交流先行,建立区域人文交流机制,搭建民心相通桥梁。
政府引导,民间主体。
沿线国家政府加强沟通协调,整合多种资源,引导教育融合发展。
文化交流如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文化交流如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合作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要实现更深层次、更可持续的发展,文化交流的作用不可忽视。
文化交流犹如一座无形的桥梁,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紧密相连,为共同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文化交流能够促进民心相通。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通过文化交流,人们能够增进对彼此的了解,消除误解和偏见,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关系。
比如,中国的传统艺术如京剧、武术、书法等在沿线国家的展示和交流,让当地民众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沿线国家的音乐、舞蹈、文学等也走进中国,丰富了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
这种双向的文化交流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各国人民在心灵上产生共鸣,从而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文化交流有助于推动经济合作。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增长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各国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可以通过创意和创新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例如,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拍摄的影视作品,不仅促进了影视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的繁荣。
同时,文化交流也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
当企业了解了目标市场的文化需求和消费习惯,就能更好地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外,文化交流还能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到“一带一路”项目中。
文化交流能够加强教育合作。
教育是培养人才、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文化交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在教育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
一方面,各国可以互派留学生,促进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留学生在异国他乡学习和生活,不仅能够学到专业知识,还能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成为传播文化的使者。
另一方面,各国可以加强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学术研讨会。
这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产教结合天地宽—浙江省象山县职业高级中学走出职教办学新路子
县 的主 导产业 。 校 为更好 地服 务地 方经 济 建设 , 用 该 利 现 有 师 资和设 备 ,充分 发挥 专 业 优 势 ,于 1 9 9 7年 1 1 月 , 宁波 大学 、 与 宁波 高专 联 合创办 了象 山县 首家 监理 公 司—— 象 山职业 中专工 程 建设 监理 有限 公 司 ,承接 县 内工程 建设 项 目的 监理 业 务 。经过 两年 的 实践 和 摸 索 ,9 9年学 校开 始 以独 资的形 式经 营和 管理 。至 今 , 19 监理 公 司已成 功承 接 了象 山 黄金 海岸 大酒 店 、新 丰 小
用 。据 悉 , 校 还将 在 年底 前 再投 入 4 - 0万 元 资金 , 该 0- - 5 添 置设 备 , 大 测试 范 围 。近 年来 , 扩 学校 建 筑专 业努 力 为 壮大 建筑 强县 “ 砖加 瓦 ” 在 规 范建 筑 施工 , 添 , 保证 工 程 质量 上 产生了 较好 的经 济 效益 和社 会效 益 。 建筑专 业 产 教企 业成 立 后 ,学 校拥 有 了 自 己的实 习基地 , 为学 生实 习提 供 了工位 。 监理 公 司每 年承担 本 校 三分 之 一毕业 生 的实 习任 务 ,也 为部 分毕 业 生提 供
波 市艺 术类 中专 招 生 处于 低 谷期 时 ,还 是吸 引了全 市 考 分最 高 的学 生 前来 就读 ;毕业 生 就业 率 近 10 而 0 %, 且 经常 是学 生 尚未 毕 业 ,就 有许 多 企事 业单 位 登 门求
才, 已培 养 了 4 0余 名美 工专 业 人 才 , 6 大批 毕 业生 活 跃 在 广告 、 教育 、 化 等各行 各 业中 。 年 来 , 校美 工专 文 近 该 业 的高 考上 线 率都 在 9 %以 上 , 9 9年 以 来 , 4 19 已有 1 3 7 名学 生升 人 中国美 院 等高 等学 府深 造 。 该专 业 之所 以 成 为浙 江 省内 职 教园 地 中的 一棵 长 青树 , 当我 们探 究 其隐 含 于成 功 背后 的 原 因时 , 就 不 也 难 发现 ,现代 教 育需 要 正确 把 握市 场 经 济发 展趋 势 和 社 会潜在 需求 的深 刻 道理 。 19 0年 , 校经过 调 查研 究 , 识到 市场 经 济和城 9 该 意 市化社 会 以 及素 质教 育 的 发展对 美 术 工作 者 的潜 在需 求 , 是就 当即 立断 , 宁波 市 率先 设 立 了工 艺美 术 专 于 在
一带一路加强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的新纽带
一带一路加强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的新纽带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关系正不断加强,特别是在教育领域。
这为两个地区的学生和教育从业者提供了更多的合作和交流机会,为促进人文交流、增进双方了解和友谊、推动共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旨在加强亚洲及欧洲、非洲、拉美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协作。
这一倡议涵盖了交通互联互通、贸易畅通以及人文交流等多个方面。
而其中,教育合作被认为是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和其他沿线国家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
教育合作既包括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涵盖了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的合作。
在高校层面,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大学之间建立了众多的合作项目,包括学生交换计划、合作办学项目以及学术研究合作等。
这些项目让学生有机会赴对方国家留学深造,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同时也促进了双方的学术研究合作与成果分享。
此外,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也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和师资培训,双方在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实现了互利共赢。
中国的教育机构向东盟国家提供了各种资源和支持,帮助他们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同时,东盟国家的经验和优势也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除了高校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还加强了教育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双方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通过政府间的合作安排,在教育政策、课程开发以及教育改革等方面实现了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
这种政府间的合作为教育合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推动力量,推动了两个地区教育合作的深入发展。
一带一路加强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的新纽带,不仅为中东教育交流搭建了桥梁,也为两个地区的人民构建了友谊与互信的纽带。
教育合作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交流,更是文化、价值观等各个层面的交流。
通过教育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人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传统和发展理念,增进双方的友谊和合作意愿。
在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东教育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杭州产教融合政策具体做法和措施
杭州产教融合政策具体做法和措施杭州是中国杭州市产教融合政策实施的先行地之一,为了推动产教融合,杭州市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做法和措施。
下面是杭州市在产教融合方面的主要举措和措施的一个概述。
一、建立产教融合政策框架杭州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关于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推进产业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建设产教融合基地的实施意见》等。
这些文件明确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和杭州市在产教融合方面的目标和举措,为后续的具体工作提供了指导。
二、推动产业与高等教育合作为了推动产业和高等教育的合作,杭州市建立了产业与高校联盟,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推动产业的创新和实践。
同时,杭州市也鼓励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推动高校教育与产业之间的无缝链接。
三、建设产教融合基地杭州市积极建设产教融合基地,为产业创新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
该市建立了一批产教融合基地,包括高校科技园、企事业单位的创新基地等。
这些基地提供了一站式的创新服务,包括研发、孵化、加速等,吸引了大量创新企业和高校科研团队驻扎,并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四、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杭州市着力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
该市实施了“学校+企业”双向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到企业实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杭州市还支持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技能培训,提高现有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杭州市推动产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该市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包括科技项目评审和资金资助等。
此外,杭州市还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成果推广、技术转让、创新创业等服务。
六、加强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杭州市加强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
该市鼓励企业和高校合作培养产业人才,提供人才引进补贴和待遇优惠等。
同时,杭州市还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人才服务机构,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和创新人才。
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6.07.13•【文号】教外[2016]46号•【施行日期】2016.07.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教外[2016]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内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我部牵头制订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并已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2016年7月13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大契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加强合作、共同行动,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
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扩大人文交流,加强人才培养,共同开创教育美好明天。
一、教育使命教育为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之本,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教育交流为沿线各国民心相通架设桥梁,人才培养为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支撑。
沿线各国唇齿相依,教育交流源远流长,教育合作前景广阔,大家携手发展教育,合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是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教育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教育改革发展潮流。
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繁荣,既是加强与沿线各国教育互利合作的需要,也是推进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区域教育大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特色经验做法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特色经验做法产教融合是指产业和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一种发展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产业和教育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组织形式,旨在整合产业和教育资源,促进双方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特色经验和做法。
一、特色经验1.整合资源,形成产教融合合力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特色之一是整合资源,将产业和教育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以中国汽车产教融合共同体为例,该共同体整合了汽车产业的领军企业、高校的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2.创新教育模式,促进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创新教育模式,促进人才培养,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
例如,某机械产教融合共同体与高校合作,开设了机械制造方向的专业课程,邀请产业专家和企业员工授课,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搭建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产教融合共同体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以某航空产教融合共同体为例,该共同体组织开展了多项科技研发项目,吸引了企业和高校的科研人员共同参与,推动了航空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
4.实战实训,提升实践能力产教融合共同体重视实战实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对产业的适应能力。
例如,某软件产教融合共同体与高校合作开设了软件开发实训课程,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指导学生进行实际项目开发,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他们在软件行业的竞争力。
二、做法1.建立产教融合共同体组织首先,要建立产教融合共同体组织,明确组织的宗旨、任务和职责,确定组织的领导机构和管理机构,确保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正常运转。
同时,要吸引产业和教育的代表单位加入共同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合作共同体。
2.整合资源,形成合作网络其次,要整合产业和教育的资源,形成合作网络,共同推动产教融合的发展。
中国特色产教融合发展路径
中国特色产教融合发展路径《中国特色产教融合发展路径》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之间紧密合作、互相融入的发展模式。
在中国这个拥有丰富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国家中,产教融合被认为是实现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双赢的重要途径。
中国特色的产教融合发展路径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首先,中国特色产教融合发展路径在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的产业表现出高速发展和快速转型的特点,而产教融合是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有效方式。
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紧密合作,产教融合为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例如,中国的一流大学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产业研究院和科技园区,使得产业的创新能力大大提高。
同时,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利用科研成果和人才优势,推动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中国特色产教融合发展路径在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庞大,但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着理论脱节、实践应用不足等问题。
产教融合的发展让教育更加贴近产业和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培养。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增强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产业对高校提供的人才有更高的要求,推动了高校改革和创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中国特色产教融合发展路径也积极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区资源禀赋不足,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产教融合的发展可以促进区域间的资源流动和合作,从而推动整体区域经济的发展。
同时,产教融合也能够为大量的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稳定社会就业形势,减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然而,中国特色产教融合发展路径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目前的产教融合模式还不够深入,大多数合作仍停留在表面上,合作的成果和效果欠缺可持续。
另一方面,产教融合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需要加强政策的引导和监管,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特色经验做法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特色经验做法行业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相结合,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这种模式的组织形式,旨在建立一支由高校、企业、政府和社会大众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体系。
下面将介绍一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特色经验做法。
1.产业链衔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注重将教育培训与实际产业需求连接起来。
通过与企业深入对接,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需求,制定相关教育培训方案,确保培养出符合产业需求的优秀人才。
为此,可以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室或实训基地,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操作流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2.师资队伍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需要具备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他们既要有扎实的学术基础,又要有丰富的产业经验。
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将产业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可以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和交流,增加他们对产业的了解。
此外,还可以建立行业研究中心,吸引专家学者参与到行业研究中,提供专业的学术支持。
3.学生实习实训机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习实训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经验和技能。
可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定向实习岗位,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实践。
另外,还可以组织行业实践活动,例如参观企业、举办行业沙龙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和就业需求。
4.聚焦应用能力培养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除了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实际技能,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可以引入项目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展,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行业竞赛或挑战赛,通过与其他高校学生的交流竞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求胜欲望。
5.提供持续学习机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应该为人才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可以建立行业培训中心,组织各类职业培训课程,为企业员工和其他社会人士提供学习机会。
产教融合共同体 宗旨
产教融合共同体宗旨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产业与教育的紧密结合,实现教育培训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推进。
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推进产教融合的组织形式,旨在实现产业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共同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宗旨是促进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通过与企业、行业协会、高校、职业培训机构等多方合作,共同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和协同发展。
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宗旨是实现产业需求与教育供给的有效对接。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了解产业发展的需求和趋势,教育机构可以针对性地开设专业课程,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同时,教育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技能培训和人才储备服务,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宗旨是促进教育与产业的相互促进。
通过与教育机构的合作,企业可以获取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企业可以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可以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和产业发展水平。
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宗旨是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和交流的桥梁。
通过产教融合共同体,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产业环境,了解产业的运作和需求,增强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和认知。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产教融合共同体参与实践项目和实践活动,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产教融合共同体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和创业的机会,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社会。
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宗旨是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产教融合共同体,地方产业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和输送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同时,产教融合共同体可以提高地方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产教融合助力“一带一路”       
浙江日报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以产教融合助力“一带一路”
通讯员蒋更红王科在非洲喀麦隆巴马图里市,有一个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海外“鲁班学校”。
这个2017年12月正式挂牌的学校,是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交工集团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首次在海外联合建立的国际学校,也是目前国内首个高校与企业协同开展的针对工程项目建立的属地化人才培养学校,是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支持我国企业海外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国际性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发挥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的特色优势,不断深化国际合作,走出国门输出优质国际教育资源。
响应“一带一路”推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2017年4月,为配合中泰铁路建设和浙江省在罗勇府投资的中泰工业园建设需要,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泰国罗勇府达信中学结成友好学校。
双方在轨道交通、机械制造、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教育领域,开展了师资队伍、教学资源、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方面深入且有成果的交流,并在接受或赴泰指导达信
中学的短期技能培训,招收全日制学历教育留学生等方面达成合作协议。
学校还参加了第四届中俄交通大学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金砖国家交通类大学校长论坛并加入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共同通过《西安宣言》,组建了“中俄交通高校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为国际教育和交流的进一步拓展打下了基础。
作为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单位,在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周”上,该校牵头组建了“中国-东盟交通教育国际联盟”并发布了《贵阳共识》,引领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内交通类高职院校开拓与柬埔寨、马来西亚、老挝、泰国等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新领地、新篇章。
联盟的成立及框架下的运行,产生了三方面的巨大影响:一是作为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周”的重要成果之一,为中国和东盟国家进一步实质化和机制化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实现双方共同进步与社会繁荣,尤其是在交通职业教育交流方面提供了可借鉴复制的样板。
二是构建了多边合作的对话机制,搭建了多边交通职业教育合作平台。
40
余家中国和东盟国家联盟成员签署了多边合作备忘录24份,32个单位共同签署了《贵阳共识》,制定了联盟对话与合作机制,以联盟为合作平台,扩大人文交流、加强人才培养、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三是对中国-东盟交通教育达成共识,落地了一系列教育合作项目,产生丰硕成果。
培养国际留学生输出优质职业教育资
源2016年,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启动了海外招生,
招收了格鲁吉亚5名语言留学生到该校进行为期1年的汉语言学习。
2017年6月,5名学生全部圆满完成学习任务,顺利回国。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校园文化得到了格鲁吉亚方的高度赞誉。
2017年,学校迎来了
首批来自柬埔寨8名学历留学生,实现了学校学历留学生项目零的突破,为扩大学校国际影响力、优化留学生生源结构,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以及营造校园多元文化氛围奠定了基础。
为服务合作企业“走出去”发展,2017年7月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期间,由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发起,联合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柬埔寨工业技术学院在柬埔寨建立首个东盟国家“鲁班学校”,输出优质交通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新需求。
首个海外“鲁班学校”的落地,重点推进柬埔寨交通工程建设与管理等专业本土化人才技
术技能培训、双方师资培养与交流、文化交流与往来等三个层面,2017年已为柬埔寨培训了42名工程技术人才。
2017年下半年,学校在喀麦隆举行了“鲁班学校”挂牌仪式并进行
了首期技能培训授课,共计授课350余人次。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当地的中方企业合作、与当地的教育机构合作,共同探索实践一条合作企业走到哪,“鲁班学校”就建到
哪的国际合作、优势互补、专业共建、成果共享之路。
中外合作办学培育本土国际化专业人才通过国际合
作,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向纵深发展,培养本土国际化专业人才是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规划的教育发展方向。
学院先后与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福特、丰田等国际汽车品牌企业深度合作,是全国首批中德SGAVE项目的五所试点院校之一。
2017年,学校与美国伯米吉州立大学合作举办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和通信技术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已成
功招收了第二届学生,共计140名中外合作班学生。
学校至今已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荷兰等国家的20余家院校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了教育交流合作关系。
2017年,该校聘请了5名外籍教师长期驻校任教,同时以中外合作项目为载体,进一步加大对外交流的密度和频次。
学校全年共计完成了7个团组共计16名人员的出国安排,为学校后续国际合作项目做出总体布局。
学校先后选派了4名优秀教师赴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大学进行为期三个月以上的研修,拓展国际视野,提升教育教学能力;选派了10名学生赴新加坡交流学习。
同时,学校接待了20余名德国外贸交通学院的师生访问团,接待国(境)外院校30余名客人来校开展交流洽谈。
评分12345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版权声明| 关于浙报集团| 联系方式| 广告服务[ 帮助]
浙公网安备33010302000900号。